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6 16:08:27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1

1.建筑智能系统

1.1 火灾自动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

该系统也称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是通过安装在现场的各种火灾探测器对现场进行监控,一旦发生火灾警情产生报警并联动相应的灭火、疏散、广播等设备,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1.2 通信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对建筑物内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以及住宅自动化(HA),而独立系统之间必然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局域网)连接起来,共享所积累的数据资源,转送和处理数据,并由通信系统与外界公用通信网连接,形成综合通信系统。

1.3 电缆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电缆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的应用和推广是为了解决大城市高层建筑或电视信号覆盖区外的边远地区因电视信号反射或屏蔽严重而影响电视信号良好接收问题和丰富节目内容而设置的。

电缆电视系统属于应用电视系统,但是由于与当前使用的以监视控制为目的的电视监控系统从传输的信号方式到应用范围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现在已经单独作为一个弱电系统出现。

1.4 应用电视系统

它是弱电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应用电视是指除广播电视系统以外,在其它领域中应用的一切电视系统,由于首先用于工业所以习惯上也称工业电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电视以其传输质量高、系统功能强、应用范围广、施工方便、使用安全和不占空间频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教育、军事等行业。

1.5 扩音与音响系统

扩音与音响系统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公共广播(PA);二是厅堂扩音系统;三是专用的会议系统

1.6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的全称为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是以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信息与通讯安全,达到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目的。

1.6.1 防盗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防护现场的各种入侵探测器对所保护的区域人员活动的探测(入侵),一旦发现有入侵行为将产生报警信息,以达到防盗的目的。

1.6.2 电视监控系统。以图像监视为手段,对现场图像进行实时监视与录像。监视监控系统可以让保安人员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并能够通过录像回放进行分析。早期电视监控系统是应用电视系统、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电视监控系统已经与防盗报警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监控系统。

1.6.3 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又称门禁系统,其功能是控制人员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在防范区域内的活动。在防范区域内,必须使用各类卡片、密码或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经控制装置识别确认,才能通过。停车场管理系统实际上也属于出入口控制系统。

1.6.4 楼宇保安对讲系统。为访客与室内人员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遥控开锁以及报警功能。

1.6.5 电子巡更系统。在大型楼宇或场院中,出入口很多,来往人员复杂,必须有专人巡逻,较为重要的地点应设巡更站,定期进行巡逻。电子巡更系统是保安人员在规定的巡逻路线上,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向中心控制室发回信号以示正常。

1.7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

建筑物设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主要是建筑物的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蓄水池、不停电源设备;给排水系统的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空调系统的次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及环境检测设备;热力系统的热源设备;以及对电梯、自动扶梯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测量与控制。通过BAS实现对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制与管理,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提供午夜管理水平,创造更舒适、安全的环境。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2. 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内涵

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建筑,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2. 2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

在智能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桥梁);以此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系统(广义的BAS)等所有功能系统,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了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结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既包含了设备物理建筑环境,又包含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软环境,它是一个综合建筑环境。可见,智能建筑技术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IB的建设起主导作用。

2.2.2 网络结构和标准实现开放协议,例如BACnet标准;LonWorks标准等。

2.2.3 互联网技术(Internet)

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综合信息数据库访问。

2.2.4 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多媒体通信。

2.2.5 “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发展的方。

2.2.6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宽带多媒体通信、IP通信、移动通信、ATM技术都正在迅速发展应用。

2.2.7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2.2.8 开放的网络控制技术和BMS的发展

2.2.9 智能卡技术和人体识别技术

2.2.10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扩展

2.2.11 综合布线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2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China came into being, and in recent years are growing rapi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found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building a reasonable discusses.

Keyword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telligenc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智能建筑的发展基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电子商务的出现,人们通过网上信息服务,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将生产单位、个人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带入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局面;(2)管理事务处理的规范化,可以有效的将数据处理与人工操作结合起来,减少人为失误因素,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为经济和制造业全球化提供便捷工具,通过普及的Internet网,一个新的设备可以实现在美国设计、中国加工、俄罗斯制造,从而大大的节约制造成本。

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这一切给智能化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为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等进行智能化设计,将这些看成是计算机系统的几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进行最优化组合。全面实现对通信管理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设备、给排水设施、变配电场所、照明、电梯、消防、消防通道等)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尤其是现代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机械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也都为智能建筑的产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2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以传统建筑概念进行的设计提供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IntelligentBuilding,以下简单称IB)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就变成一个小社会。IB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3智能化大楼发展的前景

3.1智能大厦的沿革

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是从原来的纯监控到现在的全面管理的发展过程,它其实是楼宇设备监控的进化发展史。最原始的高层楼宇一般拥有很多子系统,例如: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配电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停车场系统等等。只依靠中控室的话,很难对这些系统进行完善的调节和控制。从8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先进可靠计算机主机基础上,搭配一些监控和显示等设备,可以有效的对这些系统进行管理。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一座名为CityPlace的大厦建设完成,它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的建设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当然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十分不开的。各大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己在彼此间的竞争力,纷纷建设或改进自己的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比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它们的建设预示着新时代职能大厦建设潮流的开始。

1984年夏天,日本开始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透过消化吸收,日本已经追赶上了智能大厦的发展潮流,一大批智能大厦建设完成,比如: 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可以算是对智能大厦研究比较深入的国家,为此它还专门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在建设和已完工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为了顺应时代潮流,1995年后,美国就开始大幅度的调高智能大厦在全部建设楼宇中的比例。

在中国,北京的发展大厦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在它之后,中国又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例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上海证券大厦等,智能大厦的建设潮流已经在中国兴起。

总之,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智能型建筑开始蓬勃发展,直追国外美日的后尘,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智能型建筑,香港,新加坡也大力的发展智能建筑,一批批的智能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3.2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建筑中去,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利益, “建筑智能化”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建楼盘是否是“智能化建筑”或者是“智能化”程度如何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可以设计和建筑智能建筑的单位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是在上海,广州等地,智能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吸引人们进行投资,上海商业金融大厦和深圳的赛格广场对国际公开进行招投标,这样大型建筑的招标不仅仅是对国际智能建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智能建筑的一种无形宣传,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也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发展方向,也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现在建筑与高科技的结合甚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评定的一个方面,并且也是21世纪房地产发展的趋向和竞争所在。

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条件下,智能建筑的技术改造和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革新和创造,另一方面要从法律法规上对智能建筑的规章制度和设备进行合理的保养,在技术上及时培养智能建筑的技术人才,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当前社会对智能建筑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发达,各种应用软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欢迎,而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开发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进步,更加的趋向于人性化和完善化,在管理上也必然会日益成熟,更加科学,只有如此,智能建筑在我国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当前社会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但随着国家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一定能取得更加美好的前景。

结语

总之,智能化大楼并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我们相信,在国家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和社会对于智能建筑需求日益高涨的将来,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开发必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3

摘 要:文章简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招生现状及就业前景,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就业趋势等方面剖析了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依据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起源;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8-02

1 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越发潜移默化,科技使建筑功能有了“质变”的飞跃。现代IT技术赋予建筑以“灵魂”是对建筑最为突出的特征赋予,使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具有高产出、高效能和生态平衡能力的特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使得建筑能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逐步成为具有与人和社会和谐、与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或“智慧型”建筑。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从1984年美国的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 Place(都市大厦)开始,“智能建筑”一词便形成且得以广泛的应用。从第一座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形成。

我国智能建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规定,2001年建筑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目前,智能化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征。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且当今世界,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2006年新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此专业的设立顺应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截止2009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有近30所,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的有近百所,申请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3.1 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

3.2 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构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系统、集散式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智能大厦的核心技术。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延伸到大厦的各个楼层及角落。

(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实现大厦内部、大厦与大厦、大厦与国内、国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现代通信的内容涵盖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信息高速公路等。

(4)照明系统

当今建筑,灯光越来越重要,且照明系统的改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也被更加重视,采用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电线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及节能效果,改善现代建筑的环境。

(5)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与各种灭火设施及通讯装置联动,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启动灭火、安全疏散指令、系统过程显示及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6)BA系统的检测技术基础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大量检测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设备,在智能楼宇内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的执行和这些设备运行状态密切相关。

(7)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基础

楼宇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冷冻站设备的控制和监视,空调机组的控制和监视,新风机组的监控和监视,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和监视,供配电设备的监视和安防系统等。

4 就业趋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构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作为近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电气智能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5 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为新开专业,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目前招生现状并不乐观,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形成矛盾,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所以,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让报考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向社会最需要人才方面发展,更要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供配电设计及管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修等知识技能。

2.能够从事信息科学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关的工程设计、实验分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3.能够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智能化领域的工作。

4.能够从事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5.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

6.能够从事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管理、调配与维修工作。

6 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的新专业也是一种新事物,往往新产生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疑问,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奠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景芝,李志平.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2005.12.

[2] 杜明芳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及发展定位探析[J](ICCCT2010).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4

1智能建筑供电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与挑战

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智能建筑建立在微电子结构之上, 而信息技术的虚拟性特点为供电系统带来了一系列具有高渗透性、高隐蔽性和高动态性的信息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可能由于信息安全漏洞和潜在威胁的存在,,致使供电系统发生异常, 甚至停止工作, 这将直接影响到智能建筑本身的工作运转以及相关人员的正常生活。

2保障智能建筑供电系统的信息安全可靠性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体系、制度、策略等三个层面入手,全方位消除智能建筑供电系统的信息安全隐患,尽可能加强其安全防御能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充分保证智能建筑供电G的信息安全可s。

2.1体系层面

在智能建筑供电系统建设时,需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体设计。应依据国家信息安全有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将信息安全视为供电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始终惯穿管理、运行、技术措施的各个层面,实现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结合。

2.2制度层面

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使之实施在智能建筑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规范各类管理行为,涉及到人员、技术和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始终遵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和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方针,将供电系统信息安全制度建设纳入到智能建筑安全生产和保障体系中去。

通过建立和执行人员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应急响应预案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操作指南,从而进一步规范供电系统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智能建筑供电系统在遂行过程中由于内部人员出现m误而导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2.3策略层面

制订信息安全策略是智能建筑供电系统信息安全可h保障的线环节。应针对智能建筑领域的特点,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层面出发,通过采取认证授权、信息加密、容灾备份、入侵检测、日志审计、网络监担、安全测评等技木策略,如必要收全配置,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体系,进一步提升智能建筑供电系统防病毒、防篡改、防攻击、防泄密、防瘫痪能力,切实提高供电系统安全防御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供电智能化水平要求更加严格,而建筑供电智能化水平及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在整体运行上的安全性、管理效果及建筑物的使用性,建筑供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3.1有线电视系统、电话、户内多媒体配线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

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电话由市话直接接入有部分建立模块局,少部分自建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现代博览建筑采用超五类及以上系统。通过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各子系统进行有机连接,为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通道。博览建筑的综合布线点位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建筑内部工作人员办公区域保管员工作室等,出入口、等候区设置信息查询终端点位,大空间区域可设置AP 信息点,作为无线 WIFI 预留接入点。对于大跨度展览场所可设置集成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电源、给水、 燃气的综合展位箱,信息点位直接设置于综合展位箱内。公共场所设置公用电话、无障碍专用电话。

3.2安全防范系统

3.2.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主要监控部位:地下机动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自行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主通道;地面各主要出入口;大楼各主要出入口;塔楼及板楼的电梯前室;所有的电梯轿厢内等。地下室采用彩转摄像机,地上采用彩转黑加配红外灯摄像机。

3.2.1 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实现功能:监督保安人员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巡逻,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及布局设计巡更路线和巡更点的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各设备机房门口或附近应设计巡更点,巡更管理软件具备打印输出功能和统计功能。

3.3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建筑的背景音乐系统采用定压传输,音量随场景噪声自动调节。公共广播在展场其声压级需适当提高,紧急情况下,应能切换为紧急广播。在大厦的室外绿化带处设置音箱。系统平时用于播放背景音乐,火灾情况下或有紧急情况时,紧急广播自动或手动强行切入,并进行全音量播放。

3.4户内智能控制系统

灯光控制满足用户场景设置要求,给用户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场景模式可预先设置,方便使用,窗帘控制满足用户遥控拉开窗帘和关闭窗帘使用需要,家用VRV空调控制满足用户远程开启或关闭使用需要,用户在下班之前可提前打开空调,回家便可享受清凉或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3.5公共设备监控系统

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主要是对本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运行状态、安全状态、能源消耗状况等进行综合监控、控制和管理,达到设备深化运行、高效节能的目的。

系统结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中央计算机工作站是实现集中管理功能,现场控制器实现分散控制功能,个别现场控制器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具备远程传输和管理功能,预留扩展接口。

照明监控:对景观照明和泛光照明设计光敏及定时控制,对车库照明、楼梯间照明和走廊照明(大堂照明除外)设计定时控制,控制中心可远程控制。

电梯系统监控:监控每台电梯的运行状态(包括消防电梯),控制中心可远程控制所有电梯强制运行至底层(需要电梯招标时提出接口要求)。

3.6防雷接地系统、电源系统、综合桥架及管路系统

机房内各弱电子系统主机设备与楼内其它电气系统共用一个联合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直击雷防护(强电设计中已完成);电源系统雷电防护;信号系统雷电防护;接地系统。

监控中心设置专用配电箱,由专用线路直接供电,并采用双路电源末端自投方式,主电源容量不小于系统设备额定功率的1.5倍,监控中心内设置一套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为建筑的报警、电视监控、可视对讲等安防设备提供可靠电源。

4前景展望

智能建筑作为个新兴的产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于安全可靠性的阻碍;任何一个智能子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或隐患,都可能导致整个智能建筑系统创造出的安全和谐环境毁于一旦。因此,做好智能建筑供电系统的信息安全可靠性保障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确保智能建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智能建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举, 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5

中图分类号: TP30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要进行的信息检索、计算、分析综合及编制工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系统的应用已经使得建筑设计人员改变了传统的图版和制图工具方式,转向以显示器为图纸以鼠标键盘为画笔的新型设计空间。这样从繁重的、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方案的比较和设计的创新。计算机建筑画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过相关绘图软件编绘的建筑画,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最优秀的应用之一,这是一次质的飞跃。计算机建筑画可以让客户在大楼未兴建之前就获得建筑完成之后的感觉,可以让客户走入室内亲身体验建筑效果能否满足需求。

2 计算机建筑画现状分析

2.1 建筑画的历史与发展

建筑画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对已建成的建筑物、园林建筑或城市风景等进行写生描绘;另一类是表现建筑师建筑创意的表现画。这两者各有各的特点,但追求空间和谐统一的旋律是相同的。目前计算机建筑画主要用于建筑创作表现画。中国古代建筑画在五代时成为独立的画种,至北宋时走向成熟。20世纪70年代后,建筑画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这一时期更加强调恢复装饰;二是更加倾向于艺术性、欣赏性的方向发展;三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2 目前计算机建筑画的不足

2.2.1 艺术性的不足

建筑画完全区别于建筑模型。基本特征就是它具备意境的刻画和气氛烘托。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反映建筑物功能与风格所营造出来的整体环境,从而加强了建筑艺术的感染力。然而现在许多计算机画往往只着意于主体建筑的细节刻画,但是对于环境等容易以程式化的方式来展现,这样一来就缺乏个性和特色。

2.2.2 智能化的不足

计算机建筑画在生成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建筑师的指令进行的,然而这没有智能化艺术的创新能力,这一个缺点尤其在后期制作中表现尤为突出。许多的素材只能通过图片扫描而得到,这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的效能。为了追求完美,我们必须在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在计算机建筑画智能化的众多研究方向中,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生成某些所需的要素并且符合预期的审美需要,对理论与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建筑画的两个不足提出了相关图形软件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智能化是重点问题,也是目前需求的主要矛盾。该问题的解决可以使计算机建筑画在艺术性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自然希望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建筑画中建筑物与配景的智能化艺术创新。我们主要针对建筑画的需要,侧重艺术化模拟。所谓表达型,是指对手工绘制的表达技法进行模拟。

3 结合树对计算机建筑画进一步发展的探索

在手工绘制表达技法中,树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在建筑画中起着组织画面层次、衬托画面气氛的重要作用。建筑画中对树的绘制并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分辨树种,而是侧重数目的形状、组成部分的线条和节奏。在建筑画中,树的手工绘制技法可以分为写实、抽象和夸张三种方式。

3.1 面向建筑画的树的表达型生成研究

分析几何是用来描述树这一类自然不规则形体的有效手段。分形具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具有比例自相似性,这样可以摆脱测量尺度的误差;另一个是其维度不一定是整数。迭代函数系统是用一个数学系统去解析、构造分形系统十分成功的方法。给定一个IFS,即确定了其中仿射变换的个数及每个仿射变换的参数,于是就可以在计算机上绘制出其直观的吸引子的形状。针对树的手工绘制的三种技法,运用随机的IFS进行模拟。从生成结果来看,关键在于仿射变换和概率的设定。

3.2 综合推理应用于树的表达型生成

推理是人工智能的一块基石。通过研究各种推理方法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从严格的演绎推理出发、到开放逻辑、CASE推理、类比推理,推理的过程呈现着明显的松绑趋势。推理的松绑趋势使得推理逐步走向对思维的广泛模拟。综合推理是对推理的又一次松绑。

4 小结与展望

现如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辅助手段这样一个初衷已经达到了,然而人们对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仍然不够满足,希望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除了能够支持建筑师的绘制、降低工作强度并且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能替代建筑师的部分智能活动。然而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的许多设计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在艺术性的追求方面。因此,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进展取决于人工智能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突破。

人工智能经过40年的大力发展,已经在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也充分展示了用机器实现智能的光明前景。然而就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来说,它所取得的成果和人们的预期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一差距首先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工智能现有理论有太强的局限性。建筑画是建筑设计师们对艺术性强烈追求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建筑画的分析,运用综合推理的方式进行面向建筑画的树的艺术性表达形成研究,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计算机建筑辅助设计的探索,计算机建筑画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向艺术性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拐点。从艺术创作来看,是采用形象思维方式,因此结合人工形象智能的研究将取得计算机建筑画方面的新的突破,也证明了智能计算机建筑辅助设计的研究必将要结合人工形象智能的方法,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潘云鹤. CAD系统与方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M], 20066. 1-29, 286-326.

[2] 明锦郎,王改政.“甩掉图板”后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12): 34-36.

[3] 侯继尧.建筑画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8.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6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此外,当前社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绿色智能化建筑是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城市构成的主要内容,涉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我国现在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整体节能和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问题,而绿色建筑的建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建筑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控制。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通信、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满足建筑用户的自身需求。同时,人们在关注建筑内部绿色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住宅区外部的生活空间,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到追求文化需求。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的提升,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

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内容

1.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是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建筑具有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的对能源进行利用,节约资源,通过低负荷的运转保证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的目的。

1.2绿色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主要的特点是绿色化,实现绿色化是指建筑本身要保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自身设计,优化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达到实际目的。绿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在追求高效节能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舒适度。

2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原则是节约能源和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绿色建筑就是为了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在建筑耗能中,实际使用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照明、供暖、供冷、热水、电梯、保洁等耗能耗电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利用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建筑中的照明系统上,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利用相应的传感器等技术,在建筑物的照明地区安装节能的照明装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智能的开关调节和亮度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延长七彩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在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根据自然光情况进行自动的条件,既加强了照明效果,又达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的对建筑受光情况进行调节,根据阳光、风力、天气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在夏天对阳光进行控制,降低温度,在冬天提高受光情况,调节建筑物内部需求,达到节省供热供冷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建筑空调、通风、采风、供暖等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与管理。建筑内部集中控制平台可以通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对建筑空调机组进行控制,达到满足环境舒适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自动化系统可以自行的只能控制,在保证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电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提高调度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2.2安全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采用火灾和消防智能化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烟感和探测装置对整个建筑内部进行环境监测和控制,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作出反映,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建筑采用只能的监测门禁可以对建筑内部和周边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建筑的自身安全。

2.3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中,用户通过建筑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联网通信和其他金融、科技方面的工作,随时进行业务的处理和办公工作。采用智能化的绿色建筑自身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建筑内部人员的自身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个先进的工作环境。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分析

加快现代化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居住条件和外部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进行现代化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从设计阶段进行规范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推进和提高整体住宅的持续发展功能。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出适用于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建设计划,满足建筑的自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的特点,保证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建筑使用周期中,要处理好节约能源和满足需求的关系,在保证整体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提倡节能、节水和环保。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有效的体系出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上的优势。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在自身的照明、供热供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保证了内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建筑内部的舒适性,满足了用户的整体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融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体建筑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建筑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中,园林景观应与绿色智能化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营造出更具亲和力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其中,建筑应体现出建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设计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供支撑,保证自身目的的实现。建立绿色建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管理、控制、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处理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为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技术支持。国内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二是资源再利用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三是利用新能源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要积极的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和目标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析。绿色建筑的实际成效需要在长期的运营中得到体系,智能化的建筑系统环境是整体运营的基础措施,做好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就要保证好整体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整体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提高,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加快,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建筑水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向景观和绿化智能化住宅方向发展,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7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只能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1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1]。

2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2]。

3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4我国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建筑的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有设计院负责,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对只能建筑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以至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统仍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进行着,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能建筑不只能的严重后果。

4.3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4.4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只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供暖空调以及土建筑行业以外,近年国际动向已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已有“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的提法。因此,只能建筑的内涵仍囿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不能涵盖它的全部内容了。将来很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发展还会扩大。

5楼宇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5.1在管理监控上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监控上将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①智能多表远程抄收计量的普及;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④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5.2在安全防范上的应用

小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这一自闭模式、被动型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及主动报警处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必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5.3在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的建筑将是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才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5.4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将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等所有设备,与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6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以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座位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早就一个智能、便利的新世纪。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8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9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照明实现措施

电气智能照明的概况

智能照明的应用不仅能给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们的生活成本,也是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关系到未来的国计民生。

智能照明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专用性。智能照明系统是专用于网络化的一项照明系统,主要的控制方式是用弱电集成进行控制,并直接作用于照明的控制及供电回路上。建筑物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其智能性控制照明回路连续的调光或开关,并对一整个建筑物或者区域进行整体性的控制,通过智能性调光,可以使整个建筑物的灯光环境不断进行变化,以达到节约资源,成本节约的目的。

2.实现多场景的预置照明。在一个建筑物中,利用智能系统可以对同一个空间进行灵活的组合,组成不同的场景和光区,可以营造出多种灯光氛围,适合不同场景不同活动的需要,而且可以通过人工的切换或者系统的自动切换,实现从这一场景到另一场景的预置切换,还可以结合或者分隔出不同的照明空间。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其智能性对照明进行环境智能的控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比如日期的需要、动静的需要、时间的需要等,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设置,以实现照明场景的顺序循环,智能循环可以使建筑物在智能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二次循环,更好地节约能源。

3.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智能系统有开放的通信接口及协议,这样就可以简单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更好地满足声视、舞台、会议等的需要,实现各种设备的联动控制。

4.有良好的适应性及扩展性。智能照明系统有其良好的适应性,可以自动根据照明的需要,例如场景的不同、用户要求的不同提供的不同规格及种类的产品,进行灵活的组合,使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也将其自动纳入自身体系中,再次使用时扩展方便快捷。

二、智能照明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中的定位

安装智能系统的建筑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完善,来实现对智能系统的管理,并通过对建筑物设备的自动监管以及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国对智能系统的使用及完善还处在初期阶段,在2005年国家颁发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建筑物节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要求各企业能较快实现智能系统的安装及使用,特别是在电气使用方面。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又称为建筑调光系统,是作为照明领域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同一座建筑物中,智能照明系统既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作为一套照明系统出现,智能照明系统因其特殊性,所以在智能建筑中的定位也就比较灵活。智能照明系统在整个建筑物中是最基础最基本的系统,因此在对其进行安装使用时要注意其照明特性,同时还要注意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严格按照安装使用的程序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照明系统的自动分区控制仅仅局限在对照明回路的开关控制。照明控制系统基本是用弱电数字信号调节强电的电压输出模式,对即将需要的场景实现预置设置,利用计算机存储的特点将设定的照明数值存储,达到预置场景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仍然是照明系统最基础的一种,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照明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会更多的考虑到对照明系统保护的方面,以延长照明系统的使用寿命。

三、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耗能严重,且我国能源资源又非常短缺,因此节能减排就极为重要,而建筑节能又是重中之重,智能照明在建筑电气中节能效果明显,能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智能照明和传统的照明相比较在节能方面有明显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在单控电路系统方面。传统照明系统的开关控制直接在负载回路中,当负载较大时,应该增大开关的控制容量,而当负载离开关较远时,要增大电缆的截面面积,因此传统的照明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开关控制的功能。而智能控制系统中负荷回路控制着输出单元的输出接头,因此负荷容量加大时只需要考虑输出单元的容量即可。传统的照明系统不能对开关实现复杂的处理,而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对开关远近的控制,如果开关较远,可以加长控制线路的长度,这样可以节省电缆用量,节约投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开关的设置、调光、定时等方式来实现对用电负荷的控制。如果开关距离较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开关实现较为复杂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的设置来对照明系统进行多功能操作。

2.在双控电路系统方面。智能照明系统也要比传统的照明系统更加实用。传统照明系统中双控电路的特点是是用两个双控开关对系统进行控制,开关之间连接照明电缆,而进行多个点系统控制时连接开关之间的线路就比较多,使得线路的安装工作变得复杂而且施工的难度较大。而在智能系统中,双控电路的实现只需要简单的在总控制线上并联上一个开关即可,如果控制的线路较长,可以并联多个开关,开关之间用五类线连接,使得线路的安装简单化。如图1:

图1:传统照明和智能照明接线方式图

通过图也可以看出,智能照明系统也比传统照明系统更为节约能源,一根线路可以同时进行几项工作的操作,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很便捷的实现对多个照明灯的开关控制,避免造成用电的浪费。

3.智能照明系统在控制方式上也比传统的照明系统简单,传统的照明系统是利用手的动作实现对照明的控制,而智能照明系统的使用则简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智能照明系统采用低压方式,控制能力强,方式多且范围广,对照明系统的控制简单,可以通过对场景的预设和记忆功能实现对照明的控制,也可以在操作时按一下控制面板上的某一个开关就可以启开一个场景灯光,因此对照明系统的使用就更为简单。传统的照明系统对照明系统只有开和关,而智能照明系统采用灯光的调光在不同的场景下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而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照明系统对照明系统的控制是人为化的管理,而智能照明系统是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背景下提出的,因此智能照明系统的管理是通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通过与其相联系的电脑就可以实现对大楼的管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灯光的调试,像天气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智能照明系统将灯光调亮。当然也可以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实现自动调光,调光的控制方式如图2:

图2:智能照明系统调光控制方式

四、现代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节能分析

智能照明系统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实现的能源的节约,方便人们的生活。采用智能照明系统,提高了人们在工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照明质量,照明质量的提高也使得照明系统进行了能源上的节约。智能照明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系统的预设进行亮度的调整,不管在任何场所,在任何时间或者天气情况下,照明系统均能根据地点、场景的不同以及时间的变化自动对亮度进行调整,进行智能调光调亮,在提高照明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电能。智能照明系统使用较为先进的电子技术,根据室内的光线进行自动调光,当室内无人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有人时自动开启灯具,有效实现应该亮的时候亮,应该暗的时候暗,同时因为电源电压不稳定,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场景的需要,自动进行电压的调控,输出稳定的照明工作电压,提高了电压质量的同时也进行了电能的节约。

五、建筑电气照明设备的智能发展

1.要对智能照明进行集中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现代办公楼多为高层楼,由于人为原因,大多数办公楼经常是长明灯,造成能源的浪费,智能照明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照明系统既可以分散控制灯光也可以集中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的使用来进行对电源的控制。

2.充分利用自然光,智能照明系统的光电感应可以通过开关的控制来最大限度的使用利用自然光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智能系统的使用也可以提供一个不受季节和外部环境感染的视觉环境。

3.对配电管线进行合理安装。智能照明的控制系统是全新的照明供电装置,在传统配电施工过程中,对电源线以及负载线的处置不当将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在智能照明设备的安装时要注意电源线和负载线要一致,控制线要单独布线,与负荷电源分开敷设,以防止信号干扰,更好的对系统进行控制。

4.对智能照明进行分阶段管理。在智能照明设备进行安装的同时,要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严格施工质量,确保智能照明的最终实现。

结束语

现代建筑中智能照明设备的使用对我国节能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大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能缓解环境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对建筑电气的智能控制。智能照明还可以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方便,使人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享受生活。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扩大智能照明的使用范围,对智能照明进行更好的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智能照明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徐金玲.现代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的相关问题研究[J].人学术论坛,2005(01)

[2]华红兵.现代建筑中智能照明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9)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例10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保障,促进了现代建筑工程迈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现代建筑智能化发展中其核心内容就是智能土木结构的发展,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建筑的智能化水准,而且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智能土木结构概述

1.1含义

在土木结构中应用智能结构就是智能土木结构的简单含义,在人们能逐渐提高对建筑的要求的背景下,土木结构智能化已成为一种时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土木结构主要是集合控制器、传感器、主结构、驱动器等功能的仿生结构体系,其主要的特点是自修复损伤、自监控结构、较强的环境适应力,同时还可以保证自身结构不受到突发危险的损害。而为了满足建筑业的智能化需求,逐渐将智能材料应用到土木结构中,于是推动了智能土木结构的发展[1]。

1.2应用现状

随着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得结构评估的安全性、强度、完整性等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还对节约建筑结构的维修工作经济成本,促进了建筑土木结构的预测能力的强化,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例如智能土木结构的预报方式是由内向外的,其原理主要是在土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感器放入其内部,并形成一个可以实时监控的网络,从而保证土木结构的性能。目前智能土木结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已经在大坝工程、桥梁工程、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应用,而且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现代建筑结构中的智能土木结构意义重大[2]。

2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2.1节能技术的应用

智能土木机构中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的节能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其技能技术在现代建筑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且在建筑工程的建造、设计等环节中也逐步引进节能建筑的理念,使用的建筑器具、材料都具有较高的节能性,而且在应用智能土木结构的时候,还促进了建筑自身的监测控制性能,当外界出现环境变化等情况时,建筑物内部结构就会自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降低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量。另外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下,智能土木结构还未其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促进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3]。

2.2智能传感元件的应用

2.2.1必要性

在土木工程中为了实现对建筑物的健康检测,往往会采取埋入一些传感元件、粘贴传感元件的方式,不但可以保证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还可以正确的评价和检测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固性,提高检测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帮助建筑工程人员做出维修建筑、报废建筑的科学决定。但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较重大的情况下,通常会耗费较长的修建时间,而且其设备的陈旧程度也会较大,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传感器变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急需使用高性能的传感器。在智能土木结构中使用的光纤材料传感器、智能材料传感器等,对实现检测现代建筑结构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传统土木结构传感器的不足,为检测建筑结构提供了监控保障[4]。

2.2.3应用方法

在对建筑物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测的时候,在应用智能传感元件基础上使用无损性检测的方法(如x射线、超声波、声发射检测方法等),为杜绝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发生检测弊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建筑物内部结构发生的异常问题,准确的检测建筑物结构的实时动态,满足人们智能化结构检测的实际要求,促进检测准确率、检测效率的提升。如在建筑物内部结构出现损伤问题的时候,在建筑物的内部会产生一些裂纹,在外力的作用下,这些裂纹会对建筑物发挥强大的损伤力度,在应用传感元件之后,在扩散的时候会通过声速的形式传到相关的设备中,从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损伤讯号,并准确的掌握裂纹造成建筑物结构变化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整体建筑物修复计划,防止出现建筑物安全事故,降低建筑物损伤带来了经济损失[5]。

3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的展望

3.1增强其智能控制集成功能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被视为人脑中的最高级神经中枢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的运行决定了其运转,同时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运转活动也尤其承担。因此在智能土木结构中加强其智能控制集成功能,可以实现迅速应急建筑物遭受的强风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降低建筑物可能遭受的损失,所以在未来的智能土木结构发展中要加大对智能控制集成的重视,广泛利用、开发该技术。如在强台风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各部门可能会做出相关的安全预警措施,但是在安装了集成控制功能的智能建筑中,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的及时掌控,从而为整个建筑的安全提供保障。

3.2加强其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土木结构中加大传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传感元件,而且随着现代建筑中传感元件的普遍应用,传感技术的强化也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基于仿生学而言,在建筑物系统结构中,传感器相当于其感受器官,为了使传感技术得到提高,就需要从传感器的系统性角度开始,增强其识别能力、感知能力、处理能力,并加强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灵敏度,达到整体智能化的传感技术目标。另外在现代建筑中,为了确保传感元件的应用不会对建筑外形结构产生影响,需要使用可以相容建筑材料的传感元件,尽可能降低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影响效果,使建筑物具备较高的抗信号干扰能力[6]。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的应用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只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成为时展的需求和趋势,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对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土木结构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智能土木结构的研究力度,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双蓓. 压电智能结构分析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12.

[2]韩瑞聪.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土木结构集群云监测探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娄卫波.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质量阻尼主动控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