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25 16:03:16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1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2

2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目标层、项目层以及因素层面三部分,其中目标层是指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对象,一般是风险源评估、人员安全评估、管理评估以及环境评估;项目层是对目标层(评估对象)评估的事项拓展,例如风险源评估包括企业化学品储存量、种类、毒性危害、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等储运项目评估;危险物质产品、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过程等生产项目评估;监控系统与工艺参数安全等辅助型工程系统项目评估等等。人员安全评估包括人员操作环境与安全意识评估两部分,当前较多化工企业比较注重人员的操作安全评估,忽略对人员安全意识的评估项目,这是环境风险评估系统的大忌。管理评估则应囊括环境影响评估、环保规定与认证的执行评估、应急预案评估以及次生性污染防护评估等等;环境评估则主要表现在环境敏感性与自然灾害判断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因素层是对项目层的重要补充因素,往往是特别强调的评估对象,也是化工企业生产容易遗漏的评估对象,例如风险源中储运系统评估往往对罐区或库区所在的场所缺乏严格评估,人们平时看到的化工企业粉尘爆炸主要不是化学品自身的爆炸事件,而是罐区或库区场所的废弃反应,这就提醒了我们储罐油料、运输及进料方式乃至化学品转移的场地因素都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对象,“它们可能会成为连锁效应的起始点或继发性事故的单元之一”,因此生产运行项目评估中也不能忘记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停车装置,人员项目评估中暴露在企业生产环境外的人群比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应加入对管理系统评估的环保投资比例考察,一般人认为环境风险评估重在评估风险,但应注意到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同样包含在内,可以说没有环境成本控制就没有环境风险评估,所有的风险评估项目都要进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去,不与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无法被实践。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3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163-03

0引言

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征兆。它是风险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危险出现,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如果将这两部分的量化指标综合,就是风险的表征,或称风险系数。

危险是客观存在,是无法改变的,而风险却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亦即按照人们的意志可以改变危险出现或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出现危险,由于改进防范措施从而改变损失的程度。认识存在的风险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对社会经济组织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构成因素的作用进行评估量化,再经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一个量化结果,这个结果既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现状,又能预测其一旦发生事故的后果。

在企业生产领域,风险评估目的则是是将危险转化成为安全的过程,是将危险带来的挑战作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治理措施。它的最终目标通过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风险分析技术引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新兴的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手段,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风险评估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例如可靠性工程学、失效分析、失效预测和预防、结构完整性评价和工业经济预测与决策等尽在其中。不仅如此,由于工业领域危险源各式各样,危险事故发生机理千差万别,防范措施也因不同对象而异,经济投资和决策方式也不尽一致,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随不同工业类别或工艺过程、装置的不同而迥异。

风险分析技术做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手段,有针对性地研究生产领域风险的个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1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组织的建立

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而且责任业大。首先应确定企业分级负责的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内的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厂级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可由企业厂长或分管副厂长负责,生产、机动、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代表组成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企业内的风险评估及危险源分级工作。其它部门或单位根据构成情况,由具有多种知识和能力的人参与,有助于提高评估的效果。

2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范围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风险评估的范围应包括:

发现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风险时,应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拆除作业、施工作业等特殊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在作业开始前进行。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针对每一项检修内容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变更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日常生产活动、异常现象处理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日常管理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检查和维护活动)中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开展的风险评估。

3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方法。

3.1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

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3.2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

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

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

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

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进控制措施。

3.3作业条件危险性(LEC)分析方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用符号D表示。其关系式如下:

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或调整到允许范围。

(2)L、E、C的分数值如下: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分数值

完全可以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不可能 0.1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数值

连续暴露 10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几次暴露 1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表3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100

灾难,数人死亡 40

非常重,一人死亡 15

严重,重伤 7

重大,致残 3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1

(3)危险性分数:根据经验,危险性分数在70以下的因素被认为是低危险性的,一般说来可以被人们所接受,定为4、5级。危险性分数为70以上,定为1、2、3级,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危险性程度分级分数见表4:

表4危险性分数(D值)

总分 危险程度 等级

320以上 极其危险,停止工作 1

160~319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

70~159 显著的危险,需要整改 3

20~69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

20以下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3.4预先危险分析(PHA)

找出分析对象存在的所有风险。

分析每一个风险产生的原因。

针对每一个原因,确定主要后果。

列出现有控制措施。

判定风险等级(按风险评价准则判定)。

提出建议纠正/预防措施。

3.5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是判定风险大小级别的准则,除作业条件危险性(LEC)分析法外,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方法辨识出来的风险,均需依据制定出的风险评价准则来判定风险级别,风险等级的大小用风险度来确定。

风险度等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后果严重性的乘积,常用R表示风险度,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表示事件后果严重性。

各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一般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通常风险等级的判别准则如下例: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等级 标 准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

或危害的发生不能够被发现;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但措施不当;

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

或在异常情况下必然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3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但多数未得到执行或执行的偏差较大;

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或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2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仅偶尔未得到执行或执行的偏差较小;

或危害的发生能够立即被发现;

或在过去曾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但很少发生。

1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全部得到执行且无偏差;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三种情况综合判别时取其最大值)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万元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4 违反行业的标准或规定 丧失劳动能力 >25

3 违反相关方的规定或要求 伤残或慢性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10

2 违反公司的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轻微受伤,很快治愈 ≤10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其中财产损失部分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形式、运行方式等具体确定。

(3)风险度R(=L×S)判定准则

风险度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和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特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即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风险 建立控制目标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检查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风险 可考虑建立控制目标和操作规程,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时治理

1~3 可忽略风险 无需采取任何措施

(4)风险接受准则。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人们往往认为风险越小越好。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减少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还是采取防范措施使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资金、技术和劳务。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风险与利益间要取得平衡”、“不要接受不必须的风险”、“接受合理的风险”等,这些都是风险接受的原则。

制订可接受风险准则,除了考虑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和财产损失外,环境污染和对人健康潜在危险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美国国家环保局和国际陌生组织颁布的致癌风险评价准则、健康手册、环境评价手册、环境保护的优先排序和策略、空气清洁法的风险管理等,都是风险可接受准则制订的依据。

风险可接受程度对于不同行业,根据系统、装置的具体条件,有着不同的准则。由于风险评估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基础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可信度和特殊化学物质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是目前各国竟相开发的领域。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风险规范、标准的制订,这是大势所趋,无疑地应该引起重视。

4结语

本企业自将风险评估应用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以来,收到明显效果,2009年全年计发生厂控事故13起,较2008年18起下降27.7%。事故直接损失15.75万元,较2008年281.85万元下降了94.4%。事故总损失349.03万元,较去年652.5万元下降了46.5%。设备完好率大幅提升,故障率明显下降,备品备件消耗从2008年的2871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1989万元,减少费用800余万元,同比降低27%。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说明安全预防的重要性。做好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提高安全生产的预控能力,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发生,消除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实现安全生产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云,等.现代安全管理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4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5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0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既与车、机、工、电、等各个铁路单位联系紧密,同时也涉及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领域,这其中有不少因素是我们不容易对其进行控制的,其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客观上造成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弊端,使其面临着各种安全生产风险。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定性和定量。由于前者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多,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比较低,所以,本文选择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1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避免可能事故的发生带来的各种损失,而进行的风险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

在当今社会中,国际国内范围有关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普遍以欧盟的标准为主,比如EN50126,其风险评估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危险的可能性或发生的频率,二是危害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铁路运输安全的风险评估,具体分析了影响运输事故发生的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四方面因素(图1)。

1.1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工种工龄的长短,职业技能的优劣,受训时间的长短以及人员身心状态是否良好五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1.2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就是依赖于其完好状态、养护维修状态和综合精度等方面因素的,其中,生产设备完好状态评估又可以从设备运转、设备能耗和安全防护 这三点来进行具体的评估。

1.3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气象环境、人员暴露的频繁度三方面来分析的,其中,工作环境中涵盖了厂区的噪声、尘埃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等方面,关于其评估分值共分为五个条件,10分为非常好,8分为好,6分为一般,4分为不太好,2分表示非常差。气象环境的评估主要是以其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同样分成五个等级,并用五种颜色标记,10分为没有影响,记为白色,8分为一般,记为蓝色,6分为较严重,记为黄色,4分为严重,记为橙色,2分为非常严重,记为红色。人员暴露的频繁程度主要反映了在相对危险的条件下工作对员工工作的影响程度,具体同样分为五项标准,10分为基本不暴露,8分为有时会暴露,6分为总工作时间内有1h是暴露的,4分为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暴露的,2分为全工作时间暴露。

1.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部分的影响因素包括四部分,即风险监管体系、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安全风险投入和事故应急处置。对于这四项的评估,需要在站/段安全委员会领导,车间主任参与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具体执行的条件下进行,对于评分结果,最终报由站/段安全委员会处理,结果中的分数越低,表明指标完成越差。

2 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两点进行阐述,一是风险的分级管理,二是动态安全风险报警。

首先,风险分级管理就是以风险评估的各项结果为依据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本文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分成五个等级,即特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以及可接受风险,五种风险等级需要管理者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不同程度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关于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根据车间对每个班组提供风险信息的统计,对风险指标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通过计算机安全风险监控,实现站/段统一管理的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显示信息。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铁路安全运输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从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科学合理的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各影响因子做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在未来铁路安全运输评估中,通过量化的评估方法实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分级,并能够实时进行安全风险报警。

【参考文献】

[1]张伟.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2(05).

[2] 袁永强. 设备技术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6

(1)科学性原则。以铁路基本法律法规、安全政策和技术规章、管理制度为基础,遵循铁路安全发展的基本规律。安全风险评估要有科学的程序,在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环节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依、有据可依,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制定严密、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达到流程化管理、闭环化控制、数量化评价。(2)系统性原则。一是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即政策平台和系统平台。以政策平台明确组织与个人在处理风险中的原则、角色和责任,以系统平台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与业务活动实践。二是在危险源辨识中,通过主动对铁路系统硬件、软件、人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系统和持续分析,梳理铁路系统组织结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程序、人员、设备及设施资源等状况,为准确识别铁路系统和工作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潜在不安全因素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三是安全风险评估坚持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相结合的系统评价原则。一种危险源(点)导致的事故、问题发生概率虽然较低,如果损失后果较严重,也一定要重点予以评估和控制。在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判断上,既要重视历史经验、数据分析,还要重视技术进步、规章变化、环境突变等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损失程度变化,做到系统研判、准确评价。(3)公平性原则。保证风险评估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坚持统一、公正的分析和评判标准,保证评估过程、结果的权威性,保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公信力不被人为降低或减弱。(4)透明性原则。坚持广泛参与、主动接受监督的透明性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体现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更加信任和尊重员工的基本思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构成及其运行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应基本遵循“制定风险政策系统和工作分析风险源(点)辨识风险评估原因分析控制选择风险沟通采取行动监督进度控制与报告”的科学流程。从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3个部分: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安全风险源(点)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安全风险考核评估机制。各构成部分及其运行体系如下。

1建立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铁路局安全风险政策、办法,建立安全风险政策平台和操作平台,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源。铁路局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各专业部门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健全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制度,分析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各单位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点。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劳动和卫生处、职工教育处、财务处等综合部门要在规章制度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技能培训、资金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物资供应、宣传教育和引导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各站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程序、风险处置流程和控制责任,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作业标准、作业办法、应急处置和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2建立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风险源按系统分为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车辆、建设管理等系统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按照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路外安全及行政执法等领域,针对设备设施、施工作业、人员因素、自然环境和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识别。识别出风险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铁路局安全风险等级原则上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等关键安全风险点必须采取针对性、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控制。高度风险指风险程度高(不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或是灾难性的,需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突发性的或易发性的、源头性的、系统性的且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确定,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牵头,组织系统站段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中度风险指风险程度一般(不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大,需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是渐近发展或局部性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以各站段为主体予以防范。低度风险指风险程度较低(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小,通常是缓慢发展或个别性的风险事件,但需继续观测风险事件的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由各站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工素质、自然灾害、设备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源进行研判,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专业意见,以铁路局1号文件形式对全局公布。对新增安全风险源或阶段、季节性的高度、中度安全风险,分别以铁路局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会议纪要、安全百日风险目标管理文件等形式公布下发。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建立系统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年度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系统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确定的各等级安全风险,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度、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以系统文件形式公布。各站段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和安全百日自下而上分析、识别本站段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按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站段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并以文件形式在本站段公布。

3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机制

铁路局以周、月、百日、年为周期,对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及管理效果评价考核。通过修订和完善安全周对话会、安全风险预警、月度安全工作考核、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安全百日评价考核、百日综合动态检查、年度安全评比等制度,分阶段评价各业务部门、各站段安全风险点控制效果,加强对高风险岗位和作业环节的掌控,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能。(1)每周安全对话。铁路局实行周安全对话会制度。每周五由安全监察室主持,主管安全副局长参加,召开全局安全对话会,对一周来全局发生的事故、故障和本周铁路局机关部门现场检查发现的关键安全风险点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与问题责任站段对话。主管安全副局长点评各系统、各站段关键安全风险点管控情况,确定周安全风险管理较好单位和较差单位,部署下一周全局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工作。(2)月度工作考核。各专业部门、各站段每月以确保动车、客车安全为核心,突出人员、设备、管理3大要素,围绕设备质量、业务技能、规章制度、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及施工质量等关键问题,严格落实干部“五定三率”、“十五三”对规、跟班作业3项制度。紧盯高速铁路、客车、宝成线秦北高坡、包西及太中新线、防洪防断、行车设备、现场作业、营业线施工、劳动安全、治安环境、春暑运、自然灾害等高安全风险源控制。铁路局建立月度安全风险考核制度。铁路局人事处、安全监察室每月对局机关各业务部门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质量及成效等进行评估,各专业部门对本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确定优秀及较差单位和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进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安全预警,纳入月度安全风险考核。(3)安全百日评价。铁路局建立安全百日风险评估制度。一是在每个安全百日实现前,铁路局主管安全、工电、机辆副局长带队,各业务部门参加,开行由工务检查车、电务试验车、接触网检查车、红外线检测车组成的综合检查列车,采取地面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对全局各条线路的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防护设施等主要行车设备技术状态,以及各站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二是安全监察、人事、劳动卫生、职教等综合部门成立运输客货、机辆供电、工电建设3个综合评价检查组,按照《铁路局安全百日风险评价考核办法》确定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打分排序。总结安全风险控制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优秀专业部门和站段给予奖励,通报和考核安全风险控制不力的专业部门和站段,部署下个百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4)年度先进评比。铁路局每年末对年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推广和交流车务、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等各系统、各站段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评选安全风险控制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升全局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应避免步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新生事物。实际上,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是新生事物,以往铁路安全管理属于安全风险评估的范畴,只是概念、形式有所不同。以往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一种传统安全管理,而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在体系的深度、参与管理的范围、隐患超前预防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误区二:认为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的形式很重要。其实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铁路局、系统、部门、单位中找到关键的危险源(点),然后找到正确、恰当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追踪监督措施落实,并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对铁路局来说,对日常容易发生的事故、严重问题进行分类,按照系统、部门、单位等不同层次,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采取监督检查等形式促进落实,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才是真正意义的风险管理。误区三:将安全评价打分作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点。安全评价打分不是安全风险过程管理的重点,应将重点放在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和落实上。误区四:认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中投入资源、卡控层面越多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安全控制措施中如果涉及到人,一定要评价措施的操作性是否可行。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需完善的方面及展望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7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二、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8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8⁃0088⁃03

Establishment and discussion of quantitative criteria for primary factors in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

HU Ji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618307, China)

Abstract: When the secur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s used to conduct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it is difficult to use the same assessment model for calculation because the operating modes and sources of security risks among enterprises are often different. The facts, that expertise, measured data correction and other human⁃factors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and the quantification calculation of evaluation elements lacks of uniform standards, often cause an inaccurate evaluation result which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 enterprises' real saf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Heinrich security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 and a uniform quantitativ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factors is explored and established, so that different enterprises can use the sam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valuation, and the assessment error is controlled in a unified tolerance range to make evaluation results reflect the production safety operating conditions more accurately and mak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nterprises more objective.

Keywords: safety assessment; evaluation factor; quantitative criteria

通过建立数学评估模型,对企业生产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综合测评,准确研判阶段所处安全状态及未来整体运行趋势,从而为决策者制定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是现代安全管理中应用广泛,也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企业,由于其生产目的、运行方式的不同,在安全管理方法上千差万别,加上安全问题本身的模糊性和非量化特性,可能产生安全威胁的风险来源迥异,使用现代数学模型进行系统测评时,难以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从而对顺利实施安全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有效构成影响。

因此,探讨和建立一种评估要素的量化计算依据,使评估对象中安全要素能够实现定性、定量化计算,从而得出客观、可靠,可横、纵向比较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常用评估方法介绍及安全要素的确定

1.1安全评估方法简介

安全生产领域开展安全分析与预警评估,从最初简单实用的安全风险评估表到故障树评估法,发展到现在的安全结果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如危险因子评估法、模糊数学评估法等),都从理论上验证了其在安全管理上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其中模糊数学评估法较好地解决了安全评估中存在的评估要素模糊性和评估结果难以定性、定量化问题,使测评结果更具实用性和安全预警性,下面作为主要方法进行说明。

1.2模糊数学评估法应用

模糊数学评估方法是利用模糊数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建立数学风险评估矩阵,对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象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数学评估方法,在安全评估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关键要素的确定过程

使用模糊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首先对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运行关键节点和重要风险来源。取U为各项风险指标的集合,即U={安全威胁度,安全可靠度,损失度}。

其中风险指标安全威胁度为系统关键节点,可能造成的安全威胁程度,记为矩阵W,W={W1,W2,W3,…,Wn};安全可靠度是在确定运行风险环节和节点安全威胁程度的前提下,通过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再与实测数据加权衡量,计算得出运行节点稳定可靠程度,记为可靠度矩阵T,T={t1,t2,t3,…,tn};计算单位时间内已发生事件总计对系统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程度,记为风险损失度矩阵S,S={s1,s2,s3,…,sn}。这样就明确了集合U中各要素的确定依据。

(2) 建立关系模糊矩阵

根据行业安全管理不安全事件等级的划分,设定安全风险级别集合V={v1,v2,v3,…,tm},如民航企业,可设定V={安全,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极度风险}5个级别。通过对U上各单项指标进行综合测评,使用隶属函数分别求出集合U上各单项指标对应风险级别矩阵V上各风险级别的隶属度,分别得出一组m个数,最后可组成一个m×3的模糊矩阵,记为关系矩阵R;

(3) 安全风险权重矩阵的建立

由于行业风险标准划分不同,不同等级的事件对系统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不安全事件等级越高,安全风险级别和安全威胁就越大,对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影响也越大,权重也应该越大。确定后的权重集合记为B,B={b1,b2,b3,…,bn}。

1.3具体算法

经过综合测评并配以权重后,可以得出两个模糊关系矩阵,即关系模糊矩阵R和权重模糊矩阵B。建立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Y=B*R,其中Y代表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是一个1×m的矩阵,即Y=(y1,y2,y3,…,ym),其中yi代表最后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隶属第i个安全风险级别的程度,这样就评估得出阶段系统安全运行状况在各个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制定安全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2安全评估方法难点分析及要素量化依据的建立

2.1评估方法难点分析

不同企业,系统运行构成节点不同,风险来源千差万别,评估要素中安全威胁度、系统可靠度、权重等具体指向不一,加之安全要素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非量化特点,评估过程中由于量化标准不统一、专家经验、实测修正占据较大比重,容易造成评估结果跟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同种生产类型、不同企业间的评估结果难以相互比较等问题。因此,要使评估过程科学客观,测评结果能真实反映企业安全运行生产状况,并且能够在不同企业间进行纵向、横向相互比较,就需要探讨和建立一种统一的要素量化标准,使之达到上述目的。

2.2安全要素量化标准建立依据

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30起轻伤害事故,30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发生事件的危害程度与发生几率呈金字塔比例结构,即事故,事故征候,一般不安全事件状态数值比为1∶30∶300。

(1) 量化依据的建立

安全评估过程中,引入海因里希理论,作为评估要素量化测算的基本依据。

由于逻辑与计算是乘积的运算,因此在安全风险量化过程中采用乘积计算模式:事故、事故征候、一般不安全事件之间比值为1∶30∶300,根据数值恒定原则,则相应的危害程度比值为300∶30∶1,即事故、事故征候、一般不安全事件对系统构成的危害程度分别为300∶30∶1,这样就确定了3种主要类型不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量化数值。

同理,可以根据不同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在上述3种重要类型事件的基础上细分类型要素(如民航通用航空领域),事件等级细分如图1所示。

图1 事件等级细分图示

在主要类型事件数值确定情况下,经过实际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和加权衡量,可以得出各个子类型事件在该类型事件中所占的比重及数值,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评估要素安全威胁度和权重统一量化的问题,对后续开展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量化依据。

按照上述方法,分析计算得出国内某通航训练院校不安全事件类型安全威胁度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威胁度值

(2) 权重指标的确定

按照海因里希金字塔理论,结合民航局公布的事件等级和不安全情况风险指数,由专家综合历史运行数据,逐层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权重因子使用层次计算法并由AHP层次计算软件计算得出,见表2。

表2 权重指标确定表

(3) 数据验证

通过对国内通航领域某训练院校2001―2010年10年间实际运行数据统计入验证,得出通过海因里希模型建立评估要素的量化标准与实际数据一致,误差不超过1%。

3结语

通过在模糊安全评估法中引入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建立一套评估要素统一量化依据,使同一评估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生产企业,评估结果具有实用性和可比性,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敬,曹义华.中国民航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5):111⁃113.

[2] 胡杰.基行训练的航空安全风险模糊评估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2(6):56⁃58.

[3] 杜毅.飞行事故征候警戒值的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6):20⁃22.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9

0 引言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就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杜绝一级非伤亡事故,实现事故为零”的风险管理目标。

1 风险预控管理术语定义

危险源: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根源危险源:指能够引发危险、事故的载体,比如本单位所有的岗位、机器设备、环境、管理。

状态危险源: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状态危险源总是依附于根源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事故树:指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图把这些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的树形图。

2 体系结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五个部分: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

2.1 文件、记录要求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安全文化建设手册》、《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岗位风险提示卡》、《岗位风险手册》。

2.2 风险预控管理

辨识煤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分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对危险源监测预警,实现危险源的闭环管理,进而消除或控制煤矿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通过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制定、落实相关的控制程序与制度,从而减少矿井各类人因事故的发生。

2.4 保障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晰的机构职责、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形成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实现员工安全的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达到人―机―环―管协调统一。

2.5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对各生产系统要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与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各生产要素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2.6 综合管理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例10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重点

Key words: power;security risk;focus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48-01

1电网安全风险调度

1.1 电网安全风险调度体系为了有效地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度机构作为电网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严密闭环的风险应对体系,并以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从电网安全管理三大体系,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风险实时调空-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调度系统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调控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最快速度地平息事故、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

1.2 电网安全管理体系一个严密、完善的电网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电网安全常态化管理、高效执行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应抓好三方面的建设:构建电网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规范电网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

1.3 电网安全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通常可以多视角地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第一,外部与内部。从电力体制改革、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为事故等因素识别电网外部安全风险;也可以通过对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及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来识别电网内部自身固有隐藏的风险。第二,电力与电网。可通过对电力供需预测及电力市场运行的分析来识别电力供需平衡方面的矛盾;或通过对电网网架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电网方面存在的矛盾。第三,目标和过渡。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最终目标的分析,识别电网目标网架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可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过渡过程的分析,识别电网过渡期潜在的安全风险。

1.4 电网安全的风险评估及调度策略第一,风险评估。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重点通过定性的统计分析和定量的仿真计算,确定电网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评估对电网风险的可预见性、可控性以及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风险进行多维度的排序,绘制相应的风险管理图,以确定各阶段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轻重缓急。第二,调度策略。首先,滚动修订电网事故处理预案,从年度层面,应针对电网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滚动调整年度电网事故处理预案和年度电网迎峰度夏预案,并滚动修订电网黑启动方案;从短期层面看,应制定日前电网方式事故处理预案及调度台实时运行反事故预想,或根据需要制定特殊时期或特殊方式下电网保电预案。其次,制定并实行电网整改反措计划。最后,反省电网规划和系统三道防线建设。

1.5 要进行实施的预警通过调度员事故预想、EMS系统越限提示和在线稳定监测系统等实时预警,可以使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及时了解电网运行薄弱环节,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及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或将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安全裕度内,从而有效避免电网事故的发生。

2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讨

2.1 电力安全风险的挂牌管理风险挂牌管理是在班组、所(队)、局三个层面,分别对生产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行为、电网、设备、环境、其他六个维度方面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等级高低和各级力所能及的控制条件,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分别采用红、黄、绿三种色标,并以公开公示的方式,按照班组、所(队)、局三个层面进行分级挂牌管理。

2.2 电力安全风险实施的挂牌策略在学习掌握困际上成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等技术和方法,结合现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传统的安全控制方法,在现有的电网运行分析、缺陷管理、巡视巡查、技术监督分析、安全性评价、工作人员的技能和业绩分析等管理手段和安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作业活动及非作业活动涉及到的人的行为、电网、设备、环境、管理以及其他等因素中存在的各种危害进行全方位的辨识和风险评估。也就是要将原来相对单一、独立、专项性的分析和管理,变为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级挂牌,并将挂牌内容列入安全工作计划。

实施发现挂牌管理以来,班组行为转型、风险的“可控、能控、在控、预控”,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在逐步提高,特备是班组个人在关注职业健康的危害方面有了进步,也为主动、全方位辨识危害有了一定成效。

3电力风险管理以人员评价为核心

3.1 评价个人诚信度分局、部门两级进行统计和分析。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局层面的统计和分析,每月通过记分情况,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以完善,并动态修订记分条款,促进针对性问题的有效改进,并注重管理“短板”和“缺陷”的解决和消除。

3.2 评析人员安全技能人员安全技能评估分为岗位适应性评估和岗位发展性评估。岗位适应性评估按照班站长、工作负责人、一般工作人员分级建立技能评估标准,通过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测评,定量评价员工技能素质水平。岗位发展性评估是员工岗位升迁变动所必须经过的评估。通过人员安全技能评估,逐步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进行针对性技能消缺。同时,试点进行作业准入,实行关键重点作业门槛禁入制度。

3.3 电力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建立安全管理评估标准,按每年春、秋安全检查为周期,开展局、生产部门、班站安全管理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事故措施,监督各项安全制度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