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05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1

为保证建筑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其主要内容就是:确立一个建筑质量监督与赔付体系。简要来讲,即业主将建筑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委托专业监督机构对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规避,并通过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系数的评估来确立保险费率,然后在保期内如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或缺陷时业主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

但现阶段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在我国的试验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困难重重。其中一个技术层面的不足就是缺少一套完备有效的工程施工质量评估体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础工程质量评估体系,建筑的地基基础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基源。近几年,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由地基基础不合格而引发的占总事故的21%。因而,对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科学监督与评估,意义重大。

1 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即评估的主要对象

本文的评估体系服务的目标是保险公司。但让保险公司或被授权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每一个目标工程进行全时间段的监控是不现实的。因而,评估体系既要便于实施,又要全面客观的反应质量问题。评估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评估Z

此阶段须结合地基勘测报告、建筑结构设计图以及建筑的用途对工程做一个结构设计安全评估。此环节,保险公司可自己委托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核查,也可以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如权威设计院直接进行评估。

如发现必须整改的问题,则可以要求甲方整改,如不整改,则给以相应减分。

(2)地基处理质量评价X

建筑的最终荷载都有地基承担,工程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例如对软土层的加固处理,处理不得当便会产生地基破坏或沉降不均匀。保险公司或第三方监督机构应匹配不同工程的不同规范,结合土层勘测报告,参考施工方处理工艺,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估,这是确定整个建筑安全与否不可或缺的环节。

(3)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评价Y

影响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多样,例如材料质量、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等等。

在这个环节,对于一般安全等级的建筑,评估员需要结合施工方的施工记录与监理部门的工程验收报告,再根据项目中如混凝土裂缝情况、钢筋保护层等等可见的施工效果来评估;但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如学校、高层住宅楼等,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技术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及承重砌体进行检测,以识别隐藏风险。

以上三个环节期间一旦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不诚信问题,比如出现业主、施工方、监理方串通一气欺诈保险公司的现象时,那该工程的评估结果直接列为不合格,中断其办理工程质量保证险业务的流程,并单方面降低相关责任企业的信誉等级,并对责任企业今后参与的所有工程制定高保险费率。另一方面,对于评估指标表现优秀的企业,在办理建筑质量险时给予保险费率的大幅优惠,提升其信誉等级。如此一来,可促进建筑市场的优胜劣汰,提升国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模型建立

( 1 )结构设计安全评估值Z

该步骤必须严格参照相关结构设计规范,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碰到高层,需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如是钢结构就必须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但评定标准绝不是照搬设计规范,而是要在设计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上浮指标,达到保险公司风险最小化。

对于极易产生维大量修费用的不成熟设计,例如在西北风沙大的地区下安装室外电动扶梯,日后会造成不可小觑的维修费用。如遇到类似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责任方整改,如不配合,单独设立减分项。

设相关的评估项有100项,符合标准的为A合计90项,不合格的为B合计6项,减分项为C合计4项,则评估结果为

Z= A*1(分)-C*5(分)=70(分)

补充说明:

当保险内容明确标有地震赔付选项时,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目标建筑原有的设计抗震等级+1,所得的便为安全评定标准,如7级抗震需用8级抗震的标准来执行。

单独设立减分项,须根据该分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大小,设置合理分值。

地基处理质量评价X

我国幅员辽阔,岩土分类很细,根据不同岩土分类,相应的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但目的都是相同的:使地基安全的承载所要建的工程。参照《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范中强调了地基处理的三个主要步骤:结合地质报告初拟处理办法;进行经济技术对比,选择最优处理办法;所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必须按照建筑等级及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现场实验或实验性施工,以取得可靠的参数控制施工。相关复合地基的荷载试验,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

所以,该项评价指标主要是围绕地基处理方法的科学性S与实验参数的可靠性D而定的。体系拟定X满分100分,S占20分,D占80分。

X=S(处理方法科学性)+D(实验参数可靠性)

注:通过对S项的进一步细化指标来确定S值;

通过对各项测试数据的判定来确定D值,测试项达到设计要求的正得分,反之记为负分,离设计要求差距过大的额外扣分。

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质量评价Y

Y值确定的方法及标准为下表:

注:表中规范为《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施工效果评估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综上计算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评估值F。

F=Z*0.3+X*0.3+Y*0.4

注:F值低于60,判定为风险过大,可考虑提高保险费率或终止合作。

结语

本文评估体系的意义完全在于给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以促进其推广。基础施工质量评价F值与目标建筑其余部分的施工安全质量评估值相结合,直接影响保险费率的高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03-01.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2

引言

结合已施工并建成通车的水泥砼路面的使用情况看,有相当部分砼面板发生了破坏,如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这里就通过这几年的施工具体情况,对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谈点个人看法:

1.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原因

1.1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1.1.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如:沼泽土,泥炭、含有树根、杂草和易腐朽物质等材料。在施工中,由于对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严,使用了不适宜材料从而造成路基病害,以致影响到路面砼板的破坏。

1.1.2软基处理不当。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根据路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但在施工时,往往由于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这样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使成形的路基沉陷或滑移等,最终影响路面砼板。

1.1.3路基填筑方面的问题。往往在施工过程中:(1)施工时为了图“快”、图“省事”,未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存在“侥幸心理”这样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2)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有的部分在路基填筑完成时,才发现填筑宽度不够,为达到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时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的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用人工摊铺拍实。采用这种后补的办法,显然不能达到密实度的要求,往往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涮;(3)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往往造成路基坑槽甚至“弹簧”现象的产生;(4)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直到影响路面砼板。

1.1.4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当路堤在斜坡上或填挖交界处时,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处在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坡度大于1:5的坡地时,应把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m,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并向内侧倾斜2%,且台阶上不能有积水,然后再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路堤的稳定和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而在施工时,遇到以上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在路堤填筑时,根本未将施工地段挖成台阶后分层填筑压实,以致影响了路堤填筑的质量,及易发生路基边坡塌方和路基沉陷,形成隐患给路面砼板造成破坏。

1.2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1.2.1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路面开始施工前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厚度增加提高成本,厚度减小影响路面基层的稳定);松铺好的集料在压实时,其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稍高。水泥稳定类集料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面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将底基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都重新翻松,清除或用同类材料进行整形,并压实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和规定的线形、坡度、标高。水泥稳定集料的级配应严格分批自检,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与进场使用;水泥质量要求稳定,不得使用过期的水泥,水泥用量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加入:拌和要均匀。而在施工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不好,采用了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路基、底基层、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水泥稳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准;水泥用量不足等,这样严重影响了基层的质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坏。

1.2.2路面水泥砼板施工方面的问题。水泥砼面层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砼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施工中未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添加和使用各类钢筋;施工结束后未按要求进行交通管制和养生;这样,势必影响砼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

1.2.3对路表水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往往路面板遭到破坏,人们想到的总是路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或台背回填质量或水泥砼板本身的浇筑质量等,而未足够重视结构表面渗入到路基中的水对路基的侵害。目前,虽说对砼板的缩缝、胀缝、施工缝(纵向和横向)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对水进行封闭,使水从路面排走,但效果仍然不佳。根据我们观察,路面板遭破坏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由于路表水渗入路基,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而造成的。

2.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防治

2.1路基施工方面

路基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路面板遭到破坏后,要对路基有质量问题的地段进行返工处理是相当困难的,且造成极大的浪费。故在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清表要彻底。不适宜的材料应全部清除且按规范要求搞好基底压实;(2)软基处理要慎重。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3)路基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松铺厚度和粒径,控制压实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每层填筑要用平地机等机械整平后压实,形成横向路拱,做好临时排水使路基干燥等;(4)台背回填施工,严格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回填时在台背应考虑排水需要。台背1米范围内应做好干码处理。

2.2路面施工方面

(1)路面基层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合格材料,保证路面基层设计厚度及顶面标高,保证压实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2)路面砼板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保证砼质量并振捣密实,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保证各类钢筋的使用,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

2.3水泥砼路面板破坏后的处治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3

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仓库用房,门式刚架结构,甲方要求地面堆载不小于50Kn/m2;建筑面积1574.63m2,建筑总高度8.35m,设防烈度7度,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

本工程位于平原地貌单元之上,地势较平坦,场地内分布多条南北向排水沟,宽1.8~3.5米,深1.2~1.8米,勘察期间已基本填平;场地东面分布多个大小不等鱼塘,深约3.0米,已填平。

(二)地质情况

根据所提供的地勘资料,拟建场地在本次勘探范围内,土层共分为6层,现选取其中的4层土列表如下:

表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1-2)建议值

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系潜水性质,受大气影响,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勘探时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80~1.00m,稳定水位埋深0.60~0.90m(标高为3.58 m~3.28m)。年水位变化幅度1.0m左右,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0.50m(标高为3.68m)。对本次拟建工程而言,建筑物基础受地下水位变化具干湿交替,按不利因素考虑,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邻近工程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地下水对砼和砼中钢筋长期浸水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二、地基处理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为抗震不利地段。本场地根据试验及公式计算,判别(3)、(4)层饱和粉土为可液化土层,地基土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综合判定该拟建场地具轻微液化。由于表层覆盖层较厚,且承载能力很低,且压缩模量小,地基沉降量大,故不能直接作为浅基础或堆场的持力层,因此必须对场地进行地基处理。

(一)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结构初步设计结果,单柱最大竖向承载力标准值Nmax=500kN,堆载≥50Kn/m2,要求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在80~120kPa,满足该建筑物对承载和沉降的要求。参考本地区已有的施工经验,我们采用砂石桩进行地基处理。同时利用桩中的砂石孔隙排水,减小因挤土效应使孔隙水压力增加的问题,减轻或消除液化土层的作用,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稳定并达到工程需要。

(二)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施工:

1、 执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桩基为正三角形布置,桩径400mm,桩间距1.05m,面积置换率7.18%。

2、 砂石桩桩长的确定:桩长穿过承载力低的(1)、(2)号土层,桩端进入(3)号土层内≥1m;本工程桩长≥6m。

3、 处理范围:按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影响范围及大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确定,同时因为建筑一层内部有重型设备,综合考虑,本工程区建筑物外墙以外6m范围以内满堂处理。

4、 砂石桩使用的砂石料采用天然级配砂卵石,要求含泥量≤5%,最大粒径≤50mm。

5、 砂石桩使用的砂石料的级配按设计承载力做级配试验,以现场试验确定。

设计估算:桩用料量=桩孔体积×充盈系数;

规范取值:充盈系数β=1.2~1.4,若施工中地面下沉:取大值;施工中地面隆起:取小值。

根据当地施工经验,本工程的充盈系数取值为β=1.25

6、 砂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桩机施工,以消除(3)、(4)层饱和粉土的液化作用。

7、 施工前先选择有代表的地块做施工工艺、成桩挤密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的准度,对原设计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8、 砂石桩的打桩施工顺序:从中间向或隔排施工。打桩过程中有地面隆起不均匀的现象出现,采取调整充盈系数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9、 施工时桩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倍套管外径,套管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10、砂石桩打完后,将设计桩顶以上的土层挖除到设计的桩顶标高,将场地上松散的土用压路机压实,再分三层铺设砂石垫层(此层在现场称为褥垫层),用压路机压实到设计标高,厚度共500mm。

11、在褥垫层施工完成后25天对复合地基做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的数量按不少于总桩数的0.5%及每个单体建筑不少于3点控制。同时按照规范要求检测基础变形及检测压缩模量,沉降量控制为:总沉降量≤50mm,柱间沉降差≤0.002L(L为柱距)。

(三)地基处理承载力试验

取场地7#试验点,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测得复合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210kpa,相应的最大沉降量为16.30mm,满足工程要求。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针对软土地区地基承载力不足时给出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法亦有效的控制了土层液化的产生;静载荷试验表明,砂石桩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均能满足工程需要,效果理想。本文为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设计和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4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major quality accidents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y of which are due to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ey directly threaten the main structure normal use and safe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how to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桩基工程是隐蔽工程,影响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整个建筑物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桩基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桩基工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此外,桩基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更是如此,其节省建设资金的潜力很大,因此,桩基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桩基问题处理的一般原则当桩基发生质量问题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处理方法如下:1.1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1.2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1.3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类似问题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问题,必须经研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提高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对策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5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0-0110-02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相应的在路基工程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工作:了解国内外铁路路基工程的特点与设计理论,掌握铁路系统对路基强度、变形、动力学特性、防渗、防冻、耐久性及填料等要求与控制指标,对研究新材料填筑高速铁路路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路路基主要由松散的土(石)材料所构成,路基受各种复杂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时刻受自然条件的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此外,由于路基材料是土等松散体,所以路基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较低,路基破坏后的修复难度更大,路基的工作性能与使用寿命与施工工艺有密切联系。因此对铁路路基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指标等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1 工程概况

某合同段铁路路基长985m。路基挖方15万m3,填方50.8万m3,路基填、挖高度大,且主要为半填半挖路段。路基施工的重点是过湿土处理、高填、深挖。路基土石方施工以机械为主。路基填筑采用推土机分层填筑、整平、压实。施工前,合理安排路基施工作业,科学组织土石方调配。

2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

施工前,将路基范围内原地表面30cm的耕植土、杂填土、垃圾土等清除,待路基施工结束后回填边坡草。清理结束后,对路基填筑地段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过湿地基、填挖交界及低填路基等特殊路段的地基处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设计、规范和现场监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2.1 土方开挖施工

土方开挖时,严格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乱挖或超挖。开挖到路床顶面标高前,通过试验确定预留因压实而产生的足够的下沉量,确保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不小于96%。雨天停止开挖,以免开挖后的土方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不能用于路基的填筑和

压实。

2.2 石方开挖施工

路基石方开挖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及施工环境,采用小型及松动爆破;距离设计边坡面2m范围内采用光面控制爆破,避免造成边坡岩体松动。在正式爆破施工前进行试爆,选准各项参数,精确设计爆破,以保证爆破质量。

爆破开挖后的路床顶面标高确保符合图纸要求,防止超挖和欠挖。爆破开挖的石方,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当开挖后的大块石料较多时,则集中在挖方区进行二次破碎,直至满足填筑的粒径要求后,再用于路基填筑,严禁将超粒径的石料运至填筑现场破解。

2.3 深挖路堑施工

开挖前充分做好现场排水设施。堑顶截水沟靠山体沟帮保持与山体紧密顺接,确保路堑坡顶水顺利流入排水沟,避免地表水对边坡的冲刷。路堑边坡严格按图纸施工,路基开挖采取“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运碴通道与掘进工作面妥善安排,做到运碴、挖掘互不干扰,以确保开挖顺利进行。石方采用爆破法施工,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边坡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爆破后,及时清理边坡上的松石、危石。开挖后的边坡凹进尺寸大于10cm时,用人工清凿或浆砌片石补砌凹陷的坑槽,以保持岩体的稳定。对于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实施,采用预裂爆破,人工修凿,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施工。利用路堑挖方填筑时,其粒径和填筑工艺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防止两端填土发生不均匀沉降。

2.4 深挖路堑边坡防护

深挖路堑施工时,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稳定,严格按设计的坡度施工。挖方边坡高度较大及特殊边坡,施工时对路堑边坡进行观测。每段边坡开挖后及时进行坡面、坡顶观测,判断无需变更设计后施工防护工程,再作下一步开挖。土质边坡段深埋砼桩作观测桩,石质边坡段在稳固石块中作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观测桩测量用光电测距仪和水平仪进行。

边坡防护按设计的防护种类,严格控制开挖坡度,随开挖进度,采取边挖边护,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以保证边坡在开挖后或遇雨水冲刷时能够保持稳定。边坡防护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合理安排工序。

3 路基试验和质量检测

路基施工的各项试验和质量检测,由现场试验室按照招标文件及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分别为:路面底面以下0~80cm范围的路床部分为96%;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范围的上路堤部分为94%;下路堤范围为93%。

4 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由于路基填充料的粒径差异、施工问题处理不当、分层填压时填筑过后及压实不够等原因,路基在施工完成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这一问题在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1)不良工程地质体上的路基工程较容易发生沉降,如纵向填挖交界路段、横向半填半挖路段、较高填土路段及沟河路段等敏感路段的填筑,首先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并根据各路段不同类型,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认真实施。

(2)用于路基填筑的各类填料,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试验。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填料的粒径严格控制在料场,严禁超粒径石块运到现场后解小。

(3)铁路路基工程地面以上路堤部分的填筑,要严格控制其材料粒径以及分层厚度,首先保证其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此外填料粒径必须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路槽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禁止采用超粒径的大石块

填筑。

(4)不同类型的路基填筑,均按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修筑试验段,确保填料粒径、含水量、松铺厚度、压实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压实度等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5)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于山前坡地的地基处理确保到位(包括深度、横向宽度),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对于填挖交界处,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搭接,填挖处采用级配良好、符合要求粒径的填料,碾压确保密实无拼痕。

(6)位于软弱地段的山前坡地和沟渠路段、较高填筑路段,是最有可能引起路基失稳的路段。对于这些路段,除作常规的沉降稳定观测外,另增加观测断面(每50m设一断面),并且以稳定观测为重点,稳定观测在工程竣工后结束。

5 结语

通过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施工后,铁路路基强度及稳定性较好,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通过检测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较好的保证了铁路的平稳运行,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波,蔡英.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分析[J].铁道学报,1999,21(2):84-88.

[2] 曹新文,蔡英.铁路路基动态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31(1):36-41.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6

一、国内绿色施工规范编制现状

(一)现行绿色施工规范编制颁布情况1.国家层面国家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了《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旨在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提出规范性要求,指导建筑工程绿色施工。2.地方层面地方层面。上海、福建、重庆、四川、青海、湖南、北京等10多个省市陆续了绿色施工规范(规程)。其中,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规范》(DG/TJ08-2129-2013)和青海省《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程》(DB63/T1307-2014)的适用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设施工程;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范》(DBJ50/T-228-2015)的适用范围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DBJ/T13-180-2013)、四川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规程》(DBJ51/T027-2014)、吉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DB22/JT134-2014)、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DBJ43/T101-2017)的适用范围为建筑工程;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T513-2018)的适用范围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以及园林绿化工程。3.行业层面行业层面。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7年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AC-158-CA-2017-02);河南省于2018年了适用于本省范围的《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导则》(DB41/T1541-2018)。

(二)现行绿色施工规范主要内容国家的《绿色施工导则》以及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青海省、湖南省、河南省绿色施工规范(规程)的主要内容为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境保护等“四节一环保”的基本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以及重庆市、吉林省绿色施工规范(规程)除包括“四节一环保”基本规定外,还从专项工程的角度对绿色施工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例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保温和防水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拆除工程等提出了专项绿色施工要求;《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包括了施工临时设施、土石方工程、飞行区工程、航站区工程、公用配套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飞行区不停航施工等专项绿色施工内容。

二、现行绿色施工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绿色施工规范与建筑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为:建设周期长、施工战线长,多涉及水库、大坝、渠道、堤防、涵闸等施工项目,需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受汛期和季节影响较大[3]。目前国内现行绿色施工规范侧重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仅《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的适用范围包括了水利工程,但该规程仅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卫生等方面对建设工程提出基本规定,未能充分体现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二)现行部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不适合水利工程由于缺乏专门的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水利工程只能按照现行绿色施工规范(规程)执行,但现行的规范(规程)的部分管理要求并不适合水利工程,因此导致水利工程在落实绿色施工相关规范时存在一定问题。以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为例,该规程在扬尘污染防治部分提出:“土方工程应做好降尘措施,配备喷雾炮降尘设备或在作业区安装喷淋(雾)系统”,但河道开挖过程中土壤的含水率可能较高,不宜一概而论,全部采取湿法作业。

三、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编制架构

(一)规范编制思路1.突出问题导向规范编制应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分析研究《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以及各省市绿色施工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在与行业管理部门、施工企业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水利工程落实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行业专家团队咨询意见,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对重点问题给予解决。2.突出行业特点水利工程可能涉及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施工过程中不仅对大气、声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以加强对水源水质的保护,因此规范编制应突出水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规范编制应根据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工序进行专项工程划分,在对专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绿色施工要求,例如疏浚工程的清淤方式或底泥处置不合理,将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对清淤方式、底泥处置方式提出合理可行的管理要求。

(二)规范编制依据规范编制除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文件要求外,还应遵循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以及水利行业设计标准。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等。此外,还应兼顾各省市关于绿色施工管理的地方性规定和文件精神。以北京市为例,编制北京市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规范,应统筹考虑《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北京市水务工程施工扬尘管控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落实。

(三)规范内容框架规范关于绿色施工的要求应覆盖施工活动全过程,并从环境保护、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节能及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及材料利用五个方面提出必要的绿色施工要求。总体框架由施工组织管理、基本规定以及专项工程绿色施工内容组成,其中专项工程绿色施工内容应充分体现本省市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工序可划分为土石方工程、水工地基处理工程、水工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疏浚工程、引调水管道工程、水工金属结构及水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水工建筑物拆除工程、绿化工程以及水利信息化工程等。

(四)规范要点1.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水利工程参建方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规范应明确参建各方的管理职责。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明确绿色施工要求,协调参建各方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采用节约环保的理念,选择节能环保材料及设备;监理单位应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措施,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施工单位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定期自查绿色施工措施,并积极配合相关各方组织的绿色施工执法检查。2.扬尘防治要求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施工现场应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的扬尘防治要求。规范应在“六个百分百”扬尘防治要求基础上,提出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扬尘控制措施。(1)施工围挡水利工程分为点状工程和线性工程,如枢纽、泵站、水闸等属于点状工程;河道、管线等属于线性工程。点状工程应在施工现场四周进行围挡;线性工程施工战线长,应在施工作业区、现场出入口以及人员密集和交通要道等处设置围挡。城市中心区施工应严格执行市容市貌及安全管理要求,采取全围挡措施。(2)路面硬化水利工程施工道路包括施工主要道路和施工非主要道路。施工主要道路连接社会道路及主要施工场所,承担主要运输任务,运输量大,该部分道路需要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而施工非主要道路仅短期使用,可能被下一步工序废弃,如土方工程随着作业面位置及高程的变化,施工道路相应变化,这类道路可采取碎石固化,并及时洒水降尘措施,不需要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3.水环境保护措施水利工程可能涉及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地方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应提出水环境保护的施工要求。(1)废水排放控制措施(1)废水排放控制措施:施工现场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不得排入水体。(2)废水循环利用措施(2)废水循环利用措施:车辆冲洗处及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旁应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循环利用。(3)减少地表径流污染措施减少地表径流污染措施: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杜绝机油的跑、冒、滴、漏;不得在各类水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物。4.专项工程绿色施工内容(1)砌体工程水利工程的砌体工程包括堆石、砌石、抛石等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砂浆、石料等材料,砌体需要湿润和养护。规范应从扬尘防治、节水、节材等方面对砌体工程提出绿色施工要求。例如,砌体工程施工应采用预拌砂浆;砌体湿润、砌体养护宜使用非传统水源;石笼宜就地取材等。(2)疏浚工程疏浚工程会产生大量底泥,底泥处置不合理将对土壤、水环境造成影响。规范应针对不同的清淤方式、底泥的堆存、运输、处置等提出相应要求。例如干场清淤、水下清淤等情景下的环保要求;底泥晾晒含水率以及防尘的要求;底泥堆场尾水应采取二次沉淀、生物、生态湿地等处理措施;底泥脱水压滤、堆场排放的尾水水质应不低于清淤水体水质;根据底泥受污染程度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等。(3)引调水管道工程引调水管道施工方式分为明挖和暗挖两种。规范应从明挖工程和暗挖工程两个方面对引调水管道工程施工提出要求。明挖工程应注重扬尘管控,遵循资源利用、挖填平衡的原则,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土石方转运、外弃、外购量;暗挖工程主要采用顶管、盾构以及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泥浆,泥浆应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应采用节能高效设备、抑尘降尘措施,如机械顶管施工宜选用土压平衡顶管机;浅埋暗挖喷射混凝土作业应采用湿喷、潮喷等降尘措施。(4)水工金属结构及水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涉及闸门等水工金属结构工程、水泵等水力机械工程以及柴油发电机等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根据施工工艺,规范应从节能、节材、降噪以及扬尘和有害气体的防治等方面对以上各项工程提出绿色施工要求。比如,水工金属结构施工应结合加工、运输、安装和吊装工艺要求,合理确定分段、分节数量和位置,优化节点构造;金属结构现场涂装表面预处理应在配有除尘设备的封闭空间内进行;柴油发电机房应进行隔声、吸声处理,并选择环保型柴油发电机组等。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7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特殊路基

由于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事业同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殊路基,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一般的路基,那是由于其组成成分的性质不满足工程要求,需要全部或部分进行处理才能使用。常见的特殊路基有特殊土路基、沙漠地区路基、雪灾地区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和滑坡地区路基等。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度,必须对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2、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经常使用的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预压法、CFG 桩法、强夯法、振冲法、灌浆法、注浆法、深沉搅拌法、加筋法、锚固法、托换法等。特殊路基处理因其问题的复杂性,路基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上述方法,而是要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使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具体来说,路基处理需考虑处理工期的长短、施工的技术水平、现场的机械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才能选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一种处理方法达不到要求时,要改换另一种方法,或者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1软土路基的处理

采用换填法只适用于 0.5 ~ 3.0 m 的浅层换填,对于深层软基处理来说不够经济,应考虑其他方法。采用堆载预压法因排水固结时间长,适用于工期不紧的项目。采用抛尸挤淤法时,应考虑到所用材料供应情况是否经济。也有工程把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联合使用,经济效益显著。

2.2采空区路基处理

目前,对采空区路基治理以全充填注浆法为主。对于埋深大于 250 m 的采空区,需依据采空区的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危害,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

2.3开采规模较小的煤层的处理

开采深度小于 100 m 的采空区,采用桥跨方案比较合适。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塌陷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钻孔内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单一的巷道,且能在巷道安全施工时,可采用巷道内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壁式或房柱式开采工作面时,可先采用钻孔干湿回填方案,然后再注浆充填的方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非注浆充填方案和注浆充填方案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3、特殊路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笔者以郑少高速公路郑州市区海航路连接线新建工程为例,对特殊路基的处理进行分析。该项目起点位于郑州市规划中的航海西路互通式立交终点,终点位于郑少高速公路刘胡同互通式立交起点处,路线全长 4 935 m。路线位于郑州市境内,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属黄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沟谷较多。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海拔在 130 ~ 164 m,路线范围相对高差较大,沟壁直立。

3.2 垃圾填埋场特殊路基处理。(1)垃圾填埋场概况。路线经过段庄时,在桩号 K0 + 900~ K1 + 500 m 处原为大坑,坑深约 8.0 m。后被设为垃圾填埋场。该场地垃圾为近期人工堆积物,均匀性差,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已勘探深度,内地层可划分为 2 层:一层为杂填土,以生活垃圾为主,深度分布不均匀;二层为粉土。

(2)处理方案。由于该处填土较厚,其成分较为复杂,均匀性差,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该处填土全部挖除,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回填的路基填土和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

3.3弃土场特殊路基处理。(1)弃土场概况。路线经过上闫垌时,在桩号 k3 + 200 ~k3 + 450 m 处原为大坑,坑深约 12.0 m。后被南水北调弃土填埋,该场地填土为近期人工堆积物,均匀性差。在桩号 k3 +276 m 处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含少量粉土;在桩号 k3 +276 ~ k3+450 m 处填土成分以粉土为主。已勘探深度内地层可划分为 3 层:一层为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均匀性差;二层为杂填土:以生活垃圾为主,含少量粉土;三层主要为粉土。

3.4处理方案:(1)k3 + 250 ~ k3 + 276 m 特殊路基处理。由于该处填土较厚,且下部有厚约 8.0 m 的杂填土,其成分较为复杂,均匀性差,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将本处填土全部挖除,采用冲击碾压法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再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交接部位应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2)K3 + 276 ~ k3 + 450 m 特殊路基处理。该处填土局部在回填过程中经过压实处理,其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均匀性较差。建议先将上部土层挖除,余下部 6 m 土层,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然后采用灰土挤密桩对土层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采用冲击成孔工艺,桩径 0.4 m,装距 0.8 ~ 1.0 m,按正三角形布桩,其处理范围应大于路基范围并不小于 2.0 m。待处理后再将上部土层逐层回填压实,或将填土全部挖除,再分层压实。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结语

处理特殊路基时,首先应分析地勘和试验得出的参数,结合当地的路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比考虑各处理方案的经济效益,选择恰当的路基处理方法。其次,工程建设部门对选定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案要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对施工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建议,确保路基处理顺利完工。最后,特殊路基处理后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达不到要求的要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见。

参考文献:

[1] JTJ071- 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2] JGJ79- 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3] 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1交通部, 19941

[4] 王晓谋.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新疆交通科研所.干旱地区路基土压实填实沉陷量室内研究试验报告[R].1995.

[6] 交通部公路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道路工程施工监理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 武彩霞.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分析[M].西安:西安交通出版社,2008,11.

[9] 飞.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软土路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J].道路施工监理,2009,7.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8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2.1换填土法

在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基本方式为换土加固,换填土法的原理为地基持力层所受承载力与形变强度其中任何一个未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并且软土层的厚度不大,通常会选用将具有一定厚度的弱土层去除,然后进行分层换填方式,从而达到强度比较大的砂和其它性能相对稳定、未具有侵蚀性的建筑材料,并且需要将其压实至规范要求的密实程度为宜,通常用在公路结构建筑物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在进行垫层压实施工工作,其中包括重锤夯实、机械碾压、平板振动,上述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够将回填土进行分层回收处理,又能够使地基表层土得到加固。根据应力分布规律定义,在处理土中力的大小时,为了能够使垫层上部承受较大的应力,软土垫层则承受应力较小,从而能够使设计值满足地基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换填土法在加固过程中产生的基本原理。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1)夯实法中包括重锤夯实,其工作原理就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规定的高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产生下落动作,并且重复夯击,从而使地基土受到力的作用得到压实加固,从根本上使地面达到承载力的设计值。这是浅层地基处理方式其中的一种,这种方式通常用在地下水位之上,潮湿的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对建筑地段附近的土层进行试夯处理,确定使用的夯锤底面直径大小、夯锤的自重和自由下落的间距,能够在以最后下沉量和相应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得到准确数据。(2)通常选用自重大于8吨的大吨位夯锤,起吊高度至大于61TJ,强夯地基是使用起重机械将夯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从根本上能够加强对土体的夯实,使地基强度有效提高、地基的压缩性降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回填土的种类为:砂质土、砾石、砂土、粘性土及碎石、粘土等类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各点的试夯确定:得出各夯点相互联系的数据;各夯点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效果次数;测试各夯点受到压缩出现变形的扩散角;每夯一遍都将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所需要的间歇时间。由于土层的种类不同,其设计基本要求也不同,通常会选择连夯或间夯合理的操作方法。采用填砂石垫层用在常出现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铺设在夯点下面,有利于将孔隙内的水压完全消散,通常施工人员会选择一次铺成或者是分层铺填。在干旱季节进行强夯施工是最好的时期,对于雨季出现的场地积水情况,要及时的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土质变软,造成挤出情况,使强夯效果大大降低。

2.3深层搅拌桩

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经过钻成孔后,利用外界的空气压缩设备,使水泥粉等一些固体材料以雾状喷入,在加固的软土中,通过进行原位搅拌、压缩并且将其中的水分充分吸收,会出现相应的物理化学反应,软土出现硬结现象,水稳定性能好、整体性强、桩体强度较高,其特点主要是使强度形成速度快、所用时间少、地基下沉幅度小。从根本上提高路基强度,形成与桩间同形成复合地基,成为喷粉桩。(1)土质:通常在进行施工现场处理时,常选用粉土作为喷粉桩的回填土,并且在其中添加固化剂,从而使粉土无论在质量还是强度方面都优于淤泥质土和粘性土的特性,当选用的土粒相对较粗的时候,则其强度效果增强的明显,使土质增强效果更好的方法就是选择纯净的原位土进行回填,因为有机物在软土层中的含量多,则使增强效果变差,综合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土层中有粉土、粉砂土、砂土等作为软地基,则不宜含有树根等有机物作为人工填土。(2)含水量:在对软土层中、特别是其中包含粘土层,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科学含水率,天然土中最佳固化剂掺入比与含水量值都是一一对应的,如果结果超出规范规定数值,则效果增强的不明显。(3)固化剂掺入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对固化剂掺入量和固化料进行配比,按照当地的含水量、类别、加固地基土质情况、原位土和复合地基承载力以及规范设计要求桩体承受的强度等级等条件有重要的联系。通过试验资料显示说明:当固化料强度等级越高,说明单桩强度固定,掺入量相对少;当土质纯净时,说明原位土颗粒相对较粗,掺入量少;掺入量越少,土层中的含水量就越小;按照配合比规定,掺入量少,则原位承载能力就会越大。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每米喷粉量桩身控制要配备准确的装置记录器,在施工中进行数据测量与记录时,仪器中任何按钮都不得进行人为的设定和参数修改,就是在使用仪器的深度,以及时间,产生的喷粉重量,施工时的桩号编号,再次搅拌的深度和次数等基本情况说明,从根本上能够减少在施工时出现违反操作的行为。(2)对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技术工艺的基本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施工工程实际情况,现场检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主要是将施工顺序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基本的研究;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基本体系完善;施工方式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3)根据机械设备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数量、性能、型号及其基本的可靠性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其主要能够对粉体计量装置进行检查,并且从根本上满足工程进度的施工需要。(4)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测量,其中含有施工中钻机下钻的深度、以及喷粉面和停灰面等数据的标高值,加固的深度及桩长得到保障。(5)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情况表明,根据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严谨的规范流程进行施工,并且对桩体长度、直径以及深度和喷粉量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9

一、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原因

1、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及措施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都是由于路基病害引起的,所以应首先采取提高路基整体性和稳定性的措施:正确进行路基横断面和排水设计;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料作稳定处理;保证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保持路基干燥;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采用新的基层材料。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在通常下,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

(2)软基处理不当

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然后采用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软基处理方案一般有:回填土方、石方、土石混合料或砂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布,土工格栅或以上两种方案的组合等,但是施工时往往是由于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这样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使成形的路基沉陷或滑移等,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问题

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每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有时填料的松铺厚度达60~80cm,这样路基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低限值;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和超宽填筑不够,有的部分在路基填筑完成时,才发现填筑宽度不够,为达到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的宽度,而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用人工摊铺拍实;这样补上来的路基部分远未达到密实度的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涮;路基填筑每层的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它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度;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严重影响路基质量。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石头块径过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1)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

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面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路面开始施工前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厚度增加提高成本,厚度减小影响路面基层的稳定);底基层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20%,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必须有良好的级配,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0.5mm以下的集料其塑性指数应小于4%,液限指数应小于25%,松铺好的集料在压实时,其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稍高。水泥稳定类集料面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面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将底基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都重新翻松、清除或用同类材料进行整形,并压实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密实度的规定的线形、坡度、标高。

(2)路面水泥板施工方面的问题

水泥砼面层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细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这样势必影响砼板本身的质量而造成损坏。

(3)水泥砼路面结构层防水或排水未进行有效的处理

往往路面板遭到破坏,人们想到的总是路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或台背回填质量或水泥砼板本身的浇筑质量等,而未足够重视结构表面渗入到路基中的水对路基侵害。目前,虽说对砼板的缩缝、胀缝、施工缝(纵向和横向)采取了特制的材料对水进行封锁,使水从路面排走,但效果仍然不佳。

二、水泥砼路面板破坏的防治

1、路基施工方面

路基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路面板遭到破坏后,要对路基有质量问题的地段返工是不可能的,且水泥砼板难修补。故在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清表要彻底。不适宜的材料应全部清除且按规范要求搞好基底压实。

(2)软基处理要慎重。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3)路基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松铺厚度和粒径,控制压实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规定范围内,每层填筑要用平地机等机械整平后压实,形成横向路拱,做好临时排水使路基干燥等。

(4)台背回填施工,要求选用监理工程师或图纸要求的回填料,保证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回填时在台背可考虑做排水管和土工格栅。排水管间距不得大于2m,土工格栅层间距最好为50~80cm。

2、路面施工方面

(1)路面基层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合格材料,保证路面基层设计厚度及顶高面标高,保证压实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2)路面砼板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保证砼质量并充分地密实,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

3、水泥砼路面板破坏后的处治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例10

1.基本要求

1.1在进行坝基清理前、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文件、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指标、堤基情况等、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基础处理方案。

1.2对于施工单位进行的堤基开挖或处理过程中的详细记录、监理工程师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签字。

1.3堤基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和压载的基面。堤基清理边线应比设计基面边线宽出300~500mm。老堤加高培厚、其清理范围包括堤坝和堤坡。

1.4堤基清理时、应将堤基范围内表层的砖石、淤泥、腐殖土、杂填土、泥灰、杂草、树根以及其他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应按指定的位置堆放。

1.5堤基清理完毕后、应在第一坯土料填筑前、将堤基内的井窖、树坑、坑塘等按堤身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平整、压实处理、压实后土体干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6堤基处理完毕后应立即报监理工程师、有业主、设计、监理和监督等部门共同验收、分部工程检测的数量按堤基处理面积的平均数每200m2一个计算、并做好记录和共同签字认可、方能进行堤身的填筑。

1.7当堤基地质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无相关规范可遵循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然后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技术参数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1.8堤基处理后要避免产生冻结、当堤基出现冻结、有明显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理不得在堤基上进行施工。

1.9基坑积水应及时将其排除、对泉眼应在分析其成因和对提防的影响后,予以封堵或引导,在开挖较深的堤基时,应时刻注意防止滑坡。

2.处理方法

2.1堤基表层的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彻底清除,堤基范围内的抗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2.2堤基内的井窖,墓穴,树根,腐烂木料,动物巢穴是最易塌陷的地方,必须按照堤身填筑要求回填,并认真进行重点质量检验。

2.3对于新旧堤身的结合部位清理,接槎,创光和压实,应符合《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中的要求。

2.4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验。基面验收合格后应抓紧堤身的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通知施工单位做好基面保护工作,并在复工前再报监理检验,必要时应当重新清理。

2.5堤基清理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项目与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面清理标准,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全部清除;一般堤基清理,堤基上的抗塘,洞穴均按要求处理,堤基平整压实,表面无显著凸凹,无松土和弹簧土。

3.质量控制

河道堤防的堤基清理单元质量控制,是堤防工程质量控制核心,其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与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清理范围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按施工堤线长度每20~50m测量一次,压实质量检测取样应与清基面积平均400~800m2取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