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基施工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4:27

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技术例1

一、前言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条件存在困难,所以提高地基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有关部门应改善建筑地基的施工条件,科学合理的提高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每一座建筑的根基,在工程建设当中,都是作为头一道工序来进行施工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施工技术的高低,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位置不同,所面临的地质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域的地质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但在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当中,人们对地基工程的施工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加以提高和完善,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有盐碱地、多年冻土地、易塌陷地等,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从东北到西南差异较大,造成这些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原因是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较广,这些因素给我国建筑带来了复杂性。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对地基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带来复杂性。

2、多发性

由于我国的部分房屋施工不当给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今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质量房屋整体质量不高,坍塌事件时有发生。

3、潜在性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上,有些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的,是潜在的,环环相扣且互相依托的,只有在施工到最后一项后才能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每一项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系统数据收集和保存所在系统质量问题。

4、严重性

若建筑地基施工中出现威胁性较强的施工问题,会导致整个建筑施工无法进行,在这种状况下需对建筑工程进行返工,将建筑进行拆除,这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如没有及时发现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很可能在其他施工工序中整个建筑突然倒塌,这一事故极有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及周围人员的伤亡,影响较为严重。

四、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碎石桩法与强夯法相结合

碎石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然后选好强夯点,借助重锤等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这样不仅使地基中土壤紧密、排水性好,且大大加强了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2.加固土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这种处理技术,就是用这两种桩所具有的胶结性与地基相结合。加固土桩地基处理技术能有效的预防地基基土的变形,能够更好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因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而使加固土桩的侧线约束作用得到增强。这种方法不仅提高建筑地基基土的抗性,又能防止地基基土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3.普通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桩基法由于能够将承载力向下传递,从而提升桩基的承载性能,而被广发应用,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单一的桩已难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所以将普通碎石法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在地基施工处理中,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想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桩基承载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地层的液化,使地基沉降的速度减慢。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桩本身的浇灌能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地基的质量效果。

4.IFCO强制固结的地基处理技术

IFCO地基处理技术包含两大系统,一是加压系统,能够在改变渗水流向的同时确保其与重力方向一致;二是排水系统,能够极大的改变排水通道,使水道一排排纵向贯通沙强。IFCO强制固结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地基的固结速度,缩短工期,而且还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五、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策划工作先行

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是确保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之一。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等。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项目经理具有管理和执行的双重职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这样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头,从而做到分工明确,层级清晰。

2.控制施工材料是要点之一

在控制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将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控制和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企业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方式,有效保障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最打好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内部管理,保障地基质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索质决定的,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混料、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改善施工条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施工技术,并科学合理的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闫兵.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18)

[2] 陈剑峰. 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5)

地基施工技术例2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建筑行业持续蓬勃发展,特别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的今天,建筑施工有了更加广泛的和稳定的保障,各种类型建筑物在各地不断涌现,形成了建筑和经济大发展的态势。当前,各种建筑物都需要地基工程作为基础,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就必须从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抓起,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决定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功能安全实现的前提,因此,如何在地基基础施工中科学地进行施工,有效地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并且会形成伴随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过程,成为建筑建设方、施工方、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地基基础施工的相关阐述

建筑地基是建筑物下方具有支撑和稳定作用的地层,对于建筑物荷载的有效传导和分散有重要的功能性价值;建筑物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负责将建筑荷载向下传递的结构,是直接与地基相接处的建筑物下部结构。建筑物地基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防止出现失稳、破坏和形变,因此,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细节,应该对不合格的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使其适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的需要。

三、常见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常见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有如下两种主要应用类型:

1.静压力桩施工技术

静压力桩施工技术是相对于打桩施工技术而言,对于传统打桩机械施工噪声和环境污染大的缺点,静压力桩有着显著的优势,特别在当前建筑工程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静压力桩的环保、快速、高质量的优点得以充分显现。静压力桩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层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中,是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建筑物地基土中的一种沉桩法。

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技术是传统的桩基技术,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的振动器所产生的激振力,振动沉桩施工技术通过桩身使周围土颗粒受迫发生振动,形成土壤结构出现排列的改变或重新组织,进而产生收缩和位移,这样桩表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就减少,桩体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沉入土中,进而达到稳定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作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具有振动沉桩设备简单,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等优势,同时,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还兼具重量轻、体积小、适应性好、搬运方便、费用低、工效高、质量好等系统性优点,是当前进行粘土、松散砂土及黄土和软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

四、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原因分析

1.地质因素导致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

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地质因素有很多,山坡冲沟、地下水丰富、软土地质、土层分布结构等原因都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出现沉降。此外,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建筑物各部位所处的地基也不尽相同,这会导致在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同时,产生建筑物不同部位的不均匀沉降,当前,建筑物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的影响更为显著,是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2.结构因素导致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

在自重大、施工范围广的建筑物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技术,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采用省工、省时的人工挖孔桩作为基础施工技术,而地质条件差、软土地质的地段,则采用了静压桩、振动桩、基础下砂垫层等措施,这会造成同一建筑物出现下沉量的区别,不但影响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后续施工,更会产生建筑物整体出现不均匀沉降,直接对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带来降低的可能,更会对建筑物安全使用带来隐患。

五、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个区域的施工条件差异性大,就算是在同一个建筑施工场地,也会存在土质上的差异问题。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对地基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和处理不恰当,就很容易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并且很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想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在当前的地基基础施工中,建筑物地基的加固通常采用如下的施工方法:

1.建筑物地基的灌浆加固技术

灌浆加固技术的主旨是通过对地基土壤的改良进而达到加固建筑物地基的目的,灌浆加固利用钻机,将钻孔钻入设定的软土基础层,然后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从钻孔灌入软土基础地层,使土层与浆液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胶结,通过劈裂、挤压、凝结等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土体结构和性能的目的,进而确保建筑物地基提高土体的强度,达到使建筑物地基满足地基基础施工和建筑施工的需要,确保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整体上形成对建筑物的有效支撑。灌浆加固技术在应用时要做好前期的准备,要确定软土的类型、分布和特点,选择好适于灌浆加固施工的化学浆液,通过科学的施工做到对建筑物地基的有效加固。

2.建筑物地基的静压力桩加固技术

静力压桩加固技术是利用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自重装置或液(油)压设备,将静力压桩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在改变土壤颗粒组成、结构、间隙等基础上,实现建筑物地基的加固,静力压桩加固技术的应用工程中要确保上下节静力压桩接驳处用预埋角铁焊接,以确保静力压桩的连续和稳定。静力压桩加固施工中要控制好压桩的液压和压力,当压力达设计荷载并基本满足计划桩长要求时则终桩,终桩时的单桩承载力可直接从压桩设备的仪表中反映出来,这时要做好终桩的后续工作,特别要重视安全,静力压桩加固终桩后将压入桩的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并浇注砼承台与基础连为一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之中,进而达到加强建筑物地基的目的。

3.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技术应用

地基施工技术例3

当前,各种建筑物都需要地基工程作为基础,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就必须从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抓起,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决定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功能安全实现的前提,因此,如何在地基基础施工中科学地进行施工,有效地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并且会形成伴随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过程,成为建筑建设方、施工方、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相关阐述

建筑地基是建筑物下方具有支撑和稳定作用的地层,对于建筑物荷载的有效传导和分散有重要的功能性价值;建筑物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负责将建筑荷载向下传递的结构,是直接与地基相接处的建筑物下部结构。建筑物地基基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防止出现失稳、破坏和形变,因此,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细节,应该对不合格的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使其适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的需要。

2、常见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常见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有如下两种主要应用类型:

2.1静压力桩施工技术

静压力桩施工技术是相对于打桩施工技术而言,对于传统打桩机械施工噪声和环境污染大的缺点,静压力桩有着显著的优势,特别在当前建筑工程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静压力桩的环保、快速、高质量的优点得以充分显现。静压力桩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层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中,是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建筑物地基土中的一种沉桩法。

2.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桩基技术,其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的振动器而产生的激振力,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其本身就是通过桩身来使得周围的土颗粒受迫而最终发生振动的现象,最终就会形成土壤结构出现排列的改变或重新组织,进而产生收缩和位移,这样桩表面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也就会相应的减少,桩体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沉入土中,进而达到稳定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作用。其主要优点则是表现在振动沉桩设备简单,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等优势,同时,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还兼具重量轻、体积小、适应性好、搬运方便、费用低、工效高、质量好等系统性优点,是当前进行粘土、松散砂土及黄土和软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

3、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原因分析

3.1地质因素导致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

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地质因素有很多,山坡冲沟、地下水丰富、软土地质、土层分布结构等原因都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出现沉降。此外,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建筑物各部位所处的地基也不尽相同,这会导致在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的同时,产生建筑物不同部位的不均匀沉降,当前,建筑物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的影响更为显著,是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3.2结构因素导致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

在自重大、施工范围广的建筑物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技术,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采用省工、省时的人工挖孔桩作为基础施工技术,而地质条件差、软土地质的地段,则采用了静压桩、振动桩、基础下砂垫层等措施,这会造成同一建筑物出现下沉量的区别,不但影响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后续施工,更会产生建筑物整体出现不均匀沉降,直接对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带来降低的可能,更会对建筑物安全使用带来隐患。

4、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技术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对地基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和处理不恰当,就很容易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并且很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想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在当前的地基基础施工中,建筑物地基的加固通常采用如下的施工方法:

4.1建筑物地基的灌浆加固技术

灌浆加固技术的主旨是通过对地基土壤的改良进而达到加固建筑物地基的目的,灌浆加固利用钻机,将钻孔钻入设定的软土基础层,然后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从钻孔灌入软土基础地层,使土层与浆液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胶结,通过劈裂、挤压、凝结等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土体结构和性能的目的,进而确保建筑物地基提高土体的强度,达到使建筑物地基满足地基基础施工和建筑施工的需要,确保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整体上形成对建筑物的有效支撑。灌浆加固技术在应用时要做好前期的准备,要确定软土的类型、分布和特点,选择好适于灌浆加固施工的化学浆液,通过科学的施工做到对建筑物地基的有效加固。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要求,确保施工技术和参数重点得到有效执行,进而达到真正改善土地结构,稳定建筑物地基的作用。

4.2建筑物地基的静压力桩加固技术

静力压桩加固技术是利用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自重装置或液(油)压设备,将静力压桩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在改变土壤颗粒组成、结构、间隙等基础上,实现建筑物地基的加固,静力压桩加固技术的应用工程中要确保上下节静力压桩接驳处用预埋角铁焊接,以确保静力压桩的连续和稳定。静力压桩加固施工中要控制好压桩的液压和压力,当压力达设计荷载并基本满足计划桩长要求时则终桩,终桩时的单桩承载力可直接从压桩设备的仪表中反映出来,这时要做好终桩的后续工作,特别要重视安全,静力压桩加固终桩后将压入桩的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并浇注砼承台与基础连为一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之中,进而达到加强建筑物地基的目的。

4.3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技术应用

当前,建筑物地基出现软土或弱强度地质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此,掌握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灌浆加固处理技术和静力压桩加固处理技术尤其应用的范围和条件,合理、科学地应用加固技术,对灌浆加固处理技术和静力压桩加固处理技术的环节和工序流程有效把握,形成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提高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效果,防止可能出现的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切实达到保障建筑物总体施工的质量。此外,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采取灌浆加固处理技术还是静力压桩加固处理,都会给整体建筑工程造成一定工期延误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考虑的是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如何科学运用建筑物地基加固技术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是建筑整体的组成结构和基础部分,是决定建筑物质量和稳定性的主要环节,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对地基基础施工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形成科学的地基基础施工、稳固的地基基础加固,满足建筑物设计、功能、安全上对地基基础的基本要求。

地基施工技术例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in ground 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posed construction in ground treatment technology trends.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房屋建筑飞速发展和建筑地基处理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正视目前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在地基处理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情况,并采取一些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有利于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进而保证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述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和前提。

1.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念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指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改善房屋建筑地基的渗透性质或变形性质,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的过程。

1.2 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1.2.1 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跨经纬度的范围广是我国国土面积的特点,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不同,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发,致使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1.2.2 地基处理的多发性特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整体质量差的问题,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不得当,致使房屋时有发生坍塌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1.2.3 地基处理的潜在性特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相互依托和环环相扣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会造成地基处理遗留下的潜在问题,给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质量隐患。

1.2.4 地基处理的严重性特点。整个房屋建筑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房屋地基在确定使用后,在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中,如果发现地基问题,不仅增加了处理的难度,而且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害。

1.2.5 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在治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时,对局部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进行慢慢的调整,要想预期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实现,就必须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因为其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但房屋建筑工程是地下工程,处理事故的难度大,地基出现问题会对建筑上部结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使整个房屋建筑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1.3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类型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以房屋建筑地下环境为依据,其施工的原理指的是通过挤密、夯实、换填或排水固结、冷热处理、振密、胶结等方法进行加固地基。将地基处理技术进一步细分:其还包括桩基技术、具有辅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和地基加固技术。

1.3.1 桩基技术具有把来自地基上部荷载力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冲击力的作用。

1.3.2 地基加固技术具有通过增强地基的承载力,来使地基沉降变形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止。

1.3.3 具有辅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侧向支护。

2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仍然在广泛运用强夯法、高压喷射技术和桩地基技术等传统的方法。随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其地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单用一种技术效果不理想,既太高了工程造价,又占用工期。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在地基处理中,逐渐的将多种处理技术结合使用。

2.1 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

由于桩基技术具有把来自地基上部荷载力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冲击力的作用。选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代替单一的碎石桩,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碎石桩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转向了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现象。利用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发挥,来减缓地基沉降速率。

2.2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联合处理

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先在填土层中对碎石桩做好处理,以达到对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和挤密的目的,再对强夯点进行选定,在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击散碎石桩,沿着桩径将碎石挤入附近的护土层,以使其能在地基的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并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及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使房屋建筑对地基强度稳定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强夯法在施工中的运用非常关键,其夯击中的夯击次数、深度和夯沉量等的把握准确与否,关系着夯击效果的发挥程度。夯击加固深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层实际湿陷和厚度等级来实现的。单位夯击量要对地基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计划夯击的深度和土壤属性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了夯击的次数,可以先夯两到三遍,再以低能量进行夯击一遍。

2.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通过利用各自的固结能力与天然的地基土混合形成了复合地基,具有增强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和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高承载力的特点。由于上部地基土采用了粉喷桩,改善了其变形能力,有利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提高,使原先固结好的土体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形成的破坏得到避免。无论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还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都涉及到了桩自身强度,桩自身如果在浇灌中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将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

3.1 DDC 灰土挤密法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并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孔中,在夯实成桩的同时,要反复锤击桩,以使桩径逐步扩大,然后与桩间部分土形成复合地基。使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得到改变,通过地基土的湿陷性的消除,来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是复合地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法在非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运用中效果不明显,其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

3.2 粉煤灰吹填法

透水性强是粉煤灰的特点,其在加固处理冲填土地基的运用中,具有加快冲填土的固结速度、缩减工程工期和降低加固处理费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按一定比例将粉煤灰和淤泥混合冲填,以确保其均匀,进而使土的固结性质逐渐的改善。

3.3 IFCO 强制固结法

极大的提高固结速率是IFCO 强制固结法的优势。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等是 IFCO 强制固结法中的环节,加压系统通过对真空压力的利用,使堵截的时间得到了缩减,加快了固结的速率;而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就是排水系统,其具有扩大排水通道和加快固结速率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快固结的速率是两个系统的共同的特点,有利于工程工期的缩短,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对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跨经纬度的范围较大,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房屋建筑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科学、合理和正确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和工艺,对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良进.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

地基施工技术例5

1、软土地基的特点

从软土地基的特性来看,它对建筑物的修建是十分不利的。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一般为50kPa~80kPa,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否则就可能出现地基的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

软土地基对建筑物具有很大危害性,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挤压和搅拌,都有可能引起地基的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它本身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一般为50kPa~80kPa,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它是无法承受。因此,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构造物,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减少沉降。

2、软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2.1 地质结构的勘测数据不准确

地质勘测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关系,准确的勘测报告可以让设计部门在设计之前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及设计,不准确的勘测报告,在后期的建设中就会出现沉降问题。

2.2 对软土地基认识不深入

在实际工程中,对硬壳层的强度认识不足或单一依靠加强地基技术,往往破坏了硬壳层,增加了处治难度。在沿海地带,通常把软土地基表面强度较高的一个土层称为硬壳层。如果对软土地基挖土填方,则进行深基础或其他地基处理技术,可能增加经济负担。硬壳层强度相对较高,在多层房屋建筑工程中,适当利用硬壳层的应力的扩散作用,可以降低软土地基的处治难度和工程的造价。

2.3 施工不合理

在施工中对地基处理和施工顺序的控制不合理,引起的沉降不均匀。如在施工中,没有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或者实际需求对地基进行必要处理,将导致后期沉降出现不均匀的状况;如在施工中没有合理的设计施工的顺序,尤其是载荷较大的建筑结构,施工排序越靠后其后期沉降的幅度将越大,导致沉降不均匀。

3、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3.1 深层石灰搅拌桩

深层石灰搅拌桩就是将石灰和地基土进行强力的搅拌,地基土和石灰会产生化学反应,在稳定地基的同时,还能提高强度。这种方法造价低廉,技术简单,常被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它对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有积极作用。粉体搅拌法的施工工序是:桩体对位―下钻―钻进―提升―提升结束。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初步定桩的距离,以此得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数量以及每平方米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搅拌桩的排列通常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四方形,桩径为0.5m~1.5m,桩距约1m。空压机的压力适中就可以了,风量也不宜过大。钻机及桅杆安装在载体上,在地面施工时,必须满足耐压力。施工现场要建一个石灰池,石灰粉要遮盖,首先是预防空气无法染,再者就是预防与雨水产生化学反应,溅伤皮肤及眼睛,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其它安全设备。

3.2 砂垫层及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施工前注意验槽,并将浮土进行清除,确保基槽边坡的稳定性,草地两侧若有沟、井或是孔洞等,应进行填实。调整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在同一标高上,若深度不同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分段施工需要将接头处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充分捣实。采用碎石垫层应当防止基坑底面的表层软土出现局部破坏,可在基坑底部铺一层砂用铺碎石垫层。采用平振法、插振法、夯实法、碾压法等铺设方法。平振法是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振捣次数根据相关要求而定。铺设厚度在200~250mm施工时,含水量最好控制在15%~20%。插振法的插入间距是用插入式振捣器参照机械的振幅大小决定,不能插入下卧粘性土层,用砂填实插入振捣后留的孔洞。夯实法适用木夯或机械夯一夯压半夯后全面夯实。铺设厚度为150~200mm施工时最优含水量为8%~12%。

3.3 深层水泥搅拌桩

这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常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处理粉土、淤泥质土、泥炭土等类型软土。试桩的目的乃是确认水泥深度水灰比、拌和次数、泵送时间及泵送压力等。试桩以后才可以进行大规模施工。通常来讲,试桩数量要在五根及以上,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正常施工质量,让软土地基承受的压力更高。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试桩完成,确认无误以后,可以进行施工前的正常准备工作,比如去除桩位周边障碍物,让施工环境更加清洁,比如水泥的科学配制等。另外,还需要对水泥深层搅拌桩应用到的机械进行彻底质量检查,项目负责人与监理工程师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验收,防止施工过程中存在钻机罢工问题。

3.4 静压桩处理技术

首先,放线和定桩位。实践证明,放线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建设规划,以及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而桩位的确定是关系到建筑物构造的关键,对于这两道工序,施工单位都必须重视。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也要对放线进行严格的确定和实验,以及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施工方案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认真的解决。其次,要对桩尖、桩身质量进行检查。对以上部位的质量检验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桩施工的相关规定。首先,桩尖的构造要符合工程设计图纸,并对所有的桩尖进行检测;旆工管理人员要对所有的桩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做详细记录。底桩的定点是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导致桩位的偏差。因此,在施工中应采用有效方法确定桩的位置,减少桩的位置偏移,提高施工质量。

3.5 CFG桩

3.5.1钻机就位

CFG桩施工时,钻机就位后,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CFG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

3.5.2 钻进成孔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一般应先慢后快,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过难钻时,要放慢进尺,否则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施工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工作面的标高差异,做相应增减。在钻进过程中,当遇到圆砾层或卵石层时,会发现进尺变慢,机架出现轻微晃动,可根据这些特征来判定钻杆进入圆砾层或卵石层的深度。

3.5.3 灌注及拔管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送料。成桩的提拔速度宜控制在2~3m/min,成桩过程连续进行,要避免因后台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

4、结语

总之,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首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及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地基结构、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安全管理方案等进行明确,做好相关的施工准备以及施工验收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地基施工技术例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基基础施工的概论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形变绝不能疏忽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给地基的底部构造。地基是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所以一定要能预防强度的毁坏和稳固,同时,务必掌控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能够完成上面要求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对立来说深度小,仅需要一般施工程序便可建造起来的基本类别,即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地基若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就必须进行稳固处理,处理后地基上建造的基础,即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上述地基基本形式统统都不能够来满足要求的话,就要想方设法借助特殊的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称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坚固的敦实土层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要点控制

2.1 首先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

2.2 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要做到:①优选供货厂家,最好从厂家直接供货;②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③加强现场原材料的复试工作,以防现场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采用应以供应部门集中到供货到现场,项目经理部验收、检查、送检的方式,保证现场材料的可靠性。

2.3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目的是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其次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目的是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时要有责任人签字。

2.4 施工参数的确定。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3 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1 地基基础的选型

作为地基与建筑物的相连部分,基础能将由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又传向地基。如果地基能够完全承受,基本的散布形式和竖向构造的散布形式一样,可以采取突出基础;若地基很软弱,那么建筑物非常高的前提下,就要采取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比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势,它和突出基础相对来说,造价相对更高一些。若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就要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够,则属于软土地基,要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或者其它等等构成,在查看时要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散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的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量,假定它平均散布在了整个面积,从而便得到了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对比.若是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加经济。若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若介于在两者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基地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用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若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有机质含量相对多的生活垃圾、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点,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一定得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便加强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检测,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填土和施工工艺。

3.3 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

(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3)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4)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4 混凝土浇筑技术

转换梁混凝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块,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因此,下面有几点需要注意下:

4.1 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间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来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每层间隔时间1.5~2h。

4.2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插入不了,则采取钢扦来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4.3 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回字型路线成排进行振捣,且排与排中间要有一定的搭接,以确保混凝土不漏振,以保证密实度。

4.4 泵送施工全过程除了按常规操作外,应注意以下几点:布管及拆管要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管泵送前,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必要时将湿麻袋覆盖于泵管上,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泵送过程中,有泵管与溜槽配合,控制泵送冲击力,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中心温升值,固而降低入模温度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要控制内容之一。

5 结束语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地基状况以及施工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杨雪卿.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园月刊,2010,(03).

[2] 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3] 孙健,吴迪. 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11,(23) .

地基施工技术例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与控制举措

1.1 原因分析

1.1.1 勘察的准确性。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地质勘查的不准确性,存在盲目勘查现象;或者钻探中布孔不规范或孔深未能到位,以及缺少施工技术材料而临摹其他建筑物技术资料等所造成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1.1.2 设计方面。当设计不规范或者图纸设计与现实问题存在矛盾时,我们就会在施工方法、工艺、技巧上面取长补短而进行补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层建筑层高相差都很大,因此导致局部所受荷载较大;另外,未能在规定设计的局部结构设计出沉降缝,导致建筑基础结构整体刚度不足;或者,由于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压缩性不明显等因素所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

1.1.3 施工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没有认真进行检验,在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灰缝不饱满、砂浆强度低、通缝多、砌砖组砌不当、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同样也会导致建筑物建成后发生不均匀沉降。

1.2 高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的具体处理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实属常见。但为了有效解决好这类问题,应能处理好基础防毒与强度问题,这是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关键。如,当建筑物发生正向挠曲时,受拉区域却在基础下部分,所以刚度问题就浮出水面。为此,首先是自重减轻。减轻自重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基底荷载压力,具体施工时可采用轻型特质的结构。如预应力混凝土结、轻型空间基础结构、轻钢结构等;采用覆盖面少、自重较轻的基础形式,如地下室基础结构形式。

其次,做好钢筋混凝土与圈梁构造柱。在建筑物的墙体里设置圈梁和构造柱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构造柱的抗弯刚度,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进一步蔓延。

最后,采用地基加固措施,目前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是碳纤维加固,碳纤维拉伸度超过3550MPa,拉伸弹性模量超过2.35×105MPa,与钢筋的弹性模量相近,非常的适合于混凝土机构的加固修复。

2 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控制举措

对于项目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其常见的质量作业问题一般会有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轴线偏差、标高存有误差、以及基础防潮层功能失控等问题。即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势必会影响工程整体基础工程的质量及功能发挥,并难以达到质量控制建设指标。

2.1 基础轴线偏差成因及控制举措

2.1.1 基础轴线偏差成因。主要由于建筑基础结构中基础大放脚作业规定的标准分寸拿捏不当,即砌至大放脚顶部结构时,就会发生偏差,这主要与人为专业能力有直接关系,从而再继续砌基础墙时就容易促使轴线偏差位移产生。另外,基础部分的横墙轴线一般会以山墙为标准进行统一排尺放线控制,而这时也需要控制桩提供辅助,从而才能掌握好尺寸、掉线找中等。然而,部分施工人员却仅把控制桩设立在山墙处,横墙槽边处中心桩却不设立,从而导致偏差出现。

2.1.2 控制举措。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应当设立龙门板,并要配备一定的保护举措,防止外力作用促使其位移。同时,龙门板还要打出中心桩,即打入与作业地面标准平齐,并用混凝土拌和加固;当龙门板拉通线时,还应以中心桩作为参考标准;横墙轴线位移偏差控制时应尽量避免排尺法,而应设立中心桩,并且保证每个中心桩处不宜堆放土料;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结合相邻轴线之间的间距加以衡量考虑,其目的是更好地以中心桩作为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大放脚收分尺寸拿捏不准,应当尽量把此道工序放在基础收分部门砌完之后进行,并要求重新定位轴线。

2.2 标高偏差成因及控制举措

2.2.1 偏差成因。由沙土、混凝土等组成的基础基层部分出现的偏差即为基础标高偏差。具体原因形成主要与皮数杆标高不能与基础标高进行有效检查有关;同时由于基础大放脚采用的大面积砌筑工艺进行的铺灰工序没有做好导致此类问题发生。如因为铺灰面过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了作业进度,进而导致砌筑速度难以协调其同步进行作业;或者挤浆工序没有做好导致冒高现象发生,也会出现整体标高偏差。

2.2.2 控制举措。控制偏差的主要改进思想是把偏差限定在可控范畴内。因此,施工前首先应进行统一普查,出现局部下凹应利用细石混凝拌进行找平;其次,皮数杆尽量用较小断面的方木去制作,并在实际作业中用它进行辅助时,可把它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处;再次,用水平尺校对皮数杆标高;最后,对厚重宽大的基础大放脚应当采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进行找平,并尽量控制好铺灰面积,即尽量采取满足作业基本需求的小面积铺灰面,与此同时还要控制好顶面不高于跟线砖高度。

2.3 基础防潮层失效成因与控制举措

2.3.1 防潮层失效成因。基础施工作业剩余砂浆的混用是造成防潮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由于施工前在基础面上不做清洁与表面养护,在混用剩余砂浆进行作业,也就导致了其防潮砂浆层的粘结强度不够,造成防潮层脱水出现并形成裂缝。

2.3.2 控制举措。防潮层一般是建筑项目基础工程的独立隐蔽工程,需要在工程基础工程完工之后进行相应作业。一般说来,防潮层下部分的丁皮砖处理可采取满丁砌筑法;施工工序同样要把握好,一般安置在基础房心回填之后。

3 把好地基施工建筑原材质量控制关

高层建筑施工作业所需的建筑原材同样包括基础地基作业需求的原材。因此,对于工程项目基础工程作业的建筑原材必须把好质量控制关,不符合作业规范所需的材料绝对强制进场;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样本试验以及审核、检查等程序,力求材料规格、型号、级数等都符合作业要求,从而才能满足质量建设的施工标准;同样,在审核、检查处理流程中,必须要出具试验报告、原始检验凭证单据等,最后保证一切交验工序合格后,才能进场进行地基作业。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地基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工程竣工后技术交接不彻底,检查执行力度发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事故与灾难发生。因此,当前伴随建筑产业化经济迅猛提升的形势下,做好基础工程质量施工建设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重大。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地基结构作业涉及到的问题众多,而如何能够利用符合工程本身的施工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管理手段去解决好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与常见问题等至关重要。为此,这就需要及时分析问题所在成因,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才能逐步克服诸多难题。

参考文献:

地基施工技术例8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1-0188-02

1 工程概况

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沪昆客专杭长线第八标段江西段杨公坝特大桥(中心里程DK812+519.430),全长815.750m,此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北有沪昆高速公路,南有浙赣铁路、320国道,交通较便利。此地岩溶发育强度属发育,发育形态主要为溶沟、溶槽及溶洞,溶洞主要为粉质黏土及圆砾充填,岩溶为该桥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2 溶洞桩基施工方法

针对杨公坝特大桥处于溶岩发育地区,确定先采用冲击钻成孔,可以克服不良地质现象,提高地基承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施工方案。冲击钻钻孔因溶洞原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保证成孔过程不漏浆,不塌孔,保证机具及人员安全,保证顺利成孔。在成孔过程中,处理溶洞,溶槽,溶沟的主要技术措施浅谈几点。

施工要点:

1)开孔时用小冲程(20cm~40cm)冲击钻孔,间断冲击,一般进度控制在60cm/h~80cm/h;

2)岩溶地区地质情况异常复杂,千变万化,在杨公坝特大桥整个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每根桩均进行地质核查,每钻进两米对土样及碴样进行取样,保证在溶洞位置钻机的安全性及对溶洞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比对,为了保证钻机的安全,在钻机就位前,铺设四根或者六根14m长的型钢进行支垫,以防止钻机在冲击钻孔过程中钻机倾斜,发生意外。

在钻机就位前埋设6m长的大于此桩直径50公分的护筒,以保证钻机在冲击过程中顶部不塌孔,不漏浆。

加强泥浆护壁法:在钻机在岩溶地区钻进时,泥浆浓度控制在1.15~1.2之间,在配制优质泥浆的基础上,由于岩溶地区岩溶水呈酸性,可根据试验后的结果按照一定比例在孔内加入烧碱.木屑等混合材料填入,让其挤入溶洞周边位置,使其中和,可以增强泥浆护壁的效果。

当冲击钻孔时,钻头马上击穿溶洞顶板时,进入溶洞后,应该向钻孔桩内抛填片石或者块石,填充高度超过溶洞0.5m~1.5m,然后用小冲程冲锤冲击片石或者块石,使其进入裂隙溶洞内。在遇到大溶洞时,用片石无法添堵过程中,偏移量过大用片石无法纠偏时,采用传统的C15素混凝土进行水下灌注,使其填塞,待达到强度后进行冲击钻孔。

3 岩溶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1)斜孔弯孔。产生此类桩孔的主要原因是:溶洞溶沟溶槽等岩溶发育形态在冲击钻孔过程中,钻机冲程大,在遇到岩层发育较弱的位置倾斜,产生斜孔弯孔及卡锤埋锤等事故。

(1)预防措施

在遇到岩溶发育的地区,尽量放慢钻进速度,采用小冲程钻进法,可以改变斜孔弯孔事故的发生。要及时的对岩溶发育地区针对设计图纸及时比对,掌握基岩埋深及溶洞的发育特征,合理的冲击钻孔。

(2)处理措施

回填硬质片石或者块石,回填片石应控制在0.5m~1.5m之间,之后采用低冲程低频率钻进冲击,进行正常冲击。若未能及时纠偏,可采用C15素混凝土水下灌注,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冲击,直到孔位纠正为止。

调整泥浆比重,对岩溶地区泥浆浓度控制在1.15~1.20之间,在软土地区用1.05~1.1之间的泥浆比重。

2)塌孔: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泥浆比重不达标或者泥浆中没有加入纤维素等材料,造成泥浆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及时护壁,造成塌孔。

由于孔内水头高度不够,形成静水压力,使其塌孔。

冲击钻在冲击钻孔过程中,在岩溶地区泥浆突然下沉,消失,不能及时护壁,造成塌孔。

(1)预防措施

在不同的地层及地质情况下,选用相应的泥浆指标,在钻进过程中保证泥浆泵正常使用。

在钻机开钻前埋置六米长的钢护筒,保证冲击钻孔时,桩基顶部位置塌孔。

保证孔内水位高度,以免遇到岩溶位置水头高度不够造成塌孔。

(2)处理措施

在砾砂层冲击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的泥浆。在冲击钻孔时应控制冲击速度,以免造成塌孔。

保证水头高度,成孔后及时清孔,及时钢筋笼吊装等下道工序的进行。

3)漏浆:漏浆主要是由于岩溶裂隙透水、桩孔与溶洞突然贯通造成的。

其预防措施有:

(1)穿透溶洞时,应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漏浆,应立即提出钻头,向孔内补充泥浆或注水,保持住孔内水头压力并投入粘土和片石混合物;

(2)当岩溶裂隙较大,因透水性强而发生漏浆时,应采取加大泥浆比重,改善泥浆稠度和控制钻进速度等措施进行处理;

4)埋锤,卡锤,掉锤:由于冲击钻在冲击钻孔过程中,泥浆浓度高,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偏孔时没有及时纠偏,易产生埋锤卡锤掉锤现象。由于通过岩溶发育地段冲击偏位,易产生卡锤现象,由于冲击锤过程中,钢丝绳不能及时检修,连接处连接不牢固,在焊接处断裂,在冲击过程调入孔内。

(1)预防措施

应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地形情况,减缓冲击频率及速度。

严格控制泥浆粘度,稠度,含砂率等各项泥浆指标,以免塌孔埋锤。

应派专人定期检查钢丝绳安全状况及焊接位置质量。

(2)处理措施

若锤头被埋,先对孔位进行清孔,待锤周围碴石清理干净或者松动时,慢慢提锤,将其捞出。

若锤头掉入桩内,应用比原锤头直径大的空心锤冲击,使孔壁分离,提出落锤。若此法仍旧无法提出锤头,应派专业潜水员沉入桩底,将钢丝绳栓接在锤头上,将其周围碴土清理干净,缓慢提锤,此法是最易提锤简单方便的方法。

4 结论

对于岩溶发育地区桩基施工,要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对岩溶发育的桩基,采用合适的方法施工,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稳步向前发展,利用专职技术人员每天测量泥浆各项指标,比对图纸,采用抛填片石块石或者灌注素C15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时检查钻机运转及锤头焊接状况,攻克难题群策群力的完成施工任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经济上获得最佳化。

参考文献

地基施工技术例9

前言

软土施工,是指施工人员在不理想地质条件中采用基地施工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软土地质属于复杂土质会呈现出高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性,这不利于公路施工中的路基稳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御,公路的承载力将大幅度降低,极易发生路面沉陷和桥头跳车等现象。所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需要施工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在1.0~1.9之间,天然含水量在30~70%。(2)压缩性高。大部分软土的压缩系数为0.005~0.02,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极易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3)透水性弱。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4)抗剪强度低。软土通常呈软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大部分软土的快剪粘聚力在10MPa左右,快剪内摩擦角为0~5°,具有触变性,且流变性显著。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因此在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2对公路施工产生的影响

2.1影响公路使用寿命

由于软土多为松软土,松散砂和大孔隙泥炭等,导致其渗透性较小,抗压性较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出现不断压缩的情况,一旦对其进行的压实处理不够到位,桥头路基会发生沉降,会产生桥头跳车现象,舒适性大打折扣。也会对桥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为在雨季下施工会导致雨水渗入到软土地基中,会对桥梁基础构造造成一定的侵蚀,会缩短桥梁使用寿命。

2.2造成路面沉降

由于软基中粘土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特性,如果处理不当,路基路面会因雨水侵蚀或汽车荷载的作用下出现沉降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并为公路的安全性能带来一定的挑战。根据这样问题的出现,我国道路工程的相关行业也在对应对措施采取积极的实践。但是要想将这样的问题解决,现状中的施工力度还远远不够。应及时将抗塌陷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以维持道路较长时间的安全性能,且保证一定的持续效果。因为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路安全问题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加快软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就亟待解决。

2.3造成路面硬化

由于软土的不稳定性,路基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雨水侵蚀、巨大荷载)的影响下会导致路面施工材料的硬化,大大影响公路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路面材料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如果路面材料配比与路基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硬化、开裂、膨胀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使用合适配比的路面材料,并且在软土路基施工中有效利用软基处理技术将问题根治尤为重要。

3技术应用

3.1排水技术

软土土质含水量较多,稳定性较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公路的工程质量,有效发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很有必要。为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技术人员必须开展排水作业,将软土中的多余水分排除干净,使其保持一定的干燥状态。具体的排水作业,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采取不同形式的作业方法。如果是地下水,就需要采用隔断和疏干的形式进行;如果是地面水,就需要在积水周围设置边沟、渡水槽和相应的急流槽等,促进排水顺畅。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排水作业,可以保证排水作业的施工效率和实施效果。这样的施工形式,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换填技术

进行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可以采用换填技术展开施工。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将软土土质进行更换,换成相对稳定的施工土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施工机械进行合理利用,采用勘查技术,对软土结构展开挖除,然后向里面添加定量的碎石和煤渣等,这一过程要一层一层展开铺设,保证均匀分布,在进行分层填筑的时候,要将材料的位置进行明确,较硬和强度较高的材料应该填在更换地的底部,然后分层压实,这种方式从更本上改善了软基地质土体结构,进而保证了路基的稳定和工程质量。因此换填技术的应用在软土路基施工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极大优势。

3.3碎石桩技术

在开展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碎石桩技术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喜爱和应用。实施这项技术,首先需要施工人员对路基展开针对性冲击操作,使土质形成空隙孔,然后将碎石填充。为了促进碎石与土质之间的聚合程度,增加二者的稳定性,可以使用一定的土体聚合添加剂。从而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这个过程中的碎石桩尺寸,可以按照工程整体参数进行确定,但是要保证它的均匀受力。这项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路基的实用性,减少施工成本支出,提高施工质量。

3.4注浆技术

注浆技术的出现,象征着国家公路施工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它的应用是借助注浆设备,利用高压工作原理,将浆体注到软土层中,然后进行结固,促进软土的稳定性。这项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利用相应的钻孔设备对地基进行钻孔,然后深入到路基的底部,灌入浆体,促进它结固,使它行成一个整体,以保证路基稳定性,实现软土路基施工的正常运行,如图1所示。

3.5固结技术

固结技术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改善软土的结构,从而促进软土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路基软土中添加适量的固化试剂,对土壤性质进行改变,将土壤的聚合性进行强化。为了使土壤之间的聚合程度加深,就需要将固化剂的结合能力进行增强,实现途径可以采取旋喷设备,促进固化剂与软土有效接触,然后进行压实处理,以增加软土的稳定性,保证软土结构的紧密结合,提高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语

针对软土的特性,对其展开路基施工,光凭借严谨的施工顺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必须根据具体地质情况灵活应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改善软基的不良特性,增强路基稳定性,增加公路使用寿命,为国家道路安全运输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飞.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15(5):80~81.

[2]张吉波,王飞.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3]刘宏章.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2):75.

[4]折鑫.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13.

地基施工技术例10

2支护、开挖方面

在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区域的杂物清除干净,对于施工区域内的电缆以及管道等,必须将其搬离现场,还要合理绘制平面图,科学确定开挖施工方案,明确相关的排水渠道和开挖路线的情况。并且,还应重视测量控制网的科学设置,实现对于轴线和准线、水准点的全面把握,在进行多次审核后,判断是否能够将其当作控制依据,另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区域内产生积水。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基土质硬度较高,应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施工,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挖掘,反铲一侧应放置运土车,能够起到降低回转角度的作用,另外,岩石的有效处理可以借助粉碎机实现。如果基坑工程规模比较大,那么为了保障施工效果,反铲机的移动最好维持“之”字型,并依据其实际大小和工程工期、效率要求合理确定自卸车数,以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对于开挖施工之后形成的基坑,必须重视加强保护工作,除了重视保护测量控制桩之外,还应防止施工设备撞击导致的破坏。为了防止施工区域产生积水问题,应进行排水渠道的合理设置;防止积水浸泡施工区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坡度来实现。部分工程施工可能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在夜间开展施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完善照明设施,以防发生超挖问题。

3地下水问题

含水层渗透系数由上至下持续增大,在降幅相同的前提下,降水井深度和出水量成正比例相关,但是如果深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那么出水量的积极作用将被削弱,因此,井深最好比基坑深一些,以6米为佳。另外,由于其土质一般是粉土、粘土等,这类土的共性是出水能力和渗透性都比较差一些。井的深度如果深入到基岩底部,就可以充分利用其砂层和卵石层的作用,促进渗透系数的有效提高。如果基坑的规模比较大,为了保护周围环境,应在基坑内部进行合理布井;如果基坑规模较小,其内部和外部都需要布井,以降低不利影响。当基坑深度达到交互层附近,就能够深入粉细砂层实现深井降水。

4基坑监测方面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明确支护变化情况,依据监测结果,并适当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如果出现异常,应通过回填和支撑等方式,促进边坡安全性的有效提高。监测任务主要是观察基层位移、地表开裂、渗水、漏水等方面的状况。监测点的布置必须合理确定地段,最好布置在支护变化剧烈的地段。在监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重视测量基坑的位移情况,并由专业的质检工作人员定期观察基坑的变化状况,观察内容包括开裂和渗漏问题等。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必须至少每天开展一次,待其情况逐渐趋于稳定之后,可以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如果工程建设工期处于雨季,降水比较多的话,就必须监测水害来源,探究渗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排水策略进行解决。在进行开挖的时候,必须要重视采用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实现有效的加固处理,为施工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