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1 20:14:44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1

根据组委会领导的要求,组织活动组王红威和财务后勤组李义海、吴青于7月初具体联系落实事项

(一)、会场预定

1、17/19日世贸二楼文澜阁(工作人员协调会)

2、18日下午花家山庄2号楼三楼百花厅

3、19日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全天(开幕式与报告会)

(二)、房间预定

1、黄龙饭店:200间(保底数150间)

2、世贸君澜大饭店:340间(保底数300间)

3、天伦精品酒店:12间大床房(地市含义乌主任)

4、常青园宾馆(省老年大学内):30间(县市主任和地市处长以及本办处级工作人员每人1间,一般工作人员2人1间)

5、17日部分工作人员(临时)入住世贸君澜大饭店、常青园宾馆

备注1:会务组1设在世贸君澜大饭店,会务组2设在黄龙饭店;各房间配专用取电卡,房卡兼饭卡(无卡按名单签字用餐)

备注2:公安规定,安保需要,饭店要求,入住的领导和代表及会务工作人员须实名制

(三)、餐饮预定

1、黄龙饭店一楼咖啡厅:18日、19日2个午餐,均凭房卡用餐(19日午餐,与会媒体人员和5名大巴司机本人签字用餐)

2、世贸君澜大饭店二楼云天阁:18日中、晚2餐、19日午餐,均凭房卡用餐(19日午餐,与会媒体人员和大巴司机本人签字用餐)

3、花家山庄3号楼一楼仙子厅:海协招待晚宴;司陪人员在1号楼用餐

4、大会堂三楼宴会厅:19日晚省政府招待会;司陪人员在花中城5楼58号包厢用餐

5、入住天伦精品酒店和常青园的人员,无招待会安排下,中午、晚上须在世贸君澜大饭店二楼云天阁用餐(黄龙饭店有固定保障任务除外)

6、各饭店、酒店和宾馆每间房均送免费早餐

备注1:入住天伦精品酒店和常青园宾馆的人员中、晚用餐原则上在世贸君澜大饭店,用餐人按财务后勤提供我名单上签字

备注2:19日晚,黄龙饭店仅提供不参加海协和兄弟单位宴请的部分与会代表在一楼咖啡厅凭房卡用餐

备注3:餐饮由***负责、***协助

备注4:两场招待会菜单于15日报***审定

(四)、车辆预定

1、接送机(站)车辆

5座小汽车、7座商务车、16座中巴车的具体数量由接待组了解和掌握信息来确定,本办驻会车辆备用

2、会议保障车辆

①、18日15:00-20:00,引导车(警车)1台、50座大巴车4台、商务车1台、救护车1台

②、19日9:00-22:00,引导车(警车)2台、50座大巴车15台、商务车2台、救护车2台

3、杭州市、衢州活动保障车辆

①、杭州市20日8:00-9:00,引导车(警车)1台、50座大巴车5台、商务车1台、救护车1台

②、杭州市考察20日14:00-21日18:00 ,引导车(警车)3台、50座大巴车10台、商务车2台、救护车2台

③、衢州市考察20日14:00-21日18:00 ,50座大巴车2台、商务车1台

备注:租赁的大小车辆在杭州不驻会;与中大元通租赁公司的合同于9月15日前签订完毕

二、经费预(决)算

贯彻办党组会议精神,按组委会确定的工作方案,财务后勤组李义海、何新华具体联系落实事项

(一)、联系省财政厅,办理微调本办财政预算审批手续,确定聚会专项经费落实

(二)、会同各功能组,做好经费预算,报请聚会组委会审定

(三)、事先提醒各功能组经费使用与报销必走的程序

(四)、配合各功能组做好经费决算和报销工作

三、办公厅召集的协调会

建议拟邀杭州、衢州两市政府出度;时间待办公室通知,财务后勤组何新华出席会议,随之与相关部分对接,落实相关人员进驻饭店和会场保障

四、外包项目确定

1、本次聚会的安保由饭店、大会堂、花家山庄负责,凭聚会证件进出(不再租用安保公司的设备)

2、会展公司负责大会指南、证件、背景板设计、制作(含大会堂主会场主席台LD租赁)

详细清单:嘉宾证、工作证、记者证;每个报到台各一块背景版;接机(站)牌、易拉宝;大会堂主会场背景板与LD组合;大会堂三楼宴请厅省政府招待宴会背景版一块;会议资料纸袋(上届在海宁采购的包)

3、活动场所的指示牌、台签、席签由饭店、大会堂、山庄负责,组织活动组事先提供信息,并督促检查

4、海协理事会活动启用花家山庄百花厅和仙子厅的LD,组织活动组事先将信息提供给何山,并督促检查

5、大会堂主会场和花家山庄百花厅座位图(电子板)于9月10日提供给组织活动组定人定位;18日、19日两个招待晚会座位图自制

6、聚会不是舞会、专业演出,会场原配灯光舞美适合各类会议和论谈

7、大会堂和花家山庄既有的设备和服务能用的,就不需要再另找外包公司

8、微信方便,建群容易,便于联系,不再租用对讲机

五、先遣人员集结

1、报到台的背景板于17日14:00前安装完毕

2、17日下午15;00在世贸君澜大饭店二楼文澜阁集结

3、查看饭店显示屏欢迎标语和批示牌(饭店免费制作)

4、检查资料和奖章等在规定时间内到位的情况

5、资料装袋(包),分送相应的饭店礼宾部寄存

6、工作例会,梳理各功能组18日工作任务

备注1:例会由接待组牵头,财务后勤组配合

备注2:会务活动所用矿泉水于18日上午分别寄存于饭店的礼宾部

六、会务报到

(一)、报到点设置

1、黄龙饭店一楼南门大堂

2、世贸君澜大饭店一楼大堂

(二)、报到起止时间

9月18日9:00—22:00

备注:温馨提示组织活动组,参加海协会理事的代表必须在12:00报到

(三)、联络员配备

1、要求办公室按1台大巴车2名(正、副)联络员配备;省外侨办15人,杭州市侨办10人,衢州市外侨办5人

2、联络员隶属财务后勤组***管理,活动安排听从组织活动组***指挥

3、参与送接机(站),配合报到台工作,熟悉责任联系的海外代表,便于与组织活动组每场活动对接

(四)、报到台工作人员组成

1、由办公室协调确定工作人员

2、财务后勤组拟派4名工作人员

3、黄龙饭店和世贸君澜大饭店总台各派2名工作人员

4、要求杭州市侨办和衢州市外侨办各派3名工作人员

(五)、报到台工作人员分工

1、世贸君澜大饭店报到台

本报到台由***负责,与***入住会议组1房间

①、财务后勤组***、***负责签到(登记房号、注明用餐人数、记录离店时间)和发放房卡

②、饭店总台派出的2名人员办理入住手续,分发会议资料袋(包)

③、杭州市侨办、衢州市外侨办工作人员各2名负责做好美丽家乡行活动的介绍和确认工作

④、6至15号大巴车正或副联(20人)接待相应联络的海外代表,安排行李员将客人行李送至房间

⑤、国内代表统一在世贸君澜大饭店报到(入住天伦饭店和常青园宾馆的客人,拿到房号再去相应酒店、宾馆办理入手续);办会领导由办公室派人领取房卡,办理登记手续

备注1:请办公室和组织活动组于17日前分别将入住世贸君澜大饭店的海外代表和国内代表及工作保障人员名单以电子版形式提供给***、***

备注2:6至15号大巴车正或副联(10人)在报到台旁边茶吧待命

备注3:***、***配备2台手提电脑(调试成联机工作状态/***负责),打印机1台

2、黄龙饭店报到台

本报到台由***负责,与***入住会议组2房间

①、财务后勤组***、***负责签到(登记房号、注明用餐人数、记录离店时间)和发放房卡

②、饭店总台派出的2名人员办理入住手续,分发会议资料包

③、杭州市侨办、衢州市外侨办工作人员各1名负责做好美丽家乡行活动的介绍和确认工作

④、1至5号大巴车正或副联(5人)接待相应联络的海外代表,安排行李员将客人行李送至房间

⑤、办会领导由办公室派人领取房卡,办理登记手续

备注1:请办公室和组织活动组于17日前分别将入住黄龙饭店的领导和海外代表以电子版形式提供给***、***

备注2:1至5号大巴车正或副联(5人)在报到台旁边茶吧待命

备注3:***、***配备2台手提电脑(调试成联机工作状态/吴昊负责),打印机1台

七、接机(站)

1、拟建聚会群,无关信息和图片禁传

2、组织活动组于17日前将有关接机(店)信息汇总微传给车辆调度***、***(临时变化须及时微之)

3、车辆调度编排方案报***同意,及时微传给联络员和司机

4、由担任的各联络员联系相应的司机联系,先到黄龙或世贸饭店接上联络员,再去目的地接客至饭店,无任务即离开饭店

5、需驻点迎接,由组织活动组派人负责,保持联系

6、临时增加接客任务由调度派驻会车辆

备注1:海外代表若要求预定机票、火车票由各联络员负责带至各饭店商务中心办理

备注2:一般不提供租赁公司司机用餐(合同中明确误餐补助标间,大巴车除外)

八、海协理事会

财务后勤组***负责,***和***协助,督促花家山庄按要求布置好会场,配合组织活动组的检查落实

1、车辆调度通知1至4号大巴车18日13时到位黄龙饭店西门(依编号前后排列),并让行李员将8箱(寄存的)矿泉水送上大巴车,微告相关联络员

2、各车联络员按规定时间组织好代表登车,随引导车赴花家山庄2号楼大门口(途中给代表发放会议座位图),组织代表下车进入会场;之后,4台大巴车停放在行政办公区一带

3、财务后勤处***等人和组织活动组有关人员赶往3号楼仙子厅落实招待宴会准备事项

4、宴请上主、副桌的人由组织活动组负责通知客人

5、会议结束,联络员组织与会人员漫步至3号楼一楼仙子厅参加晚宴

6、招待会17:00前准备完毕;17:30开始;19:30结束,组织登车返回黄龙饭店

备注1:花家山庄百花厅、2号楼休息室和仙子厅的女服务员着旗袍,男服务员着装须统一

备注2:参与和观看彩排的人员由周地亮陪同直接去大会堂主会场

九、大会堂彩排和工作例会

1、会展公司于18日17:00时进场安装主席台背景板和LE组合体

2、参与彩排有关人员于20:00在大会堂主会场集中(奖牌、金牌等提前到位)

3、礼仪由大会堂礼宾部靓丽的女服务员担任;主席台前沿绿色植物也是大会堂负责(含录音)

4、一部分人员指导彩排,一部分人员检查设备及台签、茶杯、矿泉水等

5、拍照的架子一般在拍照前一个小时准备完毕(第一排椅子和座签由大会堂保障)

6、21:00乘车去世贸君澜大饭店二楼文澜阁召开工作全会,参加人员全体工作人员,汇报当天工作情况,梳理19日工作流程

十、开幕式、报告会及论谈

1、8:00财务后勤组***陪其它功能组先遣人员去大会堂(两个饭店的收尾车8:30返回住地待命)

2、调度员的工作

①、19日8时前,1至5号大巴车到位黄龙饭店西门(依编号前后排列)

②、19日8时前,6到15号大巴车到位世贸大门口停车场(依编号由西向东排列)

③、***、***通知联络员接车,并给每台车配放4箱矿泉水(寄存饭店礼宾部)

④、指定2台驻会车为收尾车(黄龙饭店、世贸君澜大饭店至大会堂)

3、联络员于8:30前做好组织代表登车前准备工作

4、代表登车后(发放主会场座位图),各车联络员向李义海报告;随引导车出发至大会堂

5、参加省领导会见的,由联络员引导到会见厅

6、其他代表由联络员引导进主会场寻找自己座位

7、10分钟后通知代表到拍照点聚集

8、拍照完毕,领导先到休息室;代表入主会场

9、上午会议结束,组织代表返回住地用餐

10、下午组织代表去大会堂主会场活动

备注:下午司陪人员在花中城宴请厅5楼58包休息并用晚餐

十一、省政府招待宴会

1、省政府招待会于17:30前准备完毕

2、宴请上主、副桌的人由组织活动组负责通知客人

3、会议结束,联络员引导代表移步三楼宴会厅

4、宴会结束,联络员组织代表浏览与欣赏杭城夜景(路线方案由组织活动组待定)

5、返回住地

十二、省市联合对接工作例会

1、人员:省外侨办、杭州市侨办、衢州市外侨办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

2、地点:世贸君澜大饭店二楼文澜阁

3、时间:待组织活动组通知

4、会(前)后,杭州之友联谊大会会务人员在三楼世贸厅检查会场和彩排

十三、杭州之友联谊大会

杭州之友联谊大会组委会功能组为主,旅外乡贤聚会功能组为辅

1、20日8:00编号1-5号在到位黄龙饭店西门(依编号前后排列)

2、杭州市侨办相关人员提前进入会场准备

3、各车联络员按规定时间组织好代表登车,随引导车赴世贸君大饭店,组织代表下车进入会场

4、11:30自助餐(各自入住饭店用餐)

5、当天离杭的、需要送机(店)由财务后勤组按信息落实到位

6、不参加美丽家乡行活动的海外代表,需要续住饭店,费用自理(14:00后由饭店总台通知客人)

十四、美丽家乡行活动

1、“寻踪G20”——魅力杭州行

①、1-10号大巴车于13时在世贸君澜大饭店等候

②、午餐后由各车联络员组织直接登车去考察(建议2条线)

③、当天活动结束返回住地

④、21日上午继续考察(另外2条线);由联络员事先通知代表带上行李,办退房手续(收交房卡)

⑤、午餐后,送机(站)由大巴车担任;重要人士或特殊情况另行安排

2、“诗梦钱江源”——生态衢州行

①、由组织活动组负责

②、11、12号大巴车2台和1台商务车保障

③、21日午餐后返杭,并送机(站)由大巴车担任

④、需要入住饭店的代表,请联系财务后勤组安排,费用自理

十五、收尾工作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2

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部门是法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法院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法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命根子”。后勤管理部门切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应看作是服务的职责和途径。什么时候都不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而限制和阻碍各部门的工作,而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主旨。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例如办公环境条件的改善,庭院环境的美化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审判工作能够更好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来法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争端。

2.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务工作,需要抬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准备,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接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却代表着法院的精神风貌,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下、内外的关系;如果是对待外宾,小事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3.复杂性

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判业务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等物资保障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判业务的展开和审判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庭、处、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当前后勤保障体系现状与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在法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勿庸多言。然而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后勤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法院机构除行政管理机构、审判机构外,还要拖着一个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保障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水电维修、车辆驾驶、厨师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在编人员一般无此技能,故常常需要外聘其他人员。这种粗放型的分工,不仅使得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庞大庸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实施。二是法院聘用的这些人员需要发放报酬,然而国家对这一部门人员并无财政拨款,这部门费用就需要法院自行负担。对于办公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法院,无疑是血上加霜。以东港法院为例,仅食堂、车队就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就有十几名,每月的报酬仅为三百余元,但这每年也需要法院自行负担数万余元的临时工作人员报酬,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在管理上带来许多不便,又由于法院所能给付的报酬实在差强人意,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留住,这一矛盾对于留住技术性更为强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显得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与其后勤管理工作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在精简机构、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地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三、改革的方法

(一)基 本思路

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法院的需要。其中食堂、车辆、文印等可社会化事务仍然包含在法院后勤保障之中,其中利害关系已在上文述明。对于此种可市场化事务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化机制,由专门独立机构负责此范围内事项。而对于诸如办公采购、档案、接待等与法院工作紧密联系,不宜引入社会化机制的事务,宜由办公室等相关法院内部部门继续管理。概而言之,即是实现后勤管保障分流制,当分则分,宜留则留。结合《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目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立。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后勤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改变现在法院这种“小而全”的后勤管理体制。将现在统一由法院后勤机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两种职能分开,分别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即将法院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中的可社会化事务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重新组建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列支机关事业经费,与机关行政序列脱钩。后勤服务以本部门为主,与机关建立经济核算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

第二步,经过过渡,独立的服务机构在保障机关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实行定额补贴,对机关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步,各部门的经营服务实体打破部门分割,进行区域性联合,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有条件的可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通过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和企业化,将服务职能从现在的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成为经济实体的服务中心,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就餐服务、交通信息服务、住房维修服务、会议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等。不但可以缩减行政编制,节约经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大大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法院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可一下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企业化,但应当在法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后勤向着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方向迈进。单独设立的后勤管理机构要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后勤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的转换。

必须注意的是,后勤社会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冲突。分立后的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树立为本法院服务是第一位,对外服务是第二位的,要防止和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要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统一起来。

(二)后勤人事管理的变革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为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法院后勤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盲目乐观,整个队伍与最高法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各省法院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建立法院办公室系统的职业标准。建立法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对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继续保留在法院的不宜社会化的后勤事务工作,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系统的职业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法院后勤人员配备,呈现出多渠道、多来源、多层次、多标准的局面,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准入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职业准入标准,明确进人条件,才能保证人员素质,彻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建立后勤保障职业的准入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法院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工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如接待工作要求较高的公关水平与良好的形象、气质,档案工作要求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等等。那种认为后勤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作为审判机关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工作与审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从事接待、档案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与审判业务联系更加紧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法院后勤工作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办公室职业管理制度。目前,办公室工作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人而设,靠经验办事,靠习惯运作的现象,失范、无序、随意的问题严重,这对提高法院办公室工作水平形成严重的制约。必须按照程序性的要求,从职业标准的高度,大力加强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关键是要善于从琐碎繁杂的政务性、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再进行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加工和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通过制度管理人,通过程序规范工作。

三是后勤职业培训制度。后勤保障队伍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培训制度。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工作环境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科学的办公室职业培训制度。以档案管理为例,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案件、文件档案,是法院立案、审判、行政事务处理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具。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把本法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本来面目完整地、系统地保存起来,不使遭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从这些档案中能全面地、真实地看到法院从事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的整理、分类、信息调取、档案保存等都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档案的安全,保障审判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是后勤管理职业精神风貌。后勤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事情琐碎繁杂,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后勤保障队伍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具体来讲,后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奉献,就是不讲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吃苦耐劳,就是专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开拓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后勤工作就是当好铺路石,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勤干 实干,少说多想多干。要真正发挥好后勤部门的辅助作用,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借以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和自我行为只有这种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自学地遵循服务大局的原则,胸怀大志,甘当配角,甘做无名英雄。

五是后勤职业保障制度。目前,后勤队伍相当不稳定,不论是否具备法官条件,都有到审判业务庭工作的倾向和要求。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局面的诸多原因中,缺乏制度性的职业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要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仅仅靠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办公室职业的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体现稳定,又要有交流、轮岗;既要调整后勤队伍结构,又要充实后勤力量;既要培养干部,又要大胆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营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后勤工作中不宜社会化管理部分的规范化

对于不宜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如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办公采购管理等,应坚持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以东港法院档案工作为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流程(如下图):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3

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部门是法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法院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法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命根子”。后勤管理部门切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应看作是服务的职责和途径。什么时候都不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而限制和阻碍各部门的工作,而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主旨。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例如办公环境条件的改善,庭院环境的美化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审判工作能够更好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来法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争端。

2.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务工作,需要抬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准备,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接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却代表着法院的精神风貌,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下、内外的关系;如果是对待外宾,小事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3.复杂性

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判业务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等物资保障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判业务的展开和审判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庭、处、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当前后勤保障体系现状与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在法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勿庸多言。然而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后勤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法院机构除行政管理机构、审判机构外,还要拖着一个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保障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水电维修、车辆驾驶、厨师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在编人员一般无此技能,故常常需要外聘其他人员。这种粗放型的分工,不仅使得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庞大庸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实施。二是法院聘用的这些人员需要发放报酬,然而国家对这一部门人员并无财政拨款,这部门费用就需要法院自行负担。对于办公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法院,无疑是血上加霜。以东港法院为例,仅食堂、车队就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就有十几名,每月的报酬仅为三百余元,但这每年也需要法院自行负担数万余元的临时工作人员报酬,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在管理上带来许多不便,又由于法院所能给付的报酬实在差强人意,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留住,这一矛盾对于留住技术性更为强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显得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与其后勤管理工作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在精简机构、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地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三、改革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

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法院的需要。其中食堂、车辆、文印等可社会化事务仍然包含在法院后勤保障之中,其中利害关系已在上文述明。对于此种可市场化事务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化机制,由专门独立机构负责此范围内事项。而对于诸如办公采购、档案、接待等与法院工作紧密联系,不宜引入社会化机制的事务,宜由办公室等相关法院内部部门继续管理。概而言之,即是实现后勤管保障分流制,当分则分,宜留则留。结合《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目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立。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后勤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改变现在法院这种“小而全”的后勤管理体制。将现在统一由法院后勤机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两种职能分开,分别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即将法院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中的可社会化事务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重新组建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列支机关事业经费,与机关行政序列脱钩。后勤服务以本部门为主,与机关建立经济核算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

第二步,经过过渡,独立的服务机构在保障机关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实行定额补贴,对机关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步,各部门的经营服务实体打破部门分割,进行区域性联合,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有条件的可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通过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和企业化,将服务职能从现在的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成为经济实体的服务中心,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就餐服务、交通信息服务、住房维修服务、会议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等。不但可以缩减行政编制,节约经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大大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法院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可一下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企业化,但应当在法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后勤向着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方向迈进。单独设立的后勤管理机构要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后勤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的转换。

必须注意的是,后勤社会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冲突。分立后的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树立为本法院服务是第一位,对外服务是第二位的,要防止和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要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统一起来。

(二)后勤人事管理的变革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为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法院后勤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盲目乐观,整个队伍与最高法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各省法院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建立法院办公室系统的职业标准。建立法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对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继续保留在法院的不宜社会化的后勤事务工作,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系统的职业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法院后勤人员配备,呈现出多渠道、多来源、多层次、多标准的局面,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准入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职业准入标准,明确进人条件,才能保证人员素质,彻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建立后勤保障职业的准入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法院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工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如接待工作要求较高的公关水平与良好的形象、气质,档案工作要求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等等。那种认为后勤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作为审判机关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工作与审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从事接待、档案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与审判业务联系更加紧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法院后勤工作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办公室职业管理制度。目前,办公室工作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人而设,靠经验办事,靠习惯运作的现象,失范、无序、随意的问题严重,这对提高法院办公室工作水平形成严重的制约。必须按照程序性的要求,从职业标准的高度,大力加强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关键是要善于从琐碎繁杂的政务性、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再进行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加工和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通过制度管理人,通过程序规范工作。

三是后勤职业培训制度。后勤保障队伍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培训制度。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工作环境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科学的办公室职业培训制度。以档案管理为例,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案件、文件档案,是法院立案、审判、行政事务处理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具。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把本法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本来面目完整地、系统地保存起来,不使遭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从这些档案中能全面地、真实地看到法院从事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的整理、分类、信息调取、档案保存等都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档案的安全,保障审判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是后勤管理职业精神风貌。后勤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事情琐碎繁杂,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后勤保障队伍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具体来讲,后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奉献,就是不讲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吃苦耐劳,就是专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开拓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后勤工作就是当好铺路石,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勤干实干,少说多想多干。要真正发挥好后勤部门的辅助作用,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借以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和自我行为只有这种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自学地遵循服务大局的原则,胸怀大志,甘当配角,甘做无名英雄。

五是后勤职业保障制度。目前,后勤队伍相当不稳定,不论是否具备法官条件,都有到审判业务庭工作的倾向和要求。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局面的诸多原因中,缺乏制度性的职业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要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仅仅靠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办公室职业的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体现稳定,又要有交流、轮岗;既要调整后勤队伍结构,又要充实后勤力量;既要培养干部,又要大胆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营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后勤工作中不宜社会化管理部分的规范化

对于不宜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如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办公采购管理等,应坚持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以东港法院档案工作为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流程(如下图):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4

一、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不仅要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检察院正常运转和检察人员正常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到检察院解决诉讼纠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搞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中,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检察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基层院撤销了政策研究室,将原来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政策研究工作合署于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就是纯粹的后勤保障部门,具体担负着全院的车辆、行装、财务、统计、基建、文秘、会务、人民监督员、督办、收发、保密、档案、信息、通讯、办公用品、食堂、水电、安全、卫生绿化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30余项管理、服务职责。因此,后勤保障部门是一个综合性、行政业务项目纷繁、涉及面广的内部管理、保障、服务机构。

第二、服务性。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是全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平台,必须不折不扣地对上对下、对内对外服务。主要归纳为五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保障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警服务。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在分工协作和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为了让干警们全心身地投入检察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勤保障部门必须为全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为机关服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为保障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后勤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公、办案条件,美化院容环境。四是为各内设机构服务。根据检察院各内设机构所从事的职能活动,后勤保障部门往往掌管着全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业务部门工作正常运转的命根子,这就需要后勤保障部门为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做好物资合理分配、平衡协调。五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全党的宗旨,也是后勤保障部门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把前面四项服务工作做到家、做圆满,不但保证了检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来检察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纠纷。

第三、复杂性。检察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一是表现在后勤保障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察业务所需的车辆、通讯、办公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检察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人员办案的情绪。二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院内部各局、科、室、队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检察院与外单位诸多方面的关系。

第四、琐碎性。后勤保障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具体工作中,会议会务需要上传下达、发通知、抬桌子、搬凳子、备水果、端杯子、倒茶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如检察院举行的新办公大楼奠基典礼,办公室作为后勤保障部门具体承担起这项任务,无论是制订方案、统筹安排的大事,还是买矿泉水之类的小事,都要瞻前顾后,考虑周全,才能保证仪式的顺利进行;还有每天的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拨出,是再小不过的事,都代表着检察院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还有在接待来客和参加对外活动中,小事处理不当,也将会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

总之,离开了后勤部门的保障服务工作,检察机关的正常运转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

后勤保障工作对检察机关开展业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基层检察院后勤保障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

1、行政经费和办案经费严重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基层院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各项费用开支加大,再加上检察业务的不断创新,对设备、器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地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办案和其它检察业务活动开展的需要。

2、后勤部门任务重,人员少、兼职多,使后勤服务跟不上。作为后勤保障部门的办公室,一方面要接受上级检察机关的计财装备、政策研究、办公室办文等工作的目标任务考评;另一方面,还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禁毒、综合治理、卫生、安全等近20项的单项工作。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使基层院办公室人员身兼数职,任务多、项目杂,压力过大,许多事都疲于应付,使服务保障跟不上,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

3、后勤保障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服务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做法,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

4、后勤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检察机关后勤保障管理在体制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检察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这也是整个国家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病,因此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全国都需要加快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5、后勤管理者服务意识、管理意识不强。后勤工作者相对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从思想上没有完全树立为全局服务的意识。

6、检察办公设施和办案设备落后,没有专项资金来加强建设,不能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大力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

虽然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但要更好地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参谋、助手、协调、服本务、管理等职能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1、以争取收入为主攻,全力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经费保障,首先取决于收入,其次是使用、管理。把经费保障的主攻方向放在争取收入上,竭尽全力打好这一攻坚战。一是强化领导。检察长一把手应亲自抓经费筹措,疏通渠道,主管副检察长应亲自谋划、具体组织、直接运作,积极协调解决经费保障中的难点问题。二是主动争取。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财政等部门汇报、介绍检察机关工作特点、业务发展客观需求、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做到与财政、计划等部门常来往、勤沟通、多协调,使所需经费足额、及时落实到位。三是广开渠道。首先是造好预算,争取财政拨款。做到综合该单位实际需要,把预算打满打足,并做到立项有据、理由充分。其次是强化办案,争取案款返还。充分运用检察机关办案赃款返还的政策,多办案、多上缴、多返还。第三是积极申请,争取上级补助。对于上级专项补助款、扶贫款,要做到早立项、早申请、以获得主动权。同时,对来之不易的经费,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2、以两房建设为中坚,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办案用房和业务用房是检察机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投资一时,功在长远。要认真负责地抓好两房建设。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要成立专门的两房建设领导小组,设两房建设办公室,统一组织 两房建设工作。由专人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积极争取政府计划、财政、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好项目申报、投资申请等工作。二是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两房建设的项目申报、投资申请和施工建设,严格按照上级院规划和本级检察机关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统一计划。着眼于未来形势的发展,树立前瞻意识和科技意识,充分预留出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化和诉讼智能化等发展空间,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三是严格标准,保证质量。两房建设的项目申报、投资申请和施工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和该院的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严格掌握尺度,实行公开招标,坚持优质优料,杜绝豆腐渣工程。

3、以信息化为统领,强力启动科技强检工程。科技强检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加强法律监督的迫切要求,是检察机关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一是坚持科技优先。经费使用上,在保证正常业务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高科技装备;装备购置上,在保证与高检院《标准》对号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安排上,在保证应急项目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信息化建设。二是强化组织领导。高科技装备建设要在上级院统一领导下,以担负计财装备职能的办公室和技术部门为主导、业务部门配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对项目的设置、经费的申请、购置计划、使用、管理等,做好事前评估与预测,确保科技装备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尤其是信息网络建设,坚持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坚持统一科技项目的立项论证、统一技术指标和配置要求,统一到指定供货点集中采购、统调配技术和资源优势,统一实施技术指导和管理。三是实行监督管理。对科技装备建设的购置、招标、评标、方案、审批、工程质量验收、部门配备、材料消耗等各个环节,要实行监督管理,确保科技装备的质量。

4、抓科学管理,勤俭持检。应研究制定一系列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后勤保障制度。一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类财务、会计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所有开支、报销经院领导层级审批。管好单位固定资产帐目,保证资产不流失、浪费。二是压缩各种办公开支。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购管理,小额购物支出由各部门申报,办公室工作人员列计划采购后再发放,大额购物支出一律提交党组会研究决定,并由办公室两人以上共同采购。三是合理安排公务接待。由办公室统一接待来客就餐,一律报主管后勤的领导批准后,到院外定点餐厅安排,如实填写接待报销单,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四是规范车辆管理。车辆应由党组会统一研究决定分配给科室,原则上车辆由各科长管理、归科室使用,出车要登记行程记录。办公室统一负责车辆维修、油料配给、年审、保险理赔等事项。院内特殊情况用车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安排。

四、抓财务纪律,廉洁从检。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5

人民法院行政装备部门的工作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负责对人民法院机关各项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繁杂、琐碎,小到端茶倒水,大到大件物资采购等,既涉及处理人-物关系,又涉及处理人-人关系。面对着经济不断深化、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司法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法院的工作也逐渐系统化、成熟化。为了保障法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行政部门需要认清楚形势,为法院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一、司法行政部门职能

(一)综合协调,确保全院工作有序运转

1.上传下达职能。在法院系统中,司法行政部门是重要的服务后勤部门,对于法院的任务具有传达以及协调的功能,在任务的传达以及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传达效率,从而保障任务完整下达。而且为了保障法院任务的完成性与及时性,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任务的进程进行记录,及时报告法院领导,让法院领导能够有效的掌握任务的进度。

2.后勤保障职能。在法院的工作中,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承认保证法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司法行政部门的后勤保障职能主要体现在:

(1)装备保障。根据法院的统一安排,及时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在新形势下,法院的相关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需要装备保障法院工作的有效运行,为审执工作提供及时有力的装备保障。除了装备保障,还需要办好机关食堂,改善了餐厅设施,改善法院环境,做好法院的维护更新。

(2)会议保障。会务工作是对司法服务部门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总体检验。法院的会议以及相关的小刘会议是正常工作展开的关键,因此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及时准备好各类会议场所,并参与相关会议的筹备工作。目前除了现场会议之外,还包括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会议方式,司法行政部门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议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准备,精心布置,保障会议的顺利召开。

(3)计算机网络保障。信息化意识电子化是现阶段办公的主要趋势,采用信息化网络以及电子化办公,能够有效的提升法院保湿效率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为审判工作服务的作用。实现了立案、排期、分案、公告自动化,实现政法网网站链结和审判资源共享。为了加强对计算机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和维护,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做好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的采购与管理,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庭审、案件执行等工作进行录像。

(4)车辆保障。车辆是现代法院工作的必须,司法行政部门为了保障法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与运转,需要根据现有的车辆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合理的安排好车辆,从而为法院工作打好基础。

(二)加强管理,保证工作有效进行

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做好财务以及档案的管理,从而为法院工作提供素材以及相关的凭据,并且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保障法院工作有效率、有秩序的开展。

1.财务管理。为了保障法院的有序运转与正常运行,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对于法院的相关财务状况、财务运行以及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相应的资金用到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1)积极配合院领导向市政府争取基建、维修等资金。(2)对于法院的经费进行妥善管理,物品采购、发放依据规范,采取招标采购,强化内部的监督和管理。(3)对法院的经费进行管理,制作相应的财务报表,决算预算表以及对财务支出进行统一管理,对于法院的费用进行缴纳、做好统计。(4)按照政府采购原则,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统一采购、登记、保管和发放。(5)需要对于财务支出进行管理,而且需要会计部门复核、领导签字后存档管理。

2.档案管理。档案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的存档以及记录,是神烦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于法院工作的全局以及日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了做好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需要将档案与现有的档案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根据案件时间、类型等做好档案的归类整理,保障档案的有效性,方便档案的调取。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的有效性以及方便存储、读取,而且能够对档案工作进行精心组织与布置,从而保障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

3.组织管理。在法院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对于大案要案进行重点分配,保障法院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精心组织,注重实效,认真扎实思想教育活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协助按照法院的工作安排及法院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在教育活动中,司法行政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先进性教育,包括组织专题教育、小组讨论、发放十八大的会议手册等方便大家学习。采用讨论以及新的体会到额方式,检查教育成果,保障法院工作人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统一思想认识。对于法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安排与传达,并且就法院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使法院工作人员掌握到法院的工作计划,统一思想认识,为司法工作正常进行打下基础。

3.严格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效果。司法行政部门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检查教育效果,而且为了保障思想教育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严格要求,保障法院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确保了先进性教育的效果。

二、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的不足

法院司法行政工作无小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有齐心协力、上下一心,才能够保障司法行政工作的有序进行。虽然现阶段的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系统性思考与科学化规划,导致目前有些方面还是不能满足新形势的法院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1)工作按部就班,创新不够。(2)服务不周到,不主动。因此法院的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在法院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把握法院工作的大局,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服务。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加强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面对工作采取主动,积极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及最求工作效率,将现有的工作与先大话技术相结合,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现代化与组织化,追求更加优质的服务于更加顺畅的运转机制。

三、新形势下司法行政部门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基层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服务是项日常事务性工作,长期以来的观念是做勤杂工作,但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审执任务越来越重,相应的服务要求也在提高,机关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破除过去“勤杂工”、“保管员”等传统意识,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质量观念,树立知识后勤、资源后勤、技能后勤、信息后勤的新理念,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后勤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素质,增强后勤队伍的创新能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新形势下法院工作面临很多难题,司法行政部门需要发挥参谋服务,为法院工作献谋献策。除了做好法院的后勤管理与财务组织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参谋服务工作,在法院工作大局的领导下,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与精准的洞察力,做到言之有物,把握大局。司法行政部门的服务工作,在参谋的过程中,需要如理接触形式主义与事务主义,应该随着形式的变化,找准现实情况下的困难与难题,并且做好积极的调查,从而为解决问题、解放思想提出建议,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协调与组织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统筹兼顾工作,针对法院上级的安排与领导,做好精细化管理,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枢纽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组织安排,为法院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二是要做好法院的后勤管理与服务,为法院的额档案管理、车辆管理等工作进行妥善处理,除了问题及时解决,促使上上下下围绕中心、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同向运转,协力推进。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于法院,在法院的额管理中,需要做好新技术与新思想的连接,采用新思路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将法院的服务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做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方式,积极做好法院工作的额安排,提升法院工作的额效率,这给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财务电算化管理、中央空调的电脑化管理、审判和办公大楼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还有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房管理、车辆维修、会议服务、物业管理等等,专业化趋势越来越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促进岗位交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四)需要增强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

新时期,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很快,新的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要求比较高,现有的队伍素质很难跟上时代要求。知识水平问题不解决好,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不能保证审判、执行工作的高效运转。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要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准,必须不断增强文化素质,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工作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工作。

(五)引进专业人才,提升队伍素质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6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42-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抢险救灾后勤保障任务紧急、工作繁重、地位重要、矛盾突出,需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保障优势,增强后勤保障效益。因此,深入研究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几年抢险救灾的实践经验,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抢险救灾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完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各种预案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7

5月28日以来,伊犁支队进行了“百车千人万里行”大练兵、大勘察、大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卫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保障有力,严格落实了总队《“百车千人万里行”大练兵、大勘察、大宣传活动后勤保障方案》要求,着眼于“后勤变前勤”指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为确保此次活动后勤保障工作万无一失,支队后勤处处长付兴红多次组织召开了后勤保障协调部署会,统一认识,提高站位,切实把此次保障任务当作转制以来后勤综合保障实战练兵和总结探索。在认真总结以往大型活动卫勤保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当前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判,全面统筹谋划,制定了完善的后勤卫生医疗综合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研究了对策,强有力的保证了活动期间卫勤保障工作的落实见效。

二、认真谋划,充分准备

经过会议研究讨论,后勤处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方案,由XX、XX组成医疗救护小组,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分工。物资方面除了按照总队方案要求携带相应物资外,支队后勤处还结合活动路线长、在外住宿时间久、环境复杂、气候多变等实际因素,认真研判分析,充分准备常用药品40余种,包含了蚊虫毒蛇叮咬、防寒防暑、常见多发病以及现场救护急救措施的药品。

三、演训结合,保障有力

为达到适应新体制新使命要求,支队后勤处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除了完成日常卫勤保障外,重点针对队伍转型后如何适应新体制新使命进行了相应卫生救护训练。活动一开始就立即按照预定方案组成3人医疗救护小组,积极开展医疗保障与演练。

(一)每到一处地方先与当地人员了解环境情况,重点摸清有无各类有毒动植物,如蚊虫蛇蚁等,随后对周边水源进行检查,经过全面了解分析后将需要注意的事项传达到每名队员

(二)在营区开设完毕后,一名卫生员监督各单位饮食卫生操作,同时结合当地气候情况提醒炊事人员做好相应饮食搭配,如在寒冷区将菜汤改为姜汤以驱寒保暖;另一名卫生员对各帐篷进行消毒。开饭后医疗小组坚持“每天一巡诊”原则,及时为生病的队员进行诊治,活动期间共诊治患病官兵10人次。较好地保障了队员们的身体健康,真正将卫勤保障工作做到了细处、落到了实处。

(三)现今我们已经转入应急管理部,面对的是各类自然灾害,任务更加繁重,情况更加复杂,与以往最大的区别是对每名队员来说救人都应该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此次我们紧紧围绕“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的卫勤保障要求,组织卫勤演练2次,自救互救综合训练2次,在训练中对某些不再适用于我们这支队伍的内容进行了细致调整,如去掉了以前为躲避炮火所采用的侧身匍匐搬运方式。经过现场演练全面提升了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将许多未发生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反复推演。

四、反思总结、查找不足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切实以此为契机研究探索了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如何做好任务中卫勤保障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真正提高了跨区、境救援行动卫勤保障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为支队的卫勤保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勤工作研究不够深入,演训不够全面。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森林火灾,但是还需要面对其他自然灾害,对于药材品量的需求变化、对可能遇到的灾害环境考虑、对于适用于广大指战员的医疗急救技术有哪些缺乏细化研究与探索。

(二)技术力量薄弱,医务人员数量少、业务能力不够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基层卫生人员素质能力还跟不上当前工作要求,卫生干部进修学习较少,业务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卫生员,虽经总队、支队两级培训,但部分卫生员还没有单独处理伤病员的能力。

(三)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疗硬件设施与官兵日常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支队目前卫生车已临近报废年限,不在出动车辆范围内,医疗设备携带不便,医疗用品置于装备车上存在取用不便易损坏等问题,导致一些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五、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抓好在职自学,促进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继续抓好卫生队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和库室建设, 不断拓宽为兵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8

预备役部队作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快速发展而组建的一支战争初期首批遂行动员任务的准军事力量,在未来军事斗争和非战争行动中,能否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顺利完成各种应急作战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勤保障能力的大小。实施强有力的后勤和装备保障,是预备役部队实现快速动员集结的重要保证。

一、抓好教育,增强保障意识

第一,强化后勤人员的国防意识。就是针对预备役部队后勤人员角色意识淡化、国防意识相对较弱的状况,结合当前预备役部队任务的需求,以及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建设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使命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后装保障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后勤和装备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切实摆正后勤和装备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强化后勤“先行”意识。预备役部队要实现快速的角色转换、任务转换,后勤和装备动员保障必须先于兵员动员之前完成,否则,即使兵员集结起来,也难以拉得出、展得开,生成战斗力。加之预备役部队在执行军事行动或者非军事行动中,所需的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装备要向上级请领,大量的后勤人员和军用通用物资装备要通过向社会动员和征用补入部队,花费的时间远比兵员动员多得多,这就更需要后装人员牢固树立后勤“先行”观念。

第三,强化后勤“主角”意识。过去战争消耗物资少,保障强度小,后勤和装备在战争中处于“配角”地位。随着军队担负的任务变化,无论是战争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后勤和装备保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预备役部队在其平转战时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依赖性增强。因此,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人员应当好“主角”,适应部队任务转化后对后勤和装备的需求。四是要强化后勤和装备保障质量意识。后勤和装备保障中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前者不能取代后者,而后者却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因此,要树立“控制数量,注重质量”的观念,加强后勤和装备质量建设。

二、把握重点,明确保障任务

预备役部队在组织和实施战时快速动员时,后勤和装备有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先期收拢后勤和装备机关预任干部和后装保障分队;二是快速动员,为兵员集结各阶段提供运输、饮食、住宿、医疗、经费以及装备维护保障;三是组织请领从军队后勤系统和装备系统调整补充专用装备,接收从地方征用的通用装备物资,并按编制和标准将其配发到位。在整个快速动员后装保障的全过程中,实施快速、高效的后方指挥以及同保障各方保持密切协同,加强后方防卫,保证后勤和装备安全,是影响整个保障成败的关键;接收、补充、配发后勤装备,为部队提供食宿、医疗、经费保障则是后勤保障面临的现实任务;组织协调运力搞好运输保障,及时将各类装备物资和人员快速输送到位,将是整个后勤保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期动员阶段,在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后,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应提前做好后装机关预任军官和分队的接收准备及先期收拢工作。快速动员兵员集结阶段,“运、食、住、医”等主要由地方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提供保障。考虑到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展开时人手、运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可视情况请求上级提供支援保障,申请将补充的物资送达后勤和装备仓库。军民通用装备物资的征用则主要由预备役部队所在地政府负责。

三、充分准备,打牢保障基础

做好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后装保障的准备,是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平时应常抓不懈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后勤和装备战备建设的中心任务。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只有在平时科学地对动员保障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客观分析和运筹规划,扎实充分地做好快速动员保障的人员、预案、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才能达成快速动员保障有力的目标。做好后勤和装备预案准备,一要搞好潜力调查,摸清地方军民通用设施、装备、物资,掌握其数质量、品种、型号及分布情况,与地方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允许征用的一般数量和最大极限;二要对征用的对象作出原则规定,对拟征用的每件装备、操作人员及每种物资都要落实到具体单位。为保证征用数量充足并能应付意外情况,计划数应比编制数大10%~20%;三要在充分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以本级司令部快速动员预案为立案之本,按照“上下衔接、齐全配套”的总要求,重点编制好后勤和装备保障方案、专用装备物资请领计划和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计划,切实抓好预案各条款的商定和逐项落实,使预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防止出现预案和现实脱节。

后装人员是实施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后勤和装备保障的主体,要按照“收得拢、拉得动、用得上”的要求配齐配好后勤和装备现役、预备役官兵,加强教育管理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和保障技能。一是坚持专业对口原则。后勤和装备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分队应在地方业务对口单位组建,后装人员尽可能在地方对口专业人员中预任、预编,以便于部队动员时对口征用地方有关物资装备;二是坚持合理编配原则。通常采取扩大范围组建和相对集中编组的办法,既要有利于组织活动和均衡负担,又不致于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坚持科学组训原则。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后勤和装备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能力,必须按纲施训。训练方法,可采取以会代训、以工代训,结合平时抢险救灾训练、参加部队综合演习等形式灵活组织。训练要着重提高各级后勤干部、骨干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并使之掌握现代化条件下平转战后勤保障的组织原则、程序和方法,增强分队协调和遂行保障任务的能力。

预备役部队专用装备物资基本上都预存于部队所属战区的战役储存体系之中,军民通用物资则根据征用计划寓于地方各相关单位。做好物资准备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后勤和装备动员预案和物资编配计划,明确军地物资储备,确保所需物资量足质好;二是要按战备要求管好、用好、维护好现有装备物资,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和战备状态,保证随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三是要加强与上下级后勤和装备、当地国防动员委员会、军事指挥机关以及被征用物资的具体单位的联系,对预案中计划补充和征用的物资有多少、在哪里、怎样补充到位等情况要了如指掌,保证一声令下,各类后勤装备物资能迅速启动,快速配发到位。

四、完善法规,健全保障制度

第一,完善后勤动员法规。省军区要会同当地人民政府,以《国防法》、《兵役法》为依据,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和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军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中的职责和分工,规范行业、企业和个人在动员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制定法规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应用合同契约和价值手段,充分调动军地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法规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紧密结合,确保快速动员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预备役部队在接受省军区垂直领导的同时,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建立和坚持汇报制度、联席办公制度、兼职领导过军事日制度,使地方领导及时了解部队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他们履行领导和指导的职能创造条件。

第三,切实搞好检查监督。预备役部队和地方有关保障单位应联合组织有关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落实后勤动员法规制度、预储装备物资及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军地双方要适时通报情况,预备役部队主要通报对保障工作的要求,地方有关部门主要通报保障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这样做既可以加强供需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又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准备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严格施行奖惩,对在后勤动员中工作不力、落实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予以相应的处罚,以保证各项后勤动员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一旦需要,可迅速实施快速动员。

【参考文献】

[1] 马钊:我军生活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2] 王相文、刘春林:后勤装备研制采购社会化保障问题研究[J].后勤科技装备,2002(2).

[3] 张连松、姚中坚等: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总论[M].出版社,2009.

[4] 顾建一、李颖等:保障方式社会化[M].出版社,2009.

[5] 袁先林、张建民:后勤科研走社会化的路子势在必行[J].后勤学术,2007(12).

[6] 宋学先:军队后勤与社会[M].出版社,1994.

[7]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9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用于训练卫勤组织指挥人员,评价卫勤保障方案,论证卫勤保障系统的效能,以及辅助卫勤决策等方面,不但解决了卫勤保障方案不可实验性的矛盾,而且可以节省卫勤人力物力。因此,卫勤保障模拟模型已与传统的沙盘、卫勤图上作业和演习一样成为重要的卫勤研究手段。

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的研制必须遵照正确的方法、步骤和原则,并组织军事、后勤、卫勤、运筹、系统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各专业人员协作攻关,才能研究出质量较高的卫勤保障模拟模型,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1 建模理论依据

建模全过程必须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要从整体性观点出发,确定系统的功能,把握系统要素与结构;从相关性出发,确定模型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从等级性观点出发,把握大局,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变量和结构划入系统,而将一些次要因素作为环境和影响因素来考虑,确定系统的边界;从动态性观点出发,把握系统的动态变化,确定系统要素的状态变量等[1]。例如:对武警部队“反恐处突”随行保障医疗后送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由下列几个环节或要素组成:战斗现场、医疗机构、后送工具和伤员。伤员是贯穿整个系统的,战斗现场产生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自救互救,各级医疗机构对伤员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后送工具将伤员从战斗现场送到各级医疗机构直至医院。系统的总体结构是:战斗开始伤员发生现场救护通过医疗后送工具后送直至诊所、医院。其子系统包括伤员发生系统、救治系统、后送系统等。

2 建模基本原则

卫勤组织指挥和卫生资源利用的原则,集中反映了卫勤保障的基本规律,在建模过程中必须依据这些卫勤保障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卫勤保障的全过程,指导和决定卫勤指挥人员的处置措施,影响卫勤保障系统中各实体的基本活动和行为。建模人员在编程时必须自觉贯彻和执行这些原则。

这些原则涉及卫勤行动和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目繁多。例如:伤类划分原则;伤员处置原则;分级救治原则;后送原则;救治机构部署原则;卫勤力量使用原则;后送工具调度原则等[2]。

3 研制方法及步骤

3.1 确定模型内容和用途

建模前必须明确建模目的,模型描述范围、内容和用途。部分研究人员总希望研制一型多用,解决多种卫勤保障问题的模型。其实,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希望建立一个研究多种问题的通用模型是不现实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卫勤研究人员向军事、后勤及卫勤指挥人员调研,经过专家咨询,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构模目的。了解他们对模型研究对象的要素和结构所进行的描述,明确要建立的系统模型描述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

3.2 论证模型总体设计

模型总体设计的合理性是建模成功的关键。在研制过程中发现总体设计不合理再进行修正将会带来极大困难,甚至会导致建模工作失败。因此,建模前的论证非常重要。

3.2.1 建模基本依据

要使模型总体设计合理,首先应把握建模的依据。一般地说,卫勤保障模型建模依据包括:给定的军事背景、有关的军事和后勤保障原则;研究对象中的卫勤保障原则;军事医学原则;模型调研结果及确定的目的及功能、描述范围及内容、用途;可借鉴的国内、外同类模型的现状(优、缺点);可供利用的卫勤资源;根据不同卫勤保障模型提出的模型计算的效率指标。

把握上述依据就为总体设计提供了基本前提。模型设计者在把握上述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实施总体设计。

3.2.2 总体设计内容

总体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分析用户需求,对模型的功能、描述内容和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确定系统的要素构成及相互关系;确定模型的总体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画出逻辑框图[3];模型的总算法、输入输出参数;模拟模型所需要的主要输入方案的数据准备;提出解决建模工作难点的初步设想;模型研制的计划进度。

3.3 搜集基础数据

高质量的模型是建立在准确、可靠、符合卫勤保障实际的数据、规则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的基础。卫勤保障模型包括训练、研究、评估、决策支持等种类,任何一类卫勤保障模型,运行起来都必须不断地调用、处理数据。从模型建立过程看,数据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非常重要。模型运行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规则调用、处理与获得数据的过程。

卫勤保障模型需要的数据依据其模型类别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计算减员所需要的数据;伤病种类及其初始寿命,采取各种处置措施对伤员寿命的影响;伤病员后送工具的种类及其航行速、容量、使用条件等;各级救治机构中各类救治单元的救治能力(包括救治范围、单位时间内处置伤员的数量等);对伤员的各种处置措施所需的时间;计算各种卫勤资源需要量的数据等[4]。

卫勤保障建所需要的数据十分复杂,有些数据的获取需花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和调研。国(军)内、外的经验表明,建模的相当时间和经费要花在获取数据的实际试验和统计上面。卫勤模拟中许多定性问题需要量化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更为困难。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实现数据搜集的准确性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

3.4 建立仿真模型

卫勤保障系统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在不考虑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将其看成离散系统;卫勤保障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全“复制性”模拟其现实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现实系统分解、简化,或用数学方法抽象、加工,用数学式子或逻辑关系进行描述,即对现实系统进行离散化,将复杂的现实模型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仿真模型。

3.4.1 描述事件

用实体事件描述离散系统,用事件长法进行系统综合是建立卫勤保障仿真模型的有效方法。对卫勤保障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实体、子系统可用不同的事件状态使之离散。例如,战时医疗后送模拟系统是由伤员、救治机构、后送工具几类实体构成的。各个救治机构和后送工具上都有若干个不同类别的服务台,包括分类组、手术组、抗休克组、留观后送组等,可看为子实体,这些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子实体。另外,战时医疗后送系统还有依附于一定作战想定和卫勤保障预案的特殊实体,诸如战斗开始、战斗结束、伤员发生、现场救治机构开始工作等,称为公共实体。它既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工作等,又可用来协调其它各类实体的动作过程,带动整个运动。

离散过程中,系统必须把关心的实体运动分解成为一系列基本活动和行为,并按照活动和行为的逻辑关系把它们组合起来。这些行为和活动的关节点成为事件。这些事件在模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逐个产生。事件与实体紧密相连,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表征着该实体行为和状态发生了变化。某一实体或事件发生或结束,可引起自身实体或另一些相关实体事件发生。事件的不断转换和发生构成了系统运动的全过程。

3.4.2 拟定数据

卫勤保障方案的模拟通过输入相应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拟定十分关键。卫勤研究人员根据军事作战方案、后勤保障和卫勤保障方案拟定数据。其内容概括为:战场环境数据(如地形、道路通行性、距离等);军事战斗编成和初始部署数据(如战斗单位名称、编成、人员数量、武器种类和数量、初始位置、配置地域、担负任务等);参战单位的行动(如任务性质、行动路线、目标地点及其它有关参数等);卫勤保障方案提供的医疗后送阶梯的设置、救治机构配置、救治单元的种类、数量、后送工具的前接点、后送点等有关数据。

3.5 编程及调试

卫勤保障模型的模拟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来实现,并在模拟使用过程中逐渐调试。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稳定快速,操作使用方便。对于比较复杂的卫勤保障模型,原则上可采用各子系统并行程序设计,当输入数据数量很大时,可先设计一个专门输入初始数据的子系统和模型的总控程序。这样,可解决并行程序设计时,部分子系统程序设计结束后不能调试的问题。

确定恰当的模拟思路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前提。根据卫勤保障系统是离散系统这一特点,应用事件步长法将系统的运动连为一体,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卫勤保障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亦容易构思模拟思路,进行卫勤保障模拟程序设计。该模拟思路:模拟开始处理紧后事件将本紧后事件删除输入新事件对新事件进行处理。如此不断地产生新事件、新的模拟队列,再处理新的紧后事件,不断推动模拟进行。

编程结束后必须进行调试。任何程序都必须在试用过程中不断调试,使其运行逐渐趋于稳定,逐步符合设计要求。一个实际的卫勤保障问题或过程往往相当复杂。程序设计者尽力简化现实系统的结果,往往使模型的各种功能要求、计算方法、输入输出数据等方面有可能在程序设计中得不到落实,或者所考虑的某些假定不合理。所以,程序调试是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根据卫勤模拟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调试时需要设计一、二个比较简单、容易直观判断的、用于检验的标准方案,供模型调试运行。同时,对该方案按模型要求进行量化或准备有关的输入数据,让这些数据能够达到程序的各主要分支,使程序受到最大限度的检验,以排除程序上的错误。如果有实例数据调试更好,这可以通过结果分析,发现纠正模型中的假定及算法的不合理性,修正模型中的有关数据的不准确性。

4 模型修正及鉴定

模型对实际问题的描述往往存在某些不客观或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模型试用是检验和暴露问题的最好手段。通过试用可听取用户各方面的反映,发现模型的缺点,了解用户对模型的要求,以便对模型进行修改,使之逐渐趋于合理。

模型经过鉴定才能推广使用。鉴定要在试用、修改完善后进行。参加模型鉴定的人员选择十分重要。参加卫勤保障模拟模型鉴定应由卫勤领导部门及使用单位的人员组成,包括军队卫勤、军事运筹和系统工程研究人员;军事研究、后勤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等人员。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客观地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德祥,胡 阳.关于卫勤模拟训练的浅见[J].国防卫生论坛,2002,(1):41~44.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例10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呈日趋增长的趋势,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例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16”氯气泄露爆炸事故中,重庆市消防总队在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总队特勤大队和第一支队第二、四、十一、十三、十五等6个中队共14台消防车,150余名官兵前往现场处置。整个事故的处置总共经过了100余小时才结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深刻灾难。事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先后3次紧急从全国26个总队连同四川本省共调集了13000多名消防官兵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援。这对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消防器材装备,特别是特勤装备与实际灭火救援还有一定差距。特勤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当前部分基层部队难以按需配齐买全,只能略配一些常用抢险救援器材,当遇到一些特殊的灾害事故时,由于器材装备的缺乏或陈旧,难免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第二,通讯指挥系统不健全,特别是处置重特大火灾时,应急通讯保障不到位。通讯指挥系统是应急指挥的手段,是快速处置的可靠保障。完善、灵敏和迅捷的通讯系统对应急指挥与决策具有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相比,在通讯指挥系统建设中投入相差悬殊,导致通讯指挥系统无法发挥应用作用。

第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不完善。当前消防部队对灭火预案的制定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各级消防部门都肯定了预案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多数灭火预案中都没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对于后勤保障在灭火战斗中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一旦遇到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就会引起后勤保障的无需混乱,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第四,火场医疗急救准备不足。在大型火场和灾害性事故现场中,随时会发生建筑坍塌、爆炸等而造成消防员受伤害的事故,特别是战斗员长时间在浓烟笼罩的火场内进行高强度的战斗,易因缺氧或吸入毒烟而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昏迷的中毒症状。。而目前消防部队的第一出动力量只是纯粹考虑灭火对象、燃烧面积及灾害事故的大小,对火场医疗急救的准备近乎空白,万一现场消防员出现伤亡,就会错过最佳救护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对策

为保证消防部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快速反应、实时联动、畅通规范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后勤保障的有序、有效和连续进行。。

第一,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确保应急保障的有序进行。

由于处置重特大火灾和灾害事故力量多,时间长,所需要的装备和灭火剂等用量大,往往会给后勤保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只有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明确分工,由专门的机构来组织领导后勤保障工作,才能确保应急保障能够按照需要有序的进行。

第二,制定完善后勤保障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开展。

后勤保障预案是灭火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灭火战斗成功的保证。在消防部队平时的战备准备中,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后勤保障预案,不管是扑救重特大火灾、参与抢险救援,还是一般的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处置,都应有后勤保障预案,而且要经常性的组织后勤保障预案的演习,使相关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确保在战时后勤保障能够有效进行。、

第三,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社会有关部门和相关资源实行实时联动,形成联动保障机制。

消防部队具有双重领导属性,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充分做好政府的助手,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赢得了人民群众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特别是在大型的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所以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起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形成部队为主、地方配属、统一调配、科学组合的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完善消防后勤保障内涵。

过去我们一提到消防后勤保障,大多只是想到器材装备、灭火剂及饮食保障,相关的后勤保障预案中也没有涉及到火场医疗急救方面。但是随着火场复杂性和扑救危险性的增大,消防员出现伤亡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比如20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的特大火灾就造成了36人伤亡,其中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11名消防官兵受伤。因此,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把它加进消防后勤保障内容中。消防部队应该培养一支专门的医疗急救力量,并充实到各消防中队,一旦发生火灾,医疗急救人员应随第一出动力量行动,确保消防员一旦出现伤亡能得到及时救助,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消防员,提高战斗力。

三、结束语

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是消防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火灾和灾害事故中,应急保障对于指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只有加强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消防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才能更好完成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

参考资料:

[1]康青春,黄金印. 中外抢险救援典型战例精选[M].红旗出版社,2005.

[2]周炜. 消防通信[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吴礼龙. 谈科学配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7):48-49.

[4]陈飞,汪永明.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