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后勤保障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6 21:08:10

后勤保障论文

后勤保障论文例1

学校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在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缺乏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无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均存在的一定问题,不能够胜任学校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在部门的设置上,学校通常由设备部门和教务部门对教学仪器进行管理,后勤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校办管理学校的无形资产,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等,财务部门对账面进行管理。结构看似分工明确、权责明晰,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上述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也有部分学校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统一归于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造成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出现权责不明晰,责任无法划分,更无法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2.学校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缺乏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对于中学的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工作来说,正是由于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才使得学校缺乏相关高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监管机制,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理念没有得到强化,部分中学只是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交给总务处和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尤为突出的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些资产没有配备相关的登记管理制度,资产去向不明,应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废,会计核算上也未及时体现,容易导致学校的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等现象。在相关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上,缺少足够的相关专业人才来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加大了设备的维修难度,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后勤进行采购时,内部控制活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缺少严格的设备购置申请审批,采购不按照预算来执行,审批较为随意;另一方面,购买物品的渠道不正规,有的甚至不能开具相应的发票,没有及时按物品类别入账,造成资产和后勤物资清核时账实不符,不能做到对号入座。

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更新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的观念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学校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日常化,经常开展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因此要改变陈旧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国家统一供给的理念,要鼓励、吸引、依靠社会优质资源来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服务,使得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其核心作用。再次,应该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比如后勤工作中的校园的绿化和保洁服务,应该与相应的后勤公司在合同的基础上展开工作。最后,还要把握好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强调市场性而忽视了学校最根本的教育和服务性,要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邗江中学以节能为主要指导思想使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实现由观念到制度的创新。该中学后勤主管部门分主任、保安班长、当班保安员等职务,统一管理教室和各个办公室的用电情况,设置正常的开灯时间。另外针对节能、采购、资产保管任务分配到班级,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级的任务承担全部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

2.加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

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工作的特点进行人员的分配和队伍的建设。目前中学中普遍存在管理梯队层次性差,常有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因此,要对人员进行科学分配,建立合理的管理梯队,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对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励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另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能,提高其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提高后勤服务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后勤和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进行统筹管理的机构。比如苏州中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处,下设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三个部门来完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其中,资产管理部主抓基建房产等工作;财务处负责财务工作;综合管理处负责后勤等方面的保障和协调工作,各个部门由资产管理处统一调配。在后勤物资和资产的采购和应用上,要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经学校批准确认,经招标等程序进行采购,采购一些价格适中、质量有保证、用途比较广泛的设备。扬州梅岭中学对校园卫生管理、校园绿化管理、水电管理、学生寝室财产管理及维修、校医室、学校餐厅、基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都设置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对各项工作予以量化评比。

3.加强学校的后勤物资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建设

在加强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建立固定资产和后勤物资“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员工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州中学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将后勤物资和资产保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物资和资产进行编号,并建立管理卡制度,管理卡上标明该项物资和资产的购置时间、运行状况、保管人信息等资料,以明确责任人。学校还应当做好后勤物资和资产的增减记录工作,对于因人员调动和离职等情况产生的资产变动做到及时上报。此外,要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由财会部门抽调审计业务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学校物资和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力,使得内部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资产的完整性等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物资和资产的盘查和清点制度,对物资和资产定时进行盘查,并针对盘盈和盘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查明根源。

后勤保障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ecision support is the ultimate goal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ur army rear warehouses.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rear warehouse'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why and how rear warehouse achieve the goal of precise support. The paper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r warehouse.

Key words: rear warehouse; precise; support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高新技术在后勤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传统的后勤形态不断老化,逐步向“投送型后勤”、“速度型后勤”、“信息化后勤”、“精确后勤”等发展,而这些后勤形态的聚焦核心正是实现后勤装备的精确保障,精确保障日趋成为现代保障理论体系中的研究热点。后方仓库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作战部队实现精确保障,这也正是后方仓库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后方仓库精确保障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后方仓库适应时代要求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一定意义。

1 后方仓库精确保障的内涵和特征

1.1 后方仓库精确保障的内涵

我军后方仓库是按照国防总体部署和战备意图建设于战略(役)后方的各类固定仓库,它是战略、战役后方进行物资储备和供应的基地,是军队后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作战的依托。

所谓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手段,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部队提供准确的物资和技术保障,使装备保障适时、适地、适量,达到精确化。”概括地讲,就是用最少的保障资源满足最大的保障需求,以最低风险和代价达成最佳的保障效益。美军对精确保障的解释更为简单,“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为作战部队提供正确的补给品”,亦即美军常说的“适时、适地、适量”保障。

1.2 后方仓库精确保障的主要特征

精确保障是一种使后勤力量的运用达到最高效益的保障方式,结合后方仓库的实际情况,精确保障的主要特征是:

(1)精确掌握保障资源。后勤仓库要实现对作战部队的精确保障,必须对自己的“家底儿”了若指掌,如果对自身的资源状况都不知所谓,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和使用。因此,准确掌握有关各种后勤保障资源状况的实时信息是实现精确保障的首要条件。

(2)精确预测后勤需求。满足作战部队的后勤需求是后方仓库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精确保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对后勤需求的精确预测,按照美军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主要是指准确、实时地获取有关作战部队对后勤需求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等的信息。因而,精确预测后勤需求是精确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

(3)精确输送保障资源。精确保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向作战部队提供“适时”的后勤保障。所谓适时,就是在作战部队需要的时候将保障资源准时送到,时间上要准确,通俗讲就是不能晚也不能早要刚刚好。精确输送保障资源体现了后方仓库的快速输送能力,是精确保障的一种重要职能。

(4)精确指挥保障力量。精确的后勤指挥与控制包括对人、物、财和信息的调配和掌控,体现在实践层次主要是实现后勤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具体讲就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保障信息增强保障工作的预见性,进而提高决策的智能化水平,这是实现精确保障的关键。

2 实现后方仓库精确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聚焦精确保障,是后方仓库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战略要求,也是解决后方仓库发展瓶颈的有力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后勤精确保障提供了工具和可能。所以,实现后方仓库精确保障这一战略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实现精确保障对后方仓库建设发展意义深远。外军专家认为,“精确的战争没有必要建立大规模的资源储备,而需要高标准的技术系统支持和准确适时的装备保障行动”。未来信息化战争,已经强烈呼唤精确保障模式的确立、崛起和拓展。而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信息化保障体系,确立全新的保障理念和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动装备保障精确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装备质量建设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这也正是后方仓库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未来战争形态的发展之路。将精确保障这一目标融入到后方仓库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管理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信息时代对后方仓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对后方仓库建设意义深远。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后方仓库实现精确保障提供了工具和可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精确保障成为可能。过去,数据非常庞大,储存和分析困难,现在储存容易便于研究”,“不能忽视后勤工作的精确性。信息时代正在给予我们所需的工具,使我们能够保持这种精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上以美军为首其后方仓库建设已经基本具备了全资产可视、配送式保障和规模适宜的库存等能力,“后勤需求的迷雾”正渐渐被驱散,相应的信息和传感技术的研究渐趋成熟。美军的“蓝本”告诉我们,后方仓库逐步实现对作战部队的精确保障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可能。

(3)精确保障理念的融入可以解决当前我军后方仓库建设的瓶颈问题。21世纪以来,借助于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军后方仓库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时期,短短十几年,硬件更新换代,软件应运而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信息化仓库建设初露端倪。但在实现了这一步跨越之后,后方仓库建设又一次陷入了瓶颈。比如,虽然不断汲取现代物流技术的先进经验,但使用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虽然建设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的兼容性比较差,信息流通和融合的能力大打折扣;主要依靠军队独立保障,对社会化保障方式的探索使用有限。将精确保障的理念融入后方仓库建设,凝聚“精确”这一目标,逐步提高信息管理与流通的能力,实现与现代物流技术的嫁接,实现与社会化保障方式的融合,是突破后方仓库建设瓶颈迎来后方仓库建设再一次大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3 后方仓库实现精确保障的实现途径

精确保障是一种集理论、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先进战略思想,要求做到“筹划精细、力量精干、手段精良、保障精确”,是装备保障、现代管理模式和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集成。后方仓库实现精确保障这一终极目标,需要从思想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综合着手。

(1)聚焦“精确保障”,不断在实践中融入先进理论。精确保障这一目标对后方仓库发展的指向,涵盖了许多先进的后勤理论。主要包括“精确后勤理论”,“后勤信息因素作用提升的理论”,“物流速度可以取代物资数量的理论”,“后勤利用民力理论”等。这些先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前的后勤保障形态和模式,只有将这些先进理论逐渐融入到后方仓库的发展中,才是真正地走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地实现精确保障。

(2)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后勤装备管理精确化。后勤装备全寿命管理,是指对后勤装备从论证到退役的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进行统筹安排、科学决策的一种管理原则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后勤装备全寿命期的费用统筹管理,充分发挥装备使用效能,并尽可能地节省经费,实现最佳的综合消费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管理方法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集成数据环境建成后,可以通过综合武器系统数据库,方便地访问、维护装备管理各阶段“研制、生产、使用与维护、退役”的数据,装备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既可以充分满足装备的使用需求,又可以实现保障资源最大限度地有效配置和节约,实现精确保障的目标。

(3)不断发展信息和传感技术,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随着全资产可视技术、远程维修技术、电子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综合保障工程中的应用,装备保障的可视化、远程化、精确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信息”是这些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所以不断发展获取信息的传感装置和器材方面的重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后方仓库应该着力构建一个保密、可靠、有效和互用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使所有武器、装备具有共享信息和协同行动能力,使信息资源由分散走向集中,这是实现精确保障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4)不断创新保障模式,军民联合,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装备保障模式是指为完成装备保障任务所采取的方法、组织形式和各种措施的统称。完整的保障体系是“纵向”和“横向”保障的结合,纵向保障是指部队内部垂直的保障关系,横向保障则是指部队内部与外部支援保障力量的保障关系。从组织管理上讲,只有完成“纵向”和“横向”保障力量的最佳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美军的实践证明,以“军民结合”、“以民带军”、“军商结合”、“以商促军”的方式增强后勤保障力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此外,精确保障还十分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因此应努力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先进人才的培养,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与保障资源有机结合的整体效能。

4 结束语

按照作战部队的需要实施精确保障,是各个时代军事后勤一贯追求的最高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后勤保障很难对作战需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一般只强调“充分”,很少做到“精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确保障日趋成为可能,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军队后勤发展的方向。作为后方仓库,应该充分认清这一趋势,不断将理论融入实践,聚焦“精确保障”,不断推进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后方仓库精确保障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后方仓库实现精确保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实现方法,对后方仓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璞芬,王通信. 美国军事后勤革命[M]. 北京:出版社,2007.

[2] 翁家明. 信息化战争装备精确保障浅析[J]. 国防科技,2005(11):62-64.

[3] 许国银,余鑫,徐雪刚. 基于现代物流技术的装备精确保障及发展对策[J]. 地面防空武器,2005(3):44-48.

后勤保障论文例3

关键词: 后勤信息化;后勤建设;后勤保障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logistics construction;logistics support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01-03

0 引言

F代战争本质上是信息化战争,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激烈对抗性、快节奏性、精确打击性、战场情况复杂性,它对传统的大而统、小而全、低效后勤保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保障应向多维立体化保障方式拓展,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转变。打仗就是打后勤,而后勤信息化是后勤高效快速保障的基础,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在当今尤为重要。

后勤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后勤建设、后勤管理和作战后勤保障各个环节的过程,其内在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和信息化后勤体制整合以及综合效能集成,实现保障力量一体化、指挥控制高效化、保障过程可视化、保障效能精确化。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后勤系统的整体跃升。后勤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后勤指挥控制系统、后勤装备系统,还包括后勤体制编制、后勤人才队伍、后勤法制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根本性转变[1]。

1 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迫切性

海湾战争时,美军在后勤领域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后勤迷雾重重”,对作战造成较大影响。当时,美军准备了60日份的作战物资,分装4.1万个集装箱海运抵中东,但集装箱内装何物、抵运何地、何人接收,都不清楚,只好一个一个打开清点,再重装并提交运输。直到战争结束,仍有8000个集装箱未曾打开,造成严重的物资积压和浪费[2]。海湾战争后,美军非常重视基地后勤信息化建设,主要针对后勤保障的远程、机动和精确,对后勤指挥、管理和保障全面网络化,并应用后勤理论和成熟的信息技术,加强后勤装备的信息化改造。

美军后勤保障的思维方式是“准确、快捷、灵巧的保障”,为了实现后勤保障精确化,美军在后勤建设方面加强了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发展以其获取信息的快捷化、精确化和自动化,通过自动识别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后勤保障的预测性、快速性、精确性,后勤人员能按作战部队保障要求,预测未来1、2天内补给所需要和其他保障设施配置位于何处。在伊拉克战争中,正因为强大的油料伴随保障能力,第3机步师作战才能一昼夜行进150km~200km,成为美军地面进攻的突击力量[4]。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军的指挥自动化网络建设已基本覆盖全军团以上单位,但这距离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接口不一致、引进不配套等现象[5]。

2 后勤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后勤指挥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整体保障

由于我军后勤指挥体系起步晚,信息化建设的难度比较大,一是认为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太多的后勤信息化,大部分人员都习惯了原来的后勤管理方式;二是后勤信息化建设困难,除了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管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后勤指挥体系。

2.2 信息手段的缺乏,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精确保障

经过几年的建设,后勤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美国发达国家的后勤信息化还差得很远。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远远不够,开发软件、购买硬件和采集信息资源,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护和升级也需要经费,由于对后勤信息化认识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二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不完善,由于后勤信息化建设晚,信息资源不全、不足,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采集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3 后勤信息理论研究不够,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优化保障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是实际的基础。后勤建设要快速发展,只有科学的后勤信息理论作基础,才有正确的决策和建设上的效益。由于信息化发展很快,但是,针对我军后勤信息化理论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借鉴外军理论多,适合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理论少,后勤信息实践中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待研究和突破,制约了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4 综合素质信息化人才缺乏,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高效保障

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大量科技含量较高的后勤装备配发部队,后勤人才培养有了很大进步,但综合素质信息化人才还很缺乏,主要表现在:讲后勤信息化重要性的人多,真正能做后勤指挥的人少;完成简单的后勤保障的人多,建设信息化后勤所需的复合型人少;完成一般的网络信息处理的人多,懂信息安全与防护的人少,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高效保障。

2.5 后勤装备发展缓慢,难以完成信息化战争的快速保障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要为作战部队提供快速精确的后勤保障,必须要有与作战装备相配套的后勤装备。后勤装备大多数为轮式车辆,受地形限制较大,难以发挥整体的保障效能[6]。

我军的后勤装备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后勤装备发展比较慢,也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和达到信息化战争的水平,研制新型后勤装备,实现信息化战争的快速保障,显得非常重要了。

3 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军事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根本,是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军事需求提不出来,信息化建设就没有依据;军事需求提不准确,信息化建设就要走弯路;军事需求提不出来或提不准,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7]。紧贴部队、聚焦战场,在统一技术标准下,想全需求功能,预留好拓展空间,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采集什么,怎么采集,建立军事信息采集机制,实现信息的唯一性、正确性和共享性。

3.1 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建设后勤指挥体系

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转型、传统军事行动向联合作战军事行动转型,构建科学合理的联合作战后勤指挥体系,以适应我军为未来作战任务、战场环境、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基于“信息流”控制,要求后勤指挥体制栅格扁平化,基于后勤力量布势,要求后勤指挥方式综合多样化,基于战场环境实时感知,要求指挥手段精确高效化[10]。不同的作战样式,有不同的作战需求,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构建不同的后勤指挥体系,建设后勤信息化以满足后勤指挥体系的内在要求。后勤建设必须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信息化条件下可能爆发的战争怎么打,信息化后勤指挥系统就应该怎么建[8]。

信息技术使每个后勤阶梯能够随时了解作战部指挥官的位置及后勤需求,后勤人员将预测未来1、2天内补给所需和其他保障设施配置位于何处,按作战部队要求的时间提供保障,例如,营所高机动重型战术运油车通过通信网络将其携油情况传送出去,根据有关信息和部队的位置,列出通往申请单位最安全的输送路线,通过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知道需要多少储备量以及如何分配的携运量,战术后勤指挥官能预测出1至3天的保障需求[5]。

3.2 以精确保障为目标,建设信息手段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精确的策划、建设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为部队作战提供准确的物资技术保障,体现后勤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原则[8]。精确保障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如何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达到高效保障呢?实现精确保障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依靠各种通信手段和信息技术,将后勤信息平台与作战平台连成一体,将后勤指挥中心与各类传感器、探测器装置连成一体,使后勤能随时掌握部队情况,明确部队保障需求[8],也就是要建立一套集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开战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先进的侦察技术和手段,对伊拉克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锁定,“斩首”行动开始后,美英联军的所有精确制地导弹基本准确地投向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宫和所谓的精锐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使这场战争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场面,伊拉克军队在美英联军精确打击下,没有了斗志和意志,基本上没有大的抵抗,便被瓦解了。

3.3 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后勤信息理论

一是探索后勤精确保障理论。

后勤的核心能力,就是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精确保障,正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队后勤提出的根本要求。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后认为,速度是完成保障的前提,精确是保障胜利的关键。没有精确保障的理论,就不能在实践中实现精确保障,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在快速和精确保障的基础上,构建起新型的精确化后勤保障理论体系。

二是创建后勤建设定量测评理论。

随着后勤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分析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现状、成果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来科学确定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在人、财、物上的投量与投向?现阶段还缺乏科学而系统的量化分析手段,也没有构建起一套用于后勤信息化建设评估系统。通过对我军后勤各系统、各要素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给出科学的评价,提高我军后勤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3.4 以提高功能为契机,推进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建设

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是后勤指挥信息系统的“灵魂”,没有软件支持的系统无异于一堆“废钢烂铁”,无法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后勤指挥信息从获取、处理、控制与决策到变为命令下达给执行系统,无一不是在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的运行和控制下进行的。研制、开发和建设后勤指挥信息化软件,成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5 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努力培养后勤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后勤信息化建设成功之本,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不论是信息软件的开发还是后勤装备的研制,都是人来做的,这需要大量的懂后勤且计算机、信息化能力很强的专业技术人才[9]。

3.6 以高技术为支撑,加强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研制

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整体水平也不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可以借鉴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军的具体情况,按照信息化标准进行设计、研制和生产,围绕未来作战后勤保障需求运用新技术、新理论设计,研究适合我军作战的新一代信息化后勤装备。

后勤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日、二日就完成了的,要着眼长远,要有长期建设的准备。当前面临着后勤保障向信息化和后勤保障向执行多样化人物转型双重任务,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加速发展,对我军后勤建设正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着眼信息化战争需要,深化后勤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强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注重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东广,张亦兵,张军民.略论科学统筹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10(3).

[2]王京海.强国海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J].海军学术研究,2012(7).

[3]王瑞泉.美海军基地后勤信息化建设概要[J].教学研究资料,2008(7).

[4]岳彬,施毅,吴坚.我军油料保障信息建设发展方向[J].军用油料,2004(3).

[5]卞正防,徐冉.浅析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J].潜艇学术研究,2012,30(6).

[6]陈林,李长江,徐其强.机械化炮兵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探讨[J].后勤工作研究,2005(5).

[7]聂元铭.后勤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J].后勤科技装备,2012(6).

后勤保障论文例4

摘要: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任务日趋多样化,对后勤应急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武警后勤核心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当前后勤应急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样化;后勤;应急保障

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遂行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作战等多样化任务是武警部队的重要职能。但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越来越繁重,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恐怖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不断翻新,毒气泄露、公共卫生事件、冰雪灾害、地震等非常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后勤应急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人就如何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能力以适应任务需要谈几点浅见。

一、 目前后勤应急保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部队完成任务的前提,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各项任务的完成将寸步难行。近年来,随着武警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后勤保障的范围越来越广、战线越拉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而存在的问题暴露地却越来越明显,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保障理论研究层次较低。近年来,部队任务转换频繁,而各级对常规、单一任务条件下的应急保障理论研究较多,却对非常规、复杂、多样化任务条件下的应急保障理论研究较少,初级指挥院校的后勤科目涉及的应急保障的研究很少,基层、机关、学院的后勤人员对相关的应急保障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真正实用性的研究成果不多,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能够满足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的需要。

二是保障预案不够完善。从近年来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实践看,遂行任务的突发性、保障方位的不确定性和任务节奏的快速性,使保障对象、保障时机、保障方式的未知性增大。有的单位只有常规条件下的应急后勤保障预案,没有防爆炸、防毒气、抗震救灾等非常规条件下的后勤应急保障预案;有的预案制定不周密,内容不完整,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任务设想不具体;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干部士官调整等人员变动,却没有对预案及时进行修订、完善,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是组织指挥不够顺畅。当前,在完成应急保障任务过程中还存在着多头指挥、多头申报,以及联合保障协调不到位、稳定性不强等问题,从各个支队实际情况看,军需、卫勤、运输、油料等专业科室虽然采取了模块化、战斗化抽组,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合成训练,与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保障效益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人员抽组采取“预编”、“预任”的做法,容易造成人员不固定、责任难区分,管理不规范,加大了组织指挥的难度。

四是保障装备不够先进配套。武警部队现有的后勤保障装备与保障任务的专业性要求有较大差距。支队、大(中)队两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后勤装备缺编的问题,防爆炸、防毒气、抗震救灾等特需装备器材缺乏,存在机械化程度低、设施陈旧、制式老化、战斗性能差等问题。如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事件可以看出装备缺少给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还比较低,装备的配备率和配套率与所担负的多样化应急后勤保障任务很不相适应。

五是物资储备不够合理充足。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保障范围广,物资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在遂行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任务中,给养供应、物资补给、运力投入等都难以准确预测,容易发生断供缺供现象。而当前应急物资储备在数量、结构、布局、方式上还不尽合理,通用物资与特需物资储备比例不当,战备物资器材管理不严格,非战斗性消耗大,依托地方储备警地通用物资的意识不强,潜力巨大的社会资源没有很好地予以利用。

六是应急训练不够扎实有效。后勤应急保障训练层次不高,训练存在盲目性,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训非所用,训用脱节;抓不住训练重点,存在重战士训练轻干部训练、重专业训练轻合成演练的现象,尤其忽视与军地保障力量的协同训练;后勤科技练兵的意识不强,人装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制约着应急后勤训练质量上台阶。

七是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当前部队后勤干部来源少,改任的多,不懂,不会的问题突出;院校后勤专业学时少,内容不够丰富;培训机构不完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后勤专业干部和技术兵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和到、地方进修深造机会少,受训比例偏低,高科技和信息化人才缺乏。

二、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的对策

在当前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理清后勤工作的思路、把握后勤建设的方向。要始终坚持为中心任务服务的思想,切实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的能力,完善后勤应急保障制度,因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七点:

(一)提高应急保障理论研究质量。近年来,部队动中抓建、动中施管、动中保障日渐常态化。在动态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在指挥方式、保障手段、物资储备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思考、新的理论来指导。各级要切实把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理论摆到重要的位置,加强对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保障特点、规律的研究,认真梳理、总结后勤保障中的经验教训,做到常抓常议;要倡导百家争鸣,营造宽松的理论创新机制,鼓励理论创新;要解放思想,紧贴武警部队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超前研究和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成果既适度超前又满足现实需要;要大胆创新,广泛借鉴,博采众长,力争出现一批高质量的理论创新成果,以指导后勤应急保障实践,提高保障能力。

(二)不断完善应急后勤保障预案。无论是处突、反恐、维稳还是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在时间上具有极强的突然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在事件规模、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部队遂行任务后勤保障工作需求多样,任务艰巨繁重。所以要集合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社情,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规模,超前预测遂行多样化任务作战条件下的物资消耗和人员配置情况,增强预案制定的针对性。要充分设想各种突况,着眼提高独立保障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预测研判,从难、从细考虑各个阶段的保障重点,多做准备,适应各种情况。要不断通过后勤应急保障演练和实践,制订完善并形成适应多种不同任务需要的后勤保障预案,做到一种情况多个预案,一个预案多个配套计划,以此牵引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调整修订完善预案,使之在人员编成、任务区分、车辆使用、保障手段、组织指挥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三)构建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要按照“层次简化、要素浓缩、反应快捷、高度权威”的要求,在军警地现有编成下,采取编内预任的形式,成立省、市、县(区)三级后勤应急保障联合指挥机构,明确指挥权限,理顺指挥关系。一要做到集中统一,指挥突出一个“联”字。一体化指挥要求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指挥体系。统一筹措通用物资、专用物资,统一指挥后勤保障,统一协调地方力量。二要科学编配,抽组围绕一个“快”字。在保障分队的模块组合上,应坚持就近就快原则,切实解决因抽组单位分散而造成组织协同困难、集结慢、保障展开不同步等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快速稳妥保障的要求。三要合理组合,技术体现一个“精”字。针对当前应急保障技术力量编制少、保障能力弱的问题,应做到以总队应急保障力量为基础,支队级为补充,执行任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加强或直接补充到力量较弱的专业保障分队。

(四)大力加强后勤应急装备建设。在现代条件下,由于新的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应急行动目的不确定,行动方针不断变化,因此,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显现出复杂性增强、时间短促的特点,无疑为加强后勤应急装备提出了更新更多的要求。因此,在当前高科技后勤保障装备少、骨干装备配备率低的情况下,应加大投入,加快后勤骨干装备的研发和引进步伐。坚持以动态和野战条件下部队保障需求为牵引,按照“整体配套、系统优化、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思路,按编为部队配发后勤装备、不断提高后勤装备的野战化、系列化和配套化水平。在当前经费供应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可优先为重点方向部队按编配齐专业装备,以尽快形成应急保障“拳头”力量。各级要通过科学组训、升级改造的办法,充分挖掘现有后勤装备的保障潜力,使现有装备发挥出整体保障效益。同时,根据部队需求搞好后勤高科技装备的研制,着力提高部队所处的环境和可能担负的任务实际,提高后勤装备的配备率和配套率,并适当配备非常规突发事件需要的特需装备器材,以把握遂行多样化任务后勤应急保障的主动权。

(五)充实完善后勤应急物资储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所需物资总量进行科学测算,立足应急,遵循“突出重点、品种配套、平战结合、钱物并储、警地一体、讲求效益”的原则,突出高技术条件下易消耗的物资,突出保障区域内社会筹措困难的物资,突出应急保障所需物资,切实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区别任务需要有所侧重,对应急行动急需、部队易筹措的物资,以部队储备为主;对部队不易筹措、专用性强、技术含量高、不易储备的物资,以国家专供、地方专储为主;对军警民通用、兼容性强的物资,依托地方储备,从而形成高效合理的战备物资储备格局。进一步完善实物储备、经费储备与地方协议代储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形成通用物资警地连供、通用装备警地联修、通用设施警地共建、通用技术警地共享、通用人才警地公用的警地一体化储备模式,采取签订协议、军警民共建、紧急征用等方式,与地方有关单位和部门密切协同,共同探索定点储备、虚拟储备、货币储备等储备模式,尽量减少物资储存和周转带来的损失,进一步畅通物资筹措渠道。基层中队(连)应加大军需、战救药材等物资的储备量,以满足持续、独立保障部队遂行任务的需要。

(六)扎实抓好应急后勤保障训练。在当前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后勤保障专业性高的情况下,加强后勤保障专业训练至关重要。武警部队应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按照“全员、全装、全任务、全天候”的要求,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紧贴任务抓训练,加快提高“快运、快供、快救、快修”四种能力。超前预测可能遂行的任务,结合预定任务地域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特点,适时组织贴近实战的综合拉动演练,提高军警地一体化协同保障能力,达到快速、准确实施前送供油、粮秣供给、物资补充、伤员救治等保障目的,努力缩小训练与保障任务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要突出搞好后勤首长机关组织指挥训练,后勤首长机关要进行室内想定作业训练,着力提高组织指挥、上传下达、协调指导能力。后勤专业分队要突出抓好快速反映、快速机动、快速保障训练,如物资分队要抓好搭建帐篷、快速装车卸车、搬运物资和野外加油、供电的训练。要突出人装合练,围绕装备的性能,开展“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和“一兵多用”训练,实现人装的最佳结合,使新装备迅速形成保障力,战斗力;突出智能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后勤官兵在复杂环境、多变环境下搜集信息、分析情况、临机应变的能力;突出心理训练,着力提高后勤官兵在复杂、艰苦、残酷环境下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七)加强后勤应急保障人才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坚决杜绝“外行”挤占“内行”、“关系”挤占“能力”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选好后勤专业人员,建强后勤专业保障队伍,把好入口关,真正把那些思想品质好、作风过硬、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选拔到后勤应急保障队伍,确保队伍的质量。拓宽后勤人才来源渠道和发展空间,营造具有武警部队特色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管理机制相适应的引才留才的良好机制,拓宽地方技术人才进入部队工作渠道,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改善部队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满足部队急需。调整目前后勤干部专业区分过细和定位过死的培养和使用思路,走出一条后勤干部和后勤专业技术兵横向多专业交叉和纵向多层级进修培训的培养和使用路子,不断提高后勤人员能力素质;建立健全相应的后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制与考评晋级机制,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更好地适应遂行多样化后勤应急保障任务的需求。(作者单位:武警杭州士官学校财务系会计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刘小林.武警后勤 中国,西安:武警工程学院 ,2011,8-10

后勤保障论文例5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难以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工作的重要法宝,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灵活性好、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

1.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时期下党的队伍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生命线。特别是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当前医院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工作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开辟新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医院后勤保障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能够帮助医院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保障工作,做好广大医院后勤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帮助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新时期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需要。要建立业务精、肯奉献的高素质医院后勤保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保证。通过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为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才能不断满足现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为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提供牢固的思想保障,才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先进作用。

1.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医院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在医院的全局性工作中具有不可取代性,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的工作范围广泛,事务繁重,责任重大。通过在后勤保障工作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而促进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帮助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使后勤保障职工能够主动适应当前医疗服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职业道德,帮助职工改进自己的服务作风,改进自己的服务意识,改善自己的服务行为和技能等,提高职工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责任感,都有利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

1.3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后勤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觉悟,从而树立起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质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它帮助职工认识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意义,认识到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认识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等。特别是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勤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新形势对于后勤职工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挑战下,只有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教育,提高后勤职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后勤职工的刻苦钻研意识,才能真正地满足现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才能真正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

2.做好医院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要想实现医院后勤工作的跨越发展,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同时面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完善。做好医院后勤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因此后勤工作也应当围绕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后勤工作不仅直接影响了医院临床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在新时期下,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已经难以满足病人的服务需要,这和后勤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借助思想政治手段,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服务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后勤保障工作人员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服务观念,主动询问临床科室的服务要求,想方设法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和病人密切相关,例如日常的水电气暖供应等,都影响到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病人的切实利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就是要仔细聆听病人的心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监督,虚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及时地改进后勤保障工作。要在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前提下,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职工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促使后勤保障职工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保障责任。

2.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结合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坚持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和后勤工作相结合,通过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发现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弱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后勤工作的开展,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质量。

要坚持发挥党员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后勤保障工作的具体要求,领导干部要带领一般干部,党员要带领群众,广泛听取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意见,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了和基层群众的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政治思想理论引进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后勤保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加强职工的自我反省,从而不断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结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实际,找到问题的着力点,从而形成后勤思想保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2.3做好后勤评价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思想觉悟,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育人的效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评价,从评价中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的针对性。要结合后勤保障部门的特点和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建立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工作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且达到相互促进和强化的效果。要在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自觉维护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是调动后勤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关键。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后勤职工在待遇方面和医院其它职工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例如对于后勤工作没有客观认识等,都影响了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责任大小、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等进行针对性的待遇分配,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平均分配。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职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质量。

3.结束语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应当联系工作的实际,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积极意义。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政治觉悟。在新时期下,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使医院后勤保障职工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要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职工的服务技能和素质,提高后勤保障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不断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震球.思想政治工作对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7):49-49.

后勤保障论文例6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在无前方后方之分的全天候、全时域、全空域、全频段、高强度、立体化、精确化、可视化等环境下进行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这不仅对战斗人员“打赢”战争面临严峻考验,更对各级各类后勤保障人员保障“打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层各级各类后勤保障人员又是战争的直接面对者、参与者、及实施者,他们保障“打赢”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一、培养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后勤保障人员的必修功课

基层后勤保障人员由于阅历、职务及任职岗位等的不同,对信息的认知、感悟及运用差异很大,因此,在后勤训练中注重对以下几个最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是基层后勤保障人员的必修功课。

第一,强化信息意识。一是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二是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除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三是对信息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微不足道、看似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灌输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心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传统文化素养。二是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及其未来等。

第三,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一是信息工具的书用能力。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二是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具有辨别性的思维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递新信息等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这正是基层后勤保障人员在后勤训练中注重信息素养培养,提高能力素质的一个基本前提及必修功课。

二、抓好基层后勤保障人员的训练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必然要求

提高基层后勤保障人员信息素养最为重要的就要在后勤训练中增大科技含量,这是人与信息化后勤保障装备有机结合,提高其信息素养的必然要求。

第一,突出高科技后勤训练内容。增大后勤训练内容的科技含量,是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其实质就是通过优化后勤训练内容、合理设置后勤训练课题,把高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到后勤训练中去。一是突出高科技基础理论知识。按照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知识等知识结构及其构成比例,把高科技基础知识、新装备知识、外军知识及现代军事后勤保障理论纳入后勤训练的内容体系,从而为知识向战斗力、保障力转化打下基础。二是突出高技术专业保障技能。主要指基层后勤各级各类后勤保障装备尤其是新装备操作使用、维修保养以及新装备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等,保证战时环境下隐得深、藏得住、联得上、跟得紧、上得去、下得来。此外,良好的体能及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保障”打赢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在后勤训练中要作到经常性的工作注重养成、常抓不懈。

第二,突显科学化后勤训练方法。一是在训练的组织指导上要科学合理灵活。后勤机关科学安排训练实施计划,合理组织教学力量,灵活运用训练手段等,切实把后勤训练的自身特点、规律抓住,促使后勤训练的扎实圆满完成。二是搞好针对性训练。主要是士兵以提高体能、技能、智能“三能”合一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士官以提高组训能力为重点,达到“四会”教练员的能力素质,使其真正成为驾驭高新装备的能手、军官的助手、士兵的抓手、管理的中坚、教学的骨干;基层后勤保障军官以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的研究应用,突出近似实战环境下、艰苦条件中保障方法的研究训练,切实提高其组织指挥的技能及指挥艺术。三是迈开联勤联训路子。未来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联合作战需要联合保障。特别是在联勤体制下,必须通过后勤联合训练实践来解决。

第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后勤训练。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开发出“全资产可视系统”,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与海湾战争相比,海运量减少87%,空运量减少89%,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89%,战役物资储备减少75%。后勤保障手段信息化,就是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推进后勤信息系统与后勤保障装备设施的一体融合,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使后勤保障能力产生质的飞跃。一是拓宽模拟仿真化训练领域,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模拟拓展复杂背景的战场环境模拟;从单一军兵种后勤训练拓展诸军兵种联合后勤训练。二是扩大网络化训练范围。网络化训练具有战场环境设置逼真、信息传递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情况处置可重复等优点,是组织后勤训练行之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后勤保障论文例7

1 复杂电磁环境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1.1 卫勤保障范围扩大 传统意义的战场上,主要是金戈铁马的较量,是面对面的厮杀,当时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战伤和疾病的防治。而且由于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火线的战伤救治救护和疾病的防治都很迫切,但优良的卫勤保障却只能远离战场。火线上大批伤员的救治多由技术水平较低、使用设备比较简单的卫生人员来进行。后方医院即使有再好的条件,再高明的技术也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未来战场上的军人要面对来自物理极限、环境和地理极限、体能极限、武器系统以及心理耐受力等诸方面的挑战。战场军人的健康不仅受到武器系统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的威胁,而且受到疾病、心理、战场环境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威胁。由此可见,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战场军人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战争更要严酷。卫勤保障将尽可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危害因素对人军人的威胁,同时也将尽可能的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使受威胁的军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2 卫勤保障效能增强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意志而引发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技术进步与作战方式的关系如此,技术进步对卫勤保障方式的影响也不例外。当有更多的高新技术注入,有更多高新技术含量的设备、工具用于卫勤保障,必将使其保障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作模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卫勤保障的各个领域才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1.3 卫勤指挥水平提高 战时卫勤保障的医疗后送组织、卫勤力量的调度、伤员流疏导、各种运力的使用都需要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这是完成卫勤指挥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我军过去由于通信手段落后,卫勤指挥很难得到必要的信息,主要靠的是按计划的惯性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卫勤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代战争由于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得战场可视化性大大提高,卫勤指挥员可以实时地了解战场情况,掌握进行决策的各种必要信息,实施更为科学的卫勤组织指挥。

1.4 卫勤理论飞速发展 卫勤理论特别是伤病员后送理论是卫生勤务的核心理论[2]。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技术发展、作战模式变化和军事医学技术发展而逐步发展的。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争将是非线性部署、非线性作战、非线性保障的新模式,非线性战场伤员流的特征,一是全方位分布,战术地域、战役后方、战略后方都有可能发生伤员;二是伤员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多、救治任务重,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少、救治任务轻。卫勤保障将强调三军联勤,军民结合,点与网结合,伴随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的新分级救治体制。

2 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对卫勤保障的要求

2.1 要提高卫勤组织指挥的时效性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战斗力极易被削弱,对卫勤指挥要求很高,加之,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环境恶劣,对卫勤指挥的要求将会更高,因此做好参战兵种卫生联勤保障工作,必须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一是建立联合卫勤指挥机构。在战役后方指挥所建立卫勤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参战各部队卫勤保障工作。二是完善联合卫勤指挥网络。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信息传递十分困难,要做到卫勤指挥通畅,必须改善通信及指挥条件,建立一套完善的远程医疗系统和指挥网络,并保证上下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信息传递通畅。三是完善机动卫勤保障方案。结合作战地区实际情况,周密设想和考虑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一套操作性、针对性强的作战卫勤保障规定、方案和预案。

2.2 要合理设置救治阶梯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战争强度增大,作战将会更加激烈,由此造成的战伤就会更加严重复杂,如不及时给予确定性治疗,死伤比例将会大幅增加。因此,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应当合理配置救治阶梯,建议战术区撤销营救护所,战役区减掉一线或者二线医院,将其医护人员加强到连阵地抢救组和师救护所,或留作预备力量,实施机动保障。

2.3 要及时救治后送伤病员 伤病员救治和后送是卫勤保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未来高强度的作战的情况下,及时的救治与医疗后送对于减少人员伤残(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上应本着“军地一体、上下结合、统一计划、重点突出”的原则。一是要积极向前延伸卫勤力量。卫勤力量应尽可能的靠前,并增强火线抢救力量,扩大救治范围,减少后送压力。二是要加强阵地火线抢救。行动前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使全部官兵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和伤病员搬运等战救自救技术。为解决后送距离远、时间长给伤病员救治带来的问题,要在一线完成输液、止血等急救措施。三是要力争安全快速后送。适应各种作战地形、气候条件,利用直升机、卫生大轿车、专用救护车等多种后送工具。组织伤病员安全快速后送至关重要。四是组成军地卫勤力量相结合的卫勤保障“网点”。把地方支援的卫勤力量配属于部队不同层次,执行不同任务的医疗救治机构中,以加强和补充部队的卫勤保障力量。

2.4 要做好药材筹措与储备 一是要优化储备结构,定点供应保障。战备药材储备是完成战时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针对目前战略储备现状,应形成一线要点式、二线机动式、三线基地式的总体保障格局。减少周转环节,以便战时缩短运输距离,减少部队快速机动时的携、运行量,增强战斗力。二是要进行分类储备,满足特需保障。针对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的伤情特点,加大战救药材和特需药材的储备量,减少普通药品量。在储备方式上要灵活掌握,可以分散到营连携、运行;血液保障应以后方空中投送为主,以就地采集与使用血液待用品及自体血液回输为辅,战地医院要多储备“O”型血和代血浆。氧气供应依托制氧站保障,应急情况下以自行保障为主。师救护所配备可充氧气袋的小型制氧机,分队配连级供养器,班配氧气袋。液体保障由后方医院根据机动需要,扩大产量,增加袋装品,保证及时供应。

后勤保障论文例8

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把“聚焦后勤”定义为:“信息、后勤与运输技术的融合,它能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既能跟踪和调拨包括在运物资在内的各种资产,又能在直接军事行动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各级输送恰当编组的配套后勤力量和持续后勤保障力量。”“聚焦后勤”完全适应愈益分散和机动的部队的需要,并能从世界任何地点进行投送,其提供保障的时间将以时或日计,将使未来的联合部队变得更加机动、多能。也就是说,“聚焦后勤”是“后勤的精确应用”。

美军“聚焦后勤”要求:一是通过依赖包括现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在内的各种信息优势与技术创新对部队实施灵活的、持续的后勤保障,强调“直达运输”和“分离式”保障,进一步减少部队对战区大量物资储备、大规模划区保障部队和后勤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二是通过对后勤物资流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与支配,使美军部队能够准确跟踪并及时转移包括正在运输途中的各种物资,减少后勤保障的规模,实现更加灵活、精干的战斗部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部署与支援。三是通过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与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国防信息系统以及万维网的集成与互通来实现对美军的快速持续的后勤保障。

二、精确制导后勤

精确制导后勤理论是由兰德公司根据海湾战争以及未来战争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后勤保障与管理理论,是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产物。它是引用精确制导武器(PGM)在战场上所起到的效果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高度自动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达到:一是以最小的保障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军事保障目标;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勤尾巴,降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非全任务能力(NFMC)。

美军的“精确制导后勤”与传统后勤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以信息和速度代替数量规模。随着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信息与速度需求的不断增大,美军的后勤保障由数量规模转向信息与速度,认为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后勤保障需求与后勤管理数据的科学统计与计算来提高保障效率。二是注重后勤资源的共享。美军“精确制导后勤”强调后勤资源的共享,每一种后勤资源(包括一种易损配件、一支维修分队或一套后勤配送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与场合下有相同的适用性。以此来建立灵活的后勤管理与保障机制,减少后勤保障资源的数量。三是根据军事行动类型和战场环境来建立后勤管理与保障机制。美军认为不同的军事行动类型和战场环境对后勤保障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和配置不同的保障箱,切实有效的增加部署要素,来提高后勤保障速度与减少后勤保障资源冗余。

三、定向后勤

“定向后勤”是指将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有机结合,能对危机作出快速灵活反应,即使物资在运输途中,也可根据需要跟踪并转移,并将特殊的保障物资和给养直接发放到最需要的各战略、战役及战术单位。美军认为,这种灵活定向保障更加适应日益增多的分散单位和机动部队的需求,实现了联合、快速后勤支援。美军实施“定向后勤”主要包括:

(一)建立“定向后勤”自动化系统

美军目前研制和装备的“全资产可见性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是美军实施“定向后勤”的重要系统架构。前者可以对从后方厂家到前方散兵坑的物资发送进行全程跟踪,包括物资装备的位置、状况及承运人。后者将利用射频装置、搜索装置和与卫星联接的计算机系统,追踪补给物资调运情况。这两个系统将大大提高美军物资分发的快速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空运、海运和预先进入阵地等方式,减轻部署时的辎重负担,从而完善定点后勤供给系统,扩大目前的供给范围,延长供给时间。

(二)建立后勤管理一体化体制

这是美军后勤管理集中统一原则的重要体现。美军为了实现快速准确的后勤保障,将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统一体,在战略层次的“高级后勤主管”统一负责,通过对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等各管理对象要素的加工与处理,对全军的后勤物资包括在运物资、特殊的保障物资和给养物资实施管理。其基本模式是,在“高级后勤主管”的领导下,战区后勤部门对前方后勤保障活动进行指挥、控制和协调。作战地域由战斗后勤部门负责,其后勤主管将确定保障编组和调节保障量。战略、战役和战术各层次的后勤主管在被保障部队的整个作战空间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连成一体,全面掌握从工厂到散兵坑的所有后勤保障活动。

后勤保障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17-01

一、 军事后勤理论创新的历史必然性

创新是军事后勤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概念,对不断发展的军事后勤进行理论探索而形成新的系统认识的过程。军事后勤理论创新,既包括后勤基础理论创新,又包括后勤应用理论创新;既包括理论内容创新,又包括研究方法、手段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创新是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军事后勤理论发展是人们关于后勤规律的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后勤理论的发展具有相似的规律性,没有后勤理论创新就无法解决军事后勤实践中的各种难题。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军事后勤理论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使得创新不再以个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也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二、 军事后勤理论的创新之本

军事后勤理论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就军事后勤理论研究来说,其目的是为后勤实践提供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成果,尤其是要根据军事后勤实践变革及时提供有价值的超前性的理论指导。因此要求后勤理论工作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和预测能力。这一能力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对创新的敏感度。主要由好奇心、怀疑感、求新欲等因素组成。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一个后勤工作者如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军事后勤理论创新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就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他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提出他人不易提出的观点,在通过创新能力的发挥,就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军事后勤理论。

掌握现代的科研方法,也是科研人员素质的一种表现。军事后勤理论创新,也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的推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不会利用计算机、英特网、社会调查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就不可能及时把握世界军事前沿动态,也就永远摆脱不了后勤理论研究的滞后状态。

三、 军事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选择及其内容拓展

我们讲后勤理论创新,并不是把原来的体系推倒而重新建立,而是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新的特点和规律。现在,后勤科学已发展成为包括多层次、多科学的完整体系结构,对其发展创新也必须实施科学的组织管理。当前,必须根据后勤理论自身的逻辑结构,结合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选择能够带动军事后勤理论全面创新的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带动、引导其他领域的创新,使军事后勤理论创新活动有序展开。

选择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总要求。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选择,应根据后勤科学的根本属性。后勤科学在军事科学体系中属于应用科学的性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军事需求。如果不是因为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带来的军事上的新需求,后勤理论创新将无从谈起。

同志提出了军队建设“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后勤理论创新贯彻这一要求,首要任务就应该研究在“打赢”问题上如何实现“保障有力”。因此,可以说,围绕保障“打赢”的总目标,研究如何实现“保障有力”,是选择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总要求。旋转了后勤理论创新的切入点,等于找到了进攻的突破口。然而,围绕保障有力而进行理论突破,仍然要把握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后勤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看,与实现后勤保障有力最直接相关的研究领域有以下方面:

后勤建设理论,后勤建设是指后勤保障能力的生成、积聚、发展,以及后勤关系的调整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他是实现后勤保障有力的基础和前提。后勤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战争后勤保障的水平。由于我军后勤是在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产生,并在长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后勤建设理论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后勤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在研究、探索外部环境变化给后勤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思路,但相对于世纪之交迅猛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新军事革命,对于扑面而来的只是经济大潮,后勤建设理论仍然在创新中发展。同时,后勤实际工作部门在世纪中探索、创造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成果,还需从理论上给予总结和完善。

新的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导致战场环境、作战手段、作战方式快速发展,要求后勤保障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战场环境、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

从切入点的突破到军事后勤理论体系的创新,推动后勤基础理论的创新,后勤基础理论来源于后勤时间,但高于后勤实践。

四、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从根本上推动军事后勤理论创新

后勤保障论文例10

1.高校后勤工作的功能

作为学校的后勤工作部门,应充分体现自己的功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如下功能:

1.1基础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校,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扎实优良的后勤服务。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来说,后勤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都是基础工程的一环,有了扎实的基础,实施素质教育才成为可能。

1.2保障

后勤工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生活、健体、医疗提供物质和服务保障。后勤保障不足或工作滞后,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将受到影响。对学校来说,后勤保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除了物质保障作用之外,通过后勤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和热忱的工作态度,也为师生提供了暖心窝的情感保障。

1.3经济

众所周知,办任何事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勤工作,要充分发挥经济功能,首先要明确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讲究经济效益服从并服务于社会效益的原则,其次要掌握市场信息。

1.4服务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后勤工作更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避免办事推诿,服务扯皮,重钱轻管。后勤人员要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促进素质教育开展。

1.5安全

学校的一切工作与后勤部门的安全发挥得好坏息息相关。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可想而知。安全集中体现在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应当定期对学校的房舍、运动器械、车棚以及消防设施器材设备等进行检查;学校的水、电、气、炉等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6科学

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学校的设施、设备、环境等都要体现一种科学、进步、向上的精神,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的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要确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思想文化素质,树立科学观念,增强科学意识,如校园建筑的科学规划和设计,采购和流通,膳食要科学合理搭配等。

1.7先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学校来说,后勤工作的先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工作的超前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后勤工作的先行到位而开始的。第二是观念上的超前性。

2.做好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的探讨

2.1加强理论学习

要做好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要结合后勤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和引导后勤员工开展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后勤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上来。第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学习型后勤、品牌后勤、和谐后勤建设,能否在后勤各个单位的员工层面有着充分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感,能否化为广大员工行动的自觉和工作的主动,干部的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是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第二,坚持单位员工定期学。按照理论学习安排,要积极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后勤干部员工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后勤总公司近年来一直坚持员工的培训工作,已举办了五期骨干员工培训班。后勤非在编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班,要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及优质服务意识,从而不断推动后勤工作迈上新台阶。

2.2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建立一支勇于开拓、富于实干的高素质后勤干部队伍。后勤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还包括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良好的思想作风是形成领导威信的重要因素。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后勤领导干部要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决杜绝讲大话、空话,报喜不报忧。二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后勤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这既是对后勤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良好思想作风的重要标志。三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后勤工作面广、烦琐、服务性强,有些工作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要求后勤领导干部要有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四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后勤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胸怀宽广,善于爱护和发挥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并主动承担应负的领导责任。第二,职业道德素质。后勤干部要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勤业:忠于职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精业: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第三,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后勤干部要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

2.3加强宣传沟通

要做好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努力做好与教师以及学生的宣传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的认识、理解、支持和配合。第一,强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后勤员工要以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节俭意识和育人意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第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网站等媒体,及时宣传后勤,解答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提高他们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完善沟通形式。一要建立后勤工作接待日制度。二要定时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这都是为了听取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要及时处理,一时不能解决或需要协调处理的要给予耐心的解释,事后及时予以反馈。三要在学生中设立专门联系后勤工作的学生工作委员会,使它成为学生与后勤之间沟通的桥梁。四要每学期进行一次师生满意度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四,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围绕学习型后勤、品牌后勤、和谐后勤这一主线,积极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为载体来提高后勤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