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4 17:12:57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1

国防教育方法,是国防教育的法则和程序。科学的国防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国防教育及国防建设的效率,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综合国内外主要国家的做法,国防教育常用方法主要有:依法施教法、抓点带面法、教育激励法、系统工程法。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因素,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国防教育发展的创新方法。

一、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制约因素

在整个国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国防教育方法是否科学,是影响国防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国防教育方法是使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的催化剂。为了加快国防教育的发展,国防教育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国防教育方法的创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治经济科技的影响。国家政治经制度对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施加来实现的。任何国家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政治制度及相关的意识形态、法律和其他的因素,也影响着国防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是文化传统的影响。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对国防教育方法的影响不同,对国防教育建设的影响也不同。我国国防教育的开展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主要有:教育体制侧重于数量,侧重于理论教育;文化知识的普及度不高,国防相关的政策的落实不是很到位等。文化传统对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影响到教学方法选择,又影响到国防教育方法的运用。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国防教育的实施要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国防教育方法的创新也要适应具体的社会环境。国防教育方法要创新就要优化国防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国防教育贵在持之以恒,讲究实效,保证质量。要使全民国防教育保持经常性、持久性,关键要有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和措施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跨越式发展,需要各国不断寻求国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及突破,结合当前世界和平发展的形势和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发展变化,国防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

一是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要求,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为迎接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防教育内容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增加科技化国防、信息化国防、实践化国防等方面,适应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要求,丰富发展国防教育内容。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公民爱国主义情怀,让青年一代通过传统文化的精髓看到国家的强大与发展、看到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是适应新形势,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国防教育。在新形势下,我国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个目标,把国防教育融入这个奋斗目标的实践之中。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责任感;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实现强大的中国国防梦,就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国防教育工作建设力度,让国防建设真正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柱,就必须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公民对国防教育的认同感,自觉有效地参加国防教育活动。

三是坚持活动牵引,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国防教育浓厚的氛围,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大力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形成较大的声势和规模;结合军事演习、民兵整组、征兵等重大军事任务,以组织干部群众参观、慰问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了解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现实情况及发展趋势,认清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增强其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自觉性;加大对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爱国拥军、关心国防的时代精神,形成鲜明的示范导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发挥国防教育平台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基地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深挖社会资源来开展教育,不断扩大国防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依托当地政府网站,构建国防教育网页(站),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媒体“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宣传网络,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本着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未来,专兼结合的原则,从部队、院校和老革命、老战士等热心国防教育事业的人员中选拔国防教育宣传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万宾.适应国家安全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J].国防,2005(3)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2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是先导,理论要先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所谓的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的先导,就是引导、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作为先导的国防教育理论其作用在于: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论为先导就是告诉人们作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任何事情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国防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理论上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去。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党和国家的国防政策、国防战略;此外,还包括战争理论、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如何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越是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越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为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历史经验和科学结论。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当前和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建设一流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所辖的所有分支学科。所谓的学科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有其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因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除了要有针对性外,这一学科的特点还要有超前性,要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达到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学科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还强调,“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人才培养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文、又懂武,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每个学科方向中,还要有国防教育学术功底比较扎实的、宽阔的国际视眼,富有为国防奉献和各方面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学科骨干,学科骨干下面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务、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来支撑,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科带头人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它将带领学术团队始终走在本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从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其一。其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编写、申报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学习进修、学科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过程来不断完善这门学科建设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p#分页标题#e#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其它学科建设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像,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在校大学生的军训。1955年7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对学生军训作了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在[1981]11号文件中,规定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事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从此,部分高等院校又恢复了学生军训的工作。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新修订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单列一章,再一次从法律上对学生军训作了明确规定。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以[2001]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01年起,逐步在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5年前全面实施学生军训。同年11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在天津召开“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

会议对全国学生军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1]48号文件下发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自1985年开始,历经16年的学生军训“试点”工作的结束。同时也标志学生军训工作的全面实施,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确立以军训为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学术研究成果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支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研究。在任何一个学科发展中,如果缺少科研项目,缺少必要的科研经费,就难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累积,其学科也缺少了显著的标志。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当然也不例外。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一,出版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著作和教材。它们主要是:吴温暖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程》、《中国军事思想教程》;张正明:《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郝翔的《国防教育概论》;李先德主编的《国防教育学概论》;陈云金和吴忠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程》以及陈云金、沈有生编写的作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统编教材的《高校国防教育教程》;庄雷、任婉玲编写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许慧远、黄科著的《大学生国防知识与军事理论》;孟庆金、张利华的《新编高校国防教育教程》;唐和祥、王亦成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训教程》;成锡岗的《大学军事理论常识》;张进喜主编、陶劲松副主编的《中外国防教育比较》;葛芝金、程新章、吴勇刚编写的《国防教育概论》;杨润华、岑应奎主编的《高校国防教育》;徐则平著的《中国国防教育史》以及主编的《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杨茂锐著的《中国国防法规研究》。等等。除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这些成果以外,军队的高等院校在这些方面也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例如: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编写的、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防教育学》;杜景山等编著的,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防理论教育读本》;苑士军著的由出版社出版的《国防建设论纲》和《国防教育概论》;许江瑞、方宁合著的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防法概论》。等等。这些公开出版的著作和教材中,有的是填补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空白。

例如:吴温暖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编写的、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防教育学》、张进喜主编、陶劲松副主编的《中外国防教育比较》、徐则平著的《中国国防教育史》;有的作为一个省、市、区或若干高校的教学用书。例如:陈云金和吴忠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程》以及陈云金、沈有生编写的作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统编教材的《高校国防教育教程》、郝翔的《国防教育概论》、李先德主编的《国防教育学概论》;徐则平等著的《中国国防教育史》;有的还作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生的教材。例如:苑士军著的由出版社出版的《国防建设论纲》和《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编写的、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防教育学》、张进喜主编、陶劲松副主编的《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等。这些重要成果是研究者们长期艰辛研究的结果,倾吐了这些作者的心血汗水,为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推动高校的国防教育的开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二,公开发表了一大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例如:吴温暖:《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创生》、《大力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魏联:《高校国防教育的心理学视角》;张冬胜:《论高校国防教育应有的准确定位》;毛远芳:《关于人武院校开设国防教育专业的思考》;陈芳:《关于创立国防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几点思考》;刘大维、汪强:《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胡春锡:《论高校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徐福水:《国防教育:高校文化教育中独特的风景线》;杨继环、朱荣杰:《外国国防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石潇纯、余文武、缪鑫平:《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定位》;何庆文:《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周大雄:《论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建设》;黄妍、李开阳:《论建国后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张志、辅金华、李卫:《高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张平海、田中胜《滇南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策略—基于红河学院国防教育的研究》;学位论文《中美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李冬华:《浅谈对提高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潘奎:《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苑士军:《论国防教育的主体与对象》、《论国防教育的方针与原则》、《论国防教育的内容》、《论国防教育的师资》。在这些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进行了探讨,涉及到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定位、创生、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建设、心理学视角、高校国防教育新学科的创立、中外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以及地方高校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地位和特殊性等。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p#分页标题#e#

建立了一支热爱国防教育事业的教学队伍和科研队伍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从根本上来说,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是大学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授者。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以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热心国防教育事业、有基本的国防与军事知识或军事技能;二是要具有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三是具有较好的授课能力;四是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教师在培养国防后备人才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国防教育师资的队伍,对于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关系重大。建国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较好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军训任务和其他国防教育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任务,为国防和军队培养造就了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学学科与高校其他学科相比,仍然不够成熟。一个重要的方面表现在学科的归属至今尚有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国防教育学科到底归属于军事学科或是教育学科?持归属军事学科的主要代表有:武炳等主编的《国防教育学》认为:“国防教育学,是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探索国防教育的本质,揭示国防教育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并用于指导国防教育实践的学科。”(见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编写的《国防教育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页)从这一定义出发,该书认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包括:探索国防教育本质、揭示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总结国防教育经验和对未来的国防教育作出科学的预测等四个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指出:军事科学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军事和军事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军事专业不断出现,学科随之增加。军事科学同其他领域中一些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从而又逐渐形成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国防经济学、国防外交学、国防教育学、军事管理学、会学、军事人才学、军事伦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可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把国防教育学归属于军事学的分支学科。持归属教育学科的主要代表有:厦门大学吴温暖教授等人。他们认为,“国防教育学宏观研究的对象本质属性是‘教育’的活动,国防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从属于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国防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是‘育人’,因此,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更加合理。”他们同时还认为,“国防教育学与教育学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国防教育学归属教育学的学科门类,不仅有利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指导国防教育实践。”(见《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周善标和高水练先生,他们在《浅谈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一文中谈到,“国防教育学研究是教育现象,从属于教育学的范畴,但其同军事学科的关系还需要认真探讨。”他们把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表述为:“和军事学高度相关的教育学分之学科”。(见《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归属和定位尚未确定,不能不说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是由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所决定的。从现在各普通高校已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来看,其学科体系正在探讨和形成过程之中,所以,尚未统一,且差别和分岐很大,可谓之五花八门。有的学校的国防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只开国防教育课程,或者说把国防教育当作国防教育学课程来开;甚至有的学校国防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只开国防教育课程。我们知道国防教育与国防教育学虽然有联系,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有的用国防建设论纲代替国防教育学,从学科和专业要求来说,我们认为,应当开设国防教育学更为合适、更为科学。有的开设中国教育史,有的开设中国国防史,有的开设中国国防教育史;有的开设军事心理学、有的开设国防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有的开设中国国防法律法规,有的则开设军事法律法规;有的开设形式逻辑,有的开设军事逻辑;有的开设了国防动员学、国防教育管理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而相当的学校没有开设这些课。之所以造成以上学科体系不统一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方面: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从而形成各自为政的现有局面;二是学科建设尚未成熟,公开出版的相关教材有限,满足不了国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就干脆不开这门课;三是没有专业老师。由于国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一般的情况下,有普通高校学历尤其是高学历的老师缺乏军事背景,军事知识较为欠缺,而军队转业干部担任教师的,虽然军事素质比较高,但是他们又是缺学历、缺职称,没有专业老师,课也就无法开。四是有的学校领导对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投入的经费和研究力量不足。

学科内容构成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国防教育学科内容对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地各院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差别比较大。非国防教育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开设的两周的军训课和36个学时的理论课。有的个别院校甚至只象征性的搞军训,根本就不开军事理论课。多数院校虽然按要求开设了军事理论课,但却没有开设军事类选修课和辅修课,也就无法更新和补充国防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最新信息。再从国防教育专业来看,我们以某院校国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为例,其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教育行政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军事高科技、军事思想、国防法律法规和国防动员学等。专业课主要有:国防教育学、中国国防教育史、国防教育管理学、国防教育法规、当代国外国防教育等。而西南某边疆省的人民武装学院国防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行政法、教学法、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文写作、社会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防历史、国防教育学、军事思想、国防动员学、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军事学概论、军事技能、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和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颁布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为依据,科学的规范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防教育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该学科的完善与发展。#p#分页标题#e#

国防教育学科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国防教育学科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然而,相关资料显示,国防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却不尽人意。一是编制尚未落实。全国157所试点高校中有教师编制的为109所,占试点高校总数的69.4%。二是机构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绝大多数都已成立了相应的教学组织———军事教研室(占85.3%),其余院校的任务暂时由武装部或其他部门代管。三是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各校专职军事教师队伍现状除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30-49岁的占61.4%)之外,学历结构中,大专学历占40.3%,特别令人不安的是有12.5%无学历,5.9%为高中毕业学历;从职称来看,问题更显突出,无职称者竟达46.5%(参见,王原凯: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四是学科队伍的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郑宏先生在《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一文中谈到:“1979至2009年的相关论文分析显示,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防教育基础理论、国防教育与学生培养、国防教育学与改革创新、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防学培养等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理论分析缺乏深度,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参见,《高等教育》2011年第1期)。笔者认为,除上述之外,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不够深、不够宽、不够细、也不系统,尤其是在整合资源,发挥群体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理论研究,做得远远不够。因此,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应当成为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中之中。

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要求,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努力地探索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整合资源、加强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施教、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专门设置了学校国防教育一章,对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国防教育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为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法律依据。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第16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以上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必须认真的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其工作的基本点就是要放在提高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一中心点上。而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自己的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当把握以下原则:其一,它是一门独立学科,其它学科不能替代。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其二,它是军事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从学科的称谓就不难看出。同时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的新兴学科。其三,它有自己的学科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国防教育学概论、高校国防教育学概论、国防心理学、中国国防教育史、国防教育法规、国防教育管理学、当代国外国防教育概论等。其四、它有自己的学科范畴。例如:国防、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学、高校国防教育学、高校国防教育学科、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规律、高校国防教育学科特征、高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高校国防教育法制、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等等。其五,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例如:综合研究法。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涉及到军事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哲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才学、新闻学等学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它具有综合性特征。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8-0020-02

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泛,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教师要运用宣传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国防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对振兴中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着重对宣传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一、宣传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宣传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教育对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相关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教育对象自觉地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育的人本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涉及与学生的素质完善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更要用精神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出色地完成各项国防教育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大学生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提高的。宣传教育方法不仅是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热情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

(1)先行性。宣传教育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把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任何一种教育规章制度的实施,都要注意事先向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此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事先预测大学生对此会有什么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措施,从而强化其正面效应,抑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针对性。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对象若不同,其思想基础、性格类型、价值观念和内心需求也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倾向;要注意教育性,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对象的思想脱节;要加强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灵活的教育艺术。

(3)疏导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更不能依靠粗暴的训斥和简单的惩罚来处理问题,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只有注重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表率性。教师运用榜样做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表率、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身教重于言教,高校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事事做出榜样。因此,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广泛宣传榜样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而且自身也要注重言传身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2.宣传教育方法的作用

(1)导向作用。舆论导向作用,是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引导大学生认识国防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让大学生对国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使国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灌输作用。这里所说的灌输,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等进行公开宣传,使大学生充分领会精神实质,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它同“满堂灌”“填鸭式”等生硬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有不少教师回避谈灌输的作用,完全是一种误解。

(3)教育作用。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相协调。国防正逐步走向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防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斷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激励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而奋斗。

三、宣传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宣传教育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首先,在国防教育工作中,运用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条件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风气,大学生就能坦诚地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这无疑为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大力宣传有关国防法规和政策,调动各方面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贯彻执行有关国防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的效果,与教师所进行的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关。再次,注重提高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些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宣传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在很多情况下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当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觉性较低时,教师孤立地运用宣传教育方法有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运用宣传教育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二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结合,三是宣传教育与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四是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五是宣传教育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四、改进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

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紧抓好国防教育工作,离不开宣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相互碰撞,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防教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国防教育工作者应在掌握原有的宣传教育方法基础上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有所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首先,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注重经常性与具體化相结合。以往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往往是职能部门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突击性、一阵风式的宣传教育,使得大学生对职能部门进行国防教育有时松时紧的心理印象,因而对国防教育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一般性的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必须与深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相结合。要利用现代化媒体,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大学生,多开展送知识、送温暖、送政策、送感情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改变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将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引向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再次,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必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努力掌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完成国防教育的光荣使命。

五、研究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艺术

首先,要讲究教育时机。讲究教育时机,指的是善于选择和捕捉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宣传教育的最好时间。一般说来,宣传教育工作贵在及时。时机本身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及时捕捉最好的教育时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往往是事倍功半。其次,要讲究引导艺术。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讲究引导艺术,提高教育引导水平。要把握好“度”,研究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需求。

六、提高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学习与培训。除了学习关于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外,教师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有关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主管部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对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进行宣传教育的水平和本领。其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少唱高调,讲究方法,真正把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再次,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国防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以投入多少来衡量教育工作的好坏,要重点看大学生接受了多少、懂得了多少。

七、结束语

总之,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国防教育宣传工作也必将不断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艺术,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工作,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新形势下大学国防教育之我见[J].教育探索,2012(03). 

[2]常芬,车纯贤.依托高校宣传阵地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6(06). 

[3]白国仁.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08).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4

一、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地在公民中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1.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南北世界的差异与不协调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中,还潜藏着战争的危险。中国的国力日益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强,国际敌对势力不甘心看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正想方设法破坏中国和平建设的大环境。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幼儿为独生子女,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看到的多是城市的繁华似锦,在个性品质、独立性、坚强性格、牺牲精神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真正接受建设国防,保卫祖国的思想。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国防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着重树立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也是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通过实施国防教育,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向幼儿进行国防史、国防知识与国防意识、精神教育,能够树立幼儿的国防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意志品质。因此,可以说国防教育是实现幼儿园德育目标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上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世界大国――美国突出表现为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国防教育的实施,注重从幼儿时期开展寓国防教育于各种教育之中,让学生学习各种航海野外的训练,参观各种军事基地和军事武器,组织童子军,意在激发他们对现代国防的兴趣,培养有责任感并愿意为国牺牲的未来公民。日本针对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制作了漫画版形式的日本防卫白皮书,设计了让娃娃喜欢的电子国防游戏、玩具和影视剧等。根据2008年日本自卫队对1500名成年人问卷调查来看,表明日本国民对自卫队的印象好的比例由1991年的67.5%上升到如今的84.9%,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国防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与他们精密打造国防文化是分不开的。

2.我国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我国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表现为培养国防意识的淡薄,教师主要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组织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停留在对国防教育认识的表层上,系统地目标性强地进行国防教育教学还没有提到议事的日程。由此看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如何?幼儿眼中的国防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幼儿对国防教育中的经验有多少?为了了解这一问题,使幼儿园的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6位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

(2)幼儿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在国防意识、德育、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①对军人牺牲精神的淡漠。对于军人的牺牲精神不了解,幼儿知道当兵苦、累,但不知道军人更需要具备为国牺牲的精神。②对祖国的知识欠缺。对祖国的了解显得单薄,在社会领域中爱祖国的教育主要局限在情感上,从科学领域中挖掘祖国的内涵严重不足,例如祖国有哪些邻国,祖国有着怎样悠久的文化历史等内容缺少了解。③对意志品质锻炼的缺失。锻炼壮实的体魄,增强不怕困难的精神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渗透。由问卷得知,有56%的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待加强,幼儿觉得当叔叔很神气,就是太苦了,有畏难的情绪。④对于现代兵器的认识基本是处于零点的状态。幼儿对兵器的认识是属于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应在体验发现的乐趣中培养对兵器的兴趣。

从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看来,与世界国防教育的距离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应当多一些紧迫感,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幼儿国防意识的培养,善于挖掘多种教育资源,为进行深层次的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1.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及选择的原则。

(1)幼儿园国防教育的内容。

第一,针对国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中国国防史的教育,包括八年抗战、抗美援朝和建国以后保卫祖国的著名战斗等,兵器知识的教育,国防人物的教育,国防制度的教育,了解我国一些粗浅的现有国防制度(如兵役制度、民兵制度、边防制度等),明确国防的重要性,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国防教育经验。

第二,针对德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祖国伟大的历史和文化,著名的战斗英雄事迹,不怕困难的事迹等。

(2)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适宜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发展水平。

趣味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注意内容蕴含教育目标以及具有可操作、可感受,能引发经验的迁移等特点。

情景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能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内容为主;在情景中让幼儿注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与互动,促进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的取得。

整合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要注意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

2.幼儿园国防教育的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使幼儿失去接受国防教育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精心挑选并运用适合幼儿天性的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调动师幼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抽象的事物情景化、具体化。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一般在选择故事的内容上,首先要采用选择已有的现成故事,其次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加工,大量删减幼儿不能理解的情节,并使成人化的语言童趣化。

(2)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的实质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向幼儿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情理交融,情到理达,使幼儿产生正确的国防意识,并使幼儿练习积极的行动方式。作为学龄前的幼儿,应主要选择角色扮演法进行移情训练。移情角色的扮演对于抽象的国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对于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3)情景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走进军营”就是再现军队真实情景的情景学习法:军队为幼儿组织了阅兵式、操炮表演、在登陆艇上观看升旗、军事体能训练、参观军队内务、军体拳表演、军乐队表演。这样,坐在空旷的军营的野战训练场里,聆听着激扬的军歌,看着一个个战士勇猛的搏击术,闻到实弹演习后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味,就会产生一种被带回战场的感觉,老师与幼儿就会被军人的使命感强烈的感染着。

(4)游戏学习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国防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会让幼儿获得快乐和主动的教育。比如结构游戏的“兵工厂”:幼儿将各种结构材料拼接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兵器;角色游戏“军营一角”:幼儿通过布置军营,扮演战士、班长等角色表达他们对军营的理解;体育游戏中,幼儿身体的训练在游戏中实现增强幼儿体能的目标;每日的体育活动,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实施,如晨间户外的“插红旗”、“攻碉堡”、“钻地道”、“跨壕沟”、“走独木桥”、“送军粮”,早操中的“武术操”等与国防教育相呼应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军事基本动作和竞赛中,使军事体能得到锻炼。

3.幼儿园国防教育的途径。

(1)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活动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活动。周一国旗下谈话,可以围绕国防教育的课题内容进行,例如抗日战争系列谈话《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南京大屠杀》;解放后的《珍宝岛战役》、《抗美援朝》以及《兵种介绍》和《兵器介绍》等。

时事评论活动。这是一种提高幼儿对国际形势分析能力的方法。每天的值日生播报新闻,报道有关国防方面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了解相关情况,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就是将国防教育与幼儿的基本动作的训练结合起来:投掷活动设置“炸碉堡”;爬的活动设置军队训练中使用的“迷彩网”,练习匍匐前进;平衡动作设置过“封锁线”;早操活动以军队系列歌曲、武术操作为主旋律。

特色日周末活动。就是对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可以增加“兵器家族”、“最可爱的人”、“英雄在我心中”、“认识海陆空”等主题活动内容。

娱乐活动。结合春游到炮团看大炮、到团队看叔叔训练、与叔叔联欢、参观叔叔的生活区、听叔叔讲故事、小歌手军歌赛。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学科教学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区域活动。创建国防区域,提供幼儿阅读军事图书,以便了解武器玩具、国防标志符号、军装、各种兵器等等;幼儿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模拟的生活;表演游戏赞美叔叔的军营生活;结构游戏建构各种兵器的兵工厂、军舰、坦克、阵地、飞机场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个性化地表现国防世界。

艺术活动。即通过绘画和名画欣赏,渗透国防教育的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学唱歌、学表演和欣赏与有关的歌曲,激发幼儿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及对军队的热爱。

综合活动。把和国防教育有关的参观、看录像、语言、数学、想象、绘画、手工、体能等活动整合在一起,贯穿对国防教育经验的体验。

科学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邻国的发展情况,悠久的中华文化,保卫祖国的各种战役等。

主题活动。开展“飞扬的军事”主题活动,多方面挖掘国防教育资源,收集兵器资料,创设汶川赈灾中各兵种救护环境、奥运会军营区域环境、海陆空三军兵种特色的环境……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国地域辽阔,边界漫长,更需要一个稳固的安全形势,更需要我们教师继续探索一条适合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路子。只要教师不断努力,幼儿园实施国防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4,(1).

[2]雷杰能.打造国防教育的大课堂[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7).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5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5] 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6] 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274-02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5] 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6] 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7

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战争,国防主要是指敌对双方武装力量的对抗,表现为武装力量为捍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因此,人们往往把国防观念简单地理解为战备意识和打战的观念。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更迭、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现代国防观念的内涵已有了新的扩展与变化。一是国家安全多样化。当今时代,国家的安全威胁除了战争等传统军事安全以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渐凸显,国防的对象已不仅是外敌侵略,还包括武装颠覆。因此,现代国防斗争的方式除了战争,更多的是表现为敌对双方国家的人力、自然力、政治、经济、科技、精神和国防等综合国力的抗衡。二是国防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是一个纠纷最多样、最复杂的国家。

过去纠纷主要是发生陆地上,即发生在与14个接壤的周边邻国间。而现在纠纷多半是发生在海上,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另一个需要更新的知识是我国国土面积。过去经常讲是960万平方公里,现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的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中国的权利,因此新的海洋国土面积应该是1260万平方公里,保护海陆国土的就成为新时期国防的艰巨任务。三是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能力综合化等特点,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现代国防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军事范筹,国防建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实战,而且要立足于和平时期的威慑。因此,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是名符其实的“大国防”。“大国防观”要求大学生既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做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更要站在各自学习和工作的角度,关心和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不断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受侵犯。

要坚持依法施教,实现高校国防教育法制化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得到了普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平衡,在机制体制、教育内容、活动开展、管理考评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或不规范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要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持续开展和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依法施教。要健全高校国防教育的法规制度,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党和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法规制度建设十分重视,先后颁布了《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与实施、教育内容与方法、奖励与保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由于上述法规制度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战略性、原则性、普遍性等特点。而各地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同一地区的各高校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落实法规制度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为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特点,及时总结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适时制定和修改高校国防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逐步形成完善配套的国防教育法规体系。

要搞好国防教育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强化师生的法制观念知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办事。提高高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是促进高校国防教育依法运行的思想基础。高校要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国防法规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条例、文件的学习宣传,当作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要通过深入普及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全面了解和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不断强化法制观念,认清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自觉性。要坚持依法施教,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坚持依法施教,加强规范化建设,才能确保高校国防教育有效运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高校党委和行政,搞好职责划分,明确工作分工,加强领导和管理,落实各项保障,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人员和时间的落实;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国防教育法规监督机制,落实执法检查责任制,切实加大对高校国防教育监督检查的力度。一方面,可以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国防教育法规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定期组织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检查工作,确保国防教育的质量。要通过执法检查和质量评估,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对国防教育法规落实好的高校要表彰奖励,对不落实的高校要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依法惩处,并追究高校党委、行政主要领导的责任,以便在各高校形成人人遵守国防教育法规,自觉履行国防教育义务的良好局面。#p#分页标题#e#

要抓好基本建设,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8

一、民办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民办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民应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征服兵役。《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法律规定服兵役。

2.参加民兵组织。凡十八岁至三十五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3.参加军事训练。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在校学生要依法接受军事训练。

4.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军事机密。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有鉴与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要,这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二)民办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作出贡献。

(三)民办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整理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某个学科、某个专业的具体教育方案。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管理的手段、方法、措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国防教育则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对全体人民的影响,培养公民的防卫

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当我们认真的把素质教育与国防教育联系起来思考时,就会发现,国防教育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有教育功能上的特殊优势,而且它所传授的知识,所培育的国防观念,又是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最重要的素质。因此,高校不但要搞好军训工作,还要开设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课。这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

三、国防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国防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又是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论。再从历史事实看,古今中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容互补、相互促进,并驾齐驱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不少的。例如:历史上成吉思汗大军的马,是经济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共用工具。资本主义兴起时欧洲人的船,是外贸和跨海作战的兼用武器。当代美国的国防经济,就具有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性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各国间的科技、人才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为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高等学校在本世纪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负有重要使命。“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同志也明确指出:“各级党校、大专院校、干部学校、职工学校和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应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把国防教育作为学员、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国家的这些基本法律规定和决定,把国防教育与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国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防教育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1.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国务院、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在论述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时,着重指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这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理所当然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意识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这种有关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最能在当代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所以,“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2.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决定》深刻阐明了智育工作的重心——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国防教育对于推进这一重心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教育是一门范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军事斗争的对抗性、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所以,“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军事科学知识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国防教育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军事技能训练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功能,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军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发展。从特殊性看,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军事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军事教育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中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帮助受教育者端正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自觉搞好训练。另一方面,还要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军事教育在这方面的培养作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手段。

四、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民办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教务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和学工部、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现代化战争等知识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民办高校加强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巩固国防的需要。因此,深入抓好民办高校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3]《兵役法》。

[4]总书记的讲话。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9

我们通常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规律,把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规律。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规律(即“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防教育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与社会政治环境相适应。从国防的角度来看,政治环境指的是国家的安全环境。国家的安全环境影响着国防教育的战略目标,决定着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国防教育不能脱离国家的防务需要。战争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国防教育明显不同。[1]一是思想认识不同。在战争时期,大敌当前,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在和平时期,无外敌大规模入侵,危机感慢慢松弛,尤其在长期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国防意识逐渐淡漠,很容易忽视国防教育。二是主要任务不同。战争时期,打赢战争取得胜利是主要任务,此时国防教育被摆到重要地位;和平年代,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事务都应围绕这个大局开展,此时,国防教育作为“软任务”被搁置起来。三是组织实施方式不同。战争时期,必然狠抓国防教育;和平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往往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在人类阶级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时期相对较短。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的存在决定战争难以绝对避免。当今世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大战不会在近期内爆发,我国所处的环境相对安全稳定。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局部纷争和战事不断,我国周边也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我们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比战争时期艰巨得多,除了国防知识教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国防教育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与经济基础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国防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发展服务。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能使为国家生存发展服务的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黄金时期,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国防基础工程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国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切实的综合促进作用。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其次,军事科学是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而军事科学既是社会科学,又广泛涉及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及人文科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掌握军事理论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最后,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能培养学生坚毅刚健的作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真正得到操练,增强体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事知识和国防思想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军人作风。相对于普通教育,国防及军事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在军事教育过程中,大强度、高效率的准军事教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在学生思想作风方面加固了堡垒,更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国防观,培养战略意识和坚忍的意志和毅力、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意志、毅力和精神,正是新世纪高质量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每一位接受国防教育与教学训练的学生来说都将成为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国防教育一举多得,有着非凡的“综合育人”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学界的重视和欢迎。为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三)遵循教育内部规律,实现国防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不断发展创新

首先,实现国防教育观念创新。一方面,积极动员大学生广泛参与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将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灌输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其次,实现国防教育内容更新。要从战略前瞻性上向学生阐明矛盾的结合体———国家,阐明以国家为中心的内外部矛盾对国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来自国内外的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生存发展、学生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战略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新面貌,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将新事物、新知识纳入国防教育内容体系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引导他们树立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国防意识,更加关注和平年代国防安全因素的变化。最后,实现国防教育方法的新超越,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国防教育。一方面,在继承过去好传统、好办法的同时,着手于新方法和新手段的探索,特别要运用好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制作国防教育主课《军事理论》和辅修课《孙子兵法鉴赏》的MOOC/SPOC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各类教育资源,丰富“社会课堂”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如走进军营,参观与国防相关的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国防教育。

二、国防教学过程的动力系统分析

我们把由教学过程内在矛盾产生的教学动力称为内部运行动力。分析国防教学中的内部矛盾及教师和学生的动机系统,将揭示国防教学动力的生成、结构及其作用,揭示国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国防教学的内部运行动力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教与学之间的情感关系都直接制约着教学动力的大小。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国防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主席“富国强军”方略的正确性,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给国防理论教学带来动力。此外,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都能影响教学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主导动力。教学训练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想的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在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起始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恰到好处地提出要求,刺激、改进需求。如,学生对军事科学的“最近发展区”大部分是武器装备发展,军事课教师在介绍武器装备的同时,应阐明恩格斯对武器装备发展对战斗力提升的客观规律的揭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3]如,线膛枪创生了“散兵线”;坦克的问世,造就了“闪击战”;航空与航天新技术的空前发展,则催生了“空天一体战”理论;如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使得实施精确打击成为现实,并使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了质的跃变。国防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根据变化提出新的教学任务,给教学过程补充新的能源。教学动力源于教学过程自身内在矛盾,依存于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一方面要揭示国防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复杂关系,把握国防教学动力生成的多种因素,另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的整体关系,把握教学动力生成的主要因素。正如军事运动的基本矛盾———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军事矛盾运动的本质,军事(国防)理论教学过程的运动全赖于这种动力的推动。

(二)国防教、学双方的行为动力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达、接受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诸要素构成的众多矛盾的解决,要依靠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发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国防斗争与以战争为中心的军事活动方法,不仅能解决国家之间的生存发展利益矛盾,而且能解决个人之间生存发展利益矛盾;《孙子兵法》制胜就是围绕“仁”和“道”展开的。其次,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与军队建设、远大理想相结合,学习目的明确,那么这种认识就会成为学习的内部动力。最后,动机与学习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军事理论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军事理论学习动机的形成和持续。增强行为方式能促进军事理论学习效果的提升,而所学到的军事理论知识反过来又能够增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对动机的强化作用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学习成功率越高,学习动机就越强化。教师工作动力的形成同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国防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成就动机是其工作的主要力量。其次,教师不仅要对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知识感兴趣,而且要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究感兴趣。最后,取决于教师的期待。教师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有用之才,这种期待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由动机引起的动力是个体的行为动力,而非教学动力,教学动力与教师、学生的行为动力不可分割。只有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推动教学运动发展的动力。教师工作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结合是在解决教学目的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中完成的,更是在具体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例10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思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4、学习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健全国防教育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书记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确定国防教育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等,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以初一新生军训为契机,开展国防教育。

8月26日至31日聘请技工大队的教官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

1、军训的目的:

⑴学习解放军的顽强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⑵掌握队列训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8月6日8时,军训启动仪式;

8月31日下午14时30分举行军训结业式。

3、军训结束后,德育处组织召开军训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把军训作为半学期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如:4月清明节到蛇山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继承革命遗志;“五一”劳动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创新组织生活,铭记党的宗旨,增强国防意识;“八一”建军节可组织职工到驻区部队开展主题为“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宣传教育活动;9-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烈士故里,重温革命光辉历史;11月庆祝“十月革命”,让每一位职工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等等。

四、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每月开设一节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与社会、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五、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国防教育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把队形、队列训练。新生入校后,结合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把标枪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山西省国防教育实施方法》,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根据我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2021年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目的:

国防教育是以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为根本目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国家观、战争观、国防观、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国防体育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活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全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防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三、工作重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

5、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6、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7、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8、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9、学习投掷、越野等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四、国防教育主要形式:

结合开设专题教育课,进行课堂式国防教育;

结合中心工作进行穿插式国防教育;

结合文体活动,进行趣味式国防教育;

结合重点节日的纪念活动,进行随机式国防教育;

结合教育基地、人文景观,进行阵地式国防教育;

运用现代传媒,进行载体式国防教育;

运用国防知识竞赛,进行答辩式国防教育;

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激励式国防教育。

五、日程安排

9月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国防知识学习讲座

观看国防教育影片

新生军训

10月国防教育月主题教育

国旗班规范教育

11-12月歌颂解放军征文比赛和演讲赛等活动

1月工作总结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3、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1、开设专题教育课,开展课堂式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开设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2、利用学科渗透,开展穿插式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在体育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结合广播体操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利用学生军训,开展专题式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4、利用节假日、开展随机式国防教育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