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2 16:53:46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1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品,真实记录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不过,目前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如何破解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字材料。”[3]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物,是凝结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具备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以下特点4: 

1、历史阶段性与成套性的矛盾统一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广大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原始证据,它记录和表达了当时的科研工作状况。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档案一样,科研档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片段或整个过程、发展轨迹。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科研档案是围绕着某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依靠总体的科研程序和科研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项科研活动的文件整体。

     2、现行性与保密性的矛盾统一

有学者指出所有档案都与原单位有密切联系阶段,具有现行性的特点,所以说,科研档案在进入档案部门保存后,其承载的科技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有的科研档案直接影响到科研部门的专利权和相关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科研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总之科研档案,是现行性和保密性的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档案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性的矛盾统一

科研档案管理就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部门而言,都有特定的范围、业务内容和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门类多、学科多、覆盖广,同时各专业载体和媒介具有一定独特性。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科研工作对相应的科技档案工作内容,在搜集、保管环节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我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第一种是文科出身,具有较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第二种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不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5

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结合杭州市多所本科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归档范围界定不到位,归档难。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界定的原则不明确,没有保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档案材料不能保证其成果性、记录性、完整性、凭证性,这样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效果。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过程,重得奖轻积累,他们认为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科研工作者私心较重,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归档难。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归档意识淡漠。6多数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材料归档,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归档内容、范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稳定。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档案馆等管理结构,却主要是针对文书档案而言。科研档案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晰,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出生文科,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大部分出生理工科,多数是兼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设备陈旧。我国高校的科研档案单独设立科研档案室的较少,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传统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随意堆放现象,既不利于后期查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四,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开发效益低。目前不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重建设轻利用、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不向广大师生开放,很多珍贵科研文献资料堆放在档案室中渐渐陈旧。科研档案本身具备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处于真空状态。

   三、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上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统筹兼顾,合理地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重视,增强科研档案意识,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使科研工作者增强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档案管理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档案归档、保存、借阅、开发制度等。制定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消除目前档案管理无序现状,予以有力制度保证。   

再次要明确科研档案管理内容,采取最优管理模式。应采取多元化视角和文件连续体模式,保证科研档案的多样化来源模式,以保持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长久可用性为主要目标,实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7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者将要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既是科研证据的收集者保管者、社会记忆的形成者,又 是科研档案信息和知识的构建者。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如专利法、合同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的数字信息化,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科研档案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共享时代,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情报信息管理的高度,来重现认识和构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吸纳客户关系管理理念,采用基于客户服务的科研文件管理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主动上门,加强科研档案的动态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在动态的全员参与基础上,而非纯粹的静态控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科研档案成果开发,加强校内外科研技术合作,边保存边开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仁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静. 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

[3] 张金平.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17)

[4] 王晓东.浅析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天地,2012,(02)

[5] 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01)

1 本文是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项目“脱髓鞘小鼠研究模型的建立”(2011XJP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高杰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 国际档案局.科技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Z]. 国档发[1987]6号.

4 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2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3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依据,它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其科学管理手段对科研工作的进程、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及档案价值的实现,所以,研究分析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研究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而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部门师生员工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开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科研档案详细记载了科研人员在科研中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反映了高校的科研领域和研究水平,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重要标志之一。高校科研档案的作用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科研研究提供借鉴参与作用;既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又是倡导科研人员、师生具有进取意识,树正气、兴学风,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措施;是考核科研人员的科学依据。然而科研档案的特征:来源的广泛性;内容的专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形成的周期长、数量大;协作项目多,学科综合性强。

本文围绕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科研档案的管理现状和已有经验,结合科研档案的管理现状和已有经验,对本科院校科研档案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集归档难、收档不及时、收档不全

许多高校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缺乏有效的管理,科研档案管理意识不强,他们往往认为,科研成果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形成的科研成果材料属于自己,把它交给科研管理部门,自己以后查找利用不方便;因为,许多科研项目在鉴定结题后不及时归档,科研档案大多停留在科研材料和结题材料的简单收集。

课题归档,往往只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鉴定结项,而对于中间研究阶段往往忽略了。平时忙于科研管理的其他工作,如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奖励、课题的鉴定结项等工作,而忽略了科研文件档案的及时归档,导致档案的质量难以保证,数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不能给后人的科研活动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高校的科研人员和师生归档意识不强,认为归档不安全,认为在自己手里用起来更方面,从而造成许多科研成果都没有及时归档,归档的难度增大。

2、案卷质量差

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归档体系,坚持科研部门和课题组立卷制度,建立系统的检索体系,坚持科研部门和课题组立卷制度;开展编研工作;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素质。

二、科研档案服务意识不强

许多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目前只停留在记录、保存阶段,重保管,轻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的服务社会经济的价值,只把科研档案当作一种历史材料保存。另外,高校科研档案只停留在资料归档的层面上,档案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缺乏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进行“产、学、妍”结合,削弱了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经济的影响力。

三、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方法探讨

1、在科研档案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一般教师的科研材料都是移交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收集其它材料放在一起,我们不妨尝试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科研管理部门中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室,同时让科研管理人员来管理科研档案。一方面,科研档案一律移交科研档案室保管,将归档目录上交到校档案室进行统一编目,这样就使科研档案在形式上纳入了校级档案系统,而档案实体保存在科研档案室。另一方面,由于档案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利用科研管理人员来收集、管理科研档案既有科研档案的归档质量、保密性相对较好,又方便了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查阅、利用。

2、设立专职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可以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学校档案部门指导,经过专业训练,既具备档案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又身处基础管理组织中,以管理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科研管理工作,既熟悉情况又便于开展工作,是实现科研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骨干力量。

3、加强宣传科研档案的重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根据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有针科研档案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书籍,使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法对性地进行档案知识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多看一些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制观念,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重要意义,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到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归档意识,切实转变老师将科研成果视为私人的传统观念,严格执地《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关于“对国家规定的应当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埃塞俄比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进一步明确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法规观念。

四、做好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确保科研成果档案不泄密

首先,要完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运作有章可循。其次要紧紧抓住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环节,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工作。一是对科研档案的定密、传阅、使用、存放、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应实行严格的管理负责制。二是坚持贯彻检查制度。由专职科研档案保密员定期对本单位或部门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领导定期对科研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由主要领导对科研保密工作做出强调和部署,由科研档案部门负责人对档案、机要、传真等要害部位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和杜绝泄密事件。

总之,高校科研档案部门和管理人员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方面,都要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科研基础性建设,增强高校科研整体实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柯翠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问题探讨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5

科研档案是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工作中形成的真实的原始记载,具有长期保存、研究与参考的价值。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科研档案资源进一步增多,强化对其管理与利用,对维护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秩序和促进科研项目进展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科研档案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是评价高职院校一个阶段内发展情况、综合实力、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对各院系教师、各科研项目参与人员工作绩效、学术能力等进行审核的重要材料,因而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护好高职院校科研与管理秩序的重要基础。

1.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现有问题

1.1档案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沿用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缺乏实施细则与明确的档案管理目标,普遍按照申报、立项、开题、结题的程序建立、整理和归档科研档案。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翔实均未得到统一的审核与评定,同时,科研项目的核心技术内容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与保存。

1.2载体单一,格式混乱。

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配备了齐全的信息化设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纸质档案多于电子档案,且不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规格不一、格式不完善的情况十分普遍,给今后科研档案开发与利用带来一定阻碍。就电子档案而言,虽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存储、复制、下载等方式就可加以利用,但格式不完整、不统一等问题将影响档案利用者的检索、下载与利用活动,可见强化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改进策略

为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成效,应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2.1强化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基础建设。

首先,不断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在上级主管单位、院系领导及档案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等工作流程、方法、目标和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就以上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方方面面进行严格要求。对部级、省厅课题项目管理采取问责制,责任落实到人,使项目负责人和各级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各类重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跟踪检查,保障课题高质量完成。

其次,采用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对课题组科研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程序进行规范,要求承担课题项目的部门对课题材料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内容具体包括科研准备阶段,有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工作总结、科研成果、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成果申报奖励及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2.2推进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偏重收藏,对其开发与利用不足,随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科研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将进一步提高,随之强化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对此,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学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逐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采取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为科研档案交流、共享、编研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使科研档案需求者及时、快捷、方便地查找和调用相应档案资料。其次,强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各种载体的科研档案规格、内容、格式等进行统一,对不符合要求的科研档案进行修改和订正,归档前对档案资料内容和格式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科研档案格式规范,内容准确而翔实。

2.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思路。

首先,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强化对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知识产权的获取、知识产权的维护、知识产权的转让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为维护知识产权秩序,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树立保密意识,对科研档案的密级划分、适用范围、机密档案的归档与保存等工作环节详细规定,确保科研档案的保密性与完整性,保护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不受非法侵犯,保证机密档案资源不流失、不损毁。

3.总结

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办学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现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改进策略,是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人员可从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科研档案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思路等方面做起,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敏.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7-8.

[2]田园.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123-124.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6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7

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作为真实记录科研活动过程的科研档案,对高校开展科研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科研档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高校科研档案是记录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与历史史实的原始资料,是最可靠的情报源和信息源。任何科技进步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行的继承和借鉴,高校搞科研亦是如此,通过科研档案了解过去和同期国内外对某课题的研究情况,从而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科研档案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其次,科研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德才兼备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性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自身要及时掌握了解所教专业的最新前沿动向,还要不断更新教材,通过利用科研档案,将科研中取得的新技术、新经验充实到教科书中,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科研档案是检验科研工作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考核科研人员、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和依据。高校科研档案记录了高校教师、科研部门在科研实践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字、图表及声像材料。一所高校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从科研经费、人员投入、科研成果的产出等各方面予以体现,而这些均可从科研档案中找到依据,从而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科研档案也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考核、奖励起到了真凭实据的作用。

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不健全,权责划分不清,造成档案收集不齐全。《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单位科研管理工作中予以体现。然而,现实中,似乎只要沾上“档案”二字,工作就应划归档案部门。虽然,档案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了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但缺少科研管理部门的配合约束,使得科研档案从开始便出现断链。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归档单位,往往收到什么材料就归什么材料,只相当于扮演了一个“二传手”,不仅对档案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出解释,无形中,还增加了归档工作的返工率,并且,长期的传统粗放做法使得他们认为,档案材料的鉴定、整理均是档案人员的事情,只要将材料送达即可,给档案部门增加了很大工作量。档案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是平级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隔行”造成了档案人员对科研项目管理及内容的认识不足,许多重要材料未能及时归档,造成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

2.2 科研档案分类不适应新情况,档案整理不规范。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老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实需要。首先,体现在科研档案的分类上。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项目种类少,来源相对单一,分类简单,归档范围不明确,除了科研管理综合类(KY11)外,即按科研项目(KY12)进行组卷。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出现诸多科研类材料,如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学生科研项目、学术会议、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学术论文著作,等等,没有明确可归入的类别,便鱼龙混杂归入一类。其次,体现在科研材料的整理不规范。因为前期的分类不明确,给科研档案材料的整理带来一定麻烦,如奖励证书、专利证书、各类标准、学术著作等是按卷整理还是按件整理?大小不一、材质不同如何装盒?

2.3 科研档案查询服务不灵活,资源利用匮乏。长期以来,科研档案的利用一直较为谨慎,主要是因为牵扯到保密和个人知识产权问题。作为科研项目,它的价值不仅是一个发明、创新,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档案部门在管理科研档案时不愿承担责任,而将审批权全部推向科研管理部门。有时,科研管理部门一时没人,而利用者又急用,使个人查询极为不便。

正是因为科研档案的敏感问题,档案部门没有建立开放科研档案目录,从而造成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长期被压制在档案馆内,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4 上级指导部门没有针对性地对科研档案进行专项检查。虽然,每年,上级档案部门组织了各项检查,但很少有针对高校档案内容的专项检查,尤其是高校科研类档案检查从未触及。通过对科研档案的检查,可以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引起学校领导对科研档案工作的进一步重视。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新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管理网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一,为了利于科研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应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科研管理部门应为科研档案的主要负责部门,档案部门为辅助管理部门,即具体操作上,由科研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职能完成科研材料的归档,档案部门则主要行使档案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和保管、利用工作。

第二,科研管理部门要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建立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共同做好科研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第三,通过全校各部门设立的科研秘书,形成科研档案管理网络。对科研秘书的职责中,要强调做好本部门科研档案的归档检查工作,同时,档案部门要定期对科研秘书进行档案业务培训和指导。第四,建立科研档案的收集行政制约制度。通过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联合,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环节进行行政制度约束,进一步确保科研档案的收集齐全。如教职工的职称评定材料由档案部门审核盖章,年底科研工作量的报送材料由档案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凡未在档案目录登记之列的,均可将材料收集归档。同时,为了保证课题项目的每个环节材料齐全,可由科研部门按比例抽取课题科研经费作为档案材料归档保证金。

3.2 建立科学的分类标准,细划归档范围,规范操作流程,严把档案整理标准。科学研究类档案在我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作为高等院校的科研档案分类,主要是参照《高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两个规定,但其也只是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分类作了一个泛泛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现实科研发展的需要,如想较全面地收集齐全各类科研档案材料,必须对原来的科研档案分类进行细划,如“KY12”为纵向科研项目,“KY13”为横向科研项目,“KY14”为奖励证书,“KY15”为论文、论著,“KY16”为专利证书,“KY17”为学生科研项目等,根据需要,可再分三级目录。归档范围上,可针对学校产生的科研项目种类,按类别划分归档范围,使立卷人能更好地把握归档内容,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整理上,在参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可采取卷件结合的整理方式,科研课题项目以卷整理,科研管理类文件材料以件整理,奖励证书参照实物档案管理,按件保管;专利证书、行业标准、学术论著等按件整理保管。一个科研项目以结题、鉴定时间为档案归入年度,后期的成果、获奖材料按相应年度划入相关类目下。

做好归档流程的设计和规范化工作很必要,科研管理部门为科研档案的主要归档单位,而各课题项目组为具体立卷人,只有设计一套具体可行的归档流程,既保证归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又通过实现科研管理行政职能的约束力,确保档案材料的收集完整。

3.3 建立科学系统的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无论是科研管理部门还是档案管理部门,科研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对其而言都十分重要。二者可以通过信息对接处理,完善科研档案数据库,实现双赢作用。

科研管理部门利用科研管理软件在行使工作职能的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的科研管理档案数据库,通过与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对接,一方面,实现了科研管理中的电子文件信息的归档,并完成了科研项目的网络归档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则通过对纸质科研档案的扫描录入处理,建立馆藏科研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前期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通过二合一对接,形成一个大科研档案数据库,从而保证了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完整性。大信息库的建立,方便了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8

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并非经过严格招聘而来,大多数都没能接受档案管理的正规教育,不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也没能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一职,正是因为身兼数职,才给教学科研档案带来了更多不利。

2.缺少资金投入,各种硬件设施不足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必然的趋势,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入各种先进的设备,例如各种安全系数较高、性能比较稳定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软件平台等等。这些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很多的资金。然而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的资金来源都主要是依靠财政预算和上级的补助,但是那有限的资金却很难满足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使得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档案的信息输出能力较弱

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要将开发的教学科研档案信息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积极的传递给广大师生。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输出能力还很弱,因此,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信息输出不能够完全适应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虽然部分高校将教学科研档案的部分内容信息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该自觉地改善服务模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力争让所有需要教学科研档案信息的师生都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4.靠政策、少创新,重管理、轻服务等落后观念顽固存在,转变观念仍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许多高校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上还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在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不够,在管理观念上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等、靠”思想十分严重。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处于相对被动、滞后的状态。同时,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二、改善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创新管理理念,树立全员档案意识,打破传统思想观念

之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与教育领导阶层会缺乏足够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意识,是因为他们没能明确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做好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信息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让这些档案有效的为学校教学服务,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同时还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观念,清晰的认识到做好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够仅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进行衡量,而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

2.尽量拓展资金来源

各种财政预算可以作为教学科研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却不应该成为唯一来源,档案部门应该要尽量的拓展资金的来源,积极的为教学科研档案管理配置各种能够适应时展的软、硬件设施,加快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档案部门应该积极的将教学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到地方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以便于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保证。同时还可以积极的提供资金的利用效率。例如与当地的电信部门合作,获得相应的网络优惠支持等,与当地有关的IT企业合作,减少软件平台开发资金。

3.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创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我国高校在办学方式、学科领域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促使了高校教学科研档案的种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趋势,为了能够让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能够发挥其应用价值,就需要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机构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一个明确的、科学的界定与分工。因此,必须使管理制度创新走在实际工作的前面,来指导和约束管理行为。各高校要依据国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要求,制定合理、完善、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将全校教学科研档案分为学校、教务处、二级学院,并规定相应的管理范围。做到分工明确,克服和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使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做到“三纳入”、“四同步”。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科研档案目标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加强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实现教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以此来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档案在高校教学研究、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同时完善的教学科研档案建设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全局的观念,具备超前的工作意识。

4.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质教学科研档案逐渐成为数字化,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学科研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高校应加大教学科研档案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档案的管理,并建立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实现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服务升级,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各种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提高档案服务意识

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教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在深入了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档案业务管理水平。此外,还要认真做好教学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具有对数字化档案资料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能力,成为既具备教学科研档案管理能力,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档案服务做到以人为本,由被动变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对教学科研档案的利用需求。

6.建立教学科研档案服务信息反馈机制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9

1.1 制度不健全:国家对于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不重视,主要体现在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有种种限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申请省部级、部级等课题处于劣势。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只能依附于从高校退居二线的老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潜能。民办高校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的很少,科研队伍不健全。

1.2 科研兴趣淡薄,缺少积极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由于科研经费等问题中途放弃,或是认为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师在科研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存在偷懒心理,考博以后或者等到晋升职称需要的时候再做科研,眼前还没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来。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申请省部级、部级等课题处于劣势。

1.3 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从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说,由于历史和成长过程的原因,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招生人数、校园建设、规模扩大等硬件建设,普遍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另外,和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视,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报的科研信息均将民办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和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均有限制,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较为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档案建设与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关系。再者,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科研目的是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不注意资料的积累,甚至担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特别是技术成果泄密对自己造成损失,不愿上交或不主动上交给档案部门。

1.4 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档案无连续性。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吸引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年龄普遍在55岁之上的离退休老教师,以及从公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从一开始就在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一方面离退休教师大多数都以授课为主,且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和当前前沿问题脱节,无法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还要兼顾本单位的任务,在教学方面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科研方面更是贡献甚微。近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大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以及少数博士生。但由于民办高校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担忧,导致高学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机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这就导致本应成为民办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阶层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层次的科研梯队,仅有一些校级厅级等级别较低的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课题刚立项,主要参与人员就已离职,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连续性。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其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1.5 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完善。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设有独立科研管理机构的民办高校很少,大都依附于教务处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级的行政部门。学校的科研制度也不规范,比如,关于科研课题和经费的申请、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基本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配备极少,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科研干事都是兼职,主要工作还是教学,没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归档材料。与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是没有参与过,对档案工作管理意识不强,许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科研档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递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就行。无视法律规定,常常以复印件应付归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归档的科研材料必须是原件,根据需要可复印若干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将原件据为己有,以复印件交档案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容易给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

1.6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没有纳入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科研经费下拨,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二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三是自身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1.7 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科研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较为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能力的教师即使挤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但缺少时间对科研过程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上交。有人认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档案部门收集到的常是项目申请、立项表格、鉴定材料等一般性资料,而真正的科研原始记录材料很匮乏。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科研水平不高,承接不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常会以个人身份参与强校、外单位的科研工作,这就构成本校科研项目的“流失”,导致本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困难。

1.8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般起步较晚,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2 民办高校科研档案建设的对策

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提高对科研档案价值的认识。

2.1 学校方面。首先,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民办高校要改变只重视课题项目立项数量和论文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档案整理的局面。要对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科研档案不仅是申请立项、研究课题、调研、总结研究成果、、结项等具体工作,也包括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总结、积累的过程。科研档案的整理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做科研的师生在研究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稿,包括调研材料、研究报告、应用证明等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科研档案起到应有的知识传承的作用。其次,要健全科研机构,制定完善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2008年本科评估开始,就专门设置科研处,并在二级学院设立科研干事,以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2010年成立经济研究所、纳米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由主管教学校长主抓。在制度方面,先后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最后,给予必要的设施支撑。科研档案的整理,并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就行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网站网络环境、储存载体等,才能够保证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师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科研工作,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完善的科研档案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和借鉴这些成果,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2.3 业务层面。民办高校要配备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宣传科研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要明确各类人员对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其归档范围。

2.3.1 学校科研档案管理要综合管理的是科研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项阶段、成果推广利用阶段的各类材料资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归档。主要包括上级科研部门关于科学研究课题的题目征集、课题的批准立项的文件、任务书、委托书、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学校内部的科研规划、各类科研成果的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学校组织承办或师生个人参加科研交流、学术会议的会议材料等。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例10

一、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包括高等学校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兼职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不高,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兼职档案人员,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工作更换频繁,影响了档案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这就要求学校重视人员安排,使具有高素质的人员加入。

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有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态度,甘愿为档案事业做贡献,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同时,还应有保密意识。选拔人才时还要考虑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因素,以稳定档案队伍的建设。

开展档案专职及兼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年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辽宁省、沈阳市档案系统的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特别要重视对兼职档案人员的培训活动,使其都能取得岗位培训证书,每年年底由档案部门对其进行考核,给予优秀人员奖励,同时和各基层单位的考核挂钩。在每年档案宣传日活动中,档案人员在做宣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能力。

做好专职及兼职档案人员学习与交流活动。定期带领档案人员到评比优秀的单位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参观历史图片展览,还要定期邀请专家来讲座,给兼职档案人员做学术报告,使档案人员接受新知识,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馆馆长还要向校领导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派代表到苏州大学参加档案管理软件学习交流,让档案人员长知识、开眼界。

二、加强科研组卷和日常管理工作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部门立卷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制度和基础。因此,学校各级组织必须做好部门立卷工作。

1.做好科研档案立卷管理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个别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结题后不愿存入档案馆,为以后评职称,聘岗利用方便,都想个人保留。因此,每年我们分管科研档案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到基层找教师收集科研档案,工作起来很辛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同学校有关部门及科技处取得联系,制定有关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教师在结题后到财务处领取科研经费时,按规定到档案部门归档,归档材料齐全后由档案部门盖章签字方能到财务处领取科研到款额,这就解决了档案存档不齐全问题。

2.加强对立卷工作的监督检查,支持和重视档案部门工作。各级领导要经常对本部门兼职档案员档案归档立卷工作进行指导,制定立卷工作职责,定期做好改进工作。同时,每个部门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兼职档案员工作,将档案管理作为年底领导考核的主要依据,不合格的归档部门的领导在换届时不能继续担任领导职位,以此大大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

3.高度重视进馆后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等工作。严格按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要求,整理、分类、组卷,要求准确地划分保管期限,写清楚题名与责任者。把合同、课题、专利等科研材料及时收集齐全,并对科技成果获奖证书进行跟踪收取,确保科研项目的收集完整齐全,不允许有任何遗漏现象发生。

三、对高校科研档案存档的几个建议

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部门同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制定好有关的归档管理制度,科研课题组的负责人要将组织研究的一切数据及研制过程归档,如科研准备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阶段、成果申报奖励阶段、应用转化推广阶段等需要的材料,都必须全部归档。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科研档案的归档率。

2.增强档案管理员归档意识。由于档案人员对科研档项目过程不了解,无法掌握其流程状况,不知道课题组的研制阶段进行到什么程度,特别是不能及时了解成果,导致归档材料不及时,有的材料甚至无法归档。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科研人员归档意识不强,在项目完成后不愿意归档,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各部门人员的档案归档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3.实现科研材料全面归档。科研档案归档材料不齐全不完整主要表现在:归档的材料中复印件过多,存在着公章、签字不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造成档案无法归类;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分隔管理,导致科研成果归档时间不统一。对此,要完善科研档案归档材料,实现科研材料全面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