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创造能力培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8

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能力培养例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了我们创造能力是多么重要啊!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插上翅膀

创造能力培养例2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至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

  

创造能力培养例3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今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时》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这件伴奏乐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三、在学科综合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曾听说过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许压抑了学生许多的创造灵感,他们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来,不敢有什么大胆的创新。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上远远不如国外的学生。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在音

共2页: 1

创造能力培养例4

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幸的是,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有时我们常挫败他们的这些能力。大人通常不喜欢或不同意孩子的爱好,总试图说服甚至逼迫孩子做我们喜欢的或我们认为他应该喜欢做的事。

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

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到阻拦或受挫时,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

寻找拓宽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如果父母这样做的话,就给孩子未来的身体和智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不要担心孩子的热情是否会长久

做父母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的热情不会总是那么强烈。如果你的孩子从来就不想做任何别的事或不想与任何人玩,那么他的兴趣就失控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接受孩子的兴趣转移

人的创造力是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对现实的越来越多的认识而发展的。

总之,如果你的孩子对什么着了迷,就鼓励他。

年轻的父母请记住:人只有喜欢、擅长做某事,才能得到愉悦、满足。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当你的孩子确实有着迷的目标时,一定要悉心培养他的这份热情。

创造能力培养例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10-01

1.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在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违背时代要求的种种误区。如"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 课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抄条条;课下教师设下"漫漫题海""重重考山",学生则忙于画勾打杈。这种情况会抑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主要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之上,并且以生产者个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为此,培养未来公民形成鲜明的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历史地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须知,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但它是以潜能方式存在的,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能,激发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并加以正确引导。

2.鼓励学生提出探索性的新颖问题,发表独到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不是教得学生没问题,而是启发、训练学生提出更深刻、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例如,物理学上许多问题都具有对称性,如自然界存在正电荷,也存在负电荷,于是有学生提出既然存在质子,是否也存在负质子,既然存在电子,是否也存在正电子,既然存在物质,是否也存在反物质,既然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存在地球,是否在另一个宇宙中也存在一个反地球呢?既然电荷间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磁极间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那么物质间存在万有引力,是否也存在万有斥力呢?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激励出智慧的火花,呈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又例如,带电量为Q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两间距离d增大或减小后,两板间电势差U改变而场强E保持不变的结论,一般学生难以理解,数学证明学生也觉得说服力不足,受到教材上用电场线的疏密程度来形象地表示电场强度大小的启发,有学生对此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设任一极板带电量Q都等于Ne,设想每一个e都发出一条电场线,则两板间共有N条电场线,其疏密程度为N/S(S为平行板的面积),距离d增大或减小,引起变化的只是电场线的长度,并没有改变它的密度,所以它应保持不变,又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降低,所以当距离d增大或减小,电场线变长或变短,两极间的电势差U=Ed就增大或减小。

在教学中,学生不拘泥于已有结论,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向权威挑战,以及经常提出一些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探索的欲望,这些正是一种创造意识,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

3.精心心构思、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创造能力培养例6

从教育实践上看,素质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本文拟就职业院校教育中创新创造力的培育进行研究,并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探讨在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造力教育的途径。

在职业院校推进创新

创造力培养的迫切性

“两创”能力培养是历史和社会赋予职业院校的使命首先,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角度看,必须尽力改变受教育者在前期教育中所产生的思维障碍,激发思维活力,主动投入到职业训练中,完成相应的职业训练,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其次,必须遵循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将员工的“两创”能力作为企业的灵魂与发展的动力,特别强调企业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创新与工作方法创新,因此,使受教育者融入企业创新氛围,为今后进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再次,职业能力培养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观,主动推进“两创”教学,要避免在创新的时期继续沿袭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形式,避免用陈旧的知识与理念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两创”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贯穿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人生发展的主线,成为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整体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

要建立相应的学科,实现主题化引导尽管国内不少职业院校都认为“两创”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内容,并且将其纳入素质培养工程,但是,“两创”教育的具体内容并没有真正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本质上看,对于“两创”的理念认识上没有疑义,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它不同于传统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业务课,在学科的划分中又不能归属于文化基础类或专业类学科,所以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指导方案中,尚未将其纳入其中。实际上,“两创”所体现的思维、意识、技术、业务、应用的交融性使其本身具有突破学科设置的创新性,这一点在国际教育界已有共识。尽管在教育界有不少关于“两创”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但由于学科不明、普及不广,目前在国内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浅层阶段。就教育自身来讲,“两创”多体现为授课的组织方法变化、内容的选择变化等,在一些专著、论文的介绍中甚至出现针对一些做法套用“两创”概念的现象。这说明在国内的教育研究上,还缺乏对“两创”理论体系的归纳,缺乏相应的学科定性,从而缺乏对“两创”教育的有效引导。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的“两创”教育多属于业余活动,原因就在于此。笔者认为,应从职业教育这一与社会实践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别中尽快开发出“两创”教育教学体系,形成相应的教材、训练体系和相应的指导方案,纳入必修课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两创”能力。

搞好“两创”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在“两创”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应用、理解创新方法,从局部课程与课题中引发学生思考,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由于教师队伍缺乏“两创”教育的实践经验,在多种学科中自发的、个性的、个别的创新教学过程给受教育者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两创”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活动,是一种提高学生兴趣的选修课,是增加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举措,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由于衔接体系缺乏有效性,使得“两创”这一核心能力培养成为辅助教育内容,未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因此,建立主线,实现有效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两创”能力与职业要求的对接性学校实施“两创”培养的目的应该针对性很强。其一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其二是实现与职业要求的顺利对接,具体要看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是否能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是否能满足社会竞争的需要。作为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员工的职业院校,必须充分注意到在能力培养中的核心能力训练,使学生较早地融入企业氛围,建立较强烈的“两创”意识,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在职业院校进行创新

创造力培养的途径

“两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开发性的思与做训练,而训练的实践性、可视化、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知识点层面上应易学、易懂、易表述。所以,“两创”的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能力与习惯。但从目前不少职业院校“两创”实践来看,知识与实践、能力与应用之间结合的有效性还有待于加强,成功创新的比例不大。考虑到“两创”能力与企业、与就业的对接需求,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两创”独立的教学体系要与各学科的培养有机结合首先,“两创”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完成新思维的训练、新技法的传授、内在潜力的开发,以此建立比较完整的“两创”能力意识,形成习惯,学会有效地处理典型问题的方法。在独立教育与训练中,可以通过指导教师重点开展“两创”能力人格的培育,包括从教授、模仿、记忆知识到探索、创新、想象力的开发,从学生前期出现的失望、失信、失败到激发兴趣、产生自信、激励成功的转变。可以通过重点训练,抛弃传统的、固化的制约思维发展的意识与习惯,接受有利于脑力活跃、智力开发、建立自信、可应用“两创”思维与技法的开发性命题。其次,其他教学科目的指导教师也必须掌握“两创”的共性概念,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好“两创”与教学的本质性的结合点,应用“两创”的相关思维方法来解决项目命题。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关键,而不是找到答案再套用“两创”原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体现非常强的创新应变能力,使“两创”能够与学习结合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两创”的项目化专题培养应与过程培养有机结合项目专题培养的目标性强,通常可以包括项目设计中的活动方案设计、课程学习设计、专业性的应用化设计等多种主题明确的项目。同时,项目的选题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应易于指导和获得成功。在“两创”推广的初期,作为活动化开展和示范性开展比较有利。项目专题培养有时间的阶段性,作为“两创”的推广目标,应当面对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全程化的普及性培养,使“两创”成为职业院校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职业院校的特色。为使专题培养与过程培养有机结合,“两创”应纳入职业院校总体培养目标中,以保证培养过程不断线。笔者建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前期“两创”教育的起点非常重要,应从学生入学初期开始实施培养,让学生尽快摆脱传统教育带来的阴影,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看待职业教育,建立“两创”的习惯,形成“两创”的学习意识和氛围,以此推动职业能力的培育。中期“两创”教育要保持各教学科目的“两创”过程及学校创新活动的延续、深入、有效,突出“两创”内容的广泛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的一般性“两创”命题,中期的关键在学生动脑和动手训练的连续性,切不可“两创”课上谈“两创”,其他课程无创新。后期“两创”教育则要根据岗位工作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企业创新的需求、岗位创新的需求、职业创新的需求选择与工作实际直接相关的主题组织研究,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设计成功的“两创”项目无论是知识或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基于这个出发点,设计成功的“两创”项目非常重要。其一,可以说明“两创”教育的必要性,其二,可以说明“两创”思维训练及技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其三,可以说明“两创”能力产生的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个人、企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内在动力。通过设计成功的“两创”项目会加速“两创”教育培养的推广进程,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成功设计不等于成功实施,在选定“两创”项目过程中,要考虑到项目中问题的连锁性、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的范围、考虑到指导人员与对象的和谐交流、考虑到项目失败后可以引出成功性的思考。因此,“两创”项目设计的成功与否体现着设计者自身的创新水平。当然,学生的训导接受性和认知、思考、主动化的应用也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校企密切结合的职业教育中,突破学校的范围,选择企业“两创”的命题也是重要的途径。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两创”组织,建立导师制,这对推动“两创”的成功普及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创造能力培养例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美术教育活动影响着幼儿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在创设的环境中使幼儿感官得到充分的剌激,培养了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去感受美、表现美。如,我在《可爱的动物》美术教学活动中,先为幼儿布置一个动物园,这一环境给幼儿一定的视觉刺激,幼儿对各种动物有了印象的地方,并通过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撕、贴、粘等技能,塑造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撕出可爱的小花狗、小蜜蜂、小蝴蝶,有的还撕贴出了大象、长颈鹿等。又如,传流的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坐在中间,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孩子看一看、讲一讲。这种呆板的组织形式使美术欣赏活动,变得枯燥、单调,而且抑制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化。例如,老师可以把幼儿平时较好的作品收集起来,在教室走廊开设“小小画家展览馆”,每月举行一次,并组织孩子们一起去欣赏作品,也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作品等。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便有些孩子讲的与作品的本意不相符。当幼儿讲述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更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性的语言给以引导。教师可以问:“画家或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感觉有什么不同?”“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可见宽松的教育环境,多种材料的应用,以及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都能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

二、营造快乐氛围,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组画是由几个幼儿或全班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副作品的绘画形式。它弥补了当前美术活动偏重于以个体为主的不足,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大班组画《海底世界》,活动中我们老师先在一张大大长长的图画纸上画了两条热带鱼,孩子们有的添画乌贼,有的添画乌龟,之后,有的幼儿认为水中要有水草、石头就画上了;有的幼儿说鱼要呼吸,水中会有泡泡,就添画了许多圈圈;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认为大鱼会吃小鱼就画了一只黑乎乎的、张着锋利牙齿的大鱼,要吃老师画的热带鱼;一幼儿说:“海水是蓝色的。”最后就刷上了蓝色的背景……当我们把长长的海底世界张贴在走廊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这是通过脑力激荡的形式逐步完成的,这种合作方式最有趣、最快乐,孩子间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常常使组画作品内容丰富且呈现新意,蕴含较多的创造力,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幼儿合作能力。

三、与其它领域活动的有机整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是通往逻辑认知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段,例如,将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活动有机整合,能有效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为幼儿自主构建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图形中,幼儿利用彩色几何拼块贴各种图形,在摆弄中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在创作中学会运用图。幼儿在美术操作中有了充分感知,再结合教师适当的引导,幼儿很快理解了图形概念,明白了什么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且用这些图形拼出房子,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屋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围墙等,实践证明,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从而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转变观念,张扬个性

《福建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有自己独特个性,他的画也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富有想像,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工整细腻,有的粗犷大胆;有的造形生动,有的色彩绚丽……成人应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仔细品味其中稚拙的审美情趣。每个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范画为主的陈旧模式,摒弃教学形式的模式化,不受物体的固有形式所限制,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充分注重幼儿绘画发展的心理特点,运用“不教而教法”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充分挖掘儿童的天性,使其尽情表现自我。例如,《遨游太空》美术活动中,教师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小朋友想在天空自由飞翔吗?”“那怎么样才能在天上飞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孩子们思绪飞扬,有的画宇宙飞船飞上天,有的画飞机,有的借助翅膀,有的运用火箭等,这样孩子能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发挥、创作,尽情表达情感充满自信。

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价氛围

创造能力培养例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6-01

面临新世纪,如何适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是我们社会主义学校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许多教育工作者从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出发,对诸如教育体制、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却忽视了对学习主体因素,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的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探索。下面我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心理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激发创新意识,调动创新勇气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瑞普指出,创造力是个十分个体化的特征,在此当中既包括一般智力和知识的作用,也包括动机、兴趣和态度的作用。因此,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创造意识,即创造的意图、愿望和动机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新时期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呢?

首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心理学而言自信心有两个基本成分:一是自尊,即肯定自己有能力获得幸福和他人尊重的意识;二是自我能力,即肯定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的意识,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动摇对自我的信念。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仍以完成作业,考试合格为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挑战权威的意识;一些中、下等生甚至认为创新是优秀生的事,与己无关。为纠正这种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从树立“我能行”的观念人手,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发现自己的才能,鼓足学习和生活的勇气。长期这样自信心便成了学生敢于创新的巨大的内驱力,而且为他们将来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质疑问难。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和刺激的动力。儿童只有带着疑难的“如痴如迷”之状才是思维的开启之时,也是创造的萌芽之期。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总处于积极状态,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从而动脑思考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并以学生知识为基础。教师必须先启发引导,运用设问法,使学生展开思路。如在第八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③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④你能试着说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而在其后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学生拼摆操作结束后,直接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再次,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调动其创新的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日本著名育儿专家内藤主张,对于孩子要顺乎天性,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去进行培养工作。尊重儿童的想象,就是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权利,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美国心理学家瑞普指出,想象可帮助入们在一个更广泛、更特别的情景下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思维中的一次次飞跃。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学生过圆心画一条对称轴,想一想,在这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对称轴?有的学生接着画,但有的学生看着圆思考片刻便说出可画无数条对称轴的正确答案。因此,想象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创新才能

创造能力培养例9

小学美术课堂中是培养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能力的温床,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并且让他们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当让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更直观的得以体现。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课堂应当是一个自由而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前,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及前提。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于各个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展开充分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得到培养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找到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玩”起来,乐起来,同时也天马行空的想象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才能够让学生具备更为活跃的思维。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展开模式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盒子小舞台》是很富趣味的一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会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让学生来制作一个微型舞台。教学目标在于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个过程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动手中也很直接的体会到了美术课程的乐趣。有的学生会用小纸盒给小鸟做一个家,有的学生会用小纸片折成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装饰,还有学生负责给搭建的舞台上色……就这样,大家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锻炼。之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堂考评,看看哪个小组搭建的舞台最富有想象力。这个过程是很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观察与留意到其他同学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有趣的小主意,这对于学生自身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构建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门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首先会让学生观察与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以及装饰的特点,通过对门饰的观察与欣赏,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饰,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在首先展开的观赏课程中我会给学生们展示各种各样不同的门以及各类极富创意的门饰,学生们在观赏时都非常认真,常常会对很多独特的门饰感到惊喜万分。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创作,先给学生们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及工具,然后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的制作他们喜欢的门饰。同学们对于这个过程都非常喜爱,有的学生剪出很漂亮的窗花贴在门上,也有学生会通过折纸来折出各种小装饰物,还有学生会将刚才观察到的各种门饰进行糅合,然后自创出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门饰。在制作过程中都非常积极,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锻炼。

3.允许学生犯错

《收获的季节》是富有一定人文色彩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首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从而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会让学生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以期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在学生展开创作时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让他们不受任何限制的来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理解与想象。收到的作品中很多都极富创意,有的甚至是对常识的一种颠覆。有的学生的画作中会看到满眼的绿色,学生表示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应当充满生机,他认为秋天应当是绿色的而不是满眼的黄色。有的学生在一棵树下画出了形状各异的落叶,在他的想象中每一片落叶都应当不一样,即使它们是从同一棵树上落下。学生们的画作中都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想法及创意,学生们也充分将这些创意得以表达。对于那些用常识来衡量的“错误”在这里都不是错误,我不仅没有否定学生,对于他们这些杰出的创意我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通过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这能够让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并且让他们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教师应当善用这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与锻炼。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锻炼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国内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尤其是那些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更好的感受到创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得到实践。这两个途径都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观察多体会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积累更多富有趣味性的素材及小创意,而动手的过程则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将这些创意得到发挥与实践。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无疑是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错误中往往蕴含着各种创新思维,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创造能力培养例10

一、创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在信息社会中,设计师要着眼于从有形的世界创造无形的世界,这种创新能力无疑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就是要将科技成果的创新变成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从而改善和引导人们的生活。

工业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的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创新设计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创新,是个人素质、能力、文化积淀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提出新见解、新方式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二、影响工业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应试教育对设计类学生的负作用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试教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少自主地安排学习,学生的学习都是教师推着向前走,这是一种极为被动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强调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以至学生对事物认识脱离不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创新问题缺乏动力和兴趣,他们普遍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这正是设计类学生最容易陷入的误区。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最大禁忌就是盲目的跟从和模仿,真正的设计是勇于突破现状、打破常规,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模式,多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授课方式,增加实例教学内容,拓展实践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思维规律去激发创造的潜能,指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设计人才。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因素

工业设计教育是现代型的设计教育,更是未来型的设计教育,从教学模式上讲,工业设计教育不能封闭于高校内部。目前,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很难令社会满意,设计教育存在许多滞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紧密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多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所设计对象本身缺乏深刻理解。因而,设计的作品往往流于肤浅和平庸,缺乏创新力。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在教材、教学场地和教学方式上须加以创新。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互连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给设计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方式,设计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讲一本书,学生学一本书的教学历史,而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了解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但是大多院校没有全面引进相关联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和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停留在旧知识体系下,而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

(三)课程设置的因素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进入信息时代后,工业设计学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呈现出文理结合、工艺结合,学科之间日益综合化和多样化的趋式。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将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性,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纵向发展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工业设计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内容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新途径。

三、以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为例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体,如果没有合理的训练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充分发挥思维创造潜力。据调查,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创造潜力。工业设计教育应该设立创新思维开发课程,如设立创新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活动等课程来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创作灵感有时如风暴疾驶而过,闪动的创作火花需要教师呵护、鼓励才能结出丰硕成果。教育教学中要杜绝扼杀有不同主见的大胆创新者。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在产品设计课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

“头脑风暴”是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

(1) 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

(2) 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3) 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

(4) 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头脑风暴法会议过后,列出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根据问题本身的限制,包括经济、时间的限制,以及伦理道德的要求,选择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产品设计课上我们举出0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就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100多位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用户研究人员“头脑风暴”的结果这一实例,来引入“头脑风暴会议法”的理念。奥运火炬的设计初期,经过联想设计团队的头脑风暴法,提出了祥云、凤凰、长城、糖葫芦、卷轴、Purefire、风筝等多个方案(如图),后来又经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形成表面蚀刻造型祥云图案纸卷轴造型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奥运火炬设计方案。……

在产品设计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头脑风暴法”在学生的灵感创意阶段非常有效,由于头脑风暴没有任何约束的规则,学生们能够更自由地思考,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同学们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就大胆的说出来,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后,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思路,加强了交流,受到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戈登技术”是美国学者戈登于1961年提出了一种与头脑风暴法不同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者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在使用戈登技术时,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例如,当要讨论停车的问题时,先只提出“如何存放东西”之类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存放东西的各种方法。随后,教师缩小问题范围,如提出“要存放的东西很大”。然后,进一步缩小问题的范围,提示“东西不能折起来,也不能切断”,最后提出停车的问题。再例如,要研究剪草机的改进方案,可提出“用什么方法把东西断开?”随着学生的自由想象,会产生剪切、刀割、冲开、锯断、扭断、拉断、砍断、电解、激光等许多方案。待积累到足够数量的方案后,教师再向学生公布,最终设计的目的是设计更好的剪草机。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舍去那些不可行方案,对可行方案再进一步展开,最后就可以提出采用理发推子形式的锯齿形刀片、镰刀式旋转刀片、圆盘式刀片等各种具体方案。最后,通过更深入、更具体化地研究与试验,则可得出最佳方案,进而设计出更好的剪草机。在产品设计教育教学中戈登技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常把它运用在具体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课堂实践,使学生学会并在设计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设计,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水平。

“把思维变成生产力”是个极有创意的新观念,表述了科学、艺术、教育之间以思维为本质而必然联系的新思想,也是对人才,特别是工业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的根本要求。肩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工业设计人才重任的大学教育应该首先高度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后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更多的中国产品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奠定人才基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及创新,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改革,现代我们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生学会思考,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扩展设计思维的创造空间,呈现出好的设计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郑建启,李翔.设计方法学I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艳提高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3):65―66(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济南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