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培训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8

建筑培训课堂

建筑培训课堂例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职教育应遵循的指导方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的专门人才,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①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念,②结合多年建筑工程课程的教学经验,对该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提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整体设计的新思路,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实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手段,④设计训练项目与组织形式,通过完成具体工程项目任务的实习,培养高素质的测量施工专门人才。这就是“一体化、两层次、三阶段、循环练”教学设计思路。

2 课程定位与目标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测量基本知识与测量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建筑业施工现场岗位必备的能力,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定位放线、放样等一系列测量工作。课程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基础,能力目标为导向,素质目标为主线。

3 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选择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以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为依据,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在教学中,以课间实验、综合实训、课外活动和技能比赛等为重心,进行任务驱动,模拟工地真实场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技能训练,“教、学、练”一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质的提升。

课程从两个阶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一是实行“教、学、练”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二是进行综合性测量实习。在这样的“一体化、两层次、三阶段反复练”理念指导下,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目标。具体步骤:

(1)根据建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根据市场调查和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及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大纲,由此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3)根据课程大纲,自编教材,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地形图测绘、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其它工程测量四大模块,突出建筑工程施工放样能力培养。(4)紧紧围绕建筑施工测量的核心技能,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及实习等关键环节,突出动手操作能力。(5)不断补充新知识、新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知识。

3.2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大学习领域,并设计16个学习项目任务,先后次序合理,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专项到综合,由实验到实训,由仿真模拟到实战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教学以边理论边实践为主,教学周穿插9个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练一体化,培养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仪器操作入门。增加一周测量模拟训练和4次以上的工地实训,真题真做,现场教学,缩短与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距离。

3.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采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建筑工程测量》。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行业资格认证标准自编讲义,用于课外实践教学。教学包应包含: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教材、课件、教学指南、综合练习、试题库、实验实训项目任务、指导书等,并备齐相应的电子文档。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使得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理论教学按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批阅反馈强化训练考教分离”流程实施。实习方案的设计重视操作性,可评性,可行性。实践教学环节由“演示教学课堂实验仪器操作考核基本功集训周测量方案编制实训周施工图测设实训周”六个环节构成。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练合一。在教学改革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的实用性和连贯性;(2)教学过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结合;(3)任务驱动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4)方案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5)课外活动将课堂搬进工地;(6)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4.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演示法、启发引导、案例教学法、分组训练、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对测量仪器使用采用演示法教学;对测量基本理论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水准路线的测量,经纬仪导线测量,采用案例教学;对综合实训,采用仿真式教学;对施工测量,采用真实的生产案例教学和参观法教学。

4.3 现代仿真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编制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2)组织实地参观,采用现场教学;通过按施工图定位放线等真题真做,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技巧;(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和完善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学指南、电子教材、教案、课件、习题、章节训练、试题库、自我测试、实验实训指导、工程案例、新技术讲座等,开放优质教学资源。(4)建立较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5 结语

(1)贯彻“一体化、两层次、三阶段、循环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2)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3)教学内容编排符合认识规律,内容新颖,思路清晰。(4)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突出重点,对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优化组合,突出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5)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使得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工地搬入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能力。

注释

① 谢旭晖,周晖,潘松庆.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整体设计初探[J].测绘,2010.32(2):93-94.

建筑培训课堂例2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90

1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现状

应用文主要用于正式场合进行活动与商务沟通,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建筑施工人员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在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中,应用文写作都是作为基本的培训课程设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写作能力,但是,许多施工人员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基础知识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固,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建筑工人开展应用文培训这项课程。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建筑施工人员都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中双丰收,两方面都出色。原先的应用文写作通常采用讲授的形式,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参与培训的人员听取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授课形式,缺乏有效互动与沟通能够。培训人员不能够掌握参与培训的学生们实际学习程度,培训结果不能够被有效掌握。建筑类以实践为主,当理论与实践脱离,那么培训的意义就为零。因此,建筑类的培训一定要加深培训人员与参与培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两方的有效沟通。让被培训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急需提高的地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课程更加高效进行。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人的角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同时进行。

2 应用文培训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提升他们在应用文方面的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建筑领域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建筑培训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普遍对此课程不重视,认为这门课程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很多建筑施工人员的写作能力非常薄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了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单位开设应用文培训课程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内容,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有专业素养。应用文的书写偏向于正式报告,在格式及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应当具有书写此种类型应用文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中,会遇到很多场景需要撰写非常多的计划、规章、合同、招投标书等文书,而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就是将写作与建筑实质相结合。

3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教学具体要求

3.1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可操作性

培训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指导,让学员尝试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授课者应协助培训者完成应用文的写作,饼随时指出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当中,老师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初找准教学最终的目的,认准培训所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课程当中,让建筑人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

应用文应具有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应用文的写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同时因为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工作中不免要书写各种计划,总结,报告,通知,请示等。通过应用文培训,可以为建筑施工人员今后的职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是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在工作及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所使用文体的统称。应用文种类繁多,其自身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另外,建筑施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每一位建筑工人能够参与教学的时间非常并不多,那么培训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员们带来什么,让他们掌握哪些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每一次的学习能够让建筑工人们有哪些提升,这都需要老师在课程之初做好充分的考量。培训的老师要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真正所需的知识是哪些,让教学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预先创设一定的场景,从场景入手,引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讲解如何撰写计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们,学生时代都写过什么样的计划,用来做什么,最终计划完成的怎么样,完成后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总结。用这些学生们经历过的事件去回忆,作为课堂开头的引子,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起去思考。通过一起回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与学生产生亲密互动。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例文,用例出格式及样板展示。但是学生会按部就班地将例文视为模板。按照例文位置填充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写出的文章不能够深入反映问题,只是浮于表面的书写和认识。因此,在例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深入剖析例文的各部分内容,展示关键要素。从全局理顺例文的逻辑,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例文书写的要求。在告知学生文章都需要由哪些关键部分组成,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该如何书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用之前所说的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原先都做过哪些计划,写一份“计划”举例,可以选择某某公司某一年的建筑施工计划,用这样的文章做例文。从文章整体入手,分析文章架构、格式、语言,以及各部分细致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更加便于学生对各项内容的掌握。每篇例文的讲解,要让学生从逻辑上认知文章,理顺文章逻辑,明确文章重要的各个要素,依次展开。通过学习例文,能够看到自身写作需要提升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3 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诊断性

应用文主旨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准确简明。写好应用文,首先要熟悉方针政策,要了解业务熟悉情况。再者要善于借鉴勤于实践,选材要切题,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以往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参与课程培训的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在开展培训前,进行一次应用文检测。通过检测,明确不同施工人员已有建筑施工知识的不同水平。借助检测,对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他们所掌握的应用文相关知识与写作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在了解不同施工人员的不同应用文写作能力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培训与指导。根据检测的不同结果,对课程安排做相应调整,有针对性的完成培训,提升培训的效率与应用结果。另外,因为建筑工人参与教学时间的特殊性,他们不能像在校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参与培训,往往只能够在一天的部分时间内参与学习。所以,这对培训的整体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已经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出阶段性评价。也可以通过让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填写反馈信息,通过类似问卷及测试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环节,方便下次培训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再次补充教学。为了进一步掌握培训进程,了解培训效果,教学人员应当制定有效反馈方式,了解培训内容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建筑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课程与应用文教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分。施工人员培训课程所具备的特殊性决定着课程制定及检测方式与普通课程不同。建筑应用文课程的培训在重点培训领域、培训方式以及反馈方式等方面,要充分结合参与培训人员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建筑人员的培训效果,切提升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例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建筑培训课堂例4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建筑培训课堂例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等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现状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卫军博士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一一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2015年赵波,齐红霞,在信息化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中,分析社会信息化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我校自2015年始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强了校园无线网络、办公平台、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化硬件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基础硬件建设。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各种观测数据,是土建工程类专业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三、信息化改革实施

(一)学习平台的利用。基于学校建设的学习平台,创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能实时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在线式教学、资源共享、辅导答疑、作业提交等课堂教学交互功能。多功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提高了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效率,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录制仪器操作演示视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殊性,基于仪器操作适用性,提前录制好演示视频,以及校企合作顶岗培训时录制现场测量视频,并将其共享到学习平台上,以便学生提前下载观看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

(三)模拟器软件共享。测量仪器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能全天候的借出测量仪器,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探索,提前把相关仪器类型的模拟器软件上传至学习空间上,供学生下载安装学习操作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件制作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媒介,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直观、形象、动画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教学课件更为形象直观,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高效解决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训环节。学院始终在专业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建有“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CAD机房、仿真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设备先进,条件优越,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担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以来,一直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目前,笔者认为2+2+7的模式比较适合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第一个2是上两学时理论课程,第二个2是上两学时的实训课程,前两个2是依次交替运行;第三个7是最后一周七天的全天室外实训,在最后实训周要完成以部级测量比赛为依据的三项任务,分别是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导线测量、数字测图等。

(六)分组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分组学习及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七)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分任务式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向技能型人才发展。

四、信息化教学的总结

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与合理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师生在课堂有更多互动,老师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条件,突破信息技术的运用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的介入,实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设计活动的重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国.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21.075.

建筑培训课堂例6

1《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用图纸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运用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并绘制成图。该课程理论36学时,实训36学时,理论课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训课以学生完成设计实训的实践教学为主。

2《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与实训课脱节。《园林建筑设计》课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各论,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论主要讲园林常见建筑小品的设计要点等,在授课中,先讲理论,而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训,这种安排看似很合理,实则问题比较大。由于理论课一般先于实训课1~2周,等到上实训课时,学生理论课学的知识已经比较模糊了,教师还要重新讲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不好,导致实训课效果不佳。2.2理论课内容“名不副实”。《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因此,要发挥理论课的指导作用,要为实践服务。事实上,这种指导作用有限,原因是理论内容空洞抽象,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地讲基本原理,学生却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即便教师讲课技巧高超,学生有兴趣,理论对实训的指导意义依然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内容没有与时俱进。2.3教学模式单一。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渠道单一。在现代网络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2.4考核评价不够严谨。园林建筑设计考核主观性较强,虽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但评分标准很难量化。不同的教师给出的成绩会有所不同,这属于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由于评分标准主观性较强,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高抬贵手”放过,课程通过率基本是100%,给学生造成“不管学得怎么样,都能通过”的不良思想,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3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套用建筑类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要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经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发现课程体系中缺少结构课程和材料课程,在教学中要对此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把与实训关系不大、陈旧的案例删除,增加体现可持续性建筑理念的新案例,切实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把理论课放到实训室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训操作当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较为理想。该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抄绘、测绘实训。对于各论部分,也就是具体的园林建筑类型,适合采用“案例教学+设计实训”相结合方式,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解析、设计实训融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总结为三段教学法:第一段是前期准备,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指定相关案例,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汇报,教师提炼设计要点;第二段是设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第三段是总结提高,学生汇报、互评,教师点评、总结。三段教学法,使教学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学生参与性更强,学习过程也更符合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容易与行业对接。3.2教学模式多样化。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的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录制成视频,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网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解答学生疑难,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3.2.1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为核心思想,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式,将“体验反思、分享实践”的思路融入教学中,符合学生“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认知规律,体验式教学是主动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强调学生的感受。现以亭抄绘实训为例,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首先,给学生下达亭抄绘任务,同时把抄绘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询资料分析图纸,并进行总结;其次,带领学生考察亭实例,并现场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根据掌握情况,现场讲解,由于是现场体验,学生对空间和尺度,建筑形象有深刻体会;再次,学生抄绘图纸,计算机建模或做实体模型,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设计技能。3.2.2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强调个性化学习。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在教学中布置一些自学内容,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己命题,选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找答案,最后提交解决方案并汇报。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3评价体系的标准化。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是考核的主要依据。设计作品占比不低于70%,课堂表现、考勤等不高于30%,对于小组完成的项目,要增加小组成员的互评环节。评价标准要尽量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不同教师评分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图纸规范性、功能的合理性、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等三个方面。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成绩在6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成绩在7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成绩在8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成绩在90分及以上。每一个设计实训,都给出参考答案,便于师生比对。教师应严格按评价标准打分,控制合理通过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对营造良好的学风是有帮助的。

4结语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期望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例7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端人才,随着我国建筑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各种岗位的专业程度化越来越高,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不断涌现,建筑企业需要大量施工、预算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切实有效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毕业的同时就具备了计量与计价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以实践技能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为辅。课程中学习的任务来自于建筑施工工作过程,内容按照专业所对应的预算员岗位来排序。针对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改革。课程建设目标,就是为了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2008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内容

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正式实施,课堂教学加大了工程量清单实训的教学任务,与新的形势接轨,及时改变课堂教学设置,落实本地现行2008重庆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及其配套文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上做了如下改革和尝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实践训练。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训练内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改进,为使其更加适合于教学,可以增加图片、动画及音乐效果,调整课堂气氛,缓解课堂压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互动,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相长,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项目式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土方工程计量与计价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扮演不同角色,利用清单规范和现行的定额进行投标报价,最后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点评。

3.自编讲义,与时俱进。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专业核心课程与预算员岗位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要求,适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工程实践能的力培养。现行的教材存在知识更新慢、缺乏岗位针对性等缺点,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对岗位针对性、适应性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系教师花费大量的实践和精力,结合具体工程和本地区的最新的政策,编写了内容新、方法活、实践强的讲义,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

4.开设综合实训周,提高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教学中,单独设置一周综合实训的时间,以具体的工程为模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一整套的投标书,巩固了本课程的所学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欠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但是我院教师有些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此我系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师资队伍进企业、进实体工作的力度。“先做工程师,再做教师”,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除教师职称以外的相关专业执业资格,并制定相关鼓励措施,建立教师与社会实体交流沟通的有效渠道,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努力造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2.实训条件不足。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课程改革后盾,高职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端人才的目标,其实训就要得到有效保证。目前我系有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训基地存在着明显不足。为此我系先后建立了建筑工程资料实训室,购买了图集、手册、定额、清单规范等10多万元的技术资料;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购置了高配置计算机100台,广联达网络版造价软件100个节点,教学软件及时更新,与行业同步,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加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重庆武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建筑培训课堂例8

【Abstract】“Building Surveying” is a strong practical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involves more contents. With the teaching of “Building Surveying”,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 practical and trai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ough reform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model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active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By“Building Surveying”curriculum reform to evalu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and attain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reform; Examination reform; Taking the certificate for reference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课程建设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更新,如何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上好《建筑测量》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经验,构建和探索《建筑测量》的考试改革,实施“以证代考”的考核形式。

1 “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的实施

1.1 传统考核模式

传统的《建筑测量》考核方式一般是按考试大纲要求,在期末考试时出一些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闭卷考试[1],偏重理论知识考核,体现不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太适合于高等职业学生。

1.2 “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

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顺利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建筑测量》课程的考核采用以评代考的形式,通过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以证代考,考教分离,使得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在第三方的监督下,实行笔试、仪器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大胆删减传统笔试的考核内容,增加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的知识点,融入测绘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概念等内容。增加了实践考核部分。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现场仪器操作考核,按照学生测量某个量的时间、精度和现场分析处理的数据综合评定仪器操作成绩。最后综合笔试成绩、现场仪器操作成绩评定出学生的学习综合成绩。成绩合格者,由国家测绘部门颁发“测量工”技能证书,通过取证考试代替传统考试。丰富了考试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以证代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完善课程教学资料

课程教学资料包括:第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经由企业专家、校内(外)资深教师多方共同商讨、审核和制定。第二,多媒体课件。重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详实、生动、直观、易懂,包含了大量图片、动画、视屏、音频等,内容全面,信息量大。第三,自学指导书。编制自学指导,包含每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难)点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例题、课后思考题、自测复习题、作业、参考文献等,用于学生自学使用。第四,实训任务书和实训报告。包括实习要求,实习目的,操作规程,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问答题等。第五,电子教案和教学录像。方便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第六,网络题库建设。重视网络题库建设,学生课余时间可在学院机房模拟、演练所学内容,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第七,网站学习讨论区。提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平台,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的虚拟空间中来,延伸了学习时间。全面提高《建筑测量》课程的学习效果。

2.2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2.2.1 理论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测量知识“够用”为原则,把培养学生掌握测量核心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应用能力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建筑测量》课程以后,应该具有三个基本能力: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能力,使用测量仪器解决工程上测量问题的能力,根据工程中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测量方案的能力。

2.2.2 实训教学环节

改革随堂实训项目,严格常规项目训练,如: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水准测量(双仪高法)、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垂直角观测等施工测量必备的技能[2]。删除与工程建设项目联系不紧密的实训内容,如删除钢尺精密量距、三四等水准测量、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3]。增设适应新技术的技能训练项目。如增加了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等随堂实训项目。在综合实训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全新的模拟施工现场任务,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如拟定某新建项目,在校园内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进行施工现场定位放线,将建筑物的角桩、中心桩以及轴线控制桩测设到地面上并打桩。通过对《建筑测量》实训任务的实操练习,达到掌握建筑测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现场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满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求。

2.2.3 丰富第二课堂

以测量技能大赛为契机,开展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作为对实践教学的补充。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想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就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建筑测量课程“以证代考”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在毕业时即刻适应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个筹码。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例9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应以“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的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科学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办学模式。需要依托该专业就业导向、就业需求制订合理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提升教育质量,走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当今企业特别需要能直接上岗的毕业生,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技能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实迫切的教改目标。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育基本上仍是以知识的积累和延伸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随着建筑工程专业结构性的调整和职业教育实训力度的加大,目前实践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专业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学生数量猛增,但校内生产实习的场所狭小,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高。这样,学生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建筑企业的实际上岗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2、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落后。在黑板上建高楼、书本里搞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本位、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具有生产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质量技术要求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人才。正是目前我们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的原因所在。

1、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从当前就业市场需要看,职业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适应现场,而且务实、留得住,有利于施工队伍的稳定。结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日趋务实的实际现状,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应该是宽基础、强技能。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更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要。并可以适当调整专业设置,按照建筑工程大类设置专业,分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建筑工程可以分为给排水、测量员、材料员、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造价、工程监理、钢结构工程等方向。

2、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训实践以及顶岗实习实践三种形式。课堂实践是基础,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及作业来实现;课外实训实践是培养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可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状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而顶岗实习实践既是生产一线实践的准备,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实践的补充,它可以达到反复实践、全面实践的要求。不同的实践学习任务就要有不同的实践场所。这就需要学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为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筑培训课堂例10

建筑美术为建筑设计打基础,是建筑设计工作者以画代言、以图表文、以象记实、以形达意的工具和表达手段。基于建筑美术相关专业特色,应在概念上把它和纯美术区别开来。高校中建筑类专业的建筑美术教学和纯美术教学也是不尽相同的。我在建筑院校从事建筑美术教学多年,现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对建筑美术教学的相关特点和方法略作论述。 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文化课相对比较好,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对美术教育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对美术内涵理解不足,艺术素质不高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建筑院校都开设了美术课程。 因为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艺术是理性思维,科学手段和艺术审美的综合体现。因此,艺术修养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在建筑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要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有别于艺术类院校的纯美术教学方法。因为艺术类院校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受过美术专业的训练,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美术专业的学生要通过美术入学考试,专业合格才能进入美术院校),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相对容易上手。对于纯美术教学,入学后关键是培养学生个性,对美术内涵的理解。而建筑院校的学生,一般没有受过美术的基础训练,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的进行课堂训练,应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艺术素质条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出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调动其潜能,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 其次,相对于纯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学,建筑类美术课时非常有限。一般来说,纯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校进行四到五年系统的美术学习,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本科只有两年美术课,专科只有一年美术课。因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上必须有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在学生初学阶段,要讲深、讲透规律性的知识,可多追求共性,让学生理解规律,掌握规律,并能在绘画过程中自觉的运用规律。 素描、色彩的单元作业课时不宜过长,一般为四或八课时。不单纯的追求画面效果和过分注重形体表面的深入描绘,而要重视对形象实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注重行为过程、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的培养。技法表现不做过多要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性格的不同,自由发展。 从笔者十余年的建筑美术教学实践来看,必须先训练学生的形体构图能力。一般是先安排大半个学期的结构素描教学,然后进入到明暗的训练,明暗训练也主要是表现性素描和风景。这样,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又注重其构图,培养创造性处理能力,为他们打开设计思路做铺垫。在色彩教学上因为时间关系,只能重点放在风景上,色彩静物只是调色能力的训练,由此马上过渡到建筑风景的练习。在建筑风景练习时,先以临摹为主,而后转入写生训练。临摹训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把握整体色调和快速掌握构图技法的能力。 总之,建筑美术教学思路要明确、系统、全面;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如素描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结构素描的内容,让学生对结构和透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色彩写生中加入建筑风景写生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感受建筑的体量感、空间感和色彩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整体观察、思维、表现的能力。速写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速写主要运用线条表现对象,简洁明快,对徒手绘画是很好的练习。它主要是培养观察、记忆、想象、概括和快速表现力,有助于提高艺术感受和鉴赏能力。 速写练习与建筑设计中的徒手草图联系最为紧密,将来在建筑效果图的快速表现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 在学生入门一段时间后,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增加讲课内容,把讲课内容分为了解类知识、理解类知识、掌握类知识。了解类知识,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这类知识作一般了解;理解类知识,需要学生认真分析,理解其内涵;掌握类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能熟练的运用到具体的绘画与设计中去。 这样可以加大授课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时有重点,有广度,为以后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思路、有目标。 此外,开设艺术欣赏课,是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其感性认识,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的捷径。艺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欣赏中外美术大师的绘画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分析大师的作品,从中体会构图的法则、体会色彩运用中的统一变化规律等通过形式表现内容的方法。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艺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欣赏名作后,谈自己的感受。相互观摩同学之间的作品后,指出优缺点或介绍自己作画的体会。这样,对将来分析自己的设计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绘画艺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克服这两者的脱离现象,强化艺术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强化创造力的培养。如教师任意摆放许多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物品,作为组成画面的元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艺术审美的理解,从整体印象、空间特征、立体构成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选择几种适合的元素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特点,有艺术性的新立体空间画面,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给创造观念以升华。它的特点是多维性的、渗透性的,进而激发学生们潜在的智慧,更多更深的进行创造性构思。 目前,在建筑类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学只服务于建筑表现效果图。由于电脑的冲击,许多学生把注意力转向电脑绘图,而忽视了对美术的学习,过分注重绘画技术,而忽视对艺术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综合审美能力的学习,是对美术教育浅层次的理解。在毕业生的反馈中,他们认为艺术修养是电脑绘图的基础。电脑绘图是一种新的绘图手段,我们不能盲目的加以褒贬,只能更好的加以利用。我认为,提高美术修养是必经之路,让学生认识到技术是发展变化的,而“美”则是长久的,建筑设计的魅力正在于对“美”的创造。但这种艺术修养,并非只靠课堂上几张素描、色彩画就能够解决的,要靠长期广泛而全面的学习积累。因为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建筑美术教学是通过基础的训练,多方位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审美观念的设计人才。美术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领入艺术殿堂之门,教会他们遨游艺术殿堂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才能设计出有创意、有品位、有内涵的建筑作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