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14 17:11:54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1

1.审计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单薄,基本素质普遍低下,势必会造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变窄,往往局限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满足于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必审项目,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估、预防以及建设职能等均未涉及到。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财会方面,那么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属于财务性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领导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识淡薄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比较狭窄,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也不够明确。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此外,还有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财务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具有的财务性质所决定的。对于很多施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形式化的部门,意即可有可无,其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则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内部审计没了独立性,那么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必然会遭到质疑。

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就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其主要基于财务软件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审核与检查,某些会涉及到企业账本等明细账目的查询,但是很少会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第一线去进行调查、走访、分析,因此很难从深层次的角度探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审计的内容十分简单,主要在于弊端的预防方面,而完全忽略了效益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依然是查错纠弊,并未发展到效益审计的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仍未形成高度地意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大多集中于审计业务方面,对于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缺乏高度地重视。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科学性的认知,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从而导致了国家机关审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进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审查工作产生较大的障碍。

4.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建设与时代的发展不符

近年来,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将财务工作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但是内部审计至今还不存在一种专业化的审计软件,审计技术及方法基本上以手工为主。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最后的结果大多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性介质方面。所以,应该对建筑施工企业被审计部门或者建筑工程项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全面地评估,那么就必须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审计。若要达到上述要求,就不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信息化改进,将信息化技术用于其中。

5.跟踪审计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业还存在跟踪内部审计的力度不足方面的问题。某些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概预算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均非常严格,但是建筑工程项目一旦实施之后,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前期内部审计工作非常严格,中期内部审计的工作便可以稍稍放松一些,甚至还有人认为取消审计,中期内部审计工作尚且如此,更别说后期内部审计方面的工作了。而某些人正好钻了这些空子,在内部审计工作薄弱环节进行贪污舞弊行为,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对策

基于上述关于当前时期下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阐述,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1.合理化定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成立专业化的审计团队,由此团队履行审查监督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及审计团队要领导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而审计业务及其相关审计协调的工作主要由审计团队所管理。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施工企业管理层或者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的基本权力。所以,在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时候,要确保地位比其他职能部门要高,那么这样就能够为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与平台。

2.创新审计方法及手段,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适应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及管理不断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以及完善审计抽样、内控评测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方法。此外,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完全信息化、计算机化,采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强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

对领导负责,对自身负责,对身边的同事负责,也是对我们施工企业的发展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对提出的审计结论应有着审慎的态度,审计意见的表达应在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2

关键词: 组织论;战略审计;流程

Key words: Organizing Theory;Strategic Audit Theory;procedur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41-03

0 引言

战略管理审计是一个新兴的审计学科,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自从其概念提出起,由于对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得到了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重视和推崇。公司治理的理念是上世纪初国外学者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较为各界所认同的观点是,公司治理属于一种制度安排,即以之确立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和规划,并保证公司的整个组织机构体系能够协调一致地予以实施和完成。

根据安索夫的划分,经营管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三大类,其中战略决策的地位最为重要。企业在战略决策方面若发生失误,将导致难以挽回和弥补的后果,会造成企业的严重衰退甚至倒闭,这方面国内外的实例和教训枚不胜举,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巨人集团,本来在汉卡领域有极强的优势地位,但在多元化经营、盲目性扩张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的失误下,一个很好的科技型企业很快就倒闭。

为此,美国的艾贝·肖克曼教授首先提出了战略管理审计这一概念,以推动对企业战略计划和实施的诊断和完善机制。但战略审计的具体组织形式、实施机制等,由于和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文化等密切相关,其实施也必须有赖于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推动,在实际中,战略审计的实施也遇到诸多问题,不同企业之间的实施绩效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组织体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从组织论,对企业的战略审计活动进行初步分析。

1 战略审计与组织论概述

1.1 战略审计的内涵 根据艾贝·肖克曼的定义,企业战略管理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的核查,确定问题所在和各种机会,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企业战略管理的活动(管亚梅,2008)。实施战略审计,能够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的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韩晓梅,2002;余玉苗等,2004)。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由于其对企业战略管理和规划制定中相关风险控制考虑和设计较为系统,很快为各界所接受,并已经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

战略审计属于管理审计的范围(Hunger,2001),也可归类于绩效审计(廖洪,2003)。廖洪(2005)将关于战略审计的各方面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重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效率和效果为目的的研究,二是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的的研究,即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管理观(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和治理观(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两种研究基于不同的研究假设,因此在战略管理审计的目标、主体、职能、内容与范围诸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如表1所示。宫靖(2009)等则从能力观角度构建提出了一个企业战略审计体系,如图1所示。

目前,较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使用“战略审计”这一概念:①战略审计是计划过程的重要工具,是公司制定战略之前必须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过去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估等(Martin Shubik,1983);②战略审计是公司战略控制与评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评估公司的管理绩效;③战略审计是一种咨询服务,是公司战略绩效的一种诊断工具;④战略审计是一种具有公司整体观的管理审计,可以提供对于公司战略态势的综合评价(David,1987);⑤战略审计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式机制,是正式的战略考察过程,它同时对董事会和管理层施加约束;战略审计应主要由公司的独立董事来负责执行,是独立董事参与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方式(何卫东,1999)。项文卫(2008)对包括知识资产在内的企业无形资产战略审计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略方案和选择的审计、制订方法的审计、战略实施效果的审计等在内的大致内容框架。

由战略审计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战略审计可以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方面起到较好的自我诊断、修复和完善作用。由于审计本身是对既有目标的遵循性检查,而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虽然明确,但还不具体,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企业战略审计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统一的准则和规范体系(石友蓉,2006),这也导致战略审计在战略绩效评价时的应用受限。但是,在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阶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过程、战略实施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咨询、监督和评价时,战略审计还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1.2 组织论 组织是一个很传统和历史较为悠久的概念,对于组织论的研究,从早期的农业、军事、国家等各方面,都有相当长的实践和论述。但组织理论真正得到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在上世纪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各方面的学者提出包括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组织理论、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系统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权变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等理论体系或概念后,迅速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组织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和工作流程组织,它是与管理学相关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其中,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个子系统之间或个元素(各工作部门或各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指令关系,分为职能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和矩阵组织结构等;组织分工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主要分为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等方面,工作流程组织则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可分为管理工作流程组织、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和物质流程组织等。

组织结构是帮助管理者实现其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目标体现在组织的总战略中,因此战略与组织结构应当紧密配合。特别是组织结构应当服从战略,如果组织的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就需要修改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调整变革。尽管组织是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组织同时对企业战略管理也有重要的反作用,组织模式如果设计不好,有可能造成管理失效或战略失效。

2 战略审计的主体分析

从战略审计的涵义及其产生、发展过程可知,战略审计是企业治理中决策过程的一项支持活动,但又涉及到对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评估和审计,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对主导企业战略审计的主体,国内外学者研究提出了多个选项,其中主要有四种建议模式:即管理层主导模式,董事会主导模式,外部审计师主导模式和内部审计师主导模式,各有其理,也各有短长。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效益,企业战略和组织设计也要支持和服务于这一目标。从组织论的角度来说,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基于可以支撑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管理层主导模式下,经常会出现的趋势是,一旦出现对管理层不利的经营形势或存在一定的经营性风险的可能,战略审计和评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或评价过程有可能会受管理层的故意影响,有时甚至是恶意的隐瞒、造假等,而此时董事会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进而做出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决策。

在董事会主导模式中,由于董事会确定战略审计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后期的战略决策过程,但董事会决策与管理层的经营活动有时候存在一定的冲突或主观期望值的差异,因此,董事会经常遇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用于开展战略审计活动所需要的数据被管理层进行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或过滤,也容易出现前述的评价失真的情况。

在外部审计师模式下,一方面企业战略是核心商业秘密之一,公司战略所需的数据信息,以及其数据设计、收集和保存,一旦泄漏,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有较大影响,因此,由企业管理体系的内部成员完成更有利于企业核心秘密的保护;另一方面,外部审计师及其服务机构的诚信状况,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实际中,经常出现相关有损于其自身诚信的事件出现。因此,外部审计师主导的模式,要求业主对其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严格的法律风险管控措施。

因此,作者倾向于采取由内部审计师作为战略审计主体的模式,同时辅以一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在组织架构上,这种内部审计师主导的战略审计模式,既有利于管理层受托责任机制的完善,又有利于深入地开展以基础性业务为支撑的战略管理审计,并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或过程中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由于内部人员之间相对较容易协调和沟通,只要相互之间明确权责界面,对战略审计结果的反馈、落实和整改更易于实现,从而有助于达到完善组织治理的目标。

3 基于组织论的战略审计流程设计

从目前的研究看,对战略审计的工作流程少有涉及,基本上是以战略审计主体在开展战略审计时,与董事会或受相关管理层面委托,明确其职责和协调关系开展的。但考虑到战略审计涉及需协调的管理层级较多,有必要对战略审计的流程进行梳理。

组织论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与分工、工作流程组织。战略审计工作是由企业相关部门、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采用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相互协同配合的有组织的活动。基于组织论的视角,战略审计需要考虑审计工作的环节分析、权责分配和反馈与改进机制。由此,以前述的内部审计师组织战略审计为基础,本文设计了基于组织论视角的战略审计,由审计主体、职责分工和评价流程等构成,如图2所示。

由图2所知,企业战略审计的审计主体包括战略审计领导层、执行层、专家组和职能部门等组成。审计领导层负责审定审计方案,对战略审计结果进行审核,审计结果通过的,可以组织战略实施,由职能部门负责落实执行,且将战略控制措施与执行措施予以存档;审计结果未通过时,通过讨论复核,进行改进或予以重新审计。审计执行层是开展战略审计的具体实施组织人员,以审计领导层审核的审计方案为指导,准备相关战略审计材料和方案等,组建战略审计工作小组,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通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协助提供战略审计实施工作所需的材料。审计专家组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过程等方案进行具体战略审计,将战略审计结果提交领导层审核。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组织论和战略审计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提出战略审计的主体宜由内部审计师来担任,并以其为基础探讨设计了战略审计的工作流程。事实证明,组织论对企业战略审计的流程、定位、将来的实施绩效都有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无论战略审计的工作如何开展,都要充分考虑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与流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管亚梅.战略管理审计模式构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4):96-99.

[2]韩晓梅.西方内部审计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02,(1): 66-68.

[3]余玉苗等.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4]Wheelen, Thomas L.& Hunger, J. David.Using the Strategic Audit[J]. S. A. 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Winter,1987,52(1).

[5]Hunger, JD & Wheelen. TL. 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M].Prentice Hall, 2nd Edition, 2001.

[6]廖洪.绩效审计——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J].中国内部审计,2003,(11):8-9.

[7]廖洪,陈波.企业战略审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个综述[J]. 审计研究,2005,(2):20-25.

[8]宫靖等.基于能力观的企业战略审计体系之构建[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5):86-88.

[9]Martin Shubik. The Strategic Audit: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to Corporate Competitive Strategy[J]. Reprinted from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83, (3):578.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3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其内部审计的理解与管理上不够深入。这一情况导致了其内部审计工作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的审计内容上。而且,其内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进行内审工作,这一审计方式造成了企业审计手段单一、缺乏组织的监督有效性。以上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漏洞,为职务侵占、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重点

2.1以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风险,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以现代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理论,指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事前预防、施工控制和事后监督审计方式实现跟踪审计目的、提高项目投资资金的使用。施工企业应在审计工作上进行强化,结合现代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行审计理念的更新,完善企业的审计体系与制度。以此实现企业审计力量的强化、实现审计管理的强化。

2.2强化审计计划管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自身审计力量、资源状况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计划。并将审计计划与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结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实施。

2.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在企业进行内审工作时,以项目安排、方案制定为基础,通过科学的人员配置、资料审核以及报告编写等环节工作的细化提高企业审计制度的执行力,促进企业施工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督导。以相关岗位的设置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企业及时发现审计风险、调整审计方案。而且,审计督导还能够通过对审计人员的指导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4加快企业审计方式与方法的改进,以现代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实施中对审计技术手段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审计技术方式方法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积极借助网络优势实现企业内部计划、施工、采购以及财务等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以此实现企业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结合,促进企业审计信息渠道的建设,为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5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内部审计的主要过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这样的流程与过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根据各过程的重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2.6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重点竣工结算可以归为事后审计,但是在竣工前的自审过程也属于事后审计范畴。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内审人员应在工程竣工后、结算前对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各项费用、技术文件等进行系统的审计,再次核算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为竣工结算提供准确数据。在工程竣工后,审计人员还要对工期、质量以及投资情况等进行再次审查,确认工程目标的实现。以工程完成情况、施工图纸比较分析、人工材料的使用情况符合等有效审计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工程量的统计为结算工作提供准确数据。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已经开始日趋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但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施工企业必须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施工企业由于涉及到的项目合同比较分散,对企业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内部审查和监督上,为此,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确立以市场经济作为前行的方向,从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通过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职责,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审计监督和评价,来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有效管理,其职能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经济活动进行适当性、合法性的监督,作为独立的客观监督和评价活动,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条件和外部环境所决定,通过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促进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来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一、当前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当前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其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等原因,与被审计单位或员工由于比较熟稔,对审计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查,二是由于对被审单位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因麻痹大意而简化了相关业务程序,对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因固有思维的影响而调查不深入;三是被审单位对审计工作及方法比较熟悉,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不便于给审计人员的取证;四是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之间串通舞弊现象的发生等。

3ec

为此,在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结合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从各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对一些遇到的特殊原因和难题进行多方调查取证,经过对施工企业审计工作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结合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分散性来着手取证

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的颁布,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参考准则,而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与当前的客观审计条件产生了矛盾。比如在对施工企业进行审计时,由于施工项目的分散性,审计项目的数量也非常大,有些项目延伸到海外,并且随着施工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无论是从时间行还是从项目上都难以实现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彻底审计,为此,只有从审计经验和实际审计项目中进行抽查审计,以当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推动施工企业的审计合法性与适时性。同时,依靠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自查与审计人员互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在审计管理上,人员素质差异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做出正确的客观的审计结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审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2.针对当前施工市场的不规范,对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盈亏问题难以做出准确判定

4fa2

在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其主要重点是对企业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议,而由于施工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还存在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施工企业的某些工程项目的盈亏问题还难以作出准确判定,特别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在工程招投标中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或恶性竞争现象,不仅给建设单位带来风险,也给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施工带来了压力,如有些项目为了实现政绩的突出,对建设资金方面有施工企业长期垫付,有的建设单位不履行合同条款,对工程造价私自调整或变更付款方式,也给施工企业的资金链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甚至有的建设单位恶意拖欠工程款……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也为施工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带来风险,而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此,仅靠审计人员通过相关的审计工作和职业判断来作出审计结论,难免进一步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3.当前施工企业的财务制度与财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施工领域各类工程预算与造价上的专业性,再加上不同施工现场的随时性与特殊性,对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而财务人员对工程物资成本与实际收支之间的核算只能通过相应的资料来进行,由于对现场未施工项目的不了解或不熟悉,再加上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人员面对自由裁量权的扩大,而对财务管理中的工程总价、合同总价、实际造价等问题难以进行准确的确定,对当期的收入与成本核算等工作,面临着更多的财务失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

4.审计从业人员的经验及职权限制等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在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中,由于涉及的工程项目种类太多,而审计人员的相对较少,再加上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都给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带来了阻碍。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与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局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某些经济活动中的虚假事实的迷惑性,给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同样带来了不利影响,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二、加强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强化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

审计工作的实施必须在审计程序和要求下,有步骤的开展和实行,比如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再到终结阶段,都要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贯穿其中,从而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施工企业在开展审计调查时,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自查,并从施工单位的自查报告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区分各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将施工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证和权衡,并结合审计原则和规定,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调查取证,形成审计报告,同时,从审计报告的复核体制出发,坚持对全员、全经济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2.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完善企业的审计体系

对施工企业来说,从企业的管理效率上要建立明确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从而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监督,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对工程施工中的收入项目、成本支出,以及利润等问题进行细化和明确,并将对各工程项目的实时监督与企业的综合管理构建起来,使其审计工作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步协调进行,以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国家应该规范施工企业的经营秩序,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国家应该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台相关专项措施,比如对项目承包及垫资施工的专项治理,对施工企业的监管更加深入与细致,从而确保项目工程在建设中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为降低施工企业的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4.注重审计人员的后期培训与职业教育,提升审计水平

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加强对施工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素质,从自身的学习及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学习当前关键审计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以实现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加积极有效的落实审计风险责任。

总之,针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和特点,就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从中探索出适宜施工企业强化审计责任,减低审计风险的措施和意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新形势下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审计思路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相信未来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会越来越完善。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也随之逐步加大,因此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成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政府工程项目暴露出许多弊端: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积累不足、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政府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超投资、超标准、超工期等现象,也容易给各方提供牟利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采取“代建制”模式管理学论文,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适度分离,从而有效控制使用单位无限制的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提高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它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

我国“代建制”政府工程管理企业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一个新出现的且十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政府及建筑业的关注,许多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但代建制还属于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相应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只能参照建筑施工企业。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上市公司在发生融资行为时,才被强制性披露其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只要不进行融资,则可以不披露或少披露。这样,就难以达到内部控制报告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在强调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在向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强制性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①论文提纲格式。

①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改并最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设

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其内部控制组织设置,关键是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目前很多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对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对于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积极整改,或者虽然上报整改方案,但是没有真正执行,等到再审计检查时类似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审计人员也没有处罚权管理学论文,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罚,这样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没有制定,而是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装订成册或张贴在墙上,但执行中却很随意。像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混岗,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手续办理等全部由一人完成;对项目工程款结算的随意性较大,有的结算原始单据没有现场工程师或技术员的签字或签字手续不齐全;有的项目在没有签订供料合同或设备租赁合同,就开始开工生产;有的项目工程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变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这些环节出现的缺陷都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监管力度不够。

二、强化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建立各自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如陕西、吉林等省份。各界人士面对代建法律法规严重缺乏的问题,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力量,重点加强立法调研,尽快研究制订统一、全面、完善的代建制法规规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会颁发部级的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会对代建制市场的开放、监管主体、代建制单位的设立条件和资质审查、代建制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代建制管理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代建制项目的业绩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代建制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②。随着我国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代建制政府项目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二)构建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1)注重风险控制,加强职能管理

①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会计核算和统一资金管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②刘笑峰 《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结算支付制度,对各施工项目部的资金由企业对资金

统一进行结算,按预算下拨,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强化企业的资金调控力度,以便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有效使用,形成规模效应。

②加强大型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

企业建立统一的材料采购与管理、租赁使用和更新改造制度,统一调配,加强管理,避免重复购买,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学论文,加快更新改造资金的回笼;统一大宗材料采购,加强公司内部的统筹安排,降低经营成本③

③加强市场经营和招标投标管理

从符合企业总体利益的角度来统一调配资源,优化选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市场经营和招投标管理职能,统一经营决策,集中人力物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与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技术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内部有序流动,对暂时无岗人员按待岗制度处理,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其他人员可由施工项目部按工程需要临时聘用;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配合项目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真正做到绩效挂钩,吸引员工到一线项目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2)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应建立对施工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

③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④。

①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施工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③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施工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论文提纲格式。

④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

⑤各类款项的支付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等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审,并将结果向管理层直接报告,这是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控制风险的一道防火线。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审部门应该参与评审和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体系,发现关键控制点,准确理解各项内控目的、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程序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权限、人员分工、人员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档案管理

等管理学论文,制定相应的评审办法,制定审计标准,例如审计实施程序的标准、

④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审计报告的标准等。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完善的内审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全面有效审计再监督,及时纠正控制的缺陷将显得十分必要。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就像盛夏里的一场及时雨,指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属于新时期的新型企业,应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摆正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严格管理,强化控制,对各项管理工作要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有实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2]刘笑峰.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3]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4]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5]陈关中.内审监督——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财务与会计,2006.12(J):52-53.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也随之逐步加大,因此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成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政府工程项目暴露出许多弊端: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积累不足、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政府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超投资、超标准、超工期等现象,也容易给各方提供牟利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采取“代建制”模式管理学论文,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适度分离,从而有效控制使用单位无限制的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提高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它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

我国“代建制”政府工程管理企业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一个新出现的且十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政府及建筑业的关注,许多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但代建制还属于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相应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只能参照建筑施工企业。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上市公司在发生融资行为时,才被强制性披露其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只要不进行融资,则可以不披露或少披露。这样,就难以达到内部控制报告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在强调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在向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强制性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①论文提纲格式。

①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改并最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设

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其内部控制组织设置,关键是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目前很多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对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对于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积极整改,或者虽然上报整改方案,但是没有真正执行,等到再审计检查时类似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审计人员也没有处罚权管理学论文,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罚,这样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没有制定,而是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装订成册或张贴在墙上,但执行中却很随意。像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混岗,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手续办理等全部由一人完成;对项目工程款结算的随意性较大,有的结算原始单据没有现场工程师或技术员的签字或签字手续不齐全;有的项目在没有签订供料合同或设备租赁合同,就开始开工生产;有的项目工程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变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这些环节出现的缺陷都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监管力度不够。

二、强化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建立各自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如陕西、吉林等省份。各界人士面对代建法律法规严重缺乏的问题,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力量,重点加强立法调研,尽快研究制订统一、全面、完善的代建制法规规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会颁发部级的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会对代建制市场的开放、监管主体、代建制单位的设立条件和资质审查、代建制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代建制管理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代建制项目的业绩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代建制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②。随着我国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代建制政府项目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二)构建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1)注重风险控制,加强职能管理

①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会计核算和统一资金管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②刘笑峰 《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结算支付制度,对各施工项目部的资金由企业对资金

统一进行结算,按预算下拨,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强化企业的资金调控力度,以便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有效使用,形成规模效应。

②加强大型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

企业建立统一的材料采购与管理、租赁使用和更新改造制度,统一调配,加强管理,避免重复购买,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学论文,加快更新改造资金的回笼;统一大宗材料采购,加强公司内部的统筹安排,降低经营成本③

③加强市场经营和招标投标管理

从符合企业总体利益的角度来统一调配资源,优化选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市场经营和招投标管理职能,统一经营决策,集中人力物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与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技术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内部有序流动,对暂时无岗人员按待岗制度处理,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其他人员可由施工项目部按工程需要临时聘用;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配合项目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真正做到绩效挂钩,吸引员工到一线项目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2)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应建立对施工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

③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④。

①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施工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③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施工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论文提纲格式。

④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

⑤各类款项的支付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等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审,并将结果向管理层直接报告,这是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控制风险的一道防火线。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审部门应该参与评审和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体系,发现关键控制点,准确理解各项内控目的、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程序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权限、人员分工、人员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档案管理

等管理学论文,制定相应的评审办法,制定审计标准,例如审计实施程序的标准、

④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审计报告的标准等。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完善的内审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全面有效审计再监督,及时纠正控制的缺陷将显得十分必要。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就像盛夏里的一场及时雨,指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属于新时期的新型企业,应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摆正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严格管理,强化控制,对各项管理工作要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有实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2]刘笑峰.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3]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4]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5]陈关中.内审监督——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财务与会计,2006.12(J):52-53.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7

过程安全审计方法采取要素分组评分的方法,即,不同审计小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交流和访谈、现场观察和检测等方式考察企业现有的管理运行状况,对照本组负责的审计要素检查表进行评分。受审计企业最终得分经审计组集体讨论汇总后得出。

1.2安全审计流程

企业过程安全审计的实施,一般是由独立性的专业审计组进行。

2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将编制的审计检查表应用于某化工企业,对该化工企业的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承包商(承运商)的过程管理进行安全审计。审计得分标准分为3个层面:

①没有管理,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得分为0;

②仅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对员工培训,或大部分未执行,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

③有文件化制度,部分未执行,或执行效果不明显,审计员视情况扣除50%至全部赋分。经过现场审计和审计组内部讨论沟通后,该化工企业本次审计实际得分为1419,根据公式2计算该化工企业过程安全审计得分为788分,其过程安全管理处于良好水平。目前该化工企业在能力培训与意识、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安保、交通运输、事故事件处理与统计分析等要素过程安全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因此,该化工企业今后应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加强上述要素的管理,特别是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等要素的管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管理状况,实现过程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4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发展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因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职能越发突出,大多数现代化的企业都成立的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当前,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企业的价值,开展增加企业组织价值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活动,不仅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的关键措施,对于新时期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一)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要素

1.客观独立。客观独立是内部审计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同样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受干扰的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准确的审计结果实现组织价值创造的增加。

2.咨询服务。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强调咨询服务,通过咨询服务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价值创造组织目标的实现。

3.价值增加。增值型内部审计虽然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但是可以通过对于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风险的控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及追逐利益提供全面的服务,能够有效的提供机会利益。

4.风险管理。在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加强调突出了风险控制管理,以控制风险问题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通过风险的评价与改进确保组织价值的增加。

5.规范系统。对于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采用规范、系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及项目投资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区别于普通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在确保监督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对于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咨询确保审计活动能够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增加。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发现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发现内控薄弱环节以及强化内控管理有效性等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组织价值的增值提供基础服务。

2.内部审计的范围以及重点发生变化。传统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监督,而增值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则涉及范围较广,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战略经营、信息化管理、治理结构等方方面面,内部审计管理范围进一步拓展。在内部审计重点方面,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企业的效益审计、内部风险作为重点管理的目标,因而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提高经营效率十分有益。

3.审计工作目标出现变化。增值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标重点为通过内部审计增加企业的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目标调整后有助于强化内部审计的控制、风险管理,对于优化企业的治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十分有利。

4.内部审计方法出现了较多的变化。增值型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介入时间大大提前,从传统的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

二、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约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些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通常都是由经营层管理者负责管理内部审计机构,这种行政管理归属造成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展多层次、全面的监督管理。由于部分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因此对于审计机构的工作权限设置不当,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精力有限、威信不足,开展审计工作的掣肘制约因素较多。

(二)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被弱化

首先,在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部分企业认为增值型审计工作是对自己部门工作的审计监督,甚至认为是对自己管理权限的一种弱化,因此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上忽视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增值的目标,影响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制约,对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十分不利。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审计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队伍无法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功能,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价值增值功能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建设,缺乏有效的队伍培养措施,导致企业增值型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在审计基础理论知识、审计规范以及工作流程接收系统全面的培训,因而内部审计整体工作水平不高。

(四)未能将内部审计有效的融入到企业的治理工作中

增值型的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而开展的审计工作。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运行的层次不高、独立性差,再加上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咨询服务重视不足,造成了内部审计机构未能有效的引导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有效的自觉执行内部控制中的自我评价与分析。在内部审计工作上未能有效的融合风险管理思想,在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对于风险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在结合内部审计环境的多变性拓展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方面问题较多。

三、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策略

(一)健全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机制建设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与增加企业组织价值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不断增加以及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展而产生的,属于企业内部基于经济管理的监督与需要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在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原因。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应该端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并顺应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积极主动地在企业内部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配合。

2.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法律环境。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引导,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及机构组织形式,同样需要相关法律环境的引导,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在准备阶段,即应当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环境,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以及审计制度的制定。

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了充分开展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按照相关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以便于发挥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对于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应该重点针对风险管理,成立具有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体系,通过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息收入内部审计机构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工作能力。

(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重点突出价值增值功能

1.重点突出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组织价值的增值,因此在内部审计职能的设定上应该重点突出这些目标。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提供管理咨询的方式,提高对于经营管理的服务能力,为企业组织价值的增值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重点及时总结分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完善措施,以控制风险问题发生几率,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价值增值。

2.将内部审计介入时间前移。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偏重于事后审计容易造成企业经营问题难以弥补的缺陷,应当适时的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通过强化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依靠这种预防式的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控制监督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力度。

3.强调风险控制管理,为了能够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避免企业经营管理陷入困境,应当结合企业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定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措施,突出风险管理的先导性,进而起到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的作用。

(三)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1.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与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内控体系有序运转的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应该善于运用内部审计制度,大力推进具有优化管理结构、抵御风险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控工作。同时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具有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与决策管理为一体的内控体系,确保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决策体系科学。

2.做好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的控制。首先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预算审核制度,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到企业的预算管理范畴,通过预算审核与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其次,重点监控企业的资金调度使用,可以采取将资金实行内部调剂的方式进行统一的使用,这样既可以确保资金周转顺利,同时也可以实现闲置资金的有效使用,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第三,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之中,通过集成化、网络化的管理,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实现内控管理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升。

3.做好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开展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能够有效地规范投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在具体执行上,首先应该做好投资项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通过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招投标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其次,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结合投资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效益审计方案,特别是项目历时较长的情况,更应该通过全过程审计以及定期报告制度,及时纠正化解不规范与风险问题,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安全顺利的实施。

(四)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1.强化对于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应该作为牵头单位,组织企业内部深入学习内部审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向企业的管理者、各个职能科室部门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理念以及理论,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2.建设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增值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为了确保内部审机构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展,必须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到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必须了解各项内部审计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对企业的经营业务、部门组成、投资决策流程以及信息化办公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开展增值型审计工作所必需的。

3.应该强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由于内部审计理念以及审计工作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紧跟形势,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化的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及时将最新的内部审计业务理论知识补充到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之中,进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持续提升。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企业价值的审计理念,不仅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价值目标的重要措施。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应该深刻把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点,进而通过完善组织模式、优化技术方法以及拓展审计服务等措施,确保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为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9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4

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在属性,其形成依托于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和提升提供了基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要实施的项目之一。优良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可以促进企业和内部审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1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系统性、目的性、计划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多个组织机构协同完成。因此,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也会有很多,我们大体上将其分为两类,即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笔者在下文作出了具体论述,以供参考。

11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两种。其中,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组织单位,其对内部审计独立性、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专业化团队建设的程度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先导,它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既是审计机构的独立,又是审计人员的独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它不从属于任何职能部门,要保证审计执行人员的独立性;其次,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先决条件,其包含了质量标准衡量、质量管控目标确立、质量控制流程实施以及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实现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系统化、层次化、目标化管理。除此之外,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所表现出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主体,拥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双重身份。审计人员对企业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审计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上。

12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的一切运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社会所创建的大环境。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而这些环境因素都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法制环境是指国家为规范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保证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有效规范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保证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维护了企业内部审计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良性的法律环境将会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所谓的经济环境则包括了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经济环境。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多变,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增加。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审计人员素质产生了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2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笔者基于对上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控措施,具体如下。

2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各企业应充分地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清楚地了解到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据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实效,企业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范,明确审计部门工作职责、内容、目标,制定详细的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由企业董事会直接进行管理,下设部门经理和审计执行人员两种岗位,其相关工作信息应按照层级依次向上报备。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专业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在内部审计人员选拔上,企业要严把质量关,综合考察审计应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尽可能地聘任那些符合企业内部审计要求的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培训活动,其专业人士到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以丰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督导他们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当中。

22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以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来看,政府有关部门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政府对企业内部审计外部环境建设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工作的推进,各级、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但是,仍有很多省尚未地方性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即使了一些内部审计法规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法制法规建设,从而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长效发展。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还应适度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给予企业一定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内部审计建设中来并主动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工作。另外,企业内部审计协会也应发挥自身的职能,及时根据经济市场的需求变化完善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内部审计质标准等,全方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准则的可实施性,努力推行到每一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协会还应定期到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及时发现各执行机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其必要的批评和指导,大力宣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和理念,督导每一家企业予以践行。

3结论

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高质的企业内部审计,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各政府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企业都应对内部审计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由于笔者的个人认知有限,有关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企业内部审计的动态发展,及时发现、总结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并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行业的长效发展。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例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的今天,企业在面临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时也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加。为了保障企业的生存、保障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构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开展的关键。受传统企业经营理念印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与企业内部体系缺乏科学性、缺乏针对性、缺乏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案例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为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奠定基础、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好基础工作。在我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企业应从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的提高入手,通过内部审计体系的科学建立与实施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一)以内部审计认识的提高为基础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现代企业经营者与领导者应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与重视。通过企业领导决策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科学的开展。现代企业经营决策者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通过相关信息了解正视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以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体系

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前,应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对企业所属行业特点、企业管理流程、企业管理架构、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掌握为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对原有内部审计问题等进行论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以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为目标进行基础调研。以调研内容分析、论证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注重企业经营全过程内部审计方式的运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为了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中还应注重全过程内部审计方式的运用。通过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了解与掌握进行全过程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及全过程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全过程内部审计的实施使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阶段都处于受控状态,促进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以动态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在全过程内部审计方式运用中,企业应结合现代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评价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及时的完善。以动态完善的方式使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企业发展情况,为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奠定基础。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探讨

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除注重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外,企业还应强化内部审计体系的执行与实施。企业应将内部审计目标、管理工作内容落实的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当中。以具体分解后的工作内容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以此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与培训。通过配置合理的人员数量与岗位,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通过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相关岗位人员熟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岗位相关内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经营领导者必须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为基础,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