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形势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2:45

形势教育论文

形势教育论文例1

第一,以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定向性以及实际需要特点为依据,设立创新教育、实作能力、专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这四大教育课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2]。

第二,在铁路的运输规章、设备变化以及技术变化的实际情况下,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知识等培训项目进行适度的超前开发或者编写和反映,以此实施有特色的教材课程培训。

第三,在铁路职工培训的方法上,应积极的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直观性、多层次以及多样形式的手段进行培训。并根据不同铁路职工的工作年限以及文化层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也可采取专业技能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以及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以此实现铁路职工培训教育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铁路职工培训的奖惩型制度

奖惩制度作为考核铁路职工培训效果的检测方法之一,可有效的促进铁路职工在进行培训教育管理中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职业培训,同时也可全面提升铁路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其具体的奖惩制度实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铁路职工奖惩制度的实施中首先形成用人与育人的一体化形式,使职工的上岗培训和下岗培训形成环流机制,以此促成职工培训的全面化。

形势教育论文例2

一些人认为,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视、报刊十分普及,网络新闻传导快捷,没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专题性或者经常性的形势教育了。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一方面,中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大多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国内外大事;有些家长也会干涉孩子看电视新闻,认为不如多做一些作业;另一方面,中学生在平时接受到的信息比较零碎,加上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对具体事件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对其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实现教育视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提高其教育效果。

一、实现由提高政治学科考分向提高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扩大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观念更新异,同时,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已由激烈的武力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对我们开展形势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形势教育的功能,形势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考试的得分率,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对是非的判断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中学生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形式,它不是简单地读读报纸,也不是以纯中立的价值取向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事件,而且对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经过形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形势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弥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管读书,不关心政治,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与认识形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青年学生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懂得青年学生只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把强烈的爱国心、报国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形势教育具有强劲的激励功能,形势教育往往从当前国情省(市)情人手,站在战略高度,用国家政策与法规解读当下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教导学生坚定理想,珍惜学习光阴,积聚才智,塑造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评述,还有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等。中学生形势教育的教育内容设计应该体现“三性”。

(一)要体现时代性

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要以事明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比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解读”“八荣八耻与弘扬民族精神”“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奥运精神与自信、自强、自尊”为专题的形势教育等,使其与时俱进,内容鲜活生动。(二)要体现针对性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必然产生和积累许多疑惑和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的增长,使得负面影响更加难以防止和消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辨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形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与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防止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和绝对化,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形势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要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紧紧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剖析、讨论,力求把困难讲透,把方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达到消除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如以“中美日关系与”“伊朗与朝鲜核危机”“的阴谋与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历史使命”“关注民生与和谐发展”等为内容的形势教育。

(三)要体现知识性

形势教育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其知识性很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太肤浅与太深奥都不妥,既不能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也不能纯政策理论的宣讲,应根据内容需要适时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史料翔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语言幽默,既适应学生的求知欲强的特点,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形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与当代高科技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网络与我们的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循环经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我们的责任”“汶川地震与我们的责任”等系列教育活动,与中学生生活阅历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形势教育论文例3

1.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分析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逐渐涌入我国国内,那么给当前会计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挑战,未来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我国会计准则,而且还需要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跨国企业工作活动中,另外,随着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经济贸易壁垒后,使得我国国内企业遭到不少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尽快协调好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并且,还需要加强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国内经济贸易壁垒现象。

2.关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得以全面开发,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会计活动中也普遍应用到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中,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在企业财务处理活动中得以普遍应用,其不仅有效提高了会计自动化程度,而且还有效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与此同时,随着会计活动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出现,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需要熟悉财会管理知识,并且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知识等也是当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处理水平。

3.关于知识经济的出现而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学习以及积累相关知识才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求,加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知识以及积累经验不断更新与出现,则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强调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等逐渐成为了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而提供有力保障。

二、探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途径以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会计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体系等来探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保障改革后会计教育教学能够满足当前会计人才培养需求。

1.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树立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会计教育应选择分层次方法而进行树立不同的会计教育目标,这不仅与西方先进国家会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而且使得不同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本校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2.关于会计教育课程的设计分析在对会计教育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跨级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然后针对不同专业需求而科学的整合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会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需呀具备一定相关技术技能,从而使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入会计工作活动中。

3.关于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及有效对策分析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由教学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政策实施初衷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积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产品以及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手段,不仅使得学生们从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技术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身于会计工作活动中。

形势教育论文例4

二、深入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对于其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历史证明,无论任何一种类型层次的教育形式都必然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发展的历史不长,教学理论以及配套硬件设施都先天不足,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形成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办学特色来求生存谋发展。如果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特色很不鲜明,不具有比一般高等教育院校更多的特色和优势,就会失去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可以大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迫切要求。目前,办学特色已被我国国家教育部纳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系统,作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办学特色是一种无形的实力,它直接影响着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我国自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生源的竞争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看各大高等院校能否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不可替代的、理论和实践能很好结合起来的全方面人才。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准确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经费的投入、管理模式、课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详述目前我国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五大办学特色

1.办学服务方向的地方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通过深入地分析地方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入研究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时地调整办学结构,针对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才能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牢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才能显示出高等职业教育植根于地方的优越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服务的地方性首先体现在为农村、乡镇企业、城市中小型企业积极地培养和输送全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发展乡镇企业和城市建设急需的大量的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乡镇企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2.办学性质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常规建设之一就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直接的作用,所以必须得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和市场经济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必须把为市场经济服务这个方向作为立足点,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着手分析,科学合理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时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数量以及规格,做到对人才的需求心中有数。比如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连续多年按照上述方式设置了5系2部,开设了18个专业,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等,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等五大学科门类,成长为一所以建筑、财经类专业为龙头、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形势教育论文例5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一些意志力薄弱的新形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2.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仍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二)校园因素

1.校园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已由象牙塔演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外来人员与学生同在校园内生活,不法之徒乘虚而入,敲诈勒索,侵害学生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扩招而新建的校区不少位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水平不高,刑事犯罪风险相对较高,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2.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文件、报告层面,没有在整个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部分高校虽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投入较多,但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工作陷入被动。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教育形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教育远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家庭因素

1.少数父母成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孩子,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过马路闯红灯,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习惯吃路边摊,孩子也少不了馋嘴要吃;父母不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孩子的防火防电意识也往往不强。

2.过分溺爱对大学生安全产生“负能量”新形势大学生多为“90后”,父母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溺爱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除了学习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去做,也就使孩子失去了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安全教育、获取安全知识的机会,对危险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性,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彷徨无助,面对挫折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心情抑郁、自怨自艾,甚至反应过激、报复他人。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其目的不仅是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是要将其打造成为心智成熟、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高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采取有效举措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成效。

(一)拓展安全教育的内容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当成为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大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理性、淡定地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远离侵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高校应当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项安全教育有效衔接,互相补充,甚至将安全教育课程定位于必修课,用“学分”的刚性要求唤醒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2.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人身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案例显示,大学生遇到危险时往往手足无措,坐以待毙,以致酿成惨祸,这也凸显了实用技能的重要性,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培养:

(1)基本逃生技能,如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不要贪恋财物等。

(2)基本防盗防抢技能。如加强个人财物的保管,接快递保持警惕,不贪占小便宜等。

(3)基本急救能力,学校安全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专业人员现场演示等教会学生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急救措施的具体操作以及食物中毒的现场急救等。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不要沉溺其中;提醒大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防止各类网络电信诈骗及黑客攻击;有效识别、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提高甄别能力,不轻信陌生人,不轻信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不造谣、不传谣,从心理上构筑网络“防火墙”。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由于学业、就业和情感等缘故,1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伤人、自虐等事件。高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心理安全教育,通过广泛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同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遭遇家庭变故和学业、情感挫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跟进开展心理干预,防止出现问题。

(二)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转换思维,从“学校要学生学习什么”向“学生希望提供什么”转变,做好安全教育需求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提高工作针对性。

2.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好发放宣传品、举办讲座等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有关实战演练的内容,如邀请公安、消防等单位走进校园举办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街道、派出所,帮助学生对社会整体安全形势以及危险程度较高的地域、场合、时段有直观的认识。

3.充分用好新媒体教育平台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生活。学校也应与时俱进,充分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例如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用更加专业的安全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推送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关心自身安全,有条件的甚至可以与网络、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安全教育趣味游戏、微电影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健全完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体系

1.建立安全教育责任制高校要将校园安全提升到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部门以及各年级、班级设置专项负责人,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与学生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预案,确保有备无患。

2.健全相关部门协同机制各高校应当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学生安全、重视安全防范的良好氛围;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有效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人员的排查和管理,面向学生加强安全服务的宣传,使更多有安全需求的学生可以便捷及时地获得安全服务。

形势教育论文例6

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建议

为了能尽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相应的改进效果,必须从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举动来彻底改善当下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适当进行家庭跟踪式管理

目前的院校学生免不了依旧存在一些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教育就必须要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就可以采取家庭跟踪式管理,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下不断提升学员学习的动力与效率。

2、提倡个性化管理的方针

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着心理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实现个性化管理可能会对这些学员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管理方式的个性化,让学员真正认识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调动学员在学校学习的动力。

3、细化管理措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首先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细化各项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切实管理,学生一旦跨入学校大门,相关负责人包括班主任和教务部就要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制度培训,促使学生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尊重敬畏学校树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标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

4、加强班级领导层建设

配备专门的班级主任,为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逐渐培养班级管理特色,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待人处事,自我管理,最大化的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群体中所起的带头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奉献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达到双赢的目标。

5、普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平常琐事,还是决策大事,决策层都要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将来着想,杜绝自私的地下利益链现象,增强学生不断向前学习的主动性才是王道,在班级凝聚力的推动下促进学校校风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探索

在工作人员多年的辛勤探索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逐渐改善了学校面貌,使得学校管理工作效益达到更大化,具体可总结为如下探索启示:

1、管理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

当下学校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采用自身专业知识与管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校决策者切实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着想,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可迅速提升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水平。

2、家庭跟踪式教育管理方式的形成

部分学生思想正处于浮动状态,会出现缺课现象,由于个体化特征明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家庭跟踪式管理模式的形成,得到了学生监护人和学校老师的大力认同,通过对学生学校内外成长情况的细致了解,有力于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力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3、管理工作者自身内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既然选择或被选择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应当肩负一种岗位的责任使命。通过自己内在的感情素养,逐渐感化或扭转个体学生的错误个性特征,这是学校正确从事管理工作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成长期所获得的修养和知识,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学风建设与管理质量。

形势教育论文例7

二、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基本要求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源在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经费不足,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再次,没有充分实现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使许多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流程环节缺失,传统课程的复制形式现象普遍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网上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网络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容量,资源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近年来,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字教材“搬家”,传统课程的复制现象普遍。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环节相对缺失,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建设往往从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条件,而不是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的课程,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教学资源缺少整合,不能体现教师导学的效果,大部分课程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这使得这些课程缺乏符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势必影响到网络课程开发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运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适应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网络教育教师大多由本校普通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网络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学,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设计出适合网上教学的网络课程,同时还要能进行教学管理,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指导和评价等,因此。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四)学习支助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交互和监控

目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这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机制也不强,网站对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能力还不够,缺少一个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会很难适应网络教育形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指学校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加上从事网络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致使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

网络教育的理念是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核心,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要科学发展网络教育,学校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共享性;应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各种方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二)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流程,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严格遵循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以及五个基本步骤,应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基本特点,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并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视网络课程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设计师生间交互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注重课程导学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课程辅导活动、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以实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学习进程,监控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意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交互。网络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目前非常缺少有经验的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并加强主讲教师的培训,促使其较好地掌握网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其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网络教育观念转变。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一支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建立起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并落实鼓励教师队伍参加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推动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和资源建设,并制定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双向交流

应尽快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信息服务;二是学习资源服务;三是学习策略服务;四是交互服务;五是学习评价服务。

(五)加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严把考核环节,开展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网络教学督导机制,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对其所编写的自学导读书、所录制的课程辅导光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检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以便于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必要对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纳入评级考核的内容,设立相关的奖励和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形势教育论文例8

我国普通高等公共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严重的教育教学滞后性,如:教学内容狭窄、教学方法调一、教学效应不佳等诸多不良现象。以体育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比较重视教育的显性意义,忽视受教育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形意义,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的现象,当他们离开校园,有些院校大三上学期就彻底的告别了体育这个十几年的教育长伴者,甚至有些学生离校后认为高校体育教育毫无意义。这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与学生即将面对的现实社会严重脱节,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大硬伤。同时,在我国高校多数院校存在“笼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拒绝分类教学模式,让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上体育课的心理压力,不能让公共体育课程回归当初的教育本质和教学目标。

2.客观因素限制。

体育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健全一直成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体育设施简陋、器材匮乏、设施陈旧,难以给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必需的硬件保障,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文章作者在通过走访交流调查,占很大比例的高校学生认为在公共体育课堂能学到的有用的东西很少,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与将来参加课堂的原始认知相差较远,不能及时满足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需要,使缺乏对课堂的热情,甚至波及到其他大学专业学科的学习。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学习多基于对未来社会工作实践的需求,能够对学生毕业步入社会角色转变有实质性的帮助,课程教学应围绕不同学生集群进行展开。

二、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分类教学的推广与实施,使枯燥的体育课程由简单而又单一的跑、跳教学向快乐的教育的本质纵深进行发展。让课堂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能够让教师感受教学的快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让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回归到教学的本位。各方面有利因素在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堂的集结,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幅上升,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来,最终使沉积已久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向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转变。

2.有利于深化我国高校课程改革。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的地位不断被显性化,如何为科技保驾护航,助推社会腾飞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课题和使命。作为教育的高等殿堂———高校,高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败,高校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公共体育课程长期以来被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而长期以来沿用缺乏创新精神的“笼统”式教学模式,让师生的参与热情不断受挫。普通院校公共体育分类指导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公共体育这一单一课程的课改发展,而且能够形成样板式效应,助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和完善,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目标。

3.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据调查了解,我国大学生各项身体技能素质正在不断下滑,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体重呈现瘦、胖相当的哑铃模型,近视率接近90%,近视率居全球第二。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数据的呈现,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敲响了一记警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魄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目标,高校体育的分类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度,对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体验课程设置的目标有极大的帮助,让身体各项机理得到充分的调节和锻炼,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开展策略

1.灵活课程设置。

高校公共体育课分类指导教学切入点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高校在学生入学第一学年的公共体育课程以体育基础课为主基础课,侧重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之上,内容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在第二学年增设选修科目,主要有三大球大球、艺体等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使其受益终生。针对多数高校在高年级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现象,作者认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是相当必要的,课程的不断实施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形成习惯性,把健康身体形成必然性;同时有利于高年级学生顺利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分类教育的方法应不断地进行创新,各高校应适当增加了理论课的教学课时,注意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学习。

2.转化思想认识。

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大学生对公共体育的见解往往局限在大学教育,忽略了体育的长期有效性,很多学生在离校后便放弃了对体育的坚持,受益终身的体育,因其长期不练,终究毫无益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应在增进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现有基础上,强化体育意识、认知的培养,使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各种要求。同时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个体学生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别个体的需求,设立新颖的体育课,把学生引导到体育兴趣上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形势教育论文例9

一、当前影响基层党员民警思想认识的原因

1、由于公安机关基层所队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来往多、接触社会多、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艰苦等,使得党员民警的一些需求不一定得到完全满足,致使一部分党员民警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抵触、抗拒、无奈等思想行为。

2、由于社会环境影响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彼此起伏,造成了党员民警心理上的不平衡及思想上波动。

3、由于成长、学习、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党员民警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形成多样性。同时,许多党员民警由于学习目的、执法和服务动机等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环境的不同影响,容易造成党员民警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二、加强基层公安机关党员民警教育工作的举措

1、用心关注党员民警生活,加强党内关怀凝聚坚实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融入真情,就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心与心之间的联系,就可能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并进。故而,关心爱护每一个党员民警,知道他们的痛痒,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基层公安工作的特点,我认为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做到党员民警取得成绩、工作出现差错、家庭出现变故、思想出现波动时“必谈”,党员民警红白喜事、家属生病住院、遇到特殊困难时“必访”,不断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及时宣传队伍中的好人好事,选树典型。在年终评比表彰中予以体现。引导党员民警从细微处着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把先进典型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三是工作时间外加强联系。要与党员民警之间形成不仅是同事、战友,还是朋友、亲人的良好关系,让党员民警处处感受到组织给予的关心不仅是工作上需要,更是发自内心的爱护,从而使所队成为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凝聚力量,发挥优势,形成上下同心,所队同心的良好局面。

2、坚持“三个贴近”,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人文环境。一是贴近党员民警在工作中产生的思想变化。随着单位人员的变换,党员民警在人员交流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类不定因素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结合人员和思想的变换去开展工作,就很难使思想政治。二是贴近党员民警个人生活的实际状况。所队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长”的所队领导,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把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和小家庭都能够了如指掌,否则,就很难做好工作。实践证明,党员民警的工作做好了,家庭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党员民警就会安心工作了,家庭就会支持了。这种贴近就能使个人、家庭、单位越贴越近,互相融为一体治工作奏效。三是贴近党员民警关心的实际问题。党员民警是执法者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很关注、关心,因此要及时掌握党员民警思想动态、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作出正确的教育、引导、处理。

三、加强党员民警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一个单位,一个民警所做的工作,所有的付出,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和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要针对每个部门、每个警种、每个民警制定目标明晰、任务具体、指标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剑川县公安局党委结合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将每个部门、每个民警的工作更加细化、量化,并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取舍,使之更完善、更科学、更合理、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同时要求把好考核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使《考核办法》成为管理队伍的一把利器,不断实现队伍建设展新貌,不断促进业务工作上台阶。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民警提拔到各个领导岗位,无论年龄大小,不管资历深浅,只要是人格好、能力强、作风正、品德优就是领导岗位的合格人选。要营造风清正气的用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选贤用能,确保每个岗位都是最佳人选。要明确用人导向,匡正用人之风,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确立全员人才观,积极创造条件,让每名民警都有发挥特长的平台。结合每名民警的能力、特点与特长,知人善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材,物尽所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警务运作机制。警务机制运行如何,是公安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合理调整警力配置,并根据治安状况实际,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模式,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整治什么问题,什么案件多发就集中力量攻坚什么案件。要不断研究、探索科学的警务运行模式,完善内部结构体系,形成符合实际、运行规范、高效实战的勤务制度和警务运作机制,改变以往部分民警起早摸黑、忙于工作,部分民警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反差,努力实现民警个人与岗位工作的最佳组合,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事半功倍,工作高效。

形势教育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38-03

党的十以来,中纪委铁拳出击,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在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工作上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成绩单。面对党的十振聋发聩的反腐败决心,高校必须坚持以十精神为引领,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增加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促进青年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促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纵深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

廉洁,《辞源》的解释是“公正,不能贪污”,《辞海》的解释是“清廉,清白”。简单来说,廉洁就是节俭、不贪婪、不奢侈浪费,有气节情操、公正清白、诚实守信。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示范,使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教育活动。

党的十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此意义上来讲,现时代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应从爱国教育、爱岗教育、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出发,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培养大学生党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提高是非辨别能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和陶冶,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加强抵制腐败文化的能力。

二、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修身养性、健康成长。新的时代环境下,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涌入的新兴思潮强烈地冲击着当代青年大学生,而青年大学生分辨能力差,价值意识、道德意识模糊,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要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党性修养,引导他们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形成奉公守法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促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廉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用诗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梵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他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北宋官员包拯,因其清廉公正,不攀附权贵,得“包青天”、“包公”之名。当代更有焦裕禄、孔繁森等基层干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置名利安危于不顾。自古以来,廉洁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昂扬斗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去跟各种现象做斗争,推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强化党性,保证党的队伍纯洁。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对我们党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都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为人民谋利益。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前移反腐败的关口,在刚入党阶段就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在思想上维护党的纯洁性;加强纪检监察和群众监督,增加法治意识,在组织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弘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在作风上保证党的纯洁性。

(四)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发展。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主要是以在岗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对象没有深入到大学生党员。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过去一年中,基本上所有的廉洁教育都是针对教师党员实施,而针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几乎没有。这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让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廉洁品质将会决定着未来党政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和廉洁从政水平,也将会直接影响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是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纠正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助推器,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力推进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建立廉洁文化传播阵地和渠道,通过学校图书馆,设立廉政文化书籍专柜;通过校园网主页、广播、校刊开设廉洁文化内容专栏;通过张贴横幅标语、设计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廉洁文化;利用学校食堂的电视,在学生吃饭时间播放廉洁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校园操场或者宿舍楼道设立大型液晶屏,滚动播放中国目前打老虎的现状,让学生了解反腐形势和相关政策。

2.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话剧小品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广泛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对社会不正之风进行思考。

3.充分利用“”,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自身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教育、形势教育和任务教育。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专题学习和民主评议,引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邀请先进党政干部主持召开专题报告会,传递新时期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高尚情怀。

4.树典型,学先进。精选校内学生党员中的廉洁先进人物,挖掘整理典型事迹,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引领示范,让学生感悟身边的力量,营造“比、学、赶、超”的校园学习氛围。

(二)廉洁文化教育进课堂,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新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廉洁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廉洁教育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将廉洁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廉洁文化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廉洁道德观的内容及其发展与成熟过程,宣传党和国家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结合反腐倡廉的正反面案例、人物,引导学生党员加强自我教育和提升素质修养,培养廉洁从业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师生角色互换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育效果。

2.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学习廉洁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积极投身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课题研究,发掘相关教育教学资源。

3.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廉洁教育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教育读本,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师、党员领导干部需在此工作中承担起主要责任。

(三)廉洁文化教育进社会,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廉洁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切身体验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引起学生对廉洁的思考,并化为修身的行动。

1.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党风廉政展览,赴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红色革命老区等开展爱国与廉政教育实践活动,访问监狱请的落马“老虎”,开展面对面座谈,或申请出席公开的审判法庭,剖析身边的腐败典型案例。

2.组织学生党员带头开展和参加校内党员廉洁教育实践活动,如义务维修电器、“光盘”行动、组织回收废旧物品、“美丽”校园清洁活动等,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3.组织学生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当地机关单位、基层组织和街道社区,了解地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摆摊设点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方针和政策,为单位、社区的廉政建设出谋划策,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4.要求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部队参加军事训练或服短期兵役,体验军旅生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党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廉洁文化教育进网络,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平台。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纷繁芜杂的价值理念、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往往不能避免错误有害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载体,不断创新廉洁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极有效地深化培育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文化意识,塑造良好人格、品德。

1.建立廉洁教育专题网站,在校园网主页链接中国专题反腐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教育。内容和形式都要切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不官方、不呆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引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既宣传了政策,又活泼有趣。

2.党政领导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开通实名认证的微信、微博,与学生党员建立好友关系,通过微(下转第54页)(上接第39页)信分享廉洁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励志故事、正反面案例;通过微博发起廉洁话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积极讨论。

3.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的师生党员队伍,主动占领学校贴吧、论坛等网络社交阵地,积极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积极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4.建立党员廉洁教育QQ群、微信群,及时传达政策,经常与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交流,适时开展廉洁教育,拉近与学生党员距离,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

5.开发微信APP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党员布置学习任务。新型的任务式、游戏式的体验,给学生带来崭新视觉的同时,使其也能接受廉洁文化教育。

总之,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把廉洁理念和规范贯彻到日常行动中,增加防腐拒变的能力,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文建强,刘持金.浅谈大学生党员的说廉洁教育[J].咸宁学院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