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有效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5 11:31:02

有效管理论文

有效管理论文例1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有效管理论文例2

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

有效管理论文例3

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

有效管理论文例4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下面就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传统做法和习惯的影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或重视程度不够高。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一些企业在决策方面全由领导者、一把手决定,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权责受到了限制,造成了管理会计工作地位的低下、管理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管理会计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地应用。

2.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是指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企业的管理会计体制还不够健全,这些使得管理会计不利于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会引起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而又引起管理会计实务的变化,最终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变化,而我国一些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发展未能很好地立足于自身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3.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要求有差距

由于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是要通过会计人员才能得以实施,因而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使得管理会计不能得到有效地实践和应用。

三、实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的策略方法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会计的管理方式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对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现状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基于此目标,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同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企业若想取得较大的发展,不仅需要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而且也要重视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管理会计在企业科学合理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有健全的市场经济会计管理法制体系作为规范指导。因此,就需要大力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地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加以规范,进而能够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使管理会计的价值、作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真正地得以实现、体现。

2.加强管理会计研究

要扭转中国式管理会计研究薄弱的弱势,就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系统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是西方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出来的,我国在借用这一理论时,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我国国情。因此,要推广使用管理会计,就需要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的研究,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进行评价,摒弃其中不合理的理论假设及过时、不实用的技术方法,注重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建立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以便于广大会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操作运用。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管理会计的运用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简要说来就是企业的文化管理氛围关乎管理会计的存亡。企业要谋求健康、长足的发展,也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根基、需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留住忠实优秀的员工、促进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发掘员工的积极性、完成企业发展的任务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打造专业的财物精英团队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预算系统、规划企业会计制度、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助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注重培养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企业要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因为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掌握会计学的相关应用技能,而且也要不断进修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更要注重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才能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创造最大的效益。

5.积极吸取借鉴国外经验

西方国家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其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国家成功、优秀的经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全盘吸收,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将合适、优秀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融合在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与改善,最终形成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有效管理论文例5

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追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而政治文明中作为制度的层面,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现实生活中,局部范围内存在的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与道德风尚的沦丧这一二律悖反的现象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虽然各界人士见仁见智,作了大量的探索,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对政治文明的呼声已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正式将这一问题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在推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特别是作为首当其冲的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方面迈出了前期步伐。但如何真正从实现政治文明的高度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切实做到有限政府、守法政府和责任政府,仍有大量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做。

实现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它可以使我国与许多先进国家在比较融合中吸取进步有益的成份,丰富和发展自己,促进我国与文明进步的文化接轨,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基础弱、起步晚,与文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空白点,而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政治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改革特别是提高有效性已经刻不容缓。因为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置身于全球化过程之外的闭关自守的国家能够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为此,将着眼点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推进行政发展,锐意进行政府职能创新、行政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行政价值观念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多极化、全球化的形势发展要求,确实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对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现实挑战,这些挑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履艰难。多次机构改革虽然带来一些变化,但总体而言这一改革仍然没有触及深层和本质问题。这可从整个行政成本的逐年攀升及环节、程序的增多、复杂化看出。比如某市一个单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体职工不到20人,只有1个正职领导,1个副职,4个科室,1部小车。而目前该单位职工人数40多人,却有1个正职、4个副职,内设近10个科室,3-4部小车,行政成本呈几何级上升。类似这种单位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权力部门,每改革一次,人员都增加一批,环节、程序也越来越复杂。长此以往,我们的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谈何容易。而且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象在局部范围内愈演愈烈。如某地一企业从征地、办证、建厂,前后两年多,跑了几十个单位,盖了100多个公章,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个别私营企业因无法承受来自我们服务职能部门繁杂程序的困扰,不得已走为上,异地迁厂。我们一些政府行政部门权力错位,越位,缺位问题一直无法理顺,政务不透明,审批改革授权不到位或“三乱”“四难”等人为障碍仍在一定范围存在,这些都极其严重地阻碍了行政管理有效性的发挥。

第二,公务员队伍管理缺乏规范,人员素质的缺陷较为明显。1993年国家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应该说我们在改革上迈出了一些步伐,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不可讳言,我们推行的这一制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克服的缺憾。主要是:因受传统计划经济及封建家长制作风的影响,我们公务员进人的控制上难以行之有效地建立科学、统一、严格的规范。或即使有这些规范,实践中也往往因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以致好的人进不来,进得来的不好用。加上已进的部分人因有某种权力作背景,又不及时完善和提高自己,素质上一直没有提高。再加上目前机关内部,一些原本素质较好的公务员因其能力贡献与其待遇不匹配,干好干坏差别不大,这样其积极性在逐步消减,对工作也构成了负面影响。当前来自现实生产中的一句顺口溜: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乱的。它充分暴露了我们当前公务员队伍在管理上的不良状况。这一问题必然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解决此问题已成刻不容缓之势。

第三,文山会海的泛滥已成为革除不断的顽疾。我们相当多的部门终年陷于文山会海之中。现在虽电脑普及,电子政务逐步推开,但是人们仍然无法摆脱文山会海的困境(据说有的领导一个月开40多场会)。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真不知何时能腾出时间抓工作落实,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不知何时能实现。这一问题喊了多年,该到解决的时候了。

第四,依法行政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依法行政从理论上应该是不成问题,但实践中仍相对滞后。之所以如此,我以为根本在于我们的一些部门或领导对权力缺乏正确认识。由于个人利益、单位小团体利益的思想作崇,一些部门领导不是将权力用来更科学、规范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利益,而是视为私有产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实际工作中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加上当前整个制衡机制不健全,对不依法行政的人和事没有真正从深层次上伤筋动骨,因此导致部分部门、单位及人员更加有恃无恐。这些问题不解决,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

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前各地也探索了一些新的模式,如深圳、重庆、青岛、上海等地近年来逐步从某一局部和层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也给我们较多的启发。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实施及国家宏观上相关制度的改革,可以预见,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必将进一步显示其应有的空间和活力。笔者以为,要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和步骤。

第一,要着力探寻行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效率观。行政管理不能囿于传统的理论或外地模式,必须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规律和方法,注重效率优先。我们知道,凡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果,效率就高,反之则低。但讲效率,必须尊重规律。如果一个行政机关为实现某一行政目标,不顾政府机关的信誉,不顾干部群众的承受能力,脱离当地人力、物力、财力状况,一味盲干,那不仅实现不了“高效”,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第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组织与管理成本。一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执法问题。二是要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日常工作制度。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管理法规,使一切行政活动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三是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四是要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降低行政成本,少花钱多办事,少用人多办事。

第三,严格控制行政经费,降低费用成本。合理、及时地安排行政经费,是完成各项任务不可少的条件。行政经费总的原则是从严从紧安排,使财政支出不超出增长速度。为了控制、压缩和节减行政经费开支,一是必须坚决清理和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并防止膨胀;二是严格控制设备购置,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三是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人员出国出境考察,严禁公款旅游,坚决压缩会议开支;四是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五是坚持“一支笔”审批,改进和完善经费管理办法;六是全面实行定期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者。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降低执行成本。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行政人员素质如何,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有效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当前要大力推进公务员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探索考试录用、竞争上岗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扩大选人渠道,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探索公务员任期制、试用制、辞退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务员能上能下、轮岗交流和培训教育机制。对公务员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社会公论等,要客观、公正地予以考查,并将考查结果作为晋升、交流、培训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要经常组织公务员学政治、学业务、学现代科技知识,着重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素质,促进其素质全面提高。

第五,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内在地要求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在主观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权力运作的基点和着眼点建立在服务上,深化扩大服务内容,讲求和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树立良好的形象,保证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要从“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服务职能,切实使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能从深层次上取得突破。

有效管理论文例6

资源的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管理创新就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范式,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倍增这种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知识创新,还是企业创新,其成功与否最终都取决于组织结构和管理活动的协调发展所以,管理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广义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基本活动进行的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出知识或物质产品,但却可以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整合,产生出倍增的效益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它发源于美国,而后推广到西欧日本其代表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比如,美国的泰罗认为,管理就是把组织的物质资源或技术力量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孔茨认为,管理就是在正式组织起来的团体中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妥的艺术法国人享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有五种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占部都美认为,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仅给出了管理由五种要素组成,并未给管理确定统一的概念管理应该有着比这种定义更确切更抽象的内涵与本质目前,管理科学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学科,由企业管理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管理理论的创新蕴含着思维整合的创造过程它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实践的日益复杂而不断深化

管理理论的创新起源于18世纪中叶当时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旧式手工工场生产力发展迫切要求新的管理思想和制度与之相适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研究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影响时指出,如果制作工人不进行分工协作,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20枚针,进行分工协作后,则可达到4.8万枚之多经过反复实验的结果表明,分工协作的优点,是生产者专门从事某一项具体的操作后,更容易掌握生产技能,较快地提高熟练程度,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此,这一原则便成为后来组织劳动分工和传送带生产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即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工序,每道工序又可分为若干操作岗位或程序,工人在固定的岗位,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操作,很快达到熟练程度亚当斯密在管理理论方面的创新,把“工场手工业时代迟缓的发展进程变为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趋于更加复杂美国的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学说工人出身的泰罗以其实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科学的依据,加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计件工资制”理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操作合理化”运动泰罗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创造的管理办法被称为“泰罗制”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科学的诞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起,形成了古典管理学派

管理创新是对古典管理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通过新的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要领涵盖了新的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

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书中,首次将管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理论之中,论证了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熊彼特进一步指出,创新概念至少包含下列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在有关的制度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新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本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显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从管理创新的角度论述了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的核心当然,就管理创新理论的概括性而言,熊彼特的理论还有一些不完善不准确的地方,比如他并未意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成功实施了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使资源的利用符合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但熊彼特的管理创新理论为有效地整合资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总之,管理创新是一个将资源从低效率使用转向高效率使用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都面临着新的持久战和新的革命管理创新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管理创新的概念更加清新完善,其使用频率之高功能拓展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二管理的价值在于不断改革创新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彼得斯于1987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乱中求胜——美国管理革命通鉴》的畅销书他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在于美国的企业局限于过去的经验而不思进取,为此他断定在当今世界中若要取胜就必须来一场管理革命

该书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现状出发,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形象而深刻地探讨了各类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各类企业领导人开列出45个经营“处方”作者认为,管理革命的“精髓”在于五个方面的管理:(1)热衷于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2)在企业的一切领域不断创新;(3)伙伴关系——与本组织有关的所有的人都积极参加进来并分享经营成果;(4)领导班子热爱改革(而不是反对变革,树立并共同信仰一种鼓舞人心的理想;(5)用简单的支持系统进行控制,目的在于确定当前环境中什么是“应该做的事情”毫无疑问,托马斯彼得斯的这部著作,同美国其它管理科学著作一样,对美国的经济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从世界的发展历程看,产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靠成功的管理实现了工业的大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到20世纪,美国在借鉴英国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首创了划时代意义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这个理论和其后其他管理理论的推动下,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并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又实现了第二次“管理革命”,即由全面质量管理向组织结构重新构建的转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以来,经济增长持续多年,与管理不断创新有密切关系微软一类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管理创新,像福特汽车公司这类老企业的振兴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自从老福特提出“让工薪阶层都拥有一部自己的车”的战略口号之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便成为摆在高层管理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按照当时汽车生产的管理模式,根本行不通,必须创造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为此,管理人员会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修改创新管理模式,设计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试验,艰苦努力,终于创造出新的“生产流水线”,使机械类产品的制造过程与气体液体的生产加工过程一样,可以连续不间断和可控制地进行,产品按照预定的程序在生产线的末端源源不断地产生

生产流水线的创造是工业革命以来足以与其他重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相提并论的一项管理创新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福特公司在本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居汽车业榜首的位置,也使“价廉物美”“薄利多销”的管理新思路成为众多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典范

管理创新的成果,体现在美国的各个领域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负责人曾说过:“我们没有一项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组织管理”美国的一位权威人士也声称:“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前列,是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难怪美国管理学家曾自豪地说,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管理革命则发生在美国

美国的管理革命直接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管理创新,使管理的价值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日本的企业管理原来比较落后,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向开始向美国学习,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不仅创造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具有本国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还创造了经济快速腾飞的奇迹,

创新是管理的价值体现对于企业而言,其基本职能是创新,包括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使不变的生产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效率不仅要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众多生产指标上得到体现,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得到反映,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对于企业应对竞争与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托马斯彼得斯在《乱中求胜——美国管理革命通鉴》中开宗明义地说,杰出企业并不相信杰出本身,而只相信不断改进和不断变化换言之,明天的杰出公司偏爱变化,不喜欢永恒不变的东西,并在混乱之中求得发展和腾飞

这里所说的偏爱变化实际上是管理创新的基本动因,只有不断地创新,管理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目前很多国家精明的企业领导者都懂得,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不创新就等于灭亡

三努力创造新的组织资源整合范式

管理的实质就在于发挥组织作用,使各种组织合理协调有序互补这个过程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

人类很早就承认并推崇组织管理的巨大作用《圣经》中“出埃及记”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摩西组织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时,由于人数众多,摩西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疲于奔命,但效果不佳摩西的岳父对他说:你这样不好,你和你的百姓必然都疲惫,因为这事情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现在你听我的话,从百姓中挑选有才能的人,每十人有一个十夫长管理,每百人有百夫长,每千人有千夫长,叫他们随时管理百姓,大事都会送到你那里,小事由他们自己审理,这样你就轻松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由于发挥了组织管理的作用,使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到达了安全地带

中国先秦思想家管仲具体设计的五家一轨,十轨一里,四里一连,十连一乡,十乡一军的组织体系,也是对管理的一种创新尝试

组织是指按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即对人员及事务进行有效的组合组织是由许多功能相关的团体或个人合作而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的目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各自分担明确的任务,在不同的权力配合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的诞生无疑是一种创新,而将各个组织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运转也是一种创新这后一种创新更能有效地整合组织资源,使其作用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创造新的组织整合范式是更高层次上的管理创新

合理而有效的组织资源对于搞好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管理创新的灵魂和精髓是从根本上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组织资源整合模式,以达到目标管理程序所要求的标准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明确组织内每个人的权利义务,并很好地履行这些职责,而且能够及时调整与改善组织结构,使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更明确合理,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与发展

对于创新而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完整的组织任何组织都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使原来的组织成为一种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功能性组织这种功能性组织是一种松散的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做出调整的新的组织形式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功能性组织的优势不断显现出来,美国的硅谷就是这种功能性组织的典型代表硅谷的发展壮大不仅仅在于新产品的开发,更在于组织结构本身的创新,对组织的有效整合成为硅谷的粘合剂和催化剂由于大多数出自硅谷某一个公司的创新,都要求从许多其他公司那儿获得技术支持,所以硅谷公司之间几乎是没有什么界限,他们可以在计算机公司基础设施方面将销售者存贮供应者芯片卖主等部分综合在一起在硅谷,部门之间充分地体现着适应性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优势所以,大多数创新出自交叉功能团队之中因为他们易于组织,便于带领合适的人迅速投身到高速集中的行动之中由于创新是一个多功能渗透过程,因此,像硅谷这样的功能性组织往往提供了阻力最小的结构形式,能够使企业发挥组织资源的优势,在管理上有所突破,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网络组织也是一种功能性组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组织作为一种对抗高度变化的竞争环境的新型组织模式,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它一方面集中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优势;另一方面以合同管理为纽带,把生产任务外包给符合条件的企业,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创新和营销网络的扩大上当今风靡全球的“虚拟企业”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耐克公司和埃默森无线电设备公司等是成功地采用了这种网络组织的企业

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今后还会出现更加新颖高效的组织资源整合范式当然,组织资源整合范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组织者即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在企业管理的动态过程中,作为管理主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独特的任务和职能,他既要保证现有企业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又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织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的更多的东西”所以,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除了要有“健全的脑力;一定的教育;专门的技术的知识;机智灵敏;充沛的经历;坚强的毅力;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良好的健康状况”外,还要在决策方面成为优秀的故障排除者和资源分配者因此,在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以人为本思想在员工头脑中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提高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素质,培养他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蓝海的精神,已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唐五湘编著.创新论.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7:191.

2.芮明杰著.管理创新.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9.

有效管理论文例7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一切行为,而教学行为有效性指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首先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行为是不是明确的,学生的参与力如何,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课的模式。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所获得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1.教学重点向学习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里更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是否全面等,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下来学生除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被挖掘。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向过程偏移,只要了解学生解题思维,然后教师进行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

不管是课堂管理方式还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效性教学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组织出精炼的教育语言,将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进行英语题目的解答。英语是众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

3.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和教师沟通方式影响的,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此年龄段的学生英语能力较薄弱,并且中职英语又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时期,如果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常常会变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遭受瓶颈。因此在此段时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耐心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议,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们的需求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解决“教”“学”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宽松的课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学习氛围。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话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4.注重实践。

中职英语学习同样要注重实践,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学了几年,对于英语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国学习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诀窍。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实践的后果。因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部署。设置多种模拟情景,增加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当然这种方式涉及到教师管理课堂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或是课堂管理计划还存在缺陷,即使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离开了课堂与外国人交流学生还是无法开口,排除学生自己沟通能力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课堂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不足,模拟对话已经流程化,缺乏学生思维的自主运作。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课上开展多方面教学,不光是简单的对话、问答,还需要在歌唱、小品、画画等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涉及面,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5.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特长。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中职英语教师一般都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因此教师涉及到了班级特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爱好沉默背书,有的爱好大声朗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个人教学、全班教学、部分教学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不光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长处,例如会画动漫的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单词拼凑出动画图案,会唱歌的教师每节课花五分钟教学生唱几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师的这些特长并不需要专业化,这只是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媒介,是将课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手段。

有效管理论文例8

纪律的制订应当是师生共同完成,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多时候纪律的制订却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制定出的规则看似“完美”,却不受学生“待见”,在学生方面有时会“适得其反”。若是换一种思维,同样让学生遵守纪律,纪律规则的制订过程让学生参与,学生相当于“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想“随心所欲”也会考虑到“不逾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价值感,才会进一步激发主人翁精神,才会有意识地遵守纪律,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制定的纪律应对教师同样具有约束性

艺术生的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谋划者”,教师期待课堂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制定纪律上强调学生应该怎样,而忽视了自身既是课堂管理的管理者同样是参与者。通常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课堂管理上的偶尔失衡,不但不是示范,更会引起学生“上行下效”。教师强化纪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艺术生一般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师就不必“学识渊博”,教师同样应具有“一桶水”。同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多读、读写、多感、多悟来丰富知识。将教师的纪律意识与自身专业素质想联系,写进班级纪律要求中,让学生“监督”老师,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意识,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课堂上的“错误”。

二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教室里,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穿戴整齐,不穿吊带、背心、拖鞋,不抽烟喝酒……试问如果一个老师穿着背心满口酒气走上讲台学生又会是什么表情呢?艺术学校教师与学生因专业课堂需要,在着装上和普通类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相同的文化课,相同的语文课堂,我们就应该忽视自己艺术生的身份,教师也不能因在艺术学校而有穿着上的随意感,教师同样要维护语文课堂的优雅感。

三是情绪的合理控制。艺术生有着各自的专业爱好,语文课堂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要求,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教师此时不能控制好情绪,随意发火,事态会愈演愈烈,课堂会出现失控状态。

三、“刚柔相济”的语文课堂管理策略

“刚柔相济”的管理方法对艺术生更加适用。刚性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分工,柔性管理尊重个体的实际需要,通过激发个体的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艺术生语文课堂管理中同时进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中,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带有“压迫性”,前面提到纪律的制定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但纪律的执行是长期的过程,艺术生自身纪律意识淡化,要求不高,如不进行刚性管理容易陷入反复重复错误的泥潭。教师通过规章制度,制定长中短期目标,学生一开始不会思考教师的目的性只考虑到纪律约束性,学生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当一个个目标实现时,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思考刚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刚性管理中缺乏学生作为“个体性”的认识,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无助感,会产生一种自我的渺小感。教师站在规定的线上也会忽视学生的进步。长此以往,也会出现两种情况:表面上的和气与平静,表面上遵守规定;班级无纪律意识。

柔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学生到校的目的性――学习出发,将学生理解为有自我约束能力、有人格尊严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交流、信任为基点,建立起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的潜能在此被激发,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偶尔还会涌起“为老师”的豪迈,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积极主动实现课堂目标。离开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能是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自律”,学生未达到如此之高的个人自律地步,这样的管理会出现班上纪律状况的两种形态:一种是自控力较好的守纪派,一种是视若无人的无纪派。而且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导致全班性质的无纪律意识。

我们不难看出,离开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缺乏人情,与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有偏离。从艺术生的角度思考,艺术生更加具有个性化,加之专业上的自信,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单纯的刚性管理不适合艺术生的发展。柔性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但柔性管理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轻而易举驾驭柔性管理体系。所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刚柔相济”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效管理论文例9

【论文摘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全方位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其最终结果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效益。本文主要论述了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说明目前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关建词]成本控制 问题 措施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而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等于乃至低于预期的成本限额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励制度等四项基本内容。1.企业组织系统在企业组织中,通常将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目标,并分别指定一个下级单位负责完成。每个子目标可以划分为许多的更具体的目标,并应指定下一级的部门去完成。企业的组织架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管理幅度这两个指标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指最高级单位与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管理幅度又称为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组织架构所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机构中,权力集中于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次,低级层次的管理人员只拥有很少的决策权。在一个企业中,权力也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内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中高度分散。一般而言,财务和人事是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而业务经营领域则朝着一个分权化模式发展。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是由若干分级的子预算组成,每个子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相关的成本控制,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样便形成了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2.企业信息系统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系统,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等预算。这种预算主要按经营管理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预算。为了便于控制,必须分别考查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这就要求控制责任中心来分解预算。这项工作即是编制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应负责的事项和应控制的范围。在实际业务开始之前,责任预算和其他控制标准要下达给有关人员,他们以此控制自己的活动。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占用的资金等,要按责任中心汇集和分类。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属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要拟订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利于单独考核各自的业绩,以及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预算期末应编制业绩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此外,要实行例外报告制度,对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和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要及时向适当的管理级别报告,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3.企业考核制度企业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①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责任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②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内涵的解释。例如,什么是销售额,是总销售额还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销售额。作为考核标准,对其内涵的界定必须事先十分明确,以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引起歧义。③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等,都要规

有效管理论文例10

2原因分析

2.1学生的原因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差,高考成绩大多在二、三百分,多数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上了大学以后,各种课外活动较多,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各种活动上;学习上没了家长的监督,再加上受“上了大学可以好好玩”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完全放弃了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等不良现象,即使去上课,也是在睡觉、看休闲图书、玩手机等。

2.2教师的原因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包括学生的评价一项,为了获得学生的高分,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严格。同时,教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等工作,工作较忙,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陈旧等,单一枯躁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专业任课教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沟通很少,很多教师叫不上自己班学生的名字。

2.3食品专业特点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为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监督管理等岗位而设置,学生高考报名时,误解食品专业是餐饮类的专业,以为食品专业教学内容与餐饮密切相关,而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内容与原来的期望不一样,比较失落,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食品专业很多专业课以高中理化知识为基础,例如高职食品化学,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同时还是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基础。而食品专业招生对象是文理兼收,对于文科来源的学生,有些专业课内容难以理解。

3有效课堂管理对策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高职课堂活动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3.1建立课堂规则

成功的教学必须有课堂规则做保障。在教学中,学校应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明确要求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应该遵守的规范。

3.1.1建立课堂规则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教师的要求、期望或行为标准,清楚在课堂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次,明确课堂管理“摒弃人治,实施法治”,课堂规则对课堂行为与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规则一旦制订,就应要求所有的学生认真遵守。最后,制订课堂规则要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

3.1.2建立课堂规则的过程

首先,由教师先提出课堂规则的草案,草案要切合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课堂规则草案的具体内容;最后视草案实施情形做调整修正,确定课堂规则的具体内容。建立的课堂规则要使用正面措辞叙述,并且必须简单易执行。

3.1.3课堂规则的内容

课堂规则一般包括:自主学习、倾听、有效讨论、不懂就问、不包办代办等。例如自主学习,教师将学习要点、课件、教案、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等学习内容以任务书形式发到课程网站上,学生依据任务要求自主学习。

3.1.4应用课堂规则管理课堂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本课程学习方法、教学特点、考核方式、课程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制订这门课程的课堂规则,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课堂规则的要求,学生一旦打破课堂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在实验课上,教师首先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对于没完成的同学,不允许做实验,必须先完成任务单,教师签字后才可以做实验,并且记入实验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规则的约束,能督促学生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3.2增强学生的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学生“向师性”的具体表现有: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上课时积极发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非常关注教师的衣着和言谈举止,有时甚至去模仿,觉得自己的教师是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并以此为荣。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2.1教师应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之一,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富有感彩的语言,板书美观,制作精美、活泼的教学课件,都能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教师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作为食品专业的高职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若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做不到得心应手,是无法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的。例如,学生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如食品企业员工讲个人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问题、食品添加剂的复配问题等,首先会咨询教师,教师合理准确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3.2.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高职学生大多还未成年,自尊心强且叛逆,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简单粗暴的管理,易让学生反感,进而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仅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教师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教师在学生评价上要公平、客观、准确,注意方式、语言、语气,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3.2.4教师对学生应既充满爱心又严而有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职食品专业学生中女生较多,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希望得老师的关爱。如果教师能经常关爱学生,让每位学生经常受到教师鼓励和赞美的机会,这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开启学生的心灵,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当学生违反了课堂规则,也要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做到既关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其行为。这样,学生就会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并认真学习。

3.2.5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进入大学后,多数同学很迷茫,对于大学生活、未来工作没有多少规划。他们希望能与教师多交流,希望教师多引导他们。多数学生希望高职毕业后继续深造,但是高职食品专业没有对应专业的专升本考试,学生只能考别的专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没信心,上课没有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堂外,都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水平及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大学规划,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师生互相配合,就能高效地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3.3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学院应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积极、民主地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认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创造更多条件让教师去企业锻炼,给教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是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