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8 09:59:43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1

一、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当下,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连续颁布实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度,其中对企业内控管理有多项规定,不但明文规定要保护企业资产,还要求企业完善建立内控管理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所以加强内控管理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1]。同时,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帮助。科学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将大大削弱管理效果,而一旦企业的财务失去内控保障,就会失去其应有作用,所以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另外,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条件。加强内控管理能促使企业规范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保证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安全、真实,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高效管理,同时在内控管理中发现不法行为,及时有效处理,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鉴于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实践。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关系到能否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更好地改善内控管理效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打造适合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的机制体制[2]。一是企业领导者应保持管理观念与内控管理意识的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建立企业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考查机制,促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均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同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三是企业要大力培养以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等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要求全体人员都做到注重内控、办事讲究程序等原则,在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重大决策以及签订重要合同时要实行集体决策以及群众监督,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与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进行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尤其要重视开展内控活动,针对企业会计风险、资金风险等主要财务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一是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风险,要专门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强成本管理,负责预测、控制成本,负责审核会计信息,并有效监督会计工作人员等等。与此同时,企业要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在重要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多配备一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并积极实行轮岗制度,尽量在一年内更换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加强企业各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协同作弊的可能性。二是针对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应完善建立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资金支付控制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从而加大管理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的力度,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还要有效管理并控制资金的投放、回收,准确估测投资、融资以及筹资等过程,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防范财务风险。

(三)切实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2

1 政策性风险的应对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方面责无旁贷。对于政策性风险电力企业虽然无法左右,但可以积极应对,争取政策倾斜。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高负债还贷压力日增的情况下,争取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高耗能产业巨大用电需求面前,争取国家电价政策,以减少高耗能产业以电价的方式将其较高的财务风险转移给电力企业。

2 自然风险及设备风险的防范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重点在于超前预防,即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电力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反事故演习;出台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加强日常设备巡视;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增加市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企业的沟通合作等。

同时,积极寻求转移自然风险损失的办法。例如,为电力资产投保,合理规划资产投保范围和条款,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转移部分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电力资产的防灾防损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大灾预警、防灾防损建议和企业投保方案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

3 煤炭市场风险的应对

近年以来,由于国家电煤价格放开致使电煤价格连年上涨,电煤价格已直接成为左右火力发电企业盈亏的关键因素。由于电力是一种差异性很小的商品,电力市场的同质性很强,发电企业不大可能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只能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因此,在煤电价格放开后,控制燃料成本首要在于控制电煤价格,这点对于在当前电力供给过剩、发电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不至于发生亏损具有决定意义。发电企业应平时加强煤炭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对市场宏观情况的分析,结合各方面专家的建议,对煤炭市场一年的大致走向有一个全面的预测,通过对行情的预测,企业可以合理调配资金,合理采购煤炭,合理控制库存,努力将企业的燃料成本控制、降低,以此来应对煤炭市场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控制

1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首先应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管理制度和流程,并持续修订和完善,建立企业风险库,进行统一的风险定义、分类,描述风险具体表现,确定风险衡量指标并评估风险等级,建立财务风险评级模型,按不同区域、不同机组等分类量化财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财务风险水平,综合考虑潜在风险损失和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识别级别,确定各类主要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如分散、转移、降低、回避、接受、利用等。基于风险策略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定控制点、控制措施和控制手段,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操作规范,建立规范的定期风险报告制度,增加各级机构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2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虽然集团公司基本上都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但市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只有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对全面预算中一些动态数据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同时落实到各部门,将预算标准和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相比较,动态地对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实施绩效考核,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预算的风险控制作用。

预警的前提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它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财务预算正是着眼于企业资金的运用,处理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同时指导企业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其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因此,应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进行动态分析并进行动态风险决策,从而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3 负债规模适度,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企业应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结构比例,使负债水平不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其次,优化负债结构,主要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

4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营利能力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同时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考虑投资回报、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确保投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筹资风险,实现资金结构优化,尤其要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动态管理。

5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抓好内控制度建设,构成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健全内部组织结构,部门之间要责权明确、相互制约,并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其次,按照内部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会计工作,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的控制。

6 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3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处于不断扩招的发展趋势,对于教育经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处于负债经营当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等费用的支出。高校负有一定的财务风险,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及时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加强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保证高校的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工作关注的重点任务。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国家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大部分是接受国家财政拨款,其余小部分为各种渠道的资金筹措。尽管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拨款力度在逐年增加,但随着当前高校办学资格和条件受政府评估的驱使,让高校不得不将办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学校环境也不断改善,由此就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但国家对高校教育的经费划拨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当前高校日益扩建的需求,所以开始转向银行贷款,进行负债建校办学。尽管选择向银行贷款是一种必然选择,但由此产生的负债会让高校的办学压力不断增加,很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2.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它是指在对高校的财务报表和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并在现有的核算与管理模式之上,结合一些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量化指标的设置,当高校在财务的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时,就会出现相应的预警信号,来给管理者作一定的警告预示。但受多方面因素控制,当前我国高校并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预警体系,还没有对此系统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因为当前的财务预警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高校尽管已经建立了该系统,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没有进行良好的定性分析。

3.银行盲目贷款

银行在接受高校贷款的时候,都考虑其有一定的物质保障,相对于其他种类的贷款来说,具有较低的风险。并且高校为国家所有,有其固定的收入来源,所以银行对高校的资金投放很支持,当高校需要进行扩张建设的时候,银行往往主动并积极与高校进行贷款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学校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贷款管理

高校要建立一定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在进行贷款规模的决策时,要将所有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逐一考虑,不能对资金收入进行过高的估计,也不可以对资金支出有所低估。要对高校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做出准确的预测,将要贷款的总金额对各项用途的资金分配进行计划,要实行严格的贷款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批,实施专款专用。要对贷款资金投入的项目进行后续监督,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对其收益进行合理运用。根据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级别,进行分层贷款管理责任制度,要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要将贷款管理当作重要的财务监控内容,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监控和审查。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要不断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要将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的更加科学有效,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对于一些担保活动或者重大的投资活动,要建立专项的内控机制。高校还要将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加强内控制度实施过程的后续审核,实行有效的激励手段,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高校还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对于一些重大的投资事项要进行审议,并将结果及时公开,让高校的教职工都对学校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3)加强财会人员工作能力

要对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不断进行培养,使其更具综合能力。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不断推行电算化和网络化,在推行资源共享之后,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使高校的财务工作逐渐趋于开放型模式。因此必须段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财会人员队伍,让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与防范,使其更符合当前时代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与隐患。

(4)不断开拓办学资金渠道

高校要多渠道的筹集办学和建设经费,要切实解决学费的拖欠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助学体系,要将高校学生的助学贷款和补助问题妥善解决,推行有效的奖学金制度和学费的减免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可以设定学费缴纳制度,将缴纳率和各级分院的经费预算相联系。此外,要积极鼓励高校校办产业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对高校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灵活运用,不断为学校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和社会各界相联系,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及社会中的一些研究课题,不断争取科研经费,还可以用宣传的策略来争取社会各界的无偿捐赠。

2.政府部门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确保高校建设和教育资金能够进行合理的运用。政府部门要按照法律规范,加大对高校办学资金的投入,让教育支出随我国GDP指数不断增加,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还要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各高校的用地规模进行严格审批,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局面。政府部门还需要完善高校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进行风险监察,对于贷款超出规定范围的高校,要及时通知银行停止贷款审批。

3.银行机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银行要不断加强对高校贷款政策的引导,推出一些迎合当前形势的高校贷款相关政策。银行还应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贷款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努力将高校贷款风险进一步化解。各银行要根据相关政策及法规政策规定,实行有效的信贷管理模式,在对高校进行放贷之前,要将贷款的规模期限、还款能力和利率等进行合理的估测,让高校贷款的管理和控制从源头上不断加强。当前阶段下,部分高校的还款能力还明显不足,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贷款政策革新和调整,例如降低利率和放宽还款期限等,进而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不仅涉及了学校内部管理的全部环节,还与政府和社会相关联。各高校要对学校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并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不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以促进高校稳定持续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伟. 加强高校财务风险认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 商业经济. 2009(01)

[2] 袁少锋.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1)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采用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并通过产品、技术、经济等不同的利益关系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共同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是对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活动进行处理的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集团财富最大化。

一、提高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资本市场等,这些外部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也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财务关系复杂。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复杂,集团内部公司多有交叉持股,关联企业较多,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如果存在责权利不明、管理混乱的情况,就会容易造成企业集团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投资损失,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单位之间会进行关联担保,个别单位发生财务危机会引发集团内部连锁反应,对集团公司的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

(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集团的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结构不合理,股利分配政策不利于集团的长期稳定发展,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资金的构成比重过大,资本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四)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意识淡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防范措施

(一)确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科学合理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规划能为集团的发展指明方向,保障整体运营不会出现大的偏差,防止出现重大集团财务危机。在制订战略规划过程中,企业集团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全面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确定集团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分析集团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多种应对措施,适时调整企业战略,从而提高企业集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企业集团应通过密切观察集团内部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分析财务报表资料等方式,确定集团的主要风险项目,对关键风险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风险的存在和影响程度,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使企业管理层及时获得各种风险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三)全面建立日常监控体系。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需建立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日常监控体系,通过建立健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将财务预算、资金集中、投资、融资、财务信息化等资源配置纳入母子公司一体化运作,作为规范集团内部财务重要手段,也是防范集团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财务监控措施包括财务预算、业绩评价、资金集中管控及委派财务负责人等等。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集团总部根据战略规划分解确定当年经营目标,制定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能为集团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对内部各子分公司的资金实行集团集中管控,可有效解决资金分散、管理失控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切实保证集团总部有关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充分发挥财务系统的管控职能。

通过财务日常监控体系,使企业集团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保证集团内部的财务运作符合集团的整体目标,资本结构良好,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集团效益水平,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合理把握借款时机,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负债期限与相应资产匹配,长期资产以长期负债融资,短期资产以短期负债融资,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

(五)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和方法,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重大财务事项决策制度,强化集团公司对于融资、投资、资产处置、担保及重大风险业务等等重大事项的管控能力,重大决策应充分评估企业集团的风险承受能力,加强风险识别和法律风险防范。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5

1 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1.1 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勘察设计企业项目设计服务或工程项目总承包完成后,能否及时、完整的回收其应得的资金,构成了该类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即资金回收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勘察设计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为扩充市场而常采用赊销政策,该政策无疑会增加企业自身的销售数据和理论利润,但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改善,而且企业为此而付出的付现成本还会增加其支付压力,进一步降低其偿债能力,这也是一种资金回收风险的表现。此外,由于勘察设计企业投资主体的不同,其在收益分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再加之该行业高精尖人才较多,若分配方案有失公允便会造成人心浮动,即收益分配风险。

1.2 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

1.2.1 外在原因

首先,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市场透明度较低,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的现象,勘察设计企业在面临买方市场、同行业竞争的压力下,极易出现决策失误的状况;其次,国家宏观政策变动较频繁,企业难以准确预见或改变;尽管国家对行业的投资从长期来看趋于稳定,但从短期来看企业并无主动权,由此会使勘察设计企业产生一定的经营或财务风险。

1.2.2 内在原因

若勘察设计企业的决策层对财务风险缺乏相应的认识,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严重时甚至会步入经营失败的泥沼。从目前来看,勘察设计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限长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例如,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在建工程后续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会影响项目业主货币资金的支付能力。此外,某些区域所存在的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也会影响资金的顺利回收,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勘察设计企业目前经营范围过广,各省都设有分院分所,分支机构过多,组织结构复杂,这也会增加其管理难度以及财务控制风险。

2 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理论上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根据勘察设计企业现有的内部管理体制,其明确规定了财务人员在企业流程体系中的牵制作用,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的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以防止财务风险的扩大或蔓延。另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应建立实时的财务风险跟踪监视机制,对在重大融资、投资活动以及现金流量等经济业务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视,明确各类财务风险的承担者,并根据其考核结果决定对其应给予的奖惩。

2.2 强化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责权利控制管理,其范畴理应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安排。为此,勘察设计企业的决策层需率先认识到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战略作用,为其进行战略性定位,以增加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管理的反哺作用。预算一经确定,勘察设计企业的执行机构就要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并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控制管理,对每月、季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予以及时反馈。另外,勘察设计企业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加大对其的奖惩力度。

2.3 强化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由于勘察设计产品主要是脑力劳动成果(方案、图纸及设计研究结果),技术含量较高,同时由于业主要求的不断变化,设计方案与设计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复,这给勘察设计成本控制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强化成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优化工程项目设计流程,科学组织现场勘察、调研、初设、施设及配合现场施工等各阶段工作,进行人员调配,制定各专业作业表,满足勘察设计工种需要,确保勘察设计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人工成本。根据每个项目的设计周期不同,合理调配不同专业人员,允许设计人员同时在多个项目中展开设计,这样不仅能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也可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激励设计人员。第三,加强非人工成本管理,即对各种材料费、文印费、检测费、差旅费、汽车费、技术研发费等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同时也要加强对勘察设备、检测和实验仪器、计算机、绘图仪等设计工具的管理。最后,客观反映生产情况与财务状况,深入分析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勘察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合理制定收益分配预案

勘察设计企业在维护投资主体的稳定性,有效发挥投资者潜能方面,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予以改善。首先,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的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有效控制短期行为。其次,充分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以尽力降低资金成本。再次,结合企业实际,实施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策略,全体员工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持有股份,以保证其内外部利益的平衡。

2.5 完善预收账款、应收款项内控管理

勘察设计企业首先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对预收账款要建立台账,特别是合同金额、到账时间、开出的发票信息加强管理。定期分析应收款项账龄以及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紧密跟踪应收款项的还款情况,并根据其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收款政策。由于应收款项的拖延时间越长,其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催收,实时的变更催收政策,设立催收保障奖励基金等,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坏账损失。其次,勘察设计企业还要建立应收款项负责制,根据应收款项发生的原因确定其具体责任人,并对其制定责任额度,通过硬性指标规范应收款项的内部控制。

2.6 加强承包项目风险控制

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项目总承包过程中,应对其总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再对其是否参与投标以及标书价格进行决策;若发现项目自身不够透明,有隐藏的未知风险,应主动放弃投标,并力争在合同谈判阶段将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外,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投标过程中,还要尽量减少资金垫付,增加限制招标方行为的条款,防止出现不对称合同或合同陷阱,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对项目完工后因质保问题所发生的风险还要予以估测,以减少或有负债。

2.7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以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并辅以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这是由预警系统自身的不完全性决定的,勘察设计企业亦为如此。此外,勘察设计企业还可采用计提风险基金的方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2.8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

财务高管应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掌握勘察设计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和成本结构,做好成本控制和节源增效。

3 结论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6

财务风险是理财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中指出企业投资量和企业生产结构的相互影响导致支付能力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也就是负债偿还的风险和负债利息支付风险,这对于企业的盈利统计具有可变的影响,使得企业收益率不确定性增强。

高校财务风险更细化到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因为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产生的风险,也可以说成是因为资金投入与基本发展不相适应,导致收支赤字从而出现周转不灵限制发展的风险。

高校发展中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弥补经费投入,贷款金额为了适应办学发展越拉越高,再加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为高校偿还贷款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银行贷款主要都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设备购置上,随着扩招规模增加,这两方面的投资将越来越高,这就已经出现了贷款偿还的不确定。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风险责任制的建立。高等院校在债务偿还和利息支付能力的预估上,可以从贷款资金的流动时间、年末总资产可流动时间、年末贷款占有比重、自持有资金总量等几个指标进行衡量,在资金基础上构建起能够良好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系统。才外,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预测,确定发展统筹规模,发展预算和资金支出结构要合理对应,严格防止因为发展超过计划出现债务偿还危机。年度计划收入额度与年度计划支出额度的差值,在除掉本身的投资量,是高校债务的最大承载量,也就说实际债务量在低于该值时学校是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一旦实际债务超过该值,那么将会出现较大的财务危机,正常发展的支出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来保证债务偿还。

2.强化资金筹备管理制度。在高校发展资金筹备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能够利用会计手段做好预算,结合发展规模和贷款周期对学校偿还能力进行长远的分析,发展支出量要与筹资量相平衡,合理分析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偿债危机,在贷款计划阶段就采取更加合理的贷款设计,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3.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学校发展的核算制度要实现权责制,项目预算要实现实时监控,内部审核统计要实现精确化,同时还要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减轻学校的偿债压力。在银行贷款分析方面,要严格控制高校发展投入缺口总量,还要对筹集资金的方式进行控制,比如贷款周期和利息率等,再就是要控制贷款总量,确保贷款量能够满足学校发展的同时偿债能力不会受到限制。整个贷款投资计划要有深远的考虑,为偿债能力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对于学校投资建设的项目要进行严格风险预估,以优化投资结构和贷款期限,使学校的偿债能力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三、高校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

1.偿债准备制。高校在发展筹资过程中利用贷款资金,要考虑到本金与利息的支付能力,如果利息率较低,可以通过长期收益满足,那么就要对本金偿还进行讨论,本金的一次性偿还是否能够通过长期收益得到满足。比如说高校年贷款量有3000万元,年收益量只有7000万,如果要进行一次性本息偿还,就要支付近一半年收益量,这对于下一年的发展是存在风险的,会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仅剩一般的年收益量中还包括多种多样的支出计划,如教职工工资,科研项目的投资等,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可能会动摇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预偿还制度的建立还是有必要的,在高校年收益量的预算中规划出一定比例的预偿还金额,这有利于稳定高效资金投入的稳定使用。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7

1 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1.1 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观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1.2 虚假的财会信息掩盖了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1.3 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环节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1.4 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会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梼杌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拔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会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2 强化财务监控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2.1 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2.1.1 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2.1.2 建立财会咨询队伍。可建立由财会部门牵头,即由精干、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和有丰富业务工作经验、又具一定财会知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财会咨询队伍,定期提供较详实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2.1.3 直接参与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

2.2 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2.2.1 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财务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

2.2.2 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 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2.2 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

2.2.3 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3 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2.3.1 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3.2 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2.3.3 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

2.4 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劳动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2.4.1 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4.2 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2.4.3 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4.4 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2.5 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8

财务风险防范本身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未雨绸缪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心在防范层面,因此这一工作开展中需要做到未雨绸缪,注意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如果等到的风险发生再进行干预,很多时候一些损失以及负面影响很难进行消除。未雨绸缪要求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需要注意分析风险发生的征兆,建立起来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将财务风险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及时进行干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者即使不能避免,也可以分散风险、减缓风险发生时间,减少风险危害。

2.全员参与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不是仅仅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或者某些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员参与,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层的配合,而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财务风险防范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需要企业将财务风险防范目标需要进行层层分解,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财务风险防范中自身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从而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参与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去,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3.动态调整原则

财务风险防范需要做到动态调整,对于企业来说,不同阶段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不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这客观上也要求财务风险防范也需要做到动态调整,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适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反之如果财务风险防范做不到动态调整,忽视其与财务管理要求变化、财务管理环境变化之间的匹配性,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必然会走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就是风险防范理念落后、预警缺失以及方法落后,具体阐述如下。

1.风险防范理念落后

财务风险防范理念落后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落后的理念往往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走入歧途,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理念的落后往往就中在缺失风险理念、预防理念、创新理念,在这些理念缺失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被边缘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多的是被动应对风险,做不到对于财务风险的主动预防,同时财务风险防范过于僵化保守,防范工作难以做到不断创新,从而影响到了财务风险防范效果。

2.风险预警机制缺失

财务风险防范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之后疲于应对,当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失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各种潜在财务风险做不到及时把握,从而贻误了财务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导致本来可以避免的财务风险因为没有及时察觉而被放大,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风险防范方法落后

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来看,很多企业存在财务风险防范方法落后的问题,依靠经营管理者定性分析估算财务风险的方法比较主流以及普遍,财务风险大小估计基本上就是依赖于管理者主观经验,缺少定量方面的分析。在财务风险防范化解方面也更多就是事后止损、分类估算,很难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方面,需要企业紧紧围绕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不足,遵循财务风险防范的一般原则,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努力。

1.更新风险防范理念

财务风险防范理念方面需要企业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防范理念,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开展,从而确保这一工作效果的持续提升。在具体的财务风险防范理念方面关键就是要树立风险理念、预防理念、创新理念,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需要企业客观看待,保持对于财务风险的警惕,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同时要对于财务风险做到主动预防,未雨绸缪,通过事先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来有效防止风险的发生。还有就是在风险防范方面不断创新,破除固有落后理念的桎梏,鼓励员工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去创新,推动这一工作更好的发展。

2.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需要注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借助于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为企业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提供准备时间。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关键是要建立起来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确保预警指标体系的敏感性、相关性,从而通过指标变化来的及时的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预案的设计以及演练,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可以根据预案及时的进行应对,减少财务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9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受到国有企业重视,国有企业对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而且也不断探索有效的防范模式,使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动态性等特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要求国有企业运用科学理念和创新思维,从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战略功能入手,构建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模式。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确保国有企业科学和健康发展,是国有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客观上面临着一系列财务风险,因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涉及到的财务问题相对较大,在当前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面临着新的形势,只有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国有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会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甚至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拓展性,国有企业通过将财务风险防范纳入到财务管理范畴之内,可以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领域,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超前性和战略性,进而使财务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比如通过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国有企业经营能力得到提升等等。总之,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例10

(二)企业在电力营销上的财务风险电力营销主要体现在面向全社会的产品销售上,由于电力企业营销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电力营销的风险更大,若各级政府及部门过多的干预,则给电费回收造成很大阻力,但是,若限制用户用电,则可能造成用电企业单耗成本的提高,因此,企业在电力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坏账风险、信用风险及效益风险等。

(三)在投资活动上的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电网企业往往通过投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企业价值,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具有特殊性,其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虽然基于电力需求来开展预测投资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活动都能产生经济效益,若企业投资活动出现差错,则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风险。虽然通过电网改造和投入可以满足当前售电量的增长需求,但新投入的资金回报远远不能达到公司经营的终极财务目标,若长期发展下去,则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要想使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加强,则应该促进企业内控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处于激烈社会竞争中要想获得快速地发展,则应该保持长远的发展目光,不要只对眼前的利益给予关注,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行重视。

二、加强电网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方法策略中,应遵循符合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风险防范所要求的原则,包括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局部风险、整体风险相结合的原则;风险预防、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动态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以保证电网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