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4 15:23:00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1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现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应用教学语言,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课堂教学当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且学生必须在充分领会教师的教学语言之后,方可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当中缺乏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述与交流沟通,可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准确、形象具体地进行语言表述,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讲,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心情愉悦,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教学语言来指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获得思维锻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艺术

导语作为开启一堂课的初始语言,能够起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指引到既定方向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导语,并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教师可将这些教学因素完美结合,那么其所创设的教学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经常性使用的教学导语有鼓励式、谈话式、悬念式等,这些教学导语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求知欲,并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另外,由于教学形势会因为各种不可提前预知的情况而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按照所产生新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变性地对教学语言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面对突况的应变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教学应变语。教师还应具备认真细致观察的能力,善于应用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客观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剖析问题,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顺利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

三、教师语言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2

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要更新

1.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新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必须对教授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全局的掌控,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改革动态,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在课堂上,能够高屋建瓴地掌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正确、熟练地解读课文及相关语文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调控。也许对于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讲,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但是只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把教育作为终生学习的事业来做,把继续学习作为终身奋斗的方向,不仅能从中找到职业满足感,也能提升个人修养,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教育界奉行的一句话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面对国际大环境下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显然是不够用的,教师只有成为不断有活水流入的小溪流,才有可能给予学生一杯解渴甘泉,因此,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是教师保持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

2.教学目标要更新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忘记自己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常会陷入“一言堂”或”满堂灌”的尴尬境地,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和参与欲望,因此,教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过于简单生硬的模式,将学生有机吸纳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所学的传授给学生,还要善于分析学生,看看学生到底需要什么,防止走进“富师傅,穷学生”的困境。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分层次教学。基础知识的差异、个体的差异,自然会使学生成绩及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了这一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语文教学,势必会出现“优生不优,后进生更后进”的局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接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不同的考量标准和评价模式,教给他们想学、愿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始终关心学生接收了多少。大多数情况下,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接收了多少有效信息,了解了多少知识,解决了多少问题,所以教师不能不顾学生感受,只搞“一言堂”,把该讲的讲了,忽视学生的接收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放缓节奏,仔细观察学生,做好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改变教学模式的准备,把握好详讲与略讲、精讲与粗讲的关系。

(3)更新师生关系。不少研究证明,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厌恶一个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试想,如果是因为和学生的关系紧张,造成学生偏科,耽误学生前程,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标,教师也就失去了价值,而缺少沟通是造成的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教师都应当作为“先学者”和学生平等交流。让课堂教学成为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殿堂。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关系强调注民主、科学、创造、人性,亦即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易仿效的学长范、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也就是常说的“良师益友”。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1.发扬民主

发扬民主,变课堂为一个学生自我学习、敢说感言的创造性空间。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在“超市”中购物的“顾客”,他们可以任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或喜爱的知识商品。教师在对教材宏观把握、引导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引导学生找出重难点,找出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2.独特的课堂设计

独特的课堂设计,不仅包括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和精美凝练的结束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是课堂设计之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简洁、准确、幽默,不说口水话和无效语言,批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批评,不翻旧账,不牵连他人,在各教学步骤的衔接上也应做到无痕过度,热闹却不喧嚣的教学氛围,新颖、巧妙、直观的板书设计等,都是构成独特的课堂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多下功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教师的个性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方式的更新首先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更新,形成好的教学创意,才能将之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促进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3

二、因势利导,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

在自主性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向这个目标行动,引导学生在语文自读中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探究,在对课文学习的提问中探究。其次,引导不是“牵牛”,引导要抓住时机;引导不是“钓鱼”,而是要导之有方。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或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领悟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后,提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者塑造克拉里斯这个人物形象在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是采用哪些方法塑造的?揭示了人物具有怎样的典型性格?”这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其实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及对作品中主人公的判定已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作品中菲利普的形象及他对于勒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要充分信任学生,注意抓住学生思考的火花,进行肯定和引导。例如学习《爱莲说》时,学生提出了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为什么在周敦颐的眼中不如莲花?”我引导学生联系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及周敦颐所处的时代(课前曾做过资料查阅),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看法:东晋末年,战乱纷飞,民不聊生,陶渊明为躲避战乱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在周敦颐看来,这是逃避现实的表现,而他却敢于面对现实,虽世俗险恶,但能“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他认为莲花是君子,要胜过像那样的隐士。学生能提出这种激活思维的问题并且能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与教师恰当的引导密不可分。最后,引导学生由关注文本到拓展文本,由拓展文本到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例如学习《爱莲说》时,学生提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否矛盾?这是由于启发学生从对文本的感悟来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后的又一发现。因此,在引导与探讨中可以发掘出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陶冶。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定位已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呢?下面就让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角色”本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务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称。韩愈的一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所推崇,为教师的角色定位起到了典范作用。

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的服从者。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几千年来的封建教育所形成的所谓的师道尊严,在今天仍随处可见。学生说:“苹果是方的。”老师说:“笑话,你见过方形的苹果吗?”学生说:“冰雪融化了,化成了春天。”老师说:“不符合实际,冰雪融化了,化成了水。”学生不太乐意记鲁迅的原名“周树人”,老师说:“这可不行,要考的。”可好的(也是可悲的)是,初中学生多为虔诚的信徒,老师讲的错不了,一切得听老师的。种高高在上、一切说了算的教学模式,极易培养出极富依赖性的、懒惰性的学生,学生的创造能力势必遭扼杀,久而久之,学生大脑中的怀疑之门、创新之门就会紧闭起来,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大脑之门只能称为成装教师认为重要的知识(不管学生需要与否)的容器,这不能不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最大失败、最大的悲哀。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全面施行的背景下,在时代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必需要进行历史性的转换。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具体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共舞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突显语文“工具性”,追求固化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重教轻学,信息交流以单向交流为主,课程呈现出一条流水型的特点。这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将浑然一体的文本肢解为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另一方面,由教师把有血有肉的字词句撕扯下来,自己细细咀嚼,脱离语境而孤立地、片面地分析语文语法和逻辑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初中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变得单调乏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个性发展遭到扼杀,其创新精神被禁锢。

终身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再是一种工具,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而成为人的内在需要。这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单纯施教者和唯一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教育和被动的客体。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视界的真正融合中。”(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为此教师就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换到“协奏者”角色,成为平等对话的首席。语文教师“走下神坛”作为伙伴跟学生相遇,把对话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进行自由交流,与学生围绕既符合任务又同为师生感兴趣的话题式教学专题展开畅所欲言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去体验感情真正的力量、对话的乐趣、人格的尊重和生活的美好。这里,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第一是民族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意对话过程的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弘扬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第二是人本意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求为课程目标,即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语文教师该做学生创新精神的开路先锋。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应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新。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于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三)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学生心灵的牧师。

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心田播洒“爱”的种子。冰心说:“有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根基。语文教师应该去感动学生的感动,还应该有能力让学生感动自己的感动。语文教师应经常站在学生丛中,和学生一起双手合十,感谢自然美景,感谢温暖人情,感谢哲学艺术……在感动和感恩的心灵体操中,学生的心会慢慢变得丰盈、灵动。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5

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根本,可以说语文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思维能力发展的。况且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如今正走入世界的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来说更是如此。语文教育承担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更是对于其中所展现的民族气节以及精神文化的传承。而且在语文课堂当中进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因而这种在课堂交流的过程当中实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的。然而在如今的课堂当中,在学生与老师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和调节者,他们对于课堂当中师生的定位和课堂进度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如今的课堂当中,许多教师不能紧跟课改的大步伐,还是将自己放置于教学中心的地位。尤其对于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来说,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教师会认为学生还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就盲目的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变成了课堂当中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课堂就会变成教师自己的独白,氛围会变得沉闷,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了。

(二)学生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且由于此时他们正处于性格的形成时期,因而大多都是好动的。况且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当中已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在学习当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没有向前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即使有些学生在最初有着积极参与的行为,但如果在班级当中不能够形成这种共同讨论的氛围,这些学生也会产生自己不合群的想法。况且在实际当中,有些教师不能够和学生发展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一个老师的爱憎直接影响着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这些都是影响和阻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因素。

二、语文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改的大背景当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着老师们尽快转变课堂角色,以促进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过多的交谈,这成为了师生关系发展的阻碍。也正因为如此,老师应当在课堂当中利用教学内容来消除学生对于老师的恐惧并且主动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在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利用课文当中师生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热爱。这样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到老师是乐于亲近他们的,从而也就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并且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够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二)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如今语文课堂当中师生交流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老师可以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于这种方式的普适性,如果老师不能够合理的安排问题,而是将一些超过学生认知和过大的问题抛给学生,不仅不能够达到互动的效果,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准确的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发问时机。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老师可以先大致介绍其背景和人物知识。而后让学生们讨论如果自己是木兰,会不会替父从军以及自己选择的原因。这虽然不是课标要求的,但是却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当中渗入中华美德的教育。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同时也是符合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因而在课堂当中,老师应当抓住合适的时机抛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师生之间高效互动的效果。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本文当中我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简单的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而后又立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我并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6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和调节者,他们对于课堂当中师生的定位和课堂进度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如今的课堂当中,许多教师不能紧跟课改的大步伐,还是将自己放置于教学中心的地位。尤其对于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来说,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教师会认为学生还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就盲目的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变成了课堂当中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课堂就会变成教师自己的独白,氛围会变得沉闷,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了。

(二)学生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且由于此时他们正处于性格的形成时期,因而大多都是好动的。况且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当中已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在学习当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没有向前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即使有些学生在最初有着积极参与的行为,但如果在班级当中不能够形成这种共同讨论的氛围,这些学生也会产生自己不合群的想法。况且在实际当中,有些教师不能够和学生发展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一个老师的爱憎直接影响着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这些都是影响和阻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因素。

二、语文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改的大背景当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着老师们尽快转变课堂角色,以促进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不愿意与老师进行过多的交谈,这成为了师生关系发展的阻碍。也正因为如此,老师应当在课堂当中利用教学内容来消除学生对于老师的恐惧并且主动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在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利用课文当中师生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热爱。这样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到老师是乐于亲近他们的,从而也就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并且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够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二)利用科学的提问方式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7

信息化、多元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初中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下面,我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谈谈见解和体会,以供广大同仁借鉴与指正。

一、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学习、教学、交流的平台。

语文教师从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到课堂设计、多媒体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变“单一教学”为“多种媒介有机结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审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影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共同体。

例如,寒暑假是初中生最广泛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指导学生完成一项语文实践性学习,这期间他们会遇到一些新的未知领域和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共同完成。互联网为我们供了学习、教学、交流与协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利用,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新课改的大潮推动下,多媒体技术逐步走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它让初中生眼观其行,耳听其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导教师进入积极探究创新的状态。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社会的进步说到底还是靠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知识,必然会改变原来知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探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对信息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才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会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并不是只看语文课教得怎样,而是要看知识面如何和知识结构是否优化,还要看他能否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其中就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互联网技术在探究问题上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发现问题的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更好地适应探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并进行有效探究,进而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加快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职前培养,能够大大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各种培训能够使加快我们专业发展的进程,缩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快速走出“高原期”,突破瓶颈。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下,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四、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完善了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使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是一个不小冲击,适者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8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我们教师队伍改革反思的重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9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133229.CoM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例10

2.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解决对策

2.1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弥补师资力量短缺问题

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上,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有所偏斜。要重视建设农村的水、电、学校、医院的建设,缩小城乡硬件方面的差距,提高农村初中对教师的吸引力。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大资金短缺的矛盾,各级部门要从资本角度出发,增加对农村初中教学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体制,实现素质教育的公平化,建立较为先进的网络体系,促进城乡英语资源的共享,实现农村学校“城市化”、“均衡化”、“现代化”。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安抚在职教师。

2.2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除了要吸引新的优秀教师外,也要充分利用现有老师资源。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各级教育机构要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个人修养和职业修养。教师要精通英语专业知识结构,了解与中文教学的异同,了解西方的背景。而且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的教育能力,特别是发音要纯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2.3培养教师机动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要改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他们不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认识是行动的基础,必须先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再落实行动上的改变。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在对英语的巨大需求以及懂得听、说、写英语的重要性。(2)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学习英语通常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接受这门课程,作为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渐的接受英语学习,建立他们能够学好英语这门课程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嗯呢管理,将完成某项和英语相关的成就进行主观判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认为自己是能够学好英语的。然后,让学生给自我一个目标定位。不断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的进行目标总结,然后将目标进行分解,当每次考试过后让他们有进步的成就感。最后帮助学生回归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减负教学,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无助感,让他们重新拾回信心,重新努力的投入到英语学习的热情中去。(3)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改变“学习英语是一件苦差事”的观念,真正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