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5 14:27:07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1

二、整治内容

(一)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等非法行为。排查和取缔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点,对清理出的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反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防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二)切实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大检查,重点查纠不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规定、不认真落实集中暂存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行为,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落实集中处置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水平。

三、工作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自年5月开始至6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自查整改阶段。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对本单位贯彻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情况,对照整治内容进行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建章立制阶段。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内部转运安全制度、安全防护制度、交接登记制度、意外事故紧急处置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集中处置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经常性培训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临时贮存设施、设备要符合卫生要求。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要进行毁形消毒,如没有毁形消毒,直接收集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内集中处置,针头、刀片等锐器收集在防锐器穿透的专用收集容器内,再集中处置。

3.组织检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全县专项整治工作台帐资料,迎接省市检查。

四、组织领导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2

[摘要] 通过对2013年深圳市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促进医院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

关键词 ] 医疗废物;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43-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和生物毒性,医疗废物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和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医疗废物处理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2013年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组织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了医疗废物监督专项行动,笔者对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2检查方法

采取现场检查的方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查处情况汇总表》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预案和培训工作。医疗废物标识和专用包装物、容器的使用情况。医疗废物院内收集流程、运输工具与登记、转移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医疗废物院内暂存地点的管理情况。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处罚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

2.1.1监督总数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851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6家,二级医疗机构33家,一级医疗机构8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家,采供血机构3家,其他医疗机构2092家。

2.1.2 结果分析 从结果来看,2723家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占95.5%;2639家的医疗机构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包装物及容器盛装医疗废物,占92.6%;2648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符合规定,占92.9%; 2728家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废物登记记录,占95.7%; 2718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运输工具的消毒和清洁程序符合要求,占95.3%;2714家医疗机构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医疗废物,占95.2%;2655家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符合要求,占93.1%;2596家的医疗机构对从事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开展了相关知识培训,占91.1%;2776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占97.4%。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总体比较规范,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能按要求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个别诊所、门诊部则存在未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无中文标签、无运送车辆及医疗废物暂存点的清洗消毒记录、医疗废物超期贮存等违规行为。

2.2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处罚情况汇总

截至2013年10月31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对99家医疗卫生机构立案处罚,其中警告99宗,行政处罚47宗,共罚款93000元。行政处罚案件案由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案、医疗废物暂存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案、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未做好清洗消毒登记案。

3存在问题分析

3.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不符合规定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试行)》于2003年起试行,其对包装袋的外观、技术性能、规格;利器盒、周转箱(桶)标准和警示标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但目前深圳市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使用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利器盒不符合规范要求,颜色、规格均不能达标。究其原因,一是深圳市从事生产医疗废物包装物的企业很少,医院也无渠道获得生产经营合格医疗废物包装物的厂家和经销商的信息;二是因为市场无竞争,从仅有的几家合格的生产医疗废物包装物的厂家进货成本高,合格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的成本是普通黄色垃圾袋、纸盒的几倍价格,而临床使用量大,所以为了节省成本,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普通黄色垃圾袋、自制纸盒来盛装医疗废物。

3.2医疗废物称重重量不准确

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各科室收集称重的医疗废物登记记录上的重量与危险转移物联单登记的重量不一致,经查原来是深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公司在收集医疗废物的时候并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而是笼统的按医疗废物产生桶数来计算收费,导致危险转移物联单上登记的重量往往比各科室收集称重的重量要多。这种按桶收取费用的收费方式对很多小型医疗机构来说负担相对较高,而且简单的按桶计算重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泄露事故,则难以追溯泄露环节,追查源头。

3.3医疗废物暂存点场地设置不合理,未贴警示标识

检查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暂存点的位置未能远离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通常生活垃圾存放场所紧挨医疗废物暂存点,有的小型医疗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在走廊和厕所里。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表示因为医疗用房紧张,只能减少医疗废物暂存点建设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就设置在居民区内,未避免小区居民反感,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在厕所内或者不显眼角落,未贴警示标识。

3.4大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超过2天

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d,但检查发现,大多数诊所、门诊部、社康中心等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暂存时间都超过了2d,因为目前深圳市只有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深圳现在发展到10个区(含新区),难以按时做好两千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疾控中心、采供血机构、社康中心、诊所、门诊部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移送工作,通常该公司只能先满足医疗废物产生量大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的需求,导致小规模的诊所、门诊部产生的量小的医疗废物无法在48h内得到移送,基本是3~4d才能移送一次医疗废物。

3.5使用后的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无法处理

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表示,使用后的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由于不属于医疗废物,只能按生活垃圾处理,而大部分回收生活垃圾的公司不肯回收玻璃输液瓶,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也不肯回收玻璃输液瓶,造成玻璃输液瓶只能堆积在医院一个集中点。而塑料输液袋虽然垃圾回收公司肯回收,但是又存在被回收利用时重新做成输液袋用于原用途的风险。关于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的回收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 监管建议

建议政府应引进竞争机制,建设数量与经济形势相匹配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目前深圳由原先的6个区发展到10个区(含新区),每年不断审批新的医疗机构,仅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需求,政府应本着医疗废物就近处置的原则,建设多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这样不但满足了门诊、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需求,避免了医疗暂时贮存点医疗废物超期的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能引进竞争机制,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服务质量提高,并能降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守法行为。

提高认识,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内部管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医疗废物管理混乱,而日常的操作医疗废物分类的主要是护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大部分医生专注于本职工作,对医疗废物分类认识不强,所以建议医疗机构要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日程,要加大投入资金,扩建用地,添加设施,加强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全体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物业公司人员,通过全年不定期开展培训,保证流动性大的岗位人员培训到位。同时院长还应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书,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培训到位,责任落实。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3

新冠肺炎防控监督工作

从一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把疫情防控工作纳入重中之重。为确保各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监督所分两组对城区X家发热门诊、XX家一级以上政府办医疗机构、XXX家关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多频次监督检查,检查发热门诊人员防护、设施配备、设置流程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转诊落实情况,检查关停医疗机构执行情况,共出动执法车辆120余辆次,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下发监督意见书50余份,提出整改意见150余条,督促各医疗机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产品规范生产经营使用,传染病卫生监督科对辖区内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及部分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单位近50家,对1家未取得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生产企业进行了处罚。

二、传染病日常监督

3月份开始传染病卫生监督科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主要围绕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预防接种门诊的监督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医疗机构接种门诊、治疗室、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医疗废物暂存点为重点检查对象,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提问等方法,检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实,是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建立了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消毒产品购进使用是否进行了索证;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等方面。截止到6月中旬,共出动车辆100余辆次,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00余家,提出整改意见2000余条,对57家医疗废物、消毒产品、隔离消毒存在违法行为的医疗机构给予行政处罚,其中简易程序22家,一般程序35家,涉及罚款5万余元。

三、双随机工作

为确保国家双随机抽查工作顺利进行,5-6月传染病卫生监督科开展了双随机单位的专项检查,共检查消毒产品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5家,覆盖率达75%。

四、消毒产品监督检查

上半年共对5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20余家经营单位、500家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整改意见500余条,对1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处罚,规范了全区消毒产品生产经营使用。

五、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根据国家七部委《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废物的专项整治工作;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4

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中最受关注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为2.48亿吨左右;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4亿吨;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医疗废物在2009年已达187万吨。目前我国尚有大量的电子废物急需处理,以实现回收利用。

一、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95%来自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组成大致如下:尾矿29%、粉煤灰19%、煤矸石17%、炉渣12%、冶金废渣11%、危险废弃物1.5%、放射性废渣0.3%、其它废弃物10%。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华北、华东和东北三个沿海地区产生的固体废物占全国总量的71.09%。排放量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华北、西南、中南,占全国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70.64%,其中华北地区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3.50%,排放率为8.52%;西南地区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9.37%,排放率为14.76%;华东地区排放率最低,为2.14%。各省市区的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由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和资源结构决定。如山西省是煤炭大省,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煤矸石、尾矿、粉煤灰、高炉渣和锅炉煤渣,占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6.82%;黑龙江省盛产煤炭和粮食,因而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煤矸石、尾矿、粉煤灰、锅炉煤渣、粮食及食品加工废物,占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90.45%;上海市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高炉渣、粉煤灰、锅炉煤渣、钢渣和工业粉尘,这五种废物产生量占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75.40%。

二、危险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各种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废物,分47大类共600多种,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危胁。被称为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杀手” 的废电池、废灯管和医院的特种垃圾,都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由于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法规、处理技术和处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危险废物的源头了解不清楚,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中处理率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还有部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隐患。2002年,危险废物的处置率仅为24.2%,临时贮存量达383万吨。2003年,危险废物的处置率为32%,临时贮存量为423万吨。从1996年~12003年,全国累计贮存量高达3056.9万吨。我国现有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不到所需要处理废物量的5%,大部分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水平较低。

三、医疗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9年,全国医疗废物的产生总量约为187万吨,平均日产生量为1780吨。预计到2010年,医疗机构床位数将比2008年增加5%。为了规范我国的医疗废物管理,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基本上覆盖了医疗废物的定义、分类、收集运送、包装标识、处理处置和贮存等管理和处置环节。

四、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及处理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正以5%~8%的速度逐年增长。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达2.58亿吨左右,比2007年的1.97亿吨增加了12.8%。2008年,全国共有垃圾处理厂775座,其中垃圾填埋场657座,垃圾焚烧厂93座,垃圾堆肥厂58座,分别处理垃圾约21.2万吨/日、1.95万吨/日和1.8万吨/日,年处理总量达到9278万吨,垃圾处理率占全年垃圾产生量的50%左右。

五、家用电器废弃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家用电器废弃物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部分家用电器含有重金属、卤族化学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及生活环境构成危胁。比如,电冰箱的制冷剂和发泡剂以及空调器的制冷剂都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废电视机的显像管属于易爆性废物;废弃的荧光屏、日光灯以及水银高速继电器都含金属汞;废油会污染环境;废旧线路板中含有的重金属会对水质和土壤造成严重危害;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的外壳及涂料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废弃家电如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通过植物、动物进入人们的生活。如果对这些废弃家电只进行简单的处理,处理不当也会对大气和水体等造成二次污染。

结束语:2009年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保企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各种类型焚烧炉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销售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企业较多,但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产值利润不大。现阶段,为了推动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法规建设的科学基础研究;调查固体废物的源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污染控制标准;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引导。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令人类不得不重新检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和风险边界。战“疫”过程启示我们,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整体性、重构性改革中,深刻认知人与自然界的边界,全方位提升防风险意识,防自然资源之“险”于未然,是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基础课题。涉及自然资源领域的风险需要加强认知,加强监测布控,山水林田湖草、野生动物和人类作为生命共同体,应努力最大限度的防范联动风险。

2新冠肺炎下的自然资源风险

2.1 自然资源领域风险日益复杂多元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风险是灾害、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后果。与自然资源密切关联的风险,不仅限于传统的自然灾害,这次新冠肺炎就是自然资源风险的另一种扩展。

对传统认知中的自然灾害防治,2018年10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而相对于自然资源之“险”,自然灾害只是冰山一角。这次新冠肺炎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防治传统自然灾害的同时,必须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视角,以忧患意识、问题导向,对涉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风险与灾害,进行再检视、再研究。

对自然资源领域的风险,根据突发性、复杂性等程度,不妨从3个层面进行把握。

一是“常规”有形的、局地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有害生物大面积成灾。这些自然灾害有边界,监测预报、紧急避险、系统救援在“防抗救”体系中有基本成熟的举措,其影响的空间、时间范围有限,应对上属于战术级别。

二是有形但较为系统的、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与风险,如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及赤潮、绿潮等水域生态系统退化。这类风险是跨年度、趋势性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不善,传播病毒导致新冠肺炎,也是一类长期隐患。这类风险在监测上尚缺乏充足完备的数据,致灾因素还要进一步探究。应对上,需要构建监测监管体系,同时更大程度对“下游”人类活动的引发因素进行管制。这类风险成因与后果牵涉更广,防范应对上属于战役级别。

三是交织在自然环境因素中的趋势性、系统性、全域性生态风险。工业化迅猛发展,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积累着难以逆转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风险。如:永久冻土、冰川大规模消融引发的生态连锁反应;华北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系流域干涸等等。这种危机不是迫在眉睫,但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风险在临界点之上时四海升平,突破临界可能天翻地覆。数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百年不遇”的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在未来几十年看也许已是寻常,或许还有不可思议的“千年不遇”。预判、应对此类趋势性、整体性风险应是战略性的,或需要举国之力,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同治理、纾缓风险,确保在发展中不犯颠覆性错误。

山水林田湖草和动物、人类相生相息、休戚与共。以上3个层面的风险往往会引发、叠加成为系统性风险。此次新冠肺炎也表明,区域风险极易演化为经济社会全局性风险。因此,必须着眼大局,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警惕和防范自然资源领域某一方面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

2.2 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摸清风险底数

防范上述各层级自然资源相关风险,气象、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战线各有职守,但自然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动是本底,调查底数、摸清边界是一切行动的根基。

对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自然资源部门责无旁贷。一方面,只有识别、监测自然资源风险隐患,才能科学预测、预警、预防;另一方面,打牢调查监测的基础,才能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生产、生活。

野生动物资源普查事关疫源隐患。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的一个专项,这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当前,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正在进行,内容不仅包括野生动物的分布、栖息,还包括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这项成果将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野生动物禁食名录、产业规模、隐患防控等提供翔实的数据掌控。其中,对“疫源野生动物”可进行更详细的专项调查,为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立法、执法提供确凿依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要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业内人士指出,将各类自然资源灾害及风险汇集到一个平台上,加大科技支撑,通过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构建预报、预警和应急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将全面提升防风险的分析、预警、处置能力。

自然资源“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更重要的作用是分析评价调查监测数据,揭示自然资源相互关系和演替规律。不仅要明白风险是怎么发生的,还要明白风险为什么发生,摸清自然资源的稳态与动态、量变与质变、渐变与突变、极限与适应、原因与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才能对相关风险“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2.3 从立法与治理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来防控风险

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构建集“11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位列其中。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发生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进入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逐步体现为国家管理制度,我国制定了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在这一治理体系中,监测、识别各类自然资源相关风险只是基础,防范各层级的风险及系统联动,要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协同治理方面不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比如,新冠肺炎阻击战后,相关立法要站在国家安全体系的高度谋划。2月24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仅是在系列修法之前,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制度,定下了修法基调和导向,后续立法还应全面查漏补缺、补齐法治短板,将安全价值(如生态安全、生物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真正置于更重要位置。

应基于坚持维护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安全、生态平衡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原则精神,加快制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为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维护筑起法治的制度屏障。

“找到并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这一要求,对风险防控的各项任务、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标准。

打好“防风险”战略主动战,还要在生产建设中科学、协同治理,不制造新的风险隐患。一是方向上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二是在治理体系、监管执法中加强部门间、部门与地方间的协同。如野生动物管理中严打盗猎、规范养殖、检疫防疫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扎牢,否则隐患就无法肃清。在治理中,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

此次新冠肺炎的教训启示并警醒我们,自然资源管理和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根基。

3新冠肺炎下的环境保护风险

新冠肺炎出现初期,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制订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冠肺炎期间对产生的医疗废物从源头进行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规范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医疗废物的处理可能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这就使人联想到环境污染问题。

3.1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环保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染病防治法》将新冠肺炎规定为乙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认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乙类传染病就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对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相关规定,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该废物的处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因此,医疗废物的处理主体不仅包括各大医院,还包括根据许可处理医疗废物的企业。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医疗废物量出现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医疗垃圾处置能力的短板显得非常突出。据我国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94.1t/d,相比新冠肺炎前的4902.8t/d,增加了1191.3t/d。其中,湖北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新冠肺炎前的180.0t/d提高到了667.4t/d,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新冠肺炎前的50.0t/d提高到了265.6t/d。此外,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分布不平衡,虽然全国医疗废物平均运行负荷率为50%左右,但个别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持续超负荷运行,最多时全国超负荷运行设施达到22个,还有28个接近满负荷运行,还有个别地市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废物依靠周边地市协同处置。与此同时,由于新冠肺炎波及全国,除了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外,普通市民也会消耗大量的口罩及相关防护用品,这些激增的防疫废物将对垃圾分类、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固废等)提出额外的需求。目前,包括废弃口罩、防护服在内的垃圾一般均采取焚烧或工业炉窑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急剧增加的焚烧处置行为或将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较重的武汉市及周边地区。

医疗废物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方能进行排放。为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的需要,防护用品企业加班加点恢复和扩大生产。

此外,隔离后居家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环境治理压力。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多个省市采取封闭隔离措施,大范围限制人员流动,不少新冠肺炎严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对交通、旅游、娱乐、餐饮、零售等影响巨大,短期内将给全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和分配。此外,新冠肺炎还将消费模式转向居家消费、在线消费,消费变得更为分散和碎片化。这些变化将导致部分地区的社区和家庭消费排放激增,从而使生活污水排放、生活用电用能、生活垃圾等方面的排放出现快速增长,进而对相关产业的环境治理造成压力。以生活用电为例,2020年2月,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988亿kW.h,同比增长3.1%。其中,华北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2.3%、东北地区增长10.6%、西北地区增长9.5%,其中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

复工复产可能造成污染排放的反弹。鉴于当前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压力,在新冠肺炎中后期,部分区域生产投资和消费可能呈“报复性”增长,造成污染排放的大幅反弹,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给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以钢铁行业为例,其下游衔接房地产、汽车、船舶等行业,多地已出台支持房地产企业尽早开工,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优先保障项目清单等支持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放宽限购政策,均将直接加剧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行业扩大钢铁产能和产量的冲动。

短时间内对环保服务行业和环境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从资金链来看,受新冠肺炎影响,部分政府或企业停滞部分工程项目或者不能及时结算资金,从而导致大多数中小微型环保企业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如果新冠肺炎持续,人员工资、办公房租等硬性开支都对环保企业生存带来较大压力。新冠肺炎结束后,也会面临工程原材料短缺导致成本上涨的资金压力。因此,环保产业总体上将面临着更多融资困难和债务违约难题。此外,由于新冠肺炎导致经济下行,在此期间,生态环保工作将面对更多关于环境环保工作影响经济发展的负面舆论压力,可能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强化监督帮扶等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3.2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及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多、压力大,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形势更加严峻。为统筹做好新冠肺炎防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保工作,其中新冠肺炎防控关注的重点在于减少或消除新冠肺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新冠肺炎期间复工复产关注的重点为加大环保对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结束后关注的重点为建设重大新冠肺炎风险管控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新冠肺炎防控的特点与关注重点,制定实施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3.2.1 加强涉疫危废相关行业的监督

在新冠肺炎防控初期应持续深化新冠肺炎发生区,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定点医院、社区的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处置以及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等工作,确保100%全覆盖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的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落实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目标。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生态环境部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医院、临时收治场所等,主动对接当地卫健委、城镇排水及施工单位,确保医疗废物贮存场所建设规范、医疗污水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对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能力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医院,应在建设临时性污水处理罐(箱)的同时,谋划建设固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医疗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加强新冠肺炎重点区域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消毒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3.2.2 加强环保资金支持力度

应充分发挥环境财政资金保障和引导作用,各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安排涉疫医疗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转运、处置及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设施类项目,加快加大项目补贴。加大对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为抗击新冠肺炎生产和销售相关环保装备和产品以及从事其他涉疫相关项目的环保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重点环保企业扩大产能给予税收优惠,增值税增量留底税额全额退还。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对新冠肺炎期间环保企业股票质押到期、银行贷款到期,给予延期还款的非常时期政策。

3.2.3 加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监管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6

一、督查内容

(一)落实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的情况。

(二)落实年月日“天津市卫生行业医疗废物专项治理工作会议”情况。

(三)组织部署有关部门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四)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

二、督查时间

年月底开始至月日进行督导检查。

三、督查安排

(一)分组情况。

督导检查工作分3个组,分别由后勤基建处、医政处、执法监督处带队,每个督导组检查5-6个区(县)。检查人员名单见附件1.

(二)督查方式。

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1.查阅资料。听取区县卫生局工作汇报(汇报情况包括属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情况),查阅相关资料。

2.现场检查。在每个区(县)抽查6家医疗卫生机构。市内六区检查二级以上医院1家,门诊部或诊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家,疾病预防疾控机构或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家,血站1家(南开区),其他被查单位由各督导组自行安排。

其他区(县)检查二级以上医院1家,门诊部或诊所1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1家,疾病预防控机构或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家,血站1家(塘沽、蓟县),其他被查单位由各督导组自行安排。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医疗废物专项治理督导检查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搞形式、走过场。要明确工作目标,周密部署,根据各区县医疗卫生机构类型、分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自查情况,采取不同的督导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督导检查,特别是对未纳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

(二)加强指导,注重协调。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7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环境审计;管理审计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万众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环境恶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党的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写进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不仅体现了这一问题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也启示我们应从理论高度和实际行动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医院,不可避免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医疗废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针对这些对环境已经造成伤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医疗废物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举措,而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将这种危害限定在一个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控制和管理手段,管理审计能够让人们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揭露受审项目存在缺陷和违规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最终达到降低甚至避免医疗废物对社会生产生活危害的目的。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废物管理审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我国在废物管理审计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政府审计必须担任主力军,因为无论从审计的权威性和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来讲,还是从医疗废物管理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的复杂性和来讲,政府审计都是更合适的选择。

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现状

(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体系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的具体法律框架还未出台,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一些章节涉及到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内容。国务院在2003年6月16日颁布并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计委也于2003年8月14日颁布并实施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各行政地区的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适应本地区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医疗废物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他们负责制定法规、政策,管理并监督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的销毁一整套流程的运行。

(二)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卫生和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1.监管体系不合理

卫生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同时进行监管,很难保证两个部门的监管进行无缝对接,这就造成了监管方面必定会存在漏洞和管理真空地带。这些漏洞和管理真空地带有极大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而出现事故后两个部门很可能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的协调配合,尽可能达到无缝对接。

2.处置设施普遍落后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厂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的城市很少会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厂,大部分都是由医院自行建立的焚烧炉处理。然而医院没有标准的处理设施,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同时排放的废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小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

3.公众对医疗废物管理知识了解不够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普及,人民群众在发现医疗废物监管漏洞时不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问题,在遇到由医疗废物引发的事故时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在遇到谣言时无法辨别真假很容易造成恐慌。

二、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一)我国突出的医疗废物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就医人次和医院数量都是很庞大的数字,并且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诊疗仪器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临床应用,使医疗废物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产生医疗废物336209吨,相比2008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4%,但2009年出现下降; 2010年医疗废物处置量占产生量比重较2008年提高0.23%;2008年到2010年处置设施运行费用年降低16.67%。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废物继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过后放缓了趋势,说明政府及行业相关者做出了一定的改善,在不影响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了医疗废物的产生,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制度、意识等方面还相距甚远。

(二)医疗废物管理审计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医疗废物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如果不能严格管理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抚顺市结核病院曾因污水污染水源,使附近居民中300多人患结核病;1986年上海市爆发的甲型肝炎,也是由于食用医院带病毒污水污染的毛蚶引起的。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缺乏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现在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并且运用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解决问题。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会极大地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做出有利的贡献,同时也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也能满足后代对于环境的要求。

(三)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现状

我国虽然医疗废物管理起步较晚,但已经逐渐开展了医疗废物管理审计,比如审计署于2002年对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署抽查了某城市的四个医院和一个医疗废物焚化厂以了解整体医疗废物管理的信息,并对改进管理提出建议。

但是我国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审计主要针对的是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很少涉及到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审计过程中只选择了医院和医疗废物焚化厂两个点进行审计,没有全面宏观地分析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各个关键点,没有对医疗废物的货物流进行实质性测试,也没有对医疗废物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和制定的政策进行审计。

三、医疗废物管理重点审计环节的确定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确认废物管理需要重点审计的环节:

(一)以内部控制薄弱点为重点的审计

一般的审计往往会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点进行实质性审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发现重大的错报。

每一个管理体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控制来保证管理有效地进行下去,这些控制要点就是整个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在一个管理体系中如果存在薄弱的控制点,那么无法保证管理可以按照制定时的初衷运行下去,会产生错误甚至舞弊。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程序:

1.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整体内部控制情况,从医疗废物产生源头、医疗废物运输过程、医疗废物暂存、医疗废物处置到医疗废物的再循环,并做出相应的记录。主要通过一定程序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整体内部控制情况及其执行的情况,做出的相应记录留存以备分析和查看。

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兼容性。通过第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再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确认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而确认其内部控制是否可信赖,不同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否取得很好的衔接和兼容,就这些方面做出初步的评价。

3.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掌握了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进行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的效果是否良好。

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评价控制风险,确定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二)对于可能造成重要危害的环节进行重点审计

医疗废物的危害方式主要为对人的毒性和传染性,如果运输过程、暂存过程或者处置过程中出现差错容易造成危害。重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危害的广泛性

危害的广泛性主要指由于失误或错误对众多的民众或者整体环境造成危害。主要表现为携带有强传染性的医疗废物没有正确地运输、处置,而流入生活中造成大量人群感染。

2.危害的严重性

危害的严重性主要指由于失误或错误对个别人或者特定环境造成致命的或者不可恢复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具有剧毒性的医疗废物没有正确地运输、处置,而流入生活中造成个别人员致命性的损伤或者死亡。

(三)对于不同部门交接环节进行重点审计

医疗废物管理涉及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比如医院是医疗废物的产生源,物业公司进行分类整理,运输公司负责运送,政府卫生机关负责暂存,企业负责处置。由于医疗废物管理的复杂性,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以及不同的企业文化或内部控制制度,在不同单位交接医疗废物时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四)对于医疗废物管理政策的审计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政策由各行政地区的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是对医疗废物管理整体的指导,是对涉及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具有强制性的要求,是保障医疗废物管理安全高效的根本。

1.政策的及时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也的创新提高,导致了医疗废物不断推陈出新。这无疑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政策的制定者不断获取相关领域最新的知识,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政策,避免造成政策与事实不符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政策的真空。

2.政策的相关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医疗废物的处理问题,医疗废物的处置方式也开始具有多样性的选择,当然不同的选择适应于不同的状况,政策的制定者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调研,很容易制定出错误的政策。并且由于各地域实际情况不同,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3.政策的统一性

地域制定相关政策应该以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并实施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计委于2003年8月14日颁布并实施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为基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符的政策。地域之间情况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政策以达到最好,但是相邻地域之间的政策发生矛盾乃至对立会让医疗废物管理体系中的单位和人员感觉到不知所措。政府审计机关同时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管理政策,对于出现矛盾政策的相关地域,应建议各行政地区的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并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各项政策的正常执行。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建议

(一)培养针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专业审计人员

在上任伊始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应该是审计工作者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审计人员应当对医疗废物、各项政策和管理有着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才能让审计发挥自己的本质作用。

同时建议政府审计机关成立针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分队,扩大审计的力度的同时需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合格的审计人员,加大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审计的队伍中。

(二)不断地通过实践,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的医疗废物管理审计体系

一套适合的、完整的审计体系对于审计工作具有莫大的帮助,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把握。

我国在医疗废物管理审计领域刚刚起步,仍处于摸索阶段,只有很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虽然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只对某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加上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很难形成一套全面的医疗废物管理审计体系。

建议政府审计机关在加大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同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的医疗废物管理审计体系。

(三)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政府审计机关在对医疗废物管理进行审计时,也应当关注整个管理体系中员工的职业素养,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宣传,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责任事故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医疗废物的管理。

(四)督促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对各项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度对于一个群体、组织乃至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适应的制度会对经济发展和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作为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向立法机构申请设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时关注当地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督促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管理的全部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意识和把握处理突发状况时也会有所依仗。

结论

政府视角下的医疗废物管理审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起到有力的监督和补充,可以在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政府体制的大环境中游刃有余,必将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大趋势。

(作者单位:1.南京审计学院;2.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参考文献:

[1] INTOSAI 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ing.Toward Audits Waste Management[EB/OL].:/intosai,2004-3:

[2] 郑石桥.管理审计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 陈希晖,刑祥娟,吴雨.我国废物管理审计实施框架的探讨[J].环境保护,2008(12B):77-7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3-06-16:

[5] 吴舜泽,孙宁,周丰,等.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现状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5(1):36-38.

[6] 黄敏.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研究述评[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门户网站,2012-6:

[7] 徐伟敏.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143-147.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8

企业想要有效降低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或减少损失,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引导,帮助员工塑造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引导员工之间协调互助、积极主动寻求安全管理[1];在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安全文化即以上内容的统一[2]。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体废物处置公司”)承担全市6000余家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工作,本文结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行业现状,提出“4-3-2-1”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1塑造安全文化特色

1.1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理念是经过理性思考和验证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基础安全价值观的土壤中,依托企业组织体系的呵护和物质资源的浇灌,形成具有企业员工群体意识和行为特点的文化果实[3],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固体废物处置公司深入学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结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行业的特点以及全体员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安全使命,提出其公司安全文化“4-3-2-1”理念。其中,4是指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3是指安全、安保、安定管理;2是指应急和环境管理;1是指职业健康管理。“4-3-2-1”安全文化理念涵盖了全员重视安全管理的负责态度、完善建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和齐抓环境、安全、健康的坚定决心。

1.2安全使命

固体废物处置公司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医用一次性医塑玻璃回收利用的托底保障单位和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指定单位,承担着近乎上海市每日产生的全部医疗废物处置任务,同时,兼备危险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和实践经验,使其员工拥有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强烈使命感。安全使命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之一,可以正确引导员工的安全观念。

2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安全文化是通过适当的外部干预和内在的自觉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的,其建设过程必然是循序渐进的,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安全”到主动自发的“我要安全”,再到自学自强的“我会安全”。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参照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结合政府部门指导,制定《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9年—2021年),并付诸实际行动。

2.1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体系是框架,是支撑公司正常运作最基础的条件。为加强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固体废物处置公司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9年—2021年),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分层级、分区域负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依托安委会、安委办、专职安全员、部门安全员、条线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的“六级安全管理网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无死角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格局,保障公司有序运作且便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发挥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引领安全思想、营造安全氛围、推进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2.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修订、专家评审、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内外审等方式,全面评估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从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要求。按照安全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安全员月度例会机制,梳理各部门安全工作重点,及时有效分解开展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日常安全奖惩、年度EHS绩效考核;按照已有的招标办法,严格开展外包单位招标比选与定期考核评比,选择具有较好专业技术能力、安全管理水平,配备较强管理、技术及施工团队的外包单位,通过强化供应商准入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此外,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立足应急保障工作经验,全面修订完善《应急中心管理手册》《应急中心运营管理手册》《应急设备使用与维护手册》,为规范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2.3优化安全作业环境

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全方位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医塑车间、医废焚烧线、危废填埋场、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等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动化管理能级,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结合安全现状评价及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完成医塑车间升级改造。通过重新规划布局,设置巡检通道、作业区生活设施改善、更新淘汰工艺落后设备设施,针对破碎工艺噪声特点,设置隔音房等一系列优化工作,大幅度提升整体作业条件,为员工提供优良的作业环境。

2.4引导规范安全行为

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初期,企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从制度上规范员工的行为和习惯安全,将安全常态化纳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范围。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将生产区域和办公区域划定了若干安全责任区,安全管理职责由责任区负责人负责。根据不同的责任区和班组配置,从总经理、党总支书记至一线员工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成以班组为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责任网络,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现有一支专职安全员5名、兼职安全员30名的安全管理队伍,每名专兼职安全员均有自己的责任区域或责任范围,通过日常检查、月度例会、定期培训、专题沟通等多种形式,不断引导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2.5强化安全教育

基础安全教育是企业必备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为员工提供更多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强化员工的安全素养和能力。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在交通安全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世界环境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等期间,尝试新做法,利用手机二维码答题、EHS知识竞赛、安全先进评比、公众开放等方式,有效促进全员参与到安全教育中。

2.6全面落实职业健康管理

为全体员工提供职业健康保障。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保障机制和职业病防治机制,通过制定《职业病年度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并进行数据公告,组织全体接害岗位员工完成职业病体检,并对职业病体检情况汇总分析,有效确保全体员工职业健康。

2.7加强安全理念宣贯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产生高度认同感的表现。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安全使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安全愿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原则、“4-3-2-1”安全文化理念相互结合,从宣传教育上打响第一枪,强化员工与企业安全文化的共鸣。自2018年以来,固体废物处置公司通过近百次的会议、培训,不断宣贯安全理念,激发员工认同感与主人翁意识,进而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主动号召引导他人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2.8倡导安全诚信建设

通过企业与部门、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治安保卫、疫情防控与单位日常工作结合,将责任逐级落实分解到部门、车间,细化到班组、岗位、个人。外包单位及人员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为此,要大力倡导安全诚信建设,在加强外包单位准入管理、工器具安全管控基础上,通过每周“安全之星”评比等活动,细化评估业务外包单位安全诚信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全方位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安全诚信文化浓厚氛围,激发外包单位的主动安全管理意识,进而推动各外包单位有序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9夯实安全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EHS绩效考核办法》,企业明确了安全绩效考核要求。通过与各部门签订《EHS考核责任书》目标考核内容,分解公司年度EHS目标任务并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年度嘉奖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将EHS考核责任书层层分解到部门员工,通过月度考核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奖惩。此外,为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通过举办焊工技能比武、叉车比武、覆盖膜焊接、劳防用品佩戴竞赛、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征集、“每周安全之星”评比、职业健康知识竞赛、消防知识竞赛等安全激励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增加员工安全文化认同感。

2.10注重全员参与

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始终将全员参与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公司安委会成员中职工代表人数占比90%以上,为传达公司安全管理理念、推进全员共建安全文化打下很好基础;公司安委会定期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汇报安全工作推进情况,定期邀请职工代表开展安全巡视,接受员工监督;建立有员工合理化建议、思想动态等的沟通机制,积极评估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安全问题。

2.11持续改进学习

按照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定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及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将进一步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措施。在实施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的同时,主动对标先进,通过荣获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上级集团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心指导,积极参与光明集团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交流学习,与兄弟公司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多次互动交流,定期邀请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专家到现场指导等方法,不断总结提升借鉴,优化完善符合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安全理念特点的先进经验及模式,进一步提高安全能级和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3安全文化建设成效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服务,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绩效稳步提升,在完成日常医废收运处置的作业外,还先后完成3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保障任务,主动申请加入第二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企业名单,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全体员工在参与安全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持续提高主动安全意识。固体废物处置公司于2017年荣获上海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荣誉,2020年荣获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荣誉。截至2021年,已连续7年保持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连续3年获得上海市安全行车管理先进集体。在2020年初的肺炎疫情攻坚战中,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情况,研判建立并持续优化完善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处置体系,确保疫情期间上海全市医疗废物的日产日清日处置,守护上海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全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撑,保障上海城市正常运行。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国家、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安全领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4结语

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是持续改进的,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企业内具备完善且有效执行的管理机制,员工兼具学习的主动性和丰富的安全知识,全体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合理制度。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仍在执行中,将不断深化“4-3-2-1”安全文化理念,持续落实安全文化建设举措,不断巩固安全文化建设阶段性成果,推动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切实履行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安全使命。

参考文献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9

中心组建时,在局领导的关怀下,局机关服务中心在房屋很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中心配合局机关服务中心晚上加班进行搬迁,并对两间库房进行了粉刷、修善。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经过中心同志的努力,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办公环境。

二、 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中心成立伊始,根据政府赋予中心的职能,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首先明确了中心的工作职责。根据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结合单位的实际,每个人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吸收各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逐步完成了中心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为中心当前和今后的规范化工作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完成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了《新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与各地环保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探讨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难题,并耐心解答普查人员的询问,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报告编写和数据上报工作。

据调查,截至XX年6月,全疆先后有库尔勒、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5个城市建成5座医疗废物集中焚烧装置,设计日处置能力43.1吨,实际日处置能力11-13吨。目前,新疆各地州城市垃圾处置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或已立项,其中,都含医疗垃圾焚烧设施。但是,我区尚未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

四、完成了国家环保总局履约办中美合作项目——利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废物试点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调查涉及新疆水泥生产企业99家,工作难度很大,在自治区建材行办、各地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水泥企业的大力配合下,按要求向总局国际合作司上报了调查情况。

本次试点工作共调查新疆水泥生产企业99家,实际统计到水泥生产企业80家,生产能力总计1445万吨。据初步统计,XX年,52家企业拥有71条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生产能力总计1170万吨,占全疆水泥总生产能力的81%,XX年实际生产水泥1190万吨。

五、努力推进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

中心组建以来,主要致力于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办理,完成了项目建设的7个报告:《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上述报告均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复。项目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处置中心“三通一平”工程在进行中,其中自来水管线工程已完工,道路测绘已完成,供电工程将于近期启动。工程定于XX年10月18日举行开工典礼。

六、其他工作

1、参与了6月20日自治区环保局组织的焚烧毒鼠强行动。

2、精心组织并积极参加 “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印制宣传版面2张,发放宣传单2千份,组织了有奖竞答活动。

3、参加了总局组织的《固废法》培训。

4、参加了环境学会举办的宣传活动。

下半年工作思路:

1、我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新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项目的建设。

2.加**规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3.开展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相关行业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其固体废物产生、转移、综合利用、贮存、排放处置情况。切实搞好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证等项管理制度。抓好制度、法规的落实,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医疗废物企业工作总结例10

对长宁区29家个体诊所、57家内部医疗机构(按市卫生局规定分类)进行全覆盖调查。根据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交接等工作环节制作调查问卷表,由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问卷,调查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建设与人员管理、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置、内部转运与暂时贮存、处置与交接登记等情况。调查结果采用Excel表收集汇总,采用Stata 7.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9家个体诊所中,口腔诊所20家,美容诊所3家,中医针灸诊所2家,中医推拿诊所4家,除了中医推拿诊所不产生医疗废物外,其他诊所均有医疗废物产生。57家内部医疗机构中,医院1家,门诊部(卫生所)7家,保健站(医务室)44家,村卫生室5家,产生医疗废物的内部医疗机构有39家,其中医院1家,门诊部(卫生所)5家,保健站(医务室)28家,村卫生室5家。

2.2 制度建设与人员管理

个体诊所和内部医疗机构中,都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以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为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的建立健全(包含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内部转运、暂时贮存、处置、交接登记等内容)、发生医疗废物处置意外事故时应急方案的建立等方面,个体诊所稍好于内部医疗机构(表1)。

个体诊所和内部医疗机构中均配备了专(兼)职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其中个体诊所专职比例为32%,兼职比例为68%;内部医疗机构专职比例为3%,兼职比例为97%。

区卫生局每年组织1次医疗废物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个体诊所中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率为92%,内部医疗机构为64%。

2.3 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置

个体诊所的主要医疗废物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无病理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产生;内部医疗机构的主要医疗废物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无病理性废物产生。个体诊所废物总体产生量大于内部医疗机构,但村卫生室的废物产生量大于个体诊所(表2,表3)。

25家个体诊所均设置了专门分类收集点,并做到相对独立且易于管理。39家内部医疗机构中35家设置了专门的分类收集点,33家的分类收集点做到相对独立易于管理。

25家个体诊所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均符合要求,39家内部医疗机构的符合率为74%;个体诊所脚踏开启的封闭硬质医疗废物盛器符合率为56%,内部医疗机构为41%;72%的个体诊所和15%的内部医疗机构做到在医疗废物盛器上标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说明。5家个体诊所、11家内部医疗机构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可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进行毁形处理并浸泡消毒,医务人员均采用人工毁形方式,在毁形操作时只有2家个体诊所、2家内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佩戴护目眼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常用的浸泡消毒剂有戊二醛液、消毒灵粉、爱尔施消毒片、银燕消毒粉等。

2.4 内部转运与暂时贮存

16%的个体诊所单独设置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84%的个体诊所暂时贮存场所与分类收集点合并设置。设置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的个体诊所做到对内部运送时间和路线有具体规定,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3%的内部医疗机构单独设置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74%的内部医疗机构暂时贮存场所与分类收集点合并设置,23%的内部医疗机构未设置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

92%的个体诊所使用密闭周转箱暂时贮存医疗废物,76%标有明显的警示标识,68%定期清洗消毒。41%的内部医疗机构使用密闭周转箱暂时贮存医疗废物,13%标有明显的警示标识,23%定期清洗消毒。

医疗废物在个体诊所暂时贮存的平均时间为19 d,在内部医疗机构暂时贮存的平均时间为44 d。

2.5 处置与交接登记

个体诊所医疗废物主要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由处置单位专用车辆统一上门回收,平均处置周期为21~28 d,夏季时7~14 d。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废物回收对象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不回收处置化学性废物。内部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由医疗机构自行运送至附近的公立医疗机构,由后者一并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运送车辆多为自行车、小货车,周期长短不一,部分内部医疗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丢弃(表4,表5)。

个体诊所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双方交接时,均做到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内部医疗机构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双方交接时,46%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88%的个体诊所对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造册,登记内容包含有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经办人等信息。59%的内部医疗机构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完整率为86%。92%的个体诊所对医疗废物处置相关资料落实3年限期的保管工作,48%的内部医疗机构落实资料的保管工作。

3 讨论

3.1 个体诊所医疗废物总体产生量多而稳定,处置环节规范,内部医疗机构应重视对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

个体诊所中除中医推拿诊所外,其他类别均有医疗废物产生,产生种类取决于诊所类别。内部医疗机构总体产生量比个体诊所少,不同类别产生量差异明显,其中村卫生室医疗废物的产生量最大甚至超过个体诊所,与其承担着乡镇地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职责相关。个体诊所的经营方式为个体工商户,参与市场经济运作,对外开展诊疗服务,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并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因而对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更为重视;内部医疗机构多为企事业单位内设科室,属单位福利性质,且不对外开展诊疗活动,所以在废物处置管理方面就显得较为薄弱。内部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承担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保健职能的同时,应重视日常对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扩散,保护环境,做到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要求与规范,落实相关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与处置能力。适当投入经费用于购置存放医疗废物的专用包装袋和盛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暂存周转箱等硬件设施,使医疗废物在医疗机

构内得到规范管理。

3.2 内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污染隐患更大,个体诊所与内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回收应全部纳入集中处置

与个体诊所相比,内部医疗机构由于没有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没有专用运输条件自行运输医疗废物,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丢弃等现象较普遍,医疗废物传播疾病与污染环境的隐患更大,这与内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相对较少、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减少经济成本支出等原因有关。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自行运送到其他医疗机构代为处置,在运输环节中没有专用运输设施与设备,可造成医疗废物在运输路途中的遗撒、泄露和丢失,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与环境污染的隐患,而代为处置的医疗机构按法律要求是不得接受非本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还有部分内部医疗机构直接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更为回收重复利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器械提供了便利,埋下安全隐患。个体诊所与内部医疗机构应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纳入集中处置,不得自行将医疗废物运送至附近医疗机构代为处置,更不得随意丢弃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村卫生室作为内部医疗-机构中的一类,具有特殊性,产生的医疗废物量比个体诊所多,更应直接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上门回收处置。

3.3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缩短上门回收的周期并加强处置废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