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古诗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4:52

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教学论文例1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古诗教学必须注重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造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古诗教学论文例2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诗教学论文例3

从现在的文献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字都是从诗为开端的,中国的诗歌与外国诗歌相比更重内心的感受(这点在古诗理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中国古代《诗经》、乐府诗和历代词曲都曾配乐歌唱,在诗歌的后来发展中,虽与音乐逐步分离,但仍保留了音乐的某些特质,最突出的就是鲜明节奏和铿锵的音调。(2)抒情性诗歌是情感激流的表现,《文心雕龙》说:“诗言志,歌永言”。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把诗的特征概括为八个字:“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语言的高度凝练和形象性诗歌的语言要求更集中,更概括地反映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音调和格律甚至于字数上的限制,容不得冗长的叙述和空洞的说教。(4)语言的含蓄和多义性《文心雕龙》说:“遁辞以隐意,橘譬以指事”。这句话颇能道出诗歌的规律。“意”要“隐”,“譬”要“橘”,要含蓄而不直露。

2.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水平的能力,而诗歌的语言以准确、生动、形象而著称。因此,我们应注重诗歌教学,并根据诗歌的特征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诗歌,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二、古诗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1.古诗教学现状

(1)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观念陈旧,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修养不足语文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于诗的认识比较表面、陈腐、滞后。②情感投入和指导朗读不够,入境难在教学中几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的理性分析,感觉不到教师声音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表情的变化。这样怎能谈得上带领学生去畅游诗的国度呢?③教学方法单一,分析有余,鉴赏不足现行的诗歌教学,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2)学生学习诗歌现状学生学习诗歌现状主要是:课外阅读面狭窄、理解肤浅,难以深入。

2.古诗的教学建议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我认为情境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1)比较拓展,注重积累比较①对诗的意象意绪艺术比较在每次教诗歌时,都应试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加强学生的积累,在讲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可以拓展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拓展刘禹锡的《望洞庭》侧重描写洞庭湖秀丽娟静特点。②在诗的不同情思之间展开譬如,可以从诗的情思类型方面比较:亲情、友情、乡情、爱情、爱国情等,也可以从情思的表达类型方面比较:激情、温情、豪情、柔情等,都有很多感受可说。

(2)诗歌鉴赏,培养审美能力①激兴趣在诗歌教学中,只有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②品语言品语言的主要做法可以是抓关键词语和含蓄词语,关键词即常说的“诗眼”,是指表达思想感情,展示诗歌形象上起决定作用的词。如《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帘动下渔舟”中的“喧”“动”所谓含蓄,即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就是意在言外。③赏意境在对诗歌进行鉴赏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扑捉人生观情感,创造出具有多义性的意象,在深层次上领捂作者深邃的思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的意境美。④析技巧诗歌写作,有一定之法,应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⑤抒感悟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判读能力、情感感悟能力和文本拓展能力,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促进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3)了解背景,感受情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是创造诗歌教学课堂气氛的得力措施之一。即使同一作家的作品,往往也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那么背景简介也就成为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4)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在学科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这是人们的共识。要想教好古诗,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古典诗歌、丰厚的古典文学知识修养、更新诗歌的教学理念。古诗教学也要求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点为指导。古诗教学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古诗教学论文例4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古诗教学论文例5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古诗教学论文例6

古诗词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而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凑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内容也趋向丰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必须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实质上讲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度”的把握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于1-6年级不同级段学习的内容和份量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体现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历来都有精读、细学、扎扎实实地学,字、词、句、段、篇全不放过,全要深刻理解、细细琢磨的主张。这样做,虽然从理论上来看,能够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但在实践上又往往行不通。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多顾了“此”,必然将会失去“彼”,如果全面开花,处处追求齐全与完美,其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追求不到,或者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大的弊端是过于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整与完美,其结果却是完而不美……语文教学要敢于残缺、善于残缺,唯其残缺,才可能求得更大意义上的完整与完美。这句话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辩证法。

优秀的古诗,与语文材中其它方面的内容本来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古诗的精髓在于它的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这恰恰又需要人们在诵读之时去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因此,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4)、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和信心。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人境悟情。

古诗教学论文例7

一、解字词、会诗意、诵诗句促使语言训练

欣赏古诗语言、意境美,必须读懂诗句先过语言关。这是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言训练的方法是:理解、翻译(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复述、朗诵,从而达到积累活用,内化为自己语言的目的。古诗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是单音节词,所以要教学生逐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解字词可以指导学生把单音节词准确理解后翻译成双音节词先明基本义,再理解含义;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望—远看;日—太阳;照—照耀……;先懂在诗句中的意义,再推敲文学意义。如“生”是“产生”的意思。提问“诗人怀疑瀑布是从哪里飞落下来呢?”来推敲出“落九天”的结构及含义。

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第一环节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

语言训练有识形、解义、运用的训练,也有以声传情的训练,通过诵读,使优美的文学作品深入内心,古诗教学尤其讲究诵读。应注意指导小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应分作三个音节停顿;读“飞”时声音高扬,以体现瀑布的凌空气势和飘逸情态;读“直下”时快读,体现由高而低的坠落感;而“三千尺”则指导学生放慢节奏,以体会落距之长,诵读的声音、节奏疾徐抑扬,可以使小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二、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让学生从“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问题中理解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意境中理解到“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二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指导朗读,体会情境。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课接近尾声时,边放音乐边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得如同和诗人一道在观赏庐山瀑布的美景。

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以学法指导为纲贯穿教学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教育科研关注的课题。任何学习方法,无不呈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所谓操作程序就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那么学习古诗应是怎样的操作程序呢?按照古诗的内在逻辑,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可以把古诗的操作程序归纳为:解字词——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学生凭借这一学习程序,就可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解字词、明诗意的方法指导。一般古诗的字词、诗意对小学生来说都不难理解,因此,“解字词、明诗意”这两步的教学并不是难点,在学诗句的时候,先解释古诗的第一、二句中的字义,然后将全句口释一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教”学生。然后以所教诗句为例子,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三、四句诗,并以汇报的形式检查学习的效果。这样做,不仅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教师在串讲过程中满堂灌、注入式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古诗教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68

On the Aesthetic Penetr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YANG Junye[1], LIANG Xu[1], YANG Jiao[1], BU Lingda[2]

([1]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2]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Gaoxin Schoo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a rich Chinese ancient poetry, poetry of many historic.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courses and teaching, teachers use a reasonable method of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so that students enter the realm of ancient poetry beauty, the beauty of the ancient poetry among reflected.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methods and positive educational enthusiasm, reasonable teaching programs to help students enter the ocean beautiful piece of ancient poetry.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education; aesthetic penetration

1 中国古诗词教学的历史发展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文学教育,前几年,国学之风更是风靡一时,其中古诗词教育则当仁不让,成为文学教育的领头羊。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对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孔子以“六艺”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知识。汉代《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对诗词创作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要有现实的感觉,从而产生深刻的内在方式,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至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题材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如宋代的朱熹,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弟子为其总结出著名学习方法。其倡导读书必须要反反复复的阅读,在阅读遍数上不可浑水摸鱼,要做到不仅能够背熟,在书中的位置也要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诗词被列入中小学的教育范畴,将我国历史的精华传承下来,对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兴盛起来,对于诗词教学更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2 中学生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入作用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另一方面将认知教育和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就是情感教育。所以,认知,品德,审美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但又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品德教育是指向,认知教育是前提,审美教育则是动力。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产物,自古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人们从语言,情感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启迪。

2.1 美育在教育中的功能与地位

美育能帮助学生进行智力开发,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正如《三字经》向我们展示的,几岁孩童都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代表,但是后天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人要生存,但是人类如果仅仅局限于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其次,人要发展,现如今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各领域暴露了人类的许多问题,美育对人类的发展就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引导作用。最后,美育对人格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美育的作用

学生在参加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活动时,要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发展,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抵御能力,抗压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能力。它的自然美,人性美或社会美,能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道德观念,逐渐摆脱平庸,超越自我,实现伟大的我。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古诗,曾有一位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开头两句,“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陆游僵卧在床上,他不是为自己悲哀,还想着祖国的边防军,这是多么的伟大。”老师还联系了当下的一些实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等,使学生的心灵有了强烈的触动,更使那些内心狭隘的同学打开心扉,融入社会。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古诗词中美好的存在,可以通过这些先人的亲身经验,可以使学生有所感悟。

2.3 古诗词教育中具备多样的审美因素

审美对象有“三美”,这些美的因素在古诗词教育中都被反映和表现了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给人或是无限领略的美感,或是浮现一见倾心的自然,或是反映意蕴深刻的哲思。杜甫《春望》显示了诗人担忧国家,感时伤事,突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正是诗歌所表现的沉郁悲壮、感动千古的内在原因。看江山依旧在,但却满城荒凉,不禁悲从中来,进而表示哀悼,表达了诗人痴迷的感情。陶渊明《饮酒(其五)》则展现了幽居光影的趣味,日常闲暇时间,微微饮酒,在霞光的照映之下,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展现了作家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的喜爱,相反也体现了对昏沉黑暗的宦海官场的讨厌,表达诗人宁静的心境和悠闲的情调,与这首诗浑然一体,使这首诗歌作品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中国的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此是中学生美育教育的有力教材。

3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渗入的必要性

学生在中学时期处于生理、心理都稳步成长的阶段,他们用好奇的目光去看世界,用心去面对人生,不断的学习各种各样能力。正如上文所说,这使得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准确,他们甚至缺少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所以,学生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也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1 诗词教学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育中体现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非常合适。多多鉴赏中华诗词作品,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深邃的内涵,汲取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伟岸与深刻,陶冶性情,造就审美情感,丰富深刻的爱国情愫。通过对具有深刻内涵的古代诗歌的学习,感受那些动人的字符以及充满诗意的风景画,让学生对语言的美,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艺术的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2 诗词教学能够完善中学生的人格健全

在学生们还是牙牙学语的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到古诗词了,相信李白的《静夜思》几乎是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人们那时第一次品尝到了诗歌的独特,然而,并没有深刻的概念,进入中学后,才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时,他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李白能写出那么豪放浪漫的诗,而杜甫写出的却是现实感那么强烈的诗词?为什么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李清照却是婉约词派的翘楚?学生能够体会到五柳先生的淡然;体会到李太白的狂放不羁;感悟到少陵野老的爱国激情;认识到摩诘的和平恬澹;明白孟浩然怀乡思归等各种类型的古诗等等。使学生对诗词有着更加深入的体会。如晏殊《浣溪沙》,这首诗,它被广泛传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爱的感悟,涉及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有限这些深邃思想,是极其微妙的。例如有位教师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语文的李清照《如梦令》时,教师突出讲解诗歌表达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清照的《武陵春》,位于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课内古诗词部分,突出讲解了李清照借春景,凸显了心里的不快和哀愁,非一般闺怨词可以比拟,老师将两首词作一起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李清照由青年到晚年的心理变化,更加能体会那些年作者所经历的那些不同凡响的生活历程。但是由于目前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人们没有充分予以重视,教师诗词素养不高、授课模式死板、只针对中考等问题过于严重,以至于学生不是出自于自愿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其最大的努力,更换一种方法去启迪学生,让他们乐于学习,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4 古诗词教学中对中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感受诗的境界之美,使学生“爱上”古代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达到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从导入着手,使学生向往诗歌。在讲授古诗词之前,讲解一下与这节课有关系的一些故事,例如在作者身上发生的一些较为传奇的经历,或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什么事不与现代社会相同的,差距较大。比如有教师在讲陶渊明《饮酒(其五)》时,先从其“五柳先生”的生活经历开始讲起,即《五柳先生传》是其代表作之一,突出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从不贪慕名利的高雅情操,还有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而《饮酒(其五)》这首词就是在其归隐山林之后所做。在正式讲课前进行这样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相信同学会更加感兴趣,更能深刻体会陶渊明先生的为人以及归隐山林的决心。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同学自然会对古诗词有更高的期待,也更加能进入古诗词的境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5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突出介绍作者生平,较少介绍诗歌创作背景。通常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介绍了作者的字,并没有介绍当时的背景,这样在诗歌教学中,学生理解困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背诵,效果又不好。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创作,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体现了不同诗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想法。如讲授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就一定要介绍当时朝廷的状况,因为这样才能延伸出孟浩然是因为在官场没有发展前景,心里难过,以至于落落寡欢,才写出这首诗,这些都是不能省略的。

突出对诗词中字与词的理解,较少介绍诗歌赏析。自古就有炼字炼句的美谈,这方面的史实就能显示出其非常艰难。但是在某些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当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将古诗词每个字每句话翻译出来,甚至翻译成白话文,这种做法将诗歌本身所蕴含的美感破坏殆尽,到了最后一首感情、意境、语言等各方面均极为优秀的诗词,仅让学生收获少数的几个孤立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做,不但没有体会到作者的美的展示,而且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错误的示范。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7.

[2] 王小辉,周娜.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38-139.

古诗教学论文例9

二、论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习积极性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意思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比如课堂一开始,巧妙地设计导语,以贴近生活、形象的事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万里长江进行描述的同时,追忆了三国时期功业非凡的英雄俊杰。在教学中可以用“三国人物中,哪位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作为导语,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三国时期人物,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他心中英雄的描写,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更能吸引学生学习。

(二)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多层次朗读

古诗词富有节奏、韵律轻快,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读,更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如,对曹操《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曹操以宏伟的气势,充沛的感情,抒发其作为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也有对岁月蹉跎、时光短促的感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竞赛,集体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曹操诗中的意境,以充沛的情感进行朗读,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热烈。

(三)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学科、多种教学方法,增加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性。如引入音乐教学,古诗词在节奏与音调上有独特的韵律美与节奏美,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等都有现代音乐谱曲,教师可以播放相关乐曲,再加以引导,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角色,生动地感受到课文情境。另外还可引入绘画教学,教师选取一些绘画作品,点拨学生组织所学古诗词对画题诗,给画配上诗意,更能引导学生思考与领悟。如选取一幅大海涨潮的图片,教师对大海的气势与意境进行引导,学生联想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结合绘画将有更深的感触。通过此类教学方法的不断发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注重课外延伸,巩固学习效果

教师不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教学,更要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知识掌握更丰富,学习效果更牢固。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前,可布置学生自己寻找资料,通过网络搜索、翻阅书籍等途径,了解即将学习的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灵感。以《过零丁洋》为例,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时南宋即将灭亡,诗人被押解逼迫招降,抑郁无力报国才发出此国破家亡感慨。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后对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历史名句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引出其他感叹国家兴亡的诗词,对诗词中的情感及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扩展掌握更多的诗词,逐步锻炼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古诗教学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2

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阅读是开展语文课程改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古诗文特有的韵味、情味、意味、个味决定了最适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诵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古诗文更加深层次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小学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学期总目标以及分阶段目标,还要制定课堂上具体实施的目标。就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来讲,进行诵读教学主要希望达成三个目标。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提高学生古诗文诵读的技巧。古诗文中往往饱含深厚的情感,为了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需要掌握充分的古诗文阅读技巧,包括如何诵读的语调、诵读的速度、诵读的停顿等等。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语感的获得来源于对古诗文大量诵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领会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丰富的词语和局势,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星海,如何从庞大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章,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诵读教学选择的古诗文的来源有两个途径。首先来源于课本,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课本中古诗文的数量十分有限,从量的角度来看不符合学生诵读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课文古诗文之余,教师还要自选一部分诵读内容,为了不使这部分增加的诵读内容成为学生的负担,古诗文的难度应该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来制定,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古诗文诵读是提高古诗文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诵读教学的作用,也有一部分教师尽管在课堂上重视了诵读教学的地位,但是往往采用老一套的诵读方式,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没有发挥诵读教学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科学探讨。

1.以教师诵读带动学生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诵读的过程更像是模仿诵读的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具备较高的诵读水平。如果教师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和谐悦耳,那么学生也就会不自觉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作品中来。因此,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带着他们一起诵读古诗文,这样能够消除生僻字的干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使用泛读代替领读,使学生整体把握诗文整篇的情感和节奏。领读和泛读的前提是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朗读功底,能蚴褂帽曜嫉钠胀话诵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咬字清晰准确。其次,教师要能够根据古诗文所描述的环境和表达的情感熟练灵活把握文章节奏,包括句子的停顿、缓急、语调等等。最后,教师要在课前多次诵读古诗文,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感悟,在领读或泛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加深对古诗文的喜爱。同时,高超的诵读水平也会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赞美,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2.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主要包括近体诗和词两种,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每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十分严密的格律,词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是诗歌题材,句式长短不一,但是不同词牌的词的句子有固定的字数和固定的平仄押韵,因此同绝句律诗的诵读也是相同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诵读技巧的提升,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古诗文内涵的剖析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古诗文的本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帮助微乎其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们对于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训练学生们的语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诵读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专门诵读的时间,在诵读之前,简要介绍作者创作诗文的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文情感的把握,同时正确把握字音,初步保证能够顺畅的朗读句子。在通读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诗句的缓急、轻重、停顿等来丰富诵读的情味,彰显诗文独有的情感。

3.对比诵读,提高鉴赏能力。对比诵读是鉴赏古诗文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比诵读有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同作者诗文的对比诵读、同时期诗文的对比诵读等等。

以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一题材的意蕴风格,同时也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在这一题材诗文写作上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小学诗文更多的题材是山水风景的描写。将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同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拿来对比诵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了春柳枝条飘扬,葱翠袅娜的美好画面,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绘了江岸两边美丽的春色,但是在同时能够送诵读者能够感受到诗句中饱含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泊船瓜洲》与《咏柳》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句,但是在情感上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平仄起伏要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