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德语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4:11

德语教学论文

德语教学论文例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第一次站在了与工具性同等的地位,这也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门对语文德育功能的重视,体现了人文性的德育渗透,为语文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障。在指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之后,人文性的重新回归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的双重功能,这也间接保障了德育功能的实现。无论字词还是诗词文赋,都包涵了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和精神精髓,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最为核心、最为精髓的部分。新课标将这些性质和功能重新发掘出来,无疑是语文的德育功能优势发挥出来,给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语文教学内容展现了德育教育优势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文言文与诗词歌赋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人的情操和修养哲学,传达了人们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此外,大量的中外现代文学作品继承了民族精髓,以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多样化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都以人文道德为主线,提升了文学作品艺术境界的同时,也提升了读者的思想感悟和人生境界。新课标下语文教材及课外延伸纳入了更多的文言文及其他优秀文学作品,这些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展现了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二、深化语文德育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正确理解和运用三维目标

要全面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本身必须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意义与其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三维目标的深层含义与关系之后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透无声无痕、巧妙自然地渗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语文德育教育的三维目标中,这三个维度相互依存,互为支持,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其他维度得以实现和发展的依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高度,过程与方法保证了德育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好三者之间的整合工作,才能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强化儒家经典文学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新课标的改革,语文教材中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使得基于儒家经典的德育教育重新发挥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和强化儒家经典文学的德育功能与作用,发掘其中的道德修养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产生自然的感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儒家经典作品《论语》现存20篇,492章,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主要理论道德思想以及治学思想,使其成为一个道德、修养、治学、求学的体系。但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内容毕竟有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将教材中未选入的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较为容易理解以及思想不相背离的内容作为学术课外阅读的重点,形成一个体系,完成儒家经典文学的德育教育功能。

德语教学论文例2

二.言传身教,充分张扬教师在德育因素中的自身人格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德育作用是巨大的。这体现在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而,教师也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爱心。爱便是教育。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是做好全部德育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与学生思想的沟通,注意理解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关怀和指导。同时,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德育的主体地位,“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如:高中生心理障碍与调适,女生安全问题,怎样看待自身与家庭,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在老师爱心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而且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本身就给学生成长提供“最直接、最有益的营养”。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艺术的提高,用自己过硬的本领打动和征服学生。笔者注重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笔者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关心学生但也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职业道德出现在学生面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语文教师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采用,德育机智的展现,德育效果的形成,都是教师主动参与德育过程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笔者以教会学生做人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借助于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董陶,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进行演讲比赛等。

德语教学论文例3

2、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实施的实践性策略

2.1职高语文教学应从德育角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职高语文教学须从德育角度和学生的专业融为一体,体现较强的职教德育特色。而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照搬普高模式,完全忽视了专业因素,忽视了职教德育功能,致使不少学生形成“语文与专业毫无关系”、“语文与德育毫无关系”的错误思想,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弃。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握职高语文课程职教德育的特点,从实践角度在教学中融入专业因素,方能引发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分析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了不同的职教德育因素。在旅游班分析蔺相如时,我针对蔺相如出众的口才和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大家作为新世纪的导游一定要向蔺相如学习,学习他的能言善辩,学习他的忠肝义胆,学习他的爱国爱民,而蔺相如的这一特长和优秀品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博览群书,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因此,大家如想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水准的导游,就必须学好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电子班分析蔺相如形象时,我同样针对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和忠肝义胆引导学生,其实电子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出众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品,因为现在找工作都要应聘,应聘时如果口才不好,人品不好,说话毫无顾忌,那么你的优势厂家很难了解,你将因为口才问题和人品问题浪费一次绝好的就业机会。而学习语文不但能丰富你的知识,更能令你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在就业场上别出一格。在具体的教学中,从道德角度结合专业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语文和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2职高语文教学要与职高生的人品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根本没有考虑职高生的人品教育,完全照搬普高模式,甚至按照普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令学生难以适应。对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模式一定要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须考虑对职高生进行人品教育,不能照搬普高模式,具体操作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到职高生的人品现状,很多中职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懂礼貌,不爱劳动,喜欢讲脏话等,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人品上的这些劣势,然后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职高生不但道德素质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语言力求生动幽默,形式多种多样,善于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道德水准。最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须联系现实生活。目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这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高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大职高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有针对性地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现实中的道德问题,用形成的语文审美能力去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道德情境让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准。

德语教学论文例4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德语教学论文例5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教牛津英语8BUnit7InternationalCharities时,我问学生Howdoyouspendyourpocketmoney?学生们发言很踊跃,有的说Ilikeeating,soIbuyalotofsnacks.有的说Ibuynewclothes.有的说Ibuyalotoftoys.此时我心情无法平静,现在的孩子在蜜罐里长大,根本不懂有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慢慢地从电脑里打开我早已做好的PPT:一群群因贫穷无法上学的孩子,一批批因缺钱而无法治愈的病人,一只只处于困境中的濒危动物……一张张心酸的图片跃入他们的眼帘,他们呆住了,什么也不说,教室寂静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好似醒悟了,说:Ishouldgiveittothepoorchildrentohelpthemreturntoschool.接着一些学生说道:Ishouldgiveittothepatients.Iwoulduseittohelpthesepooranimals.接着我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国内和国际慈善组织,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把零花钱捐给这些慈善组织,使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觉得在备课时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德语教学论文例6

摘要:文章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包括满足小学生生活化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发展,以及促进德育的自我发展。并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包括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渗透德育、情感熏陶中融入德育、在识字中展开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德育。在农村小学中,多数儿童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这就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或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农村小学为例,探究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德育指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等,通常情况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也不同。其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阶段为公民道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第三阶段为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教育。每个阶段的小学生,接受的德育内容也不同。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培养做人的基本品质,其中主要包括善良、诚实、公平及勇敢等,并对集体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具有团结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最终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一)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认知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由于还没有完全形成认知,不能够采用理性或感性的方式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及理性思维。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思想认识,最终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符合语文教学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得到发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三)促进德育的自我发展

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是德育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德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及其他科目相互融合,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德育长期稳定的发展[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展开语文教学的主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体裁,包括古诗、散文、寓言故事等,内容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将德育融入其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需要让学生知道独立及探索精神的重要性。文中的鲁滨孙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勇敢的克服了困难,正是由于他具备这种不畏惧困难的精神,才能够活下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时对学生展开德育,这种方式能够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及培养独立性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展开德育,提升课堂的新鲜感。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体会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村居中作者描绘画面的图片,其中草儿刚刚发芽、柳树随风波动,黄莺在树上叫着,学生看到这种场景,一定会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对文章展开自主学习,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展开细致的讲解,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文中诗人的情感,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2]。

(三)采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渗透德育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展开语文教学,如课外教学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天性。儿童内在的思想品德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在讲解完书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雨来有着相同精神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存在善良的人和事,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形成乐于助人、善良的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

(四)在情感熏陶中融入德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环境,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同学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烘托出情感氛围,再为学生讲解圆明园在被毁灭之前的宏伟壮观,并与现在的残骸形成对比,使学生产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悲伤。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在识字中展开德育

德语教学论文例7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德语教学论文例8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

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身边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好的榜样和各种方法,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做好。

德语教学论文例9

小学语文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具有思想性与情感性,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雏形。语文教材中课文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讲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有的是古人高贵的道德品质,还有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说,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其塑造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学生后期人格的形成与小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德育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与知识掌握能力相比,学生的思想素质更重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明白,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之前,应该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在课堂学习中,需要融入德育教育,语文课堂是非常好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教育,虽然还不能让学生明确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对其以后有很大影响,对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2.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是多元化的,在教育中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上,教师有非常重要的任务,第一,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师要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让他们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良好地运用专业语文技能进行人际交往;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环境、乐观向上的情感;第三,就是要努力帮助学生开启自己的智慧,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等。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都过度重视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而所谓的教学质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的。随着近些年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很多学校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对学生文化知识等的教学上。新课改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还是重智育。这种现象,加大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难度,即使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达到学校设立的升学指标,也不得不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知识上。另外,对于重视德育教育的学校,有的教师又会过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政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教学

教材是专业人士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特点编制的,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掌握好教材中课本内容的真谛,语文教材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当讲到歌颂古人英雄事迹的课文时,教师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让他们了解历史,体验古人优秀的品质。德育的培养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赞美大自然的课文,教师要通过这些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只有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才能有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与社会有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融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变的、活泼的,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学生的素质。对小学生来说,其课余时间比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些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去图书馆做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结合某一课文的主题做手抄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些活动的熏陶下,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运用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课堂上被广泛使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充裕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将一些文字、课本上的小故事以画面、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课文所营造的氛围,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主人公的性格,学生潜意识里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质会产生追求愿望,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优秀的思想品格。此外,充满情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欢快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其“德智”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德语教学论文例10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1.2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1.3 以智育德,以德促智,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尝试

2.1 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2.2 德育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讲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

3.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