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质量监控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30

质量监控论文

质量监控论文例1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数量大发展步入质量大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借以不断提高教学及其管理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信息管理实践为例加以论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概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陛、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须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通俗地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一)突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教学质量监控,随时将教学管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管理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趋于相对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对学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有的教学管理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管理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形成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为师生构建质量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库、了解在教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为了维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现状。而打破现状,进行改革,是一个漫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存在慢性问题。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整个教学管理质量的影响,而使急性问题经常产生,因此更应于以解决。要使监控体系真正起作用,就要像医生衫治疾病那样,重点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存拍的慢性问题,打破现状,求得螺旋式上升,并进行札适应的教学改革。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运用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是:处理、收集信息要及时、准确;通过教学管理训计划和监控管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进行各种目标的比较和择优;有助于教学管理预测与改革,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最监控体系核想

(一)明确监控管理目标。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监控管理目标自然是整个系统。这个系统从时间上看至少是四年一个质量周期,因为教师与学生每年都有进有出,每年都有相同的监控管理内容。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本身是以纵向系统为主线、为根基,以横向的联系、比较为复线、为参考。所以,我们监控的重点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人学新生教育、课程质量、实践环节、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二)建立相应数据库

1.从人学新生的质量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录取成绩、进校后的素质摸底监测、身体状况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监控“原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2.从教学常规检查方面获取信息。教学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抽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等,掌握这些信息是为了监控教学的正常秩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从听课、评课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干部听课(指行政管理人员、领导、专家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听课等。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听课制度是广泛收集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4.从教学督导方面获取信息。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教学督导制度的坚持和良性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学质量调控。因为教学督导员大都是老教授,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提供的信息尤其重要。

5.从教学信息员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一种日常教学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信息运行过程,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

6.从学生评教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是全员参与、面宽量大。统计资料显示,学生评价的准确度往往高于干部评教、同行评教,所以这是教学监控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数据。

7.从教师评学和学风检查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这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制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优劣,必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控。

8.从成绩考核方面获取信息。尽管各高校都有教师阅卷后的试卷分析与评价意见,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总结与分析评价,缺少奖惩措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个缺失,不利于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反馈到教学的输人端,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输人和再输出。

9.从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方面获取信息。毕业生上岗后是否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反应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所以,这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质量监控中几项信息反债措施

1.教学通报。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凡是教学评价和诊断,都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有的甚至要全院通报。通报的目的是激励先进,促使后进者改进工作。同时,通报后应及时跟上思想疏通工作。

质量监控论文例2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我们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有关材料监理的内容是相似的,即:*考试大*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同时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的检验结果如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施工单位自检为准,而没有第三方监督管理的状况。这样可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制定材料监理细则

作为国际惯例的建设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使参建各方明确监理工作的性质、方法以及监理工作程序。具体做法就是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监理规划和细则,明确材料监理程序(见附图l)。在材料监理细则中,明确材料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在材料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则严格按材料监理规划、细则开展工作,使材料监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的轨道。

三、审核施工单位材料计划

材料监理工程师进场后,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材料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干致。在此基础上,每月25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提交下月的材料进场计划,包括进货品种、数量、生产厂家等,材料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月进度计划予以审核,使材料进场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四、材料采购的质量监理

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因此,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监理方都要会同施工单位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并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五、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理

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化)验工作。例如: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要求有出厂质保书,砂石、砖等要具有材质试验单,施工用水要有水质化验报告等,以掌握其技术参数资料。同时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为提高试(化)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甲方同意监理方独立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可在监理方指定的具有省一级实验资质的试验室中进行(主管部门有更高要求的,按主管部门要求),也可在监理方监督下由施工方在有临时资质的现场试验室中进行,监理方负责审核,以确认施工单位提供的试(化)验报告。

监理方应与施工单位同步进行材料的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提供的检验结果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材料监理细则办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材料的质量监理:

1.钢筋、水泥

鉴于目前钢材市场货源紧张,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大批量进货,针对来料的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要求施工单位分批、分品种堆放、贮存,并及时提供出厂合格证。在此基础上,对每批钢筋均要求做机械性能试验,特殊部位所用钢筋或进口钢筋要另做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水泥要求做强度、安定性等试验,并进行现场监督取样。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场外。

2.钢筋焊接制品

绝大多数进场钢筋均要进行现场加工后方可用于工程。如钢筋焊接、成型、张拉等。下面仅以钢筋对焊为例谈谈焊接制品的质量监理。钢筋验收合格后,监理方可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加工。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措施交底、质量监控程序等,监理方进行审核,并要求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施焊。对待有焊接操作上岗证的人员,要求对不同品种、不同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做焊接试件,试件经检验合格,方可施焊。

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点,除施焊前对试件进行合格试验之外,对成品的质量监理要按监理方确认的监控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如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烧伤等进行检查,随后作随机油样,坚持每200根接头取一组样品进行试验,并且始终坚持抽测时间与材料加工进度基本吻合,发现不合格焊接头,退回施工单位,并分析原因,改进技术措施,然后重新焊接,使之全部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3.混凝土

混凝土是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加工材料,它的质量不仅涉及到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而且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很多,诸如,各种组成材料的计量、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均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监理的一大内容便是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在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中,必须要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审核混凝士的配合比是否正确,用于计量的各种表具、量具等是否俱全,搅拌时间是否适中,运输中是否发生离析,振捣、养护、试块留置等各环节均有施工人员专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重要结构必须采用自动计量设备或采用商品混凝土。并严格按照监理方提出的质量监控图进行。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加强管理。如杭州大厦二期工程的浇筑底板混凝土项目,监理人员在连续浇筑132小时的过程中跟班蹲点,对后台上料、搅拌、出料质量、振捣以及混凝土试块留置等均有专人管理,实行旁站监理,层层把关。根据现场配合比和砂、石的含水率,随时调整搅拌用水量,并随时检测计量设备的计量准确度,发现偏差,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加以整改。

六、试验室资质检查

质量监控论文例3

摘要随着1999年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这是各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经费、资源不足,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并论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质量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1][2][][]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29~32

质量监控论文例4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2007年连续下发两个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或过程,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的体系,它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当前,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若不注重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中国农业大学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非常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相应质量。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可行性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标准、监控目标和方法,便于组织实施,并依据学校的发展及时调整监控指标体系、监控方法等,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运行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运转。

(三)发展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是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重点放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教学工作上。通过质量监控力求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反馈系统“四大体系”构成的“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分为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由学校校院领导组成的决策指挥中心,确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标准,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指挥与协调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关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教务处等职能机构和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视导组和同行专家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负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可以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验和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每时每刻都在获取教学信息,他们能够及时反映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效实现了对教学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监控制度体系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考核管理、监考职责、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新办专业、优质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检查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涉及学生选课、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违纪处分、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等基本文件的制定要求)、教学事故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与奖励、教育教学评优工作等,在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的有序、规范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各学院还根据学校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结合本院特点,补充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办法。目前,学校执行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规范、合理,易于操作,能适应学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监督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按照质量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以质量标准为准绳,在充分依靠广大教师,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措施,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标准。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措施包括:

1.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成立校级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巡视,同时辅助不定期检查。通过检查随时把握教学情况,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

2.本科教学视导组制度。本科教学视导组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专家组织,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视导组的职责是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督教、督学、督管理和专项评估监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信息员管理系统”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有关教师在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信息以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使学校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4.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院领导在其中教学检查期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营造出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

5.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网进行网上评教。对连续两年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依据之一。

6.教学事故追究制度。对于在课堂环节、考试环节、教学管理等环节因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学校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教学事故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严肃了教学纪律,确保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迅速解决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定期印发《教务通讯》、《教学信息》,不定期举行师生教学座谈会、教学指导委员座谈会和毕业生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加强信息汇总与分析。学生信息员通过登陆教学信息员管理系统向教务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由学院领导直接向教师本人反馈,学校和学院均不公开公布教师的评价分数。此外,BBS教学论坛、教务处长信箱、教学管理人员电子信箱、教学投诉电话等也提供了教学信息反馈途径,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反映意见的渠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形成高效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通过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本科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战略布局上,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分工联系各个学院,定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督促学院加强教学工作。同时还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考试巡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培养过程。_4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工作,在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力、绩效差异的同时,使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了解自己的长处。一些教学上成绩卓著的教学工作者受到肯定和表彰,学生评价分数过低、视导组检查认定教学效果较差的个别教师,由各学院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从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统计结果看,平均分数明显提高,低分教师不断减少,2007年秋季学期年全校教师平均分92.41分,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课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对促进教师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明显作用。

(三)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仅鞭策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和教师的教学交流。基于网络的评教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2007年秋季学期学生评教参评率达到了83.90%,学生信息员登陆系统4600余次,提供了1600余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质量监控论文例5

信息使用者方面:从广义上来说,审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审计同行、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等所有主体。投资者是所有信息使用者中最关心企业信息真实及审计信息的主体,也是审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所投资企业或欲投资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从而对独立审计形成一种监督机制。除独立审计人员之外,对企业财务信息最关心却又无法直接接触和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则是现有和“潜在”股东。但很多股东在购买股票之前可能还比较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但要查实信息是否真实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而潜在股东往往不愿意付出这些成本。,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指导、检查、监督,以此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从会计师事务所来看: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都建立了执业质量控制制度,但在制度设计及执行方面有待加强。在万福生科欺诈发行案中,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相关中介机构也卷入其中。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还承接了美晨科技和恒大高新IPO审计,两家公司都在上市一年半后业绩均大幅“变脸”,美晨科技、恒大高新2012年净利润下降幅度分别达63.57%、50%。另外,在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核不严、未勤勉尽责甚至存在共犯同谋的现象。市场机制方面:不论是采用有限责任还是合伙制形式,会计师事务所仍然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独立主体,仍会受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只是其提供的服务属于鉴证业务,与一般的服务相比较为特别。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仍受市场经济规律的约束,事务所之间的相互竞争机制便是一种监督机制,从而推动相互之间提高质量以获得更多客户。目前审计行业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跳水”收费及“注水”业绩方面,难以保证“质优者得胜”。很多企业虚假的财务信息能“逃过”审计人员的“法眼”,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审计人员不够勤勉尽职、专业胜任能力有待加强,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面临行业竞争压力而不得不出具不实审计报告,否则有可能面临“解聘”威胁。信息使用者方面:从广义上来说,审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审计同行、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等所有主体。投资者是所有信息使用者中最关心企业信息真实及审计信息的主体,也是审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所投资企业或欲投资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从而对独立审计形成一种监督机制。除独立审计人员之外,对企业财务信息最关心却又无法直接接触和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则是现有和“潜在”股东。但很多股东在购买股票之前可能还比较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但要查实信息是否真实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而潜在股东往往不愿意付出这些成本。

二、独立审计“四位一体”质量监控指标分析体系

(一)指标分析体系理论框架在本文指标分析体系中,用Y表示独立审计“四位一体”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评估总值,分别以G、S、M、U表示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市场机制、信息使用者四方面的变量值。X1、X2、X3、X4为大于0的实数,表示四个变量的相应系数。以G1、G2、G3、G4、G5,S1、S2、S3、S4,M1、M2、M3,U1、U2、U3表示四个方面的具体变量(变量说明见下文),以上数值均为大于0的实数。λ1、λ2、λ3…λ15为大于0的实数,分别表示具体变量的系数。则“四位一体”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如下。

(二)具体分析指标阐释制定主体(G1):以审计行业专业人士占制定法规总人数的比例来表示,所占比例越大,数值越高。法律法规制定者需非常了解独立审计实施体系及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强调制定独立审计相关的法律规定时,需有更多实践经验丰富的独立审计人员及监管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从而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可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面设立一个专门的独立审计专家组。规范客体(G2):以法规所涵盖的审计领域范围来表示,包括不同事务所的种类及审计不同阶段的相关法规,范围越大,数值越高。强调制定针对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具体执业领域的法规。法规内容(G3):以专家评估值表示,衡量法规内容的可执行度与可操作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责任方面的具体规定,如我国《证券法》只是简单写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应承担赔偿的民事责任,但还应加强对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什么程度赔偿具体金额是多少等作具体说明;从法规上分清各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监管职权关系。执行主体(G4):以执法主体的数量比例表示。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法院等相关机构要切实履行各自监管责任,并且由于独立审计所涉诉讼案件专业性强、技术程度复杂,法院或监管机构难以独立做出合理界定,可成立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方面的专家委员会。执行力度(G5):从执行次数、严格程度、结果情况等方面来评估执行力度值。强调对各种违法违规比如对于执业质量检查,要做到检查有相应的具体过程记录与明确的结果,以判断其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不力之行为严惩。规范准则的制定(S1):以规范准则所涵盖的审计领域来表示,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具体业务指南、指引、实施意见等,强调完善在关联方、集团公司、存货等易出错报的关键审计领域的具体规范。规范准则的执行(S2):从检查次数、检查范围、检查结果等方面来评估该项数值。中注协每年会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资格检查,以及对各地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但需扩大检查范围、加强对存在问题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惩戒,加强奖惩制度的执行。执业指导与监督(S3):从培训指导次数、培训内容、检查次数、检查范围等方面来评估该项数值。中注协积极提供各种培训、指导,对审计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自身质量控制(S4):从事务所自身相关规定的完善程度、执行情况来评估该项数值。会计师事务所需完善自身质量控制制度,尤其强调执行与落实。同行监督(M1):以相互联系与交流的同行数量、交流内容深度广度来评估该项数值。会计师事务所同行之间不仅存在合作关系,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这使得同行之间的“关注”成为一种审计质量监督机制。中介机构监督(M2):以媒体曝光度、中介机构研究分析的频率及内容来评估该项数值。一些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分析机构等也会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审计信息,从而也形成了一种审计质量监督机制。内在动力督促(M3):以目前盈利情况及领导人类型来评估动力督促值。虽然目前存在低价竞争以赢得客户,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了增加收入,也会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形成推动审计质量提高的一种督促机制。现有投资者的监督(U1):通过现有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点击频率以及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估该项数值。现有投资者在投资之后也会关注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情况,因涉及切身利益他们会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更深入地考虑和分析,当发现审计存在问题时投资者可能还会提讼,这对审计质量形成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潜在投资者的监督(U2):通过潜在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点击频率以及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估该项数值。潜在投资者寻找投资对象时会关注不同意向企业的财务信息,这对审计质量形成一种监督机制。社会公众的监督(U3):从相关信息的点击率、公众对曝光信息的反应等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来评估该项数值。公司的会计、审计信息毕竟是对外公布,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发达、信息传播较快较广的情况下,各种媒体、广大公众也形成了一股监督之力。

质量监控论文例6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任务,而深化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重要措施。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健全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既有严格、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秩序,确保教学质量。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终的检验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的作用,要看他们的社会使用价值。高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从社会实用性出发,把教学工作的目标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为此,教学管理重点要抓建设、抓改革、抓制度,并由此形成一个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教学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习风气中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切实搞好学风建设。新世纪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会学”和“学会”,教学目的不仅是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而更是关注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就能对付知识爆炸的时代挑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正符合21世纪的人才观。因此,大学讲台主要是讲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路、方法、观点,讲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实行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

(一)解决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的问题。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二)解决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评估过程中人为成分较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的问题。目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四)解决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缺乏决断。例如,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在其晋级的考核中,并未作为重要参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削减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能,也削减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五)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守旧的问题。这些年来,教学内容的改革没有大的突破,大多教师仍抱着陈年讲稿到课堂上填鸭式的念一遍,且教学手段一成不变,枯燥单调。

三、健全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性

(一)增强领导的质量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在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关键作用。领导统一认识,真正确立起教学的中心地位,将质量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工作才会有力度,才会有显著效果。

(二)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教师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核,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抓师德教育,树立良好教风,使其明确从严要求,认真把关,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抓责任感教育,强调不管质量的教学是对学生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其明确教学质量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影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能否创造社会价值;三是抓教师工作规范教育,使其明白规范的内涵就是严谨科学,就是讲求质量;四是抓竞争意识教育,使其懂得无质量就无法竞争;无法参与竞争就无法进步。

(三)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学生是教学质量的载体,因为教学质量体现在他们身上。要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必须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抓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争取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二是抓质量管理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真正领悟严管出质量,严抓质量出人才的道理,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和教务处开展质量监控工作;三是抓切身利益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从而理解狠抓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为他们成才,为他们走向社会好找工作,是为他们增加日后竞争的本钱而着想;四是抓严格考核,约束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当前,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还要克服悲观和畏难情绪,扫除“混”字风气。针对思想实际,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明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确保保质保量教育出合格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各式人才。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始终把握主流是好的,分析实行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增强信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学校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又有其独立性。事在人为,关键是内部管理。只要各层级达成共识,有主人翁精神,有科学的态度,有真抓实干的作风,质量管理就能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结果。从而,扫除思想障碍,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开创质量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质量监控论文例7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达到监控的目的。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跨越式发展,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高等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教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应紧抓质量这一办学的生命线,构建由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三部分组成的不断完善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实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职责、教学秘书管理条例、主讲教师遴选制度、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教案讲稿基本要求、课堂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课堂质量监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制订制度的基础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主讲教师遴选,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对主讲教师实行自愿报名、院内试讲,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评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为下一年的主讲教师;遴选结束后,完善主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组织主讲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和规定,聘请教育专家讲授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方法,使主讲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组成,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履行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指导和随机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和教案讲稿进行评议,结合学生评议、同行评估以及自评,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汇总后及时将评估专家和评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引导和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开评估专家座谈会,听取评估专家对我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配合学校的教学督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在互学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通过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上课课酬挂钩,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主动意识。

二、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建立“初期接触病人——中期临床见习——后期临床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模式,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总结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案:

2.1建立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的临床管理机构

其网络是上有主管院长、医教科长、教学办主任,中有各科临床教研室主任、科总住院医师以及每一个带教教师,下有实组成管理网络。

2.2形成规范的临床管理文件,促进临床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工作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遴选和聘任临床教学主讲教师;提出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等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使临床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

2.3教师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师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实施聘任制,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等。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实行“背对背”评估,评估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科室、优秀带教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是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实施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册、出科考试试卷、临床小课登记表、临床小课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典型病例讨论登记册、实习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等教学内容的抽查,同时对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并将抽查情况和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科室绩效和教研室绩效挂钩,从而加强临床科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督促临床科室按时按量完成临床教学活动。

2.4学生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实习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五门课程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能否进入临床实习的决定条件,以强化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学生进人病房实习后,明文规定,必须每周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两份,带教教师批改后按时上交,其书写质量将纳入病历质控范围,以此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各临床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一有力的资源,分组分批组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训前的准人考试和临床轮训后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保障学生在临床轮训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2.5加强与教学基地交流,创造良好的基地教学环境

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教学医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协助各教学医院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临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小课、示范操作等,组织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参加,通过院内院外的互相观摩、评估、学习,达到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帮助评估对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其建立质量意识和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为教学基地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基地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三、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制

3.1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质量监控论文例8

对应收账款质量实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赊销的发生、收账、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1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2.1.1生产部门

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销售部门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要想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生产部门必须在技术指标、外观设计、性能用途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本公司的产品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1.2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接受顾客订单、记录销售和收回等流程。销售部门一方面要确保向企业信用部门提出合理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销售的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2.1.3信用部门

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1.4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要改变事后记账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核算与监督职能;而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本企业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另外,财务核算部门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准确了解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有关核算,确保账实相符,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应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坏账可能损失情况。

2.1.5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二是检查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2.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2.2.1数量方法

主要是应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监控。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利用这些指标,企业可以监控财务管理状况,了解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

2.2.2非数量方法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非数量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工作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应从事前控制(Plan)、事中控制(Do)、事后控制(Check)及反馈控制(Action)四个环节来动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及影响其及时足额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应收账款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在公司中长期财务政策中,根据行业特点和公司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账期,此平均收账期在允许指标值的上下几天内浮动,并可以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当年的平均收账期。

事前控制突出的是预防,集中体现在健全机制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责任管理就是针对应收账款经常出现的情形,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实现事前控制。主要内容应有: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某一家客户在某个时段的欠款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对公司全部的客户尽可能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公司;明确规定对超越权限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不按程序办事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在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遭拒付,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一致,并且计算准确、单据齐全。赊销凭证和记录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及责任人等全面情况,要求做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以便事后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对其监控可有可无。事实上,每笔应收账款形成后,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必须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的监督预警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顾客拖欠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限。事中实施控制既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因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事中控制应加强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据了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是故意推迟付款的,所以,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以便准时地催收欠款是非常重要的。账龄分析不仅能使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而且还为事后控制中的如何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收账款到期预警系统并及时报告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表明,在大量的货款拖欠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贸易过程中双方对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时间以及结算等方面的纠纷所引起的,而这些纠纷往往又是因为买卖双方未能及时沟通造成的。因此,在信用期内就与顾客进行沟通,无疑为及时解决纠纷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扫清了障碍。同样,加强沟通、提醒等有利于向故意拖欠及习惯性拖欠的顾客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无争议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事后控制应采取稳健原则,及时消化风险损失。对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风险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稳健性原则,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企业弥补坏账损失、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现行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础上,选用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期限和结构的应收账款之间发生坏账损失的差异,以利于加强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管理。

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是否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拖欠应收账款、收款失败应收账款三种类型。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过期款项制定不同的催收方式,同时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即是收款政策的主要内涵。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宜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客户和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另外,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

(4)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桥梁,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如减少对某客户的信用额度直至取消信用额度等,以便将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3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2.3.1制定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也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也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争取到客户,扩大销售,同时带来高额的销售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使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加重,坏账风险增大;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同时也会使销售额下降,减少销售利润。因此,企业应在信用政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3.2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通常采用“五C”系统进行评估,信用“五C”系统指的是: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在从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证明、往来企业证明中收集、整理客户资信后,即可采用“五C”系统分析客户的信用程度。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分制,即将反映客户的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有关数量指标,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最后再将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数越低排在前面,表明信用质量越好,风险越低。企业可根据对分数较低的客户提供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对分数较高,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可拒绝提供信用条件。

2.3.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赊销业务必须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同的销售金额应由不同级别的经办人员授权审批,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经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巨大的应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建立权责责任制,落实责任,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各经办人员对其审批的赊销额进行事后监督,直到收回款项为止。

2.3.4建立会计核算和监控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发现有欠账、接近信用期的客户应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用部门反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客户还款、欠账情况。企业会计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3.5建立责任中心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2.3.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催收方案

对于一些在信用期外的应收账款或毫无迹象表明有还贷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收账部门应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需要安排的收账人员及收账的日程安排也应一并汇报,以防止有的企业出现收账人员收回款项后携款私逃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现象。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的方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从而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2.3.7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不仅要对拖欠货款的顾客加强监控,还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目前,有些销售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上便利条件,周旋于企业和外地顾客之间,将收取的货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从而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对企业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环节的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资金体外循环,以降低风险,避免呆、死账。

3结论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是企业灵活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方法之一。对应收账款,关键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应收账款是否进入良性循环,即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确保应收账款质量,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提供组织保障的组织体系,一个是提供方法支撑的方法体系,最后是提供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作用的发挥,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影,王芳.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北京城市学院报,2005,(4):62-66.

[2]陈图松,张福康.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93-95.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23-24.

[4]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5):58-59.

[5]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

[6]陈海清.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财经界,2007.

[7]胡晓东.企业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策略及其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4):99-101.

[8]张津毅.试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会计之友,2007,(3):28-29.

[9]史宁宁.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会研究,2005,(7):27-28.

质量监控论文例9

对应收账款质量实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预防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信用政策的制定、赊销的发生、收账、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1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2.1.1生产部门

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销售部门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要想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生产部门必须在技术指标、外观设计、性能用途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本公司的产品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更具有先进性和经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1.2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接受顾客订单、记录销售和收回等流程。销售部门一方面要确保向企业信用部门提出合理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办法,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成为销售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使销售的完成与收款和个人收益捆绑起来,与个人收入挂钩,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2.1.3信用部门

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1.4财务部门

主要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要改变事后记账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核算与监督职能;而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本企业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模式设置相应的业务控制点。另外,财务核算部门应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准确了解有关情况后再进行有关核算,确保账实相符,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应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坏账可能损失情况。

2.1.5审计部门

审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应收账款监控制度;二是检查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

2.2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2.2.1数量方法

主要是应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监控。这些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利用这些指标,企业可以监控财务管理状况,了解并监控应收账款质量。

2.2.2非数量方法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非数量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工作法。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应从事前控制(Plan)、事中控制(Do)、事后控制(Check)及反馈控制(Action)四个环节来动态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账款及影响其及时足额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应收账款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应做好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在年度计划中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在公司中长期财务政策中,根据行业特点和公司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账期,此平均收账期在允许指标值的上下几天内浮动,并可以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当年的平均收账期。

事前控制突出的是预防,集中体现在健全机制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责任管理就是针对应收账款经常出现的情形,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实现事前控制。主要内容应有: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某一家客户在某个时段的欠款应由业务经办人员负责,对公司全部的客户尽可能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公司;明确规定对超越权限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不按程序办事形成应收账款和坏账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在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遭拒付,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一致,并且计算准确、单据齐全。赊销凭证和记录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及责任人等全面情况,要求做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证”可依,有据可查、以便事后控制。这个控制过程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对其监控可有可无。事实上,每笔应收账款形成后,为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必须建立应收账款风险的监督预警系统,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顾客拖欠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限。事中实施控制既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因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事中控制应加强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据了解,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顾客是故意推迟付款的,所以,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以便准时地催收欠款是非常重要的。账龄分析不仅能使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而且还为事后控制中的如何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建立应收账款到期预警系统并及时报告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表明,在大量的货款拖欠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贸易过程中双方对货物质量、包装、运输、交货时间以及结算等方面的纠纷所引起的,而这些纠纷往往又是因为买卖双方未能及时沟通造成的。因此,在信用期内就与顾客进行沟通,无疑为及时解决纠纷赢得了时间,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扫清了障碍。同样,加强沟通、提醒等有利于向故意拖欠及习惯性拖欠的顾客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无争议的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事后控制应采取稳健原则,及时消化风险损失。对于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的风险在会计处理上可采用稳健性原则,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企业弥补坏账损失、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现行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基础上,选用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能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期限和结构的应收账款之间发生坏账损失的差异,以利于加强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管理。

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是否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拖欠应收账款、收款失败应收账款三种类型。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过期款项制定不同的催收方式,同时考虑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这即是收款政策的主要内涵。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宜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客户和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等等。另外,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

(4)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桥梁,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如减少对某客户的信用额度直至取消信用额度等,以便将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3应收账款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2.3.1制定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也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也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争取到客户,扩大销售,同时带来高额的销售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使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加重,坏账风险增大;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但同时也会使销售额下降,减少销售利润。因此,企业应在信用政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3.2建立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

通常采用“五C”系统进行评估,信用“五C”系统指的是: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在从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证明、往来企业证明中收集、整理客户资信后,即可采用“五C”系统分析客户的信用程度。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分制,即将反映客户的财务实力、经营状况等有关数量指标,按照一定标准予以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最后再将各个客户的信用总分,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数越低排在前面,表明信用质量越好,风险越低。企业可根据对分数较低的客户提供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对分数较高,风险较大的客户,企业可拒绝提供信用条件。

2.3.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赊销业务必须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同的销售金额应由不同级别的经办人员授权审批,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经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巨大的应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建立权责责任制,落实责任,并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各经办人员对其审批的赊销额进行事后监督,直到收回款项为止。

2.3.4建立会计核算和监控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发现有欠账、接近信用期的客户应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信用部门反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客户还款、欠账情况。企业会计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

2.3.5建立责任中心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采取避免遭受损失的措施,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于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账损失。同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以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2.3.6制定应收账款回收、催收方案

对于一些在信用期外的应收账款或毫无迹象表明有还贷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收账部门应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于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需要安排的收账人员及收账的日程安排也应一并汇报,以防止有的企业出现收账人员收回款项后携款私逃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现象。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资产。由于票据是字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再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的方法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企业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从而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2.3.7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不仅要对拖欠货款的顾客加强监控,还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目前,有些销售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工作上便利条件,周旋于企业和外地顾客之间,将收取的货款不入账或推迟入账,从而挪作他用、甚至据为己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对企业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核算、管理、催收及回笼等环节的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资金体外循环,以降低风险,避免呆、死账。

3结论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与正确地运用应收账款,是企业灵活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方法之一。对应收账款,关键的是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应收账款是否进入良性循环,即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的问题。

确保应收账款质量,需要建立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提供组织保障的组织体系,一个是提供方法支撑的方法体系,最后是提供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作用的发挥,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影,王芳.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北京城市学院报,2005,(4):62-66.

[2]陈图松,张福康.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93-95.

[3]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5):23-24.

[4]杨公文.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7,(5):58-59.

[5]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

[6]陈海清.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财经界,2007.

[7]胡晓东.企业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策略及其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7,(4):99-101.

[8]张津毅.试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会计之友,2007,(3):28-29.

[9]史宁宁.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会研究,2005,(7):27-28.

质量监控论文例10

2加强现场采样质量管理控制建议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流动性大、条件复杂、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紧、偶然因素多,对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范有难度,所以要获得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和信息,现场采样测试阶段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提高现场采样员素质,完善现场采样质量管理制度、现场采样仪器与设备管理和样品保存运输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2.1提高现场采样员素质

环境监测采样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将会主观地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就要对现有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现场采样测试业务培训和交流,邀请现场采样测试经验丰富的同志授课或邀请现场测试仪器厂家技术人员上门培训,提高现场采样测试人员的业务技能。定期进行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现场采样测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通过组织持证上岗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组织技术比武等形式和途径提高现场采样测试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2.2现场采样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完整的现场采样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每次环境监测任务确定一名现场负责人,制定详细现场监测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监测任务书,明确现场采样测试阶段的总体工作内容,列出项目所涉及的采样容器、测试仪器、设备、吸收液、滤膜、滤筒、固定剂和显色剂等清单。现场监测人员要依照规范进行操作,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妥善保管好样品,并附现场监测点位图或流程图,保证溯源性。

2.3加强现场采样仪器与设备管理

现场采样涉及到的仪器与设备种类和台数较多,易产生混乱,每台监测用仪器与设备均应设立档案,粘贴唯一性标识。现场采样人员要制定现场采样仪器日常维护、保养、校准操作规程,科学使用、维护、保养仪器。现场采样仪器每次用完应及时整理、维护,特别是监测废气的仪器采样结束后在现场就须空抽,用空气清洗管道、气路、传感器,避免高浓度气体残留在管道、气路、传感器中,影响下次监测数据,也避免高浓度气体腐蚀仪器零部件。现场采样人员应熟悉仪器构造,具备小故障的排除能力,及时排除现场仪器故障,不能排除的应及时在仪器箱体上贴标签并注明故障情况,联系仪器厂家尽快维修、保养,并认真填写维修记录,确保所有仪器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4采样的质量控制

现场负责人经现场踏勘,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性,按环境要素分别制定详实的采样技术细则,样品和交换与管理制度。现场采样人员应正确操作与校准仪器,查看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吸附剂是否有效、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符合采样要求、是否避开污染源的影响。在采集样品的同进,采样人员应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

2.5样品运输和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采样时,不同项目样品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样品久放会受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影响导致最终监测结果的失真。采样前或采样后运输过程中采样管不可倾倒,采样管之间应用软体物隔离,以防吸收剂溢流;滤膜应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子里,使用时用不锈钢镊子取放,避免滤膜在进入采样器前被污染。液体样品采集后根据不同项目及时添加固定剂,对需要冷藏或避光保存的样品从采集、保存到运输应及时冷藏或贮存于暗处。样品采集结束后及时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单。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回实验室,如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样品应贮存在温度低于4℃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