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质量与安全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3 06:55:18

质量与安全管理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1

“大会正式开始之前,请大家集体起立,为天津爆炸事件及四川泥石流遇难者同胞默哀一分钟。”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在大会伊始前提议全场起立,向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在此前四川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大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在随后的开幕式上,黄洁夫率先谈起了医改进程中的难题,他直发诘问:新医改中,大医院和院长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医改今年处在深水区,但原卫生部属院校附属的一些大医院仍游离在医改的主战场之外,医改变成是改医院,而不是医院在搞医改。”黄洁夫坦言,2009年以后,国家对于医疗保障的投入从原来的8000万元骤增至3.6万亿元。然而这些巨额投入却并没有被完全用在刀刃上,没有收获应有的效果。“中国最大规模的医院马上要达到一万张病床,我在英国学习考察时跟同行谈及这个数字时,他们都惊呆了。这说明我们没有‘守门人’,大门没守住。”黄洁夫遗憾地表示。

他强调,医改是大医院的职责,千万不能遵循不切实际的路线图推进,而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为了群众的利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否则,中国医改今年在深水区,明年还是在深水区,永远都将在深水区”。

谈及当前大热的分级诊疗,黄洁夫认为,大医院在探索分级诊疗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现状,黄洁夫并不乐观,他引用了一段对话表明了当前部分院长的保守思想:“昨天有人说,现在中国的分级诊疗搞得很红火。旁边一名院长回应,‘是啊,听说有个省都有7位医生下海了!’如此这般,到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几百万医生体量的多点执业呢?”黄洁夫认为,务须思考如何让医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行多点执业。让现在医生说不清楚的“走穴”,变成合理合法的方式。

“Primary care,绝不是初级卫生保健,而是最基础的保健。绝不能说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病无所谓大小,正确的说法是,全科医生看常见病、多发病,专科疾病去医院。”黄洁夫表示,目前国内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和定义仍然错乱混淆。“现在不是懂全科的医生少了,而是毕业以后的教育以及一些机制没有让他们成为全科医生。”黄洁夫建议,“我们不应该再去办全科医学院,而是应该考虑体制如何改革,让更多医生分流扩充到全科医生队伍中去。”

进一步谈及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黄洁夫强调,医院讲公益性绝不是全民免费。

“最近我们前往捷克、比利时、英国等国家访问发现,捷克在转型后第一个建立健全的就是卫生法。我希望国内的医院管理者要呼吁,推动国家明文规定医疗卫生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法定占比。再有,如果支付体制不改革,医药费、检查费不断高涨,医改就很难成功,而大医院必须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十三五”严控大型公立医院扩张

“很多大医院不断扩张和购置大型设备,这不完全是院长的自主行为,也隐含体制机制的问题,是改革不到位的驱动后果。”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在大会上表示。“十三五”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就“十三五”以后医院应该以怎样的思路发展,她透露了正在编制中的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侯岩首先总结了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问题,包括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服务量增长很快,但人力资源增长速度达不到相应水平;服务体系碎片化突出,上下结构、横向防治体系间缺乏有效衔接;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

“2009年至2014年,国内800张床位以上的三级医院已经增加到了1369家,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侯岩借统计数据直指当前大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进入“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结构调整。侯岩表示,这一时期具有新的特点。首先,中国将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约束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部分贫困地区群众健康公平问题成为小康社会的严重挑战。其次,经济社会将进入“新常态”。为适应这种新常态,医疗卫生服务不能仅仅依赖高投入,更要突出体制机制改革,转变简单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转而强调从体系优化、结构调整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再次,这一时期也是多重健康问题的叠加时期,表现为慢性病死亡率上升、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医疗和公共卫生缺乏衔接协同,这些现实难以应对复杂健康问题的调整。最后,新时期也将是医药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

“十三五”以后,深化医改终将进入攻坚克难时期。侯岩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还有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破题,医疗保障公平性和专业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严重,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小觑。

在分析同时期的国际医疗卫生发展趋势时,侯岩坦言当前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际差距,并介绍“十三五”规划将在国际大趋势下借鉴国际经验,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服务结构。

综上不难看出,“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中央与地方、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下沉,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

侯岩认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大医院必将大有可为,应该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区域内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而不是发力于普通门诊量扩张。她建议,医院管理者要认清改革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未来趋势一定不是以量取胜,而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在疑难重症处理、专科服务上多下功夫。此外,要将医院发展置于区域规划框架内,在整个服务体系中考虑单个医院的发展成果。

北京医改样本

作为首都,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医改起步早、经验丰富,其医改进程一直倍受关注。为让与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医改工作,大会特别安排了北京医改专场。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描述,北京市在医改过程中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了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行办法:在基本医保基础上重大疾病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费用,5万元以内可报销50%,超过5万元可报销60%,且上不封顶。

在支付方式上,北京市实行总额付费试点,从2011年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3家医院,拓宽到目前全市196家二级以上医保定点医院;2011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试点108种疾病组成付费制度(DRGs);积极探索“共保联办”模式。

此外,北京市还通过完善基层卫生体制机制、扩大社区药品报销目录等方式构建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联体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两个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三个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在三甲医院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推动薄弱地区公立医院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

“对比2009-2014年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情况,数量从2009年的9717家增长到2014年的10 265家;诊疗服务也在稳步开展,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总量2.3亿人次,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645万人次,占全市的28.9%;政府办综合医院门诊人均医疗费用418.6元,住院人均费用18616.2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均医疗费用174.4元,住院人均费用6106.4元。”方来英表示。

另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到达81.81岁,同时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7.19/10万),北京市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至2.33%。此外,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正逐步下降:2009-2013年,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筹资总费用从42.96%升至53.18%,个人卫生现金支出从27.87%下降至20.41%。

可以说,北京医改为居民带来了切实利益,也让居民健康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六大政策向儿科医疗服务倾斜

“促进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财政投入、服务价格、医保报销、人事薪酬等相关保障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在会上表示,为推动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协同有关部门从六大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政策。

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家,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 708家,共有儿科床位数44.16万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总量为11.1万人,2014年儿科门急诊量达4.65亿人次。尽管总量和增长速度均有所提升,但数量依旧偏少,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区仅配有3家儿童医院,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不足1/3,儿科床位缺口约9万张。除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同期,儿科医务人员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每千人口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46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当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缺口至少为10万人。70.9%的儿科医护人员日均工作9小时以上,64.3%的儿科医务人员不愿意继续从事儿科工作。

此外,对儿童医院运行状况的调查发现,2014年,儿童医院直接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79%;医院次均门诊费为221元,较城市医院低19.1%;次均住院费用为8103元,较城市医院低30.1%;业务收支负结余率为48%。在缺乏财政补助的情况下,62%的儿童医院难以维持运行。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2

桥梁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桥梁工程质量的好坏可以体现人们生活及居住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近些年来,桥梁工程经常出现事故,这也就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桥梁工程的质量建设。以下笔者首先对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概述。

1 对桥梁建设进行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桥梁工程建设一直不断的向前发展着,但是桥梁工程的管理方面却出现了滞后性,它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桥梁建设一直连接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对于桥梁的质量与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所以为了确保我们桥梁建筑的质量,我们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提高桥梁建筑的管理技术,提高安全意识,桥梁作为大的工程项目,我们都知道,它都是以跨河跨区存在的,它的施工难度非常的大,并且都是在户外,因而由于天气的因素及施工队伍不能合作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桥梁工程的施工时间都是非常长的,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而,一座桥梁完工时相当的复杂,所以为了提升施工质量及速度,就需要我们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

2 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2.1 施工技术人员的内在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因素中,其中施工技术人员因素是主要,近些年来,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言行举止的不好现象,引起了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2 材料设备及工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第一,在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中,桥梁建筑的选材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选择正确的材料,则对桥梁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将会造成桥梁的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进行桥梁施工时,选材需谨慎,不可随便的应用材料。

第二,在当今社会,是现代化盛行的社会,无论什么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机器的运用,选择正确的机器进行施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定要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工程是否能如期完工。

第三,在进行桥梁建筑施工中,运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可以提高我们工程的质量,反之,不正确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将会引起质量的下降[2]。

3 提高桥梁施工质量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加施工人员的使命感,增加他们的责任度,另外,也要必须分权以制衡。

3.2 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施工

第一,在对桥梁建筑进行施工中,首先要制作桥梁施工的图纸,制定施工的计划,进而根据图纸及计划进行对工程桥梁的施工,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当工程告一段落时,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进行交接,并且对桥梁建筑的施工方法及要求等注释明确的解释。

第三,要完善自我检查制度以及互相监督制度,即每一步骤做完,都要进行自我总结,之后施工人员便可以实行互相监督。

第四,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步骤都要谨慎,即进入另一步,都要在前一步骤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并且还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签字。

第五,桥梁建筑施工中,对待出现的事故要严格进行改正措施。

第六,在桥梁建筑施工中,原料的使用一定要谨慎,那些不合格或没有出厂证明的原料一律不能进入施工。

3.3 加强管理制度

在桥梁建筑的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桥梁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责任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强管理制度,还可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的施工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选出专业丰富的施工人员来组成领导班子,使工程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3.4 安全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树立严格的安全意识观,要制作安全措施,施工企业必须为施工人员制作施工安全工具,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观还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效益[3]。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桥梁质量的措施与方法。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桥梁施工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桥梁施工质量,需要我们桥梁施工技术人员不断的创新方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挖掘新工艺,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桥梁施工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 ,打造人们安全满意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3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注要点

1.1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场地行为、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主要管理和控制的是施工中人的行为、物和环境状态等等。土木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场地设施和安全管理,主要是管理现场设备和对场地清洁,是否有人对场地进行及时的清理,是否能够安全正确地对设备进行操作指挥,土木工程施工人员是否带着安全帽,是否具备高处作业的安全装置。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施工管理者应该根据每一个土木施工项目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土木施工技术上的安全性。

1.2整体上看,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高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生命,土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土木工程项目中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关注。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不同步下几点:砖砌体纵横墙与砌筑不同步,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钢筋长度不够和漏放,砌筑砂浆配合设计不合理等。

1.3土木工程合同管理不规范

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土木工程建筑制定的合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公平”条款的问题,为了企业盈利,施工企业也会勉强接受,但是这往往就成了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目前还存在着严重合同违约现象,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而随意的修改合同,对工程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有些土木工程缺乏合同管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大了。

1.4土木工程监理机制不健全,监理人员素质低

在一些土木工程施工的企业中,监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经验,素质较低,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观念淡薄,一些承包商甚至把土木工程项目监理看作是质检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监理工作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土木工程监理应该贯穿在整个土木的施工过程中,但实际上土木工程的监理范围非常狭窄,监理仅仅限制在了工程的施工阶段,并不能在整个项目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工程监理市场不够健全,许多的施工单位随意地压低监理价格,只是为了购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所以严重地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监理市场混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总体来说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招标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招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弄虚作假的情况,在个别行业和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招标过程缺乏公平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项目的招标质量有很重大的影响;第二,招标的价格与实际的价格存在落差,价格不太合理,存在着明显的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这些在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对以后的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就可能因此而偷工减料,不遵守施工规范,从而从整体上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2.2施工的进度问题。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会对工程施工的工作进度和消耗时间有总体的计划,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施工就可以保证土建施工项目按时完工,不至于对以后的检查、交付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又因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比较的庞大,其施工过程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导致这一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的技能、施工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流通等原因,也可能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当所造成。

2.3施工技术问题。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设计,在一定情况下也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现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指标、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这众多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常常容易会忽视一些外界和内在的因素的对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

3.施工安全管理

3.1理论依据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结合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对不安全状态需要采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安全消除事故,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的组织等管理因素,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可用如下公式:T=X (Y Z N)=XY XZ XN(1)式中:T 为事故;X 为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Y 为导致事故的人因素;Z为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N 为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3.2安全施工措施

3.2.1防止失误的措施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人员不发生失误,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可以采用误动自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和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防止操作失误。二是冗余技术,安全的特征是只有―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装置发生故障,系统仍能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

3.2.2事故防止的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可以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和工艺的替代,或者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三是隔离,放置安全标示,并且设置专人监视制度。

3.2.3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土建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需的强度,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的正常运行。在土建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需要按照既安全又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辨证对系统的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安全监督控制。既对土建施工中的危险进行监督控制,控制技术参数,将危险系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案例分析

2006年8月6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福瑞家苑商住楼工程发生一起围墙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3.5万元。

该商住楼为18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47万m2。于2006年3月15日开工建设。事发当日2时左右,施工人员在清理现场围墙外侧的碎石时,围墙突然倒塌,将3名施工人员砸在下面。

这是一起违反建设工程临时设施施工基本常识,拒不执行上级下达的隐患整改指令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强化施工秩序,有效保障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施工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起事故是因施工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施工现场未作总平面布置,材料随意堆放,挤压围墙,致使其产生变形、倾斜,且未采取加固措施。本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施工现场必须作好平面布置,并按要求堆放物料和设置临时设施,否则会造成现场的混乱和无序,不仅影响施工生产,还会带来诸多事故隐患。

5.安全保障体系

5.1有针对性地落实各类专项防范措施。安全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

5.2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否落实到实处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5.3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法,监督和督促项目部及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6.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措施

6.1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决定了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难度,因此,要在精干主题的前提下,简化生产关系。项目经理保证项目能够协调有序进行,企业内部利用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历责任制能够落实,建设承包公司通过下达考核指标和生产计划,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和建设承包公司,以及各个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

6..2建筑施工管理提倡创新

企业中的管理者要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对此工作的经费投入,真正关心员工,培养人才。另外,企业中的管理者要拥有创新思维,利用创新思维来管理企业,加强创新意识,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并落实到实处。

6.3 应用新型技术

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创新技术的体现,从工程中标开始,一直到工程交工验收为止,要利用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现代施工管理手段,即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7.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施工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规定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作到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7-01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涉及心脏、血管,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较大,病情呈现复杂多变情况,而心血管治疗方案以及用药复杂,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给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情况,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男143例,女107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0例高血压患者、160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和护理质量,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院方因素涉及医疗费用问题;药物问题涉及剂量控制不严,用错药物,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护理人员会出现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同时其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患者不遵从医嘱、不信任护理人员都会降低护理质量。

1.3统计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50例患者资料中有30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的分别是3项、5项、20项、和2项,分别占1.2%、2%、8%和0.8%,见表1。

表1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不规范因素(%)

院方因素1药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1患者因素3(1.2%)15(2%)120(8%)12(0.8%)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的不规范因素主要集中于院方、药物、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需要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执行水平。

3.1严格收费管理治疗心血管疾病所需费用较高,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应该做到提前告知,同时做好每天的医疗费用清单,仔细回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医患纠纷。

3.2强化用药安全的监管心血管内科的药物品种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意外,本研究中5例药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2例药物剂量控制不合格,2例药物副作用过大,1例用错药。这些情况要求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用药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制度,对于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需要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能积极配合治疗。在使用容易引起患者心律变化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防止出现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

3.3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研究中,有20例护理人员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占总数的8%,其中13例违反护理的操作规程,3例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4例护理文书的书写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迫在眉睫的。从一下几方面提高:

3.3.1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对新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的认识,容易导致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心血管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会导致不能及时救治,加重患者病情甚者死亡,所以,院方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好的掌握新技术,同时要定期考核,做到跟得上技术创新和改革,确保护理过程中的没有疏漏。

3.3.2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执行力度护理人员要做好“三查七对”,做好交接班制度,落实电脑医嘱录入核对工作,巡房过程中,要提醒患者服药时间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同时要提醒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危重患者和刚入院患者要密切监控生命体征,预防突发性疾病,做到随叫随到。

3.3.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客观真实、要准确及时完整,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病房,每次护理的记录要仔细客观全面地反应入院患者的真实病情,要不断提高记录的质量,减少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3.4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不易控制,一般是终身治疗,这样增大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会出现经济问题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表现为对护理不信任和不遵从医嘱。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积极高度配合,这样可以提高疗效。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关心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普及心血管方面知识,增加患者的勇气,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4小结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5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9、工作人员在使用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10、施行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1、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二、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三、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八、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九、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十、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2)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十一、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十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十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

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医院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六、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6

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1精神科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措施。护理教育薄弱,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理制度没落实到实处。管理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患者多,护士少,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管理者思想转变不够,沿袭多创新少;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建设。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士专业技术不精,粗心大意,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护士服务态度欠佳,解答问题不耐烦,护患沟通不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精神科岗位本身的高风险性。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医院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无床档、电源插座外漏、窗子玻璃是普通玻璃;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备不全。专业仪器不健全或仪器未及时保养维护。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不遵医行为,不按时服药。精神患者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精神患者冲动暴力行为患者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患者自杀及自伤行为,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有意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自杀行为如绝食、跳楼、撞墙、咬舌等。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其他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噎食、给药错误、烫伤等。

2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 精神科护士要注意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对患者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巧;约束病员时有多个医护人员在场,以防暴力行为发生;从正面接近患者;向患者表明安全检查目的;学会有原则的妥协。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关键人员管理、关键患者管理、关键制度管理、关键时间管理。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核对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特别是在患者多,工作忙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严重冲动伤人、自杀及躯体疾患的患者要严格交接,夜间要巡视到床头,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有数。按精神科护理等级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由于精神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新护士引入,给管理带来新问题。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同时要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通过定期讲座、培训、护理查房,丰富知识,技术过硬,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要一致,病情变化记录要及时。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中班、交接班、节假日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弹性排班。护理任务重时,排加强班协助早八班、晚八班。避免因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控制与考核 严格质量监控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形成病区自控、护理部监控、院监控,环环相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安全监控到位,确保护理安全。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考核中,注重将PDCA管理理论与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相结合,以质量第一、患者第一、安全第一作为重点,以质量过程管理与终末质量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

2.5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避免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剪刀、针线、体温计、约束带等危险物品必须专人保管、定点放置、班班交接。新入院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区,家属探视返回病房的患者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危险物品应交回家属或统一妥善保管。每周五进行病房安全设施检查,每周不定时对病员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加固门窗,办公室、配餐间和治疗室要随手关门。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开门前看看身后有无患者,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6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病房内基数药品,应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数量及质量,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班检查,确保应急使用。特殊及贵重药品单独存放并加锁。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血浆、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以保证药效。建立病房药品存放、使用规范制度。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高危药品不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有醒目标志。所有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时,要有二人核对、签名。

2.7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项目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接到“危急值”电话,迅速的汇报医生,做好登记并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2.8预防为主,加固护理安全薄弱环节 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每月病区召开一次安全讨论大会,护理部进行月安全通报,作为护理人员学习借鉴的资源。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开放程度(一级开放在病房,二级在康复中心,三级开放在社区)和活动范围。有冲动、自杀、自伤、出走危险的患者,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年终做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讨论

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管理者及广大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动防范护理问题,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护理行为,使患者的安全真正得到保障。护理质量控制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的。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7

1.1管理方面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措施。护理教育薄弱,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理制度没落实到实处。管理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患者多,护士少,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管理者思想转变不够,沿袭多创新少;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建设。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士专业技术不精,粗心大意,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护士服务态度欠佳,解答问题不耐烦,护患沟通不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精神科岗位本身的高风险性。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医院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无床档、电源插座外漏、窗子玻璃是普通玻璃;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备不全。专业仪器不健全或仪器未及时保养维护。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不遵医行为,不按时服药。精神患者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精神患者冲动暴力行为患者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患者自杀及自伤行为,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有意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自杀行为如绝食、跳楼、撞墙、咬舌等。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其他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噎食、给药错误、烫伤等。

2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精神科护士要注意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对患者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巧;约束患者时有多个医护人员在场,以防暴力行为发生;从正面接近患者;向患者表明安全检查目的;学会有原则的妥协。

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关键人员管理、关键患者管理、关键制度管理、关键时间管理。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核对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

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特别是在患者多,工作忙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严重冲动伤人、自杀及躯体疾患的患者要严格交接,夜间要巡视到床头,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有数。按精神科护理等级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由于精神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新护士引入,给管理带来新问题。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同时要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通过定期讲座、培训、护理查房,丰富知识,技术过硬,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要一致,病情变化记录要及时。

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中班、交接班、节假日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弹性排班。护理任务重时,排加强班协助早八班、晚八班。避免因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控制与考核。严格质量监控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形成病区自控、护理部监控、院监控,环环相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安全监控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

护理质量控制与考核中,注重将PDCA管理理论与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相结合,以质量第一、患者第一、安全第一作为重点,以质量过程管理与终末质量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

2.5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避免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剪刀、针线、体温计、约束带等危险物品必须专人保管、定点放置、班班交接。

新入院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区,家属探视返回病房的患者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危险物品应交回家属或统一妥善保管。每周五进行病房安全设施检查,每周不定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

加固门窗,办公室、配餐间和治疗室要随手关门。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开门前看看身后有无患者,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6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病房内基数药品,应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数量及质量,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班检查,确保应急使用。特殊及贵重药品单独存放并加锁。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血浆、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以保证药效。

建立病房药品存放、使用规范制度。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

高危药品不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有醒目标志。

所有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时,要有二人核对、签名。

2.7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项目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接到"危急值"电话,迅速的汇报医生,做好登记并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2.8预防为主,加固护理安全薄弱环节。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每月病区召开一次安全讨论大会,护理部进行月安全通报,作为护理人员学习借鉴的资源。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开放程度(一级开放在病房,二级在康复中心,三级开放在社区)和活动范围。有冲动、自杀、自伤、出走危险的患者,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8

(一) 电器工程的施工安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开裂和渗漏等常见问题,进行质量控制是建筑安装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提高技术的角度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从管理的角度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现结合工作经验,阐述一下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里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存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在电气工程操作中,操作顺序的颠倒或缺失,都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电气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位工作人员提出严格遵章守纪的要求,电气安全是关系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因此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在施工中,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安全是由人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人心、因此,日常工作要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为家庭、企业,为企业就是为社会,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感受到班组的温暖、来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争当安全标兵,虽然电的用途很广,可以为人类很好地服务,但若不了解电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知识,那么在用电的过程中就可能使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在享受电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方便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用电问题,只有了解了电的性质、才能驾驭电能、造福于人类。

(二)电器工程管理控制1986年总书记曾在上海市消防工作会议上做出的关于《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论述,同时江总书记还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十八字方针。这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人人有则,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安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安全生产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根本上注重安全,时刻树立安全生产这一块牌子,时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作的工作有那些地方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或遗留的问题,在下次工作中及时改正,消除隐患、解决问题,争做安全生产的榜样,作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安全投入成本越来越高。为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安全风险和管理成本,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提高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保障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是我们每一位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预防和管控机制,全面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不得擅离岗位,并对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电工修理。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线路、临时电源线架设等工作,必须由正式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动力科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临时电源线用完后应及时拆除。

(三)电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绝缘保护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Q,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6ra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I2;柜、屏、台、箱、盘问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I2,二次回路大于1MI2;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结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随着中国入世,施工企业在如何争取市场份额、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企业管理水准的同时,同步保持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对质监站而言,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施工。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9

关键词 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68

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产科的护理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产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整体性较强,对医务人员的产科护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医护人员承担着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任,因此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患者及家属方面 (1)对疾病的期待值过高。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医疗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多抱有治愈的心态,期待药到病除,但一旦治疗结果与预期值产生偏差,易出现拒绝治疗、违背医嘱的情况,导致医疗纠纷。(2)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治疗。患者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接受医嘱;或听信民间风俗、土方、偏方等,当医嘱与民间风俗发生冲突时,对医师产生怀疑,不配合治疗;缺乏医疗常识,当自身身体状况不宜服用药物或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向医师或护理人员反应,从而延误病情。(3)患者或家属的不良心境。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尤其是突发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工作以及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心境。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极易将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引发护理纠纷。(4)缺乏育儿知识。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育儿知识,出现误用、滥用药物的情况;对产前症状缺乏认知,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孕产妇饮食搭配不当,导致新生儿营养缺乏;对产前健康知识缺乏了解,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等[2]。

1.2 护理人员方面 (1)缺乏责任心[3]。护理人员每天工作量繁重,超负荷的任务量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不能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面对患者多表现为缺乏耐心,服务态度恶劣等,甚至出现脱岗或疏忽产程观察的情况。当孕产妇出现产程停滞的情况,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2)专业技能不足。护理人员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理论知识匮乏,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孕产妇及其家属沟通,无法处理应急抢救或者特殊事件等,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3)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面临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正确地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给医院的公众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措施,风险意识薄弱,极易忽视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因素,不能有效地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4)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热情,不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个别护理人员对患者缺乏耐心,服务态度恶劣,对患者的提问不予理睬,不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观察记录,各种病症的出现和恶化,对患者病情缺乏预见性,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1.3 管理层方面 (1)科室管理不当。护士长对潜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未能定期分析总结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指定常见急症、重症的护理流程,缺乏科室管理标准,存在安全隐患。(2)忽略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导致职业技能不足,不能有效地处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人力资源配置不当。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患者的需求不符;没有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新人进行培训,导致分配不均,新人经验不足,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其他 此外,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院基础设施、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不当等也是产科护理工作的常见不良因素,易导致护理风险。

2 防范措施

2.1 注重护患交流 产妇若缺乏分娩及育儿相关知识,易出现恐慌心理,从而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引发产科并发症,诱发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讲解相关的产科知识,促使产妇认识到积极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对于产妇下床行走,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搀扶,避免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且极具风险,故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护理技能的同时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定时观察并记录产妇病情的变化,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2.3 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责任心,认真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4],同时严格遵守,积极主动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相关病例备案,注重自我保护。

2.4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有一定组织结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制定专科护理制度,进行人才培训计划。成立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小组,确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根据患者意见调整护理模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5 构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2.6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作为医院管理层,要针对产科的实际状况,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科学合理的配置医护人员,提高护患比例,保证护理质量,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5]。同时,科室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和新生儿交接制度,提高护理效率。

3 小 结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严格控制、协调、监督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产科的实际状况实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学辉.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845-1846.

[2]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3] 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4] 高 辉,董慧杰,鲍俊兰.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63-264.

质量与安全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9-01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1]。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2]。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3]。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 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随着近几年有关医疗纠纷的新闻曝光,使患者对护士人员心存戒备,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是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4]。

1.3 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依据,是循证护理的首要问题,在医疗节分中起着关键证据。一旦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护理记录失真。常常发生护士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疏漏,导致护理记录欠规范。

1.4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护士最注重的往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在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实行遗嘱不严谨,不尽职责,很容易带来法律责任[5]。比如护士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陈述不清楚,随意涂改,记录内容与遗嘱,护理措施不当等行为。

1.5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业务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回答满意。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引进的先进操作仪器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若护士不能不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抢救设备操作不娴熟,手忙脚乱,造成抢救不及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 质量管理对策

2.1 增强服务态度意识:护理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必要前提。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换位思考,多听来自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回答,真正站在病患角度想。针对情绪不好的患者,需要解释给予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取得家人的理解和信任[6-7]。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护理管理者从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护士队伍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员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护理活动的整个环节,为病患提供安全护理。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意识,做到及时记录,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安全护理。

2.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的一份重要文件,记载了护士护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的真实记录反映,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份重要证据。护理记录需要书写规范,完整记录,及时更新。护士需要对护理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分析,医院应该进行书写培训,做到书写规范和完善。

2.4 提高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学习,扩宽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护理活动新动态,接受新概念。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2] 苏兰若.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3] 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 朱晓红,李 淑.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现代护理,2004,10(2):183.

[5]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6] 常银环,窦艳玲.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防范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