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后勤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4:30

中学后勤论文

中学后勤论文例1

二、优化队伍,增强服务育人功效

后勤工作的巨大育人作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地位非常明显,后勤职工对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要清楚,要发挥群体作用,充当育人急先锋,使自己获得职业自豪感。最近武汉媒体报道的某高校宿舍管理员56岁的陈梅清用“穿越体”文言文与学生交流,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楼管大叔”,他的一言一行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着学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后勤工作者同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担当者。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后勤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育人的功效。笔者认为,优化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工作基础。首先抓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抓学习培训,坚持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技能。二是强化三种能力。一要强化预见能力。后勤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制订财务预算、岗位设置、财产与安全管理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要强化应变能力。经常性巡查校园,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安全、维修等预案,准备多种应变措施,去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三要强化决策能力。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多谋善断,吸纳员工的建议,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方案。三是关注细节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服务无空白,时时能育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心灵”,关注师生感受和需要,倾听师生声音,要实事实干,不求形式上的花架子,只求“实打实”。安排人员要考虑细节,学校应为学生选择“家长”式的后勤人员,这些人应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容心,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注重组织学习。每周或者间周一次部门例会,传达学校工作方针,统一员工思想,了解工作信息,研究解决办法等。组织后勤各工种、食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或者现场观摩。第二,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开展后勤服务竞赛。如开展电路检查与安装、水管检查与更换、配菜与烹饪等竞赛活动,借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细节管理。结合人岗责的制定,让工作“无死角”,并定期组织人员到实训场所、教室、宿舍楼等处巡查财务使用、水电和房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东西湖职校的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员工与师生的关系较为融洽,员工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中学后勤论文例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行政化回归的不断进行,后勤职工的观念、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出现许多心里震荡、认识偏差、思想困惑和感情的“阵痛”。这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平台作为依托,去形成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充分感受到集体感和归宿感。而高校后勤工会组织正是一个现有的平台,加强后勤“工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工会文化”生活,对提升员工凝聚力,提高后勤的向心力,确保队伍稳定和学校安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工会文化

王兆国在全总十四届十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唱响新时代工人阶级之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广大职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充分展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由此,“工会文化”被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明确地、独立地提了出来。一些工会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经对“工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探析。符时宝认为:工会文化是工会组织进行组织运行的一种外在形式,它涵盖了职工的民主管理、素质教育、帮困扶贫、技能创新、法律维权等内容。宋敬湧认为:“工会文化是中国工会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工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工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高校后勤工会文化既有工会文化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高校后勤工会文化是后勤工会组织优良传统、科学态度、共同理想、创新意识、不懈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后勤职工广泛认同、普遍信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师生为先,内增凝聚力、创品牌服务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更是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无可替代、不可复制、最宝贵的财富。

(二)一线员工

一线员工望文生义就是指第一线的生产员工,因为这些员工首当其冲的和产品第一个接触,所以,又叫一线,当然,称之为一线员工,抗洪的时候,说是一线,就是指在洪水边的战士。一线也是我们说的基层的人。2007年7月,上海静安区下发了《关于规范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切实提高一线职工工资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企业一线职工按行业门类和通用岗位两个标准进行了界定。文件按行业门类分,从制造业、建筑业等八个门类界定了其一线员工的范围;按通用岗位界定,各类企业中从事驾驶、保安、保洁等岗位的在职职工均属于一线职工范围。这是上海首次界定“一线职工”的概念。

后勤一线员工即工作在后勤各个实体范围部门的除行政管理人员以外的基层工作者,如食堂的厨师、洗菜工、打饭工,公寓的宿管阿姨,物业的保洁员等。

二、高校后勤工会组织的现状

第一,队伍人员复杂,一线员工比例高。高校后勤的员组成的一大特性就是人员性质复杂,有改革前留下来的事业编制人员,有新充实到管理队伍里面的人事性质的人员,有企业编制人员,而绝大多数人员是大量向社会聘用的一线员工。如我校后勤,企事业编制人员约一百多人,而一线员工近八百人,占有后勤总人数的80%以上。而在工会组织和工会文化建设方面,后勤往往会疏忽这个占有后勤工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应该明确,后勤一线员工同样是后勤的主人,后勤工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会组织建设的不同重点,不断充实工会队伍,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和健全工会组织,要及时总结推广兄弟单位工会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强工会文化建设,力争整体推进后勤的工会工作。

第二,工会文化精神不明确,思想不统一。当前,社会利益关系更复杂化和多样化,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必然会在后勤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带来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化。如对后勤的性质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忧虑情绪;对后勤改革缺乏充分思想准备,产生失落心理;面对各类挑战,缺乏竞争意识等,这些现象制约、影响着后勤发展。这就要求后勤工会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提高独立判断形势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机构特殊,员工归属感不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原属于学校事业编制的后勤服务体系与学校实行了有效整体分离,成立了相关行业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基本按照企业制度的机制独立运行。在健全内部机构时,考虑更多的是后勤实体的“经济目标”之实际,在工、青、团、妇等组织建制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后勤为了规避劳动纠纷,纷纷对一线员工实行了人事外包政策。即事实上是高校后勤员工,而法律上则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后勤工作的外来务工者。这就使得一线员工对后勤的归属感不强,对后勤也没有更多的感情。

三、通过建设工会文化提升凝聚力的实践

通过对“工会文化”和“一线员工”等相关概念的学习,认真研究各高校社会化改革后的工会组织和工会文化建设的现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对如何通过高校后勤的工会文化建设来提升一线员工的凝聚力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创建职工业余学校 提高一线员工队伍素质

高校基层工会必须把提一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将构建和谐后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其“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不变。第一,工会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一线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其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一线员工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第二,要加强敬业爱岗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一线员工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三,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由工会牵头组织建立的后勤职工业余学校自从2003年成立以来,共举办了18期培训,为员工做各类讲座50多次,为广大一线员工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开展论文研讨 打造知识型服务团队

传统的后勤员工只会埋头苦干、默默实干,他们缺乏先进的知识,缺乏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挖掘。新时代的后勤员工不仅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而且善于总结,善于挖掘,善于交流,善于创新工作经验。为了更好地承传后勤老一辈的工作经验,挖掘年轻人的思维亮点,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我校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以研究促工作”的精神,实现后勤从单一的苦干、实干型向充满活力的、知识型高素质队伍转化,努力构建与创建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工会多次组织开展员工论文研讨会。让工作在一线的员工也有机会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总结经验,并通过餐饮、公寓管理、维修、采供等具体事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总结了近年来后勤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反映不足、提出可行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在开展热烈的论文研讨会的同时,近几年,经后勤工会先后组织出版了《构建高校和谐后勤保障体系的认识与实践》、《创学习型后勤 建一流服务体系》两本论文集,其中收纳了员工论文100余篇。这是我校后勤管理研究方面的总结和展示,也是后勤工会以研究促工作、建设学习型工会组织的成果体现。

(三)开展文体活动 塑造活力后勤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工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工会作为企业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应该大力开展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工会文化,加强一线员工的凝聚力。后勤工会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迎春团拜会是后勤各个实体服务部门一线员工们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每年团拜会都会有新的亮点节目升华整台演出,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后勤集体的温暖。每年一次的后勤职工运功会也是后勤工会工作的一个创新,运动会开办至今已经有三年了。职工运动会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利用各种竞技类、球类、类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服务于乐”,培养一线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关爱一线员工 构筑温暖工程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客观原因,一线员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后勤和学校中处于“相对弱势群体”,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住房条件等方面和学校在编人员来比处于劣势。这就要求后勤工会要努力为一线员工办实事,把一线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冷暖工程制度化、经常化。2007年,我工会把特困群体和因生大病等特殊情况造成困难的一线员工及家属作为维护的重点,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设立“特困救助基金”,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户家庭得到了救助。从2008年开始,后勤工会牵头组织为全体一线员工每年提供一次免费的体检,让员工感受到了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温暖。对全后勤八百多一线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在兄弟院校后勤中实为领先。2009年,为了让一线员工的子女也能得到相同的课后补习,又考虑到一线员工收入偏低等经济问题,后勤工会与校团委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大手牵小手”爱心家教活动。校志愿者总队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品学兼优、充满爱心、综合素质高的志愿者为学校后勤员工的子女提供爱心家教,使后勤员工安心、感激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工作。2010年,后勤工会为一线员工报销回家过年的来回路费,解决了近几年来招工难的难题。春风细雨润无声,感动的背后是后勤员工在一线岗位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默默的付出,希望工会的各项温暖工程继续举办下去,让爱心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延续。

争创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流的思想观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研设备和管理制度,也需要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力量。建设一流大学与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更新思想观念建设,完善后勤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与后勤工会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基层工会要加强工会文化建设,引导一线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与学校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共谋学校发展、共建和谐学校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兆国.在全总十四届十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工运,2007,(4).

[2]符时宝.工会文化与职工文化必须服务于和谐文化.工会理论研究,2007,(3).

[3]宋敬湧.关于构建工会文化的认识与探讨.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4]郁磊.开展教职工文体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8)

[5]梁明辉.增加基层工会活力的因素及途径,现代企业文化,2010,(32).

[6]王忠学.新时期如何增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活力,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7).

中学后勤论文例3

一、新形势下创建服务型高校后勤党组织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重要责任,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而后勤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工作顺利开展的政治保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党员规模不断壮大,充分发挥高校后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后勤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表现。

二、高校创建创新型后勤党组织的现状

(1)后勤职工结构不合理,党员发展缓慢。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外聘员工不断增多,正式人员引进速度缓慢甚至是停滞,后勤党组织成员中编外职工比例逐渐增加,这部分职工很难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且非在编职工党员发展上,也遇到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编外员工社会流动性较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与学校签订的劳动合同年限较短,可以说除了为学校服务外,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增党组织加了对其发展和考察的困难。而目前后勤在编职工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后勤党组织的意识和追求。整体上说,后勤党组织用人机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后勤党建工作滞后于后勤事业发展。高校后勤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改革后,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后勤服务与保障、餐饮、物业、绿化、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后勤党建工作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后勤部门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后勤党组织建设发展相关的项目、课题研究较少,后勤党组织架构的设置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后勤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由行政领导兼任,党组成员也多是兼职的情况较多。因此导致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服从于行政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后勤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党员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组织生活开展难度大,活动方式缺少创新。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后勤党员岗位分散、工作时间长,加之很多党员位于餐饮、维修、保洁、宿管工作一线,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且由于后勤党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多以抽象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座谈会、读理论文章等形式为主,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的,缺少新意和实用性,很难调动党员干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建设创新型高校后勤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1)创新用人机制,努力发展编外人员加入党组织。由于编制外用工已成为高校后勤的主体,高校后勤党组织要注重选拔编制外用工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组织中,努力将党务工作岗位打造成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在党组织中的学习和考验促进事业上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把编制外员工中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对象,积极发现、培养编制外用工的优秀分子,把符合条件的那批服务精神较强、工作业绩突出、符合入党条件的员工及时吸收进来,增加党的新生力量。

(2)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80、90后成为后勤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开会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年轻一代的思维和需求,应当开展创新活动,把高效后勤服务、文化建设、员工发展有机结合,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3)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后勤工作强调的是“三服务”、“两育人”,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后勤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后勤党组织要增强服务师生的水平和效率就应当积极创新服务联系群众的方式。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节奏,如何创新后勤服务的手段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有力的后勤服务方式。第二,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公开、公平、高效的沟通平台。第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院系部处开展调研征求与后勤保障、基建维修、饮食服务、资产管理有关意见建议,通过“后勤工作学生座谈会”、“党政联系会”等听取师生员工、基层群众对后勤各方面服务工作意见。

(4)创新党员素质教育的方式,增强基层党员理论水平。一方面继续坚持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员素质教育。重点开展党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提高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党员学习交流渠道,通过组建网络讨论组,分享当下最热的党员先进性事迹,社会热点问题,互相交流学习,拉近党员同志距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中领会最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积极推动党支部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课题研究,将过去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善于借鉴其他高校后勤党组织的发展思路和精神,通过大众参与课题研究增进沟通和理解,提高后勤党员们自觉把后勤工作理论化,具备以理论促实干的意识。

四、结论

通过创新高校后勤党组织的用人机制、组织活动方式、服务方式、素质教育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后勤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进一步深化后勤党组织服务师生、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后勤党组织思想、组织、学习上的创新必将带动后勤工作全面发展,后勤事业取得更大成绩。

中学后勤论文例4

近年来,在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高校后勤成长的同时,后勤党建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使后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利益群体对此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国家而言,希望突破高校后勤的“瓶颈”制约,满足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后对后勤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希望利用市场机制,减少对后勤资产的投入;对于后勤实体而言,希望转换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对于师生而言,希望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高校后勤这一重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干部性管理体制和福利性供给服务方式。因此,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化发展,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处理好福利观念和市场观念,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后勤党组织面临的一大新任务。

1.2 后勤党建工作中存在一些后勤独有的难点与困惑。由于后勤面临的工作范围广、岗位分散、工作任务重、事务性事情多,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又不一样,导致经常集中活动或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同时由于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等,后勤战线的党员和干部整天忙于日常工作,因而对于组织与开展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对于党组织活动,大多局限于集体学习,完成上级布置的活动内容,党建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高校后勤队伍往往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欠缺、聘用职工流动性大等缺点。后勤职工是高校职工中的特殊群体,从工作内容上讲,其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从文化水平讲,其在高校大环境中显示出整体素质偏低;从经济状况讲,其在高校中整体收入较低;从人事结构讲,其多数属于合同制聘用职工,不享受高校的事业编制的福利。而作为后勤职工中的党员,大部分也具以上特点。但其肩负推进后勤工作和感召后勤职工的双重职责。在高校后勤改革的转型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聘用工和临时工在后勤职工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职工中党员比例相对缩小,市场竞争和社会化改革的冲击易导致后勤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非在编人员由于与后勤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后勤工作或许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使得对这其中党员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后勤党组织也缺乏对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上情况是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所独有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些难点,那么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加强党建工作需要从思想建设、队伍、机制、教育培训等多个途径进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多年积累下的问题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慢慢摸索,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还需时日。就党建工作而言,当在我党新时期的理论政策的指导下,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中心工作,总结十年改革经验教训,从现有问题出发,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最终目标,从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等角度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干部凝聚力与感召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后勤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中学后勤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17-01

一、 军事后勤理论创新的历史必然性

创新是军事后勤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概念,对不断发展的军事后勤进行理论探索而形成新的系统认识的过程。军事后勤理论创新,既包括后勤基础理论创新,又包括后勤应用理论创新;既包括理论内容创新,又包括研究方法、手段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创新是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军事后勤理论发展是人们关于后勤规律的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后勤理论的发展具有相似的规律性,没有后勤理论创新就无法解决军事后勤实践中的各种难题。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军事后勤理论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使得创新不再以个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也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二、 军事后勤理论的创新之本

军事后勤理论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就军事后勤理论研究来说,其目的是为后勤实践提供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成果,尤其是要根据军事后勤实践变革及时提供有价值的超前性的理论指导。因此要求后勤理论工作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和预测能力。这一能力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对创新的敏感度。主要由好奇心、怀疑感、求新欲等因素组成。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一个后勤工作者如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军事后勤理论创新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就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他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提出他人不易提出的观点,在通过创新能力的发挥,就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军事后勤理论。

掌握现代的科研方法,也是科研人员素质的一种表现。军事后勤理论创新,也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的推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不会利用计算机、英特网、社会调查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就不可能及时把握世界军事前沿动态,也就永远摆脱不了后勤理论研究的滞后状态。

三、 军事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选择及其内容拓展

我们讲后勤理论创新,并不是把原来的体系推倒而重新建立,而是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新的特点和规律。现在,后勤科学已发展成为包括多层次、多科学的完整体系结构,对其发展创新也必须实施科学的组织管理。当前,必须根据后勤理论自身的逻辑结构,结合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选择能够带动军事后勤理论全面创新的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带动、引导其他领域的创新,使军事后勤理论创新活动有序展开。

选择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总要求。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选择,应根据后勤科学的根本属性。后勤科学在军事科学体系中属于应用科学的性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军事需求。如果不是因为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带来的军事上的新需求,后勤理论创新将无从谈起。

同志提出了军队建设“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后勤理论创新贯彻这一要求,首要任务就应该研究在“打赢”问题上如何实现“保障有力”。因此,可以说,围绕保障“打赢”的总目标,研究如何实现“保障有力”,是选择后勤理论创新切入点的总要求。旋转了后勤理论创新的切入点,等于找到了进攻的突破口。然而,围绕保障有力而进行理论突破,仍然要把握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从后勤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看,与实现后勤保障有力最直接相关的研究领域有以下方面:

后勤建设理论,后勤建设是指后勤保障能力的生成、积聚、发展,以及后勤关系的调整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他是实现后勤保障有力的基础和前提。后勤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战争后勤保障的水平。由于我军后勤是在特殊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产生,并在长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后勤建设理论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后勤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在研究、探索外部环境变化给后勤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思路,但相对于世纪之交迅猛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新军事革命,对于扑面而来的只是经济大潮,后勤建设理论仍然在创新中发展。同时,后勤实际工作部门在世纪中探索、创造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成果,还需从理论上给予总结和完善。

新的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导致战场环境、作战手段、作战方式快速发展,要求后勤保障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战场环境、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

从切入点的突破到军事后勤理论体系的创新,推动后勤基础理论的创新,后勤基础理论来源于后勤时间,但高于后勤实践。

四、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从根本上推动军事后勤理论创新

中学后勤论文例6

二、高校创建创新型后勤党组织的现状

(1)后勤职工结构不合理,党员发展缓慢。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外聘员工不断增多,正式人员引进速度缓慢甚至是停滞,后勤党组织成员中编外职工比例逐渐增加,这部分职工很难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且非在编职工党员发展上,也遇到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编外员工社会流动性较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与学校签订的劳动合同年限较短,可以说除了为学校服务外,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增党组织加了对其发展和考察的困难。而目前后勤在编职工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后勤党组织的意识和追求。整体上说,后勤党组织用人机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后勤党建工作滞后于后勤事业发展。高校后勤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改革后,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后勤服务与保障、餐饮、物业、绿化、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后勤党建工作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后勤部门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后勤党组织建设发展相关的项目、课题研究较少,后勤党组织架构的设置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后勤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由行政领导兼任,党组成员也多是兼职的情况较多。因此导致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服从于行政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后勤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党员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组织生活开展难度大,活动方式缺少创新。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后勤党员岗位分散、工作时间长,加之很多党员位于餐饮、维修、保洁、宿管工作一线,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且由于后勤党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多以抽象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座谈会、读理论文章等形式为主,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的,缺少新意和实用性,很难调动党员干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建设创新型高校后勤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1)创新用人机制,努力发展编外人员加入党组织。由于编制外用工已成为高校后勤的主体,高校后勤党组织要注重选拔编制外用工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组织中,努力将党务工作岗位打造成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在党组织中的学习和考验促进事业上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把编制外员工中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对象,积极发现、培养编制外用工的优秀分子,把符合条件的那批服务精神较强、工作业绩突出、符合入党条件的员工及时吸收进来,增加党的新生力量。

(2)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80、90后成为后勤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开会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年轻一代的思维和需求,应当开展创新活动,把高效后勤服务、文化建设、员工发展有机结合,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3)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后勤工作强调的是“三服务”、“两育人”,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后勤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后勤党组织要增强服务师生的水平和效率就应当积极创新服务联系群众的方式。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节奏,如何创新后勤服务的手段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有力的后勤服务方式。第二,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搭建公开、公平、高效的沟通平台。第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院系部处开展调研征求与后勤保障、基建维修、饮食服务、资产管理有关意见建议,通过“后勤工作学生座谈会”、“党政联系会”等听取师生员工、基层群众对后勤各方面服务工作意见。

中学后勤论文例7

调查结果:

有学术规范问题但不是抄袭

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根据Isaiah文章所列举的内容,以及网上署名“邢玉思”的文章 《“道德理想国”的建成——〈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任选一节的文本分析》,对照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和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的相关章节,认为朱文的确存在一些注释不规范(如漏注、误注、将间接引文注为直接引文等)之处,还存在外文翻译上的一些错误或不确切之处。但朱文在《序》中已对国内外相关的学术史作了概述,对前人的贡献与已有论著基本都已说明。在第一章开头就注明布罗姆 《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全书同样的注释有十多处,失注的部分属一般性叙述。对部分转引自《罗伯斯庇尔传》中的史料注为直接引文一事,该书作者陈崇武作为朱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审过程中并未提出异议,且同意对朱文作出好评。

北京大学历史教授高毅于去年7月14日证明,他与朱学勤早有学术交往。朱文出版前,朱学勤曾就引用高毅的博士论文通电话征得高的同意。

杨小刚于去年8月8日证明,朱学勤 《阳光与闪电》一文系为其所译《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一书所作序言,此书的翻译即出于朱学勤的推荐。他认为,序言本应与该书一起出版,引用该书部分内容而未予注明实属正常。以后朱学勤的序因故未能为该书采用,故单独发表于《万象》杂志,后又作为附录收入朱文。对此,朱学勤在朱文的《跋》中已作说明。在此序未与原书一起发表的情况下,朱学勤未核对原书,并做出相应的说明或注释,确系学术上不够严谨,但不能据此断言他抄袭原书。

学术委员会声音:实事求是不能随便扣帽子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葛剑雄教授代表委员会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术规范委员会对于匿名举报的学术规范案件通常并不受理。作为复旦校友的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案因经网络和众多媒体公布,内容具体清晰,且朱学勤本人提出书面要求,他们予以调查。在此过程中,曾在网上发表6篇文章指认朱学勤论文存在学术不规范问题的网友Isaiah并未现身。

葛剑雄表示,现在调查下来,朱学勤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学术规范上是有一些问题,但不属于剽窃、抄袭。两者的性质不同。学术规范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种情况,有些地方应该注释,但没有加注。例如前面注了,后面没有再注,或者减了几个注。第二种情况,可以明显看出间接引用变成了直接引用。例如,陈崇武教授的《罗伯斯庇尔传》中引了不少法文、英文的原始资料,在朱学勤的论文里也有这些资料,内容或者文字是跟陈著一样的,但没有注明是转引自陈的 《罗伯斯庇尔传》。这种情况从严格的学术规范讲也是符合。第三种情况,我们发现在一些外文的翻译上面,如外文书名、短句,有的地方翻错了,有的地方误解。但这三个方面涉及到的都是一般性叙述的内容,或者一般性的证据,不是体现作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总体上看,论文对主要的注还是都注明了。

他强调,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调查,仅针对举报涉及的内容部分。由于本案中并无举报人,调查意见已先送达朱学勤本人并征求其意见。由于朱学勤不是该校员工,调查结论又否定剽窃嫌疑,因此不涉及处理建议。

“就事论事来讲比较好。对朱学勤来讲,一方面我们的结论是他没有剽窃抄袭,但我们也指出,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在学术规范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缺点就是缺点,不能够随便扣上抄袭、剽窃这样的帽子。”葛剑雄强调。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关于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调查结论的公开表态称:“建设独立的学术规范机构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有关学术规范的具体调查等,不施加任何行政干预,学校完全尊重学术规范委员会的学术权利,尊重委员会的独立调查结论。 ”

朱学勤:学者也可以“开胸验肺”

中学后勤论文例8

[2]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0(4):37-40

[3]邱培彪.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中学后勤论文例9

1.引言

对于高校后勤部门来说,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的素质,有利于促使管理干部更好的履行职责,凝聚后勤管理干部的力量,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然而,由于后勤部门面临的环境会发生变化,管理干部的思想观念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这无疑就增加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素质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素质和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采取相应的策略。

2.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2.1思想政治素质

第一,政治责任感。高校后勤管理干部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的行动和国家的路线、政策、方针相统一。第二,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对所有人员要平等对待,不能有偏私,要实事求是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与同事和领导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增加亲切感,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第三,以身作则,以诚相待。高校后勤管理干部要严于律己,自己最不到的事情,决不能要求别人去做。要真诚待人,关心师生的需求,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困难,为后勤部门做出应有的贡献。

2.2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要博学多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该勤奋学习,学习的内容既要包括思想理论知识,也要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并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2.3经营管理素质

第一,组织能力。能够独立策划工作方案,具备良好的思路,保证工作落实,做好总结工作,并推广相应的经验和方法。第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要学会措辞技巧,语言技巧,根据工作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措辞清楚,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第三,开拓创新能力。做好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工作,以顺应变化的新情况,做好内容创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调查研究能力。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后勤部门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并重视分析和总结,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2.4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该具有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精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师生,奉献社会。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后勤管理干部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3.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素质的培养路径

3.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开展自己的工作储备知识

要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素质,首先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知识的来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重视自身实践和技能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才干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干部要加强自身的锻炼,不管在顺境或者是在逆境中,都要加强自我锻炼。

3.3虚心学习和采纳别人的意见,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应该及时反思,自我检查,自我解剖,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虚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的措施,做到与时俱进,以

好的适应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各项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4树立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当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要了解师生的困难,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他们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注意帮助师生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该有一颗真诚的心。

3.5加强管理干部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

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管理干部在后勤部门的作用,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所有的工作人员当中做好表率作用。为了加强个人修养,做好表率作用,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6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对象是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这就要求他加强与师生之间的联系,掌握他们的需求,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师生具有年龄的差异,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养也不尽相同,他们对后勤部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4.结束语

总之,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的出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不管怎样,只要后勤管理干部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自身修养,他们就一定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后勤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学后勤论文例10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也。”这就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三境界”说。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撰写也应具有“三个境界”:“面似”——善于模仿为第一境界;“形似”——全面深刻为第二境界;“神似”——不断创新为第三境界。

一、第一境界:“面似”——善于模仿

俗话说,模仿是学习的开始。实际上,军队后勤机关里的许多“老机关”在初写公文时,常常也是模仿他人例文开始的。在比着葫芦画瓢中渐渐达到“面似”。善于模仿不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拷贝粘贴,主要是通过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找到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的窍门。

在初次撰写或接触军队后勤机关公文不多时,除了坚持多读,模仿范文练习写作之外,要想尽快达到“面似”,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讨论法”。它是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由党支部、起草小组、党委、或有关人员讨论,由起草者记录整理成文的写作方法。它要求起草者具备快速理解、准确记录信息的能力,并深入了解本单位实际工作,对单位的工作基本思路有充分的理解,掌握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能抓住要点,恰如其分地反映上级领导的基本意图和主要决心。二是“填充法”。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许多文书,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只要填进所要表达的可变内容,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填充法”。例如会议通知,一般由名称是什么、议题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什么人参加、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机关、什么时间发出会议通知等要素组成。只要在这几个“什么”字的位置上填上相应的内容,会议通知就撰写好了。三是“仿写法”。

作者单位:100858北京 后勤学院司令部工作系参谋教研室

比照同类文书式样去写作。在进行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时,可以参照上级、同级的同类文书,参照其指导思想、体裁结构和表达方法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点、重点、要点和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加以变化即可。

第二境界:“形似”——全面深刻

如果说,“面似”是初级模仿,那么“形似”就是中级模仿。面与形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全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写作的本身是介绍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想法和经验,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反映出来,传播出去。

军队后勤机关公文负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能,是军队后勤机关处理问题、洽谈事务和开展工作的一种工具,它的内容直接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这就给军队后勤机关公文打下政治烙印,决定了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必然具有政治性。同时,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要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来提高广大官兵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因而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撰写军队后勤机关公文时要达到“形似”,重点掌握各种文体的内容形式、基本结构,熟练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但已经熟悉了公文格式后,就要学会全面深刻的模仿,在列观点、选材料、定结构、用语言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在提炼和升华思想认识上狠下功夫。

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首先学好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会避免无谓的探索,会少走弯路,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平时做到“两个经常”:经常学习党政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深刻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经常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以更高的层次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其次是多写多练。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不是靠听来的,也不是靠看来的,而是在大量的写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所以要多读、多看别人的文章,然后自己多模仿、多练习,不断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去实践,即使把写作理论倒背如流也是无济于事的。再次集思广益。坚持在写作实践中勤拜师、勤请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提高写作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从一字一句练起。“话不离口,笔不离手”,进而尽快写出高质量的军队后勤机关公文。

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只是单纯写作的方法技巧,而是军队后勤机关包括领导的思想水平、工作经验(经历)、知识储备、文字表达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可以这样说,公文实际是机关相关工作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机关工作指导思想和经验的体现,也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公文写作的成败,关键在起草者的能力素质,撰写公文和指导公文写作,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具备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调查研究的方法,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使工作实践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文字,提升宣传效果,实现工作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第三境界:“神似”——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