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放射医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7:05

放射医学论文

放射医学论文例1

2线性能量传递治疗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Y线能量与X线能量得到提高,在利用两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能够有效的杀死大量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但是,当着两个射线进入到人体之后,会沿着轨迹行进,其传递能量比较的小,被称为低LET,在静止期细胞、缺氧细胞方面,要通过低LET将其杀灭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开始注重对高LET射线的研究。对于细胞分裂、细胞氧含量各期的依赖,高LET射线的生物效应程度比较的小,即使在低氧、缺氧的状态下,杀灭肿瘤细胞都是可以实现的。近年问世的仪器包括重粒子、快中子、质子等,虽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多为研究阶段。在国内,临床对中子刀的应用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而质子的治疗还处于试运阶段,由于器械的造价较为昂贵,为此在短期内普及还比较困难。在高LET治疗中,能量释放最为猛烈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它是利用原子核爆炸,将肿瘤细胞内的肿瘤细胞摧毁,得到有效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对一种含非放射性的自然元素硼进行注射,其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非常的强,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能在肿瘤细胞内迅速凝聚,之后借助超低能中子射线进行照射,硼元素在肿瘤细胞内与中子射线发生核反应,而一种具高线性能量转换的α粒子由此得到释放,即使α粒子的释放是少量的,也能够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3近距离治疗(后装机)

自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Ra)元素之后,1905年开始了第一例组织间Ra插植治疗。1930年Paterson和Packer建立了Ra针插植规则及剂量计算方法,正式开始了近距离治疗。直到20世纪80年代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后装机)取代了传统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装机采用远距离操作,计算机控制,能够勾划出清晰的图像和剂量曲线分布。无论从安全性、可靠性、防护性和病人舒适程度考虑,明显提高了精度和治疗效果,从而迅速推广。近距离治疗有多种方式,因肿瘤位置或解剖结构的差异,可采取不同的照射技术,空腔脏器常用腔内治疗,实质性肿块采取组织间植入,近几年又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前列腺癌、胰腺癌、甚至某些类型的肺癌、脑瘤等,取得良好效果。这也是继近距离放疗后的进一步发展,过去有些模具或敷贴器治疗现在已为浅层X线或电子束所取代,术中置管术因受条件限制,国内仅有少数单位作过报道。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核素种类繁多,源型各异,(管、针、液、胶囊等剂型)能量和半衰期也不同,除钴能量较高外,多数为低能含γ和β的混合线。放射线经金属外壳过滤后成单一的γ线能谱。它照射的范围有限,损伤危险性很小,是重要的辅助放射治疗工具。

放射医学论文例2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671

国内刊号:61-1107/R

邮发代号:52-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放射医学论文例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0254-5098

国内刊号:11-2271/R

邮发代号:18-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放射医学论文例4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时代,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质量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医疗领域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放射科一直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部门,随着各种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放射技术也就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医疗场所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讲,放射技术的理论模式还不够先进,医院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的制约了放射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从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一下放射技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应用放射技术的意义。

2 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 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 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 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 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 Bresolin;G.S. Bisset 3rd;W.R. Hendee;F.A. 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放射医学论文例5

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才能进行。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诊断手段均取得长足进步。过去未能发现的许多病例,在先进诊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发现,其中放射线检查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放射线诊断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临床诊断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试就放射线诊断以及临床诊断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

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的结论。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诊断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复和增进健康。诊断能否正确取决于检查是否周详、准确,思维过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发展进程。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只有尽早地诊断疾病,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迟延和错误的诊断必然会使疾病由潜伏状态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由轻症转为重疾,由单一的病变发展成多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放射线、心电图、超声、内镜等其他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放射线检查由于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因其迅速的发展丰富了临床检查的手段,从而对一些早期的隐匿性疾病提高了诊断水平。

放射线检查相当于临床上的直接望诊。普通望诊只能看到人体各部的外形和表面变化,而放射线检查则可看到内脏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结构与部分功能状态。放射线检查与病理检查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观察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变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质。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病理学除可观察大体病理改变外,还能用显微镜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但病理学只能在离体器官和组织上进行观察,却不能研究活体器官;而放射线检查却能研究活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从而通过观察到的影像来推测其病理性质。放射线检查与化验检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对所送标本进行客观检查,所得结果供临床诊断参考;而放射线检查则一般须提出具体的诊断意见。在做放射线诊断结论时,必须在系统、周密调查和对各种材料综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确的结论。临床医生若忽略应做的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单纯依赖放射线检查来诊断,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样放射科医生单凭放射线所见,而不结合病史、体检和有关的化验结果即做出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诊断必须尊重客观,必须经过唯物辩证的思维才能得出。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EBM)正在迅速兴起。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佳的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同时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涵,他们对诊疗决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时时关注的课题。在医学影像学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进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和文献评估。

循证医学(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EBM强调医师应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EBM旨在将经验医学上升到遵循证据的医学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目前,EBM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扩展到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决策、医疗保险、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和医疗服务购买等诸多领域。EBM的概念已被医学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级政府广泛接受。在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种模拟的方式记录在X线片上的。自20世纪70~80年代CT和MRI先后问世后,提示了平片数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传统的X线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及正在兴起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几个重大因素将会对成像产生深远的影响。CT提供了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和无重叠的轴面断层,显著地扩大了人们对X线和解剖关系的认识。MRI对放射学最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阐明了心脏的形态和优点,由于它的无射线及能多方位显示病变的优点,对于了解胸部体、肺循环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区的情况及肺尖和臂丛的关系也有很大作用,对于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论检查仪器如何先进,也均有其适应范围和局限性,临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病史与体格检查这两项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病情,分析表现,透过临床现象探索疾病的本质。全面考虑问题,警惕主观臆断,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放射医学论文例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96-02

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发现和病例管理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社区医院对病人的早期发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2]。但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儿童或痰涂阴性及肺外结核病例。缺乏准确地放射学解释,是结核病误诊或漏诊的重要因素[3]。因此,充分利用三级医院的放射学优势,利用远程放射学诊断可能有利于基层医院的结核病发现和管理。

1资料和方法

1.1远程放射学诊断2009年1月,鹤壁市传染病医院实施了远程放射学会诊系统,并与效应佑安医院放射科合作,进行远程放射学会诊。被提议进行远程放射学会诊病例由临床医生提出,通过系统传送放射学图像。创建电子数据库记录远程放射学请求表格,数字化影像和病人病史概况。将放射学影像图片应用索尼10.1数码相机拍照,此后照片下载到计算机以100-200KBJPEG数码图片保存。JPEG图片和病人病史、病人的可能诊断等资料传送到远程放射学系统。为了便于放射学解释,所有图片应用Adobe Photoshop CS4进行优化。图片处理包括色度转换,放大,根据图片特征和病人病史的远程放射学报告发回[4-5]。

1.2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SPSSInc.,Chicago,IL,USA),进行描述性和推理性分析。连续性变量分析采用t检验,离散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取P

2结果

2010.01――2011.09,160份影像(156例病人)通过远程放射学进行了审查。病人的特征和影像学,见表1。95.6%为胸片,4.4%为脊柱。83.6%图片质量良好,58.2%的图片对最终诊断起决定作用。远程放射学改变了36个病例(23.1%)的患者管理。其中3例(1.9%)是之前未被临床工作人员怀疑的肺结核病例。此外,放射科医师的审查纠正了16名(10.3%)肺结核误诊并避免了不适当的治疗。1.9%的病人开始治疗前失访。治疗与放射学诊断一致者占85.3%,远程放射学会诊前开始抗结核治疗的病人占2.0%,65.5%病人经治疗后获得改善,12.5%病人死亡,20.0%病人转院治疗。获得胸片到远程放射学会诊的平均天数为3.3d。

3讨论

本研究显示,远程放射学会诊改变了一些病人的管理,减少了确定诊断所需时间,降低了误诊率。因此,远程放射学会诊增强了病人管理质量。此外,远程放射学会诊亦可作为临床教学工具达到病例讨论的目的。临床医生和放射学专业人员之间的解释一致增强了临床医生学习的信心,这对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有利的。远程放射学会诊作为临床教学工具,训练医生的放射学诊断水平是十分有用的。

本研究的远程放射学会诊系统无需特殊的设施,可以利用常规的结核病筛查设施[6]。本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医院应用远程放射学会诊是可行的,可心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医院卫生服务,这对病人和医务人员都是有利的。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加强放射学诊断知识的学习和解释,提高病人的管理质量。此外,制定统一可行的远程放射学会诊标准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虽然采用快捷的远程放射学会诊,仍有少数病例死亡,这一点值得重视,提供快捷的远程放射学会诊可能进一步减少死亡率。其次,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的协作和及时返回资料亦是重要的方面。另外,远程放射学会诊的放射学专家应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库选取。从事基层医院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熟悉远程放射学会诊的知识,改进远程放射学会诊的实用性。实施明智的远程放射学会诊系统显然可改善结核病的诊断和病人的管理,这一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实用。

参考文献

[1]Jarvis L,Stanberry B.Teleradiology:threat or opportunity[J].Clin Radiol,2005,60:840845.

[2]柳正卫,何海波.浙江省2003肺结核痰涂片镜检质量抽查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4,6(10):21-22.

[3]周樱,徐玮,钱厚明.影响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因素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7,10(5):460-461.

放射医学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55-02

医疗纠纷已成为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改革发展必须考虑的要素,医疗纠纷的增加不仅恶化了当前的医患关系,而且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工作秩序,不利于医院的管理和医院形象的树立[1]。医疗纠纷涉及各级各类医院,不论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乡村服务站和私人诊所,几乎每个医疗服务机构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医患纠纷[2-3]。近几年呈逐年增多趋势,甚至出现了更加恶劣的杀医、伤医事件。

县级医院纷纷巨资引进先进影像设备并迅速投入使用,新技术的开展使放射科已逐步由临床辅助科室向诊断和技术支持转变,在医院的地位和影响逐日提高;放射科涉及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检查,具有某些特殊性[4]。放射学的发展使放射科医师的角色从医技人员、诊断辅助人员转变为集诊断、治疗、咨询等于一身的一线临床医师;从前让临床科室医生头痛的医疗纠纷也开始困扰放射科。如何避免和化解这些矛盾成了放射科医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放射科近几年的医疗纠纷,逐步寻找和建立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应对措施。

1 放射科医疗纠纷形成根源分析

1.1 科室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合理

科室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与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科室流程运转不畅,造成患者拥堵。在检查前就蓄积了不满情趣,加之候诊时间过长,工作人员安抚欠缺或不到位就易引起医患或患者间的矛盾;致使场面失控,拥堵进一步恶化,为纠纷埋下伏笔。

1.2 工作效率和质量矛盾

技术方面:笔者所在科室每天有100多例患者拍片(有些患者多个部位投照)和50例名患者CT检查,多数都集中在8∶30~11∶30左右,而摄片检查都有个投照过程,尤其是多部位投照,CR检查环节多、耗时长,有个别工作人员手脚慢,易引起患者抱怨。更换DR后,状况明显改善,只有在患者密集时才会有一点小拥堵。CT检查因患者基数小,情况与DR相似。诊断方面:报告实行医师分级审核签发制度,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多数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是人员紧张,不能也不可能专设一个岗位来审签报告,否则科室很难正常运转。另外基层医院农村患者多,看病往返路程较远,检查结果需要急出;特别是中、晚班时,只有一个医生应诊,如果有多个急诊集中检查,出事的风险更大,对此类情况,希望临床科室医生严格把关。

1.3 医务人员素质的个体差异

1.3.1 责任心不强 体现在登记录入患者信息错误、投照位置错照、漏照、“张冠李戴”,假如报告医生未仔细核对直接导致错误延续。医生未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阅片不仔细、不全面、漏诊、误诊等。

1.3.2 业务素质不高 少数工作人员不注重知识更新,对疾病征象认识不够,不懂得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有些患者或临床医生故意隐瞒病史除外),仅凭经验和主观想像来进行诊断,过于自信,易造成误诊。

1.4 法律意识不强

1.4.1 不注重患者辐射防护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放射科检查的射线剂量已大幅降低。放射科技师应注重敏感腺体的遮挡,年轻的父母们尤其在意婴幼儿的检查辐射防护,如果专科医生频繁要求患儿检查,易引起纠纷。

1.4.2 对患者隐私保护意识不够 多体现在男技师要求女患者脱衣拍片或在患者面前有意、无意讨论其病情及治疗情况,尤其涉及不当医疗、检查等(不除外言者自身知识缺陷,妄加评论,易给其他科室带来无谓的矛盾)。

1.4.3 特殊检查的风险告知及患方签字不落实 检查前,如果不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一旦发生意外(如过敏反应),无路可退,不容辩驳;另外熟人检查,碍于情面,不履行常规手续,往往好心办成坏事,最后承担恶果。

1.5 不沟通或沟通不够

沟通包括放射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放射科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人在生病时情绪、情感波动异于常人,更需要有沟通的技巧[5]。

1.5.1 医院内部各部门缺乏整体观念、协作精神 临床医师申请单填写不规范(如患者基本信息不全、错误)可造成患者来回往返,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蓄积;或者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默契,各自为政,处处只想方便自己,随意将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暴露在患者面前,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甚至造成事故,需要放射科与临床科室医生协调,对一些问题大家达成共识,不要互相推脱、指责。甚至有些临床医生出现纠纷有意将患者指向放射科,将纠纷扩大化。表面情况不严重的危重患者,由于放射科医师知识的局限,可能对这类患者的病情出现误判,没有临床医生陪护的话,可能会因为先给看似严重的患者检查导致意外发生。还有危重患者临床医生出现病情误判,直接送放射科检查,而死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患者不要盲目开单检查,必须检查时,一定要有专科医生陪护。放射科也要时时警惕检查过程中对危、急、重患者的观察。

1.5.2 对患者缺乏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态度生硬、情感冷漠”“话难听、脸难看”是直接表现,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接诊不同的患者,要有不同的方法,要有行动和语言的交流与技巧;走路不方便的患者给予搀扶,耳背的患者,说话声音大一点,多用肢体语言,最根本的要求是文明用语,动作轻柔,用心服务。

1.6 盲目自信,无应急预案

放射科医师对检查、治疗项目风险缺乏认识或过于自信、疏忽大意,出现意外情况没有应对预案,束手无策。如X线造影检查、CT增强扫描中,可能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在CT穿刺活检、放射介入治疗等存在麻醉、出血风险等。

1.7 设备陈旧,图像质量差

放射科设备陈旧,一些检查项目勉强开展,效果差、伪影多;对所用设备的功能局限或缺陷认识不足,草率地超范围使用,获得的图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1.8 医院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无原则妥协

发生纠纷后,患者及其家属找到医疗机构或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给予所谓的真相并提出赔偿,在患方的强大压力下,许多医疗机构不走法律途径,无论是否具有过错,都被迫接受或满足患方的某些要求;反之,因惧怕或被威胁可能会出现严重扰乱医院秩序的事件而妥协赔付;这无疑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1.9 医疗外因素

1.9.1 患者偏执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某些患者与有些有医疗背景的患者及其家属利用自身片面或不系统的医学认知,对应诊医护人员提出苛求,否定或否认治疗疗效,假如医护人员确实存在不按操作规程执业的情况,会被其无限放大,并以此为把柄与医院“斗争”到底。

1.9.2 无理取闹 患者苛求一种检查就能给出明确诊断,不懂疾病的复杂性及人类知识能力有限,一旦要求进一步检查就认为医生故意让他多花钱。有些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制度规章不理解;对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可预测性及存在个体差异完全忽略;不了解放射科影像检查的局限性,自认为不对就在医院无理取闹[6]。

1.9.3 媒体的恶意炒作 部分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为了上头条,歪曲事实真相,利用社会公众同情弱者的心态进行新闻炒作,也是导致医疗纠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1.9.4 国家有关部门打击“涉医”案件的态度不够坚决,在某种程度上也纵容其态势扩展。

2 讨论

放射科诊断是依靠清晰地高质量图像得出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明确病因,确保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正确性;又可作为直接证据证明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过失。放射科客观、清晰地图象资料,往往成为败诉的证据,且不易翻盘,使医院方处于被动境地。

放射科医师的基本职责是获得清晰的医学图像、提出准确合理地诊断报告并交给指定的人员,如果没有履行好这些职责,致患者产生有害后果,就可能因过失卷入医疗纠纷。认为放射科医师风险小、责任轻,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远离放射科的观念显然已落伍,培养放射科医师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已迫在眉睫。

医学是一门尚不完善的自然科学,原因复杂、与医疗事业发展如影随形的医疗纠纷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单位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所引起的纠纷,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并发症,它有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特性,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没有任何医疗服务环境可以不受风险的影响,也没有任何医疗专业对医疗风险具有免疫性,这是医疗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7]。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使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放射诊断报告的书写一定要客观: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准确肯定的诊断;适当的情况给予否定诊断或鉴别诊断;有的情况下建议复查或其他检查。放射诊断报告书需认真校对,把书写或打印错误、漏字减到最小。遇到紧急或重要的意外发现要直接与临床医师联系。细节决定一切,避免因小的差错而造成纠纷[8]。

医患关系除了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改进,政府、社会、民众和媒体的言行改进同样重要。信任、友善的医患关系不仅有赖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舆论环境的改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9]。

放射科在医疗过程中,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严格要求,强化责任;加强医德教育,重塑良好信誉;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自我保护;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保护患者权益;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医疗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落实并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医疗纠纷会逐步远离放射科。

参考文献

[1]武东霞.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9):1263-1264.

[2]吴天平.浅析医患纠纷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6):3387-3389.

[3]刘霁堂,殷猛.浅析医疗纠纷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2-143.

[4]裴冬梅.对医技科室系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管理,2009,29(4):80.

[5]张芬,王明.沟通技巧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76-77.

[6]定庆云,赵学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9-10.

[7]梁华仁.医疗事故的认定和法律处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

放射医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 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 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 = 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 11.300,P = 0.021)和带教老师(χ2= 9.117,P = 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究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 < 0.05)。见表2。

2.3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 = 1,知晓 = 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本科实习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 陈福华,袁建华. 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 廖永华. 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 汪莹.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 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 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 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 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 2005,4(2):113-115.

[7] 陈渝,高加蓉,郎朗.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 邬仁会. 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放射医学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65―02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器官肿瘤曾受放射性治疗或直肠局部意外照射(曾有急性直肠炎史)致使直肠黏膜损伤后半年以上,数年甚至十余年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排便频繁、稀便、便血、排便时坠痛等晚期直肠反应,直肠狭窄、溃疡、瘘管形成的一种疾病。中医学无此病名,目前针对本病仅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统摄,笔者温习经典,认为本病发生多为伏邪作祟,现简述于下,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1、伏邪理论溯源

伏邪理论根源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由此可见从内经开始所论述的伏邪内容就不限于温病之伏邪。晋王叔和秉承内经理论在《平脉篇》中首创“伏气”之名。后世对于伏邪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如刘吉人曰:“感六淫而发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发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清・王燕昌《王氏医存》言:“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瘀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毛瘟疫新论》曰:“夫天地之气,万物之源也,伏邪之气,疾病之源也。”由此可以看出,伏邪理论的外延被扩大,而不局限于温病之伏邪,广义的伏邪就是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

2、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比较明确,均有放射性治疗的病史,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仅是从时间上加以区别,慢性放射性直肠炎之所以会在放射治疗后半年,甚至十余年才发生就是因为有伏邪作祟。放疗所用的射线为热毒之邪,其邪郁积于肠内,藏于肠内脂膜之中,待时而发,待机而作,或因感受六淫之邪逗引,或因七情过激、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等因素触动而发作,或进一步加重,甚或引发直肠狭窄、溃疡、瘘管。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久病可涉及肾。因射线之热毒内蕴肠腑,以致腑气壅滞,气滞血阻,热毒与瘀血相搏结,夹糟粕积滞肠道,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闭塞滞下,故见腹痛,里急后重。本病初期多为实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

当然邪气的伏匿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是正气的强弱,如果正气不足,邪气乘虚潜藏,伏而不出。内经曰:“犬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篇》)等就是明证。其次就是邪气的强弱,如果邪气侵袭人体而尚未超越人体正气的自身调节范围,就不会立即发病,伏藏于内,又如内经曰:“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再次就是病邪残留或者早期失冶、误治导致邪气内伏者,如清・刘吉人的《伏邪新书》云:“……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时间跨度之所以会这么大,是和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量不一致以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患者因为耐受了放射线的反应而没有表现出症状而不给予一定的治疗,也不能在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期见利止利,留下后患。从这一点上,用伏邪理论来指导本病可以让我们看的更远。

由此可见,伏邪理论的引入使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机显得更加清晰,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原则

中国古代没有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名,观其临床表现,大多都符合古代“休息痢”范畴。因此可以按照休息痢来指导治疗。《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曰:“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仲景提出的治疗方药正是消除其邪,伏邪即去,则邪自不作。唐容川《痢证三字诀》中说:“若休息,瘀热脏,逾时发,攻下良。或逾时逾年而又复发,名休息痢,谓其已休止而又复生息也,是瘀热留伏于膜汕隐匿之地。”唐氏明确提出“瘀热”留伏,且须攻下,与现代治疗本病多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本病病机复杂,且反复发作,加上病程较久,临床表现证型不一,因此治疗上仍需辨证论治,切不可见利止利,遗留后患。但无论哪一型都需根据情况佐以清热化瘀通下之法,方能驱除伏邪,清除宿根。

4、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预后

目前,伏邪理论大多是被用来对疾病进行说理和针对疾病发作期进行治疗,即使有针对伏邪发病前提出的治疗,也都局限于“缓则治其本”,而忽略了祛除伏邪于未发之时。正如张喜奎所说:“伏邪学说单纯继承了外感部分,丢失了杂病的属性,使这一学说的适应性受到了限制;忽略了治未病方面的研究,使伏邪发病前的治疗几乎成为空白。”因此笔者认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预防的关键在于急性期的预防和治疗。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有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对于本病就是在急性期见利休止利,而要使用清热通下之法预防或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李宁等认为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者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危险性增高,即使未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灾难性的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因此只有在急性期预防或治疗得当,才能防止灾难性的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用伏邪理论去指导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能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本病的发展趋势,更加准确的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为预防本病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伏邪理论在指导临床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1―2002

[2]刘吉人中国医学大成:伏邪新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十六卷

[3]王燕昌,王新华王氏医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1983:卷十一伏匿宿疾说七条:109

[4]任继学“伏邪”探微[J],中国中医药,2003,1(1):12―13

[5]王唐容川医学全书:痢证三字诀[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33―635

放射医学论文例10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于肿瘤的治疗,中医和西医放射治疗各有优势,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各取所长,互为补充,治疗效果更好。

    一、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特点,中医特别强调治病求本、审证求因,重视内因的主导作用。抑制其肿瘤的复发与生长,多用扶正培本、攻补兼施的治法,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达到消减、消失肿瘤的效果。

    西医的三维适形放疗在三维空间各照射的角度、射野形状均和靶区外轮廓投影一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能形成理想形状的剂量分布,增大靶区的治疗剂量,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减轻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最大限度保护重要气器官的功能。晚期肿瘤患者通过放射治疗,可有效的减轻症状、解除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放射治疗不但能治愈肿瘤,而且还能保护正常器官的功能,如皮肤癌、舌癌和喉癌等治疗后可以保留原有的皮肤外貌并保持进食和发声等功能,而其他疗法很难做到。

    二、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

    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早期恶性肿瘤,治愈率比较高,例如早期鼻咽癌、声带癌以及皮肤癌等,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能做到给肿瘤靶区高剂量的照射而四周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减少,进而能达到通过提高局部控制率而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最佳方法。

    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也很好。进行乳房保留手术的同时配合全乳根治性放疗与瘤床加量放疗,可获得与根治术几乎相同的长期局部控制率,同时使患者正常或接近正常形态的乳房得以保存,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也不错,术前放疗在中晚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对于直肠癌术后复发或晚期不能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放疗可明显缓解因肿瘤压迫盆腔神经引起的疼痛,减少或治愈直肠出血,已成为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可显着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高肿瘤控制率和较长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未来临床治疗的趋势,真正实现肿瘤患者人性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