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品牌培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54

品牌培育论文

品牌培育论文例1

(二)完善组织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为保障师资水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充实更新师资和课程资源,实现动态管理,不断提高讲座的质量和影响力。每期讲座按照讲座内容和工作需要,提前进行名额分配。在组织实施上,立足长效长远,专门下发文件,确定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程序。实行会前签到、桌签对应、会后通报的制度,保证了参学率和出勤率。每期讲座结束后都要对参学人员构成情况,授课老师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改进的意见建议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为更好地满足学员需求,提高讲座水准奠定了基础。

(三)扩大受众范围,打造品牌效应。为使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堂的覆盖面更广、参与面更大、影响力更强,在保证自治区直属机关厅级以上领导为主要授课对象的同时,还适当分配了企业单位名额和处级领导干部名额。同时,把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与内蒙古党校举办的主体培训班次有机结合,学员构成多元化,受众面更加广泛。党的十精神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提任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旗县党政正职读书班的学员均听过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参与,使讲座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从第二十七期开始,我们已向盟市同步开通视频。后期我们还将制作光盘、课件,利用“内蒙古干部培训网络学院”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二、特点成效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堂已经深受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好评和欢迎。干部一致认为,讲座对提升干部自身政策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开阔理论视野、拓展工作思路、培养战略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双休日讲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和成效。

(一)层次高端,搭建最前沿的理论平台。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自开办以来,所聘请的教师均为每个领域具有较高水准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有些教师不乏具有世界影响力。如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泰斗的厉以宁教授。还有国家部委的有关领导,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等都受邀来到内蒙古为我们作精彩讲座。同时,讲座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经济、政治、管理、历史、宗教等多个领域,为我区的领导干部全方位拓宽视野,夯实理论基础,接受高端解读,创新工作思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二)影响力大,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吸引力。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堂的开办,有效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了干部教育培训渠道,为广大干部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领导干部的青睐。有的干部连续听过十几次,每期还要主动参加,感觉到自身各方面知识,特别是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学员认为开设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非常有必要”的达到90%以上;对讲座的课程设置、讲授效果满意率达到98%,非常满意率达到65.6%。

(三)辐射力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自觉学习,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名额分配下达任务,强化过程管理和通报反馈,客观上对干部学习起到了督促和鞭策的积极作用。良好的课堂反响、台上台下的积极互动,也增强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干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的辐射和带动下,干部的精力、心思和兴趣更加集中,工作、生活更富有朝气,推动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一级看一级,领导是关键。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亲自抓学习,抓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对开办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堂给予高度重视,几次率常委班子和其他省部级领导干部到现场聆听讲座。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带头学习、带头记笔记,对开办好自治区这一特殊培训品牌,提出过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使讲座在不断改进中提高,好评率、上座率持续攀升。

品牌培育论文例2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及交易方式的不断改变,市场已从产品为主向服务至上转型,人们已经生活、工作在一个以服务为中心、极其注重服务的经济体系中,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但目前其发展总体水平仍相对落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服务企业的繁荣和发展上来。因此,如何提高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品牌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纽带,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通过品牌来提升服务的价值,以优异的品牌角逐于全球市场,已经成为服务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服务企业建立品牌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功能性满足,或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消费者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并将其上升到需求的第一位。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源于消费者个人对消费的体验,源于他的个人判断。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如迪斯尼致力于创造独特的快乐体验,征服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儿童,甚至也吸引了不少的成年观众。麦当劳所体现的欢快、有趣的氛围也吸引了各地的儿童。品牌还具有社会表征意义,能代表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例如,在星巴克咖啡店里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纸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的氛围,营造了一个除工作单位和家庭之外的新场所,“第三空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品味和时尚,一种小资情调的生活体验,咖啡完全成了一个载体,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品牌来提升服务产品的价值,给消费者提供美好的消费体验,也是服务企业面对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

构建服务品牌对于服务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品牌的基本功能是识别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它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就更加重要,例如银行业的服务,不管是存贷款业务还是其他理财服务,在形式上都是相似的;顾客不管选择哪家航空公司,都能达到目的地,因此,不同的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此外,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判断服务的质量,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可以起到一种信誉担保的作用,消除消费者这方面的顾虑,减少购买风险和信息搜寻的成本,增强购买信心。

二、服务品牌的特点

第一,在产品领域,产品就是品牌的表现,而在服务领域,服务业的生产者直接面向消费者,服务品牌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为品牌的载体,顾客对服务产品的理解几乎完全是靠品牌。因此,服务品牌必须体现服务的特性和特色。第二,服务是无形的,是一系列活动或过程;服务易消逝,没有库存,使得供求矛盾更为尖锐。品牌是传达产品信息的工具,因此服务品牌应包括服务的过程性特点;第三,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进行的,企业与顾客之间存在大量的直接接触,顾客作为投入要素参与服务的全过程,服务的结果和过程对顾客都很重要。因此服务品牌还应该体现服务的顾客性特征;第四,从顾客价值的来源上看,服务品牌的作用比有形产品品牌大得多,甚至顾客感知的价值就是企业品牌本身。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服务业无法透过包装、商标及展示来传达产品质量,而这也正是品牌对服务业造成的重大冲击之处。有鉴于此,一般服务企业都致力于建立独特的品牌。第五,服务品牌所包含的范围要比有形产品广泛的多,服务员工的形象、服务的流程、服务场景的环境氛围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服务品牌的评价,因而服务品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三、服务企业的品牌培育策略

1.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竞争,一种理念的竞争。因此,要树立品牌首先要确定独特的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品牌文化是品牌本身的价值观和精神特性,是企业文化和消费者文化的融合,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构建的价值观。它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品牌与消费者融合,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个性是品牌文化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品牌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牌个性,它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元素,也是相互竞争的品牌间区别的根源,品牌个性赋予了产品超越其物质特性上的理念、思想。品牌文化与品牌个性都是在品牌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中培养起来的,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价值和理念注入品牌,并获得认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另外,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一旦树立起来将会是企业最持久的竞争力。

2.全面的服务质量管理。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克认为,品牌首先向公众承诺的是保持并不断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如何才能做到表里如一,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易逝性等特点使得企业提供的服务品质难以完全相同,造成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影响顾客对服务品牌的良好感知。因此,对于服务品牌来说,质量控制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员工、有形设施和程序三方面入手。首先,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其服务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化,因为人的素质、修养、文化与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同一服务由数人操作,品质难以完全相同。即便同一人作同样服务,因时间、地点、环境与心态变化的不同,作业成果也难以完全一致,甚至有些情况下,员工自身就代表着服务本身,代表着品牌。因而企业应该实施内部营销,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愿景,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另外还得有完善的培训内容,保证员工的服务技能、服务态度达到顾客满意的标准。其次,服务产品与一般产品相比,具有无形性的特点,顾客在消费之前,无法触摸或凭肉眼见其存在,人们无法直接对其服务特征进行评判,而有形产品可以直接依靠产品本身来展示产品特征。所以服务产品必须依赖其它有形载体,即服务的有形展示来建立服务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形象。有形展示主要包括实体环境展示、品牌标识展示、服务信息展示以及服务利益展示四个方面,服务企业应该统筹组成服务的各个有形元素,统一各种外在的有形线索,使之步调一致地突出服务特色和品牌价值。最后,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也会参与其中,造成服务企业独有的“过程”消费的特点,顾客体验到实际的服务提供步骤,或者服务的运作流程,也是顾客判断服务质量的依据。因此,服务流程是服务业的活动重点,服务质量的好坏受到服务流程很大的影响,服务企业可以采用服务蓝图等方法,详细了解服务流程作业的细节、潜在失误点、关键作业环节等,从而实现优化服务流程,增加服务流程的可执行性,监督运营效果的目的。3.塑造服务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可以帮助消费者认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方便购买决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向消费者传达一种明确、稳定的品牌形象是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和取得品牌成功的关键,品牌形象成为关系到企业品牌建设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素。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牌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它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S策略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CIS作为企业形象一体化的设计系统,是一种建立和传达企业形象的完整和理想的方法。通过CIS策划,有了明确的企业理念作指导,形成企业独有的、鲜明的经营、管理及视觉特色,突出企业个性,达到对内加强凝聚力和对外加强认识与识别效果。二是品牌传播策略,这是建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信息,让消费者认识品牌、关注品牌、青睐品牌从而忠诚品牌的必要手段。高效的品牌传播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资产,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塑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无形的、潜在的且无可替代的价值,如提高社会地位、展示自我个性等。尤其是对于服务品牌来说,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这种品牌传播工作更重要,通过品牌传播可以起到宣传服务内容,消除服务陌生感,展示服务差别,明确服务定位,说服服务尝试,创造顾客忠诚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顾客的服务预期,而且会影响顾客的服务体验。服务企业应该协调所有的能为顾客提供信息的传播工具,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宣传它的各个要素开始,并把所传达的信息整合起来,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明确并且是一致性的信息,以便顾客全面了解企业的品牌,并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而后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与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总之,服务品牌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一种承诺,它向顾客表达出与某个具体服务产品相关联的某项承诺,顾客一旦识别出这一承诺,并通过信息沟通及实际体验而认同了这项承诺,就赋予了服务品牌真正存在的价值。因此,服务品牌的塑造是企业全方位都要努力做好的功课,品牌是一种由内而外实实在在的功夫,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先做好内在的工作,建立独特的、消费者认可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策划,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服务品牌的培育要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理念,对品牌建设工作进行长期规划,这样才能建立起企业品牌的百年基业。

参考文献:

[1]程鸣吴作民:西方服务品牌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5)

[2]克里斯廷·格罗鲁斯著韩经纶等译:服务管理与营销[M].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品牌培育论文例3

论文摘要:品牌化作为现代社会商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企业生产和商业营销范围之内,而成为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族意识、消费意识和资源意识的象征。建立品牌服装教学的新理念,是服装教育打破传统文化思想,面对信息化、现代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明智之选,也是今后服装设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养现代化服装设计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品牌服装”的概念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组合,用以识别一个和一群出售的产品和劳务,并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品牌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品牌所具有的自然属性

品牌的自然属性所包含的内容包括趣味、格调、品质、工艺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从表面特征来讲和其他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并有着极高的市场信任度和荣誉度。

(二)品牌所具有的现代社会文化属性

品牌所具有的现代社会文化属性所包含的内容就具有形象、标识、口碑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来说是一种文化表达现象,它是把物质精神化同样又将精神物质化的一个转换过程。

二、“品牌服装”教育理念建立的必要性

由于品牌服装本身所肩负的诸多文化内容和使用功能,就决定了在物质和经济繁荣发展的现代社会,品牌服装所具有的牢固地位。由于我们以前对服装商品性的认识不足,或者说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对“商”的偏见,在我国的服装教育中对于服装的营销和商品性的研究不够彻底,甚至根本就不考虑社会需求的因素,这是我们现代服装教育的一大弊端。服装教育思想的滞后,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的教育培养方向,给我国服装教育方向和培养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有着科学而严谨的规律,这个规律的研究出落科学性与外,还应该从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在课程设置上如此,在办学方向也应该如此。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服装的教育也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框架下,结合社会需求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向进行修订和补充,这样的教育方法和体系才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和过程中不断壮大。因此加强品牌服装教学理念的深入,是服装教育打破传统文化思想,面对信息化、现代化商品市场的明智之选,也是今后服装设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养现代化服装设计人才的必经之路。

三、“品牌服装”教育建立的思路

(一)确立服装商品化教学的理念

在品牌服装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明确阐述服装商品性的概念,由于品牌服装是工业化的产物,它具备了商品的性质和内容,在品牌服装设计的教育中不明确服装的商品性和内容,就无法对品牌服装有一个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那么围绕着品牌服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有着缺憾和局限性。围绕着品牌服装商品性的特点,确立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通过对品牌服装商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了解服装在具备有艺术性的同时,又是实用品,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品牌服装中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关系问题。

(二)建立市场为导向教学方向

现在的品牌服装消费的市场突出了层次性和差别化,顾客消费心理的差距也在加大,并且进一步向多重性格多元化发展。顾客的购买决策可能受到品牌、质量、设计、功能的影响,也可能取决于价格、促销、广告、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由于消费者市场的变化,现在的服装设计教育中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消费市场的了解,当学生面对纷纭的现代消费市场,就会无所适从,所有的理论经验都无法运用到实践工作者中。因此,培养学生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方向是培养服装设计高级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四、“品牌服装”教育体系的定位

(一)培养学生对消费市场的了解

尽管品牌的消费市场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所反映的必然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在品牌服装教育中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原因。尽管由于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和传媒的数量和速度日益加快,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受到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培养学生对消费市场的了解,就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了解消费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服装设计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把握了这些因素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驾轻就熟的进行设计,并为今后的设计进入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确立一个理论上的指导思想。

(二)加强对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的认识

中国的服装在经历了20年的艺术服装教育之后,企业面临的不是以设计人才为主要需求的供需矛盾,很多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理论经验和实际经验的,对现代市场经济营销模式和企划有全面了解的服装人才。在很多服装教育者眼中这类人才的培养,似乎和我们没有很多的关联,他应该更偏重的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但是,由于服装所体现的实用性和艺术品双重属性,因此它的商品性本质和其他的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有对服装的商品性和艺术性,有着双重了解的服装设计人才,和对现代市场经验营销模式有着明确认识到人才,才能够在进入企业后很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效益。那么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工商管理学科的问题,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增加有关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培养具有服装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

(三)提高品牌服装文化内涵的创作能力

品牌服装文化内涵的创作,就是把企业文化注入品牌服装,使顾客面对一个品牌的时候,能够认识品牌背后企业所坚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品牌就可以体现出他的个性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品牌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使消费者了解到了企业为品牌承担的一系列承诺和保证。在品牌服装教育中,渗入对品牌服装文化内涵的创作思想的培养,可以为一个企业创造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这为中国的品牌服装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理论保证,为建立良好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知名品牌,再创中华服装辉煌的明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我们服装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作为培养高素质、现代化服装设计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服装设计院校,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瞬息万变的服装设计市场,在今后服装设计的教育中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如今的时代,已从传统的资本时代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品牌服装已成为服装设计市场的新视点。我们应该从过去20多年的中国服装院校发展历中,深刻地认识到,服装设计的教学应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品牌服装设计为理念的培养目标,才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壮大,现代服装教育就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品牌培育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F76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概述

品牌培育是烟草商业企业的第一要务,在衔接工商零三方的品牌培育“链条”之上,烟草商业企业始终发挥着基础和引领作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量化评估为手段,以工商协同培育品牌为核心,在卷烟品牌考察、引进、培育、维护、退出各个环节科学地评价品牌周期各个阶段的品牌成长性。本课题以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评价品牌成长性,在梳理品牌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流程中明确每个阶段对品牌评价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作为制定品牌发展指数体系的依据。

二、卷烟品牌成长指数介绍

品牌成长指数评价模型构建关键是运用品牌在不同成长时期考察指标进行科学建模,并结合市场实际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不同品牌产品采取相对培育策略。

(一)基本思路

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包含哪些指标,是综合评价基础和依据;2.判定卷烟品牌所处的发展周期;3.收集数据,针对不同计算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4.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5.对经处理后的指标再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6.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单位,即品牌产品进行排序,由此得出结论。

(二)构建卷烟品牌成长指数评价体系

结合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与烟草品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重点考核指标,构建适用于烟草行业商业公司的品牌成长指数评价体系。

(三)卷烟品牌生命周期的判定

在生命周期理论对品牌不同阶段的划分原有理论基础上,结合卷烟成长特性,利用移动平均增长率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重新赋予品牌生命周期定义。其中,导入期定义为新品经过评估、试销、引入后正式投放市场阶段(一般不超过6个月);成长期定义为新品上市期间某月上柜率达到目标上柜率,下月转入成长期或6个月内上柜率没有达到目标上柜率,但移动平均增长率连续3月≥此价类移动平均增长率的品牌,进入成长期;成熟期为不满足移动平均增长率连续3月≥此价类移动平均增长率,进入成熟期;衰退期为移动平均增长率连续3月

(四)指标权重判定

本文赋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辅以目标矩阵优化法。

1.德尔菲法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本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赋权的指标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指标的相关解释;(3)各个专家根据所收到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做第二次修改;(5)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6)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2.目标优化矩阵法

目标优化矩阵其工作原理就是把人脑的模糊思维,简化为电脑的1/0式逻辑思维,最后得出量化的结果,将二者的赋权结果结合就可以得出科学的赋权方法。

以导入期品牌成长指数中市场占有能力的各级指标权重判定为例,如表2所示:

表2:导入期品牌成长指数指标间重要程度情况表

利用表2中“合计”项结果来计算权重,由于覆盖率为0分,但实际它还是应该占有一定比重的,所以在每项指标的“合计”的基础上加1,得到新的重要性合计性得分,计算结果如表2中“权重”项所示。

依此计算出不同品牌周期中不同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例如导入期上柜率相对重要,计算各周期卷烟品牌成长指数间各指标权重。

(五)基于品牌成长指数分析的品牌发展策略

在不同成长时期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建模,利用成长指数评价指标对品牌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采取销售策略及培育策略,推动品牌的持续优化。导入期品牌可采用快速渗透策略、饥饿式营销策略等;成长期采用市场细分策略、扩点扩量策略等;成熟期采用营销组合策略等衰退期采用再投入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等。

三、芜湖市卷烟品牌成长指数的应用研究

(一)以成熟期为例,选择主要品牌产品

利用2010-2013年各月芜湖市的卷烟销售数据,根据卷烟品牌成熟期判定条件,得出芜湖市处于成熟期的各价类主要产品如表2所示:

表2:芜湖成熟期卷烟主要品牌产品情况表

(二)测算各品牌产品的成长指数

经过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根据2.4指标权重判定,可知卷烟品牌成长指数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综合分析,得出芜湖市处于成熟期各卷烟品牌产品的成长指数,如表4所示:

(三)品牌发展策略小结

1.芜湖市处于卷烟成熟期的产品中,芙蓉王硬盒的成长性最好,表现在其市场表现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较强,均高于成熟期的其他卷烟产品,但其品牌保障能力较弱;玉溪软盒的市场表现能力、品牌保障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均较强,实现均衡发展。处于成熟期的15个主要产品中,红河甲级硬盒的成长性最弱,表现在其市场表现能力和品牌保障能力方面,均落后于其他成熟期的卷烟产品。

2.处于成熟期的卷烟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增长潜力已经基本挖掘出来,销售趋势比较稳定,营销运作对于推动品牌成长效果并不明显,培育工作进入了成熟期。此时的培育重点在于品牌维护,主要包括跟踪品牌的销售、维护品牌价格、保证上柜率、保证货源、制定合理的投放策略等。

3.成熟期的经营应从芜湖市卷烟市场的实际出发,芙蓉王硬盒、盛唐吉祥软盒、玉溪软盒等可以采用防守型策略,即通过实行优惠价格、优质服务等,尽可能长期地保持现有市场。对于无力竞争的产品,如红河甲级硬盒采用撤退型策略,即提前从芜湖市场淘汰该产品,以集中力量销售其他产品。对于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如利群(软老版)软盒、黄山(金皖烟)硬盒,应积极采取进攻型策略,可综合运用价格、分销、促销等多种营销因素,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如降低价格、开辟多种销售渠道、增加销售网点、加强销售服务、采用新的广告宣传方式等。

表4:芜湖成熟期卷烟主要品牌产品成长指数

参考文献:

[1]宋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卷烟品牌培育研究.产业经济,2011.

[2]兰丽丽.卷烟品牌生命周期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

品牌培育论文例5

(二)基本特征

1.先进性。先进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水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引领性。品牌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品质优良,能够在一定时期和领域内发挥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形成的优秀成果,能够影响、带动和引领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迹和方向。

3.认同性。品牌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的,有较高的知名度、赞誉度和普及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受众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悉、认可、接受和喜爱,并且乐于参加,也就是得到广泛认同。

4.典型性。品牌是一种标志、标识,因其“高品质、有特色、影响大”而区别于一般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培育、发展、提炼、升华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代表,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性就是方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必须遵循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按照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做到政治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有针对性。

(二)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原则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传统性也称传承性,是指将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观念、习俗、习惯等传承发扬。一个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传统性,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发展。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根源,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品牌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品牌的发展规律、内容体系等,积极探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提升,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活动案例,用教育品牌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坚持整体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站位全局、科学规划,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整体规划,必须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必须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品牌建设中,除了坚持整体性之外,还要坚持操作性原则,即品牌既要具有现实意义,也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只有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一)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着力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着力点。一是要通过学术讲堂、理论沙龙等,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二是要通过文化文艺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等具有感召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培育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近些年来才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和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多。因此,应当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着力点进行强化。

(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找准三个切入点

1.抓住学术领域这个切入点,推进学术品牌建设。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编写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二是在学术教育方面下功夫。高校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学术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学术精神,培养学术能力,鼓励学术创新。

2.抓住环境氛围这个切入点,推进活动品牌建设。一是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要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感染人、熏陶人。二是建设实践活动品牌。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着重培育一批丰富的实践活动品牌。三是建设网络活动品牌。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也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平台,建设一批网络活动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3.抓住典型引领这个切入点,加大人物品牌建设。典型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即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引导人、教育人,弘扬先进正气,使先进文化具体化、生动化。利用先进典型来示范引领,一方面可以弘扬先进,另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典型育人的方式,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品牌。

(三)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关键点

1.科学规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要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全局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全局性。二是要结合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区域发展趋势、学校专业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突出特色。品牌的规划要体现典型性,要在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提炼出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品牌,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命力。

2.精心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实现精心培育,就必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使其成长为优质品牌创造条件;对优质品牌进行扶持,使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人员上给予保证。要建立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管理队伍,使品牌有人负责管理,能够实现长效发展。三是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资金是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大对有潜质的优质品牌的投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推广交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品牌代表的是最优秀的成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品牌只有不断推广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品牌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优秀品牌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激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活动,形成重视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组织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推广会,对优秀品牌进行交流推介;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在校内开展品牌的宣传推广,总结提炼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广泛宣传,使品牌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四)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把握三个支撑点

1.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要建立评估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进行规范,从不同侧面加强对品牌的评估,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品牌的运行情况、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品牌的效应等。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品牌的监督和管理,按照品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品牌培育论文例6

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实践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一是缺乏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应与其他教育渠道、环节相联,与具体的专业设置、师资组合、课程开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浑然一体,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立体化保障。而现实中,不少交通高职院校单纯地将校园文化品牌培育视为一个管理方法、手段,没有放在办学方向、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实施操作,只简单地把某一部门作为运作部门,从规划、立项、培育、实践等都由一个部门包办,导致活动孤立化、部门化、单一化,缺乏资源整合、立意的高度和较广的师生受益面。二是缺乏系统地培育,有累加求全倾向。校园文化品牌应综合地反映系统文化,包括学校的理念、专业、组织、载体、措施、物质等。比如,要培育励志文化,不仅需要一个多年的励志教育平台作支撑,还需相关政策和专业支持、先进文化理念引领、优秀教师指导、励志文化传承、师生的广泛参与和较好的媒体传播等,要围绕励志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完善,不能为搞活动而搞活动。另外,品牌培育贪大求全或是单纯的活动累加,导致其缺乏核心内涵和价值。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要素分析

1.理念上的认同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重要条件。当前,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一流建设”。但“一流”并不意味着任何领域都要名列前茅,而是某一领域有自身的优势和品牌。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文化品牌培育的政策引导、制度保障、意识培养、平台搭建、财力支持、资源调配等以多种服务。各校也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品牌建设大讨论,让全体师生树立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共识,调动师生出谋划策,培养师生对校园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充分挖掘他们的主体性参与品牌培育,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2.情感性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最重要面向。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气质和品性的显现,怡情励人、具有亲和力是校园文化与生俱来的品质。校园文化品牌的强烈亲和力,体现在其与受众间的亲切感、紧密感、互动感、参与度与和谐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性的校园文化也不会有感召力,不会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感召力来源于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理论和实践的贴近性、新颖性、有效性,能调动受众的兴趣,才能实现“同频共振”。重视发挥师生主体能动性、满足师生内在需要、切实解决师生实际困难等都不失为校园文化品牌培养亲和力、感召力等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3.特色打造是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核心要素。“区别于其他”是品牌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必须把握这一核心,树立鲜明的特色,浓缩和整合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精神内核、教育形式和内容,将这些独特的理念、精神、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使某项校园文化活动区别于其他,显现特有的教育意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打造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行业背景特征寻找特色;二是根据师生的需求寻找特色;三是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特色。[2]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挖掘传统的校本文化,总结办学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从中凝练出风格独特的校本精神;结合行业、地域文化特征,培育具有行业、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实现对行业、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凝练等。

4.调整创新是校园文化品牌历久弥新的源泉。校园文化品牌是在千头万绪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经归纳提炼、加工整理而成的,是一个被认可的质量和特色标志,是精心组织和策划的系统性项目或整体活动的特质符号。同时,校园文化品牌和其他商业品牌一样,要有值得品味的丰富内涵、较高的品质和品位。这就需要对校园文化品牌进行不断地调整创新,不断进行科学的生态演替。比如,交通类高职院校一般由中专独立升格、合并组建而来,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交通教育格局的形成、交通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出现等,都要求其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内在要素共同进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重要环节解构

1.顶层设计要先行。顶层设计的内涵在于要有战略性布局,以显现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有理性思维,以实现源于基层并高于基层;要有艺术性构思,以实现精致性并通过实践使其得到完美实现;要有刚性执行力,以体现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交通高职院校校立校时间不长,文化底蕴不深,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积累与积淀不够,面临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新阶段,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更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协调推进、党政工团的密切配合和上下左右的整体联动,尤其需要顶层设计。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都提出了“品牌”目标。这里,“品牌”并不专指“一流”“顶尖”“垄断”,而是在文化某一领域、某一层次与众不同的价值、信誉,具有明显“度”的含义与“领域”的属性。[3]“品牌”的具体内涵和标准是什么,需要哪些分项目、子系统来支撑,何时何地何人实施等都需要考虑。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目标和定位。要与其他高职院校有明显的区分和显示度,能够体现自身特色。二是要有战略和设计。要科学确立校园文化建设总目标和分任务,精心策划课程建设、重点工作、特色创建,架构好组织网络,创设学校或院系文化及品牌。三是要严控制和考核。要将确立的目标进行广泛论证和协商使之成为大家共同愿景和兴奋点,要分层设计好层级子系统形成协同效应和合力机制,要加强稽查考核来支撑和巩固顶层设计的执行机制。

2.项目定位是关键。定位是高职院校依据其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综合师生需求、时代要求和兄弟院校情况后,确定出的较为清晰的校园文化品牌目标。定位的高低会影响品牌的创建。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定位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对象、传播对象,从办学理念、工作理念、地域文化等角度去调研、规划,加强优势项目挖掘;要使校园文化品牌规划与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统筹考虑;校园文化项目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其力量、比例要符合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要求,保持总体平衡。同时,品牌的定位还要具有开放视野。品牌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它的独特性,更取决于它的发展性和敏感性。从发展趋势看,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实体、重塑国家实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4]在现代职教体系改革中,已呈现出“以高职为主,上下延伸,横向联合”的态势,这标志着高职教育势必会从相对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与南京地区另两所交通高职院校实施“游学制”培养“大交通”物流人才;2012年分别与国家示范中职校开展“3+3”中高职专业衔接,与本科院校分段培养高职、本科人才。这些变化都对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品牌培育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36

Discussion on College Party to Build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Process

ZHANG Mengmeng

(College of Art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 Guangxi 541004;

College of Marxism,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College Party to Build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the brand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elp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Party to Build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college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r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party builds; the characteristic brand; cultivation process

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集中折射出了高校党建所取得的成效,是新时期加强和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增强对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认识,有助于整个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建设的顺利开展,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质量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 重视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的意义

(1)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品质的需要。首先,中共中央历来重视和关心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尤其是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展上,更是再三叮嘱、反复强调相关工作一定要始终树立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工作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品质。其次,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属于新时期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它积极应对了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其培育过程结合现有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特点和特色,引入了品牌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探索党建工作方面的新办法、新机制、新抓手,完全符合我党在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新机遇基础上提出的多方面开创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迎接好新挑战的工作要求。再者,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关键是主抓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整个培育过程前后充分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汲取了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有效地破解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发展难题,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打开了新局面。

(2)是促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需要。首先,高校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化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两者目标趋同。其次,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主要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促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并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它们具有同一性。最后,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吸收、汲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点,引用了品牌化建设和项目化管理手段,相比传统生硬、单一的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富含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是增强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需要。高校党建活动选择走品牌设计、品牌塑造、品牌升华的道路,并非空穴来风,它的出现及产生,是一个必然趋势。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科技日异月新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的平台越来越大、载体越来越多,途径也越来越广,所提出的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在该形势下高校党建活动要想在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凸显特色、事半功倍,必然要考虑在新环境下如何随机应变、快速调整,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和生命力。第二,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原则循循渐进。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倾向于品牌化培养,满足了活动参与者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活动培育过程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使得活动自身具有较高的党员群众认同感。第三,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学生也分别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党建活动以品牌和特色为主线,就是为了给学生打造专属,满足其个性需要,使活动提速发展。

2 认清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的现状

(1)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重创建,轻培育工作。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的创建工作是培育工作的前提必要条件;而过程中培育什么样的特色、如何培育品牌则是培育活动成果的关键所在。在理论研究方面,根据中国知网相关数据统计,有关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创建方面文章和研究较多,而关于培育过程方面文章和研究则寥寥无几;以2015年为例,有关创建的文章多达69篇,而培育相关部分的文章却仅有3篇,且文中提到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措施还不够具体,尚缺乏对培育过程的有效指导。在实践操作方面,根据分析和研究现有部分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发现,大多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仅形成了在建或筹建的状态,对活动的培育计划和落实较少,仅有雏形和空架子。如此虎头蛇尾、前后脱节再加上建设者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心理,无疑将使活动展开成效大打折扣。

(2)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重形式,轻内涵研究。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一方面,它有利于高校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它通过品牌展极强凝聚力、影响力及示范、辐射作用,①彰显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但从当前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培育者对活动的认识较片面、理解较浅显。尤其是在培育过程的形式和包装上,各高校都过度重视,有的设立由相关专业学生组建的宣传推广小组,更有甚者专门拿一部分资金聘请社会包装推广设计公司研究开发。重视活动的宣传、推广自然是好的,但过度宣传、偏离实际、吹嘘夸大就会由好变坏、适得其反,工作只重外表而不重内涵,给人的感觉就会很虚。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形式和内涵两者应是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关系,只做文章不做内容的工作华而不实,活动终究会给人冠以“打假”的标签而丧失意义。

(3)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重物质,轻思想引导。邓小平说过:“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②高校党建工作者大多理想信念坚定,以做好党建工作为己任,但在实际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申报过程和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少数高校党建工作者已经逐渐受到当前社会物欲横流的影响,开始形成追逐和比拼活动物质条件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以物质为先决条件,谈回报、重得失,而非依靠活动自身所赋予的内涵思想去引领和影响,活动表面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但事实上是走形式、走过场,对高校党建工作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也失去了活动的初衷。这样没有理想信念种子扎根学生思想的过程,华而不实、徒有虚名,也达不到党建工作提升品质的要求。

3 浅析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③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中,既要确立科学的目标,以明确培育方向,又要把握活动的规律并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则,以确保活动有序进行,获得成效。

3.1 找准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目标

找准目标是确定培育方向和掌握规律的基础,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以及全体党员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开展实施培育工作,进而增强高校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师生群众的向心力。培育目标的设定首先要考虑可行性与操作性结合。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目标的设定要充分结合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创建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深入浅出进行归纳、梳理、研究与分析,认识其影响活动培育过程的主客观因素,判断培育目标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以便确立自身培育目标属性,找好切入点。其次,要考虑全局与重点统一。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目标的选定不论目标大小、周期长短,都应始终围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把握全局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优势资源,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做到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以解决好目标关键问题,找好拐角点。最后,培育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品牌性与项目性兼顾。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目标具有品牌化和项目化的优点,目标选定后需结合目标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实施,如:按组织原则的纵向管理,明确是应到基层还是应针对机关;按岗位责任原则的横向管理,细化到个人还是侧重于组织;按属性原则的层次管理,以经济层面还是以思想层面为重点确保目标的准确树立,找好落脚点。

3.2 找准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方向

第一,坚持创建和培养相结合,保障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有头有尾。万事开头难,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的创建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培育工作是在此基础上提升活动质量的过程,前期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的创建工作为后面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环境。在培育过程中,培育者要借助这一有利条件,首尾相连积极推进党建活动的特色与品牌建设,而不是头重脚轻,没了后续。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机制。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既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又是一项理论性较高的工作。首先,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党的优势资源整合和品牌培育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这项工作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进行实践的指导,还要运用和发展我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的优秀经验为基础。第三,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加强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思想引领。在抓管理工作上,积极筹措活动资金和整合优势资源,将有限的钱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在抓教育工作方面,则需积极抓好队伍思想的建设,将党建工作方针、路线和思想植入,提升队伍战斗力。

3.3 找准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规律

第一,找准对象规律。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就包括了党员、干部及群众等不同群体。因此,活动培育过程要根据学生自身条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第二,找准环境规律。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主要阵地是校园,必须结合高校校情、校史及校制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学校实际满足高校党建事业发展的需求,不能按企业品牌化培育工作简单一味照搬。

第三,找准党建规律。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规律,要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水平以及提升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开展质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创新发展。

第四,找准工作规律。高校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培育过程要科学地把握并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提升党建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及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开展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要明确党建工作前行的方向以及联系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工作开展的指导性、现实性和启迪性;还要加强党建工作的创新思维以及品牌竞争的能力,增强工作开展的创新性、竞争性和新颖性。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4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GUTDJ022);本文系2012年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课题

注释

品牌培育论文例8

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2004年4月,我国批准2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2009年3月,我国又开始执行“双轨制”培养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截至2010年,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增至105家。这些政策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定的适用性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国MPAcc教育在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化、品牌化教育,因此如何建设有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MPAcc专业学位教育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国MPAcc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MPAcc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培养目标,可以把MPAcc教育的能力概括为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这种目标并没有明确划清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作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更侧重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却脱离不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难以胜任会计实务方面的工作。另外也没有明确划分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差异性。相对于直读上来的全日制会计硕士而言,在职的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工作能力,其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前者有明显的差异。而我们现阶段的MPAcc教育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做到很好的“因材施教”,没有针对教学对象分别拟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内容落后

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MPAcc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势必也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进而影响其培养质量。现在大部分院校将培养方向集中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CFO、CPA等方面,另外也有些特色的方向,如价值评估与证券分析、法务会计、国际会计师、公共财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工程等,这些培养方向的设置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定位。其课程设置未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新动向调整相应的课程内容,一些高校仍以基础核心课程为主,沿袭了会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实践导向不强,难以满足市场化、职业化的培养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差强人意,难以满足MPAcc发展的需求

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硕士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会计硕士导师数量不够,结构上也不合理,实务经验匮乏,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与职业界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有些高校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任教,毫无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目前也有一些高校意识到这点,选聘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担任校外会计硕士导师,但由于工作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教学中来。

(四)教学方式传统,难以符合MPAcc能力培养的要求

MPAcc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这就要求教学方式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而不是传统学术型会计研究生“满堂灌”,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现在有些高校也声称运用了案例教学,但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另外忽视学生校外实习的训练,缺乏统一的实习管理。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计划,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五)照搬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以至于脱离实际

国外MPAcc教育已有半个多世纪,其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成熟,办学经验丰富。我国部分高校实行“拿来主义”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引用国外的教学案例,未能考虑本土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和视野,结果只是复制皮毛,而没有掌握实际精髓。学生面对全英文厚重的教材望而生畏,学习兴趣不浓厚。尤其是案例教学中,未能完全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打造学位品牌的最有力的保证,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心对MPAcc教育信息进行反馈、控制和处理,难以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校外也没有专门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MPAcc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评价,高校难有动力去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而学位评审体系也过于形式化,难以达到真正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七)缺乏个性化、品牌化教育观念

截至2010年,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增至105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的培养互相模仿,同质化教育严重,没有实质性的人才培养差别,体现不出特色教育或品牌教育的观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MPAcc教育受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机制约束,目前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同质化倾向”严重,学术研究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效率不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如何打造有特色的MPAcc教育品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的内涵与机理。

二、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的内涵与机理

(一)标准学位与品牌学位

我国教育部对学位的定义是“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教育大辞典》的学位定义是:“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称号,表明称号获得者曾受教育的水平,或已达到的学历水平。”笔者认为,所谓学位是作为个人受教育程度(及质量)、知识能力等级和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等的一种称号、头衔、标志等,标志着学位获得者受相应教育及训练和培养过程的结果。一些高校将某某学位定位于“完成学位课程成绩+达到相应的学位论文水平+发表一定数量的期刊学术论文”这样的“标准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学位的边界,便于简化学位管理部门的管理,但可能不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所谓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以便于区别于其他产品,表明了一种特定名称或符号所表征的内涵。而学位品牌是研究生教育单位奉献给社会的产品,是其价值观、文化传统、教学质量和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学生的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等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现在实行的国家学位忽略了学位的差异性,过于大众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入品牌学位,凸显这种不同研究生教育单位的含金量差异,保护卓越学位品牌的价值。实行优胜劣汰机制,从而整体上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的形成机理

MPAcc硕士生和用人单位都是专业学位教育品牌的消费者。高校需要兼顾研究生和用人单位两类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既要满足会计专业硕士自我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定位、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的结果都有可能与MPAcc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心目中的最终印象不太一致。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会存在偏差,因此高校需要结合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需求方来选择品牌定位,结合自身的愿景和战略,系统设计并赋予MPAcc专业学位教育特定的内涵和个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既要注重保证MPAcc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进行适度品牌包装,又要突出MPAcc专业学位的个性和风采。同时也要注重品牌传播和营销方式、手段,综合运用各种品牌传播工具,让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的需求方确切地了解高校真实的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内涵和形象,减少传播误差。另外也要建立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反馈机制,动态了解MPAcc专业学位教育品牌需求方的接受和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学位品牌的战略定位、内涵、包装和传播策略等内容。对于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会和偏差及时地纠正和澄清,以确保供需双方在学位内涵和学位形象的对等与统一。传统的MPAcc专业学位教育,忽视和弱化了品牌的定位、制定和传播过程及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是突破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质竞争而实现差异化的有效策略,是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拉动或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设计。

三、打造财经院校MPAcc教育品牌的路径

目前,我国将实施整体发展战略的优化转型,科技、信息、金融、资本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与企业组织形式对MPAcc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远大理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组织需求的高级人才。在众多的大众化无差异化的MPAcc教育中如何打造优秀的MPAcc教育品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办学理念,使之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原始创新的MPAcc品牌定位

MPAcc品牌定位必须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原始创新,要按照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科学的MPAcc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内容丰富的教学课程。始终坚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战略,明确实用人才培养方向,确立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研究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解决具体行业的实际问题的高水平会计人才。严格区分学术型研究生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差异,前者注重研究导向,重在学术创新,后者注重培养职业导向和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建设和完善卓越诚信的MPAcc教育品牌文化

品牌学位文化的核心是确立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超越和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形成人人自律、不断突破自己上限的局面。良好卓越诚信的MPAcc教育品牌文化需要长期的规范与积累,所有的硕士生导师都能够尽职尽责,与研究生协力创新,力争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形成稳定持续有影响力的MPAcc教育品牌文化,比如建立硕士导师信用数据库和MPAcc会计硕士生的信用档案以及定期评价监督体系。

(三)积极利用各渠道资金,重力打造一流的MPAcc教育平台

MPAcc教育平台为卓越的教育品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先进和完备的试验设备、丰富和完整的图书馆藏书体系、实时更新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协同工作的信息网络等都是MPAcc教育平台的组成部分。先进的MPAcc教育平台为创建卓越MPAcc教育品牌提供了基础。另外也要积极利用MPAcc校友资源,极大提升融资能力,多方筹资,打造“梧桐树”,吸引金凤凰,形成良性循环。

(四)建设结构合理、优质的师资队伍,并吸引优质生源

名师出高徒,要想打造卓越的MPAcc教育品牌,硕士生导师队伍是重要的保障。杰出的硕士生导师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作为卓越MPAcc教育品牌的代言人,可以吸引和凝聚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会计硕士生源。为此,MPAcc教育单位要创建条件不遗余力吸引和凝聚优质师资。另外,师资队伍结构要合理,年龄、职称、专业方向以及是否丰富的实践经验都要做到平衡。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有偏重于理论研究的教师指导,校外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指导。要改变传统的“传帮带”模式,将校内导师按课程或专业方向建立导师组,实行集体导师制。这样可以使MPAcc教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批量化,一方面解决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利于师生的学术交流,博采众长,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会计硕士培养效率和质量。

(五)制定和实施MPAcc培养方案及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培养方案是保证MPAcc教育品牌的关键,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要赋予培养方案以独特的个性,要使培养方案成为提升研究生学位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另外要开辟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比如校企合作,与大型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模拟建立业务实验室,通过接触实际业务进行实地教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部门中制定政策的领导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以拓展学员视野,提高学员的政策水平,培养学生的战略分析思维和实际理财操作能力。

四、总结

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的提出和构建是一种理论探索,其内涵和形成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细,其品牌学位管理机制和发展策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改进和完善,其品牌学位理论更需要在总结和综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一些具备条件的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可以先行构建MPAcc教育品牌理念,制定和实施品牌学位策略,在实践中完善品牌学位制度,为我国MPAcc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霍国庆,李光瑞,石山梅.品牌学位的内涵、机理与发展策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7-31.

[2]张虹,熊克寒,王垒.特区研究生教育:以特色创品牌――北大心理学系深圳在职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6,(4):53-55.

[3]莫磊,瞿晓龙.MPAcc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问题探讨――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MPAcc教育的视角[J].商业会计,2015,(6).

[4]刘永泽,赵合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2下):112-115.

[5]钟子亮,周咏梅.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2).

品牌培育论文例9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及品牌文化的竞争时代。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由此,笔者亦以为:品牌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品牌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个性内涵,同时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全球著名品牌“可口可乐”告诉我们,可口可乐卖的是碳酸饮料,消费者买的却是美式文化;同样世界知名品牌“海尔”告知世人,海尔卖的是家用电器,用户买的却是中式文化。无数事实表明,优秀品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背景、独特的个性和突出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相关利益者心理层面的历史传承、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这一维度上得到了市场中各方的充分接受与认同。由此可见,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核心特质所在。所以,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也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并给予深入、持久地研究。笔者在通过对前辈大量的研究成果及重多的培育实践进行了认真、广泛地考察与思考之后认为:要科学地从事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就必须对其培育体系予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即: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要素、培育路径、培育步骤和培育原则进行探寻与考量。

一、培育要素

培育要素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第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要素包括产品、个性、定位、联想、情感、标识等要素。

1.产品要素。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没有产品,品牌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任何一种品牌文化均需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产品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实体的,它是品牌文化籍以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因为产品是品牌文化价值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品牌文化内涵最综合、最生动的表现。一个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产品,一定是其中蕴涵着优秀的品牌文化的产品。作为品牌组成的基本要素,产品还包含着功能、包装、价格和品质等其他内容。

2.个性要素。个性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品质。个性,一方面使品牌文化在市场上众多的竞争对手立独行与卓尔不群;另一方面,又使品牌文化于消费者眼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理念与风格。个性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关键要素。

3.定位要素。定位是指品牌文化所要进取的方向与目标,它是品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定位常以主题词或主题形象的方式出现。尚佳的主题词或主题形象陈述简洁、表现生动,能够在广泛的人群中迅速地引起高度关注、引发美好的联想。定位最重要的是将品牌文化由产品导向、竞争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

4.联想要素。联想是指由依附于产品、标识、服务等品牌文化的载体所引起的任何关联想象。品牌文化的联想越丰富、广泛,品牌文化的内涵也会愈丰厚、宽泛,更会为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联想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

5.情感要素。情感是指品牌文化向消费者传递的感情诉求的信息。对于情感的理解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文化的培育方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所倾注的感情,这种感情使品牌文化在市场表现上更富于人性色彩,且不停的健康延续、发扬光大,从而为品牌文化积淀更深厚的内涵;二是消费方对品牌文化所表达的感情诉求。消费者在享用品牌文化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起个人的消费偏好,从而形成个人的消费习惯,最终会成为品牌文化的忠诚追随者。由此可见,情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6.标识要素。标识是指品牌文化的名称和视觉形象。优秀的产品名称是品牌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品牌名称或视觉形象必定会给人们以美好的联想空间,并折射出其所内含的历史与文化。所以,标识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上六个要素相互联系、不可或缺。

二、培育路径

培育路径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又一基本内容,它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在明确了培育要素之后,还要正确地确定培育路径。而系统型路径就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一条基本路径,该路径由内部认同、目标定位、传递与传播三个系统环节所组成。

1.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里内部认同是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品牌文化的产生与定位具有一致性方向的认同感,这是影响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根本性因素。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内部员工的广泛、深刻的认同,若要进行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一根本性工作,既要培育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精髓,又要培养出企业品牌文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要培植出使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制度规范得以有序、有力、有效实施的根基。

2.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必须要对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品牌文化目标定位的基础依据应是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核心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能力。它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能力、核心管理优势与能力、核心信息优势与能力、核心创新优势与能力以及核心文化优势与能力。另外,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也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确定符合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的理性承诺。

3.是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传递与传播是指企业将其品牌文化向市场与社会进行传达与渗透的活动。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重要性因素。迄今为止,从理论与实践运用结果的角度观察,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三种规律分别是,波浪原则、类马太效应和充电池原理。波浪原则是指企业在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轮次上要注意时间间隔;类马太效应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推广时,一定要使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承诺被目标消费群体所认知和接受。充电池原理是指企业品牌文化在其培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做好首次循环过程,否则就像首次未能充满的电池一样,以后将永远无法充足。

三、培育步骤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同样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可分为以下六步。

1.第一步,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法的首要内容。它必须依据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对所有与之相关的各种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进行提炼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体系。例如:北京全聚德集团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其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流品质、民族特点、正宗口味,由此派生出来的传统品牌文化就能在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基础上得以延伸,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全聚德文化的深深印记,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健康印象。

2.第二步,确立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通常,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范围; 其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个性;再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价值;第四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消费目标群体;第五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消费目标群体的价值;第六是评估、维护、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同消费目标群体的关系。

3.第三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由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内部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目标定位,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建立高度认同的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外部管理系统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围绕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进行广泛地传递和渗透,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通过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管理系统的塑造过程,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最终取得令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良好效果。

4.第四步,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的关键首先是明确可以运用的企业内外部所有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企业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市场与社会的资源、要素。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并影响与品牌文化相关的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以上两方面品牌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行业产业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等。通过企业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的整合,确保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所需的企业内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统一性。

5.第五步,实施与监控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方案。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具体实施,关键需要企业切实加强对培育方案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执行和落实,切实做到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培育方案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力或走样变形的情况发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又一关键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落实的全过程给予严密的监控,进而科学持续地建设和完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监控体系,以形成系统性制度保障。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实施与监控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努力。

6.第六步,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全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与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在培育体系的塑造实践中经常地审视和检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目标定位和市场渗透,并据此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完善、创新和优化。

四、培育原则

培育原则同样是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构成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十项原则。

1.价值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是为品牌制造影响力和崇敬感,特别是利用各种方式与方法,为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2.意识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品牌意识,以彰显品牌文化的精髓,并保证它的意识形态存在的长久性。

3.中心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实际上是要改变企业经营过程的常规,将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以使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环节、各种工作都能通晓品牌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行动策略,并围绕其展开各自的活动。

4.定位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必须明智地进行,在并购新的品牌后,要扩大品牌文化的资产价值,且必须为此品牌做好科学的定位或再定位。

5.统一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将使其精髓深入全体员工的身心,并唤起员工才智的潜能,形成员工的高度忠诚,统一在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下,以促成品牌文化培育活动的持久进行。

6.责任原则。品牌文化不仅仅只是产品与服务的保障,也是一种和消费者的情感关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7.协作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建立品牌文化的构架,并确保这一构架能清楚和有连贯性地充分保证各子品牌之间的协作性。

8.合作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召集所有合作伙伴进入到同一工作平台。品牌顾问、品牌文化标识设计顾问、品牌文化公关顾问、广告公司等应整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发挥各自的专业性特长。

9.传播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为品牌文化的传播建立起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在此机制下,开发出能够良好表达品牌文化的的语言,并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和传播。

10.创新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通常要打破旧有的品牌文化培育模式,用创新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将新的品牌文化向消费者表达和传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科学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是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实践中具有战略性的关键课题之一。唯有解决好此课题,企业才能在品牌文化培育的实践中少走弯路,才能科学、持久地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德鲁克日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埃里克・乔基姆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

品牌培育论文例10

1.“培养接班人”理念标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的独特内涵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现代英语中的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bdr,它的意思是“打上烙印”,初期主要是行使一种“识别”的功能。近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逐渐超越产品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和经济等其他方面。品牌作为信誉、价值、文化的载体,已远远超越经济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其他方面。美国的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现代意义上的品牌已演变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部体验。”[1]由此可见,品牌不仅是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与情感的体验。它向消费者传达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并最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由品牌的内涵来考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难看出其背后丰富的“烙印”、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早在建国之初,我党就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革命的政治及思想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P.55)列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培养接班人”理念逐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品牌”一词,但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赋予了我国大学生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大学生的一种独特的人才规定。其实,“建设者”指的是大学生的专业方面的要求,而“接班人”则指的是大学生政治方面的要求,所谓“又红又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背后的品牌理念。

2.“培养接班人”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设计的基础从一般意义上看,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操作选择。行动者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制度就是指导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游戏规则。第二层次:制度选择。制度不再是终极解释者,其本身也需要解释,关键在于了解制度的形成过程。第三层次,元制度决策。它属于宪法阶段的任务,讨论和解决的是有关制度选择的规则问题。因此,任何一种制度设计,其背后都有理念的支撑。理念是灵魂与先导;制度是基础与保障,只有当先进的思想与先进的制度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创设出品牌。回顾新中国的高校办学史,不难看到:正是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国家在高校设立了许多制度以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的实现。笔者以为,开设政治课和设立辅导员制度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得以实现两大制度创新。有学者认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改革不但包括院系调整,还包括在大学内部开展的教学制度的改革,而将政治科目导入大学的教学中是教学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从此,政治课成了我国所有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几十年不变,有时候甚至政治课教材都需要经过国家最高领导人审阅,这样的一种制度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辅导员制度更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创新。自1952年起,我国在各个高校开始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做好政治工作。此后,辅导员制度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的学生辅导员与国外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始终具有政治性。这里,仅从不同时期的两份文件上就可以看出。如1985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学生辅导员”的释义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如2004年的16号文中,明确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从这样两个政策文本中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对于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设计,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才得以创立,才可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才能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理念的模糊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1.大学职能的多样化使“培养接班人”理念的解释力面临的一定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大学职能的分化,大学的组织特性也在发生变化。正如比尔•雷丁斯所批判的那样,“大学正忙于将自己从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肢体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官僚组织式的、相对自主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公司。……最明显的症候就是‘争创一流’话语的出现,此话语替代了对文化理念的重要诉求”[3]。这里虽然说的是国外大学的情况,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学的任务也呈现多样化,并不是只有一个任务。在解放初期,以意识形态来标识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广泛的共识。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今天,这种共识被打破了。同时,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单一,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理念。

2.“培养接班人”作为一个政治目标和大学的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理念紧张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政治目标。但大学生是一类特殊性的群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首先确定其教育目标,必须和其它组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区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落在了“政治”上,而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德育工作。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从教育的理念入手。事实上,大学生虽然已是成人,但在其思想的发展上仍具有“未完成性”,需要继续社会化,尤其是政治社会化。“高等教育的知识属性,构成政治社会化的知识教育基础;而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构成政治社会化的人生教育和信仰引导的基础。高等教育要真正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就必须平衡和统一这两方面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全,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4]因此,要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把政治目标转化为教育目标。

3.理念与制度的脱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面临挑战回顾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不但有“宪法层面”的培养接班人的理念,也有对应的制度,且这种理念和制度与社会的整体氛围是同质的。但在今天,无论理念和制度都面临挑战。在2004年出台的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看似只是操作层面或制度选择层面的问题,但笔者以为16号文中所揭示的这些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理念层面。这样说的理由在于,我国在建国初期所确立“接班人”目标,是一种政治方面的要求。更主要是因为这样的表述符合当时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当时人们的语言表述习惯,也容易形成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进行的制度设计也是全面的、有效的。但是,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注意教育的规律,在制度设计上也要有所创新。但是,所有制度设计的背后都是有理念进行支撑的,而这个理念必须是简洁明白,能够成为制度设计的灵魂。综上所述,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之所以不再那么引人注目,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理念的模糊。

三、理念的重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

1.在理念层面,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培养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当前,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培育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脉络中去重新发现和解读理念。“培养接班人”理念要求我们继承先辈的传统,建设社会主义。事实上,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在未来等待我们的社会,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创造的社会。因此,笔者以为,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必须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赋予“接班人”理念以新的内涵,将培养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的理念。笔者以为,以上提法也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目标从“从符合标准到追求卓越”的转型需要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和社会某个行业所需的人才紧密对应的,所以我们对于人才的政治要求可以定义为“符合标准”。而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也不是达到某个标准就可以了,要形成品牌就必须有追求卓越的理念。在重塑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设计制度,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品牌。因为,在大学里,“一旦理念消失,那剩下的就只有干瘪的成规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