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冶金职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16

冶金职称论文

冶金职称论文例1

《文物》2000年第10期孙敬明先生刊文介绍了1996年潍坊市东南丧犊故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铜戈[1],对此戈的器形、铭文、年代等进行了精深的考证,为进一步研究该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在孙文的基础上,对此戈的铭文及相关问题略作补正。

此戈内尾部穿下铸有两行七字铭文“齐城左冶所汉(洧)造”(图一)。

齐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禽庞涓》中多次提到此地,一般认为是齐都临淄,临淄故称齐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青州临县也,即古临地也。一名齐城,古营丘之地,所封齐之都也。”《水经・淄水注》:“城对天齐渊,故城有齐城之称。”《一统志》云:“临淄故城在临淄县北八里,亦曰齐城。”《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献公元年(前859年)“徙薄姑都”而“治临淄”,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前,临淄一直是齐国国都,是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地已经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2]。

“左”字在兵器铭文中习见,此外还有“右”字。关于其性质,学术界意见不一。黄盛璋先生据“齐城右造车戈”认为,左、右表造器的官府与作坊分为左、右,齐城设左、右造车,既造铜器,也造铁器,下设有冶,包括车马器,也有兵器;“左造”有可能是“左造车”之简;左、右造车实际为战争器械制造厂;地方上也仿此制,设有左、右两兵器制造厂,简称左、右,乃左、右工之略称[3]。李学勤先生认为,兵器铭文中这类“某地左(右)”的左、右、内右、徒等,都是指军队编制[4]。何琳仪先生认为,“左”“右”应是“左戈”“右戈”或“左戟”“右戟”的省简形式[5]。董珊先生则认为,“左”“右”应是“某地左(右)库”的省称[6]。孙敬明先生同于董珊先生之说,认为左、右是“左库”“右库”或“左冶”“右冶”之省。我们认为当理解为左、右武库为妥。银雀山汉简齐律中有守库之法的记载。三晋兵器铭文中习见左库、右库、上库、下库,为存放兵器之处,或为掌兵器的官署。齐国兵器铭文中未见全称“左库”“右库”者,皆简称为“左”或“右”。战国时期各国兵器的铭刻制度是相互影响的,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也有一致之处,特别是在赵、燕、齐、三晋各国之间,如赵国兵器铭辞中的“立事”,黄盛璋先生认为便是受齐国、燕国的影响[7]。

冶,形作,三晋[8]、赵、燕、楚兵器铭文中皆见,隶定为“”。郭沫若先生认为“殆职官名”[9],但未释何字。杨树达先生释为侃,疑当读为“”或“炼”[10]。熙先生释为刚,言“刚当读为工师,刚工双声,并属见纽。工东部,刚阳部,东阳二部通转是古代楚方言的特征”[11]。李学勤先生释为冶,言“,其实是‘冶’字。战国题铭中的‘冶’,最繁的形态是从‘人’‘火’‘口’‘=’,但常省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12]。王人聪先生同意李学勤先生之说,但不同意李先生对此字最繁形态字形的分析,言“但李对此字字形结构的分析,认为最繁形态中有一部分是从‘人’,则是不妥当的,应从‘刀’。其次,李认为此字常可省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这也是不妥当的”[13]。

我们认为字释为“侃”“刚”都是有问题的,当释为“冶”为是。侃字所从,乃为流水之形,同所从两横形不类。另外,侃与或炼虽读音相近,但经典中不见侃假借为或炼者,因此二者缺少必要的意义连接。释刚,读为工也是有问题的,李学勤先生对此早有评述:“因为在同时的勺铭上,‘师’可简称为‘’,‘工师’的身分与‘工’大有不同,‘工师’,决不能自称为‘工’,况且楚器,如楚怀王二十九年的漆奁,铭文为‘二十九年,大司造,吏丞向、右工师为,工大人台’,‘工’字并不作‘’。”[14]

“”字的字形可见如下几种:

Ⅰ. Ⅱ. Ⅲ.

黄盛璋先生对“冶”字的结构类型与分国也进行了研究[15],他把“冶”字分为四式:

A. B. C. D.

从上可明确看出“冶”字由繁至简的演变过程。此字最繁的字形从“刀”“火”“口”、“=”,兵器铭文中常见的等形,即是对繁形的省简。冶字从“火”,为形符,从“口”“=”,为增饰部件,没有实在含义。“口”形在古文字中亦常用来作为一种增饰性符号,无实在意义,比如“鲁”字,姚孝遂先生指出:“‘鲁’是‘鱼’所衍生的,今作‘鲁’,小篆伪从‘白’(自)。‘鲁’字所从之‘口’亦与‘口舌’之‘口’无关,纯粹是一个区别符号。”[16]金文中有些原有之字加“口”旁,亦无实在意义,比如井侯簋铭“追”字加“口”作“”形;陈侯因敦铭“帝”字加“口”作“啻”。“=”式符号,诸如“戒”字,“”(叔夷钟,《集成》272-6)、“”(《玺汇》1238)。“冶”字所从字符“火”“口”、“=”,皆可省,唯独“刀”各种形体皆不省。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形声字的形符可省,声符不可省,何琳仪先生认为“刀”是声符,故不可省。“刀”为何是“冶”的声符,何先生论述如下:

“冶”,羊者切,喻钮四等,上古音定钮。“刀”,都老切,端钮。定、端均属舌端音,然则“冶”“刀”双声。“刀”,宵部;“冶”,鱼部。宵、鱼每可旁转,例不备举。值得注意的是,从“刀”得声的“叨”,典籍亦作“饕”。《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书・多方》正义引作“叨餮”,《说文》“饕”或作“叨”,均其左证。“饕”从“号”得声,而“号”(宵)可读“胡”(鱼部)。《荀子・哀公》“君号然也”。注:“号读若胡,声相近字遂误耳。《家语》作君胡然也。”此从“刀”得声之字可读鱼部字的佳证[17]。

此说从古音通转的角度释读此字,颇有创说,但显然解释得过于迂曲。此字或为会意字,“刀”符或为义符,而非声符。此字的结构分析目前还没完全解通,尚待进一步考证。

“冶”表示冶官,乃一种职务。或谓为“冶制的工师”,傅天佑先生认为“冶”即“冶尹”之省称[18],学者多有从之[19]。我们认为此说是,“冶”当非表示“工师”,应是“冶尹”省称。

郑国六年戈铭云:“六年奠(郑)命(令)韩熙、右库工(师)司马,冶狄。”(《三代》19・52・1)铭文中“工师”与“冶”并称,可见冶亦非工师,乃不同身份之职。在兵器铭文行款中,“工师”之署名往往前置于“冶”者,可知“工师”的身份必尊于“冶尹”。确切言之,“工师”是铸造兵器的监工,乃行政职务。《荀子・王制篇》:“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已将“工师”的职责说得很清楚了。而“冶尹”为造器过程中的掌管者,其职能是掌握造器的合金比例,即《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冶氏执上剂”,为技术职务。这在已著录过的兵器铭文中亦有佐证。赵国铜剑有铭文云:“王立吏(事)、葡阳命瞿卯、左库工师司马合、冶升执齐。”(《录遗》599)剑铭中的“执齐”即文献中“执上剂”之含义,指铸造器物过程中合金比例的掌握。于此可见,兵器铭文中的“冶”非与“工师”同[20]。

“工师”是铸造兵器的监工,乃行政职务。《周礼・考工记》:“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此字体现了“物勒工名”的制度。《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就整体而言,战国早期以前,兵器多为“物勒主名”,比如商代兵器的族氏铭文,西周时期的毛伯戈、大保戈等,都可称为“物勒主名”,战国中期以后,“物勒工名”代替了“物勒主名”,如三晋、秦、燕器铭文,多属“物勒工名”的形式。不过,齐兵器铭文中大多是“物勒主名”的形式,“物勒工名”的形式较为罕见,目前所见仅5件。战国文字中的“冶”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字形不同[21]。“冶”字的区域特点,李学勤[22]、黄盛璋[23]、王人聪[24]等先生已有专门的论述,兹不赘述。

“洧”字,金文首见,从水从又,卜辞中有此字,或用为地名。《甲骨文编》卷11:“《说文》:‘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从水有声。’此从又即古文有字。”[25]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说文》:‘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从水有声。’古文又、有得通,孙说可从。”[26]此处当为人名。

此戈形体修长,首部残,援微上翘,隆脊,身两侧有刃,长胡三穿。内微上扬,两侧有刃,上部有缺凹,尾部稍残,内上一长楔形穿(图二)。此戈的年代,孙敬明先生定为齐宣王、闵王时器。我们认为,此戈无明确的年代标尺,其绝对年代尚无法确定,就其形制而言,定为战国中晚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种援微上翘、长胡、内微上扬的戈年代比较晚,如传世的战国中晚期齐兵王章戈[27],便与此戈的器形极为相似。

参考文献

[1]孙敬明:《齐城左戈及相关问题》,《文物》2000年10期。下文所引孙说皆出自此文,不另行作注。

[2]a.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淄博齐故城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6期; b.群力:《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文物》1972年5期。

[3]黄盛璋:《燕、齐兵器研究》,载《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年,第33页。

[4]李学勤:《却氏左戈小考》,载《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30―132页。

[5]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0页。

[6]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6月,第194页。

[7]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74年1期。

[8]下田诚先生对三晋兵器中的“冶”字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讨论,制定了三晋兵器“冶”字表。参见《再论三晋“冶”字》,载《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

[9]郭沫若:《楚王鼎》,载《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见《郭沫若全集》第7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10]杨树达:《楚王鼎跋》,载《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中华书局,1997年,第128页。

[11]熙:《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1期。

[12][14][22]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下)》,《文物》1959年9期。

[13][24]王人聪:《关于费县楚器铭文中的“”字的解释》,《考古》1972年6期。

[15][23]黄盛璋:《战国冶字结构类型与分国研究》,载《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1983年。

[16]姚孝遂:《再论古汉字的性质》,载《古文字研究》第17辑,中华书局,1989年,第315页。

[17]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2页。

[18][20]傅天佑:《兵器铭文中的“冶”非“工师”说》,《江汉考古》1984年1期。

[19]a.郝本性:《新郑“郑韩故城”发现一批战国兵器》,《文物》1972年10期; b.同[17],第123页; c.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41页。

[21]齐国作“”、“”形;燕国作“”形;赵国作“”形;楚国作“”形。

冶金职称论文例2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素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开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对于3+2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而言,作为老师,必须要全方位地来对此问题进行衡量和思考,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现实,不断地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整合能力,有效的实现英语与专业的融合,从而来更好地保证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将重点来对冶金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方式进行探析,力求能够最大化地为学生专业英语素质提升开辟思路和建议。

一、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应该遵循的原则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广泛地开展,从而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英语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从当前高职3+2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来看,学生的英语素质不够高、专业英语理论认知不够深入、缺乏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根本上影响了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从根本上督促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内容对称原则。保证专业内容与英语内容相对应,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英语,保证这两个要素的共同契合。第二,实践原则。冶金专业英语必须要保证知行合一,不断地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用这些专业英语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对于提升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总之,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非常重要,必须要从多个维度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以便于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二、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

1.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所在。在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不断地来提升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衷度,以此来更好地提升自我英语素质。第一,可以在课件中引入一些录像片段,比如对于冶金工程专业,可以放一些生产工序的现场生产情况,如高炉炼钢工艺等,这样既使学生学到英语又能学到专业知识。第二,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找出兴趣点,所有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专业英语由于其专业性,要针对每篇课文的内容设计好比较合适的引入方式。可以直接引入,而有的课文之间是上下衔接的冶金工序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复习方式引入。

2.构建完善化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标准。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必须要构建完善化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标准,不断地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专业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普通英语、专业英语、高级专业英语、高阶应用英语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求达到的英语水平逐渐递增,课程也由易到难逐阶递增。大学的教育具有灵活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为主。特别是对于3+2冶金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有欠缺,他们对于英语的认知标准和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作为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及专业特点,来为之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标准,将其教学目标明文规定下来,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构建多元化的专业英语教学互动环节。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对于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来说,必须要构建多元化的专业英语教学互动环节,来实现英语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对于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有很好的促进意义。第一,3+2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能容易理解具象的英语知识,希望通过活动来进行英语学习与实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比如积极开展小组英语对话、小组课堂讨论等形式,围绕所学内容来实现场景设计,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直接提升其综合英语素质。第二,积极借助于多媒体资源来进行线上英语教学设计,发挥线上英语教学平台优势,来对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动态学习空间,有效的保证他们自身能力的发挥。还可以积极开展磨课、微课等形式的英语教学,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热衷度,这样可以最大化地保证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这是不断提升专业英语效能的关键所在。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就具体的项目来进行英语沟通和互动,这样不仅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此来直接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结语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3+2冶金专业学生而言,必须要注重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为其专业学习和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要从各个维度来开展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兴趣、构建完善化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标准、构建多元化的专业英语教学互动环节等,从而来不断地保证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全面提升其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直接提升其今后的社会生存能力。

冶金职称论文例3

    原告陈某、肖某因不服湘潭大学颁发的“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及“专科起点”等字样的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而将湘潭大学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给原告颁发普通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7月28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二原告陈某、肖某诉称,二人系湘潭大学与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收的本科第三批2001级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修完专科课程后经考核合格转入湘潭大学本科学籍。二原告认为,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弥补了高考时与统招本科生的分数差距,甚至付出了超过统招本科生的劳动和努力,是按本科教育学业标准接受本科教育,修业满四年并通过了论文答辩取得了学士学位的资格。而被告却给原告颁发了一个标有“专科起点”等字样的学历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这样的证书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依据,根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实现该证书应具有的、证明持有者学历和学术水平的功效,不具有公示作用和社会公信力,给原告的求职、考研、公务员考试、工资待遇等带来巨大阻力,并给原告造成了精神伤害。二被告要求被告湘潭大学重新颁发不标有“在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及“专科起点”等字样,而标有“全日制本科”及 “学分”字样的普通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

    被告答辩称,被告给原告颁发的上述证书符合法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与事实相符,也符合颁发学历证书“客观写实”的基本原则。

    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中国法院网·张阳

冶金职称论文例4

笔者因工作需要,在羊石山上找到了这块巨石。巨石高约3米,腰长约4米左右,剖面形似三角形,西侧有一高约1.5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摩面。摩面上保存有阴刻的《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字体大小不等,因长期风化剥蚀,字迹的确模糊不清,但仔细辩认,有欧阳询之书风,只要具备一定古文字、古汉语功底,大部分文字还是可以认读明白,并非完全“漫灭”。通过本人与本县吴定安老所长和文博界的老先生共同努力,不厌其烦地反复深入石刻现场考察,并搭架将其拓片,带至办公室仔细琢磨,认真考证,终于能辩读、诠释全文,以飨读者。

《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全文如下(说明:原文无标点,连标题共12行,每行字数不等,共193个字。整个石刻内容,除标题外,笔者将其分为四个部分):

“金G鲢y坑”。金溪当时尚未建县,称为“场”。“场”也是一个行政建制,管辖内容以专一的行业为主,行政级别相当于县,类似现在有的“林场”、“农场”和“垦殖场”,而当时的金溪场以主管金银等矿产的开采、冶炼为主。

第一部分石刻内容是:“夫柔土之猓御乎F天,t九百q而生白\,途虐凫攵化白梗途虐佥d而成白金。盖天不燮涞溃地不燮也。 ”这部分文字内容是描述古人对银矿生成的认识。

“夫①柔土之猓御②乎F③天,t九百q而生白\④,途虐凫攵化白耿荩途虐佥d⑥而成白金⑦。”整句出自我国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门客主持撰写的《淮南子》第四篇《地形训》中的一段话。只不过原文不是写“柔土”而是写“弱土”,不是“F天”而是“白天”,其它文字基本一致。①这个“夫”字不读夫(fū),而读(fú),用在句首表示议论或对某件事进行判断就读(fú)。②御是御赐的意思。③F与明天的明同音,意思是指天、天空的意思。④“\”(fán)是“矾”的繁体字,在古代白矾是指明矾。⑤“埂保hòng)是“汞”的繁体字,白汞是指水银。⑥“岁”、“祀”、“载”都是指年的意思。⑦白金是指白银。

“盖①天不邰谄涞溃地不燮也。”这句话原本出自于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说过的话,后来被其七十二名高徒收录到《礼记》中《礼运》篇。①盖用在句首也是表示发表议论。②爱在这里是吝惜、隐蔽的意思。

那么,第一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古人认为,大地在上天的作用下,于是经过九百年生成明矾,再经过九百年就化成水银,又经过九百年就成了白银。上天从来不因吝惜而隐蔽天然的道理,大地从来也不因吝惜而隐蔽自己的宝藏。

第二部分石刻内容是:“人主①慈②,官政不,t素下蟠③,素麟上N④。良冶之子⑤四集,⑥火之利⑦,聿⑧d此坑。”这部分内容是歌功颂德的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拍马屁的话。①“人主”在这里是指南唐后主李煜。②“慈俭”出自《老子》第六十七章,老子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见“慈俭”是仁爱,节俭的意思。③“蟠”(pán)是屈曲环绕的意思。④“N”(zhì)是山字旁峙立的“峙”字古代的写法。⑤“良冶之子”是指优秀的冶炼工匠。⑥“”是一个很难辩认的字,因为只能看清楚单人旁和一坚,其他均剥落,分不清笔画,本人认为是一个“”字,即现代汉字的“修”,并且只有“修”字才能通解。⑦“修火之利”的意思是指人们学会了用火,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良冶之子”、“修火之利” 这八个字都出自于《礼记》。⑧“聿”也是一个文言助词,没什么实在意义。

那么,第二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南唐后主国王李煜仁爱、节俭,举国上下为官都勤政清廉,于是出现白龙屈曲环绕,麒麟高高卓立等祥瑞的气象,因而优秀的冶炼工匠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他们善于用火冶炼银子,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开始创建、挖掘这个银坑,冶炼银子。

第三部分石刻内容是:“昔在巨唐,y乎Lc三年,U乎v二d。今我家洛DKF,鼎重w,祀唐配天,不失f物,挽肚德四年,q在丙寅,以斯山芍,乎~墨之官,衿渲薪穑彼嘉瑞。”这部分内容是描述金溪场银矿开采、冶炼的历史和现状。

“昔①在巨②唐,y③乎Lc三年,U乎v二d。”这句话是告诉人们金溪场银矿开采的历史。①“昔”是指过去。②“巨”是大的意思。③“y”是“创”的繁体字。

“今我家洛D①KF,鼎②重③w,祀唐④配天 ⑤,不失f物⑥,挽肚德四年,q在丙寅,以斯⑦山芍⑧, ⑨乎~墨⑩之官,衿渲薪穑彼嘉瑞。”①“洛图”是“河图洛书”的典故。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法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的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就是指这两件事。②宝鼎:一般专指国家用于祭祀的重器,这里指江山;重:看得重,不轻易;意思是:江山不愿轻易改变。④祀唐:祭祀大唐的祖先; ⑤配天:受天命而为天子;⑥旧物:指原有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比喻恢复了原有的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祀唐配天,不失旧物”出自春秋・鲁・《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⑦斯:这个,这里。⑧职:在这里作“贡品”解。⑨“”是一个模糊,无法辩认的字。据吴定安先生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芗草集》中注解,疑有“归于”或“供应于”之意。⑩铜墨,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有“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因亦以“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那么,第三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过去在大唐的时候,金溪场宝山银矿开采创始于长庆三年,即唐穆宗李恒执政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于宝历二年,即唐敬宗李湛执政的第二年,公元826年便停止,废弃开采与冶炼。现在,我们国家呈现“河图洛书”并现等象征祥瑞的气象,江山仍在,人们安居乐业,继续奉祀大唐祖先,受天命而为天子,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山河与典章制度,又于乾德四年,丙寅年,即公元966年,以这座山泽之金银宝藏为贡品,供相当于县令,主管金溪场事的官吏,负责开采,以应国家出现的祥瑞气象。

第四部分石刻内容是:“时①_二年q在己已二月六日。②坑典③葛v,金y案典④江裕,点擒⑤黄慷,文林郎⑥知鍪垄磷肿又述,⑧髻⑨。”这部分是标明时间和落款。①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时间。②此处两个字完全剥蚀,无法辨认。③典,在这里是指主管、主持,坑典则指银坑的主管。④案典,是专门负责司法的官吏。⑤点擒,是司法执行官,类似捕头、捕快。⑥文林郎,是文官,无实际职务的散官,宋从九品上。⑦知事,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各郡,称为权知府事,知州事,或知县事,简称知县,知事之名由此而起。这里的知场事则为主管金溪场军政、矿业生产的长官。⑧军将,官名。周代,对统帅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的主将称为“军将”,由卿充任。后至南诏国置大军将,掌军政事务,地方城镇置军将,为当地军政长官,并监督生产。到了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北宋时代,位在“大将”下,为只有等级、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无品武阶官。因为是无品官,则未载明军将的姓名。⑨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注解:传赞,是指一种固定专用文体格式,史书中纪、传后面所附的评论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分为“史论”与“史述赞”两门。

那么,第三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时间是开宝二年,己已年,公元969年2月6日,由银坑的主管葛佑,专门负责金银矿冶方面的司法官江裕,司法执行官黄慷,主管金溪场军政,监督银矿生产的长官,文林郎张恽陈述,军将按照“传赞”这种固定专用的文体格式将其刻记在这块摩岩上。

根据以上考辨,《金溪场银坑记》的内容,译文如下:

古人认为,大地在上天的作用下,于是经过九百年生成明矾,再经过九百年就化成水银,又经过九百年就成了白银。上天从来不因吝惜而隐蔽天然的道理,大地从来也不因吝惜而隐蔽自己的宝藏。

冶金职称论文例5

近些年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参加高考考生逐年减少,冶金行业也已属于夕阳产业,导致高职院校冶金专业的生源复杂,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冶金专业英语教学应在各环节进行改革,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培训和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

与公共英语教育相比,高职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是将冶金专业和英语学科充分结合,突出了与冶金行业紧密联系的课程特色,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教材针对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深度特点而编写的精品少,内容陈旧,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没有实用性。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中国应试教育传统由来已久,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用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来教专业英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课程的专业性,使得教学方式脱离实践,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没有积极性。

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生源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尤其像冶金工程这样偏理科的专业,学生的英语底子就更薄,而且由于课时的局限性以及教材难度的选择不当,这样他们就会对专业英语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有畏惧和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师资力量薄弱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要求教师要将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应用。冶金工程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而英语教师的冶金工程专业知识也很有限,若只着重英语教学或专业知识的讲解那就失去了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意义了。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现提出教改方案如下:

1、选择实用性强、适合高职的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是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教材必须反映出专业英语交叉学科的特点,符合冶金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应用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学习了专业课,对冶金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不能过于陈旧,否则就变成了单纯的英语教学,体现不出交叉学科与冶金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特色,所以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选择应使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了解冶金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拓宽其知识面,提升其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教材的难度选择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教材难度不宜过高。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多以操作维护岗为主,英语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操作画面、工艺简介、设备功能说明以及查阅文献时使用,这些应用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和阅读翻译能力即可,对于句法、语法要求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掌握专业基础词汇即可,因为专业方向不同,专业词汇也不相同,过多的专业词汇不仅乏味难记,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抵触情绪。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日常反复应用,便可轻松掌握本岗位的专业词汇,在校大期间量的学习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实在没有必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再辅以长短句拆分等阅读技巧,阅读翻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改进教学方式

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就得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体现专业英语的“专业”二字。因此,在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需要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冶金行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资料,特别是相关的专业设备的英文名称和功能说明,都可以体现在对应的英文设备图片上,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对于冶金行业的生产工艺,可以结合生产流程图,将图片的视觉和文字的抽象结合起来,发挥联想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冶金工程专业英语。

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还要保持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使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让别的同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未来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用什么就教什么,怎么用就怎么教,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适当情景,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学的有兴趣、有成效,而且毕业了上班就能用。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思维

科技英语术语的特点是:涵义精确,专业性强, 概念繁多,词义固定。尽管目前已有许多专业技术词典可供使用,但在阅读实践中,并非所有词汇总是一查就有,即使一查就有,也并非总是能用。这就存在一个读者本身如何正确创立新的译词和恰当选用现有的译词问题。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借助科技字典、专业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对所碰到的专业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学习,培养其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意识和思维。

另外,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思维也很重要。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要体现是独立思考,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果解决不了,经过老师点拨就会茅塞顿开,且记忆深刻。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作为交流知识的殿堂,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坚持“学为主、教为导”的互动式教学原则,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冶金职称论文例6

中国十九冶就像一艘孕育技能人才的航空母舰:有专业技术人员241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6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有近100名高级人才被评为“全国冶金行业高级专家”“全国冶金行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和“全国冶建协会吊装专家”等行业专家;公司技术工人170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00余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3.7%;同时,公司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四川省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高技能人才80余人。

公司可持续的人才发展战略、先进的人才培养环境,使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增光。没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壮的根芽?一枚金牌的诞生背后是无数人汗水与心血的积累。在准备参加本次世技赛时,中国十九冶是如何备战、进行特色培养的?面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公司又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在人才战略的实施中,公司最看重的是培养人才的哪些能力?如何铸造这种能力?关注“中国制造2025”,公司又需要做出何种改变来提升自身实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国十九冶副总经理李潇进行了采访,听这家冠军企业娓娓道来培育金牌选手的“独家秘籍”。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助力世技赛勇夺金牌

中国十九冶带领旗下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一直将技能大赛作为树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佳路径,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教学模式――一体:产学研;二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四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大赛、科技创新。这样的办学特色突破口常抓不懈,形成了师生参与的校级技能大赛到市级、省级、部级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完善参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果。谈到本次世技赛,李潇副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了四个育人的秘密。

第一,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安排集团领导专门负责,各相关单位互相配合,要求技师学院抓好选手的培训培育工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设备材料采购、焊件检测、资金支持等服务工作。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潇

第二,制定严谨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公司制定了选手选拔、日常训练、淘汰赛、技术交流、心理疏导、目标考核等详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确保计划件件落实。

第三,严格的训练。训练方案和计划确定后,由技师学院按计划实施,训练内容包括理论、实操、体能、心理素质等。选手通过选拔、训练、淘汰,再选拔、再训练、再淘汰的方式优中选优,确保选出的人员达到最优。

第四,选手的刻苦努力。选的优秀选手,不仅对焊接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对焊接工艺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个人还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选手不经过大浪淘沙,不断打磨的过程,就不能成为熠熠生辉的“金牌”得主。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曾正超(左一)与其教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树春在一起

在整个备战世技赛的过程中,中国十九冶还依托攀枝花技师学院,为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多名教师先后荣获中央、省、市模范称号;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建成了一流的实训基地,建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育成才规章制度。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的层层“关卡”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出世技赛金牌选手的土壤首先应该是中国十九冶与时俱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与大多数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逐步“放弃”技术工人队伍转而进行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的施工企业不同,近十年来,中国十九冶一直狠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工人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

李潇副总经理介绍,中国十九冶通过与攀枝花技师学院“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公司的主要技术工种进行“定向培养”。公司的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快速接触到冶金建筑行业一线岗位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也促使这些技能人才、技能专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由传统的“只会干不会说”的技能人才转变为“能干会说”,也更有利于技艺的传承。

对于准备进入中国十九冶的年轻技工来说,“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只是中国十九冶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技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中国十九冶会通过“导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在工作方面传授技能,在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并通过“班组建设”让技术工人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弘扬老一辈员工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中国十九冶的吴仁强铆工班、蒋石全筑炉班等班组就曾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中央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

第三个阶段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评定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并与待遇挂钩,实行“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制度,打造技术工人成长的纵向公平性平台。但是,同一级别的技术工人的横向公平性怎么来体现?中国十九冶施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将企业战略与技术工人业绩贡献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技术工人在工作中不断奉献,持续成长,工人观念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不断加强。

如何让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尽早成才?李潇副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十九冶紧抓“职业技能竞赛”这个牛鼻子,每两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届职业技能竞赛,并组织、协办、承办参加国内国际各层级的比赛,迄今已发现优秀技能人才80余人。这些在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的选手,成为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标杆模范”,享受各类津贴、奖励,公司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媒介,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在各类推优活动中优先推荐技能人才。例如:中国十九冶的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均为高技能人才。 中国十九冶集团副总经理李潇(右二)在APEC会议上

在脱颖而出的技能人才中,中国十九冶每两年就将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技术工人评聘为公司的“首席技师”,2015年评聘了22人。重点培养一批“会干会说会写”的人员,给他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推广工法、科技成果,现已创建国家、省、市三级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了技艺传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并拓宽这类人员的成长通道,实行“双师融通”制度,即“技师”可以参与“工程师”评审、“高级技师”可以参与“高级工程师”评审。

看似“严苛”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真正优秀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广阔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十九冶逐渐打通了“技术工人――技能人才――技能专家”的成才通道,正是这样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十九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世赛的竞技场上输送了一批经得起考验、拼得过水平的人才。

四大特色培养,世技赛推动校企合作创新改革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校企合作”都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这家培养出冠军选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校企合作”不仅要做,而且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在世技赛的推动下,中国十九冶加快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的方式中成长,让他们成为真正经得起训练场与实践考验的技能人才。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主动承办部级技能大赛。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承办了三次部级技能大赛,特别是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举办,不仅积累了办赛经验,赢得了各界赞誉,同时对赛制、评分标准等比赛细则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备战大赛的教练员和选手来说,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二是校企合作创建大师工作室。中国十九冶先后与攀枝花技师学院共同创建了部级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攀枝花市刘定律冷作钣金工大师工作室,同时创建名师工作室十个(周树春和刘定律分别为第42届、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主教练),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和引入在高端引领、科研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就。

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击队。组建成立了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电调工突击队,让突击队成员通过参与重大项目中增强实战能力。经专项培训的突击队员已出色完成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孟加拉、越南台塑、纳米比亚等工程突击任务,解决了施工中的急难险重的问题。

四是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机电职教集团。中国十九冶不断吸引大中型企业及中、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在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科研教研、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这样一项项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新型的“校企合作”,让中国十九冶早已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学培训中吸纳普通技工的标准,而是朝着更尖端、更综合的人才领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拔孕育出的人才怎能不是今后行业中的佼佼者?

以变革提升服务,抓住机遇打造一流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国示校建设后,又根据工学结合模式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模式、引企入校等。但从发展水平和质量来讲,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李潇副总经理认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教学模式、入学机制灵活程度、职工薪酬、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技术人才在社会凸显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国十九冶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现场

在职业教育中,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就会陷入被动,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么如何避免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无情地淘汰呢?李潇副总经理为今天的职业教育工作变革提出了值得借鉴的两个建议。

第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中国制造的时代需求。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更应主动对社会变革做出回应,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吸收、消化、传递最新产业技术,力求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并力争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第二,及时调整职业院校的服务方向。每一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职业院校应着眼于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提供升级服务,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服务。

冶金职称论文例7

[摘要] 陈新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并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材料等学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52 年陈新民先生受命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是中国冶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体热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有色金属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建校初期的困难条件下,他遵照中南教育部的要求,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艰苦奋斗,团结建校”作为建校的指导思想。

[

关键词] 中南矿冶学院;陈新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之师;办学思想;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25?04

[收稿日期] 2014-12-20;[修回日期] 2015-03-30

[作者简介] 申细秀(1975-),女,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档案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从在既无师资又无设备的条件下组建的中南矿冶学院,到首批进入“211”工程的中南工业大学,再到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创办过程凝聚着陈新民先生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为建中南矿冶学院,陈新民受命到长沙

陈新民先生,1912 年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今保定市),他的祖籍在安徽省望江县。因随父四处奔波,影响了上小学,但他天资聪颖,没有经过小学阶段,直接考入久负盛名的天津南开中学。这所崇尚新学、民主和科学的学校曾培养和造就了周恩来等一辈现代领袖人才。在中学时代,陈新民先生就确立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志向,勤奋学习数理化知识,终于在19 岁那年,即1931 年秋,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陈新民先生与当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投身科学,投身工业。1940 年冬,他考取清华大学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公派留学生,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冶金博士学位。

1946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他从美国回来,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1948 年9 月后,他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52 年元旦过后,时任清华大学秘书长的陈新民先生刚从东德采购教学设备回到学校,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要调他去筹建一所新大学。离京前,中央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握着他的手说:“国民经济尚在恢复,国家的人力物力有限,此行创业,困难不少。你是清华大学有名的四根台柱子之一,相信你能独当一面,做建造新大厦的大梁。”

二、与师生共患难,筹建中南矿冶学院

1952 年3 月,陈新民奉中央教育部令来到长沙,开始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筹备处主任、首任院长。在只有两栋破烂不堪的楼房(即抗战前夕,清华大学在长沙左家垅建造的和平楼与民主楼)的条件下组建一所新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路艰。但他并未退缩,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各项筹备工作。他遵照中南教育部提出的“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口号,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在荒丘洼地上动手平地基、修操场、铺道路、筑水库,在短短7 个月内完成了2 000 余师生开学所需生活与教学设施的全部准备工作。

1952 年11 月1 日,由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矿冶系科,中山大学的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的冶金科和选矿科等六个高等学校的若干科系合并而成的,旨在为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服务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应运而生,陈新民出任首任院长。在成立大会上,陈院长说:“在华北、在华东、在西南、在西北、在中南,还没有另外的学校,像这样的在培育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干部,中南矿冶学院就是在担负着这样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之时,全院校舍面积22 983平方米,图书27 845 册,教学仪器设备1 900 台(件),价值92.16 万元,条件可谓十分艰苦。陈院长说:“我们的物质条件是仅有的两座大楼,总面积不到2 万平方公尺。我们的礼堂有六用,我们没有食堂,随地吃饭,没有实验室,我们缺乏宿舍,教授不论家庭人口多少,曾经每户分配宿舍一间,其他员工更不待言。”到1957 年,学校校舍面积达到94 400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2 174 册,在校教职工1 015 人,学生3 829 人,全院设备价值累计334.95 万元。全校已经设立普查、地勘、物探、探工、采矿、矿山机电、矿山测量、选矿、有色冶金、有色金属压力加工、金属学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热处理等11 个本科专业,矿冶类专业已配套齐全。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陈新民不可磨灭的功勋,为学院于1960 年进入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和以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新民平易近人,在建校初期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坚持与师生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采矿55 级校友高革新回忆道,“有一次排队在食堂买午餐,我发现陈院长排在我身后,请他上前,他笑着说:‘一样一样,别客气!’当时我很感动。”52 级校友刘庆林在1952 年9 月29 日的日记中写道:“这两天,我们也看到院筹建处主任陈新民教授吃饭和我们在一起,洗碗都在一个大木槽内。他脚穿一双旧黄皮鞋,都磨成了皂白色,说话慢条斯理,我原以为教授都西装革履,没想到陈教授是这样的朴素。”他针对当时学生怕井下压死、怕药剂中毒、怕高温烧烤等不安心专业学习的畏难情绪,用朴素的道理和生动的故事来教育学生热爱专业,高革新回忆说:“他讲的‘天下无安全处’的故事引得课堂一片欢笑,不安心专业学习的思想也随之飞散。”

三、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确定“理工兼收、远源杂交”办学思想

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伊始,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陈新民先生遵照中央的指示,积极地学习前苏联的先进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中国有色冶金各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编制和试行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前苏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行五分制口试制度;搜集前苏联教学资料,翻译、改编前苏联教材,充实和革新了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改进教学方法;组织俄语速成学习班;建立教学组织——教研组和教学组;创建教学委员会;按新的教学制度进行专业设置,按专业性质划分地质探矿、采矿、选矿、冶金等四个系。并于1954年11 月开始聘请前苏联专家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是中南地区聘请前苏联专家最早的高等学校。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56 年召开了中南矿冶学院第一次科学报告会,报告了80 多篇论文,打开了建设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的开端。

陈新民精心规划和领导学院建设,指导与实施校园基建、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他坚持从严治校、励精图治,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使一所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大学得以蓬勃发展。陈新民利用自己在冶金及化学等学科领域的高深造诣和在国外的研究经验,坚持以理为主、理工渗透、“理工兼收、远源杂交”的指导思想,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地质、选矿等学科,发展边缘学科,1959年创建了冶金物理化学学科,成为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专业设置上,陈新民多次在国家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专业面不宜过窄,应将重金属冶金、轻金属冶金和稀有金属冶金合并为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建议,并为国家所采用。他认为:学生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才可能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

四、含怨受屈信念坚,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在“反右”和“反右扩大化”时期,陈新民与我国许多老知识分子一样遭遇了厄运,1957 年,被错划为湖南所在高校的大右派之一,撤消了院长职务。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下放到教研室参加劳动,做教学工作,承担了“金属腐蚀与防护”和“X-射线学”的教学任务。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共产党的追随者、共产主义的踏实信徒,就应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就应该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对社会主义有利的、对党的事业有益的想法尽量提供出来。畏首畏尾、考虑自己的成败荣辱、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暴露出来,或者唯唯诺诺、没有自己思想的人,不可能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他“一边上课,一边编写讲义,决心要以自己的行动挽回党和群众对我的误解,要以共产党员的条件要求自己,下定决心为社会主义而献身。”他担任61 级冶金及金属热处理两个专业八个班的“物理化学”教学任务,花大量时间备课,参考各国参考书,“每周用2-3 个晚上的时间到学生宿舍答疑,为比较困难的学生组织补课。”1959年底摘去右派帽子后,陈新民除承担“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物理化学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教研室主任。由此,他“更加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新民经历了大字报、大批判、抄家、隔离、强制劳动、剃半边头、画花脸、关牛棚、听训话、整夜罚跪、挂牌游街、侮辱人格等磨难。就在这样困厄的日子里,他仍坚持一个信念,不论是遇到什么厄运,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他顶住一切困难和压力,积极参加了物理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他回忆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横逆之来,我处之泰然,在这艰难的时刻,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做出一鳞半爪的贡献,也是愉快的。”“为了做出结果,常常夜以继日,轮番苦战。有次,雷雨中突然停电,为了避免意外,不得不在大雨中来到实验室,凭借微弱的手电光,处理有关工作。”

五、走校企合作的科研之路,奠定了有色金属硫化矿火法的基础理论

陈新民先生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实际,防止一切脱离实际的倾向。为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他规划科研方向,鼓励教师多承担科研课题,亦亲自担任学术指导,主持科研报告会。他认为,工程教育是服务于工业建设的,同时也是工业进步的推动力量。他说:“凡是生产中提出来的研究课题,都是有价值的。”他要求矿冶学院的每个部门,都将要而且必须要很好地主动地与工业部门紧密联系,深入工厂,为厂矿服务。他积极提倡并组织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咨询服务,同厂矿签订协作合同、科技成果转让合同等。建校伊始,他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生产实习。他与生产部门建立联系,签订联系合同,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对生产部门也有一定的帮助。建校初期与学院建立联系的主要生产部门有:赣南重力选矿厂的设计工作、重点建设区的地震地质调查工作、湘潭电线厂的改进反射炉装置工作等。就这样,陈新民克服建校初期经费、设备短缺的困难,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高校科研与厂矿企业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到1956 年,中南矿冶学院完成的科研项目达89 个,取得成果43 项。

陈新民长期致力于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是我国金属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有色金属》编辑委员会委员、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冶金物理化学科学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会冶金学科分组成员、湖南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学术委员会化学化工非金属材料学科评委。

在冶金物理化学领域,陈新民最早在国内开始了熔锍热力学及硫化物焙烧热力学研究,相继研究了“硫化物焙烧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成”“铜的硫化物焙烧状态图”“铅的硫化物焙烧状态图”“硫化亚铜热力学性质的测定”等课题,为有色金属硫化矿火法冶金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新民撰写并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重要科学论文,他的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熔铁中的铬-氧平衡》被麻省理工学院的同行称为是“经典性的工作”,有关研究内容刊载于1946 年12 月《美国金属学会学报》。他出版了《火法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热力学导论》和《物理化学》等专著。

六、老骥伏枥,坚持育人不放松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首要任务。陈新民以他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和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们能尽快领悟所学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到前后照应,举一反三,使学生充分消化”。冶化641班同学回忆说:“陈老师讲课一般不重复,语言非常简洁。每当结论时,惯用‘因此所以’来提醒注意,然后在黑板上的结论下面轻轻划一道红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教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奏一曲阳春白雪,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清闲高雅,叫人流连忘返。”

陈新民讲授的物理化学课久负盛名,两院院士王淀佐回忆说:“陈老师讲课轻声慢语,娓娓道来,好似山溪的潺潺流水和润物无声的春雨。特别是于艰难处能深入浅出并且严谨准确,使听者有攀登高峰如履坦途、化险为夷、豁然开朗、如沐春风的感觉,听这门难懂的课竟成为一种享受。”“每当陈先生讲课,教室总是坐满学生,许多校内校外的老师也愿意来听课。”

陈新民一贯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定期听取所指导研究生的汇报,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的第一位研究生黄克雄回忆说:“有一次,我按计划去他家汇报论文工作,他正生病卧床,我准备改期再谈,陈教师坚持要我汇报,我只好坐在他的床边汇报。”陈新民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学生胜过先生,是对先生的最大安慰。事业后继有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以自己的心血为学生铺平道路。

1979 年陈新民恢复名誉出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之后,为恢复教学秩序,改善教学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建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与方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1980 年11 月,陈新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84 年,陈新民先生担任中南矿冶学院名誉院长,1985 年担任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继续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中南矿冶学院首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供应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对学院发展有利的改革措施。陈新民先生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等教育的开拓者,被誉为“有色之师”。

注释:

① 陈新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精神争取更大的胜利[M].中南矿冶学院,1952.

② 陈新民.为迎接更伟大又艰巨的任务而努力[M].中南矿冶学院,1955.

③ 陈新民.群策群力 团结奋斗 努力实现1985 年的改革任务[M].中南矿冶学院,1985.

参考文献:

冶金职称论文例8

**院士在美国留学8年,1999年中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学校校长,还兼任我院院长,是我们的当家人、带路人。他提出,要干大事,干党中央、国度关怀的大事,要对接国度严重需求、干处理国度战略平安和国计民生的大事,从而完成研讨院跨跃式开展。干大事的直接内涵归结为五个方面:大平台、大队伍、大项目、大成果、大奉献。院党委将干大事作为研讨院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的详细行动,将干大事作为研讨院党委争创先进党组织的斗争目的,将干大事作为研讨院每一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义务。院党委在充沛征求各方意见的根底上,每年都要布置一次务虚会,专题研讨本年度的大事和任务,并细化成全年的工作要点,充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役堡垒作用和政治中心作用,率领全院教职工一心一意做好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线工作。

二、以学科建立为契机,凝聚高程度人才

学科建立是研讨院教科产得以开展的根基,而学科建立需求有高程度人才的支撑。院党委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完成党建工作与学科建立同步开展,吸纳和培育了大批高程度人才。主要表如今:一是选拔出高程度人才并委以重担。在选择支部书记、装备支部委员上顺应学科建立需求,90%以上都具备高学历高职称。二是经过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形式培育高程度人才。如荣获国度技术创造一等奖的前4名都是共产党员,全校数量前2名均是我院党员,各学科带头人绝大局部是共产党员。三是以建立科研创新团队为抓手凝聚高程度人才。如以杜勇教授为首的国度自然科学根底创新研讨团队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以熊翔、贺跃辉教授分别为首的长江学者人才团队,以周科朝教授为首的国度重点“863”方案创新团队,以黄启忠教授为首的高超科研创新团体。这些团队共吸收国内或海归资料学博士30多人,团队中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多达40余人,这些人才80%是党员。目前,全院在岗的118名教职工党员中,70%的党员都分别以担任支部成员、担任学科带头人或以融入了不同的科研创新团队成为资料范畴的高程度人才,很好地担当了研讨院的开展重担。

三、以关怀大众为目标,构建调和研讨院

冶金职称论文例9

(一)、推进综合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路

贯彻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公司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关系到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企业向管理科学迈进的一件大事。

在公司召开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推进实施干部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八项要求:

1、领导重视,带头学习,亲自督促落实工作;2、加强学习,理解标准要求,落实职能分配;3、认真贯章贯制,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4、清理印发有效文件清单;5、修改完善作业文件;6、做好初始环境评审和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评价,识别适用法律法规要求;7、编制公司一体化文件;8、要采取非常规的举措,并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推进综合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探索

按照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的要求,公司首先确定了经营管理总方针和管理理念,并向市场和用户作出承诺。为了将其内涵和精髓深入到每一位职工,成为大家共同的行为纲领,通过宣传和学习,让职工认识到: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产品竞争实质就是智力与人才竞争。提供满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有关劳动条件,这是保障职工安全、增强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实现人本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创造整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随着冶金耐火材料、冶金辅料和石油支撑剂生产行业改革的加快,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传统管理制度和方法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方法、传统行业管理与国际惯例、国有企业的传统观念与市场经济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优化管理。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于2000年开始着手于优化管理,构建企业创新模式,并于2004年全面推进实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优化、创新与和谐“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一)提升、创新与和谐一体化整合优化管理的内涵

提升、创新与和谐一体化整合优化管理的内涵是“以体系为保证、以质量为核心、以环安为重点、以品种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方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促发展、用贯标拓管理、以创新提绩效、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通过研究、应用、深化、吸收当今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的方法,扬弃、升华传统管理方法,达到了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和谐统一,致力于冶金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着力于科学绩效管理,创新科学管理机制,推进企业向管理科学迈进,其核心是通过企业内部要素(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外部要素(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优化、创新与和谐“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从参与国外钢铁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抓住质量、环保和安全是企业生命和攀钢的形象,围绕着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瞄准国际标准,大力推进贯彻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标准和认证工作,把贯标作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2000年8月24日,攀钢冶材公司领导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贯彻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增强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过了A版的实施后,重新进行修订完成了B版质量体系文件。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攀钢冶材公司董事长罗泽中在2001年公司现场办公会上要求,攀钢冶材公司要加强贯标实施工作,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为此,成立贯标委员会和贯标办。历时两年,先后按1994版修订完成了A版和B版质量体系文件,并于2001年11月按2000版标准完成了C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作业文件》等质量体系文件。全公司认真实施,从严考核,贯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攀钢集团公司本部第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的企业。

2004年元月8日,攀钢冶材公司现任总经理龙远才作出决定:公司要全面贯彻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体系,推进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攀钢冶材公司历经一年的艰辛努力,于2004年12月15日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场审核,成为攀枝花市第一家、国内同行领先的企业,成为世界级合格供应商。标志着攀钢冶材公司企业管理水平已经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2004年元月8日这一天标志着公司全面拉开贯彻执行三大国际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体系整合的序幕:攀钢冶材公司明确提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企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总经理还多次在干部大会和专题推进工作协调会上强调:形成科学、规范、定量化的管理职责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自2004年元月8日以来,公司领导多次在干部大会和质量专题会上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广大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经理龙远才主持召开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干部动员大会、一体化实施运行大会、一体化专题工作会、一体化改进工作会、一体化检查工作会、一体化专题研讨会等会议,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工作的理解,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认识。

2、突出重点强化培训

为搞好贯标工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先培训领导、贯标骨干,然后以点带面进行全员培训。利用脱产、半脱产和班前会等多种形式先后对全体中层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作业)长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加深了职工对贯标工作的理解。

3、按照标准设计体系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文件化的一体化体系是否合理、科学,而文件化的一体化体系要靠体系设计来保证。他们严格遵循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系列标准,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体系设计。

4、编制文件 完善体系

编写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公司一体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初稿的基础上,对手册的每一要素,每一条款进行多次讨论、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由一体化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查确认后的管理手册于2004年6月16日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编制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管理层使用的文件,公司组织有关部室专人负责起草。经过多次组织相关单位讨论修改,并经公司各专业领导审核和质量、环保和安全管理者代表统筹审查,完成了公司36个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并于2004年6月16日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编制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撑。自程序文件实施后,公司对各类管理标准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全公司共修订了《管理标准》70个,修订《工作(作业)标准》153个,《产品标准》35个,《技术操作规程》49个,《法律法规》215个。同时印发公司级《运行记录》145个。同时修订完善全公司人手一本的《个人工作手册》。

5、精心组织有效运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是贯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攀钢集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体系文件后,公司全力抓好一体化实施工作。全体职工结合本职岗位,按照“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到的一定要记录到”的原则,坚持一体化体系文件的唯一性、法规性,认真做到:熟悉并理解公司一体化方针、熟悉所在部门的职能,明确本人的质量、环保和安全职责和权力,清楚本人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把贯标培训所得的知识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结合本职工作,要求每个职工认真贯彻实施《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且严格持证上岗,按照本岗位的质量标准,依据规范、程序,严格贯章贯制,规范操作行为,并认真做好及保存规定的运行记录。

冶金职称论文例10

一、冶金专业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冷门专业色彩浓重,事务管理中缺乏专业导向性。冶金行业在传统认识中是高污染、高耗能、重体力行业,受此影响冶金专业成为冷门专业。但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理念的大力倡导,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冶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革新,冶金专业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它将是高新技术、环保理念与学科发展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通过研究传统冶金技术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开发最大限度是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冶金研究,为冶金生产中资源与能源耗费的减少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绿色冶金研究也是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虽然冶金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传统冷门专业色彩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较少,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也不多。即使报考了这个专业,由于先前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导致有的学生读了两三年,还弄不清楚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学习方法,甚至要求转学转专业,冶金专业生源面临着流失。对于这种情况,冶金专业学生管理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专业、行业的认同与归属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认同乃至增强专业的荣誉感、归属感,这就必然要求具有冶金专业、行业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参加冶金专业事务管理中。由于学生事务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人员不是冶金专业毕业生或缺乏冶金行业背景,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对专业、行业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也不强,无法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给学生做正确的专业导向,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无法根据冶金专业特色来调整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体系。(2)男女比例失衡,学生事务管理单调、落后。一般来说,我国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性别倾向的,文科的女生较多,而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则是男生选择的较多。冶金专业就是一门工科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实践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应该具有过硬的体力或者是强壮的身体素质,能干重活,能吃苦,所以,可以看出,冶金专业的男生数量比女生数量要多很多,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共有学生1582人,其中男生1336人,女生246人。男女生的比例的不平衡,导致男生文明、卫生、纪律意识较差,男生心理健康障碍者较多,班级凝聚力不强,文化娱乐活动单调,水平不高,集体活动经常难以举行等问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解决这些涉及安全稳定的基本问题,这就必然意味着管理模式单调、落后,进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品牌特色难以凸显。这将极大影响甚至制约冶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3)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效果不佳。稳定而发展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是保证学生事务管理合理、高效的重要条件。学生事务管理针对的群体为16至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个人意识、自主意识较强,这要求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特别是学生辅导员既必须保持年轻化而不脱离青年学生群体,又必须在年龄、智识、阅历上超越青年学生群体,还必须保持队伍自身的稳定性,使学生事务管理不盲目、不被动、不滞后、效率低、效果差。就全国高校现状来看,由于学生辅导员普遍在地位、待遇、晋升、职称评审中的多种限制,学生辅导员流行性较大,稳定性不高。所以,只有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协调、配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更科学地引导。但是大部分院校中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难以实现学生教育中信息、资源的融通互补,我院也是如此。冶金专业教师的课堂管理和辅导员老师的日常管理脱节,存在着信息不共享、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辅导员人数较少,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学生层次复杂、多元,导致管理模式多样,相互冲突,管理水平不高,效果不佳。(4)学生性格及人生观念缺陷明显,缺乏合理引导。9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及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尊心,同时也存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上,由于从小不事稼穑、物质充裕,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富二代”、“啃老族”等多用于90后大学生身上的词汇也能够体现他们主要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对高校事务管理工作而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帮助其成人、成才的重要方面。

二、冶金专业学生事务管理的对策

(1)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这样才能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冶金专业主要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社会发展要求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更多的工程实用型人才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办学五十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主动顺应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广泛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参考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最终确定了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冶金领域内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此外,为进一步适应冶金行业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开设了一些冶金衍生专业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有色冶金、钢铁冶金这两个专业方向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声誉较好。近几年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及私营企业不断到我校大批量地招聘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三观”教育中,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是引导的主体;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发展的主体,二者共同指向客体――教育、管理目标。大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需要主导者――辅导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方面指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在正确的道路上寻求更多有利条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同时,辅导员是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最亲近的管理者,所以,辅导员应该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确定管理的目标,多为学生处理实质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的信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素养;其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思想教育的经验,对待问题能够由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带领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建立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积极提高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大学教师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而学生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则是高校教育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及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高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的关键。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灵魂,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起支配作用,而且影响受教育者的成长。辅导员老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善于借鉴中华民俗的传统美德,善于借鉴国外的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辅导员应该善于总结管理经验,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和想法,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管理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形式;辅导员只有正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提高自身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效能。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冶金专业的管理,管理者必须分析其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的性格特质,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进行正确引导,不断的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