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esp理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17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例1

1.教师方面

①教学目标不确定,根据对湖南省内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各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不同的高校会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大学基础英语的一种简单延伸,因此,该课程应仍以“英语”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其会计专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对会计专业词汇及句子的简单翻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应该注重“会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该课程应该主要讲的是会计专业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外常规会计账务处理和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堂上讲解则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从而无法有权威的教材,影响教学效果。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词汇学习”,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样。“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进行精讲,大量的课堂时间侧重于对语法的讲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因此,教与学常常呈现出一个“口头授予”的过程,无案例分析,无团队讨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③师资队伍不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谁”来讲授,一直是该门课程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高校普遍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由既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的教师担任。但从高校的调研现状来看,会计专业的老师上课,英语基本功欠缺,教授过程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词汇中文解释一遍;英语专业的老师上课,其会计专业知识也欠缺,由于会计学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教师教会计专业英语时往往会显得词不达意,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无论哪一种现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中,许多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课并不重视,有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会计+英语”,简单地把会计科目由中文变英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根本不会有机会用到会计专业英语,因此他们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际用处不大;更有同学为了毕业,只注重四六级的英语学习,完全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不必开设。因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ESP理念下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引入ESP理念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能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因此,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教学目标

语言学家Streven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而设计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必须要与通用英语有所区别,是为了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而设计。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处理涉外会计实务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会计”知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桥梁。因此,会计专业英语应是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西方会计的专业知识,加强英语语言与会计专业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能够在英语中体会和理解会计,在会计中学习掌握英语,达到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基于人们开始强调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良好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入ESP教学理念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方法还是需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上对一些高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句子予以解释和翻译。同时,每堂课开始时,老师设计好问题进行上次课的复习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工作,达到学生熟悉记住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了解国外会计理论及实务的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对待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采用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加以辅助教学,如在一学期的授课中,应至少安排一次全英文的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查找最新的会计专业的英文文献进行团队分析讨论,然后,由各团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英文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专业领域研究动态,以及了解国内外会计处理差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达到ESP教学目的。

3.提高教师水平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ESP教学理念实施的保障。作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的异同,同时,又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经过对师资现状调研发现,会计专业的老师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居多,因此,加强会计老师的英语培训是改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利用假期让英语基础较好的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进行针对性英语强化培训,主要学习国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了解会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外教,同时配备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进行跟班听课,这样,对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既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可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开拓视野。随着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专门英语测试考试的增加,以及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考试在我国的不断扩展,高端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esp理论论文例2

一、ESP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战略对英语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业界共识。近几年来前瞻性大学英语教学理论――ESP理论也应运而生,使得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得心应手。

所谓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舢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与通用英语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这样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外语+专业的跨学科人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的社会背景下蓬勃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为满足英语学习者需要熟悉专业词汇的需求,力求将语域、修辞、目标情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专业学科相关的英语教学理论。这种新型英语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满足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方面的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其中包括:科技类,医学类,法律类,传媒类,心理学类,经贸类等方面。

与其他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相比,ESP理论融合了很多独特的学习方法,原则和技能,充分突出和强化了英语的和专业性和重要性。ESP理论不仅为专业和非专业学生提供了一种英语学习途径,而且使得在校大学生将来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时可以充分发挥特长,真正做到学用相长,学以致用。

一、ESP理论的发展情况及高校中的应用

(一)ESP理论的发展情况

1.国内ESP的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国外ESP理论系统初步形成与发展并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要早得多。在早期,ESP理论并没有得到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高度重视,而随着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教师和英语的学习者对ESP理论重要性的认知才逐步提高。由于高校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突破,终于迎来了ESP理论的蓬勃发展阶段,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均青睐和首选的英语学习方法。

2.我国的英语教学情况

在当今社会,人们更重视基础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中学。甚至很多高校大学生把英语的基础教育列为他们的学习目标,而忽视了专业英语学习。目前我国都是用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来检测学生普通英语的水平。当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需要专业英语时便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ESP理论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

(一)ESP理论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对于ESP这种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将英语与专业进行整合,除了打破学科界限并实现了各个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外,对大学英语教育和英语教学者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各高校敲醒了警钟。运用ESP理论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跟上教育系统的潮流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明确知道并理解教育学和语言学,结合二者的发展理论,不断跟上教育系统的潮流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ESP学习者建立专业学科与语言之间的桥梁。

ESP理论带来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现有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下面临不少问题,如英语口语表达力差,无法综合应用语言、未充分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而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一直在探寻英语教学改革之路,将英语教学改革作为其重点工作之一,全国高校范围的研讨会多次召开,围绕专业英语本科教学改革。试图研究并探讨出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初步试点方案。而从国外所引进的ESP理论让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意识到了,英语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因为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事物,与时代息息相关,只有做到紧贴现实方能让英语教学改革为实际教学服务。

归根结底,从ESP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基于ESP理论的教学对象,师资团队,教学定位,教材设定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是否能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所以,把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当今社会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的目标。

(二)ESP理论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

自从20世纪上半叶,学科分类的概念已经被许多学者提出,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杜威。在那之后的近百年内,教育规划都是严格遵循这种学科分类方法来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文科和理科两种大类学科的界限过于明显的后果。文科生和理科生对于另外的领域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会桎梏他们的发展。然而,杜威的学生――大学者胡适,却与他的老师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作学问时最重要的就是“博大精深”。严格在探寻某一狭隘领域里的真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只有真正做到由此及彼,包罗万象方能洞见深刻的真理。

esp理论论文例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ESP教学研究” (编号D/2015/03/0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9-02

在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三个层次的划分中,其“较高要求”与“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表达的界定。按照此标准,展开商务英语教学,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适用、有效。基于此,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使商务英语教学针对性更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所以,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ESP理论

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ESP,是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 Mclntosh 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的,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当中,如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农业专家英语等。在此之后的1988年Strevens进一步总结说明了ESP理论的特征,即:

其一,ESP理论下的英语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其二,ESP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职业、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

其三,ESP理论注重英语语法、词汇、语篇、语义等方面的分析。

其四,ESP理论所研究的英语不同于一般用途的英语[1]。

(二)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对ESP理论的分析,确定ESP教学与一般用途的英语最大的区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ESP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所以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由此可以确定,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手段,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国外,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设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因为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国外比较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得目前所开展的商务英语教学很是成熟。

就当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两种类型,其一,外贸类大学中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式存在,即商务英语教学比较传统,课程设置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其二,而大多数学院则是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则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重点教授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口译能力。

三、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

基于当前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为了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

(一)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

由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在基于ESP理论来调整和优化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由于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管理技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应当遵循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合理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使商务英语课程层次突出、难易程度凸显,如此可以使英语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改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就意味着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技能、管理技能、综合素质等。

esp理论论文例4

0.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不断地增多,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个行业的青睐。因此,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英语教学需要从传统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又被称为专业英语,是指某一领域的专门英语,例如医学英语,贸易英语,科技英语等。我国的专门英语教学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

1.我国专门用途英语学科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实现培养符合现代化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各个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都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ESP教学是21 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刘润清,1996)。高校开展ESP 教学势在必行,ESP教学应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蔡基刚,200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当毕业面临现实情况时,大部分学生凭借多年所学英语知识仍然无法很好地应对日常工作,这种情况使我们意识到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仍然不少,尤其是ESP教学。1982年3月19日,在上海举行了ESP/EST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涉及“ESP/EST教学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及科研工作等各个方面”(杨惠中,张彦斌,1982)。国内于1988年和1986分别创立了《中国科技翻译》及《上海科技翻译》两种期刊。毫无疑问,这两种期刊的创立有利于ESP教学和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但这两种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只局限于科技翻译的文章,所以这个时期的ESP研究文章数量少,研究内容单调,主要集中在对ESP概念性的介绍、ESP存在的理据和课程与教学实践上(占该时期文章总数的78%),实证性研究极少,只有2篇。(张艳,20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最近十年我国的ESP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文章数量迅速增多,研究内容明显丰富,这表明我国ESP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年会的三个中心议题之一就是ESP教学考察,许多院校也加强了对专业英语的投人 (韩金龙,2003)。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ESP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和引进国外的ESP研究成果并且实证性研究相对缺乏,这与国外的应用语言学是恰恰相反的。“由于思辨性研究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经验色彩,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及论证,因而近年来许多学者一再呼吁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高吉利,2005)。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已将ESP教学研究范围延伸到了各个领域,而目前我国的ESP教学研究仍然停留在对个别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的摸索过程当中。许多院校的英语教学只是教学生如何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属于传统单一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在现如今的世界发展大背景下,英语学习不应是上述样子。在现代化大背景下,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良好的教育,还应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李红,2000)。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刘润清,1996)。这就说明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我国ESP教学的发展策略

2.1 ESP教师

国内有关ESP 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大都由(英语)语言教师撰写论述,从理据引用到课程实践都试图证实,ESP 应归属语言教学,而非归属专业教学(刘法公,2001;范谊,1995)那么,究竟是由(英语)语言教师还是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ESP 课程的教学任务呢?换句话说,ESP课程 的教学范围如何定义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考虑到具体的ESP科目的专业化程度。关于EGP和ESP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可以参看下列英语教学学科树形图(Tree of ELT)。

Figure 3 The tree of ELT

(Hutchinson & Waters,1991)大学英语教师都是英语语言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并且英语教学经验丰富,但如果他们教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金融、商务、新闻,旅游等),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还有所欠缺。现在国内从事ESP教学的英语教师很少能够或者很少愿意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角度看待ESP教学,懂专业的教师不能够驾驭语言,能够驾驭语言的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偶尔有能够既驾驭英语又懂得专业知识的教师,他们却很少能够从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把握教育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ESP这样一门特殊的语言教学课程总是因教师缺乏某一方面的理论指导而变得难以顺畅地进行。(姜毅超 李娜,2009)所以ESP 教师队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支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2.2 ESP教材

就ESP教材而言,我们应当编写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ESP教材编写方面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真实性(韩金龙),所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应太难,应具有通用性,恰当性,应尽量接近实际交际语言,要体现英语学习的实践性等。再次,我们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应采用适当的现代技术,例如,光盘,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和基于计算机的语料库。

2.3 ESP教学法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ESP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师的角色。(朱梅萍 沈忆文,2010)。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及学科知识实践的机会,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与人沟通,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ESP教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尽管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学者对ESP的界定,学科性质和教学方法的论述仍然存在着争议,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ESP教学研究的发展。笔者就国内ESP研究的现状及发展需要提出了个人观点,希望对ESP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6.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外语界[J].2004.

[3]杨惠中,张彦斌.ESP/EST学术讨论会在沪举行.现代外语[J].1982.

[4]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国外外语教学[J].2003.

[5]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外语教学.2001.

[6]张艳.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外语教学[J].2005.

[8]陆伟成.ESP课程的特定性研究及任务型设计.中国ESP研究,2010.

esp理论论文例5

 

一、高校ESP转型及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称北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下称上外)在内的各高校纷纷向ESP方向转型。论文参考。北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外交、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外自1993年秋季起即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十专业构成(如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十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英语涉外公关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十英语构成。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除北外、上外以外的其他众多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探索ESP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以ESP分支中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 又称EBP,即English for BusinessPurposes)为例。论文参考。据《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1168所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共789所,开设率达67%,成为高职英语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也是高职英语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可见,目前我国ESP中最活跃的分支当属商务英语。

二、高校ESP教学和发展的相关保障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规定:“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基准的“专业英语”理念在专科学校初现头角。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这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高校ESP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以及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以及英语的学科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在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不过其研究方向往往以 “英语+专项”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了对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至于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高职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来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四、高校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Hutchinson&Waters (1989,P53)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各院校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扭转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以及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 这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把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esp理论论文例6

 

一、高校ESP转型及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称北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下称上外)在内的各高校纷纷向ESP方向转型。论文参考。北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外交、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外自1993年秋季起即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十专业构成(如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十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英语涉外公关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十英语构成。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除北外、上外以外的其他众多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探索ESP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以ESP分支中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 又称EBP,即English for BusinessPurposes)为例。论文参考。据《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1168所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共789所,开设率达67%,成为高职英语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也是高职英语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可见,目前我国ESP中最活跃的分支当属商务英语。

二、高校ESP教学和发展的相关保障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规定:“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基准的“专业英语”理念在专科学校初现头角。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这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高校ESP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以及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以及英语的学科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在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不过其研究方向往往以 “英语+专项”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了对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至于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高职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来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四、高校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Hutchinson&Waters (1989,P53)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各院校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扭转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以及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 这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把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esp理论论文例7

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加深,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英语,又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低龄儿童中的普及使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意味着基础英语教学在中学阶段的完结。大学英语向ESP 转型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主流(刘润清)1996。

一、国内ESP教学现状分析

大量的研究文章使我们对ESP的认识加深。但是数量的激增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高校的ESP教学水平。罗毅等(2008)在6所(二类和三类)高校进行的关于对ESP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74﹪的学生对ESP教学不满意。86﹪的学生表明教师授课语言全部为或以汉语为主。83﹪的学生反映课堂上ESP教师仅用阅读和翻译法教学。调查还发现:高校ESP 课程开设的时间不统一。有的大三开设,有的在大四开设。而且被调查的院校都没有专门的ESP教研机构。

针对以上研究和笔者采访调研,目前国内部分高校ESP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对ESP不够重视,课时严重不足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提高。紧抓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过关率,使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无暇顾及ESP教学。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规定:高校应在大三或大四时开设专业英语教学及ESP教学,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翻译、写作等能力。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师资薄弱、资金短缺等原因未能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安排ESP教学。在多数开设ESP大学英语的系部调查表明:每周2学时,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即不足40个学时。这导致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老师和学生在课上、课下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

1.2ESP教材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是教学大纲具体要求的体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国内ESP教学没有统一规划的教材。缺乏统一的、实用且趣味性强的教材也是制约ESP大学英语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ESP教学组织、管理较随意。大部分高校缺乏统一的ESP教学、管理、科研部门。教师分散的隶属于所在的系部。教师多是原专业课教师。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强,功底不够扎实,因此上课方式单调、枯燥。多采用语法翻译法,授课语言多为汉语。由于缺乏专门的教研管理机构对各系部或学院的ESP教学进行监控,ESP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大部分高校ESP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高ESP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提高ESP教学质量对策如下:

2.1提高对ESP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在完成大一、大二的基础英语教学后,ESP教学应视为更为重要的阶段。通过ESP教学帮助学习者将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本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起来。着重训练学习者在本专业知识领域的目标语和母语的转换,其中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积累数年的英语基础能力为日后的工作、生活交流服务。

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ESP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系部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不开设ESP专业英语课。因此笔者在此呼吁各高校应充分重视ESP教学的重要性,使其先进的ESP教学发展成为本校的优势品牌,使其培养的人才在英语学习、应用能力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2加快ESP师资培训

目前承担ESP教学的教师多为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有利于在课文讲解时及时扩展,组织讨论与学生产生共鸣。但是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功底不如英语教师深厚。专业英语课文中的句子结构难、词汇难。这使能胜任ESP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ESP教学只开设一个学期的课,且课时严重不足。因此ESP师资培训包括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培训应给予充分重视。在此笔者针对师资培训提出四步走策略。

一方面,学校可选派一些外语基础好,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出国接受ESP教学培训。这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快速功刻语言关,并且可以掌握国外ESP的先进教学理念。但是这需要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另一方面,加强自培。各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ESP教学管理机构,定期组织ESP教师进行教研,科研,组织ESP教师间的讲课大赛。第三,加快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转型。鼓励并选择一些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进入ESP教学队伍。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讨论、学习使其承担文科类ESP教学任务。为了有效实现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大量阅读,拓展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英美等国家ESP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这些国家的ESP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阅读ESP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四,充分发挥ESP教师教研交流平台的作用。2011年5月7日,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国内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教师、学者和社会人士自愿组成。目的是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各高校应积极鼓励ESP教师参与此类全国范围内的研讨。对参加研讨会的教师给予费用补贴,充分调动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不断了解ESP教学的发展动向。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过去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能力。但是这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英语要与某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而我国目前的ESP教学质量不高,ESP教学现状有待改善,这需要社会、各高校、ESP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随着对ESP教学重视度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ESP教学一定会逐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好的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英语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esp理论论文例8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esp理论论文例9

一、前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二、大学教师的发展

大学教师的发展指大学教师在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其个体围绕着职业需求在认知、技能、态度、修养、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的变化,具体包括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等;同时,大学教师发展也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它不仅要关注教学效果的提高,更要促进教师对工作以及活动的理解;教师发展是一种目的,以帮助教师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个体的发展(林杰,2010)。20世纪50年代世界大部分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术职业规模迅速扩大,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竞争对大学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角色地位与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李志峰,龚春芬,2008)。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大学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三、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作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定性分析为主,结合定量分析,以某一中医院校的ESP团队为研究对象,团队中的教师除了2位有着十多年ESP教学经验的教授,其他教师都是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为ESP教师的时间不超过2年,这些研究对象对研究ESP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3.1 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简高效,对于ESP教师发展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要制定多项选择的问卷可行性不强。本问卷的4个问题可以对ESP教师的动机、发展问题和对策提供研究素材。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份,收回25份。

3.2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指研究人员深入ESP课堂,通过摄像机记录、课堂笔记和课后聆听学生和教师反馈的方法对ESP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主持人为了研究ESP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变化,对研究对象中的全部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听课,重点观察ESP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反馈等。

3.3 主要问题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对资料的整理可以对研究对象向ESP教师转型中的主要问题归纳为2类―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

外部问题:

1)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存在职业倦怠,缺乏充足的精力谋求专业发展;

2)ESP 课程地位不高,教师发展外部支持条件缺失。

3)ESP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充足的反馈;

4)ESP理论及实践成果匮乏,ESP 教师发展缺乏可参照的成功经验。

内部问题:

1)内部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ESP 教师的发展:

2)部分 ESP 教师存在很严重的职业倦怠

3)教师原有思维定式的阻碍

4)部分教师毅力不足,ESP 教师发展半途而废。

3.4 解决对策

3.4.1 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师觉悟

束定芳(2008)把学习者的动机分为工具性和融合性动机。简单地说,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去学习的是为工具性动机,而出于对学习的真正热爱而学习的是为融合性动机。大英教师在转型为ESP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必定困难重重,知难而退者,半途而废者并不鲜见,要想在ESP教学及研究方面有所造诣,教师本身一定要端正态度,重视ESP,激发自身对ESP的热爱,这是做好ESP的先决条件。

3.4.2建立学习型组织,为 ESP 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促进环境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这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率先提出的管理概念。学习型组织的五大要素,即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对ESP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更是一个团体过程,尤其是对于ESP这块“硬骨头”而言,大英教师更应该通过学习型组织这一模式相互学习,相互激励,集体反思,共同进步。

3.4.3以校本行动为 ESP 教师发展的主要手段

校本行动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基本理念来看,校本行动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等完全一致,都充分体现了“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主要思想,通过校本行动ESP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本校ESP教学及研究,如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专业能力、ESP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然后通过学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变,来实现和达成问题的逐步解决,这样便能最终实现学校的ESP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特定目标,促进本校ESP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4.4 多渠道促进大英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变

鉴于目前国内ESP教学地位不高、教学体系混乱以及相关研究肤浅的现状,有志从事ESP教育研究的英语教师更是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寻求多种资源和途径促进自我在ESP方面的发展,如访问学习其他高校的ESP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多与其他 ESP 教师进行交流等等,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为ESP专业教师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自我的提升,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必经之路,可以视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前景。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师在转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内外部问题具有代表性,而提出的相应解决之对策目前尚属理论阶段,还未付诸实践,期望将来有相关领域之学者进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306-308.

3)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5):20-25

4)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1.

esp理论论文例10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