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28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1

二、继续教育英语专业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进展,我国的继续教育曾一度蓬勃发展,为各领域培养了大批的“后起”人才。继续教育英语专业也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适合企业及单位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批人才。然而,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继续教育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作为继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英语专业也面临严峻考验,即生源质量下降、生源逐年缩减。要应对这一挑战,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学以致用”对继续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意义尤为深刻,因为大部分学生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再次进校接受再教育。学生及所在单位都希望继续教育这一过程一结束(甚至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就可以应用于工作中。这就需要继续教育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书面和口头交流活动,能够完成不同场合中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但在现实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甚至陷入困境。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经过两年半的专科或专升本的学习,在英语语言应用上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发音不准、听说能力较差、写作水平较低、无法完成正常的日常英语或中英交流活动。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士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了大麻烦:标点乱用、常用词的错用或乱用、词性不分、语法混乱、逻辑不通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连论文的英文题目也常出现词性错用和语法混乱的现象。每年指导论文的老师都会为此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以至于学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都成了领导和老师要面对的难题。改变这种现状、有效地完成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任务是继续教育英语专业要完成的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具体分析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三、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1.社会、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而成人教育既是我国现行的继续教育的前身。虽然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已经取得了明确的法律认可地位,但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仍备受争议,仍不被很多人所接收和认可。即使是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国家教育部对成教和继续教育的政策也不稳定,甚至一度“淡化”继续教育。社会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足,这使得继续教育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并不断被“边缘化”。这与发达国家对继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相差甚远。受此影响,很多单位和企业都将继续教育的毕业生排除在录用范围之外。即使一些学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专业四级、甚至专业八级的考试,依然会在就业和报考研究生考试时时受到种种限制。这种现实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为学生培养而尽心尽力的老师备感挫败与不公。制度与政策的逆向倾斜必然会造成教育的不公,进而会影响师资分配失衡、教育资源配备不足,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普教和继续教育分而治之或将继续教育学院分离出大校本部单独划院治理。还有的高校将继续教育学院从财政和教学剥离出大校,学院自主教学、自付盈亏。继续教育的国家财政支持几乎没有,学生的学费又远远低于普教,这使继续教育学院财政陷入危机甚至入不敷出,只好搭载其他的培训项目来勉强支付教师工资。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也不能得到大校其他学院老师同等的培训机会,尤其是海外学习机会,而这对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素质过硬的老师怎能培养出能力强的学生呢?教师的积极性是其责任心的前提与保障。高校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也使得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没法平等享用大校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些在校外难以找到的资源。

2.学生自身因素

继续教育是面向全社会招生的,这一点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生源大多是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参加继续教育入学考试的大多是普通高考落榜学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职高或技校毕业生、或者是一些参加过工作后有打算提高自己文凭的公司职员等等。近几年,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使得继续教育一部分相对基础好的生源流失。社会的不认可也影响了继续教育生源的数量。这使得继续教育陷入了入学考试的考试难度偏低、录取分数偏低的境地,导致很大一部分英语基础极其薄弱、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涌入继续教育课堂。这一现状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给老师授课和学生听课都带来了难度。在课堂上,尤其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语言类的课堂上,一大部分人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而老师也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无法填补大部分学生十几年的英语方面的空缺。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没兴趣。少部分优秀学生因为老师放慢讲课速度,降低课程难度而难以在专业上取得更大进步。继续教育生源广而杂,这也导致继续教育学生年龄结构的多元化。

继续教育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40岁之间。而其中年龄偏大的学生很多已结婚生子,或者是已经有了使自己忙碌奔波的工作。这一现状为继续教育的英语课程设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一个人学习语言能力的最强时期是在少儿时期,而这些年龄偏大的学生虽有比适龄普通本科学生更强的自控能力,可是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偏差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和不自信。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导致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和语法成了这些超龄学生的老大难。不自信和惶恐的心理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的提高。此外,虽然继续教育的主体课程分布在周末及工作日的晚上,可还是有很多学生还是会因为家庭或者工作方面的原因难以全勤,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从不出勤。而外语的学习需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保证达到一个量的积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复杂的学生群体构成,多元化的年龄分布使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不再像是单纯的学生群体。而更像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群体。一些在学业或工作中遭遇挫折,或者是在社会上有过工作经历及创业经历的学生会给刚刚走出高中或者中等教育校门的学生带来一些悲观情绪或者是一些金钱至上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在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院系内形成消极的学习风气。很多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就把注意力从课堂转向赚钱。加之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到一些类似于家教、培训机构代课老师、导游等等的兼职工作,使得学生们透支自己的学习时间去赚钱。最后导致学业不精、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差。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课上和课下的互动、互助式学习。但继续教育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少而集中、均不住校,这给学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很多学生想找个能练习英语或互助学习的伙伴都很困难。这种学习上的“无助”和“孤独感”大大消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

四、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措施

通过以上影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因素不难看出,教育是一种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庭等各方面凝聚之力的实施过程。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有可能引发连动反应,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如果没有秩序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态,如果没有持续、稳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教育业会陷入教与学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所以,大到社会小到班级,每个群体都应从大局出发,才能完成育人不误人的神圣使命。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继续教育应该重视课程的设置问题。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实用”这一特点,即能够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为目标。这需要改变照搬普教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做法。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改革,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和教材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力度远远不够。符合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现成教材很少,而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教材都会影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合力来完成继续教育英语专业配套教材的编写这一多年难以突破的艰巨任务。同时,针对继续教育学生上课时间短、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特点,教学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针对性调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网上的听力练习、人机对话、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英文原版电影欣赏等活动中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语言能力。教育也是服务,为学生提供服务。继续教育英语专业要本着“实用”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学生和社会所需求的“服务”。面对英语基础薄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诚心、责任心去感化学生,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给他们张口说、动手练的机会,在课下鼓励他们给自己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努力去体会到听懂与表达的快乐。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2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职员,酒店,旅行社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又有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他们承担着比脱产学生更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坚持读完电大的全部课程需要很大的毅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大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量比较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刚进电大的时候,热情饱满,雄心壮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因为基础差或缺乏兴趣等原因半途而废了。因此,如何够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二、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教学的囿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其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目前在电大系列教育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专业教学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1.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得层面,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侧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大多数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英语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还尚未达到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更谈不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了。这就为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开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时间少而且分散

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社会身份复杂。在家里,他们是支撑家庭经济的栋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抚养儿女;在单位,他们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经理;在电大,他们又是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电大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脱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他们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大教学采用的是一种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学员由于身兼数职,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逐渐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然而对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人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

三、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可以增强记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学生一旦对英语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它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要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魅力。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然而教材复杂的选材和编写过程使得它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趣事、时事热点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寓教学之中。当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因此老师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语资源

在当今这个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手段众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刊,观看英文原声影像,收听英文广播等渠道,来增加语言的输入,信息的摄取。这些英语资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开拓视野。虽然学生对于这些英语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得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平台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3

1.基本情况:性别、论文方向、职业、英语基础、教材难度等;

2.原因分析:论文顺利或不顺利完成之因素;

3.对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建议。接着对英语本科专业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学生的QQ群给40多个学生的QQ信箱发电子邮件,并在群里公布调查信息。虽然这种联系方式相当方便,但是及时作出反馈的只有15位学生。通过再次的邮件催促,且对没反应的同学进行电话联系,联络上了五位,有两位的电话已不在使用中,最终得到了40名学生的电子文档问卷反馈,其中论文完成者22人,论文未完成者18人。针对问卷的反馈,本人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为了弥补问卷的不足,采用了个体访谈调查方式,访谈了多位论文未完成者,更深一步地了解到所存在的问题。

二、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项目设计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人数

问卷调查中的22位论文完成者绝大多数都是2010年以后完成的毕业论文,教育方向7人,占32%;商务方向16人,占72%。其中一人完成了教育方向,后又选了商务方向。18位未完成者中教育方向有8人,占44%,商务方向10人,占56%。在论文完成者中,商务项目设计完成者居多,约相当于教学项目设计的两倍。在未完成者里,教学项目设计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商务项目设计操作性强,贴近生活,项目还可以虚拟,英文报告的字数要求也相对少适合各种职业的学生,不管是教师行业还是企事业单位。而教学项目设计专业性较强,要求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的设计,这对非从事英语教学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很难。特别是实施部分,需要实施对象,不能虚拟,因为需要提供课堂录音和学生日记等附件。论文完成者里,7人教育方向有5位是中小学英语教师;而18位论文未完成者当中,只有2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二)英语水平自评情况

两类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好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18.2%和16.7%。但认为自己水平差的学生在完成者和未完成者的比例分别为4.5%和16.7%,相比之下未完成者中的差生数量明显增加。

(三)学员对项目设计教材的学习情况

在论文完成者里,项目设计教材看得懂的学生比例为54.5%。其实,教材看得懂就显示了他们自己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好的学员数只有18.2%,这两个数字的对照说明论文完成者对英语水平的自评显得较为谦虚。但是在论文未完成者中,教材没全懂又没认真看的学生比例却占到了38.9%。如果英语基础好,又愿意花时间去读懂英文教材,就十分清楚自己该如何选题,项目设计过程的开展也不成问题。而对那些没看或没看懂教材的学生来说,项目设计的启动与开展则存在着困难与障碍。看不懂教材与英语基础差有一定关联,如果学员自己不努力,就根本无从下手。

(四)项目设计顺利与难于顺利完成的原因

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依次是指导老师负责、自己努力、专科阶段的英语基础、工作需要、学历或学位提升需要、班主任尽职、同学帮助以及毕业时间长短。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老师问题,二是自身的努力与自己的英语基础。根据论文未完成者的分析,他们的论文难于顺利完成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依次是缺乏毅力、论文与本职工作无关、工作忙、专科毕业时间太长、同学之间没联系、专业阶段的英语基础薄弱、学历或学位提升需求。显然,缺乏毅力这个主观因素是造成项目设计顺利与不顺利完成的最重要原因。论文完成者把指导教师的负责摆到了第一位,强调指导教师的重要性。而论文未完成者把论文与本职工作无关这客观因素与缺乏毅力这主观因素并列为第一位原因。因为成人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而项目设计的开展需要持续的一段时间(前后至少三个月),所以工作忙无法挤出时间也是造成他们不能顺利完成的一个客观因素。因为项目设计的阶段报告都要求用英文书写,如果英语基础薄弱,就严重阻碍了他们论文的按时顺利完成。

(五)论文能否检测本科学业

虽然论文没法按时完成,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英语本科的项目设计能够检测到自己的本科学业。论文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写作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语言和结构的组织,对本科学习的专业知识做全面的回顾和检测。论文是本科学业的书面汇报形式,它能够合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论文的准备和提交可以巩固基础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并运用于实践当中。教育方向的学生认为教学项目设计是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论总结和提升,同时亦对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商务方向学生认为是商务项目设计与专业贴近,涉及许多商务英语知识,用到很多专业术语及描述,很多课程均被应用其中。但是在论文未完成者里,27.8%人认为不能检测到自己的本科学业。原因是论文与学习并无多少相关,是否本人完成仍需考量;专业课学好也不代表能写好论文;工作后精力有限,无法专心写论文。这也表达出他们无法完成毕业论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六)与指导教师交流的最佳方式

大多数学员喜欢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至少一次以上,特别是开题部分,然后分阶段进行QQ或邮件或电话交流。所以,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员与自己见面交流,无论自己多忙碌,都要挤点时间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后结合其它远程交流的方式继续跟踪指导。

三、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项目设计的调查结论

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与精力。调查研究表明,论文的按时顺利完成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努力。自觉性强的学生较容易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即使自身工作繁忙、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也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做。当然,如果英语基础好,完成这个项目设计相对得心应手,也较轻松。个别学员虽然课程学得好,但对论文这个环节则是一拖再拖。有的学员则是课程都学过了还来听课,但到了论文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原因是他们感觉不再学知识了,也不再接到准考证的通知来参加期末考试了。同时因为没有学历或学位提升的需要,他们很难自觉地去完成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有的学员到了最后期限都不着急来找指导教师。如何督促、激发自觉性差的学员继续完成论文是一门技巧。经过访谈了解到发短信和发邮件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起不到催促学员完成毕业论文的作用。而打电话则是催促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最佳方式,能够激起他们行动起来。本次问卷调查的电话催促已经激起两位同学开始启动教学项目设计。教育方向还有十三位学员未完成,他们几乎都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这点严重阻碍了他们论文的顺利开展。原因有几点:一是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没有任何相关性,激不起他们做论文的欲望。二是他们根本没有教学经验,听了指导老师的论文过程介绍还是云里雾里,不知从何入手,开题对他们特别难。三是他们也没有教学的对象,所以到第四阶段的实施部分因为没有教学实施的学生对象就进行不下去。这是目前妨碍英语毕业论文进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只好降低教学实施对象人数的要求。他们还可以自己组成一个小班级作为教学项目设计的实施对象。商务方向大约还有40位学生,做起来倒不存在上述那些困难。因为商务项目设计运用范围较广,可以运用于教学、外贸等行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找现实生活自己比较熟悉的项目,无需实施对象,做起来相对容易。只要学员挤出时间,用心点,完成一个较满意的商务项目应该是不难的。

四、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说,专科阶段英语基础越好的学生越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好英语基础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特别是英语写作水平。那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对老师都较满意,认为他们都很负责任,对学校也没有特别的要求。部分学生则对指导教师提出一些要求与建议,归纳如下:

1.开设论文辅导课,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论文的操作与流程。

2.安排一些时间让老师和同学聚在一起讨论,有助于大家开拓思维。

3.组织论文分析会,对优秀论文范本进行现场分析和指导。

4.组织论文批改课,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边探讨边修改。

5.多联系学生,督促与监督他们论文完成的情况。

6.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课程要求的变化有新的提升。虽然针对每一年级都开过论文开题辅导课,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来参加。所以,每学期还是十分有必要由专业主任或课程负责教师开设一次论文开题辅导课,由管理员通知到每一位学员,这样就可以激发和启发他们及时行动起来。同时,还可以腾出一些时间让学员共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拓展思路。虽然论文分析、讨论、批改课,操作起来略为困难,因为项目设计都是分阶段完成的,而每个同学的进展速度都不太一样,但是这些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写作课程上,这样就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加强学员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最终的论文撰写打好基础。学员因为忙于生活与工作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和同学们,管理员和指导者就要主动打电话,经常联系学员,使他们感觉有亲近感,才能激活他们完成论文的积极性与迫切性。指导教师应该坚持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灵活的指导方式与方法。同时,他们对学校也提出如下建议:

1.希望教育方向的能转商务方向,教学项目设计改为商务项目设计,以更实际有用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

2.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实用为本开设课程,应更贴近日常工作需求及应用。课程还是偏少,特别是关于实用商务类。希望能与更多的院校合作,开设多样化课程。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4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立了包分配的、较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师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体系逐渐暴露出弊端。如师范性院校口径较窄,缺乏综合性;就业的定向性,国家的调控程度较高,使得培养目标和规格僵化,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原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文明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都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育改革的现状对现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在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限定了师范院校是输送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唯一的师资来源渠道。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唯一渠道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而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将师范院校的优势削弱。所有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无论来自师范类专业与否,都可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非但没拥有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还需与非师范生争同一杯羹。从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形势可以预见,更多有志于教学工作的优秀人员将进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域。这无疑对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进则退。

(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国家文件确立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之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的观点勿庸质疑。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含多个方面,如专业道德,即师德、专业发展、专业智能和专业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是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对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知识等。从该标准来看,英语教育(学前方向)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达到学前教师的任职标准。

二、改革的思路

(一)观念先行,制度跟上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观念开始。观念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培养人才的教师,二是培养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整个培养人才的机构从上到下要齐心协力,认清改革的形势,消除原有的优越感,积极面对挑战,构建新的师范教育观,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观念转型的基本和关键。作为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师资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教师专业化道路,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而行政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观念,制定专业发展取向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严格鉴定教师教育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等。总而言之,学校层面要尽可能的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培养工作中,一直存在学科知识优先还是专业知识优先的疑虑。要肯定的是,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一定要走出伪能力的误区。杜绝将师范生单纯操练技术当成训练能力的现象,忽视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在进行课时分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培养的是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亦即是掌握胜任学前英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的,具有专业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专门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分析和归纳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其次,注重专业能力养成的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重建,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渗透能力本位的思想,改变固有的学科知识检验的考核体系,以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学做并重作为考核体系建立的导向。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作为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般是该类学校的龙头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先进专业建设理念。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能利用起学前教育专业的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势必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全校的专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前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必然的趋势。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角度来看,要冲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培养胜任学前段儿童英语教学的师资。开设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专学校适应职业化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另外,还应进一步整合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优质资源,拓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避免出现师范生培养规格单一,封闭等不足的问题。

(四)打破课堂界限,引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

一个学校的资源,无论多雄厚,多丰富,那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知识网络共享化的信息时代,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却能得到大回报。学生在完成所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网络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甚至方式,可以接受他校教师、专家的指导,也可与身处异地的同学进行学习探讨。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的、更大的教学平台上,挣脱学校层次、学历水平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结合师范生需同时发展学科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特点,还应开设实习前训练课,对教学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和提炼,形成刚需的专业能力图谱。最终形成入门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分解图,确定各能力对应的知识,设置实习训练课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幼儿园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本类课程的实施者,切实结合学前英语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能和学习专业素养。

(五)建设实习双导师队伍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生将教学理论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有效的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悟教学理念,具有初级的反思能力。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呼吁双师素质教师,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还不尽人意,这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国家和学校投入经费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不足,使得一些教育技能类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不得不以理论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育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指导教师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习模式,形成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合力模型。这种做法可谓双赢合作,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互补长短。不仅使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缩短与双师素质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一线工作岗位,促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加快其职业能力成熟进程。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5

[作者简介]何艳秋(1982―),女,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4年度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文化认同视域下对英语专业学生“全球公民意识”的实证研究(14WX205)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也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毋庸置疑,文化全球化在丰富各国文化的同时,也必定会对本土文化造成威胁,更有人认为“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1]。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各国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伴随着英语语言的学习,英语文化也随之渗透,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年轻学习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影响。

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产生了许多“共享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就是“伴随着全球化而致的全球公民社会的新现象。”[2]尽管当前对于全球公民这一概念尚有争议,但总的来说,“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全球公民,并进行与之相应的教育,这个观点则是一致的”[3]。

本文拟从文化认同、全球公民教育等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认同现状,指出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意义之所在。

一、文化认同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作为一个涵盖性术语,几乎包含了世间一切事物。正因为如此,对文化的界定,也就众说纷纭,并无统一的定论。Edward Tylor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4]。Samovar则将文化定义为“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态度、等级、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概念等等的集合,以及个体与群体奋斗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器物等等”[5]。显然,Edward Tylor是从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对文化加以界定,而Samovar则试图将自己的定义涵盖文化的每个层面。

Keoeber & Kluckhohn在总结前人对文化的各种界定之后,提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与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转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式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6]在本文中,我们认同此条关于文化的定义,即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思想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二)文化认同的定义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理论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Erikson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理论。正如对文化的界定一样,对于文化认同也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culture identity”是与一定的社团相联系的个人自我概念[7];我国部分学者则认为,文化认同是指民族群体或个体对本民族价值的笃信,对本民族生活方式、命运的理解和关注以及对族际关系的认同等。[8]在本文中,我们则认为,文化认同是某个群体中的群成员在长期的民族共同体中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对本民族而言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认识。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的认同构成文化认同的核心。

文化认同具有继承性与发展变化性两个特点。一方面,个体的文化认同由该群体的成员世代相传,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在当下依旧被传承沿用;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受到外部影响,个体传统的文化认同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或跟上时代潮流,或吸收他者文化,从而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二、全球公民教育

(一)全球公民

如同上述两个理论术语一样,对于什么是全球公民,当前学术界也并无统一的概念。英国非政府组织乐施会教育培训机构(Oxfam BG)认为:“全球公民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可又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是将世界视为一个全球社区并承认在这个社区内的公民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的人”。[9]在乐施会看来,全球公民的核心要素或基本特征应该为:“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每个社会个体应学会适应全球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能具有全球化的意识和观念,诸如懂得合作与消除分歧,尊重多元文化,重视公平正义、积极承担公民责任等。”[10] 美国哲学家娜斯鲍姆(Nussbaum, M.C.)则认为,“全球公民”应是那些对世界上的各种文明、种族、多元文化、社会边缘群体有所了解和认知,并能够对他们富有尊重和理解心情的公民。[11]从上述表述中,不难发现,全球公民应该具有全球意识,对于他族文化持尊重理解态度,且积极投身世界事务,促进全人类利益的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公民要抛弃自己的国家利益,相反,全球公民应该“既维护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又超越民族文化的狭隘局限,将两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12]

(二)全球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则是指“以公民为对象的教育活动,是现代社会培育人民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培养明达公民意识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13]

公民教育在西方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到了近代,公民教育在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崛起。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本国推行公民教育,希望借此教育的推行,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技能。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公民教育有了新的使命,即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或 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简言之,“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14]。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能够放眼于整个世界,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有责任心的人。

三、文化认同在全球公民教育中的作用

对全球公民教育而言,“要成为有效能的公民,学习者一定要有了解世界事务的复杂性,具有跨文化互动的技能。”[15]这就意味着,在全球公民的培养中,必须培养公民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能力、对他文化尊重理解的能力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换言之,必须培养公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过程。它可以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间交际,也可以是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通常,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是指前者,全球公民间的交际也当属此类。按照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交际双方都应有自身文化的输出,这才能被称之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否则,仅仅只有一方的文化输出,必定会造成交际双方文化输出的不对等,其结果则是强势文化必定会对弱势文化造成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其用途与使用范围已无需赘述。正因为此,许多国家都将英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赋予其十分突出的社会地位。毫无疑问,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唯有此,方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发挥交际主体的作用,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这也是全球化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球公民的相应技能的要求。由此可见,英语教育在培养合格的全球公民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自己的沟通技巧,也通过跨文化的比较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他文化,开拓了视野,建立了平等的文化价值观。

如前所述,跨文化交流不单单是语言的交流,还有文化的交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还是母语文化的认同,都必须协调统一。否则,就会产生认同危机,或者出现此强彼弱的问题。故而,跨文化交际必须将文化认同作为其顺利实施的基础,“一些合作或者跨文化交际不理想或者不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文化认同。”[16]一方面,对他人的文化认同意味着对他文化的理解尊重,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展开;另一方面,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则能确保在跨文化交际中,立足自身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文化输出,构成平等交流。

四、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自2005年在北京召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与认同”会议以来,国内有许多学者以当今中国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现状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鉴于其专业学习情况,英语专业学生是高校内最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群体。高莉君(2009)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贵阳某高校本科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现状,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中有大部分人都存在着文化认同困惑的问题,这种困惑体现在民族文化认同、价值观念以及宗教政治制度认同层面。[17]杨玉,李红(2013)对昆明8所高校的1290名学生进行英语教育背景下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汉语文化认同情况总得分不是很高,这说明英语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认同有一定的影响。”[18]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调查,陈新仁认为,总体而言,我国现有的外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19]

通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英语文化已是游刃有余,但他们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却着实让人担忧,他们能够熟练的说出英语文化Valentine’s DAY, Christmas Eve, 但却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七夕”,“除夕”,诸如此类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这种现象被国内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学生汉语文化的缺失,更从深层次暴露出学生对母语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长此以往,这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语言与身份认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了平等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实现,英语学习者除应具备深厚的母语文化基础之外,还应该有正确的母语文化认同观念。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表达,最终只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而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五、结束语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活动日渐频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全球公民具有深刻而又迫切的现实意义。其首先是要求对公民进行“全球公民意识”的教育, 并培养其具有合格全球公民的能力,这正符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故而英语专业学生也更容易较好的扮演全球公民的角色。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全球公民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也要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将公民意识和全球意识结合起来,并要将这种意识深深植入他们的脑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为全球公民的职责。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作为交际主体,应该秉着平等、宽容、尊重的态度去理解与对待他族文化,坚定不移的恪守民族文化,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观。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忘输出我们的优秀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只有这样,方能在成为合格全球公民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将维护全人类利益与本国利益相统一,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克钦.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2]冯建军.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4,(3).

[3][12]陈以藏,邓涛.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 鸡西大学学报,2011,(10).

[4](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连树生,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5]Larry A. 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6](美)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7]任小华.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8]邓治文.论文化认同的机制与取向[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9][14]陈以藏.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J]. 外国教育研究,2010,(3).

[10]卢丽华,姜俊和.“全球公民”教育:基本内涵、价值述求与实践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3,(1).

[11]Nussbaum, M.C. Cultivating Humanity: 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3]李娜,冯秀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15]万明钢.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6]朱丹,李琳琳,宋玉萍.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认同与建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6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鸦片战争进入中国近代史以来,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然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也随之开始了派遣一批又一批的幼童前去留学,就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教育。后面紧跟着的是要求“打倒孔家店”和提倡使用白话文的“德先生、赛先生”的“五四”运动和的新文化运动,国人就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英语。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也掀起了国人学习英语的大潮。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多年和中国近代化的一百多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英语教育从无到有、从抗拒到欣然接受的一百年。我们国人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也就选择接受了西方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更是间接或者直接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开明的新式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一切都得益于西方的主要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走进国人的课堂是密不可分的。但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从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道路自信心空前强大,我们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无疑是最便捷的工具,这就引发人们对英语教育的思索: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2.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视技能,轻视文化

现行英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方式是分块练习,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体系的建立。即使经过反复练习建立了英语表达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学生会表现出无话可说。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整体与部分,树干与枝叶的辩证关系,文化需要语言来当做它的变现形式,虽然由于人类数亿万年进化的原因,一些人仍然可以顺畅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即使他本身对文化也不太了解,但是就像来自美国的享誉全球的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阐述的那样:“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人们学习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全部的整个文化。”所以这就很明显的提示了我们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

2.2教材相关内容存在不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要有相应的语境,而英语语境的设计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得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在此种英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英语专业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西化倾向,从而导致他们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例如,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热衷于过西方的二月十四的情人节,而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七夕情人节,类似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也需要引起警惕。同时,学生进入职场或社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不适应本国环境。

2.3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繁荣和传播远远离不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承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势必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也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也将影响国家形象的树立。

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公认。我们应当牢牢记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1文明传承,国家永续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几多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的根本,是中国生命力之所在。

3.2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代表着团结、互助及凝聚力,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家族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提升全民素质,指导行为准则

《管子・牧民》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以此为准,则全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应聘者在世界500 强企业招聘面试时时,如果应聘者在信仰一栏空白不填或填“无”的,将无条件被淘汰。这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的,那将是很可怕的。“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丢掉它就会走向违法、无信、贪污、。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

3.4点明工作态度

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有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人应该少说多做。这同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致的,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工作,这也是战胜浮躁风气的不二法门。

3.5创新源泉

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科学技术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将科技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在“飞天”梦想实现基础上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展哪些技术及如何发展等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突破这些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用科学来解释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进慧的时代,就像一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愈能发现隐藏的其中的巨大能量。所以,以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4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文明的传承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有拥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才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赢得他人的敬重的民族,就必须要有本民族的文化支撑,那些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犹如浮萍般的失去本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而英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基,所以它们有融合的必要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良现行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它给英语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赋予英语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更具“中国味”的英语人才。随着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国人将更具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国人的生活,个人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会呈现廉洁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此外,这对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有益的。21 世纪世界各国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国人将更多地走出去,他们所拥有的中国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外国人。这无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再则,社会能否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古老智慧进行深入的探究,会让中国古老智慧在新世纪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1988 年,全球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感悟:“人类必须要学习和吸收2500年前的孔子的经典智慧,如果人们想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的话。”

5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融合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下面从教材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来进行路径探究。

5.1教材内容创新

在教材方面改变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优秀中国文化作品为蓝本进行英语教材创作,或直接翻译,或加工后翻译,从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5.2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课下发现、课堂讨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表层现象进行英语表达及意义解释。然后,在课堂上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同学间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通过质疑与释疑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理解深度。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从而通过习惯影响行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又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英语表达能力。

6结论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之时,相对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梦”,我国提出了“中国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潮,各阶段教育都相应地增加国学内容,从基础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到更深入一些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也更侧重国学内容,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故宫》,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的《王立群读史记》,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各地的地方性文化讲坛也更注重深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如湖北讲坛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方面,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了众多孔子学院,培养了很多外国学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更以孔子这样的代表人物形象为品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英语教育是立足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人了解世界,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融合的必要性及内在价值。只有通过英语专业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能具有良好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有利于传播和不断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熊小红.浅谈英语教学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0)

[2]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2)

[3] 刘长青,张秀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7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8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

教师的专业化指的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过程,遵循一定的成长规律。

(一)职前教育

职前教育指在从事岗位工作之前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在大学或者相应的机构接受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学习基本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训练,具备教师的初步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职前教育主要完成基础教育,专业知识和初步的实践知识。目前我国的职前教育一般是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来实现。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的教师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英语知识,具备标准的语音面貌,掌握英语教学法,初步形成教师品质。

(二)岗前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的岗前培训阶段和其他学科专业的岗前培训阶段相似,都是要强化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业意识,并进一步学习职业道德、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并明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让其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和工作纪律规定。一般来讲,从事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来源主要有师范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以及综合性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有在学前机构工作过的教师。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及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都基本掌握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但综合类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由于学科原因和院校课程设置差异,一般没有较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体验。职业师范院校的从教人员,有着相对成熟的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线经验,却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相对匮乏。以上三种教师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岗前培训。前两种新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少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对其重点培养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对第三类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则突出强化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三)入职教育

入职教育在新教师入职初期角色转换和适应阶段进行。此时可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进行。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这种导师制的指导训练让新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角色,真正帮助新教师解决“入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老带新”的做法在国内各大高校较为流行,效果良好,它可以使新教师较快成熟成长,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角色,获得轻松愉快的入职体验。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老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亮点,帮助新教师分析自己教学方法方式的利弊,引导其分析问题成因。通过相互听课及课后讨论分享教学体验和经验教训。还要因人而异,灵活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老教师也要不断自我充电,加强学习,弥补知识缺口,扩充知识库,以获得更饱满的精神和信心。另外,老教师要利用信息手段,为新教师提供网络资源,供新教师学习参考,并听取新教师的学习报告,给予评价或指点。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9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英语教育专业论文例10

一般来说,每个大学都会建立相对稳定的几个实习基地,但是情况也会因学校而异。有些学校比较重视学校教学效绩,担心大学生来校实习会打断其正常教学秩序,对实习学生存有一定的排斥,但基于上层关系,又不忍拒绝,却又无法放手让学生真正承担实习具体工作,对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会产生阻力。但大部分的实习学校对实习生是持欢迎的态度,年轻活力的注入会帮助所在学校学生激发热情和朝气。后勤管理对实习学生都会开放绿色通道,如住宿等基本上都免费提供,允许延长熄灯时间。实习学生所在科任老师会提前预知他们的课程进度,而所带班班主任也会将班上的基本情况告知实习学生,他们会对学生在其所在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行宏观监控,既让实习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权,又会给他们相应任务,更好地去调节课堂进度和班级管理工作。接受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是实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实习学生对实习学校学生的管理

实习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它们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管理能力。随着学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即便是重点中学学生基础也不一定好,加上很多学校实施分级教学,允许给实习学生带的班其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此,要完全实现教学效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不是容易之事,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因材施教,吸引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而班主任工作中就要充分施以情感教育,用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端,但老师并未曾放弃他,让其有信心继续前行。实习学生对实习学校学生的管理是成功实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院校实习专管秘书对实习学生材料的管理

实习作为高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严肃性与规范性是首要的。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要上交的材料有自己最满意的一份教案,实习过程记录(包括听课记录和班主任工作记录),实结。由于部分学生未参加集体实习,很多材料有过渡参照其他人的嫌疑,造成一定的雷同。还有同学因为实习过程中不是特别用心,实结感触不深,也会拿别人的成果滥竽充数,造成某个版本泛滥,实习效果不明显的彰显。所以,实习材料质量问题管理是一个很大问题,还有些同学借着单独实习的机会没能及时返校上交材料,数量上也有参差不齐。材料管理工作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