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01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1

1大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笔者也遵循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后辅导的顺序来进行阐述。

1.1备课

我们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外,还要注意:

(1)广泛收集资料。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给学生预设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供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配合适当的任务型作业让学生来强化知识。

(3)强调教师协作备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并通过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所获资源进行交换。

1.2教学实施

在完成了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在这个部分,笔者以所在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1)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套多媒体平台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广播教学,这既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和教师同步的电子课件,并且这种同步是全媒体的内容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电子教案,也能根据需要资料库中的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2)为了达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的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知的理论,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同一课堂中非同步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会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充当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3)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参与到小组讨论。由于网络中数据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也可以实现点对面,教师便能自由切换于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之间,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3课后辅导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保持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习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任务,并且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学习。

(1)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听力作业和语音作业。这里的听力形式不仅是音频的,也可以是视频的,甚至是网络上的某个媒体文件。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对语言输出技能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同伴之间的对话联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拟任务录制成语音文件,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提交。这样教师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可以检查学生们的语音作业并且给与指导。

(2)布置写作作业:这里,教师所留的写作作业不只是一个题目,而会在作业平台上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支持,这些资料可以让同学对文章的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应试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任务化,实用化。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去寻找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强调小组的协作学习,这样通过分工协作获得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而形成共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作用显著。

(4)如果学生有任何伺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系统及MSN、工CQ等和教师联系。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同时教师对某一个学生向题的解答也会同时到网络平台上,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来查看。

1.4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评估效果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4.1阶段性评估

(1)随堂测验:这里,单词听写和对语言点的随堂测试都是通过电脑平台实现的。这既可以保证测验的频度,也保证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对语音、写作作业和自主练习纪录的检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录音,并且将录音文件传到教师指定的网络系统中供检查。对子课后练习,学生则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记录学生成绩。

这种阶段性评价,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一定督促,又能够及时校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4.2综合性评估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2

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对于高等院校土木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1-2],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形成课程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初步的结构概念,并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几项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公式多、符号多、体系庞杂,加上规范条文的约束性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拉、压、弯、剪和扭)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3],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还与规范条文、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教学难度较大[4]。

(2)公式多,规范条文多。公式多是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这些公式逻辑推理强,涉及力学和数学,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基础;课程常对一些不便、不必计算的内容进行规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均较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

(3)经验性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是钢筋和混凝土复合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它不像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可以假定材料为弹性[4]。钢筋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多且离散性大,用纯粹理论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就决定其研究方法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做出基本假定,得出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

(4)综合性强。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学生就应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有关知识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几何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内力平衡关系,以及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的基础。老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专业基础课讲授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复习过去的各种力学和材料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积累系统化并和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知识多、涉及面广,与基础课程联系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总结,还有规范条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教学体会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传授基本是通过授课、答疑、作业这一程序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学习理解不够、课程设计抄袭现象的问题;部分《高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懈怠,教学效果较差。我在几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1)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不仅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又与实践紧密相连。粉笔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枯燥的理论公式,又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先学理论知识,然后生产实习,最后毕业设计这一过程。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的,只有具备实际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5-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改变一个题目全班做的方式,采用分组设计的方法,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设计一个大的题目。此种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还大大减少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然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组织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参加结构模型大赛,类似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结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或根据课程进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工程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掌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有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随着材料强度的不断发展和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一直紧跟本学科发展的脉搏,不断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建立用发展的观点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本思想。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存在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难理解、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获得最好授课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我基于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好并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东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向荣.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3

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性质上来分析,听是领会和吸收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读也是吸收消息的主要手段,是外在信息向内部消化的过程,而写是将内在信息向外部表达的过程。写是建立在听说读的基础上的,是以听说读三方面为基础的;而写又进一步巩固了掌握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感情,有利于加强听说读的训练。因此写作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点。英语写作基本功的培养一直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领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感觉棘手的方面。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在遇到英语写作任务时,仍然会感觉无从下笔,写出来的句子也是中式英语,错误百出,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由于本身生源质量较差,英语基础比高校学生更薄弱一些,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不如高校的好,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此外,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力量相对落后,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都有所欠缺,无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在指导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近年来兴起的混合学习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混合学习是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融合起来,包括三种学习形式:集体教学形式(老师讲授为主)、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和自主学习形式。将这三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基于职业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探讨如何将混合学习模式融入其中,利用混合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混合学习的相关理论介绍

混合学习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而出现的学习方法,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从学习形式上看,混合学习将多种学习形式融合起来,包括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传统课堂学习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形式的集体学习。在线学习形式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完全基于个人学习需求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帮助和交流,一起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因此,混合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将各种学习方式加以整合,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从技术与教学媒体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将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学资源融合为一体,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混合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教学媒体、教学材料、学习环境等因素的选择混合优化程度决定了混合学习的成效。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混合学习是传统的老师课堂讲授方式与互联网学习方式的混合。总体来说,混合学习的就是将影响学习过程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比如学习理论、方法、内容、模式和环境等。其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混合学习不是将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组合,而是希望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即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混合学习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他的学习理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为混合学习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根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的过程,直到最后的成功。此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并且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为连续性,重复性,增强性是影响学习的3个主要外在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不同,不认为学习是试误过程,应该是信息加工过程。该理论认为应该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特点着手进行研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动机、需要、意义学习,注重情感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等,这些学习观点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强调个性与创造性发展;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该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为:教师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与引领者,努力创造促进意义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主体学习。

2混合学习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实验设计

本文主要根据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和职业学校教材的特点,以烟台某职业学院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一个进行混合学习理论的试验,另外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将结合,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设计出英语写作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整体结构,同时强调了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和网络辅助学习阶段教学中的注意事宜。两班的学生总体来说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词汇贫乏,语法、句式掌握不好,在写作上很多学生不会布局谋篇,在表达上不知所云,仅仅是单词的简单罗列,而且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实验设计过程如下:

传统课堂教学阶段:地点一般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活动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活动主要有情景引入,指引学生热身准备、任务呈现、小组协作布局谋篇、自行完成任务、组内互评习作,教师讲解范文,最后自我修善习作。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听讲,问题分析、讨论交流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部分可以在网络协作学习后面的下一次课堂教学中进行,老师的“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也可以在下一次课堂中展开。在“自我评价”部分里,学生自我分析本次课堂学习中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课后有效进行网络学习做准备。老师逐个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点评。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主要有自主学习(预习,复习,查找资料,自学)、小组协助、小组互评,网上求助、讨论交流和上交作品。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必要时对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指导和帮助,对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一定的问题答疑和学习评价。

课堂讲授阶段注意事项:老师在课堂中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在上课前通过播放音乐、歌曲等,使学生性格开朗,心情愉悦,特别是那些畏惧英语写作的学生,让他们能的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在课堂导入等活动中,多运用图片或幻灯片或视频,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网络辅助学习阶段的注意事项:为了防止学生不配合,可以通过网上签到等方式进行网上记载,并且把网络学习状况与学生的期末成绩紧密挂钩;在网上进行辅导时,要根据课堂上所观察和了解到的学生学习状况,对于英语写作基础差的同学或课堂不认真的同学,应主动询问他们的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实验效果评价

为了进一步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职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科学客观地验证出实验效果。

问卷共有25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与态度、目前写作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学生协作学习与自我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态度;了解教学中教师目前写作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评价以及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的课堂评价和实施效果。

根据学生的认真回答,收齐问卷或及时记载访谈中的要点,然后并统计其结果,以此较全面了解英语写作教学在混合学习模式实施前后的真实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态度、兴趣、自身的写作基础和写作习惯不容乐观,并且也了解到了在学生之间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的可能性。经历了一学期的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后,学生们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大增,学生们对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持肯定态度。根据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总的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接受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辅导、监督和帮助使得他们能够重新树立英语写作的信心,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基础好接受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总结

本文介绍了混合学习方式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分析混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烟台市某职业学校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班,另外一个作为对照班,进行了混合学习的教学实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了混合学习的有效性,为促进职业英语写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4

1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1]。通俗来讲,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学习技术与学习风格相结合,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学习内容数字化,实现“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2]。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把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移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两者相互赋能、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最后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研究者Driscoll[3]认为,混合学习是混合或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移动学习法、启发式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音频、视频、电影片段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教师课堂讲授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学习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HarveySingly[4]发现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社交媒体软件相混合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能进行在线互动,方便快捷又高效。Plana等[5]发现使用WhatsApp这种社交软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内学者王泳钦[6]分析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云班课平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的学习效果。甘晔[7]认为“直播互动课+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张美超等[8]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推送信息和语音交互功能,为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了教学主题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设计应动静结合、教学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建议,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张欢[9]认为混合式教学意义广泛,教学系统中任一要素都可以混合,并探讨了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混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孟凡立等[10]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功能强、普及度高、跨平台等优势,并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是,课前充分利用移动平台的新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课前学习任务。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课后学生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旨在为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及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移动网络终端学习具有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用户数量大、运营成本低、精准推送、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这符合混合式学习理论中移动学习的需要。因而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工具性是指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人文性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理念。本研究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延伸学习三个阶段,三个过程互相协调,各种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1课前———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创建微博、微信、QQ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传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视频和音频、教学课件等到移动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构建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时,主要考虑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平衡与适度,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线上学习任务化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结合,依照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在课堂上制定下一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询资料,通过移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把课前预习结果和不懂的内容发到小组群里,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为例,在讲授第三单元“FunnyRoadSignsfromAroundtheWorld”一课时,学生首先要去搜索“FunnyRoadSigns”的相关背景知识,找出各国的滑稽有趣路牌,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教材上与众不同的路牌,把搜索到的资料和错误的译文路牌或图标发到微信群里与同学分享、讨论,这既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营造了轻松学习的环境,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完成了课前预习内容。

2.2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

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首先是衔接课前学习,对课前学习知识的检测和提高,以确认是否完成学习目标。传统教学中的长难句、修辞用法分析等都属于知识性内容,如在课前学习中没有涉及到,就应在课堂上补充。对于学生课前网络平台学习产生的疑问,应重点讨论并加以引导,最终解决学生的疑惑[11]。这里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讲授法和讨论法。还是以上面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第三单元为例,要求各小组代表就课前学习成果进行PPT演示,把收集到世界各地的“FunnyRoadSigns”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对复杂的、比较难理解的RoadSigns让全班同学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解决了问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其次,针对课前学习的疑难点,教师要重点讲授,以使知识内化。通过音乐剧、电影片段、角色扮演等创建情境模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然后引入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对重点字词句、语法、长难句、语篇分析等的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基本内容,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进一步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剖析作者表达了什么,呼吁了什么,有什么倾向性等。例如,教材上的“Don'tstickyourelbowouttoofar.Itmightgohomeinanothercar”。教师问:“Whatdoestheroadsignmean?”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想法,然后由一名学生回答:“Don'tputyourelbowoutofyourcarwindowtoofar”,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再者,英语单词记忆拼图小游戏。本次教学实践还设计了拼词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英语单词并记住其英文意思。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成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建议,使学生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和提高。通过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3课后———通过在线测试、相关学习资料、其他

英语学习网站和App等学习软件,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学习混合学习要求利用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采用网络学习和线下传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微课、移动学习法、翻转课堂、MOOC等。课后延伸学习是学生利用移动端进行提升学习的重要过程,老师会在移动平台上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或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入学习,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向老师提问,教师及时反馈、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结合“新编实用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该平台有强大的功能模块,如“在线学习”“视频作业”“在线学习测试”“教学文件”等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教学文件”中配备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新闻、图片和电影片段等,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模块,还可利用“在线学习测试”检测学习效果,该平台为学生课后延伸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音视频文件、课后作业等上传到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线下拓展学习。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加快或放慢学习节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移动网络终端平台下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9-02

Research on Blend-teaching Model//LI Xiang, HUANGFU Dae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and builds the pedagogical model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blend-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edagogical model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使得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但其中诸如网速不佳、沟通不畅、网络迷失等各方面的弊端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融合、混合运用,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是,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Blend-Learning”这个概念。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1]。“Blend-Learning”,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式学习”“融合式学习”等;从教授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教学”。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模式”这一理论逐步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3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素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6个混合维度,分别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交互方式的混合、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资源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

教学方式的混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混合是混合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面对面讲授,又包括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的教师指导。

学习方式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也有各自的混合特征。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个人查阅资料、请教、调查、实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包括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等在线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小组讨论、合作沟通和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协同研究活动的混合。

交互方式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方式既包括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讨论沟通交互,又包括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的异地异步交互,如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课程中的论坛等方式进行的交互。

教学工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需要使用诸如黑板、粉笔、教室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又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设备、应用系统、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教学工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混合是指纸质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混合。纸质资源包括传统的课本、讲义、笔记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总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4个基本环节:识别和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环境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4]。

Rochester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一种名为RIT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将混合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分析、陈述和总结;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主要是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等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协作与交互。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Josh Bersin混合教学设计4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以及RIT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理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混合教学实施和混合评价3个部分,如图1所示。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这4个方面的分析。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教学是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材、黑板、教室、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的课程知识点讲授、与学生进行的讨论和课堂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浏览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自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网上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交互、协作学习,再通过网上提交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使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混合评价。混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同伴等。混合评价的方式应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最关键的是,混合评价的结果要反馈到混合教学的前期分析中,因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 小结

总之,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混合要素的基础上,其中要更多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睿.基于Moodle网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3]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6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大量的实体企业输出高技能人才的,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变大变强有着一定的关联。同时,一些实力企业已经购置机器人参与到生产过程当中,表明低素质职工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而综合素质高的职工将被各国所重视和抢夺。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并肩负艰巨的使命,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环境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而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就是当前高职教学的应对之道,不过,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与实践却不容乐观。故而本文以此为对象进行探讨。

1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各种学习方式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目前的教学方式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传统教学学习方式和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而传统教学学习方式主要有粉笔黑板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主要有非正式在线学习方式(如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和完全在线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内容和指导的在线学习)。同时,由于本文探究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和行动过程也是混合式教学的对象。综合而知,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传统教学学习方式的优势、E―Learning教学学习方式的优势、企业实践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

2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2.1 高职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支撑平台

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部分就是网络化教学所需的硬件基础建设,而最为关键的即是网络化的教学平台、规模化的网络教室及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其中,担负师生之间网上交流的载体即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点的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校园网的接口和登录权限进行同步和异步方式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教学环境保障。

2.2 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素养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若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步成型,那么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师生特别是教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而通过多年的网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教师都具有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能力,意味着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不再成为问题。同时,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学生也已经具有简单的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并能够自我进行一些必要的资料检索以及学习群体之间的互动性学习,进而形成网络性的学习方式,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教学技能保障。

2.3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当今时代,单调的纯粹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已经被学生所厌恶和教师所摈弃,也就是高职院校师生都渴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教学激情,从而建立高效的教学方式。而混合式教学就恰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多元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学校教学、网络教学和企业实践等多种教学过程来摆脱单调的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弥补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相对不足与差距,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师生的潜力都得以发挥出来。

3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1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逐步探索和思考,这就意味着此处的“有效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普遍适用之,仅仅是就多数高职院校的情况适用之。而无论是基于何种教学,都要涉及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介入,也需要根据教学过程而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下面拟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阐述:

推行过程导向法予以实施混合式教学,即以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将网络教育、企业实践和学校教育设置为统一的教学任务,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具体而言,首先是对过程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予以混合。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促进职业过程能力和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同时过程能力和过程知识隐含在过程任务当中,而过程任务因各种因素影响会存在一定差异,且过程任务存在不同的难易程度,因此需要对过程任务分解为各项子任务予以实施。这样,基于不同级别和性质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不同的组织形式予以应对。其次,是基于完整的职业过程循环的教学活动进行混合设计。职业过程主要是围绕完整的行动过程而展开,而高等职业培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主动建构和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因此,学生关于行动的真正领悟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感知就能够胜任,需要切身参与和感受才能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检查、评价和改进工作过程的能力的目标。而目前关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任务式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自主式教学活动等等。而对于完整的职业过程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教学活动共同进行并予以混合设计。再次,是基于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全面支持,即网络课程平台是通过创设虚拟化的任务情景来为教学活动过程提供全面支持。

当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并不仅仅限于过程导向法的推行,还有其它方法并需要逐步积累教学经验而予以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教学缺陷而予以完善和改进。

3.2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育高技能水平的职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学校教学、网络教学和企业实践相互补充的混合式教学中,虚拟化的网络教学占据重要一环。为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途径之中,网络教学的好坏关乎着混合式教学的质量高低,唯有将网络教学质量予以提升,混合式教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网络教学可以设计学生参与序列化活动的学习流程进行优化,即通过进入任务是否是活动的任务顺序(如若否就退出)是否是协作活动(如若是,进入协作学习并基于活动任务予以分析和小组分工;如若否,进入个人学习并查看活动主题和指导语)学习活动操作提交学习活动。这样,可以通过对网络教学的优化和提升来强化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发挥,并进而使得混合式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4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操作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可以实施混合式学习课堂教学和混合式学习实训教学。混合式学习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并将所学课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文献调研和实践考查,根据调研情况和考查结果进行框架构思,而框架构思主要是基于理论分析和方法选择进行;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根据教师实施和学生配合而予以问卷调查和课堂实施;第三阶段为问卷分析和数据统计,并根据数据处理进行资料分析;第四阶段为理论方法,并制定评价指标进行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价。而在这四个阶段当中,各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存在着承接关系,即框架构思问卷调查和课堂实施资料分析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价结论建议。

混合式学习实训教学活动设计见图1所示:

这样,通过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的逻辑程序,来更好地实施混合式学习实验教学。

5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而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却并不理想,需要全体高等职业教育者的集体智慧来予以解决,对此,本文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也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和缺陷,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当中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7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免费网络服务;教学模式

Key words: mixed learning;free web services;instruction paradig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46-02

0 引言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理念。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重要的教学理念,而对于此环境中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1 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以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的智能手机等向学习者提供了更开放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发展,网络学习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渐受到教师和学者的认同。然而,对于混合式学习,如何混合值得思考。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在传播学理论基础上,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活动框架,充分运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二者的优势。混合式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活动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非拘泥于单纯的面对面,网对网,更大的优势是根据具体情况而互相结合,在交叉环境中变通运用。对于E-learning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活动的组合形式。

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讨,在我国高校中有了相应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也暴露了诸多弊端。由于其教学平台的使用门槛高,开放程度不高等情况,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面对诸多问题。针对目前的一些不足,结合网络出现的免费软件,如腾讯QQ,博客,BBS,校园知网等免费软件或交流网站,构建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其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

2 基于免费网络服务的教学行为分析

在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行为主要有三类: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在网络环境下,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同样支持主要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可以分为呈现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其中,呈现行为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对话行为是指师生之间的互相作用行为,指导行为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时教师采用的辅导行为。免费的网络服务对这三种教学行为的支持有多个方面,如表1。

目前免费网络服务很多,无论是开放的软件还是免费的网络平台都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合理选择。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腾讯QQ,博客,视频网站是主要的免费网络服务,其中应有适当的YY,知网等的辅助配合。具体来说,利用QQ软件的图文呈现以及语音功能,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演示功能来实现教学呈现行为;对话行为则由QQ的同步和异步文本交流,QQ和YY结合的语音功能;教学指导行为可采用QQ的文件共享,优酷或土豆在线视频,博客在线阅读等功能。

3 《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混合式学习模式新构建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中所使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的掌握和对材料技术性质进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数据分析整理能力的锻炼。传统课堂板书式的教学通常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往往也是力不从心。因此网络教学介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理论课、实验课的主动参与,进行体验式的学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我们构建以下混合式学习的模式。

3.1 阅读反思型―理论课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课前在QQ群社区的论坛里提供网上自学的指导语、任务列表、测试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在QQ群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回答这些问题,并设置话题组织学生讨论。课后,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学习反思,教师将优秀博文推荐到QQ群社区的论坛里,以资共享。其中,任务列表均以网上资源,视频内容在土豆网中提供,其他文件用QQ群共享提供。为防止教师推荐学生博客的片面性,要求学生用谷歌阅读器订阅其他同学的博客。分享他人博客反思的同时,常常会产生学生之间交互。

这种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能督促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阅读,让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这样学生带问题听课效果更好。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课前很难做到深入阅读,无法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系统性差。下面表2、表3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新拌混凝土的性质”为例进行列表模式介绍。

3.2 远程讲授型―实验课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课前学生根据老师上传到QQ群共享的实验操作视频或动画进行实验预习。实验课上,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并答疑。课后,学生完成教师在网上提供的自测题,以检验和巩固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重复观看课前的多媒体实验资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通过QQ群求助。

这种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优点就是方便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和学习,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实验反馈,改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保证预习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下面表4、表5以“普通混凝土实验”为例进行列表模式介绍。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与免费E-learning服务平台结合,设计与应用两种典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此模式的构建应用,从实际效果来看,既发挥了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在E-learning环境中的优势,又能有效的节约课堂时间,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其效果明显,适合高校开展。

参考文献:

[1]喻征.对近十年我国关于E-learning研究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08).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8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混合法近年来在美国教育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青睐,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比肩成为第三种研究范式。长期以来,质化和量化研究分庭抗礼,形成固有的研究模式,且彼此攻击,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然而,单独的质化或量化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混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可能性。本文回顾混合法的兴起与发展历史,分析混合法与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实际研究中的操作与应用,最后指出混合法研究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混合法 教育研究方法论 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

作者简介:张东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2)。

混合法研究近年来在美国教育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青睐,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比肩成为第三种研究范式。长期以来,质化和量化研究分庭抗礼,形成固有的研究模式,且彼此攻击,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然而,单独的质化或量化都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混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可能性。本文回顾混合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史,分析其与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混合法研究在实际研究中的操作与应用,最后指出混合法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混合法研究的兴起

混合法是近年来受到关注比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它的使用却早已有之。早在20世纪初就有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既收集量化数据也收集质化数据的先例,如文化人类学家,尤其是田野人类学家在研究某一社区或群体的文化特征时常常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采集多角度的数据以获得对一个社区全方位的理解,然而这种做法在当时被笼统地称作田野调查,混合研究的名称并未出现。把两种数据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设计或方法论是在近十年才出现的。1959年坎贝尔和费斯科(Campbell & Fiske)倡导使用多种不同的量化方法来研究心理特征,并把这种做法称为“多种操作主义”(multiple operationalism),被认为是混合法正式出现的标志。坎贝尔和费斯科认为把不同的研究方法作用于一个研究问题,彼此验证,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效度,捕捉到真实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某一种研究方法造成的人为事实”(methodological artifact, Bouchard, 1976 268)。魏波、坎贝尔、史华慈和赛奇莱斯特(Webb, Campbell, Schwartz &Sechrest)于1966年拓展了多种操作主义的概念,第一次创造了“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这一名词,用以指不同方法的彼此验证。质化方法论大师丹津(Denzin)于1978年进一步勾勒出三角互证的步骤,他把三角互证定义为“研究同一现象时多种方法论的结合”,并提出四种三角互证的类型:(1)数据互证(即资料来源不同);(2)理论互证(解释研究结果的不同视角或理论);(3)研究者互证(不同的研究人员);(4)方法互证(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且,丹津区分了方法内互证和方法间互证,前者指或者使用量化的不同方法或者使用质化的不同方法,后者指量化和质化方法共用。丹津认为方法内互证作用不大,因为同属于一种研究范式的不同方法无法避免该范式的内在不足。丹津总结混合法的优点在于:“存在于一种数据来源、研究者和特定研究方法中的偏见可以由其他数据来源、研究者和研究方法所消除。”

继丹津之后,混合法的发展逐渐获得更多学者的认可。如吉克(Jick,1979)认为混合法(1)使研究者对研究结论更有信心;(2)使收集数据的方法更有创新;(3)可获得更深厚、丰富的数据;(4)可合成或融合理论;(5)可发现反例;(6)由于它的综合性,可作为其他理论的试验地。赛博(Sieber,1973)则指出同时使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阶段都大有裨益。在研究设计阶段,量化数据可以帮助质化分析指出有代表性的样本成员以及偏离样本,而质化数据有助于发展有效的量化测量工具。在数据收集阶段,量化数据有助于提供基本信息,帮助质化研究避免“精英偏见”(即仅获得高社会阶层成员的观点),而质化数据有助于量化研究进行数据收集。在数据分析阶段,量化数据可以评估质化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而质化数据可帮助解释、阐明、描述、证实以及改变量化结论。

混合法的名称直到近年才达成共识,以往研究者曾使用不同的名称指代这种研究方法,并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它。如坎贝尔和费斯科(Campbell&Fiske,1959)称它为“多特征多方法研究”,斯代科勒等学者(Steckler,McLeroy,Goodman,Bird & McCormick,1992)称之为“整合法”或“合并法”,拉金等称之为“混血儿”(Ragin,Nagel,&White 2004),莫斯(Morse,1991)称之为“三角互证法”等等。自塔莎克利和泰德利(Tashakkori & Teddlie)于2003出版《社会和行为研究的混合法手册》一书后,混合法这一名称才逐渐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就其定义来讲,本文采用克莱斯威尔对混合法最宽泛的定义,即“混合法研究是一种研究设计,有着特定的哲学前提假设以及探究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它的哲学假设指导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是质化取向和量化取向的有机混合。作为一种方法,它在一项研究或一系列研究中收集、分析和混合量化数据与质化数据。它的基本思想是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以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

二、混合法的发展历程

塔莎克利和泰德利(Tashakkori & Teddlie)在1998年出版的《混合方法论:质化与量化取向的结合》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混合法的历史,按照他们的观点,混合法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50-80年代),范式争论阶段(80-90年代),程序发展阶段(90年代-20世纪末),和倡导独立阶段(21世纪初的十年)。

在混合法的发展过程中,范式争论是最惹人注目也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混合法肯定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对社会科学研究各自的贡献,希望采取众家之长,力图寻找到协调二者于一体的中间点,但是不同的前提假设和不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使质化量化研究取向看似难以调和在一个研究设计中。一般来说,量化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出发点,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测量和感知的,客观世界中的规律或因果关系不以研究者的主观看法为转移,因而量化研究追求的是大样本背后体现的规律性,力图使其放之四海皆准,尽量减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干预;质化研究则以后现代主义中的阐释学和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客观世界,任何事物都由主观的认识建构出来,不存在客观的真理,真理是相对的,质化研究因而不追求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和广泛适切性,强调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在研究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从具体操作来看,量化数据指的是封闭式信息,如研究者通过态度、行为或表现量表所测量到的数字化结果,有时也体现在一些已有统计资料中,如普查记录或出勤记录,量化数据分析则是对这些指标的得分进行统计描述和检验。相反,质化数据由开放性的信息构成,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参与者的访谈获得,开放性的访谈允许参与者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而不是被动地从若干选项中选择,因而多是文字性的,不能被量化和标准化的;质化数据也可以通过观察参与人或到直接参与到现场(田野)中来获得,从日记、会议记录、录像带、人工制品(如规章制度)等文件中获得。质化数据的分析多遵循合并主题,形成概念、类型、构建概念图、得出初步结论、理论升华等步骤。量化研究者一般称为调查者(investigator),质化研究者一般称为探求者(inquirer)。

罗斯曼和威尔森(Rossman & Wilson, 1985)分析了社会研究者对待混合法可能持有的三种立场:纯粹主义者,情境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纯粹主义者认为范式内的特征构成了一个不能拆分的“协作组”,不同范式代表无法协调的的世界观假设,比如现实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本体论就是无法统一在一个研究中。在纯粹主义者看来,混合法研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瑞查德和拉里斯(Reichardt & Rallis, 1994)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提出范式特征从逻辑上是独立的,因而可以与其他方法混合使用或加以匹配,以实现对一个研究问题最适切的方法组合。用迈尔斯和胡波曼(1984)的话说:“认识论的纯粹并不能把研究做好。”中间派的情境主义者代表人基德和范恩(1987)一方面认同纯粹主义者在范式一致性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同实用主义者一样认为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可以通过不同范式提供的数据印证得到加强。情境主义者尤其强调的是不同研究之间的数据印证或分歧。格林和卡拉凯利(Greene & Caracelli, 1997)提出超越范式之争的可能性。

范式之争的另一个焦点是混合法到底是一种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论(research methodology),还是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research method)。一些研究者倾向认为混合法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强调它背后的哲学假设,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如塔莎克利和泰德利(Tashakkori & Teddlie),约翰逊等(Johnson, Onwuegbuzie & Turner, 2007)把实用主义(pragmatism)作为混合研究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是由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杜威、詹姆斯等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者拒绝不能共存的论断,倡导不同视角和方法的融合,强调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把各种观点、角度、立场囊括进来,只要是对研究问题有帮助的就为己所用,为混合研究提供了认识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另一些研究者如格林、卡拉茨利和格拉海姆等认为混合法研究没有自己独特的范式和理论假设,不过是在质化或量化研究范式之下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把它等同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与实验法、调查法、民族志、个案研究等相提并论;还有一部分学者试图糅合这两种观点,如克莱斯威尔等(Creswell & Plano Clark, 2006),提出混合法是一种新的研究设计,既包括研究取向、思考世界的方式和问题的提出,也包括具体操作层面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写作风格等全过程。

90年代后,范式之争仍在持续,表明混合法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该方法开展研究。据Plano Clark(2005)统计:1995-2005年间人文社会科学中共有60篇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章使用混合法为研究设计。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成立了混合法研究的特殊兴趣研究群(special interest group),该群于2005年召开第一次会议;同年,第一个专门讨论混合研究的国际会议在剑桥大学召开。2007年一本专门发表混合法研究的期刊《混合法研究学刊》(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开始出现,主编是混合法研究的两位先驱克莱斯维尔和塔莎克利,标志着混合法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确立起来。

三、混合法的应用

超越范式之争后的混合研究学者需进一步厘清混合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专门论述混合方法的专著陆续出现,如克莱斯维尔的《设计与开展混合法研究》(Creswell,2006)、《研究设计:质化、量化与混合方法》(Creswell,2003)、约翰逊等(Johnson,Onwuegbuzie & Turner,2007)的“混合研究:一种研究范式的来临”以及塔莎克利和泰德利(Tashakkori & Teddlie,1998)的《混合方法论:质化和量化方法的合并》等,在这些论著中学者们进一步明确混合法的定义、研究边界、哲学假设、使用规范、操作指南,以及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等方方面面,为混合法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对上述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混合法的应用主要涉及三个操作性问题:(1)什么时候混合;(2)如何混合;(3)为什么混合。莫斯(1991)把混合研究分为即时混合和次序混合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即时混合指收集数据时同时使用质化和量化两种方法,次序混合指采用一种方法收集到一定数据后再使用另一种方法收集另外的数据。约翰逊等(Johnson,Onwuegbuzie & Turner,2007)依据质化、量化研究方法在混合研究中的重要性把混合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设计是“同等地位混合”,即量化和质化方法在一项研究中同等重要;第二类是“量化主导混合”,即一项研究中尽管使用不同研究方法,量化方法却居主要位置,质化方法为辅;第三类是“质化主导混合”,即一项研究中质化方法居主要位置,量化方法为辅。

针对第二个问题,克莱斯维尔(Creswell,1994;2006)提出在数据分析阶段混合使用质化、量化数据的三种方式:合并数据、连接数据和嵌入数据(如下图所示)。合并数据指的是对质化数据和量化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构成研究结论;连接数据是指基于对一种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再对另一种数据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嵌入数据指的是把一类数据作为另一类数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针对第三个问题,格林、卡拉茨利和格拉海姆(Greene,Caracelli & Graham, 1989)在“构建混合法评估设计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通过对57项实证研究所做的内容分析,认为混合研究设计不外乎5个目的:(1)三角互证,即通过使用不同方法寻求研究结果的一致和支持;(2)互补,即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长处来弥补一种特定方法的不足;(3)发展,即运用一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论指导另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4)开创,即发现矛盾、对立的结论以重新定义研究问题;(5)扩展,即通过不同研究方法扩展研究的广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该文章讨论了每一种混合研究设计的不同特点,为未来的学者实地应用混合法开展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南。

当然,如同任何一种研究方法一样,混合法的具体使用不可能简单的照搬,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情境和资源使研究者必然面临诸多自身需要考量和做出权宜决定的问题,如不同方法和数据在哪个阶段混合最佳?研究过程中数据如何实现融合?研究结果呈现的语言/话语应该是量化的还是质化的?混合研究的和信度和效度如何确定?当质化、量化数据指向分歧时,该如何做出研究结论?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混合法研究者个体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也是混合法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四、结语

尽管20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当今称为“混合法”的研究,但是社会科学研究受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影响迅速成为量化取向为主导的。部分缘于对量化取向的抵制,质化研究的潮流在20世纪下半期发展起来,到八九十年代形成了质化与量化两大研究范式对垒的局面。作为对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两极化的反应,一种倾向于融合的学术运动出现,逐渐被称为混合法研究。当前美国教育研究处在三种方法论并存的阶段,每种研究范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都有适合应用的研究问题。反观中国教育学界,混合法尚不为人知,学者依然处在“质化—量化”二分当中,且质化学者多不能使用量化方法进行研究,量化学者也无法理解和不愿使用质化分析。本文抛砖引玉,希冀通过混合法在美国的发展与应用引起国内教育同行对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Greene, J. C., Caracelli, V. J., & Graham, W. F.(1989).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ixed-method Evaluation Design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1(3), 255-274.

[2]Creswell, J. W., & Plano Clark, V. L.(2006).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3]Johnson, R. B., Onwuegbuzie, A. J., & Turner, L. A.(2007).Toward a Definition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1(2),112-133.

[4]Tashakkori, A.& Teddlie, C.(2010).SAGE Handbook of Mixed Methods in Social & Behavioral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

[5]Campbell, D. T.& Fiske, D. W.(1959).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by the 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6(2),81-105.

[6]Jick, T. D.(1979).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4),602-611.

[7]Denzin, N. K.(1978).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 Praeger.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现代的教育方式,E-Learning在全球的发展十分迅速,它在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1年开始,国外E—Leaming进入低潮,国外教育技术界和企业培训界开始试图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来辅助和改造传统的E-Learning。现在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它是随着对网络学习(E—Leanring)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C-Learning)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

提到混合式学习,不得不提到远程教学,因为它实际上远程教学发展到现阶段的最新成果。早期的远程教学手段诸如报纸、邮政、录音带和录像带等速度较慢而且有时间限制。尽管这种方式的传递异步、灵活而且允许学习者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白定步调完成,但效率低下。

现在的远程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这一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的交流途径大大改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方式。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交流方式上的改进使得远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方便,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普及程度。

E-Learning(网络学习)相对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方式有着许多优势。自由度高是E-Learning主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课程内容,而学生可能正全职上班或是呆在家里做家务,或是有自己的事业或是还在上另外的课程等等。

远程教学的自由度使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上发展迅猛,高等教育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大学机构开始意识到那些不能参加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学生可以参加远程教学,而且用以进行远程教学的物理空间的需求以及费用都大大减少了,网络学院开始大行其道。然而,当基于网络的学习变成惟一的教学手段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生之间联系过少是一个主要的缺陷;二是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的辍学率较高;三是学生可能会在网络课程中遇到技术困难,产生的挫败感将影响学习;四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准确可信的评估是个难题。基于网络学习的上述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能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这时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就出现了。

(二)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它采取教育学方法,使用不同的学习交流策略综合用于传递在线学习内容,同时提供面对面教学。Anthony(2009)从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广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技术或媒体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我们可从图l看出,技术/媒介与传统面对面教学及在线教学相混合的方式。

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则是指在线教学如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其中并未考虑技术/媒介在混合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如下图2所示。

(三)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

一是面对面教学手段的使用减轻了网络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孤独感和认同感,加强了师生关系;二是网络教学手段的使用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的访问所需资源,灵活性强;三是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充分的使用;四是解决了评估难的问题;五是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可以使用更多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

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目前面临的挑战

1.教学资源的访问带来的困难:远程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机动,即学生可在任何有空闲的时间、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学习,而且还能继续工作、照顾家庭。但由于技术故障问题使得教学资源的访问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最大障碍。

2.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如果他们住得离学校太远,那抵达学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大大阻碍着面对面时进行的学习。

3.上班时间带来的困难:即使他们住得离学校较近,但一些学生常常要白天上班甚至要兼二份职,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在固定时间的课表上腾出时间来进行学习。

4.家庭和社会责任带来的困难:无论学生住得远近,一些学生已有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使得他们在参加特定地点的面对面课程会有许多困难。

(二)面对挑战学生、教师、学校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解决现存问题

首先,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应能做到:一是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克服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二是在自己学习上有更大的责任感,保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三是学会掌握复杂技术,应用在线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则应做到:一是以“混合”方式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克服因时间不够、支持不足、资源匮乏等带来的困难;二是通过培训,掌握新的教学和技术技能。

最后,从技术层面考虑,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到:一是实时跟踪教学教程,避免因教师变动、技术故障等原因使得教学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二是提供稳定、用户友好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资源能24小时全天在线访问,为站点内的交互视频、语音、资源上传下载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供资源。

三、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多个目标的混合模型

(一)混合式学习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是事先制订好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好包括课程大纲、文本内容、阅读材料、任务安排等,确定学生在何时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

二是课程提纲必须事先完成并且清晰简洁,如必要最好将特定停息包含在其中。使用红字标识学生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这将使他们学习起来更容易。除非万不得已,课程提纲一旦完成最好不要更改;以免打乱教学计划。 三是无论何时,课堂会面不要排得太紧,避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四是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先熟悉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先学习再实践,然后再熟练应用它。五是教师应时常与学生交流沟通,保持教学进度与计划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被学生所理解接受,提供学生作业的反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参与讨论,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出帮助和建议。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

图3描述了一个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这模型是由美国州立大学的Anthony G.Picciano教授提出的,它呈现了六种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实现的教学方法。这一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和方法。本模型呈现了六种教学目标,下面具体介绍:

1.以培养社交/情感为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混合模式强调教学不应只关注学习内容或是某项技能,而应更多支持学生在社交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通过网络教学是较难实现的,因此,面对面授课方式更适合这一目标。

2.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这是教师探究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他们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对于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的教学来说,电子论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论坛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在评价他人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以思考总结所学内容为目标: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且将所得结果与教师和同学共享,这将拓展和丰富学生的思想。无论是小组日志和个人博客,无论是小组实践还是个人实验,都可作为学生用于反思他们所学内容和课程其它活动的有力工具。

4.以小组合作或拓展学习为目标:在面对面教学中,小组合作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在许多课堂活动中都很普遍。在过去,面对面教学中要进行小组合作,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电子邮件和其它电子通信手段的应用,准备工作所花时间大大缩短了。最近,wikis逐渐流行起来,正成为小组项目和写作的得力助手。

此外,之前以项目报告形式进行的小组工作,在上交给教师任务完成后就结束了,学生没有继续研究的机会。而wikis允许学生在整个学期甚至是学期结束后生成可与他人共享的内容,此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拓展小组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以综合性教学或评价为目标:CMS(内容管理系统)及其它网络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功能。试卷、测试、作业、学习档案这些都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现在已逐渐电子化了。像作业和学期项目报告可通过E-mail传递。学期成果的现场展示也让位于视频会议和播客。电子学档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展示,这远比以前的纸质材料有表现力得多。每周的课堂讨论可在论坛或博客中进行,这也给教师提供了电子记录,以便他们可以反复查看从而了解学生是如何参与其中以及目前的进展。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成绩的评估真正公平公正,并且有电子记录,这些都可被师生反复查看。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例1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