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3:2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78-02

一 引言

工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一般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在这些教学环节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术、轻应用,重说理、轻实效”是工科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基于这种现状,我院以体现当今工程教育中先进教育理念CDIO模式为指导思想,对整个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改革和探索。本文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背景,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性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力系统方向的实践环节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和实施过程做出总结,希望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 我院电力系统方向设置的背景与定位

1.电力系统方向设置的背景

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按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两年后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分专业”的“2+2+x”教学改革。即两年基础课学习,两年专业平台课学习,“x”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到专业平台课学习完成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目前的社会需求选报专业方向,选修一组某专业方向的限选课程和该方向的选修课程,并进入该方向为期一年的毕业设计过程,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这项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建筑电气”和“电力系统”几个专业方向。进入专业方向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除了课程实验外,主要有:为期3周的方向课程设计,为期2周的毕业实习和为期1年的毕业设计。

2.电力系统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能从事电力系统运行、设计、试验、控制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发电厂、供电企业、电力工程设计单位、电力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开发单位及用电单位等较宽范围内就业。

三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1.CDIO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2.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板块式”课程实验设置

我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思想,改革以往课程实验以课程为主题,以知识点为核心,专业内各课程间条块分割,没有整体优化和统一的培养目标的缺点,提出课程实验的“板块化”设置。板块化实验项目的设置以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应的选修课程之间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为原则,强调基于项目的实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让课程实验真正起到“亲身经历与感受”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则,我院把教学实验设计成若干个具体的实际工程系统,每个工程系统由3级项目组成:1级项目为工程要求,提出总的培养目标和要培养的工程实训能力;2级项目为进一步划分的工程各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3级项目

才是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试验科目。如我院设置变电站设计与保护大板块的实验课程,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计算机仿真、电力系统规划、高电压技术等课程融合成为一个大板块的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即以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为平台,依托短路计算和潮流计算来实现电力系统中设备选择与运行、保护的整定与实施、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系统的控制运行及其动态过程仿真分析等环节。学生通过这一个大板块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机制上就更加灵活,学生的实验课程安排就不再受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时数的局限和理论课程教学前后次序的束缚,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细节之前,就能树立电力系统整体知识的要点和宏观概念。在教学时间上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如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可以获得远远超过课内实验学时的工程操作的训练时间,通过自主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在学习效率和质量上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设计的设置

从电力系统方向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出:(1)课程设计是本方向主要实践环节,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按照各主干课分别设置的,鉴于上述我校的专业设置背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时。(2)课程设计以发电厂、变电所设计和运行控制为主。基于此,我校在课程设计的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即在完成全部课程后,进行为期3周的电力系统方向课程设计。我校选定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三门课程作为方向必修课程,选定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规划和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作为方向选修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知识体系的要求和时间的限制,把课程设计内容定为以发电厂、变电所设计为主线,贯穿所有课程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

基于CDIO工程教育思想,把课程设计分解为一个具有三级项目的工程。项目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综合学习,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推动学生学习系统构建、模型分析、算法比较、仿真开发、科学结论分析等技能。在课程设计项目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通过专题讲座、技术研讨、方案研究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CDIO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学生对于所选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模型分析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逻辑方法准确描述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反映系统行为的参数体系、系统行为的能力。项目内容可以完全跳出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复杂程度且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案,按照要求完成各个环节设计任务,同样能起到能力锻炼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另外,优秀的选题和成果可以用于替代今后教案中陈旧老套的实例,为更新教学素材作充分的积累。

4.基于CDIO模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过程改革

CDIO工程教育思想是让学生以主动、实践和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专业技术行业的联系,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之一。我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思想,实施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来组织和管理为期一年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实习)的教学过程。

我院按照以下三个环节来管理毕业设计过程:首先,建立严格的设计课题审批制度。指导老师按要求填写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包括课题来源、设计内容、技术要求、学生人数等。审批表先后通过课程组和学院组织的专家组审核合格后方可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如果学生到生产单位或实践性教学基地去做毕业设计,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还必须按教学要求选题和选派指导教师,将课题内容摘要、主要指标、文献资料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姓名、学历、职称等以及单位提供的软硬件条件以正规格式报送学院,经过审查后方准前往,并同时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做教学指导。其次,进行定期的检查汇报。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要求学生定期向专业课程组汇报毕业设计情况,我院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设计了四个环节,即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课题验收、毕业设计答辩。这也是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四个观察点。其中开题要检查的重点是检查文献阅读与利用的情况、总体方案的设计内容;中期主要检查总体方案中采用到的核心技术的试验情况;课题验收主要检查学生所设计的系统运行情况,数据分析与结果如何,是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把好答辩与综合评分关。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应由综合评分来确定,包括工作表现、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平时考查成绩、毕业设计成果的验收成绩、论文成绩及答辩成绩。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学校答辩,都要求综合考虑上述几项成绩,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 结束语

从2005年开始,我院开始实施基于CDIO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根据社会和企业的急需技术,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与工程实践能力;坚持这个方针,我院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生存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我院与企业联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也弥补了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带来的不便。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学校乃至社会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毕睿华、刘海涛、李军.基于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5~68

[2]张慧平、戴波、刘娜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Z31):138~14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2

为全面了解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是为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开展了对2012、2013、2014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

一、调查对象

1.我校2012、2013、2014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

二、调查内容

1.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具体评价,具体评价从四个方面评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文化基础,个人能力与素质,并分别以非常满意、较满意、不好说、不满意四个选项供用人单位选择。

3.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建议与要求。

三、调查方式

主要是以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电话访谈、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毕业生当中,有29名在私营企业工作,占被调查人数的61.70%,而进入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较少,外资企业的有两个,是意料之外。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满意度,能反映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是否能适应各用人单位的需要,会直接影响今后这些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接纳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为:20%非常满意、68.6%比较满意、11.4%不好说,不满意为0%,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毕业生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评价

(1)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诚信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等。

调查(表2)表明,在职业道德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评价较高,较满意及以上达93.62%,不满意率为零,说明我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教育还有卓有成效的。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难题能力,等等。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共达到85.10%,这从侧面证明我校课改的成果,通过强化基础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教学时间,进入企业实岗实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

(3)文化基础,包括书面表达、计算机应用等,总体情况尚好,只是由于相当部分学生进校时文化基础较差,虽然在校期间加强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成绩有所提高,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4)个人能力与素质,包括口头表达、团结协作、学习态度与能力、灵活应变、适应能力等。调查表明,我校的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总体良好,但调查中达不到用人单位满意要求的毕业生仍有21.28%,值得重视。

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强,而且要善于表达,善于学习,能团结同事,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既能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臂之力,又能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栋梁之材。

五、启示与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校电子商务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文化基础方面普遍较薄弱,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这就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时更自信地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1.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力度

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探讨更能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变重知识传授为强调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在文化基础方面有较大提高,满足企业要求。

2.加强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学校今后要更注重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这就需要学校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开展各类活动,如社会服务、社会调查、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并注意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从入学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意识,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与职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毕业时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较深认识,帮助学生尽快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职业定位。同时要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含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此外,学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魏文婷.中职毕业生需求与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职教通讯,2015(13):15-19.

[2]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88.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3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蓓蓓,严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机电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2(3).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4

2013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1日,无论是硕士、本科抑或高职类毕业生,其就业状况都令人堪忧,与2012年同期相差12个百分点左右,尤其是高职类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2%,被称为“就业最弱势”,据此,教育部指出:“毕业生就业难在高职,重点也是在高职。”基于此,在全球经济不甚景气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实现高职毕业生的顺畅、充分就业机制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特立校、以用立教、以德立人”的办学理念,秉持“上善若水、学竞江河”的树人、立人、涵养人原则,为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并因此连续七年被评为重庆市“招生就业先进集体”。然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学院构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就业推动机制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正是从学院就业帮扶机制着手,探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具体构建策略,为推动水电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供借鉴。

一、以就业理论的丰富提高来夯实水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水准

推动水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水准,离不开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然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科学化必须需要不断丰富的就业理论来“保驾护航”。唯有如此,方能提升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方能保证高职毕业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就业机制时首先从就业指导理论的丰富提高入手,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调查市场需求,以市场变化作为就业导向,并根据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的大形势,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专业结构等等方面做出了及时地调整,以满足高职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求,为市场输送高水准、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第二、建立就业反馈机制,完善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理论的针对性,必须开展充分可行的调查研究,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院能连续七年被评为重庆市“招生就业先进单位”,与其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准确做好调研报告,及时做出就业指导决策是分不开的。

二、以校内外优秀资源的优化整合来帮扶水电类高职生的创业之梦

“服务重庆、推动高职院校的就业水平”是重庆市各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此,学院积极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探索构建“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创业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高职大学生综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服务学生,创新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创业学院。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举办创业大赛,创建“创业摇篮吧”的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师资队伍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培训。

(二)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开设各类的创业教育专业必修、公共选修课程,把创业教育纳入每年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中,同时开展各类创业活动。

(三)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计划在半年内,建成面积300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基地,重点扶持5-6个学生创业团队。并在校内定期举办创业大赛,让学生通过创业大赛来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经验的累积。

(四)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无偿扶持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基金一方面接受社会上热心企业、校友的捐赠资金,一方面向市政府申请相关资金支持。正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毕业生过程中提出了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培训的具体构想并付出实践,方使得学院在就业率上处于重庆市最高水平。

三、以就业管理的规范化来确保水电类高职毕业生的顺畅就业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积极宣传和鼓励毕业生参加团中央实施的“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到部队担任士官职位。建立实名制就业进展状况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状态数据更新和就业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双周就业工作辅导员例会等形式,开展对本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的跟踪和动态管理,每月利用《学工简报》定期按时向校领导、各院系领导及毕业生家长公布就业进展相关数据,按时准确地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送进展情况及真实有效的数据。

四、以就业实践渠道的拓宽来提升高职水电类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水平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形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以助推水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通过举办职业调研比赛、企业调研评比等活动,让高职生走出传统教育的课堂,走进企业单位,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了解目标职业的供求情况及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等,通过总结完成调研报告,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此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外化为“任务型”、“项目化”、“网络化”等等教学模式,以帮扶水电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同时,积极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推动水电类高职生的能力发展平台,让高职生在“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工作”,从而为其就业渠道的拓宽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霍雄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5

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属于流通体制之一。目前已出现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职业招聘服务中心、人才一条街和劳务集市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各类专业人员之间双向选择,并成为人才供求的集散地。大学毕业生、各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改变了以往统一分配工作单位的方法,采用由学生与用人单位直接双向选择的方式。这种劳动力和人才的配置不按计划分配方式,而是交由市场去作调节,去作供求的交换,就是市场经济的体现。与企业一样,学校作为教育产业人才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应该是独立自主,面向市场的竞争者。政府部门要改变原来的包办和直接的行政计划管理方式,转变为运用法律、经济、检查评估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管理,给学校特别是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的中、高等学校,赋于更大的办学自。使其成为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成为具有法人地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教育实体。

(一)人才市场的供求规律。市场有供、有求,才形成交换流通。供与求是矛盾的统一。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层次、各门类、各规格的人才,而生产人才的各类学校,各种培训机构,大量培养各层次、各类、各规格的适销对路的人才,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目前供与需的主要矛盾有:(1)在数量上,人才供不应求。就广州地区而言,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05年专门人才要达86万人。目前广州各类专门人才只有27万人,除需退休等因素,共需补充65万多人。而广州地区目前培养能力不足,依靠普通学校毕业生及引进外省、外国人才等,只能解决需求的60环左右。因此,目前的矛盾是供不应求。这样矛盾会促进教育的大发展;(2)各类人才的规格、质量上,供与求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关贸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随着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品种、规格、质量上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目前更需要高科技、高技术型人才;需要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管理开拓型人才;(3)人才的供与求的矛盾还因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方向的不同,而表现的矛盾的形式、程度也不同。我们要把握这种供求关系,研究其规律。

(二)人才市场的价格规律。在市场体制内,各种产品、服务、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都要依据价格成本的有利性,自由流动,形成均衡的价格。这种价格规律在人才市场中也会充分表现出来。在计划经济后期,就曾经出现过有尝的培训等表现方式。这是对人才培训成本的一种补尝或资助。建立市场经济之后,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就会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1)由国家投资的学历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部分,培训人才贡献于社会,而需要向社会收取教育附加费或补尝费,作为培训成本或发展教育投资的一种经费补充;(2)向直接受培对象收取受培费。如目前向自费生收取的培训费。这是与人才品种、规格相关的培训成本、使用价值的一种适应性价格;(3)向委托代培单位收取代培费。这是培训机构与代培单位的一种契约性或人才价格适应性的确认形式。当人才市场进一步健全,人才在社会上进一步商品化之后,教育培训单位直接向受教育者收取相当数量的培训费,将是一种主要的形式。人才价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规格、层次,人才的科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上,其最终会反映在服务单位的使用价值上。因此,培训单位应该尽量提高人才的质量。人才的质量是因层次规格的不同而不同的。其规格要求又是由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培训单位应主动全面地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然后才能计划决策。市场是客观的,是第一性的;而计划决策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人才价格的确定,是由供求市场在适应中所制约、由市场在各种有关因素的作用下所决定、所调节的。因此,不能漫天要价,不然就会被需方所拒绝,被市场所冷落。

(三)人才市场的竞争规律。竟争是市场的规律之一,有竟争才有发展。市场就是通过竞争,去确认供求取向和价格的。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培训单位的招生生源和毕业生的销路上‘.凡是人才的品种、规格、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销路就广;凡是适销不对路的,就门庭冷落、人才滞销,造成积压和浪费。如1983年度教育部对八一、八二两届高校大专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5700多个毕业生中,完全用非所学的占12.7%,降格使用的19%,不能发挥大专毕业生作用的竞达50%以上,反映了人才规格、质量不符合用户的需求。由于用户需求的取向不同,因此,人才市场的竞争,往往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在广东、广州地区,人才需求的主要趋向是外向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各培训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发展自己的优势,有所开拓、有所创新,设计和生产各类新的人才产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电大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相对的劣势。

二、电大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教育大系统。它包括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50。多所地市级电大分校,2。。o多所县(区)级电大工作站及数以万计的基层教学班组成的全国性教育体系。在培养人才和人才市场的竟争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一)电大是一个远距离教育系统,它的系统办学功能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它的省钱高效上。它的开放性、广泛性、社会性特点,能够大批量的培养各门类专业人才。电大目前的规模和能力,是任何一间高校所不能比拟的。建校以来开设有4科21类高等专科门类,130多个专业,培养了140万大专毕业生,非学历教育结业生400多万。这种大批量培训的教育机构,适应着当前经济大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增的形势,能迅速缓解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尖锐矛盾,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二)电大教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优势。电大建校以来,建立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1)建立了初步的与外界联系的信息决策系统。中央电大与中央各部委办、各部属单位都有联系渠道;各省市电大与省市各厅局、各专业、行业管理局都有联系;各电大分校与行业各基层单位的联系更为密切。电大与各高校、各成人兄弟院校也有一定联系。这种纵横关系能组成信息网络,直接了社会办学的需求信息,使电大的办学决策趋于科学化,使办学更能适应社会需求,(2)电大具有专业设置的广泛性和动态控制的适应性的优势,可根据时间和地域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迅速地开出适应需要的专业。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电大开出了多种新的专业门类,丰富了全国电大教育的专业库,也为各地电大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开拓新专业,创造了良好条件;(3)电大具有教育的大范围、多层次多功能办学的优势。电大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这种专科层次,既适用于成人教育,又适应于普通教育。电大还广泛地开展中专学历教育、第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自学考试辅导、职业技术培训以及岗位培训等等。这种大范围的多功能、多品种的教育机制,也是任何高校所没有的。

(三)电大教育有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能使人才质量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的优势。全国电大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考务工作管理等,并实行学计划、材、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制度。由于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是能获得用户的信任的。1988年首次全国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中指出:“电大毕业生的质量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总的评价是信任和比较信任的比例达86.2%”。“电大毕业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写作表达、实验操作、技术革新、组织管理、文艺鉴赏能力等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水平的均在96.5%至78.1%之间”。充分体现了电大大专应用型的人才质量。最近几年来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了教材改革,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重编和重新制作,将会进一步提高电大的教学质量。

(四)由于全国电大实行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办学具有高效优质的优势。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测算,培养一个大专毕业生,电大的办学费用仅为普通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电大聘请全国优秀的专家、教授担任主编、主讲,保证了教材、授课的高质量。所开设的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通过电视或广播电台公开播出,使全国各级电大能组织收看,共同享用。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是其他高校所没有的。这种高效优质的办学机制,使电大在培训和人才市场竟争方面占着优势。

电大教育还有其他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许多是对于整个电大系统而言的,而对于省市电大各校、各分校来说,就不尽如此了。因此,我们也要看到电大的劣势,这些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由于外界对电大认识不足造成的劣势。虽然电大创办15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们宣传工作做的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的旧观念、旧习’质势力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总不愿接受电大这个新生事物。也由于我们一些主管部门的政策(如招生政策,用工政策等)有偏向的缘故,使社会上对电大教育及其毕业生存在偏见,认为电大“不正规”,电大是“第三、第四类高校”等等。因此,社会信誉不高,造成招生工作困难,毕业生工作安排仍遇到歧视等。

(二)由于电大内部思想认识不高,不尊重电大的特点和规律而造成的劣势。由于我们对电大特点研究和宣传教育不够,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我们电大内部的一些同志、甚至某些领导同志,总觉得自己的电大没有普通高校“正规”,办什么事总习惯于向普通高校看齐,甚至模仿、照搬人家的经验,完全抹煞了电大远距离教育的特色,丢掉了自身办学的优势。诸如过分热衷于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忽视发展电大教育的成年性、职业性特点;模仿普通高校,回复到近距离教育的“面授课”,而忽视电大远距离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甚至借口某些音像教材有缺陷,而全盘否定和取消音像课,这就连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都丢掉了。又如为了“创收”、节省开支,连按比例规定开设的辅导课也减少,让学生以自学来代替;规定的实验课、社会实习等也偷工减料等等,造成学员考试合格率低、毕业生质量下降,社会影响极坏,以至造成自己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严重影响电大在社会上的信誉和竞争力。

(三)电大教育的开放性、远程性所带来的管理工作的困难所造成的劣势。电大是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面向社会实行大范围的教育。由于办学的分散、面广、域大,信息传递的多层次、远距离,容易造成信息沟通迟缓,甚至失灵,影响到办学系统的指挥协调工作,以及影响教学、教学管理的某些环节,最终影响到电大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毕业生质量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优势,使电大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6

因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数年来,各地各高校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教育及解决路径。研究大都集中在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薄弱环节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途径的探究上。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了初期的推广,目前仍处于亟待提高的起步阶段是较为广泛的共识。

浙江工商大学罗美萍观点较有代表性(2006年):她认为创业教育已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传统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原因,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997 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被公认为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早实践, 此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局面有了新的扩展之势。经过十余年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定位仅仅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不完善, 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缺少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对创业教育的改进和对学生创业能力提高途径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解决方法较多的集中在观念教育、教育方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活动支持等方面,这些解决的方法也大多归结以创业者的必备素质的培养做为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武汉大学李文鑫、黄进、胡甲刚认为(2002年)只有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综合在一起,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才会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共存,不仅仅是提高创业能力,对大学整体的人才培养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三创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彭刚(1995年)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划分为四个部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基于这个观点,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吕大娥等(2011年)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4-Plan”模块的观点,从创业理论教育计划、组织创业社团计划、创业竞赛计划、创业催化及创业园计划四个方面的学习、训练,使高职生掌握创业时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

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成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典范效应和起到良好就业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来积累总结了一套“职业人”培养理念,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查和分析该校创业教育的基础及当前状况,总结和研究针对高职实际的,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提升学校对外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近年来变化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调取收集了自2010年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以自主创业为初次就业形式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并参考了2013年、2014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毕业一年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中有关创业的部分。

(一)学生创业数据反映的一些变化趋势。

自2010年起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总数为55人,人数和创业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010年2人、2011年3人、2012年8人、2013年11人、2014年12人、2015年19人,创业学生比例分别为0.1%、0.16%、0.39%、0.54%、0.58%和0.8%。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学院2012届、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超过10%和9%,高于浙江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并排名前列。这反映了在政府倡导、社会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学校支持鼓励的大环境下,学院毕业生创业意识也是逐步增强的。

2010至2012年,创业学生多采取注册个体工商户,租用小间店面这种小规模小投入方式开始创业,每年只有一名创业学生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创业项目大部分为服装、鞋帽、家纺等商品的零售,或是熟食店、茶餐厅等小型餐饮项目。到了2013、2014和2015年,创业学生总人数增加的同时,以有限责任公司这种设立条件更严格、更规范完善、更具发展优势的形式创业注册的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到每年6人,比例达到和超过50%,而创业项目也从餐饮、日用品零售扩展到制造业、电子商务、电子产品研发、文创、资产管理、贵金属投资咨询等行业门类。

(二)创业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及行业分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0至2015年共55名自主创业学生来自17个相关专业, 有空中乘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服务类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类专业,也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商贸类专业,还有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类和英语、日语等语言类专业。而对应分析55名创业学生所在行业与创业项目,专业对口程度较高的为17人,相关度31%,其中营销、电商专业的创业适应性较高,相关度超过75%,艺术类相关度33%,信息类专业相关度约17%,服务类和语言类专业创业行业的对口程度则较低造,低于5%,总体来说毕业生创业的专业相关度不高,这也反映出,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较少,专业性较为薄弱。

(三)对创业学生创业素养构成和学院创业教育相关性的调研

研究者通过电话交流的方式对2010年以来的创业学生进行过访谈调查,与37名(67.27%)创业毕业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电话访谈。从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创业者们比较认同的创业素质可以归纳为:创业心理素质,包括独立与坚韧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自控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创业综合能力素质,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与控制力、学习能力等;创业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创新能力等。

在电话调研中,在被问及学校就业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对创业者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力时,大多被访者反馈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提出的意见主要有,就业类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少,任课教师几乎没有创业经验,教学中缺乏创业案例,没有创业实践项目能够锻炼等。专业课程中也基本没有创业教育的内容,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养成大多来自于自身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学习与经验总结,少数创业者反馈部分能力来自于学校的社团和实践活动的锻炼。而相当数量的创业者甚至都没听说过学校还有创业模拟培训课程这个政府资助的项目。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全部55名创业毕业生,在杭州区域创业的有19人,超过34%。如何增强面向大杭州区域的创业模拟培训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三、培育学生创业素质,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情况的实际,能够说明:强化和丰富校园创业教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和发挥空间,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把创业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成效。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目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素质培养课程目前还远不够系统和规范,只有一门包含了少量创业内容的就业指导类必修课程,辅以一门仅面对大杭州区域户籍学生的创业模拟培训选修课,而且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创业教育部分,或者单独设立创业必修课。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进行部分创新,在相关学科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对营销管理类、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实践锻炼,丰富的案例研讨,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以通过开设几门经过简化、浓缩的管理、营销类课程,辅以案例研讨,使有兴趣的学生从中获得某些创业的必要知识,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拓宽基础课程,开展跨学科课程,充分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既要注重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7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院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几年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注重研究和不断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新问题,逐步探索“订单式”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打造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2—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9.6%、 93.6%、94.68%,在安徽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得到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和安徽省教育厅就业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一、“订单式”职业教育体制

在学院的积极倡导下,学院的主管部门——淮南矿业集团成立了“淮南矿业集团产学研理事会”,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和学院院长分别担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集团公司下属的20多个矿、厂、处、医院等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为理事。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一方面建立学生实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聘请现场人员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各专业成立了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建立了学术研究基金,鼓励教师带着课题与现场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促使教师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学院先后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矿、厂、处、医院等“产学研”合作单位确立了“煤矿机电一体化”等8个产学研主攻方向,建立了电子工程、计算机信息、物业管理、护理学、煤矿、机械等实习实训基地,签订了学生实训和教师培训协议。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工作,经常了解基地的师资队伍和学生实习进展情况,与基地领导交换意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进实习、实训基地持续、健康地发展。切实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抓好学生实践性教学。

通过“产学研理事会”体制下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实现了集团公司各厂矿、企业面向学院职业教育与培训全方位的开放,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形式多样,并且有“0.5+0.5”、“1+1”、“2+1”等多种办学模式。其中,“0.5+0.5”是指在岗大中专毕业生“回炉”,学制为1年,前半年在校学理论,后半年到现场实训;“1+1”是指在岗技工生“回炉”,学制为2年,1年在校学理论,1年在现场实训;“2+1”是指高职生培养,学制3年,2年在校学理论和课程实习,1年在现场参加实训。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好煤矿专业的同时,主动服务于煤炭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合作、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

随着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知识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强了学院整体就业竞争优势,并为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之路。

二、“订单式”职业教育的实践效果

“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就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为缓解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煤炭企业形势的好转,煤矿主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看好。到目前为止,学院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特大型煤矿企业,共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的高职生600多名、中职生2000多名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1880名。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的部分培养费用(学费的30%—60%不等),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训提供了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学院2004届78名高职毕业生已全部安排到淮南矿业集团有关单位进行就业性实习,学生毕业后就地就业。在刚刚举办的2004年度安徽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淮南分会上,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学院2005-2006年的毕业生举行了现场预签仪式,共签订就业合同100余份。2004年安徽省教育厅特安排学院以《打造“订单式”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产销”链接》为题,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发言。

学院和委培单位共同成立了委托培养教育领导机构。在委托培养教育过程中,学院与委托单位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监督和实习实训等方面,双方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和沟通,确保了培养质量。

通过加强调研,使“订单式”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学院制定了教师深入现场调研的实施办法,每年利用假期有计划地安排50—70名教师到现场调研,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将新工艺、新设备、新手段、新技术变成讲义或教材,要求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生产实际、技术状况和设备水平了如指掌,使“订单式”学生针对岗位需求学习,缩短上岗前的见习时间。

三、“订单式”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一)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社交素质入手,建立实用的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教学实践产品或成果评比,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坚持晨练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学讲座及咨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展演讲比赛、小型辩论赛、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学术调研、研究论文等竞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将“双证”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强对“双证”教育的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转贴于 学生按要求参加国家和省计算机资格等级证书考试,学院还充分发挥自身的部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要求“订单式”委托培养的学生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鼓励学生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电算化证”、“预算员证”、“秘书等级证”、“公共关系资格证”、“物业管理上岗证”、“无线电装接工证”、“助理电子商务师证”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2002、2003两届毕业生共有 1400余人次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又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院“双证”取证率在90%以上。

(三)加强技能教育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学院适时调整与企业需求不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企业提供的岗位人才规格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增设适用的新课程。如2001级煤矿机电专业教学计划总课时为2997学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原为967学时,根据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要求,学生提前进入实习阶段,实行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院及时将学生实践教学课时调整为1191学时,增加了224个学时。同时,增加了《矿井供电》、《电机拖动与控制》、《电气设备检修》等课程的实训,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进一步扩大“订单式”教育规模的措施

为了将“订单式”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学院确立了“立足煤电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目前,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原煤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720万千瓦。“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正在快速、稳步推进。集团公司的发展势必对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院抓住机遇,将“订单式”职业教育的专业覆盖到煤矿所有专业(如地质测量、通风与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煤矿机电、综合机械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等)和部分电力专业(如电力系统与自动化、城市供电等)。

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处于大发展时期,人才缺乏是制约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却为学院扩大“订单式”职业教育范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院正在努力开辟两淮煤矿及周边省份如江苏、山东等地的煤矿专业“订单式”职业教育市场。学院把这项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起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院长主管,党委副书记协管,并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和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保证,制定了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一)工作重心下移

学院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学系部的工作积

极性和创造性,把扩大“订单式”职业教育规模的任务和就业工作重心下移,明确提出了教学系部总支书记、主任负总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思路。

(二)加大考核力度,奖惩分明

学院制定了就业工作考核办法,把“订单式”职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教学系部年度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与该专业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干部实绩及教育经费投入挂钩,凡专业就业率低于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的,停止该专业招生;凡当年系部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低于院毕业生就业率5个百分点的系部,不得参与学院年终全部评优工作,并扣发系部党政一把手50%的半年岗位津贴。

学院制定了“以奖代补”政策。以办学系部为主导,抓“订单式”培养和就业工作,可享受85%的就业奖。包括“订单式”毕业生在内,就业率达到70%以上的办学系部,按照不同的就业率享受不同档次的就业奖。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做好协调、统筹、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以及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安徽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淮南分市场招聘会,可享受15%的就业奖。

(三)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办学系部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抓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近两年,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和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设置了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如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等。

根据特大型煤矿企业相关专业的“订单式”职业教育要求,学院及时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以满足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如把会计学专业调整为注册会计师专业、公司理财调整为公司理财与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调整为建筑工程监理等,为进一步扩大“订单式”职业教育规模奠定了基础。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8

作者简介:陈立福(1979-),男,河北沧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瑞(1971-),男,甘肃秦安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8-03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然而,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创新能力较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培养的总体安排,[1]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也实施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试验,旨在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适合工业界需求的合格工程师。其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上述可以看出,加强校企合作,联合企业界、教育界、工业界的力量,共同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

一、校企合作的深层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1]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2]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中,高等院校可以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获得稳定的企业资金支持,培养高素质、实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及时推进学科建设,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等。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弥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获得先进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优势叠加,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获得高素质优秀人才,掌握挑选未来雇员的机会以及建立职工继续教育体系需求;使企业获得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声望等。

因而,校企合作对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欧美得到深度推广,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中国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3]一方面是高校每年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派不上用场,近几年统计信息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生;高校每年经费短缺;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遭遇技术瓶颈时难以突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能靠模仿及代加工来获取微薄的报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无无法与欧美及其迅速的技术更新竞争。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1]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高校研究体系较为传统

一是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来源方式传统,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据调查,中国高校主要靠政府维生,科研团队没有经费压力,所以整个高校的学术研究是学术导向型,导致其余工业界脱节,科研内容不够实用,从而使得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2.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创新型不足,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学校的教学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仍较为传统,不能随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本科生课程体系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愿。

3.高等院校缺乏健全的科学研究转化和技术转让平台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师数量、获奖级别以及多少、获得经费以及课题多少等一系列指标来评定高校教师,使得科研队伍逐渐深入基础研究,却忽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这一重要方面;而社会中也缺乏这样一个平台实现高校的成果转化。[4]这就大大制约了高校在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也疏远了与企业的联系,形成学术与工业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局面。

4.校企合作教育流于走过场

当前,不少高校仍将校企合作教育定位在第二课堂范畴,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来组织实施,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实习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采用“游击战”的组织形式,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几天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后便草草收场。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高校“一头热”的问题。[5]高校强调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忽视其与企业的合作是可以利益化的。

三、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及优势,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人才。

1.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内容及技术路线

(1)改革并构建合理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对本科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大学生会倍受企业青睐,从而使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也使得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但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企业期望相差较大,从而使得学生不好就业,也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1)走进多家相关企业,深入调研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需求状况,为以后的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提供指导。

2)要对目前国内外的电子专业相关知识的发展水平进行细致分析,并对有发展潜力的电子知识进行一定定位,为以后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3)对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并作深入分析,对目前四个年级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研究,并考虑学生大学期间整体实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及毕业设计时间长度的需求等,形成初级的专业课程体系。

4)邀请多家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与电子专业的相关教师、院领导对初级课程体系进行细致商讨,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之处进行必要修正,从而产生最终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改革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大学期间的实践和实习对本科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本科生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实习的管理问题以及实习时间与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的问题等,使得学生在实习之后收获甚微,根本达不到实践实习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电子大学生的实习实践制度进行较大改革。

1)清晰和深刻地理解本科生的实践和实习目的,从而更好地评判制度的合理性,为制度的制定确立根本依据。

2)对目前电子专业中本科生的实践实习方式及制度、每个科目的实习实践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对不符合实践实习目的的予以改革,并确立实习验收评价体系,对不达标的要求重做,从而建立初级的电子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实习制度。

3)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与电子专业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师针对得出的初级实践实习制度进行商讨,探讨企业实践实习的可能性及方式和方法,最后结合企业需求对实践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正,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

(3)电子专业本科生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方案。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有的毕业设计多数以专业教师列出题目,学生选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环节简单有效,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也有外聘教师及企业公关模式,但总体仍是以教师设立课题指导为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培养创新型和实用性也有较大制约。此外,毕业设计目前基本是在大四下学期开始,离毕业答辩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又夹杂着研究生复试准备及有的毕业生继续找工作的情况,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因而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本文对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进行研究并确立合理的实施方案,助力学生的毕业设计,培养应用创新型的本科生。

1)对目前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进行调研,对在毕业设计期间出现的时间紧张问题、管理问题及选题问题等进行细致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为解决毕业设计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2)走进企业,对企业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上专业及项目工作中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探讨本科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及实施方式方法等,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指导方向。

3)根据电子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及教师研究方向情况,结合企业需求,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与电子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时间长短、场所、学生的双导师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等。

4)为了验证研究的毕业设计方案效果,与校企合作单位商讨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并根据研究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考核,评价毕业设计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图1给出了总体技术路线。

图1 探索深度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的总体技术路线

2.深度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培养应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10年的明确目标,其中校企合作内容也是中长期规划中重点提出的方针,因而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大学发展趋势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要求。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已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和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的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校内实习教学基地,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3+1”创新教育模式合作协议,还与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科瑞特等多个知名公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因而,对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企业基础,也为该项目方案的效果的验证提供了实施场所。

电子专业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成员中既有从事多年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的教授,也有从事实验管理和教学的高级实验师,还有与校企合作单位多次交流联系的教师。

因而,国家政策的支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及软硬件平台的大力支持将为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四、结论

本文就如何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提出了在教学体系、实践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以期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潜力,培养电子专业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阎玉秀,毛雯,楼丽娟,等.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校企合作SWOT分析——基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15-918.

[2]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67-169.

[3]孙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J].包装世界,2011,(7):38-40.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9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一: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河源身材:162cm 50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工程造价师/预结算:水电预算员 工程造价师/预结算土建预算员 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年3月至****年11月在******医院筹建处担任土建预算员;

****年12月至****年12月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水电安装预结算员,负责过的项目有:

1、****学院一期工程,包括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教工公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1600万;

2、****A1-A6栋,每栋地址2层、地上32层,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9300万元;

3、****大厦1-3栋,每栋地下2层、地上25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电气总造价1300万;

4、****大厦改造工程,地上9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水电总造价300万元;

5、审核****、****、****等项目结算。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大学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时间:****-07-01所学专业:工程造价管理学位:学士学位受教育培训经历:****年9月至****年7月就读于广州大学

****年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安装造价员证

****年经学习取得建筑专业二级建筑师证书

****年7月经过学习取得Word、Excel、Windows计算机合格证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能熟练应用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广东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对水电安装预算、土建预算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对装修工程定额、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市政工程定额都有一定了解;熟悉水电工程现场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对清单和招投标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详细个人自传“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因为记得这句话本人一直积极向上,认真学习,谦虚好问,不甘落后于他人;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人和事是本人一向的做人原则;

本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亲和力强,具有特别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各种预结算、AUTOCAD,OFFICE等软件。

若承蒙贵公司录用,本人将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月薪要求:5000元以上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二: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清远身材:170cm 52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美容院/化妆品公司 培训讲师 医药类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随时月薪要求:1500以上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东莞个人工作经历:****.4-****.7清远市中医院实习

****.1-****.6**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

****.6至今****美容减肥中心针灸减肥师/健康顾问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最高学历:大专毕业时间:****-06-01所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9-****.7清远市卫生学院中医医疗毕业证

****.4清远市卫生学院计算机计算机中级证书

****.6清远市卫生学院按摩推拿中级推拿按摩证书

****.9-****.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毕业证

****.3广州济大药业针灸推拿中级针灸推拿证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1.擅长中风康复治疗

2.擅长中医保健按摩

3.擅长中医经络减肥

4.美容院的养生保健及日常操作流程.

5.对向讲师方面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善于团队工作,思维严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熟悉电脑操作,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并能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如何填写三: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佛山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省身材:170cm 61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行政人事等 行政/人事类行政人事等 公关/媒介/广告类策划/开拓/维护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时间:一个星期月薪要求:1500以上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个人工作经历:2014.03-2021.10

广东××汽车有限公司 总经理办公室助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肇庆学院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时间:XX-07-01所学专业一:汉语言文学(中文)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10.09-2014.07 广东肇庆学院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例10

作者简介:吕艳萍(1955-),女,湖北英山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查晓明(1967-),男,安徽怀宁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改项目“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09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07-01

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的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在该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设计的质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毕业设计选题内容过于陈旧,与工程实际或科研课题结合不紧密,多人一题等;二是指导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对学生放任自流;三是毕业设计时间与考研、找工作的冲突,导致学生无法将充分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四是缺乏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制度执行不到位。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结合专业教学特点与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敢于碰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

一、严把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学院非常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从毕业设计开始起前一年左右就酝酿毕业设计的选题,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突出可行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此,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内容

选题多以实际工程、科研项目、新兴热点为基础,鼓励教师将自己科研课题中的部分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淘汰往年内容陈旧的选题;同时增加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电力系统最新成果并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题目。

2.强化毕业设计选题审批工作

对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经所内审批后,由学院设立的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原则,对其难度和工作量进行进一步审查筛选,通过层层把关,及时剔除或更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

3.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坚持一人一题

学院将通过审批的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设计内容、所需人数等信息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情况填写选择表,经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汇总整理后返给指导教师,严格执行一人一题、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5人的规定。对于选题过分集中或较少的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统筹调整安排。学院在选题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对读研学生,鼓励由导师直接指导其毕业设计,以便于学生较早的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对参加武汉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3.5+1.5”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则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允许他们到就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使他们能够更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施以上措施以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明显提高,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需求的实用型课题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其中不少涉及到新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在毕业设计总题目数量明显增多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更新率,这就大大扩充了学生的可选范围,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引进项目管理体系以强化过程管理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懈怠问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将本次改革的重点放在强化过程管理上,学院引进项目管理体系来监控毕业设计全过程,即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院实施“选题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编程实验、验证毕业论文撰写”和“每周例会中期检查论文形式审查预答辩答辩”的工作流程,跟踪毕业设计全过程,保证毕业设计工作能收到切实的成效。

1.开题答辩制度

第七学期选题结束后,指导教师马上下达任务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了解所做课题的现状、目标,考虑拟采用的方法或技术路线,提出完成毕业设计的初步计划,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八学期开学两周后进行开题答辩。答辩小组由研究方向相近的指导教师组成,重点审查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工作量是否饱满、预期质量等,并提出修改意见。若开题答辩未获通过,则要求学生认真修改后再进行答辩,及时避免了毕业设计中可能走的弯路。

2.周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