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移动互联网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2:56

移动互联网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1

2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2.1监管不到位,网络信息质量受质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中不良信息变得手段多样、形式复杂,其中不乏很多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犯罪等技能教唆信息;、违禁药品、刀具枪械、监听器、假证件等管制品买卖信息;虚假股票、信用卡、等诈骗信息,以及网络销赃等多方面内容。在国内很多大学的贴吧中,充斥着有害的、虚假的信息,而上述信息大多通过学生的智能手机。2013年11月份,百度贴吧曾做过一项《关于高校贴吧平台信息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54.33%的高校贴吧信息都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我好无聊,求交友”之类的无意义、无利用价值的信息,学生个人的琐事占据了贴吧信息的80%以上。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让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上的信息变得更为有价值,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者应着手解决的问题。

2.2学生沉迷网络,校园学习风气养成受影响。相较于传统互联网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具有更强的便携性、即时性,这也给了大学生实现“无缝化”信息交流的空间,而这种交流甚至被引入了课堂之中。目前,在国内众多的高校中,大学生上课扎堆玩微博、看小说、玩游戏,已不再是新闻,而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性,这给教师的监管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学生沉迷移动互联网络,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不利于校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也给高校移动互联网络文化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3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信息质量把关,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品质。为使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信息质量得到优化,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品质,各级高校应加大对高校网络贴吧、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宣传平台信息质量的过滤,不断净化高校移动互联网平台空间,确保正能量信息得到有效传播。

3.1.1加强监管。各级高校应组建专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监管机构,通过革新技术手段,实施网络信息过滤等措施,加强对校园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虚假信息、无聊信息的管控和删选,一旦发现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虚假的信息,应予以及时删除。如信息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及时辟谣,使师生的舆论导向朝正面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恶意制造、宣传虚假网络信息的人应给予一定的处罚,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可信性。

3.1.2提升素养。广大师生也提升自身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在校园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散布、传播、转发虚假网络信息,对于未经确实的信息不予关注、不予转载。此外,高校领导层人物也应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信息的引导效应,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要转发,避免以讹传讹。

3.2实施正确引导,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面效应。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个人手机实现了智能化、便携化,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虚拟、高效。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对国内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学习风气和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小学生上课费嘴,初中生上课费笔、高中生上课费脑、大学生上课费流量”,虽属调侃,但也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大学生上课的普遍状况,为使上述现状得到根本改善,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正面效应,各级高校管理者应本着“正确引导,严格管理”的思想,采取一些措施。

3.2.1正确引导。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正确引导,告诫他们“移动互联网虽好,使用应看场合”,从思想上扭转他们沉迷网络、上课上网等不良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同时,教师应多传授学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技能,让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思想认识从“娱乐”转向“学习”,如此一来,发挥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正向促进效应。

3.2.2严格管理。为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的正面构建,各级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构建“无手机课堂”“、无游戏课堂”。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2

关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目前尚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移动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尝试给移动互联网学习下一定义。移动学习的概念,概括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运用移动计算设备,以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1]。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可同时传送声音和数据信息。综合两者特征,本文给出的概念如下:移动互联网学习是指利用现代数字化通讯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掌中电脑等),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3

2、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与知识产权

传统会展服务往互联网方面的发展,首先是在PC端。PC端的会展服务,是第一代的互联网会展服务。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也随之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将来,以智能终端为渠道的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将会成为主流。对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来说,其涉及的知识产权比起传统会展服务更为复杂。商标、专利、版权、网址、域名等方面都有移动互联网的特质。

2.1在版权方面传统会展服务在会展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了大量的智慧成果,如参展展品、使用软件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广告创意、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等等。这些智慧成果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是版权所保护的对象。所不同的是,这些智慧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展示给移动互联网用户,而网页在物理上,则体现为数字代码,是数字产品一种。以代码形式存在的数字产品,也应受到版权法的保护。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的参展展品、使用软件、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广告创意、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来说,在版权方面受到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图片、文字、设计或创意,还有代码形式存在的数字产品。除了上述列举的集中受保护的对象以外,还有网页的设计和创意,也是版权所保护的对象。随着移动互联网会展的快速发展,对于网页设计和创意的保护,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所保护的重点。另外,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虽然伯尔尼公约已经在大多数国家成为法律的一部分,但也仍然存在着在非缔约的国家或地区便不受法律保护的情况。而互联网具有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对于版权的保护来说,在非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就会显得比较困难。

2.2在商标权和专利权方面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是传统会展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传统会展服务来说,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包括对于参展商品或服务、展会本身商标权的保护,对参展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而对于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与传统会展服务来说,不同的是,那些用于展示网页上商标标识所使用的数字代码,受到版权法的保护;用于展示在网页上的专利或专利产品所使用的数字代码,也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还有,如前所述,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商标权和专利权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所以也存在着地域性的特点。在一个国家受到保护的商标权或专利权,在另一个国家并不能同样受到保护。在这一点上,商标权和专利权显著区别于版权。虽然在商标权和专利权方面,全世界多数国家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但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工业产权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只是确立了几项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参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不意味着在一个参加缔约的国家或地区受到保护的商标权或专利权,也能在其他缔约国或地区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伯尔尼公约。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存在着无国界的特点,因而在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3在域名方面传统会展服务是在具体的场馆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而互联网是虚拟的空间。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来说,域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区别网站的根据。2007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的域名为,2007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展览会的域名为。由于域名的类似,导致300多家的参展商搞错了展会,损失巨大。上述案例说明了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中域名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知识产权法中,网址或者域名是否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1992年东京大会认为,知识产权可分为“创作性成果权利”与“识别性标记权利”两大类。相应地,知识产权的客体就可以分为创作性成果和识别性标记两大类。显然,域名就属于识别性标记。识别性标记为知识产权所保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标记体现了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是制止不正当竞争的需要。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上,域名是否为一种知识产权,并没有确定的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域名的争议通常与商标权关联在一起,所以一般法院在处理时,将其作为知识产权的争议。在于移动互联网会展的域名来说,由于其也存在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在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目前在国际上,对于域名的保护并无统一的国际公约。域名的保护还是国内法上的问题。而每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差别是相当大的。

3、结语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4

二、积极创新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促进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发展

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移动互联网产品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需要做好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他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从横向看,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是多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综合,纵向看是关系到产品一生的服务。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能够使用户获得相关优质产品、移动数据接入,还能使用户获得一种购物带来的了解产品信息、购买过程、购买场地与人员服务等一整套的客户服务体验的过程,使用户对企业有较高满意度。本文从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构成要素出发,在相关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过程中,对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创新进行分析。

1.售前服务中的创新。

1.1在广告宣传层面上对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从宣传手段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宣传过程中充分体系移动互联网业的优势,利用相关技术,在相关热门应用如微信、微博或者公司的客户端中进行广告宣传,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做好最新产品的推广内容,保证在传送过程中不仅不让相关用户反感,而且还要让用户对产品信息和内容等产生极大兴趣,达到宣传目的。

1.2在售前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在3G时代的售前服务中,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是很重要的,相关产品技术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相关企业原有的一些普通业务员进行业务推广,做售前服务显然是无法有效进行的,因此,要改变售前服务制度,积极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对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与待遇,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思维的严谨度,提升售前服务水平。

2.售中服务中的创新。做好顾客购买产品关键阶段的售中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售中服务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顾客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优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此过程中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使顾客精神上感受到得到重视,从而提升他们的购买激情。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营业厅中提供3G网络体验,使客户在对移动终端体验过程中享受到高速度的网络服务,对相关应用能及时下载到终端中并进行试玩,而且在微博应用或者是微信等应用中通过技术手段,只要用户安装了相关应用并登录,便会得到中国联通公司的关注,并且会发送相关问候语给用户,使用户在试玩过程中精神上得到重视,而且在试玩过程中服务人员会为用户提供各种帮助,及时为用户解答相关疑问,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3.售后服务中的创新。在3G时代,售后服务在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传统的营销过程中的售后服务仅仅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吸引客户购买产品的一种手段,而新时期,售后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户对公司的认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客户。售后服务现阶段的创新主要有:

3.1不定期回访。不定期回访能及时获取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使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关怀,提升对公司的认可,增加后续购买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愿望。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产品售出之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两年还会采取电话联系、邮件寄送或者客户端中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用户的使用感受或者疑问进行调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

3.2建立服务失误补救以及投诉处理机制。在服务营销过程中,服务传送时任何一个服务接触若产生服务失误,会使客户有负面的反应。采用服务补救措施能弥补和改善服务中的不足。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能促使相关售后服务人员更好的履行职责,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在最短的时间响应客户,提升客户对公司服务能力的认可。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5

二、移动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1.网络的及时便捷冲击了传统教学形式。

20世纪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师生拘泥于课堂的传统教学形式就开始经受冲击,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让这一矛盾格外尖锐。移动互联时代,信息随身携带,无处不在,轻触屏幕,世界尽在眼前。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必将也正在颠覆传统教育,这对凭借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语文教育构成了巨大冲击。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们喜欢埋头玩弄手机,大多数是利用手机在进行阅读,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也是对传统课堂的无声反抗。但在我国,大多高校的语文课依旧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讲者声嘶力竭,听者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也就饱受诟病。是学生群体性地不爱学习?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学生的期待视野,没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碎片化阅读造成学生学习浅思考。

碎片化阅读的主要表现就是,阅读的时间不具有连续性,而这种阅读模式往往存在于手机和电脑阅读之中,以及或是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手持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或是课后休息时间来进行不间断阅读,以及习惯性的刷新微博已是一种风尚。根据大学生的上述阅读偏好,目前出版界也在探索“微博图书”的构建了。碎片化阅读虽有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优点,但大量挤占了大学生深度阅读的时间,使之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形成对碎片化知识的习得,而逐渐丧失了阅读经典和具有哲理性文字的耐心,这种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建构起他们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将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形成。正如研究阅读的权威专家、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认为,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

3.多元文化语境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也相互碰撞,几乎任何国家都存在着多元文化。对此,中国也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当前的诸多文化撞击中,各类型的流行文化又不断侵蚀着传统的价值观和人格精神,这是当下中国特有的文化镜像。作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传播的场所与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汇、交锋与交融,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多向度的价值选择空间,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但与此同时,不同文化的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增加了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难度,影响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他们疏离传统文化,无异于在割舍其生存的根基与灵魂。

三、大学语文教学积极应对挑战的策略探究

对教育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是灾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语文教育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则是福音,否则将是灾难。

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走向开放是大学教育的大势所趋。放眼世界,适应这一趋势的新型网络公开课大放异彩。自2001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网络课件开放工程,逐步将该校全部课程资料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一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免费取用,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众多名校纷纷跟进。2011年国内知名网站上,一批由耶鲁、哈佛、牛津等名校名师讲授的视频课引起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热捧。建设开放课程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势。在语文教育领域,我们应该构建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013年6月,首批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中,就有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笔者认为,尽管这是一门建设得非常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不仅有全程教学录像,而且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未必适合全国2000多万大学生学习使用,尤其是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的大学生。《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面广,且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各高校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要开发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将真正的精品资源呈现给学习者,而绝不能提供次品、残品或废品。

2.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阅读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一符合语言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意味着,需要增强大学生文本阅读的深度,唯有这样才能在“干中学”的学习效应下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反观当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所谓的互动性、趣味性阅读已导致他们在文章写作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火星文”。众所周知,浅文本往往导致浅阅读,有张力的文本才可能带来深度阅读。在异彩纷呈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遴选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文本,选择严谨而深刻的文本信息。再者,在进行深度阅读时还需要激发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大学生需要在文本的语言、内涵、审美张力产生相应的应力。可以这样说,“潜心会文本”和“多维度交流”是深度阅读最突出的特征;另外,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所发生的理解、迁移、创造等主观能动性活动又是深度阅读的功能定位。为此,教师在其中应扮演着引导、组织、互动的角色。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扮演,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信息的思考中来,并组织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并最终在相互互动中增强学生的文学感悟和应用能力。再者,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利用原始文本材料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思辨力等,以及借助类比和对比性分析与鉴赏等作业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悟和转化应用。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6

1.2是建立现代化企业人力管理模式的巨大推动力有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沟通效率,增强员工对市场的反应敏感度,从而推动企业向扁平结构的方向发展。

1.3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有力工具时效性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求。运用传统的人力管理方法,不能做到事前预防和及时解决问题,会造成问题滞后,不利于企业更快发展。使用移动互联网便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高效率。

2移动互联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途径探究

(1)借助移动互联网,企业在进行招聘、招聘信息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电视广告等渠道,可以在网上招聘信息,以便招到合适的人才,消除信息不对等的损失。此外,企业人才的流失也是企业的运作成本的一大开销[3]。在网上信息,应聘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本公司的招聘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来应聘,可以提高企业招聘的效率,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2)企业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变员工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将对员工培训的方式由课堂面对面的讲授改为远程授课,这样极大的放宽了培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不易出现抵制情绪。而且网上有大量的培训开发软件可以利用,内容讲授方式不同,员工可以结合自身兴趣来选择自己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接受理解效率。对于企业想要培训的内容,移动互联网上也有最新最先进的信息,员工可以从网上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和内容,方便快捷,不仅能促进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更有助于企业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3)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展的同时,绩效考核机制也在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片面的绩效考核体制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与时俱进是不可抗拒的。各种绩效考核模式在网上出现,企业要做的就是参看各种绩效考核模式和案例,找到符合自己企业管理的模式并加以运用。(4)快速在移动网络上建立人力共享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由内部数据库和外部数据库这两部分构成。企业内的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内部数据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企业当时的实际人力资源状况。及时看到问题,分析问题,提前解决问题[4]。不同企业也可以在别的企业共享的外部数据中了解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他们的经验使自身企业更好发展。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7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互相融合的产物,简单理解是人们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上网使用互联网业务,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继承了互联网基础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户需求长尾化、交互性等,而不仅仅对传统互联网产品的简单复制和移植。同时,移动互联网又具备区别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即移动便捷性、高时效性、身份可识别性、可定位性三大特征。全球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渗透率持续上升。日本的移动互联业务发展很快,并最早从中获益,这主要得益于其发展的业务,包括有搜索功能、定位功能、手机电视、移动商务等。而日本之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他的商业模式成熟和产业链的完整。相较于日本,欧洲各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占有率也遥遥领先,英国以提高浏览器体验,不限量数据计划的推广,以及更快的下载速度,来稳固世界第二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宝座。其他国家如美国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的对3G手机服务进行创新,也促进了移动行业的进一步增长,增强了在网用户的粘性。

1.2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最初的探索式的发展,到现在的日臻成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购物等领域随处可见移动互联网的身影,全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深刻变革。2013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7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攀升促进了手机终端各类应用的发展,同时应用开发商为用户提供了诸如预定、支付、评价等一条龙的综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用户忠实度,保证了用户规模的稳固增长,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以具备相当规模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鼓励信息消费的政策,中国各城市移动互联网从产业结构到产业规模都有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崛起,吸引了各大中小城市的跟风,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与竞争力积极努力。此外,我国的微博、微信、APP等大的移动应用平台已日渐成熟,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快速变化的移动终端上增长的空间巨大。技术布控上从信息堆积到个性化定制,移动互联网在不断的改变着传统中小企业的形态模式。一个属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巳经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中小企业会产生何种影响?各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研发团队是否做好了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2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的现状与机遇:移动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1批判性的审视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的创新障碍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同大公司不同,他们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人力资源匮乏、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等弊病,这种情况很难应对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信息化,要想使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加快工业设计步伐,实施产品创新战略,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2.1.1设计人才的素质及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设计人员占总研发人员比重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团队,虽然少数中小企业内部有1~2位设计师,但大部分处于美工、平面人员等模糊的尴尬地位,缺乏高层次设计人才。同时设计师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容易与整个市场乃至企业的生产流程相脱节。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稳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不能大胆启用外来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因而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严重挫伤了设计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2.1.2削弱设计开发的投资

鉴于创新的成本利益化比较,规避创新风险,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热情降低,因此产品往往会出现同质化现象。中小企业在设计投资方面实力薄弱,不能系统地针对每一阶段进行维护与监督,常到市场做不下去时才会找设计公司进行具体项目的产品设计。设计公司出于商业角度考虑,一般是按照企业提出的设计要求,并不是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方式。如企业提供市面上几大主要品牌的同类产品,委托设计公司做追随性设计或直接引入公模贴牌出售,它能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利润的低投入多回报。但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市场反馈继而中断,优化再设计也被夭折。

2.1.3设计管理意识的缺陷

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设计管理理念,陷入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发展困境。首先,核心领导层与管理层缺乏对工业设计的宏观认识,设计决策常常由独裁的自上而下的经理厂长说了算,使得企业在设计管理中没有一个核心设计思想的指导,最终导致产品识别的混乱。其次热衷效仿并追求外在形式变化而创新力度不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缺乏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经营理念,设计营销传播力度广度不够,设计咨询和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2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服务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服务提供载体,移动互联网催生新的商业形态,使中小企业产业链内的组织进行适度转型或升级,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最终提升整个区域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的信息化创新服务的能力。中小企业位于工业设计服务价值链的末端,是设计服务的主体,满足更多定制化"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这种由技术推动的工业设计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必将导致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升级和变革。搭建更多类似工业设计云服务平台、工业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两岸创意设计产业联盟等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中小企业、设计企业提供服务。例如,虚拟化展示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消费者直接体验,再决定生产,使企业降低成本,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感官体验。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8

【关键词】移动 互联网络技术 现状 发展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1.1 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

传统互联网络技术是以数据通信作为最初设计,这种网络理论与协议都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适应性、可靠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互联网络理论与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因此,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原则,一旦运动主体发生位置变化,IP包就会出现错误投递。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不能胜任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

1.2 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

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其接入方式、链路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与传统的固定网络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更加稳定,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一旦某一段子网络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而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和理论。

1.3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统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隧道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终端运动问题,但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应用,各运动子网中都设立了主机路由。由于移动IP的拓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其只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变革路由协议与理论是大势所趋。

1.4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和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等。但是,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更加具有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支撑。然而,另外两种要素通过现代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

在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路由协议的网络扩展需求,以实现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为了保证动态变化网络在有基础支撑网的环境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显得至关重要。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对主机的研究,还包括对限定子网络的研究,但是,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的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会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带来影响。同时,移动网络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对子网络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应该对移动网络主机运动进行处理。当然,为了实现对路由协议的有效设计,应该根据移动动态变化网络的特点,对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结构进行研究,以得到动态环境下路由协议和理论设计的要求。

2.2 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

由于新型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和拓扑频率高等特点,因而需要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对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和分配策略等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将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得其能够与移动网络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第二,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启发式。第三,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现状的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旨在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有互联网络的理论与协议只能满足固定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而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提出应研究新的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协议,以满足现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通信发展论坛,2013(10):5-8.

[2]李强.关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互联网,2014(24):75-77.

[3]周卫宁,刘友刚.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与安全问题[J].信息科技,2012(2):210-211.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9

【引言】: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如果将互联网比作是一场比赛,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下半场,而且规则与上半场并不相同。适应新的规则,方可占得先机,生存下来;因循守旧,不适应新规则,就会被淘汰。

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网活跃智能终端数量达到8.99亿,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全球专业市场调研机构预测, 中国广告商2016年将向移动广告投入221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超过欧洲、东南亚成为推动全球移动广告产业增长的推动者。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移动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将继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

曾几何时,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传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ICT领域的破坏式的创新浪潮。移动互联网时代摧毁沾沾自喜的领先者、淘汰麻木不仁的守旧者的速度,比当年互联网兴起时对落后者的淘汰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分析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2.1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

在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路由协议的网络扩展需求,以实现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为了保证动态变化网络在有基础支撑网的环境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显得至关重要。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对主机的研究,还包括对限定子网络的研究,但是,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的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会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带来影响。同时,移动网络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对子网络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应该对移动网络主机运动进行处理。

2.2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

由于新型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和拓扑频率高等特点,因而需要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对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和分配策略等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将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得其能够与移动网络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第二,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启发式。第三,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

结论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现状的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旨在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有互联网络的理与协议只能满足固定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而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提出应研究新的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协议,以满足现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要存活并成功,必须贴近用户,有解决用户某一个重要需求的关键亮点,而且做得精致。如果能抓对移动互联网的特质,不断开发出好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清晰的核心价值,企业就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保障互联网安全发展[J]. 杨波. 中国新通信. 2015(21)

[2]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与对策思考[J]. 杜跃进,李挺. 信息通信技术. 2013(04)

[3]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之研究论述[J]. 贾浩. 电脑迷. 2016(09)

移动互联网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21-02

最近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年,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完成从3G到4G的变迁,正在经历从4G到5G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提供语音、多媒体图像、数据等高品质电信服务,它们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各行各业都产生重要的冲击和变革。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者来说,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开拓创新,勇于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到业务融合之下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传统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特性,还具有移动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捷性、可定位等特点。移动网络取代固定网络是一个产品对另一个产品的颠覆,“行业颠覆的背后,其实是科技的换代和时代的变换。”[1]移动互联网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场景的随意性

传统互联网具有固定的使用场景,以电脑为载体,主要出现在办公室、家里、网吧等地点,需要电脑才能使用网络,具有较难变动的特点。相较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就可移动和变动。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可以在马路、厕所、学校、公司、商场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各个场景进行使用,这样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的固定场景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适用范围,吸引了大量的用羧禾逄逖槭褂谩

(二)时间的碎片化

当前,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其强大的功能应用,不高的使用门槛为大众所喜爱,从而促成了手机上网用户的不断普及,相关调查显示: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等候、休闲娱乐等“碎片化”时间段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频率最集中的所在,使用的时间较短,一般以3~5分钟为多数,不难关注到,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碎片时间,短时长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移动运营商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特质,为迎合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而设计出诸如微信、微博、QQ等受到大众热烈欢迎的业务。

(三)实时交互性

移动互联化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沟通,任何人只要通过下载的软件,可以实时进行聊天、交谈、买卖,每个人成为信息的者和接受者,使个体之间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表达自我,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语音、视频的交互,达到了信息传播及时有效的效果。

(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一对一的传播途径,具有信息定制、个性传播的特点。一方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软件、信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代表一个受众,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识别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聊天、音乐共享、视频通话、购物理财、摄影摄像美化、游戏微博等“私人订制”项目。

(五)智能性

手机等终端设备具有定位,采集周边事物、声音、画面的信息功能,移动互联网很好地结合了此特点,实现了智能定位的强大功能,基于这一功能产生出许多衍生服务:智能定位,可以实时锁定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可以进行驾驶、步行、交通导航,也可以进行定位追踪等等。位置知晓,展示周边的人物、事件、店铺进行交友、评论、订餐等。此外,一些设备还在进行更新的感受温度、各种感觉的功能,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性还将继续更新和扩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承载着丰富的资源信息,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网络互动主力军中精英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这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巨大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足够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理论建设。这种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思想冲击主流价值理论体系

正如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里的内容也不全是积极向上的,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观点无处不在,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一些低级庸俗的色情信息经常污染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行为。移动互联网上海量的、复杂信息对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发展造成挑战,比如:多元文化价值观会淡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民族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冲击,会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遗忘自己申请入党的初衷,基层党支部建设趋于平淡化、庸俗化、功利化;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大学生国家意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人们对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产生怀疑,影响文化自信;网络的虚拟性冲击现实的真实性,使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减弱,虚拟世界的道德发展影响现实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支撑。

(二)低俗内容占据过多时间,影响身心健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特别是4G时代下,移动互联网更加便捷高效,加速了“低头族”的壮大,“低头族”们在公交、地铁、路上,几乎都是低着头看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网、聊天、看视频的群体。这群人中相当一大部分是大学生或大学生党员。过度低头玩手机会造成颈椎病,智能辐射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头疼、恶心、记忆力的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甚至导致肿瘤。玩手机大量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的减少必然导致身体素质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此外,沉溺于手机,过度依赖移动互联网会导致一离开手机就无所适从,产生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4G时代网速的加快更加加剧了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

(三)便捷诱惑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

2014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环境进一步扩大,增加了许多刺激点吸引大学生注意。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风潮之后,出现大量的手机订餐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美团外卖、淘点点、饿了么等外卖软件瞬间席卷了大学校园。由于外卖软件具备的优惠、定位、订餐、分享等功能极大地适应和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开始习惯使用手机订餐,导致大量的学生可以蜗居在寝室。此外,一些软件如微信、微博会根据节假日,定期推出抢红包、扫描二维码等优惠活动,如2015年“双十二”支付宝的半价活动,有些活动则与电视节目合作,推出扫描赢大奖,刺激了广大大学生使用手机抢红包、赢大奖。消费刺激点增多的同时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更酚谑褂靡贫互联网,无形中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无形中养成了慵懒的作风。

三、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内容,提高吸引力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裂变式的巨大能量,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在网络上把思想阵地激活。移动互联网的入网门槛较低,用户只需要通过数据或无线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网络访问,但是建立在庞大的网络信息基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继承已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吸收合理成分汇编成专题系列,并根据最新时事发展,及时增添切合时展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内容需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善用移动互联网,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形式

移动终端已经进入几乎每个学生的手里,这些设备占据学生每天自由时间的大学70%。以微信为例,目前,微信以8亿活跃用户位居榜首。不论是人均月使用次数或月使用时长都位列第一,其生活化的功能(语音、图片、文字、视频、表情等)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亲密,表达更加符合内心。对于基层学生党支部思想理论建设而言,必须善用移动互联网,“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2],人在哪里,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大学生,包括党员学生,每天都有大量时间沉浸其中。基层思想理论建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拇指之间。当前,不少高校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以传达最新的校园动态、师生近况、发表对于时事的态度与见解,这些推送消息都是经过发送者筛选后呈现在大学生群体面前的,既具系统性又具导向性,有利于增强基层支部思想理论建设的实效性。

(三)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要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建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已经远远超越凭经验和感觉的阶段,党建工作者虽然是学生党员的“领导”,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领导力更多的是来自于素质和能力,而不是职位。“领导素质和自身能力的不足,也会限制其个人权威的增长。”[3]因此,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 Mobile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内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设备用户年龄构成中80后接近八成,大学生是时尚的最先体验者,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手机上网使用群体的主力军。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年龄段多集中于35至60岁,受年龄的差异和精力的限制,他们对手机上网这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要滞后于青年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有相当的科研任务以及自身理论知识的完善工作,对于移动互联网这种先进的技术难以静下心来耐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便难以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对此,要想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培养出有着扎实的党建专业知识,并且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和传播规律的“复合型”工作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