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54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1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2

1.采用辩论形式进行总结,正确导向

辩论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本中,如果遇到学生只能略懂一二,不能完全听懂,并且不能够确定自己立场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设疑、质疑,来进行辩论。例如,关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一,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急于询问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要设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第二,组织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讨论的成果。第三,分别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本组的观点并讲解原因。第四,可以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对其进行辩驳,并说出理由。第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阐述观点。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乐观地相信:地球自然环境能够容纳人口的最高数量远远大于地球上现有的人口,而且人口数量很难达到能容纳的最高数量,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的快速的增长也会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3.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3

首先,科学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和人生观。因为显示人的素质的主要标志就是人生观和自然观,因此,我们在将德育渗透汽科学教学当中的时候,必须要瞄准这个观点,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根据初中科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充分的发挥该课程内在教育因素,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让学生们通过仔细的观察、亲手实践来认识客观的世界,并对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不断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教学进行有效的人生观和自然观的教育。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师的德育意识,在加之平时在教学设计方面力求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促进科学学科教育中德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富有真情实感

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实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如若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纯洁的真情实感,那么就会潜意识的影响学生。那么我认为真诚的爱与宽容的心是每一位教师的从教之德,不论是后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善待他们,最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爱护他们,并且以博大的胸怀、良好的素养教养、广博的知识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例如,在初中高科学教学课堂上,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通常是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要实事求是。尤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参半点虚假。不过,既然要这么教育学生,那么教师就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在“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中,我在讲解花的基本结构之前,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朵花,不过因为学生的好奇心会带来很多各种各样种类的花。接着学生们纷纷问我这些花的种类、名称,结果我只能是作答一小部分花的名称。想到这里,我平时都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但是我自己的却不能起到带头的作用,既然不懂那就不能装懂,我也要向学生学习,善于问问,大胆的承认自己所不懂的地方。所以我就要大大方方的告知学生:“同学们,对不起,这种野花的名称我不是清楚,如若同学们不着急的话,我现在可以去翻阅资料进行查阅,或者是课后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索其图片以便于认识。其实,通过这件事情,不仅教育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还教育了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进步。

3科学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学要进行巧妙的结合

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的把握住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点,将渗透的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便于达到恰当、和谐、交融的效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接受解教育,有助于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下面是我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汽德育进行教学的几个例子。

3.1在初中科学教材中蕴含着较多德育的契机

例如在讲到《能量的相互转换》等内容的时候,首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其神州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它主要是依靠我们国家广大科技运功的辛勤工作、团结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规矩、服从班级、组织、集体,积极的参与团队的活动、班级中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益劳动等。当我讲到生物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候,教师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一切的责任意识。以上是通过对可学生优秀事迹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志向,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些教学都是初中科学教科书上所提及的,我们完全可能从其中挖掘出德育的契机。

3.2通过科学课程的部分练习题我们能不露痕迹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4

从古至今,“以德治天下”能让天下安定,当然,教育中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才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强大。在其中,德育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最后时期,也是为青少年奠定健康思想的最好时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涵盖宽广,真实事例居多,为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学生在通过语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其理解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德育教育为孩子培养了正确的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因此,学生能高效率地进行语文学习,也能更好地全面建立学习体系。德育教育为语文教学建立良好的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为德育教育铺好了理解的道路,二者互为促进。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需从学生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出发

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分布在12-16岁之间,这是学生产生巨大变化的又一基点。随着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各种好奇,学生之间会产生新的关系。紧接着就是心理的变化,各种是非判断观念开始形成,比较高中生而言,初中生还处于懵懂时期,不及高中生成熟。如果没有很好的德育教育引导,这些个性的初中生可能会偏离正轨,误入歧途。所以,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考虑初中生的这些“个性”:

1.不成熟的身体和心理的认识;

2.对待世界的看法和人生目标设定的不确定;

3.模仿力强,辨认力和分析能力的不完善以及处于性格叛逆期。

三、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集体实践方案与探索

针对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涉及一些道德、法律、民族精神以及心理健康引导的内容是不为过的。然而,语文教学毕竟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淹没了主体。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适时、适度,学生、老师齐发力。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是祖国的象征,也是最能让人互相沟通的工具。作为中国的语言—汉语,可以说是最博大精深的一门语言了。字正腔圆、内涵丰富是汉字最突出的特点,运用汉语去进行语文教学,既可让中国文化传承,也可让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学生的血液融合,创造出更多的传奇。课堂上,首先,语文教师可以用其丰富的感情给同学朗读文章,让同学感受其中的情感,当然,学生要先预习一下文章。其次,布置学生做一些道德实例的现实采访,或者,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事情。然后,可以申请学校准许放一些德育方面的电影,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心有体会。这样才能达到渗透德育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的目的。

2.课外阅读辅助德育教育的良好发展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力有限,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品格培养目标、接受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推荐相关的读物,挑选出合适的书籍引导学生去阅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进行相关的问题解答,正确指导,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得到教育。

3.与学生的父母双拳出击达到全面的教育

虽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但是,家庭环境也是学生性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家访,和学生家长进行谈心,交流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见。也可以适当地给予思想工作。学校的教学、家里的良好环境、全方位的适时教育,为学生健康的德育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样,祖国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

4.学生的自我建设、自我教育也很重要

学生是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都需要学生的配合。最终的效果也是体现在其上的。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当做“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侍奉着,家长这些过分的爱护导致他们形成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性格。攀比、打架、早恋、欺负小同学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缺乏同情心、爱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立能力更是常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阅读的鞭策下,还需要学生自己的身心建设。摆脱浪费的习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地学习好的品格,养成好的习惯等,从小事做起。学生建立积极的思想信念,德育的成果也就无形地呈现出来了。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其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材料。教师只有在教材中很好地提炼出德育的内容并且很好地诠释给学生,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示范,做好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才能将精神灵魂注入学生的心中。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为学生做好思想引导,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全面发展。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5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引导浸入这一个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情境中人物的遭遇或是情感变化,从而明确其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内涵。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方面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彻底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而通过情境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层次的感悟领会。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素材的引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与素材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作用显著。第三,情境教学法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对知识呈现较为局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思想素养水平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1.设计适当的情境。要将这种方法切实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以便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情境展开教学。在设计情境时,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等,确保设计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起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第二,情境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即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点进行情境设计,不能脱离教学活动。比如,针对“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章节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对国家政策制度不了解的状况,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够反映相关知识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际体验情境:在课前让学生彼此交换外套进行试穿,然后根据学生的试穿结果,向学生提出衣服与身体要相互适配的观点。然后由此引申到教学内容上,提出国家政策、制度要和国家实情相符合这样的理念。如此,凭借这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知识要点,提高了教学效果。2.教学情境的运用。在设计好教学情境之后,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进行巧妙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般说来,情境导入可以在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进行。在课前,导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要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在课中,导入情境可以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化验证,加深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这样一个情境:一名菜贩在菜市场卖菜,不小心遭遇小偷,被偷走了几百元钱。菜贩到派出所报案,但是接待的工作人员爱搭不理的,使得菜贩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教师引导学生浸入情境中,假设自己是菜贩,应该怎么做。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引导和规范。待相关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在引入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处置。如此,就可以起到强化巩固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情境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3.教学情境的优化。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使得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在优化教学情境时,重点在于根据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进行针对性改进。例如学生反馈教学情境的引入时机不好,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的引入时间进行优化。若是学生反馈在教学情境中的融入程度不深,那么教师则需要改变教学情境的内容设置,确保学生能够更深的融入。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从设计情境、运用情境和优化情境这些方面出发,切实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进步发展。

作者:谭建芳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6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作者:程国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新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7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8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之中融人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健全学生的人格。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可以从学生优质的人格、灵活思考方式、创新思维几方面着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人文精神是时代教育的需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人,并不热爱政治学习,也没有透彻的理解知识,更无法感受其中的道德修养,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促使其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上述的观点也被充分的证实,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现阶段,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但就目前的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与学校方面来看,社会环境鱼龙复杂,利益至上的思想较为严重;家庭方面过于追求物质财富与经济地位,学校方面过于重视分数论,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非常不利,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感染,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要利用好此科目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道德修养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分析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要将人文精神的渗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习惯、意志力、情感等多角度出发,循序渐进的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科目学习的意义,乐于灵活运用、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成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没有任何的创新而言,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未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自然是无味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低,自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如在学习教科版的《诚实的检验》时,可以从人文精神层面M行教学,考试中的公平、诚信、遵守规则、良性竞争等都属于道德修养的内容。对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实践,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真正体会诚实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行为。

三、巧设情景,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情景教学是老师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不仅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新课改之后,老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设计多元化且科学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参与其中,感受价值,展示自我,使学生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化,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四、强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加之思想品德科目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无趣的。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思考。然后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调查活动、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还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将原本动态的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促使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晴感,以情感为导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完善学生的道德观念。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9

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一、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的德育,也应善于借助各种媒介,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造情境,营造德育氛围。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里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让学生再观看一段视频资料。之后提问:你又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想,此时的我们不仅见识了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了解了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更有深刻体会的,就是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发狠,忘情,狂舞”还有“壮阔、豪放、火烈”,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在文章里,安塞腰鼓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这样,作者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借助媒体资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陕北人的精神风貌、舞蹈中进发出的激情与力量怎能不感染着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的心。

二、在课文解读中渗透德育意识

解读每篇课文,都应当有一个相同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弄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观点,对生活的看法等)。现在我们学习它,必须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学习它的现实意义。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投入在教育教学中,我总是适时适当地把课文中隐藏的积极的德育因素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出来。结合学生进行相关联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指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结合学生实际,笔者组织他们以“《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学到的”为题展开了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学了这课书,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态度深深地教育了我,我感觉到自己太渺小,太自私。对别人关心太少,对同学关心得太少,对自己却想得太多,以后一定要改掉这种不良的品质。”有的说:“学了这篇文章,我把自己和白求恩大夫一比,真是惭愧万分,他是加拿大人来到中国,工作尚且这样负责任,他是为别的国家做事啊!而我,是个中国人.努力学习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我却马马虎虎的,得过且过,这样下去肯定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人才,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力争将来能多为人类做点事情。”有的说:“学了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白求恩医生的医疗技术相当精湛了,但他还精益求精,而我呢?学习往往不求甚解,总是希图蒙混过关,和他一比.我显得真有点不要脸。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确,经过这次讨论后,有的同学的思想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扩大德育视野,利用课外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阅渎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四、树立自尊自信,利用古今

用历史和今天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中罔石拱桥》就是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更是令人鼓舞,这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如学习《登上地球之巅》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同时也要意识到,善于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当中,看到今天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激发其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如此,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显现出来。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更要使德育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教师可以去挖掘文本的情感源、比较相关素材的不同点、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例10

2讲究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形式讲大话,讲空话,甚至进行训斥。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主动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认识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好“入学教育”“、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2.2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形成正能量

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空绝大多数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因此其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是在校风和学风这一特定而典型的道德氛围中形成的,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的班级,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从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由此可见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是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的关键所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良好班级的正能量。

2.3实践活动,体验锻炼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应当是一种行为的体验。学生有各种实践活动中,道德认识水平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到激发、道德意志得到锻炼,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深化与完善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