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19:59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1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以来,我国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物流产业链作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物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独立处理业务的工作能力。中职教学必须紧跟社会需求,通过场景模拟和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而物流实训中心作为专业教学平台,如何有效搭建,决定着物流人才的素质水平。我校从2009年底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实训场,至今已投资200多万建成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配有物流沙盘模型、仓储实训区、生产物流实训区、销售物流实训区、RFID实训区、电子标签拣货实训区、物流软件实训区、多媒体教学区和室外叉车训练场,实训区域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一、建设物流实训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参考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地区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按照培养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创设与企业相近的情境,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在进行设备配置时要系统考虑整个物流链的流程,在设备型号、数量、控制等方面合理配置,消除“瓶颈”。我校的物流实训中心基于对供应链各节点模拟,如货物供应商、仓储与配送中心、超市(物流)总部、连锁经营超市、零售门店、国际货代与国际物流等,从而实现从零售门店向超市(物流)总部发出采购信息,超市(物流)总部进行信息汇总,由总部的业务部门向供应商采购,并由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向供应商结算,供应商向总部的仓储中心供货,最终由仓储配送中心负责入库及自动分拣出库、配送并运输到各超市门店等终端,模拟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在这一模拟的供应链上,配备一系列现代物流设施,如设置供应商、批发配销公司、物流总部、仓储配送中心及连锁零售门店(现代与传统超市)、国际货代与国际物流等岗位,配备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生产装配流水线、各类货架、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托盘与叉车、条码系统、RFID系统、包装环节、物流沙盘等,它们各自独立,又互为联系,既能实现学生分岗位训练的需求,又能从系统的角度掌握供应链管理流程。这充分体现了传统的物流运行过程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管理和作业自动化这一现代物流的时代特征,在学校实验室内营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实验教学环境。

(二)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是指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作业手段等方面要着眼于物流发展的前沿,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开发平台等,要求充分考虑时代的发展,选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开发软件,并具有升级、换代的功能。结合广东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的技术要求,我校选择了与在物流企业经营、物流咨询、物流教学等方面工作均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配置了实时供应链管理平台、仓储管理系统教学软件(WMS)、物流单证制作系统、国际货代报关与国际贸易结算管理信息系统、分销连锁软件等。另外考虑到RFID技术将广泛应用到物联网的建设中,我们还建立了一个RFID实训区。

(三)配套性原则。

配套性原则是指在设备选型及设备各部件的型号、生产厂家的选择上必须统筹考虑,以确保相互匹配,工作可靠,避免因选型不当造成设备故障率升高或工作过程无法对接的现象发生。如何保障前后配套,这是我们在整个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为资金不足,整个中心的建立需要分期规划,每一期都需要进行政府招标,结果每一期都由不同的公司中了标,打乱了我们原先的规划,一部分链接软件需要重复配置,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是必须要提醒各位同行注意的,必须要选好合作公司,并保证整个实训中心的核心建设是由一个公司来完成。

(四)实用性原则。

在总体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方向课程开设,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实训区的建立,必须要在课程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投入,我们首先搞好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规划,以省物流技能竞赛项目为突破口。目前,物流专业的专项实训有进出库作业(现代物流中心作业)、物流单证制作、叉车技能项目、销售实训、仓储实训、打包与封装实训、物流设备应用实训等。

(五)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作业需求的前提下,以实现系统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优先选择同类型中最适合的产品。很多学校的物流实训中心,动辄投入上千万,对于我们这些资金不足的学校来说,经济适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有限建设资金,开发出尽量多的贴近企业需求实际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尽量多地得到动手的机会是我们要花心思考虑的。如在建立仓储区时,要不要投入大笔资金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我们进行了企业调研,发现在我们周边的一些物流企业,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的很少,仓库作业靠的还是人驾驶叉车上下货,所以我们放弃了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转而加大叉车技能的培训,节约了大笔资金。

三、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目标

(一)成为学生实训、师资培训的中心。

围绕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采用一体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满足校内学生实践教学,承担教师技能培训。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师生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学习。

(二)成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训中心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类岗前、再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可承担中级工和高级工鉴定任务,成为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我校现已成为新会地区叉车技能资格证的考点,并作为仓管员、收银员、跟单员等项目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点。

(三)成为学校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

实训中心的建设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主动加入企业生产活动,实现产教结合。

(四)构建绿色节能环保实训中心。

在实训过程中渗透环保理念,以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减少资源浪费,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培养资源循环利用的思维,减少成本支出。

四、物流专业课程实训规划

实训中心的建成,将有助于我校按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更好地规划实施校内的专业课程实训,我们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方式为:认识实习+课程项目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其中,第一学年完成物流设备认识实训、物流运作流程认识实训等认识性物流实训课程,包括企业参观、社会调研和专题讲座。第二学年完成模块化仿真教学,按整体化的课程设计与一体化教学的实训要求,分成仓储作业、运输作业实务、配送作业实务、打包与加工、国际物流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6个主要模块进行仿真式的实训。第三学年按企业要求完成学生特种车辆驾驶、物流综合实训等上岗前培训,综合实训按照专业岗位的综合能力确定实训项目和内容,并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五、实训中心整体规划

1. 综合实训区。设置物流综合实训区一个,完成专业实践课校内集中实习。

2. 教学实训区。按模块化课程配置物流沙盘模型、仓储实训区、生产物流实训区、销售物流实训区、RFID实训区、电子标签拣货实训区、物流软件实训区、多媒体教学区和室外叉车训练场。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2

1.研究背景

CDIO 是国际工程教育的一种先进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为主要目标,倡导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整个过程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与学、实践场所、教师能力提升、学生能力评估和改革质量评估等全方位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链路。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ERP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日益强调对以ERP为载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ERP系统的熟练应用。为与之相适应,当前各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中更加强调集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工程能力培养于一体,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CDIO 工程教育有着一致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建立ERP实训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已取得相应成果。但仍存在诸如相关实训项目局限于ERP沙盘和ERP系统的操作,尚未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训项目间的前后续关系不够清晰,各项目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未能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没有形成有效的提升阶梯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为此,本文在已有教学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从CDIO的一体化教学思想和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对人才信息化素养的要求出发,构建一个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融合多门课程,经“认知――应用――提升”三个能力跃升层面共五个渐进等级的多阶段ERP一体化综合实训体系,并对保障这一体系有效运行的条件进行分析。

2.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目标

2.1总体设计思路

落实CDIO教育理念,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ERP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并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将传统上隶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的理论与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围绕专业背景下ERP应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进行整合。并且,从知识体系和项目操作难易程度上形成由包含于三个上升阶段的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渐进阶梯,使各环节和阶段不同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实训教学目标具有明确一致的指向性。

2.2目标内涵分析

2.2.1与ERP教学目标相匹配

从相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中普遍开设的ERP理论与实训课程来看,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共同点,即:一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ERP中所蕴涵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二是培养学生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意识;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从供应链层面上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运营管理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四是掌握ERP系统在本专业领域应用中的基本操作。为此,ERP一体化实训体系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涵盖上述的四个方面,并且在实施中得以很好体现。

2.2.2多课程、多项目融合衔接

针对ERP对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特点,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以及教学运行的要求,在构建ERP一体化实训体系时,需要打破传统狭义的围绕ERP课程组织实训的理念,而将与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有关的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都经过重新组织后,融入到多阶段ERP综合实训平台之中。并且这种重组不只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建立于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相关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根据内容与目标层次的不同进行重新梳理和组合后的结果。

2.2.3符合学习过程中的进阶规律

由前述分析可知,所构建的ERP一体化实训体系建立在对多课程、多项目融合的基础之上,因而在实施中需要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点到面,逐步深入提高的进阶规律相符合。即,该体系应是从简单的、单项技能的信息化应用切入,在对企业信息化和物流业务运营管理建立起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向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的ERP应用技能培养与提升进行深入。

3.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五级三层”进阶模型

针对上述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目标所包含的四方面明确要求,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普遍规律和课程开设的共性,提出该体系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3.1项目集中实训

为更好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教学运行安排中,每学年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用于集中开展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的阶段,即项目集中实训阶段,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并且根据集中实训的目的和支撑项目的不同,项目集中实训按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和“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三个阶段,并存在以下逻辑关系:

3.1.1 “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是基础阶段的实训,其目的在于通过相对简单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开发,使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概念性的认知;

3.1.2“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建立在“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的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级ERP系统中供应链模块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技能;

3.1.3“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是对以上两个阶段实训技能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当学生完成主要专业知识学习后,通过以企业ERP项目实施为背景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对学生在物流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的演练与检测,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从操作上升到实施层面。

3.2五个渐进等级

在该体系中,围绕ERP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将相关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从知识体系和项目操作难易程度上分解为五个逐次渐进的等级进行教学,其中每一级都以前一级的有效完成为基础,并且实现逐次提升。

第一级,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阶段的《基于EXCEL的中小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实训。使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级,《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与实验操作。使学生全面地学习ERP基本思想,认识ERP系统,了解ERP的基本操作。

第三级,《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项目教学。锻炼学习应用ERP管理思想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级,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阶段的《ERP系统操作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熟练操作ERP系统的能力。

第五级,综合性项目实训阶段的《ERP系统实施实训》项目。在完成前四个环节教学与实训的基础上,开展“ERP系统供应链模块实施实训”,使学生能初步接触更高层面的ERP实施领域,了解ERP实施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工作,学习ERP实施中的基本方法。

3.3三个跃升层面

由上述五个渐进等级串接而成的能力培养链,分属于三个由低向高的能力跃升层面,即“认知层面”―“应用层面”―“提升层面”。

3.3.1认知层面。包含“概念性项目集中实训”、“ERP基础课程及配套实验”、“企业运营管理体验”三个环节。其目标使学生建立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3.3.2应用层面。由“技能性项目集中实训”环节构成。其目的在于在前一阶段认知ERP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结合具体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业务,对ERP系统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并深化对ERP思想体系的理解与掌握。

3.3.3提升层面。由“综合性项目集中实训”环节构成。在熟练掌握ERP系统供应链模块操作的基础上,拓展其就业领域,提升信息化应用的综合素质。

4.物流管理专业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运行保障

根据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运行要求及“五级三层”的架构特点,为保障该模式得以有效实施,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4.1打造符合CDIO要求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CDIO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团队的作用。基于ERP一体化实训体系贯穿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多课程、多项目融合,逐次递进的特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必须依赖于一支具有深厚的物流专业造诣并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组织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高水平、复合型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4.2按逐次递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该体系的“五级三层”架构,ERP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需要逐次递进。因此,在教学运行实施中,需要首先从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具体到“五个渐进等级、三个跃升层面”而言,“三个跃升层面” 在ERP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上都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因此前后逐次递进的顺序必须遵循;而在“五个渐进等级”中,同处于“认知层面”的前三个环节既可以按逻辑架构模型所示关系逐步实施,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并行开展。

4.3以项目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

CDIO倡导学生以团队方式开展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习项目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总结的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因此,以项目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实施是必然选择。

4.4实施全程一体化的项目考核

在ERP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教学效果考核中,除需坚持目前普遍实施的实验、实训环节项目考核外,在整体和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考核实施的方式以及考核成绩的评定等方面,还必须充分融入和体现出与该体系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逐次递进和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开展全程一体化的项目考核。在考核成绩的评定方面,在对各子项目的考核设定成绩标准的同时,还需要在最后对各子项目的成绩进行加权汇总,最终形成反映整体综合教学成果的总成绩。

参考文献:

[1]刘荣佩,史庆南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2]傅永华.基于CDIO 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

[3]刘广斌,景永平.ERP沙盘实训教学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4]王其中.ERP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5]魏玲.基于ERP的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3

一、问题的提出

沙盘模拟教学在国外MBA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高校北京大学于1995年自主研发企业沙盘模拟教学的软件与课程,2003年用友软件公司将开发的沙盘实验引入高校作为实训教程,从此,沙盘作为实训教学课程在高校快速展开。由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实用性等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模拟企业经营实战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应用技能,提升学生企业管理的实战能力,现已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训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性要求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解决复杂物流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沙盘模拟教学在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师资能力提升、教学方法应用、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还须进一步优化,以便更充分发挥其在本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二、沙盘模拟课程体系的优化

目前,针对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沙盘实训教学软件与教学道具层出不穷。最为常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沙盘,该沙盘将企业经营的各种环境、各种资源,如供应商、仓库、原材料、产品、厂房、生产线、市场、客户、银行、资金等等,以游戏道具的形式制作出来,并模拟企业竞争环境,将企业战略、生产运作、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游戏中,能较好地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由于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分组对抗经营的方式又能较好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有帮助。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针对物流企业经营的特殊性,重点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中心、采购与仓储管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物流企业的竞争模拟中,形成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沙盘教学课程。另外,还有较多类似的物理手工沙盘,基本原理类似,将相应专业理论课程知识融入到实验中,以小组团队对抗方式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公司开发了电子沙盘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团队对抗训练,特别是现在有较多沙盘竞赛项目均以此方式展开。

面对如此众多的手工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教学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应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及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对沙盘模拟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一是沙盘类别的选择;根据十余年的教学经验,选择手工物理沙盘更受学生欢迎,教学实效更好,手工物理沙盘的直观感强,学生参与度高,更有利于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探讨,运营操作中的趣味性更强,不同方案之间的运作效果与操作方法更能直观呈现与反复再现。二是沙盘内容的选择;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應考虑循序渐进方式,先开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如用友与金蝶公司现在均有比较成熟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之后,再开设专门的物流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如中欧的物流KJ沙盘等。三是课程开设时机的优化;在大一、大二之后,管理类平台基础课程如战略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等已学完,因此,在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开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最为合适;在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开设物流经营沙盘比较合适,此时,物流专业课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装备、配送中心等课程已完成理论学习,加上有了前面企业经营沙盘的基础,可以适当深化物流经营沙盘的教学,更好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沙盘模拟课程师资培养的优化

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对管理类各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全面,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等课程,如果开展物流经营沙盘教学,则还要求掌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中心、物流设施与装备等课程,教师只有较好地掌握了这些理论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才能更好地在沙盘实训教学中融入这些理论知识,并紧紧抓住重要知识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其次,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经验,无论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还是物流经营沙盘,都是模拟实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场景,有实际企业经营经验的教师更能较好地抓住经营的关键环节,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团队对抗更具趣味性与竞争性。

要培养满足以上要求的全能型教师确实较困难,而且也需要较长时间,结合我校十多年的沙盘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沙盘模拟课程师资培养进行优化:一是参加沙盘开发企业的集中培训学习。这是最快速便捷的培养路径,但只是让教师初步掌握了本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流程与方法,在这种培训后应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一步强化,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升。二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训。本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训的措施,让更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与工作经验教师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均有比较大的帮助。三是适当聘请既有较强理论功底又有实战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实践教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丰富就业创业知识有较好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教师企业经营实战知识的快速增长。四是积极申报相关师资培训项目,同沙盘开发企业、ERP软件企业合作。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沙盘开发企业、ERP软件企业充分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学软件与教学道具的设计,并同企业一道寻求更好的教学实训方案。

四、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方法同通常的案例教学不同,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流程,其中有一些关键环节要特别重视。首先是学习小组创建;事先要组建合适的团队,并按企业经营的角色进行分工定位,比如企业沙盘模拟的分组要确定CEO、市场营销总监、生产运营总监、财务总监、运营助理、财务助理等角色;物流经营沙盘模拟要确定总经理、营销经理、财务经理、运输经理、仓储经理等角色。团队组建环节十分重要,需要教师确定好方法并适当把关,确保团队成员间的互补与各团队综合实力的均衡,这决定了后续对抗经营演练的精彩与否及成败。其次是对规则学习的重视;如果这一环节没有把控好,后续运营时将出现较多问题,并影响团队之间的公平竞争。第三是过程控制与每期点评;教师要控制好节奏,并在每期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反省与总结,并将理论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同模拟经营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加深对重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是课程的评价方法;评价公平与否对后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既要同模拟经营的绩效结合起来,又不能忽视经营过程的表现,因此一个公平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根据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多年的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实践,认为在沙盘模拟教学方法上,对以上几个重要环节应进一步优化:首先可以引入企业QCC法构建团队;教师应同班委密切沟通,对每个团队的核心成员(模拟实验中的CEO或总经理)把关,确保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团队领导能力,然后由学生自主确定团队成员的组建方法,这样的团队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保证了团队有良好的协作基础,又能平衡团队之间的综合实力,确保经营对抗的实力均衡与竞争性。第二是确保规则学习的时间与效果,并在考核通过的情况下再开始模拟经营。实验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事先宣讲清楚运营规则,并明确违规的处罚方案,否则运营起来,有意或无意违规会扰乱运营的公平环境与趣味性,可以在规则学习完毕后进行小测验或抢答竞赛,强化与检验规则学习的效果。第三是教师要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把控节奏,适时将重要理论知识点穿插到模拟实验中加以强化,并按PDCA循环指导每期经营,特别是每期经营结束时的反省与总结,每个小组要进行充分讨论,并确定发言人分享团队经验,教师对亮点与关键点做好点评与发挥。第四是采用动态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团队及个人进行考核评价;模拟经营的绩效无疑应该是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就会降低对经营业绩的关注度,对抗竞争性就会削弱,趣味性就会降低,经营绩效也要综合考虑营业利润、固定资产、产品研发、市场地位、订单满足率等等综合指标,不能单一考核利润指标;同时要将经营过程与每期的总结分享结合起来,突出团队的协调与成长,强化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4

综合训练是对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的一次全面考核和综合检验,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综合训练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综合成果;二是通过综合训练把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的专门知识进行整合,以某种方式加以体现,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我院2005级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训练采用沙盘推演的方式,通过“啤酒游戏”这样一个具体项目加以实施。

“啤酒游戏”简介

“啤酒游戏”最初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Sloan)商学院发明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游戏来源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这是他为“组织修炼”而设计的一个角色模拟项目。游戏的背景是在一个出货时间延迟、资讯不足的产销模拟系统中进行的。在训练中,由于消费者(教师担任)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骤降。在基隆商学院,各种年龄、国籍、行业背景的学生都有,有些人甚至早就涉足这类产、配、销系统业务。然而,每次进行这个游戏,相同的危机还是一再发生,得到的结果也几乎一样: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

(一)训练的环境约束

整个训练的供应链由3个环节构成——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整个供应链如图1所示。

(二)训练目标和训练角色设计

训练目标就是小组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团队目标利润最大化。训练角色设计如图2所示。

(三)训练道具

每个零售商:零售商角色资料卡1张,零售商订货单30张;每个批发商:批发商角色资料卡1张,各零售商订发货统计表1张,批发商订货单30张,批发商发货单60张;每个制造商:制造商角色资料卡1张,各批发商订发货统计表1张,制造商发货单60张;订单汇总表3张(批发商2张,制造商1张)。

以下是学生训练中使用的部分表格:

“啤酒游戏”训练的目的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和重新定位,综合训练指导教师在以下方面达成共同认识:

第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岗位操作训练,使学生获得物流管理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如仓储作业操作技能、物流运输业务操作技能、货运业务操作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要求的必备技能,是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可以获得的基本技能。

第二,物流管理专业从专业类别归属看,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物流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和训练的同时,更应该在物流管理理念方面有所感知和思考,这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会依赖个体的推动,而是依赖于团队的推动,团队建设和团队意识的建立是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管理过程组织需要个体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这恰恰是团队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四,“啤酒游戏”模拟一个在出货时间延迟、资讯不足的产销环境中如何通过信息流的组织完善物流过程组织,这个训练集中体现了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具体来说包括:市场预测能力(趋势分析、市场预测等)、库存管理能力(如KPI指标的核算)、库存控制能力(如库存量、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等)、仓储管理能力(进、出库操作单证填制和保管统计台账的登录)、成本和利润管理能力(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和控制)、团队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等。“啤酒游戏”能够较好地把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系统地串联在训练的全过程中。

综合训练的组织与操作

(一)明确综合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系统性检验,也是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在综合训练开展前就要首先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我们在综合训练计划中明确提出训练的直接目标——利润最大化,即小组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团队目标利润最大化。

除直接目标外,我们还提出了其他相关的训练目的,包括:(1)从时间滞延、资讯不足的产销环境对产销系统的影响,深刻认识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2)通过实训充分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3)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到自己若想成功,必须其他人能成功;(4)突破一定的习惯思维方式,以结构性或系统性的思考才能找到问题并有改善的可能;(5)避免组织学习的智障,如局部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效应等问题。

(二)训练的组织与操作

进行学生分组按每训练团队7名学生分组,分为30个训练团队。

熟悉“啤酒游戏”训练的背景和训练过程在实施综合训练前,指导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啤酒游戏”训练的背景,推荐学生阅读系列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著)、《物流管理概论》(王自勤主编)第九章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李永生、郑文岭主编)第七章库存控制、《仓储管理》(田源编著)第七章库存管理等,也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及阅读相关材料。通过背景资料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初步了解综合训练的基本内容和带来的预期效果。

指导训练现场指导每个训练团队完成训练内容。

指导训练成果分析总结指导教师在每个团队训练结束后认真指导团队中各小组成员总结训练过程的心得和体会,总结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指导各小组学生形成书面的训练成果报告。

综合训练的效果分析和思考

(一)学生综合训练成果典型实例分析

小组综合训练结束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一位学生将自己获得的实训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利用图表的形式体现训练的全过程和训练成果。

图3是某个学生实训获得的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和加工后的分析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九周至第十五周出现欠货现象,伴随着欠货利润也急剧下降;从第十五周到第二十五周市场需求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期初和期末库存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而伴随着库存的增加利润水平也急剧下降,数据变化见图中圆圈及箭线标识的部分;而库存较为平稳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时,利润水平也较好,见图中菱形框及箭线标识的部分;而到第三十周的利润总水平维持在100左右,并没有保持较高的利润,见图中五角星标识的部分,这说明库存量的控制对于保障供货和实现利润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训练的效果

通过“啤酒游戏”综合训练,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理解并运用于训练过程在“啤酒游戏”综合训练中,学生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计算指标,而这些指标在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均已接触,通过综合训练对这些专业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在训练中熟练应用。比如,扮演零售商角色的学生需计算下列与库存及仓储经营有关的指标:(1)第t周的欠货量(顾客)=第t周的啤酒市场需求量-第t周的销量,即:C(t)=A(t)-B(t)。(2)第t周的累计欠货量(批发商)=第t-1周的累计欠货量(批发商)+第t周的本期欠货量(批发商)。即:G(t)=G(t-1)+F(t)。(3)第t周的期初库存量=第t-1周的期末库存量。D(t)=H(t-1)。(4)第t周的期末库存量=第t周的期初库存量+第t周的批发商送货量-第t周的本期销量。即:H(t)=D(t)+E(t)-B(t)。(5)第t周的利润额=第t周销量×5-第t周欠货量×2-第t周期末库存量×1。即:K(t)=B(t)×5-C(t)×2-H(t)×1。

加强了学生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在综合训练中,扮演零售商的学生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状况决定本周的销售量和向批发商的订货量,而扮演批发商的学生会根据零售商的订货量信息和库存状况决定本周的发货量和向制造商的订货量。同样道理,扮演制造商的学生会根据批发商的订货信息及库存状况觉得本周的发货量和生产计划。因此,通过综合训练,扮演不同供应链角色的学生会根据自己角色的性质依次进行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预测,根据库存状况进行发货、订货或安排生产计划(制造商)决策。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开始时,零售商的啤酒销量随着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而增长,但销量增长给零售商带来了缺货的恐慌,多数人会地把这种恐慌体现在数字上,通过订单传给了批发商,再由批发商以同样的方式传给制造商。在这种恐慌传递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放大效应,而且由于时滞,加剧了需求的摆动幅度。在训练中,每个学生都做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对策,所以,每个人都认为是别人的过错导致了整个“啤酒游戏”的崩溃。实在找不出元凶的时候,就会把责任归之于不可捉摸的顾客和瞬息万变的市场。

通过训练后的总结和分析,小组成员逐步认识到,制造振荡的元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避免由于市场需求的较小变动对整个供应链影响的放大效应,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充分沟通是必要的,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扩大自己的眼界,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从整体结构出发考虑所有环节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在做出决定之前能够看到事件的起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综合训练显现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训练以及指导学生撰写综合训练报告的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弥补和完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专业教学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学生基础能力偏弱虽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了物流、物流系统化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和内容,但通过综合训练的过程和成果反映出来的却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进行各指标计算时,对指标的理解还很模糊,不能准确地掌握相关指标的性质和内涵,如关于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区别。

强调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在综合训练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基本社会实践经验的掌握很欠缺。比如,期初库存为100,订货量为150,在决定发货量时,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填写发货量为150而不考虑实际库存能否满足发货要求,这是因为在仓储管理课程中我们讲过要“按单(订货单)发货”,但学生却忽略了库存量能否保证发货供应的问题,虽然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马上做了更正并也理解要考虑库存量的问题。从这个简单现象中,我们的体会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多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实操能力,避免纯理论知识造成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束缚。

专业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按照综合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完成综合训练后每个学生要撰写相应的综合训练报告。在指导学生撰写综合训练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懂得训练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在内容的组织方面抓不住重点,也缺乏对过程的归纳能力,反映出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较差,缺乏这方面的基本训练。今后,在专业教学方面,可通过项目计划的规划、制定及方案的形成等方面的教学中突出并强化学生的方案策划和写作能力。

(四)改进设想

综合训练是我们在教学计划毕业环节方面所做的一次改革尝试。在综合训练过程中,有个别善于思考的学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综合训练主题方面的建议或要求。例如,“加入节日顾客的需求信息元素,比如在第5周需求信息时提示第10周为节假日;第11周需求信息时可提示第20周因电路定期检查需停电,导致需求下降”、“增加仓库要素,比如设置最高库存、租仓及租仓成本”等。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综合训练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在今后的综合训练设计中会更加严密考虑训练环节和约束条件,尽可能使训练环境与现实条件相吻合,增强综合训练的仿真程度。

参考文献: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随着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其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一人才需求,各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纷纷有针对性地加强本专业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发现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要想满足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应该让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一定的市场预热,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充实实用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甄别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我国总理在2005年11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指明了它的作用与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明确职业能力的内涵,是确定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

长期以来,对于职业能力的认识我们往往更关注“能力”,而忽视了“职业”的存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角度,职业能力就被认为是“能力”下的一个子概念,这一认识让人感觉抽象,而且似乎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借鉴德国联邦职教所的定义,职业能力是“人们所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依据德国职业能力定义,我国的学者邓泽民、赵志群、吴晓义和严雪怡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综合他们的观点,职业能力,即是理论与实践的升华,是职业院校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学生成功进入职场并胜任各自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二)职业能力的甄别标准。要回答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否是提高当前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首先明确职业能力的甄别标准。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以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部分组成。基本职业能力强调的是与职业密切相关所必须有具备的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对基本职业能力的延伸,是对基本职业能力的综合运用。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均是理论重于实践,知识重于能力,但是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膨胀,学校开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逐步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能力的专业评判标准,各专业教学就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项作为支撑,学生在学校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通过系统的职业能力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岗位职业技能有很大的效力,同时对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也有实际意义。

(一)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物流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用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性、创新性,这就无法满足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物流业的人才需求。而开展企业实训教学是对是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进行适当的处理,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延续;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能根据专业岗位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使学生能学到就业后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可行性。目前,就各院校开展企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实训教学在专业建设上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训的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职场的实际操作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学校在企业实训课程开发中积极吸引企业的参与,可以适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方案。而且企业可以为各院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各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也丰富了教师理论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思路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物流人才以满足物流行业的用人需求,但从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反馈却不尽人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落差,物流人才教育要真正满足于社会,就必须直接服务于社会,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就业市场变化,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大限度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

通过完善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改革,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实训应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在社会、企业、职业等动态因素的影响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引导,确立企业实训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取向。

二是实现灵活化的教学课程结构。给企业实训课程一个弹性的发展空间,即结合企业的工作进程,根据需要开展实训教学,即可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特长,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转变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引导,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保持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持久活力。

四、以职业能力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体系

鉴于物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通过企业反馈和市场调研,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竞争力强,很受企业欢迎。物流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毕业生既要专业技能熟练,又要综合素质好。目前通过各高校在企业实训课程的实践活动结果来看,实训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各项综合素质。

(一)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要从多种模式出发来构建,特别是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教学平台。针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其构建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体验层次,这中间后一个层次的发展是以前一个层次为基础,三个层次呈现的是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1.校内理论课程教学——结合物流专业特点开发实训课程理论教学。这一阶段是从新生入学就开始的,是整个企业实训课程建设的基础。学校根据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企业实训中的岗位、职业需求,教师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这一过程,我们不仅介绍纯粹的理论知识,如认识物流、物流在当今市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还要以丰富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从该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着手,是完善物流专业学生知识积累的核心。

2.校内实训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有了前一阶段的基础理论沉积,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模拟实训,如“ERP企业沙盘”、“公共礼仪实训”等,实训虽然是以学校、课堂为主,但实训的内容是以现实案例为主,实训过程的具体任务操作也是模拟现实的企业订单,通过学习——操作结合,以此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校内实训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对本专业理论教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能平稳地适应企业职场角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平台。

3.企业现场教学——顶岗实训,实训教学灵活安排。这一阶段,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进行为期6—8周左右(具体时间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来调整)的现场体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职场中的岗位工作,可以更深刻理解课本中理论知识,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等,更真实体会什么是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通过在企业的现场实践,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取自己所不具备的方法能力、完善自己所欠缺的社会能力,为自己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的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体系的评价。

1.从企业角度。众所周知,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急速上升,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众多企业认为我们的学生达不到他们的需求目标,认为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物流教学是脱节的,学校与企业缺乏交流,结果导致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深入基层。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我院积极寻求企业开展相关的企业实训,以参与沃尔玛、新华都企业实训的学生为例,在企业实训课程在开展中,企业反馈由于学生参与到期企业的现场操作,一方面学生的工作热情大大带动了企业的工作气氛,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与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员工的齐心协作,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实训课程结束时,企业纷纷向部分学生发出热情的邀请。

2.从学生角度。对于学生,由于打破了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走上职业岗位去体验真实的职场工作情境,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使得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由此,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了,学习动力也得到的提高。

通过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所完成企业实训课程结果来看,学生们在经历了企业实训的系列岗位工作后,一是团队协作、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当实训结束时,当我们阅读了学生们在企业实训课程中的实训日记、总结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对该门课程做出了较好的评价,都非常怀念在企业生活的点点滴滴。

3.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对于一门课程的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理好地实现对本专业的服务。企业实训课程的建设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双师型”的培养。

通过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学校与企业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形成了一种“学校——职场、课堂——企业结合、学习——工作结合、教材——经验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一过程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园专业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能最大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的双赢。

五、结语

以职业能力为引导,在对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上,突出职场的就业导向,把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程进行合理、有效整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洋,侯心媛.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课程载体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72-74.

[2]杨芳凝.体验式培训与高职管理实训课程的有机融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92-93.

[3]陈涛.对物流专业实习问题的初步探讨[J].职教与成教,2008(29):507-508.

[4]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2):17.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自从2001年北京物资管理学院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我国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近300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层次主要集中在一本、二本院校和三本的独立学院,这些本科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物流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管理人才的紧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08年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要求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这使得物流人才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有了新变化。从最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来的信息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错,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当薄弱,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重新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施实践教学,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否可行、合理是关键。近年来,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开始有不少学者研究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王海燕(2007)针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研究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1];王晓锋(2007)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以实验室为核心,研究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2];吴义生(2008)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和流程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3];李正锋(2009)研究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4];周艳军(2009)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5];高智琛(2009)等人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6];肖怀云(2011)等人研究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7]。这些研究主要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从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等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协同培养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

2 基于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思路

基于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综合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是面向现代服务业崛起的趋势和当前用人单位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要求,将物流管理与相关的管理类学科,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等进行整合,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高度整合、协调的企业综合运作内容体系,借助于仿真、动态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具有广泛受益面的与现实接轨的最真实化的模拟实训平台。

2.2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框架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掌握和培训,同时贯彻了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规律,在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训平台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专业建设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从专业体系知识到行动体系知识的跃进。

该综合实训平台由系统层—平台层—业务包层—培训包层—实训层—表示层六个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

2.3 平台特色

综合实训平台依赖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实训平台的六大特色,实现培养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

特点一,构建三个仿真模型,实现“社会、企业、岗位”的三级无缝连接。平台按照从“实训实验到考核”的顺序构建了“三个仿真模型”的概念,即“商业社会环境全景仿真模型”、“现代企业管理全景仿真模型”和“复合型人才岗位能力成长模型”;基于三个模型的定义和架构,平台实现了“社会、企业、岗位”的三级无缝连接,完成了学生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整个能力成长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整体构建。

特点二,涵括多管理模式和多实践原型的培训包,功能和内容无限拓展。在平台的内容和功能扩展方面,平台在体现股份有限公司一般运营培训包基础上可拓展体现多种管理模式培训包和表现实际企业成长模式的实践原型培训包;通过多个部门、多个岗位、依据不同流程、制作不同单据的协同作业,得心应手地配置各种管理理念、各种教学层次、各种实践原型的培训资源包。

特点三,实现了整个实践过程的全数字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整个实训实验过程的全数字化、全网络化和全一体化,从组织教学、实训实验仿真实习、考核、成果积累。一方面,实训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包括文档、单据、报表和证照)都能够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中产生、自由流转、自动存储、运算和存档,大大降低了综合实验的统一组织、调配、辅助和管控的难度;另一方面,实训实验结束后的学生成绩核算摆脱了案牍劳形的繁复运算,实现了学生实训实验过程考核、业绩结果考核的个性化设置、自动记录和自动运算,可随时随地查询到学生的全部实训实验记录和成绩。

特点四,采用人工智能代替某些虚拟岗位。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部分岗位的虚拟化,基本上是一些具备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思维和决策要求的岗位;由此,在一些实验岗位无人担任的情况下,由平台虚拟实验岗位,代替人工进行一些机械化、流程化的简单岗位操作,以此辅助参与实验的学生完整地按照特定管理模式开展实验。

特点五,实践场景和情景采用3D技术实现,更加逼真,更加形象,更易理解。在场景和情景表现的设计方面,平台采用3D技术,制作3D表现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企业运作和管理过程中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让学生在仿真情景和场景中浏览、体验、理解、领悟。

特点六,实现平台内部操作、运算和推理的智能化,批量繁复运算弹指一挥间。实现复杂的企业内部操作、运算和推理的智能化和工具化,为操作岗位提供操作便利,辅助进行计算和推算,如从匹配指导教师和教室、学生根据其专业自动匹配虚拟岗位、凭证到总账核算、凭证到财务报表核算等。

3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实施模式

(1)任务驱动下的技能训练。在模拟企业运营的背景下,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准确的完成岗位作业,这些工作结果对企业经营结果、对团队成绩起到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仿真环境下的综合体验。在信息技术支撑的仿真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环境下,二十多家服务机构,数十个岗位,在学生开展企业经营决策的同时,与虚拟环境中的不同机构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3)职场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练。在现代社会对物流人才实际需求的背景下,从企业经营前的商业计划书撰写,到经营过程中的投标述标,服务业窗口业务处理,团队间的交流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基础素质,减少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

3.2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的教学组织

为保证实训的高效性,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共计96学时。实训由各专业教师和特聘教师组成的专门综合实训教师团队指导。

4 总 结

本文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提出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的思路和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及其特色,并提出其实施的具体建议。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相对于传统的实践,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对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实训要求,从而学生一步入社会就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提供了很好衔接,成为高校通往企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07(10):34-36.

[2] 王晓锋.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83-85.

[3] 吴义生.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J]. 物流科技,2008(4):75-77.

[4] 李正锋. 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156-157.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7

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沙盘模拟课程又名“企业模拟经营”,被很多高校逐渐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模拟市场竞争中学习企业经营的原理。

一、物流计划沙盘推演课程针对性强,实训对课程支撑效果好

沙盘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有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模拟经营,有电子商务专业的沙盘模拟,物流管理专业也推出了物流沙盘推演。物流沙盘推演延续了沙盘课程角色扮演、动态市场、市场开发等特点外,又融合了物流企业特有的运作流程,如竞标获得订单、派车提货、货物入库、货物分拣、车辆调度、线路选择、货物出库、货物到达、运费结算、车辆购置、仓库选址使得教学实训更有针对性,特别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和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有很大的区别。同时,针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量远大于生产企业物流人才需求量,所以,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讲,物流计划沙盘推演更具有针对性,结合专业所学课程更加紧密,也更贴合就业实际。

二、物流沙盘推演课程体验性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物流沙盘延续了传统企业模拟沙盘的优点,模拟企业的运作流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企业重要职位,如营销总监、财务总监、运输仓储主管等职位。通过市场预测选择城市投标、获取订单、租赁或购买仓库及运输工具、派车提货、货物分拣等一系列工作,站在职业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如运输路线选择错误就是导致迂回运输等问题,货物不能及时交货,就面临被罚款,企业利润会受到影响。因此,整个沙盘推演过程是一个动态推演过程,学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经营困境,能在熟悉物流企业经营流程的同时体验经营的乐趣与艰辛。

其次,沙盘推演每个操作步骤是环环相扣的,一环出错就会导致其他问题接踵而至,如企业没有及时在某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就导致不能在该城市投标,市场订单不能选取,企业现金流吃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推演中逻辑思维能力要强,理顺各工作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同时一个学生不可能完成全部的工作,要求学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为提高企业利润而努力。所以,在整个实训中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也更加突出。

三、物流沙盘推演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沙盘推演是一个个人实际操作与团队合作的一体化体验。尽管是简单的接送货物过程,但流程涵盖了运输的基本工作岗位。学生不仅锻炼了基本技能,更体验了真实物流企业流程。但实际教学中,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非常懒散,不经常轮换岗位体验其他工作岗位或者即使轮换了不执行任务,完全不为小组做贡献,很多时候5-6人组成的团队任务变成了单打独斗,违背了课程设计的初衷。

(二)沙盘经营分为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物理沙盘盘面非常直观,能使用多样化的沙盘道具进行组织,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教学气氛也非常活跃,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但物理沙盘难以组织,尤其在教学分组比较多的情况下,一个教师很难组织教具发放、运作规则讲解等工作。电子沙盘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数据也自动计算。可非常容易养成学生只点击鼠标不慎重思考的坏习惯,操作失误频繁。

(三)物流沙盘推演教学一般采取角色扮演、学生主导、现场分析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负责市场运作规则讲解、运作技巧提升以及现场分析总结,学生负责操作以及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希望学生能通过多次操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经营效率;而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由教师直接讲运作技巧。学生的归纳总结反馈思考较少,也值得我们思考。

四、物流沙盘推演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在教学中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长担任本小组的CEO,在教学初期给CEO布置任务,不仅要负责企业的运营,还要担负起团队建设的任务。小组内在每作结束后轮换岗位,实训全部结束时每个成员确保操作过所有流程。指导教师根据其他小组成员考核结果对CEO进行考核,整体表现优异则CEO加分,否则扣分。一方面,锻炼了组长的管理团队能力,也给小组施加压力,大家相互促进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

(二)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综合使用。物理沙盘盘面明晰,每一步操作都由学生更新盘面,对学生理解沙盘推演规则很有帮助。但由于物理沙盘组织起来耗时耗力,实训的课时有限,把时间花在物理沙盘时间太多学生就没有精力思考沙盘战略,提升决策效率。因此,建议在前几轮沙盘推演中采取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物理沙盘来理解规则,电子沙盘让学生核对物理沙盘是否操作正确,也可防止单纯使用物理沙盘有学生作弊的情况。几作之后,根据学生掌握规则的情况下,使用电子沙盘提高操作效率,让学生把更多精力用在经营决策上。

(三)改变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总结分析的考核比例,让学生不能只鼠标点击操作,不愿意多思考经营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学结能力可使自身提高得更快。每轮推演结束后,每个小组无论操作成绩如何,都要进行总结汇报,总结分析深刻可加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把企业模拟经营课程作为物流沙盘推演的前导课程。企业模拟经营课程主要是针对生产企业的运作流程而设计的,其中关于库存控制、采购决策、及时交货等内容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合比较紧密。而物流沙盘推演注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重点放在物流专业的线路规划、派车提单、运输工具选择等方面。因此,把企业模拟经营课程作为物流沙盘推演的前导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都熟悉,学习得更加全面。

总之,通过物流沙盘推演实践,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运营,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开阔了眼界,知道经营一个企业是多么不容易,市场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困难的多,也培养了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组织协调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不断进行,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将走向更高层次。(作者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8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2009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迅猛发展的行业造就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跻身于我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列。在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观念落后。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倾向,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将实践教学置于次要位置,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使得实践教学在方法、体系、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混乱和不科学的现象。

1.2实践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即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物流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实务性较强,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业务的具体方法,造成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1.3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形成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往往只关注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实践,较少将综合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整体考虑,使得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整,极大地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素质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

1.4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缺少有机配合。

物流管理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践、校内阶段性实践、综合性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一些设计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因为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老师而被迫取消,学生由于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丧失培养专业技能的机会,由此影响综合性训练,且各实践内容之间也缺少相互配合。

2.国内现行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查阅大量有关物流管理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从中找出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方法。目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崔亚琼[1]提出,以实践教学的主客体目标系统化和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模式,其中主体的目标建设是以实践性教材为主,将物流企业的经营实例及最新成果编入实训教材;客体的目标建设是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环节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实践方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莫高兴[2]提出,建立“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指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等。

周立军[3]提出采取“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散式实践教学”就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到第2至第5学期,在每个学期的后6周让学生从事不同类型的实践学习,主要有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典型物流企业的参观学习等。“集中式实践教学”就是在第6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用所学的知识。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现行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讲,现行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存在梯度的问题,因此,借鉴以上的教学模式中的优点,结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提出以“三段递进式”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专项能力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三阶段性实训;所谓“递进式”,是指三种能力培养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过程,由低到高依次展开培养。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阶段专项能力实践是以校内实训室为主,对应的实践教学是专业认知实践和校内阶段性实践,是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分别设立相应的独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初级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专业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演示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形式、模拟教学形式等。在实训课程中,主要训练的内容货物有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信息系统管理等。

第二阶段对应的是实践教学中的综合性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主要以校外为主,通过现场的感性认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种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逐步加深认识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主动操作学习,从中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消化吸收并自觉运用于日常中。此时实习的内容安排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物流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熟悉从业环境,学习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正确处理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三阶段是创新能力实践,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设立的,分两方面实施:一方面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学生的能力特长展开创新能力训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对口的科研。

4.结语

本文针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目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将物流专业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各阶段循序渐进强化了学生的不同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各阶段内容的融合和渗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才能使物流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崔亚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价值工程,2011,(10):288-289.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9

姬中英等(2009)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建立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实现“理论+实践+实验”课程的三者相融合、相统一。程继(2010) 针对《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特点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开发及改革实施。刘畅(2010)提出物流实训教学的"课前准备--认知--观摩--演练--总结"五步教学法。 胡元庆等(2012) 、夏建辉等(2013)开发了物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王慧盟(201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实训课程体系。 王晓歌(2014)认为实训项目的构建包括“单一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企业的真实实训项目”三个方面,并从基地建设、实训教材开发、评价机制、网络课程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静等(2012)将行动导向理念运用到实训教学模式中来,提出包括“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实训教学模式。朱吉闯(2013)尝试性的提出“工作流”实训教学模式,定义了学生、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者等角色并分配实训任务,并要去整个实训过程要进行监控。段力宇(2013)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建立在分析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而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调整而调整,而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物流实训课程也应随之同步优化,并从开展专业讲座、专业竞赛、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训教学探索等。 朱溪亭(2014)提出“课内实训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硬件操作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组织的原则,并提出要根据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实训过程的“6S”管理、融入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

三、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陈新华等(2007)、杨六一(2013)认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可以从“目标管理、互利互惠、规范管理、体制创新、教师与教材”等几个方面展开。许红(2007)从认知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毕业实训等三个阶段介绍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做法。 李忠国(2008)认为物流实训基地应具有“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白士强等(2010)提出要引入物流行业企业的业务工作标准来建立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基地。赵凯(2010)提出了“校内实训、校外建立校企联合实训、校校合作”三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曾益坤等(2010)提出了包括“物流文化与沙盘推演、仓储配送、生产物流、物流信息、快递、连锁经营、物流业务”等在内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李晓娜(2012)提出了 “订单培养,联合建设”、“校校共建共享型”、 “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何玲辉(2013)认为可以通过“寻求政府帮助、建立新型双赢互动基地创新机制、深化办学模式”等手段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朱文涛(2014)提出了"定岗双元"模式下"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功能和实施构想,为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物流综合实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2-02

当前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都知道,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使中职各科课程教学难度增大,对物理教学而言,带来更大的难度。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良莠不齐,他们普遍对物理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因此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工作应从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基础知识较差的中职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产生兴趣,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确保教育质量,这是我们中职物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因此要寻找适应中职专业需要的物理教学策略,教学理念上,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学形式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做中学”; 教学评价上,由单纯的、书面化考核转变为综合的、多元化考核。并在此策略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笔者在中职从教多年,对《中职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物理综合实训,取得较好效果。

一、物理综合实训的含意

综合实训既不同于单个的物理实验,也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实训,它是以多个物理基础知识点为指导、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以某一物理知识为重点,运用多个相关物理知识点,参与一项物理综合实践能力锻炼,完成一项实际的工作项目,从而达到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物理综合实训的尝试

首先,任课教师从接到教学任务通知书后,要认识到中职物理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确定综合实训教学指导思想,强化物理教学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中的地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学科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理论,又参与实践,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参与实践来巩固理论,全面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其次,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课时。教师接到授课通知书后,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课时,在总课时的基础上节省一周课时,用一周时间用于学生综合实训。

第三,认真备课,做好实验。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同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综合实训时运用到的知识,并进行强化。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物理实验不仅是对所学章节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打好基础,是学生综合实训的阶段性体现,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要有目的和意识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第四,组织实施综合实训。在任课结束前三周,做好学生综合实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将学生综合实训要达到的目的、计划安排、器材、经费、指导教师、分组及实训任务项目书面报教务处审批。批准后用两周的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并作出实训计划,并告之学生课程结束后将要进行一次综合实训,作好思想准备。一切准备就绪,组织实施。

笔者进行物理综合实训尝试的内容是“安装一个具有六台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全新的实训室”。从图纸设计到指导安装,从外线的登杆接线到内线布线、电流表安装、总空开安装、熔断器安装,控制柜安装(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按扭、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电动机正反转点动控制、自锁、互锁控制安装),达到能完成六台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全新的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实训前,教师编制实训指导书,让学生认真阅读指导书,熟悉综合实训的全过程,并现场了解外线布线走向,根据实际情况画出图纸,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按要求和步骤逐步组织实施。学生在实训中,经历了内外线安装、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的全过程,包括线路图、布线、登杆、剥线、接线、绕线、线路分支接线等的操作,掌握了变压器、总空开、电表、表箱、熔断器、电钻打孔等电器安装及电工多种工具的使用,掌握了电动机的名牌、接线、控制电路的安装及交流接触器、过压保护器、过流保护器、简单按钮、复合按钮、刀开关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安装和使用。加深和巩固了电流、电压、变压器的原理、三相三相制、三相四线制、电动机工作原理、电动机正反转工作原理等电学理论知识。全面掌握了内外线电工工艺,更加明白了实验室管理制度、电工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提高了实训安全意识。

通过一周的学生综合实训,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完成了项目。既感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又感到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训中既感到工作的艰苦,又享受到完成任务的满足和喜悦。通过对这次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了物理学中电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了内外线安装及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的基本技能,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同学间进行商量和讨论得以解决,并对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纠正,真正理解了用电操作规范和实验室管理规定的含义,也使学生提高了用电安全意识,并完成了实训报告,使实训报告内容丰富而全面。分析问题更加彻底,真正达到了提高中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这一教学尝试取得了很大成功。

三、综合实训值得注意的问题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任课教师要有目的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又要取得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同时最好选择实训项目对学校有一定的现实用途,减少耗材和浪费,还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任课教师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设计指导,还要承担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风险,这不仅是一项物理教学综合实训的尝试,更是一项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需要学校领导、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任课教师为职校教学改革付出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