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9 12:14:10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1

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主要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而网络化课程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景,通过与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达,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能力,建构学习思想。这种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外延性知识。

第二,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使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知识)以及伴生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制成网页。网页的设计应当体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性和关联性。最好设计成多套的学习路线,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三,学生浏览网页,完成自主学习。在这种以网页浏览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操控电脑,浏览经过精心设计的关联性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通过讨论及接受个别辅导,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各种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为深层次的理解创造空间。

第四,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而本网页不能解决的时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浏览互联网的其他网站,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讨论层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深化,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网页,向其他学生展示,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论、观点进行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最关键的是问题的设置。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什么,并且这个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最重要的是资源的搜集与处理。资源是指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有关信息或网页清单,这些资源都是指导者(教师)预先选定的,以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这样学生才会通过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和网页中提供的相关资料,由浅入深的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等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在上述整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策划者,包括前期探索环境的建立和探索过程中的适时引导。在后者中,教师处于一种同时兼顾整体和个体的状态,需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做出引导。

如在讲《文艺复兴运动》时,我采用单机版与网络版交互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单机投影上主要进行课堂的组织活动,而学生通过我的网络版课件,一方面运用查询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单机版上提出的问题。如: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你如何理解人文主义精神?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式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欣赏到了很多绘画作品,阅读了不少课外资料,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拓展了知识面。通过这种课堂探究,我发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够相互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2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信息并不发达,初中教学的课件制作没有太多的变化,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越来越向更开放的形式发展。教材也由单一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基础教学的需要,借助课本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借助各种虚拟手段,共享适应初中生学习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对网络中获取的内容进行信息整合,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借助信息技术,初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技术使抽象的英语知识具象化,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信息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知识范围也更为广泛,课堂的结构则更趋向开放。

(二)教师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初中教师,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继续以前的教学角色、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话,很难想象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以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往往沉醉于知识的传达,较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适应自己在课堂中指导者的新角色,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的创新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

因此,教师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自主学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了解更为便捷的网络搜索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课件。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通常是信息技术的直接应用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现代网络教育发达的情况下,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制作信息技术课件,不断充实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件,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比如应用幻灯片制作课件、PPT课件等。教师要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学会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自己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件,借鉴教育资源库中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课件,对自己的课件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由于学生们对网络都非常感兴趣,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选择部分网络流行用语应用于教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抵触英语教学。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同仁的优质课件,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尽快实现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深化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成果。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初中教师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评价和管理,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是英语课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英语课程的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营造现代教育的技术及资源环境,建设起现代化的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给教师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更具备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潜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样,信息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学科,只有经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合理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潜能。更明确的说,信息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能否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切实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质。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并兼顾知识的传授,用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抛弃陈规,放开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同时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要学会处理度和量的关系。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件,忽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上课的效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能让学生被不停切换的幻灯片剥夺了思考时间,从而产生厌倦和疲劳感,特别是让基础差的同学茫然无措,增加了畏难心理,适得其反。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53-01

一、应用现状分析

1、硬件设备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初中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有些发达地区实现了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视频展台,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并给老师配备了人手一机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学校建立机房,网络实验室,并且所有微机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的对接。欠发达地区也基本组建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没有实现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但是至少拥有两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初中教室交叉使用的需要.这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初中具备了一定硬件设备要求,从而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上应用提供了硬件支持。

2、软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及,一线教师基本上会使用电脑查阅资料,访问网络,同时具备使用简单的多媒体软件制作上课课件的能力,比如使用PowerPoint制作上课使用的幻灯片课件,基本能保证课件的音画同步,能正确操作运行不同版本不容软件制作的课件。还有些老师自学了Flash、Author ware、Director等专业课件制作工具,能够自行设计制作精美漂亮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有的学校设置并配备一线教学辅助科室,有的学校成为网络中心,有的称作电化中心,有的称作信息中心等等,有熟悉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老师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维护和理,并为一线教师提供技术服务。确保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的应用。

3、存在的不足

有些教师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新生事物抱有保守的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对信息技术在提高初中课堂实效性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尤其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由于时代代沟对计算机学习较慢,计算机水平较低,再加上观念陈旧,认为初中生的教学就是应试教育,主要目的应付中考,会做题,会考试就是教学的成功。殊不知,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传统填鸭式,应试教育正在越来越束缚初中生能力发展,“考考老师的法宝,学学学生的命根”这种落后的思想不能适应新时代需要,新时代需要的是会学习,具备自学能力,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才。

二、提高课堂实效性措施

1、切合实际,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性

信息技术是教学辅助的一种手段,初中课堂教学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遵循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实效性。避免产生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课件就是提高课堂实效性,只要使用课件次数越多,那么课堂效果越好;还有教师认为我把所有讲授内容做到课件上,配上图片声音动画,我不用讲让学生看着课件自己学习,就是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些都是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产生的误区。混淆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是替代教师角色而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手段这一观点。

2、初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目前初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使用ppt制作简单的幻灯片课件,对于稍微复杂点,要求高点的课件不会做,四处求人。初中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信息技术相关的 软件,比如常用的视频下载剪接编辑工具premiere、绘声绘影、二维动画制作工具Flash 、三维动画制作工具3dMax、玛雅等,交互课件制作工具author ware,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图形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fireworks等。同时发挥学校教学辅助科室的功能,定期不定期的培训一线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工具软件,会写课件脚本,会搜集获取课件制作素材,会编辑加工制作。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不仅要掌握软件知识,还要掌握硬件设备的正确的使用,会使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多媒体展台,投影机等等。基本上实现初中教师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件,自己运行调试课件,自己打包课件的能力。

3、提高课堂实效性注意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

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拥有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初中课堂要根据初中生自身的认知特点,采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初中课堂的师生要充分转变角色,发挥初中生独立自主学习,让初中生自主探究,协助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辅助工作,为学生学习创设课堂情景,学习氛围,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和课堂反馈,用目标和任务驱动学生自行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用课堂反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及时总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性,增强初中生课堂趣味性,提高初中生学习的成就感。

过去的初中生课堂填鸭式教学应试教育,这种教学窒息人的思维和创造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感觉知识的学习枯燥单调,信息量局限于课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家庭越来越意识到的传统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对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信息技术在与课堂整合中尝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教师转变了观念,自觉的推行素质教育,自觉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整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初中教师,如何在初中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性成为摆在初中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运用上作以分析,目的是为初中教师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提供可行的操作和应用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2005(01)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33-01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

信息技术课程当前已经纳入了全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体系之内。作为必修课程,其含义是学生必须掌握,而且是能够熟练运用的。然而,一些地区的初中信息课程的教学却陷入了困境: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可操作性不强等。这样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使得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知识;而另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这一门课程逐渐失去兴趣,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从实际上来看,许多教师往往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上讲授一些与课本内容脱节的知识,使得学生“跟不上节拍”,教学质量严重下降,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对于教学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2.相关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从我国第一所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至今不过短短十年时间。而在这十年时间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也没有得到提升与改善。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不作为升学的指标,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不加以重视,往往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太多的自主时间,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内容,甚至放任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其他的事情。正是教师的不重视,给学生作了负面的“表率”,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

3.教学缺乏完备的硬件、软件

作为演示性以及操作性极其强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设备的采购、保养等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反映在信息技术课上缺乏相关操作的最终原因是缺乏设备。而且,即便是有了相关的硬件,许多学校教师都将设备当作是“摆设”,即便是拥有了硬件,硬件上的软件也是落后于教学标准的,既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也不对学生的实践提供任何帮助。可以说,硬件以及软件的缺失是制约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缺乏支持

这里所说的“支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缺乏良好的师资力量的支持。由于信息技术不受相关部门重视,优秀的师资力量难以引进,而现有的师资力量也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正是这样的矛盾,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隐患;另一方面是资金的缺乏,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束手束脚”。

二、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的相关策略

1.改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当前,学生反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听不懂”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改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才是提升初中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将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同时,由于初中生缺乏相关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讲授内容的同时也应该使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话语来表述相关概念,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一些艰涩的知识。

2.相关教师提升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相关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摆正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尽管信息技术教育不作为升学的标准,但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的运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因此,相关教师也不应该自我沉沦,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不重要。应该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真正具有促进学生提高生存能力的工具,使得学生在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将相关学习习惯等运用到其他学科上去,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加强对相关硬件以及软件的补充以及使用

前面说道,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以及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硬件以及软件在课程中的使用是相当频繁的,对于课程学习的辅助功能也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从校方的角度来说,应该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客观需要,对校内的信息技术的硬件以及软件作一定的补充,使得“教无所用”的相关情况不再出现。同时,在补充了硬件以及软件之后,也要提高使用频率,不能将其作为“摆设”,应该使得硬、软件物尽其用,真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支持

前文说道各方面对信息技术的支持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因此,从解决对策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说,校方以及教师之间应该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得优秀的师资力量能够进入到教学平台之中,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而另一方面,从资金的角度来说,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且保障资金能够真正被使用到相关的层面上,以最大程度来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而服务。

三、总结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作为新时代生存的必备技能,信息素质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仿佛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因此,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就成了当前教育方所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教育部门加强对师资、教学监督以及资金的支持;学生上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教育资源;社会也应该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开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只有各方面团结努力,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真正为今后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也日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为此,笔者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初中学校将升学率看作学校的生命线,紧抓升学率不放,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有失偏颇,信息技术教学长期未受重视。在一些初中学校,学校领导没有形成现代教学观念,不能达到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仅仅将中考升学率看作教师评估的唯一标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一门边缘学科,教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也存在偏差。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尚未健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模式比较古板、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很多教师依然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教师在终端机上的演示。这种教学模式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相对于初中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尚未定型,很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很多地方的学校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有限。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教师侧重于理论学习,而有的教师侧重于实践教学。因此,如何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4.设备投入不到位,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也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力度。但是在实际上,很多学校的设备依然较为缺乏,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信息技术课所需的硬件设备还存在着配备不全、硬件设施较落后等问题。另外,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

1.要提高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是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要求的重要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与水平。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并要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水平。此外,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科目,也需要计入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成绩,而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学校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学习、网络学习和互动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利用竞赛活动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妥善安排这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浓厚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尽管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笔者坚信,通过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制订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改进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一定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6

我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专业教师较少,计算机的整体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不被学校重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充分,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精神,不能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些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旨在为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可能。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存在专业教师不足,计算机数量陈旧和短缺。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由于是副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受到学校、上级的重视。有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有些初中存在没有专业技术教师,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或者是兼任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是大班上课,有的初中由于计算机数量的不够,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开展。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由于一些教师都是兼任课程,并不是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往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创新,不能及时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的经验不足,往往使初中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我国农村初中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学课程都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开设,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参加中考,所以不受重视,经常被占用。在一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遇到特殊的教学计划时,就要为其他主课程让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农村初中教学整体评价计划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被学校看做是一个全能教师,身兼数职,譬如: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还要负责全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这些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时间总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分歧。

部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体认识不足,原因是他们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学科过来的。一些农村学校在资源匮乏时期,由初中物理教师、数学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还是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授课,但因不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所以完全照搬文本内容,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理解错误,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实践操作,主要是操作电脑,过于强调技术,不重视理论知识,不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策略

1.创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在现阶段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进行连接,进行相关资源的共享,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件、常用的教学工具、文字处理库、图像转换、学生作品展示等,这些相关教学资源可以使资源共享,互相结合、相互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初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初中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中不同层面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课件上要体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旭东,张振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

[2]马成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4(11).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93-02

生活化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还可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说,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与现实生活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生活资源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科学的应用价值和生活服务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学科特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即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不要一味开展标准化的教学,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价值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案时,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增强生活化教学的针对性,加快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难易适中原则

对于初中生而言,信息化素质的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很多抽象化、复杂化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时,一定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究乐趣,又不能因为难度过大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就是要求生活化教学方案的制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养成。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减少一味的批评指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积极情感。

二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善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

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积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遇到了很多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对个别信息技术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其实已经为学生理解和学好某些信息技术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到某些信息技术知识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来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障碍,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让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例如,在“计算机

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教学中,很多同学一开始可能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理解和区分并不完善,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早就有该方面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如在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环节,可以从学生已知的鼠标、U盘、键盘、显示器等常见硬件设备入手,延伸到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这样会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陌生知识的心理距离,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扫除学习障碍。

2.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外,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只要是有利于教学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生活教育素材都可以充实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来。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这是因为现在的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又能够实现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联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和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吃、穿、住、行、学、用、玩等生活环节出发,多搜集那些集知识性、生活性、应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尽快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多媒体与多媒体作品”的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引入生活中的视频、声频、Flas等趣味化的多媒体作品,开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生活化教学,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加强实物的观察与操作

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方式比较直观、活跃,但是理性思维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多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抽象概念与客观实物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又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对于CUP、内存、主板、声卡、显卡、网卡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进行文字描述或图片展示,学生在下次看到实物时可能还是区分不了,教师只有多进行实物教学,并阐述各个硬件的功能和识别技巧,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4.善于组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书面考试形式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教师多是机械性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或者脱离实际陷入“题海”教学的弊端,这样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很多学生甚至因此丧失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使复杂的、深奥的、抽象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通俗化、具体化、生动化,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在“文件的建立、复制、查找、删除”等内容的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引入生活中文件夹的概念,看现实生活中文件夹是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然后再延伸到“我的电脑”与文件夹、文件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5.善于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不应当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应当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思考、多探究,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实践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记忆,加快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形成。例如,在“键盘操作与汉字输入”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仅仅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学习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汉字键盘操作与汉字输入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要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练习和反复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给学生安排一些打字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多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主动贴近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多创设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鸣鸣.教学联系生活提升学习效果――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4(6):96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8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创设图文并荗、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数学实验环境,以利于初中生开展数学实验并获得成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学习功能,让学生现场计算、现场画图、现场证明,使数学研究、学习的方法从原来的纸笔加思维的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加思维的模式,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内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许多的实验材料,他们经常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做“数学实验”,进而“发现”数学结论。

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展数学实验的要求,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也出现了诸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数学实验的内容。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张晓林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研究”,浙江省温州市教研室的胡敬民老师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研究”。但是,这些实验研究主要是探索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一般性操作。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涉及得很少。因此,本课题在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发现并进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

2.《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效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初中数学实验情景的策略,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话与师生交互实验的组织方式的研究。

(3)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学习积件的制作与共享方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再创造”的学习理论,通过教学实践与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设计一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上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在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

(2)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完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完善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的一般操作技术与评价体系。

(3)通过课题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及时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效进行总结,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2.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

(2)研究初期:2006年7月—2006年8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培训课题小组成员。

(3)研究中期:2006年9月—2007年7月,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①2006年9月—2006年10月,确定适合借助于信息技术开设数学实验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

②2006年11月—2006年12月,按照确定的学习内容,编写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

③2007年1月—2007年5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利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进行课堂实践。

④2007年6月—2007年7月,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

(4)研究末期:2007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总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收集部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决策保障。我校领导具有极强的科研意识,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与教导主任亲自参与课题实验,学校必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2.师资力量保障。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数学教研组连续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内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和极强的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胡荣进老师是区数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期担任校数学教研组长,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叶甘新老师是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担任校教导主任和区数学教研大组组长,主持的区重点课题获区二等奖;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改意识,有深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基础。

3.硬件条件保障。学校有专门的学生计算机房,即将建成多媒体教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开通了“校校通”,这些硬件设施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撰《初中数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设计集》,建立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

3.拍录部分优秀教学课堂实录,整理一批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

4.编写《“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论文汇编》。

八、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长:胡荣进,全面策划,主持研究,主写课题报告,负责八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成员:余芳浩,收集研究资料、整理教学案例,负责协调人、财、物的保障。

叶甘新,组织理论学习,负责七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卫华,做好活动记录,负责九年级数学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与资料整理。

徐国红,负责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课件与学习积件资源库的建设与调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9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5

1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自如地应用各类初中信息技术软件,自行去解决初中信息技术实际中出现的硬件问题,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把这门课程掌握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行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好。

2 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往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受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多种外界因素的阻挠,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发生了偏差,让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主要目的都仅仅局限与通过考级这样的狭隘目标上,而不是想法设法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然后将其辅助应用于自己的主修课目中。传统应试的传授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做简单的讨论说明,以针对这些问题从侧面看出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去提及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在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底下,学生学习的内容缺乏联系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实用性,教学目的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具备基本的针对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需要去到专修的水准,因此他们所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应该有所差异。但过往的教学过程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时安排好的教学计划,而没有真正顾及到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真正需求的知识量,而使得教学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第三,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方面灌输,既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大大压抑,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四,现实情况反映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先学一个课时的理论课,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学一个课时的实践课,但往往在下一次的操作课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忘记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又需要老师把理论知识大概讲一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能保证学生掌握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3 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论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偏重于理论灌输,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脱节等等造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要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很必要。以下探索几条关于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第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硬件这方面着手,在能保证师生都有电脑操作的硬件前提之下,配备上教学使用的电脑软件,让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演习,把理论知识实际化。做到在讲述完理论教学而学生印象清晰之时就能自己动手操作一次,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而又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的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说明,在中学电脑机房配备上了良好的软硬设施后,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效果显著提升了。单单从学校的学生考级情况来看通过率甚至可以超过90%以上,学生对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丰富,更扎实,这有助与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独立操作过程得到帮助。

第二,开发创新一本符合学生使用的教材,这就像是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教材所编写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到教学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在学有所成之时能与实际社会接轨的目的进行。教材还必须注意到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要求进行编排课时内容,让教材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使其变成真正的实用性教材。

第三,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重要一步在于全面开展实践课程,目前在许多学校为了培训出符合社会适应性人才应用的条件下,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上增加了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改变课时中理论与实践所占有的比例,增重操作性教育。如某初中就选了两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师依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点把教案安排成以下几个环节:

①学习目标(包含了信息技术的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知识,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态度)。

②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

③教学环节以及时间上的安排。

预习展示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占15分钟,老师讲授以及操作展示占20分钟,最后进行点评占10分钟;

提升展示环节:

给予学生自主交流10分钟,然后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占20分钟,最后用15分钟进行达标检测。

在这两个试点班级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两个多月以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以及态度都有所改善,同时在掌握知识的方面也变得更加扎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故此这所中学就对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方案,积极推广到各个班级上,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上不再感到特别吃力与乏味。

4 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适合时展,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后,在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显著的优势和改革心得体会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标,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能在强调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忽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0).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例10

一、信息技术整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进行信息技术整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体现出对学习的发现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这个整合是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任务作为目的,有意识、有效地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最后能够独自或者和同学进行相互帮助下解决问题。

2.在整合过程中还是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等,寻求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切入点,开创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初中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足够大、足够丰富的学习空间。

3.整合应该将知识的学习和创新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方法、路径的研究和学习,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整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但是在学校中日常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在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和本质并没有有所改善,只有在公开课或者因学校要求的时候才会对信息技术进行使用,而且数学教师在要上公开课之前,通常都是多位数学教师一起经过多日的苦战,才会制作出号的课件,这就让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单单成为公开课和示范课的专用。进而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还是主导着日常课堂数学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为了满足师生间的交流能更加的便捷有效,但是在整合的初期,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太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将黑板上的板书搬到多媒体屏幕上,讲解的时候还是一个劲的像平时一样讲解,没有充分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而且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不当的时候,还会让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由“人灌”变成“机灌”,有时候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大量的习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

三、信息技术整合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方案

1.教学中应该积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不应该只照搬课件上的知识。根据对初中学生特征的分析结果,总结出信息技术整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应用自己的教学资源,有效合理的分配和组织教学资源,以此实现其价值的体现,而且在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对初中学生特征的分析。

2.在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中,不能过多的把课件作为中心,偏离了以教学为主题的轨道。初中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的核心特征应该是起到辅助作用,就是在课堂中辅助教师教知识,辅助初中学生学习知识。在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是占主导地位,课堂中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的,应该以学生学习需求和愿望为主开展数学教学。

3.在整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适量设计信息量,并且中间知识的滞留时间不能过长,不然不利于初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因为其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太多的信息量,并且在进行屏幕切换的时候也不能太快,主要还是以学生能理解、记忆为主。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应的信息技术,充分有效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重点和易错点则应该反复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