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3 06:28:30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1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我局历来重视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初以来,积极探索抓好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认真筹划针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做好经费预算安排、培训资料编印、授课人员抽调、受训学员划分批次等前期工作。5月中旬,在认真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南统[2009]44号),对各县(市、区)的基层规范化建设开展考核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度农村统计工作考评体系。

7月初,省局通知下发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迅速召集有关科室人员安排部署,并及时下发了《##市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南统[2009]55号)。各县(市、区)统计局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安排检查工作,全市从市、县到乡、村,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自查自纠全面展开,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各县(市、区)统计局同时对本级农村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也进行了全面检查。

自查采取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的办法开展。各县(市、区)对本级的农村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全面检查,并安排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对本乡(镇、街道)及各自辖区内各村(居)的农村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在各乡(镇、街道)完成自查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统计局组织力量,严格按照省、市统计局文件要求开展了重点抽查工作。

二、基层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农村基层统计总体情况良好,基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2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3

(一)统计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2020年,全县*个乡镇均设立统计站,但基本都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实际上是一个“三无”的空壳机构: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人员均为兼职统计员,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条件,通过4至5年时间*个乡镇均已通过省州验收并达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但与没有开展规范化建设前基本上无任何区别。全县*个乡镇共有统计站站长*人,统计站长由乡镇副职担任;兼职统计人员*人,兼职统计人员分别挂靠乡镇相关机构。县级各相关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统计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知识不足。县统计局共有人员编制*名,现有人员*人,其中1 人驻村担任驻村队员,专职驾驶员抽调到其他部门,全局人员平均年龄37岁,全局无1人为统计相关专业毕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亟待得到加强和改善。

(二)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模式。现行管理架构是县统计局与乡镇统计工作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联系主要体现在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报表任务的布置收集。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作经费都在乡镇,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没有业务经费和人员上的掌控权,导致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工作和人员管理上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或建议权。

(三)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现状。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基础薄弱,地位比较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导致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多数人员身兼数职,有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包村任务等等,统计工作被视作副业,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二是人员变动频繁,虽然《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应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执行,乡镇往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配备和调动,有的乡镇对统计人员一年一换,有的几个月一换;三是统计工作专业性强,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县级统计局的统计业务培训又跟不上,有的乡镇统计员甚至连统计指标都看不懂;四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想干、不愿干、不认真干,这是最普遍、最现实的问题。

(四)乡镇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目前,全县乡镇一级统计数据的采集仍然采取全面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村统计员采集填报,乡镇统计人员汇总上报;二是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村统计员采集填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村统计员多由文书或会计兼任,由于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和有文化的大多外出务工,村统计员普遍存在年老体衰和文化偏低的现象;二是村统计员责任心不强,上报的报表普遍存在质量问题。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部门及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数据结果,不重视数据产生的过程,导致一些统计人员看领导脸色行事,编造统计数据,或参考上级部门的计划数和调控数上报;二是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差,加上统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数据采集非常困难,质量不高,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二、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统计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乡镇人员编制紧张。**个乡镇兼职统计人员大多挂靠在乡镇相关机构,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兼职统计人员既不便于县统计局统一进行管理和业务培训,更不便于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能,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乡镇人员流动轮换频繁,各乡镇政府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随时更换、调动统计人员,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有些乡镇一年要更换统计人员两三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等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况在县级机关各相关部门也存在。

(二)统计人员兼职多,新手多,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既没有评估本辖区经济数据的能力,更无法对乡、村企业上报的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经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承担包村、扶贫、维稳等中心工作,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兼顾日益繁重的统计数据采集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实地调查收集或核实数据,迟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部分乡镇反映,一些统计人员没有相应的职级待遇,开展统计工作有畏难情绪。统计部门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其特殊性决定了统计只生产数字,在一般人眼里,无需求助统计部门,对统计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无心去做,更懒得去做。统计人员布置的报表,有的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搭理。尤其在乡镇,催报报表困难更大。抽样调查,企业不愿协调配合,入户登记,居民冷嘲热讽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统计人员事务工作多,培训机会少。目前各种统计调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每个月、每季度常规的统计报表有**套,各种名目繁多的抽样调查,以及各种大型的专项普查(逢6年份的农业普查、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逢3和逢8年份的经济普查),因此,统计局一个人要负责多个专业的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接受专门培训、进修统计业务、调整知识结构的机会很少。而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往往只能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五)宣传力度小,调查对象配合差。调研所到的乡镇均反映,统计工作宣传力度很不够,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宣传太少,社会上对统计的认识还很片面,调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较差,工作难度很大,这也是县统计局应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深感我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不适应,这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统计系统自身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制度,研究并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强化统计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和内设机构设置,增强统计组织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统计部门数据搜集、挖掘、整合、分析水平和统计执法能力。加强统计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从制度上增强我县各级统计干部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升县统计局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县统计工作的能力,加大对乡镇统计站指导管理的力度。

(二)切实解决乡镇有专人干事的问题。目前,全县*个乡镇都是由1名统计站站长和1名兼职统计员承担乡镇的全部统计工作任务,而兼职统计员的编制相当部分是归属于其他不同的垂直管理部门,统计人员不但要承担乡镇统一安排的各项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由于自身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这部分人自然要尽力做好所属部门安排的工作,其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难有保证。因为这样的现实,统计人员不安心统计工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人员更换频繁,上报报表有时连人都无法联系上,更不要谈数据质量,人一换,原始资料的交接也出现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兼职统计人员承担日益繁重统计工作任务、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现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乡镇统计作为统计系统数据最初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好坏、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数据质量,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带来的后果必然会误导各级决策机构的正确决策,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切实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建议在县内编制可调剂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统计局人员编制。

在解决乡镇统计人员的这一问题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各乡镇调配一个编制明确为乡镇统计专用,实行以县直管乡镇统计员的方式。县直管乡镇统计员有利的因素有:一是乡镇统计员能充分行使《统计法》赋予的独立统计调查权,由于人财物不受制于乡镇,其工作只对县统计局负责,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因素;二是有利于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县级统计局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需要,能够集中乡镇统计人员开展一些综合分析和大型普查的攻坚工作,以有效弥补县局人员不足的问题。

2、在乡镇设独立的统计人员编制,实行乡镇与县统计局双重管理的模式,以乡镇管理为主,但人员调动必须征得县统计局同意。按照中央、省、州各级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健全机构、强化职能”的要求,尽快由一名乡镇党政副职兼任统计工作站站长,明确一名专职统计员。这样的方式,能相应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稳定性,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但这一方式也有其明显不足,主要是受干扰的因素未能从管理体制层面有效消除。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出发,第一种方式较为彻底,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也能解决有相对固定人员干事的问题,比目前的情况也有很大改进,这是退而求其次之选。

(三)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县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屡次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切实维护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让广大调查对象能如实、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把基层统计人员从大量耗时、费力、无休无止的催收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依靠执法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四) 夯实统计“双基”,确保统计工作扎实开展。统计“双基”工作是指基层和基础两项工作,为此,必须整合政府统计、乡镇统计、部门统计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大统计体系,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县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加强部门统计的基础建设,确保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任务协调完成。各部门(行业)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资料,必须由专人负责,杜绝“一门多数”或“数出多门”现象。乡镇统计站要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做到应统尽统。各基层统计报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统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五)加强部门统计建设,不断提升部门统计规范化水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根据统计任务需要,设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统计人员。规范部门统计调查活动,健全部门统计调查行为准则,建立涵盖部门统计调查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原始数据核实核查制度,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构建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行为严谨、过程可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统计调查体系。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4

第一,“机构合并,有头无脚”。原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但在上个世纪末,由于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乡镇统计站被撤消。原统计站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全部并入了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原来统计站的工作人员,全部转到了行政或其它单位工作,经管站变成了统计经管站,而实际上是人财物都未落实,只是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顺代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第二,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一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基层,作为基层一级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理所当然对辖区内的情况最为了解,要想把辖区内的各个统计数据统计准确,做到清楚明白,就必须依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

二、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乡镇统计站撤消之后,其工作任务并入经管站,但其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并没有相应地进入经管站,这样就使得经管站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而作为县一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的统计工作任务却必须按时按要求全面完成,但经费却不下拔,乡镇经管站处于夹缝中,既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作保障,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结果是“几头忙活,几头效益不佳”。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吃力不讨好”。

三、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

为了加强乡镇统计往往只是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但乡镇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却无法落实。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无法得到遏止,加上乡镇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特别是统计人员的培训不能进行,就连送报表的误工补助和差旅费都不能解决,上述原因,使得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中“交差”思想普遍严重,报表质量低下。

四、乡镇及村级统计档案资料保管不善,致使某些档案资料丢失,在需要相关数据时无从查阅

乡镇统计站撤销之后,原在统计站归档保管的统计资料,有很大部分已丢失,现在统计经管站想查阅有关统计历史资料时根本查阅不到。乡镇如此,村级统计资料的归档保管更加落后,因为村级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繁,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交接不及时,致使部分统计资料已丢失,再加上村级办公条件差,无固定安全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资料都是由村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保管,资料都是放在统计人员的家里,必定会由于这样或那样地原因丢失、损坏,从而导致统计资料无法归档,丢失严重。

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追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有上述一些问题存在,不外乎以下一些原因:

一、动机决定结果

各级政府还没有从“抓经济”转向“管理和引导市场”上来,仍然依靠“下指标、考政绩”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每年总是召开各种会议,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指标,相反总有超额完成的现象出现。这样既保住了政府集体的荣誉,又保证了一年得来的考核过关。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其可信度究竟有几分?因此,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下级单位在统计数据中出现大量水份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广大村级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报表质量差

就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讲,基层统计力量的强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统计工作水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纵观全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周期短,长时间专门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新手上路”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二是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制约,根本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没有对乡镇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三是由于村级统计档案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没有跟上,造成部分统计资料的丢失,造成新任统计人员无资料可查,报表时全凭个人印象推测,致使统计报表质量低下。

三、《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统计执法不到位,对统计违法的处罚不力,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统计法》虽已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但是对该法的宣传力度并不强,特别是县乡两级对《统计法》并没有组织专门的系统培训和宣传,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统计违法现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统计执法和处罚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统计执法的检查次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给统计违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提供了纵容的客观环境,给个别统计人员的思想上造成了“统计违法、不关痛痒”的麻痹思想和松懈。

改进统计工作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统计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二、立足当前抓根本,着力强化基层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不牢将直接影响其结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在保证乡镇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落实的前提下,着力对农村村级统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培训和考核上下功夫,努力壮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乡镇统计的基础。

三、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统计部门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统计信息化工程,使统计工作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

政府应积极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为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如微机等必要的工作工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资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5

以夯实统计基础、狠抓数据源头为核心,以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为重心,以适应新常态下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为方向,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健全统计组织体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全力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争年内全面通过省、市级验收,达到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标准,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促进乡镇、部门、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组织建设,强化统计基础管理和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乡镇、部门、园区全部达到合格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完成15个乡镇(开发区)、9个机关部门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任务;保持县统计局省级示范;确保90%以上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其中30家单位进入省示范企业行列。

三、计划安排

(一)乡镇(园区)统计创建

1、各乡镇、园区要认真推进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创建工作,分别于4、6、9、12月中旬对照标准做好资料整理、上报申请验收表,县统计局对各乡镇、园区创建资料提前进行审核检查,查漏补缺、做好整改,提升创建水平,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2、县统计局按照活动方案加强检查督导,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全面推进各乡镇、园区统计基础创建再提升。

(二)联网直报企业创建

1、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按月组织开展联网直报企业达标提升工作,做好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指导企业推进达标提升创建,分别于1、4、7、10月5日前将季度验收表上报统计站(科),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

2、9-10月份,认真组织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对企业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和统计法规培训,着力提升企业人员统计素质。

(三)部门创建

县局负责县直机关部门规范化建设工作,各乡镇统计站负责乡镇机关统计基础建设,按照部门验收材料分季度准备,指导好部门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积极推进部门统计建设、达标、提升工作,于6、12月10日前将部门验收表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市局。

(四)保障措施计划

1、建立健全创建实时台账。从2月份起,推进各乡镇、园区、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化台账,申报验收表于季后5日前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对企业台账进行验收后,形成基础创建台账。县统计局建立各乡镇、园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进程台账,将各乡镇、园区、企业工作推进情况详细记录,总结对比,推广经验。

2、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围绕创建提升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督导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举办一期,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质量。

3、深入开展统计宣传工作。按照统计宣传“四进四有”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形成全面推进统计规范化运作的声势和氛围,创造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进的生动局面。4月底前完成《统计法学习问答》、《省统计条例》等手册的宣传工作,并送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会、进企业。各乡镇、园区要注重宣传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的积累,积极上报创建动态与宣传信息,每月至少上报2篇,做到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页面。

4、积极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提升活动。根据“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规范化提升创建,改进业务流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规范统计管理行为,乡镇、园区统计机构要积极参与创建规范统计岗,县局树立3个“规范统计岗”、县经济开发区树立10个企业“规范统计岗”,青阳镇树立2个统计“规范统计岗”、7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双沟镇树立5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孙园、梅花、瑶沟乡要分别树立4个企业“规范统计岗”;上塘、金锁镇、车门要分别树立3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其他乡镇树立1-2个企业“规范统计岗”。

5、积极做好创建特色示范交流工作。根据省市规范化建设要求,发挥规范化创建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认真开展统计基础提升工作,及时总结规范化创建提升的经验、成果和动态,积极培育规范化创建先进典型,按时上报县统计局。县经济开发区、青阳镇、双沟镇要分别创建10个、4个、3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其他乡镇要创建各自的特色,每个单位不低于1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根据县统计局工作计划安排,对建设提升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细化,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任务分工,确保2015年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及县统计局相关科室要做足功课、做好文章,对联网直报企业工作的指导做到精细、精确、精准。要形成指导的跟踪机制,推进指导的痕迹化、规范化,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整改落实形成文档资料,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资料。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6

乡镇干部处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的基础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最基层的执行者、落实者,他们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施政效能与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今社会,随着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基层政府面临的情景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了解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才可能更好地创造条件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其服务意识,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为此,笔者对部分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了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如何提高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

一、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维度与测量因子

1、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霍伯克(Hoppock)在《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1935年)中提出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后,工作满意度大致有四类说法:一是综合性定义(overall satisfaction),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于其工作与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感态度,其特征在于将工作满意度视为单一的概念,并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其形成原因与经过。二是期望差距类的定义(exception discrepancy),它指员工预期应得的与实际所获得的二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期望差距。若二者差距大,满意程度低;反之,满意程度高(Locke, 1969)。三是参考框架类的定义(frame of reference),工作满意度是员工根据自己的参考框架对工作的客观特性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结果,是员工对其工作的主观反应和情感,而且这种感知受到个人自我参考框架的影响(许士军,1994;吴秉恩,1993)。四是层面型定义(张平、崔永胜,2005),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特定层面的情感反应。

2、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维度与测量方法

工作满意度维度存在着单维和多维两种理解。所谓单维,就是将工作满意度看作是一个整体水平,不做各个维度上的区分;所谓多维,则是将工作满意度区分为不同的方面,从而可以分别进行测量。一种比较常见的维度划分就是将工作满意度划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Hirschfeld,2000;Herzberg,1987)。就对组织管理而言,多维工作满意度研究比单维的意义更为明显。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多以多维划分为基础。

相应于工作满意度维度的单维和多维之分,测量的方法也有单一整体评估法(Single Global Rating)和工作要素总和评估法(Summation Score)。单一整体评估法,只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对工作的总体感受。这种方法可以知道员工的相对满意度水平,但无法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诊断,无法指导管理者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改进工作。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强调用多种要素评价工作满意度。它需要确定工作中的关键维度,然后编制调查问题,再根据标准量表来评价这些维度。相比而言,它比单一整体评估法操作起来复杂一些,但能获得更精确的评价和诊断结果,有利于组织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其优点比较明显。因此,本研究采用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

3、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因子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很多,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模型将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完全纳入其中。在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前因的研究中,常将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这个两个因素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工作满意度前因和后果关系图( Seashore & Taber,1975)[3]还可以看到,工作满意度对个人反应变量产生影响,会影响生活满意感,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将关注“生活满意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的测量指标构成:①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使用了由Quinn & Shepard(1974)编制,由Rice等(1991)进行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通用量表(Global Job Satisfaction),它通过6道题测量了员工对他工作的大体情感反应。②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测量:基于设计调查量表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目的性和可能性等原则,将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细分为工作本身、薪水与福利、工作条件、晋升机会、领导、同事、下属、发展和成就等九个层面,并且每一个层面由若干指标构成,共计22个指标,包括21个自制指标和1道测谎题。③生活满意感的测量:旨在研究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由2道题构成。④个人信息量表:在于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共7道题。⑤改善工作满意度的开放性调查,共2题,非必答。除个人信息量表和开放性题目外,其他各维度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作答,即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二、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假设、对象与框架

本研究采取逻辑叙述、假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检验、得出结论的研究框架,利用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测量指标量表的问卷,对分布于福建省不同区位的10个乡镇238名乡镇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研究假设

假设1:整体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假设2:人口统计学各变量(性别、年龄、婚姻、教育程度、职务等)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有影响;

假设3: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2、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3、调查对象

于2008-2010年分别向位于福建省东、西、南、北等区位的10个乡镇政府机关干部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300份,实际收回问卷264份,问卷回收率为88%,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90%,有效问卷的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

4、问卷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确定了基层公务员满意度的结构,并进行数据检验之后,进行五个层面的分析:一是采用叙述性统计,获得基层公务员满意度各统计量的总体情况;二是采用相关分析,检验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整体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三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人口统计学变量各要素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四是采用相关性分析,证明生活满意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五是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生活满意感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分析

1、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结构

本研究采用了极端组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求得各题目的鉴别指数值及相关系数。通过统计分析,得出5个指标相关系数较低,其中一个指标的鉴别度不够,根据之前确定的筛选原则将之剔除(数据统计情况见附表2)。经过剔除之后,剩余16题,将之整理后进行因素分析。 转贴于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法探讨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即经过因素分析适切性检验、抽取公共因子、确定公共因子个数、因素旋转四个步骤,建立起4个分量表(见表2)。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题目的内容,对这4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命名:

因子1----“工作回报”,包含薪水状况、晋升机会、薪水增长和福利状况;

因子2----“成就与认可”,包含工作量、晋升的公平性、晋升速度和工作成就感;

因子3----“领导和管理”,含领导品质、关心下属、管理制度和团队凝聚力;

因子4----“成长与发展”,包含组织沟通、竞争机制、教育培训和社会地位。

2、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①调查样本各统计量的叙述性统计说明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测量法,除整体满意度中最后一题的理论中值为4外,其他每题的理论中值都为3。通过统计分析将工作满意度各因子、整体满意度及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分按降序排列(见表3):①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50.9496,略高于理论中值。从其构成的4个层面来看,乡镇干部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最低,且低于理论中值,其余3个从高到低分别为: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成就与认可,这三个层面的满意度略高于理论中值。②整体满意度则为24.3277,满意度较高。表明虽然基层公务员对工作满意度的具体维度存在不同的感受,致使各个维度的得分并不高,但总的来说,基层公务员对其工作还是有较高的满意度。③乡镇干部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为3.72,表明其对生活有较高的满意度。

在关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明细指标(见表4)中,涉及晋升的题目得分最低,另外薪水和福利的满意度也较低。而满意度较高的项目主要涉及领导、工作成就、社会地位和组织凝聚力。而且,从改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开放性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大部分被试者将提高工资和改善福利作为提高其自身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措施,同时只有少部分被试提到完善晋升制度、改善办公环境等。

②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整体工作满意度

为了验证假设1:整体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存在相关联系,我们将通过相关分析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整体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且P值均为0.000,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整体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检查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任现职年限、学历、年收入、职位等人口统计变量对组织承诺影响的显著性,验证假设2提出的观点。

第一,基于性别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对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总分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对工作与回报、成就与认可和整体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对工作与回报的满意度上,男性高于女性;在对成就与认可的满意度上,女性高于男性。而在整体满意度上,则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虽然平衡各维度的差异之后,女性与男性在工作满意度总分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就大体情感而言,女性对其工作的满意度仍然高于男性。

第二,基于婚姻的差异分析。鉴于大多数研究调查仅关注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差异,且选择“其他(离异及丧偶)”的被试样本研究中仅占2.1%,故不考虑“其他”对象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成长与发展这一维度外,未婚者与已婚者在工作满意度的其他方面和整体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已婚者在差异显著的各项上均高于未婚者。

第三,基于年龄的差异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及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对来说,年龄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第四,基于任现职年限的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任现职的年限对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及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总体来说,随着任职年限的增加,其工作满意度也有增加的趋势。

第五,基于学历的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历对工作回报、成就与认可和满意度总分的影响显著,而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和整体满意度在不同学历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六,基于年收入的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年收入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五个级别进行两两分析发现:低收入与高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会随着年收入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变得不明显。

第七,基于职位的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职位的差异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影响是显著。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低级别(如办事员和科员)与高级别(如正科级和副处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同时低级别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高级别内的差异则不显著,即随着职位的不断提高,其对工作满意度提高的贡献也越小。

④生活满意感与工作满意度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满意感与整体满意度和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1、0.446,P值均为0.000,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3。此外,关于工作满意度对生活满意感影响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46.2%的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感有一半左右来自于工作满意度,40.8%的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感至少有60%来自于工作满意度,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满意度(见图2)。

图2 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感来自于工作的人数

四、提升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途径

通过本研究,可以认识到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及其如何受工资报酬、性别、婚姻、年龄、任职年限、学历、职位的影响程度,并比较有效地把握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性因子。这可以为建立乡镇干部激励制度提供认识的实证基础,可以通过对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因子的改进而提高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可以有效避免客观上乡镇干部职位有限与薪酬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工作满意度,有助于走出把过多注意力放在职务晋升、增加工资等激励措施上的定势思维,更多考量其他因素,使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提升的可能性有更多选择。

1、展现乡镇干部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

问卷调查中显示乡镇干部总体满意度平均值略高于理论中值。虽然乡镇干部对工资报酬满意度低于理论中值,但在“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成就与认可”这三项都略高于理论中值。这表明通过展示乡镇干部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成长与成就认可等可以在对晋升、工资报酬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这也是一个干部获得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区域发展规划、各种公益活动、公民能力拓展、乡镇代言人角色等都是乡镇干部政治能力展现的平台。乡镇干部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获得较大的满足,这些满足未必要与直接经济报酬联结在一起。

在关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明细指标中,也已表明这一点,即涉及晋升的内容得分最低,涉及薪水和福利的满意度也较低,而满意度高的项目主要涉及领导、工作成就、社会地位和组织凝聚力。而且,从改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开放性调查中也发现,只有少部分被测者提到通过晋升制度、改善办公环境等获得满足,事实上多数的乡镇干部清楚晋升岗位是有限的,但展现乡镇干部的治理能力的可能则是无限的。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乡镇等基层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后,基层政府的责任更重了,许多公共政策的真正落实、民生工程建设、公民能力提升、多中心治理等都需要乡镇干部展现才华与治理能力。乡镇干部通过在为民众的工作中创造新的价值,获得新的工作满意,从而提升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2、建立合理的乡镇干部综合结构,可以提升乡镇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满意度

问卷调查分析已经表明,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与性别、婚姻状况、任职年限、性别、学历都有相关关系。比如,男性和女性在对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总分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整体满意度上,女性高于男性。因此,在乡镇干部中,女性一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优于男性。

又如,在除成长与发展这一维度外,已婚者比未婚者在其他各个维度上都更加满意。在乡镇,干部的工作与生活交往空间相对较小,已婚者既可能生活相对比较稳定,也容易得到更多社会信任,会促进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因此乡镇干部的婚姻状况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因素,也是考虑乡镇干部综合结构的一个因素。前面也已了年龄、任职年限、学历等因子会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有意识进行乡镇干部综合结构的调整,可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当然对于一个具体乡镇而言,需要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综合结构调适与优化。

3、关心乡镇干部生活满意度必须关心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

提高乡镇干部生活满意度提高整个国民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有重要意义。前面的分析已经清楚地表明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近一半的乡镇干部都将工作满意度看作是自己生活满意度的最主要来源。近些年来,就国家各级干部而言,乡镇干部的工作面临更大挑战与心理压力,无论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组织结构的变革,还是政府职能转变趋势来看,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高,乡镇干部并不容易凭借过去成功的方式来获得工作满意度,乡镇干部的价值取向、工作艺术、绩效评价与能力都可能面临新的情境。关心乡镇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就需要从其工作本身入手,才可能更好地做好乡镇干部的培养工作。

以上只是基于本研究数据中的几项分析结论而提出的增进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的途径。事实上这些数据还可能蕴藏着许多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如对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结构维度的划分本身就提示了如何思考与提升工作满意度的框架;单项指标分值中可能具有的研究价值;各结构维度之间互动关系所揭示的意义等。同时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醒人们需要更多关心乡镇干部的工作和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而不是如同多数研究或实际中谈及的更多是晋升制度、竞争上岗制度等永远不会错,但却效果不佳的情形,更恰当理解这一干部群体。

参考文献:

[1] 张平,崔永胜.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经济师,2005,(02):160

[2] 约翰W纽斯特罗姆,基斯戴维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27 ,230-232

[3] Herzberg, F.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8,(January/February):28

[4] Dail L Fields.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2

[5] 孟庆茂,刘红云,赵增梅.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设计及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91-500

[6]迈克尔L瓦休,黛布拉W斯图尔特,G 大卫贾森.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水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汪彩玲.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05,(02)

[10]袁声莉,马士华.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

[11]王赛芳.员工工作满意度理论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7)

[12]余君.基层公务员工作特征及其与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7

以保障“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为核心,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统计机构、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完善统计制度、畅通信息网络,实现基层统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范围

统计“双基”建设的实施范围是:各县(市)区统计局、各乡镇(街道)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重点是“三上”企业)。

三、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县(市)区统计局

工作目标:2家以上县(市)区局通过省级规范化考核验收

1、5月份,召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2、5-6月份,各县(市)区局按照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工作规范》要求,开展规范化建设自查自评,并申报省级验收。市局根据对各地督导情况,推荐参加省局规范化验收。

3、7-8月份,组织参加省局规范化考核验收。

4、9-10月份,召开全市县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乡镇(街道)统计机构

工作目标:各县(市)区50%左右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达标

1、5月中旬前,督促各县(市)区局参照《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的领导,指导乡镇(街道)完成规范化建设标准所要求的相关工作。

2、5月份,市局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局组织对辖区内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验收,将结果报市局。

3、6-8月份,各县(市)、区局指导未达标的乡镇(街道)查漏补缺,并组织对考评不达标的乡镇(街道)再次验收,将结果上报市局。

4、9-10月份,市局组织对已经建立的11个乡镇(街道)示范点和各地申报的先进单位进行验收,对各地考核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并将结果通报县(市)区政府。

(三)“三上”企业

工作目标:“三上”企业统计人员100%持证上岗,50%以上“三上”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

1、4-5月份,市局制定“三上”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各专业根据省局《省“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试行)》,指导企业开展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

2、6-8月份,市局组织各县(市)区局开展对各地企事业单位(重点是“三上”企业)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依法统计等基础工作。

3、9-10月份,组织“三上”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结合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对“三上”企业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和统计法规培训。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各县(市)区局要高度重视统计“双基”建设,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双基”建设工作。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省市有关加强统计工作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措施,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积极筹措必要工作经费,为统计双基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二)精心组织,指导落实

各县(市)区局、市局各部门要每季检查指导本地区、本专业的统计“双基”建设工作,要把统计执法检查、日常评比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抓好“双基”工作典型,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推动“双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量化考核,注重长效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8

通过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下简称“双基”建设)攻坚年活动,实现“统计基础更牢、统计数据更准、统计服务更优”的总体目标,2012年力争成功创建全省“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园区成功创建全市“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12个乡镇统计站达到“乡镇统计示范站”标准。

二、活动范围

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园区、省市驻宜有关单位、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居)委员会。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1.切实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力量。各乡镇要建立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工作人员。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保持统计力量的加强。乡镇在年度预算安排时,要适当增加统计事业经费,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2.切实加强部门、园区统计力量。各部门、各园区要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依法设立或指定综合统计机构,配备综合统计人员或指定综合统计负责人,不断充实统计力量。部门、园区内其他职能机构要根据统计任务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安排与本部门本园区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业务经费,保证各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切实加强“四上”企业统计力量。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综合统计岗位,指定统计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简称“四上”企业,下同)要配备专职综合统计员,配置相应设备,安排适当经费,保证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确实不具备条件的,要依法委托统计机构统计业务。

(二)统计业务建设

1.着力规范乡镇统计工作流程。各乡镇统计站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统计活动,明确统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规范组织和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做好“四上”企业申报工作。

2.着力规范部门、园区统计工作。各部门、各园区要按照统计有关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在政府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调查项目之外开展的跨部门、跨区域的调查项目,必须依法到县统计局履行审批(备案)手续,并依法规范统计调查工作。按照行政审批程序,各部门、各园区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必须严格执行政府统计规定的信息报送交换共享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园区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统计部门的统计普法宣传、执法检查和业务培训指导及其他统计调查任务。要强化部门、园区内部统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统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努力提高部门、园区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3.着力规范“四上”企业统计工作。各“四上”企业要严格执行统计部门依法制定的各项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达到统计台账标准规范、原始记录完整齐全的要求。要严格执行联网直报制度,利用联网直报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统计电子台账,逐步实现企业统计报表电子化、传输网络化、整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

(三)工作机制建设

1.进一步完善数据评估机制。各部门、各园区和企业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对统计数据质量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统计人员负直接责任的数据质量责任制,对虚报浮夸、迟报瞒报等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县乡统计机构要明确责任,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主要统计指标联审评估制度。县乡统计机构及各部门、各园区和企业统计人员要在统计调查、加工整理、处理汇总、报送提供等各个阶段,认真履行数据质量审核把关的法定职责。县乡统计机构要认真抓好辖区内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评估监控,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2.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与联网直报相配套的人员培训、物资保障、技术支撑、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适应“四大工程”建设形势,在添置联网直报所需设备的同时,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位统计人员熟练掌握联网直报业务技能。要着力加强县乡两级统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网络环境下数据采集、处理、传输能力,保证“四上”企业单位联网直报顺利推进。要大力推进乡镇统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以乡镇为信息节点,上连县统计局,下连村(社区)居委会、社区和“四上”企业的统计信息网络。要尽快建立上至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下至企业统计员的联网直报责任层层落实机制。

3.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统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考核评比力度,真正做到“考出动力、评出压力、奖出活力”,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统计工作成效显著的统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统计队伍建设

1.努力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各乡镇、各部门、各园区要确保本乡镇本部门本园区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支持、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各类职称考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2.着力营造良好的统计干部工作成长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营造想干事者有舞台、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激励的进取氛围,不断激发统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统计干部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一)组织准备阶段(5月底以前)

制定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工作要求、进度安排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11月)

1.全面排查。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查找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业务培训、数据质量、信息网络、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

2.狠抓整改。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健全统计机构,配置统计人员,改善办公条件,提供资金保障,并制定和完善加强“双基”建设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3.严格督查。各乡镇要加强对辖区内的“四上”企业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指导,县统计局将联合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查。适时召开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先进典型及时予以推介,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

推荐省级“乡镇统计示范站”和“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继续推荐全市“十佳基层统计领导干部”、“十佳基层统计人员”、“十佳部门统计人员”、“十佳工业统计人员”、“十佳投资统计人员”、“十佳建筑(房地产)统计人员”、“十佳商贸统计人员”、“十佳农业统计人员”、“十佳社会统计人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攻坚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统计局副局长,县统计局纪检组长,县统计局总统计师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双基”建设工作需要,建立由单位负责人或统计负责人及有关业务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S11+4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乡镇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乡镇领导者乃至政府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科学化。农业统计不仅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农业生产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是农民生活的“晴雨表”。因此,农业统计工作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农业统计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统计的质量,对新时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1.1 领导重视不够,财政有效投入不足

不少乡镇领导只重视统计的数据,他们对农业统计的认识仅在于只要完成每月的汇总上报以及数据的统计搜集任务就可以了,上报的数据能够符合上级的要求,就算完成了农业统计工作了。加上乡镇对统计的财政投入有限,使得统计设备配备不到位,给覆盖面广的乡镇基层统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在乡镇基层统计中,现行的分级负责和管理体制也使农业统计呈现一种效率较低的状态。

1.2 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变动等因素,造成农业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由于新老统计员在工作交替中没有衔接到位,再加上新统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农业统计工作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要经多次催促才姗姗上报,延误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汇总,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3 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一些乡镇农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对有关统计报表数据方面的核实上报等实际工作的操作上很不到位,在填报上草草了事,在数据上估计成分很大,报表难搜集,数据难搞懂,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一些统计人员虽然有参加过市县级的统计培训,但在培训时,培训机构往往只注重最基本的统计知识的培训,对统计实务操作的培训则很欠缺,有些培训还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造成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无法适应统计岗位的专业要求。

1.4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过去相比,各级部门基本能够按照农业统计制度的要求,认真进行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等工作,及时提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统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人为的影响因素,比如:互相攀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的增长,以数字出政绩,虚报浮夸等现象。使得有些统计数据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入很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加上统计手段仍然为传统的手工统计,难免出现人为的差错和谬误。

1.5 农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统计口径不一致

近年来农业统计内容已逐步充实,尤其在加强农村商品生产和和经济效益方面,已经健全了农业统计指标体系。但农业统计中仍然存在用落后的调查方法统计出来的口径老化的统计指标,如:农村户数,人口、劳动统计指标;农用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的使用量指标;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等。统计指标设置不合理,是引起统计结果失准的重要原因。另外,同一类项统计口径不一致,使之得出的数据大相径庭,缺乏可比性,使得领导者对统计结果进行决策时无所适从。

2 搞好农业统计的对策建议

2.1 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建立一支稳定的勇于开拓创新的农业统计队伍,是新时期抓好基层农业统计的有效途径。要保证基层农业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求乡镇领导者不要随便抽调统计人员从事其他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干涉统计数据的按实报送;另一方面也要在待遇上做到定编定岗,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经费,使得他们安心的全副精力投入到统计业务之中。

2.2 定期培训农业统计人员,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可以定期开展系统的农业统计培训,特别是针对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应用实务、统计分析法的专项培训,提高统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培训期间可以进行交流座谈,听取统计人员的心声,切实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同时,鼓励他们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评审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帮助他们进行统计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成为统计专业人才。

2.3 增加财政有效投入,推动统计信息化进程

各级政府要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拨付,增加对统计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适时引入农业统计信息系统,推行农业统计电子政务。切实提高农业统计人员的待遇,创造良好的统计工作条件,对为农业统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

2.4 与时俱进,完善和规范统计指标设置

农业生产带有季节性和时期性,因此,农业统计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特征,并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增加新指标,淘汰落后的僵化的指标,规范统计口径,使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更好地服务于农经决策。

3 结语

总之,农业统计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农业统计不仅能够反映农业经济工作的主要成效,而且能够为各级政府分析判断形势、研究问题对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制定、完善农村有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努力开拓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立恒.浅析镇(乡)村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24):12-13.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总结例10

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统计工作总体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全年工作目标,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统计基础为主题,以加快“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为重点,以创新统计工作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统计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兴统计、优化服务促发展的理念,强化统计基础,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按照“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机构网络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管理程序化、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的“八化”标准和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及乡镇统计工作争先创优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实体型”统计办公室建设为重点的乡镇统计办公室基础建设,确保年内全区各乡镇统计办公室“八化”达标。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乡镇统计办公室建设

1、机构设置。按照港闸政[*]5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建立统计办公室,挂统计办公室的标牌,整合一、二、三产统计力量,一、二、三产统计人员集中统一办公,全面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统计办公室主任由乡镇统计助理担任,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业务上以区统计局指导为主,统计经费由乡镇财政统一安排。

2、人员配备。根据各乡镇行政区域大小和经济发展状况,配备3—5名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统计、会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3、基本要求。统计办公室工作应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统计办公室成员要团结协作,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统计工作。统计办公室硬件配备及环境布置应做到“十个有”。即:有专用的办公室,有健全的工作班子,有统计办公室标牌,有统计办公室公章,有专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有统计工作规章制度,有统计图表,有统计工作活动记录,有统计台帐,有统计档案橱和标准统计档案。

(二)加强统计制度建设

4、建立健全十项统计工作制度。即:统计工作职责、统计人员分工、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上报、统计工作活动、基层统计责任、统计服务承诺、统计考评办法、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信息等制度。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对有关统计工作制度要放大上墙,张榜公布。

5、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统计报表的布置、签收、催报、审核、汇总和上报要按规定程序执行。各部门、各基层单位提供的统计报表,要有领导或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盖章。各乡镇上报区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要由乡镇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统计人员签署盖章方可上报。

6、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要统一扎口管理本乡镇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类统计资料,统一审查和核定本乡镇范围内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加强监控和评估,防止数出多门,相互矛盾。要参与党委政府的有关考核工作,并及时提供有关统计数据。要及时和上报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时和上报社会经济信息,及时做好主要统计数据资料的汇编工作。

7、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报告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对上级统计部门部署的主要统计工作,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以便统筹安排;党委、政府及分管领导对开展统计工作所提出的指示、要求以及为开展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乡镇统计办公室对所组织实施的各项统计工作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其他活动情况,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区统计局。

8、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乡镇统计办公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统计台帐,做到统一规范、指标齐全、数据真实、登录及时。指导并规范村(居)、企事业单位设置和健全统计台帐。逐步推广使用电子台帐。

(三)加强统计网络建设

9、畅通基层调查网络。乡镇统计办公室要加强对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抽样调查网点专(兼)职统计人员的动态管理,及时配备和充实基层统计人员。规模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单位一般应设专职统计人员,村(居)委会要明确专(兼)职统计人员。

10、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基层统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统计普法合格证》、《统计从业资格证》。凡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要求的应及时参加全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以达到从事统计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资格要求。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统计人员必须参加两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及时参加年检。

(四)加强统计行为建设

11、规范统计调查。要严格执行各项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统计调查操作程序,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做到数出有据;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关。

12、规范数据评估。对主要统计数据要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既要从技术上、逻辑上把握统计数据的总体趋势和数据间的平衡,又要摸清情况,科学评估,细致分析,提出观点和建议,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统计信息。

13、规范统计督查。要指导和监督基层统计单位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检查活动,保证统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区统计局。

14、规范资料管理。统计办公室的各项统计资料必须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各种文件、材料、制度、方案、分析、信息和统计报表及台帐等要分门别类装订成册,由统计办公室统一保管。要对上级下发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和电子数据、文档妥善保管,有关数据资料要用磁介质或刻录光盘归档保存。同时,还要做好各类统计档案资料的保存、调用和移交等相关工作,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完整。

(五)加强统计业务建设

15、认真学习统计业务。乡镇统计办公室人员要不断学习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熟悉统计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

16、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统计人员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统计分析,及时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努力搞好统计服务。

17、建立健全轮训制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加快知识更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统计普法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和执法水平。

(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18、实行区乡联网。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各乡镇要确保对农业、工业、能源、投资、三产等主要统计调查专业配备专用微机。六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区乡统计联网,实现网上直报。

19、搞好网络延伸。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村(居)、企业的现有电脑及网络设备,着力做好统计信息化向村和企业的延伸工作,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应用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