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5 14:20:25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1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到20*年底,做到“存量消零”,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实现每户有1人转移就业;自20*年起,做到“动态消零”,即城乡“双零”家庭援助工作做到“出现1户,认定1户,帮扶1户、就业1户”。按照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岗位援助、信息援助、政策援助、保障援助等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向导,政府调控、服务高效、运行规范的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机制。

二、建立制度,实现动态管理

(一)实行城乡“双零”家庭认定制度。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户口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无人处于就业状态,或虽有人就业但极不稳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靠救济或低保维持生活的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中,男16至50周岁(含50周岁,下同),女16至40周岁,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年人均收入在当地平均水平50%以下,进行了转移就业登记,且无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家庭。符合上述条件的城乡家庭持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向社区(村)提出申请,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审核并公示后,报县(市)区劳动就业办公室认定。(二)实行城乡“双零”家庭销号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情况的跟踪管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逐人、逐户落实城乡“双零”家庭的就业动向,符合销号条件的及时做销号处理,并注明销号的原因,在台帐中做好清除记录。

(三)强化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在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中,要把城乡“双零”家庭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字准。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实行属地管理,通过建立县(市)区范围内统一的编号、台帐、数据库,做到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特长、培训愿望、择业愿望、就业去向“六清楚”。在形成资料完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认定和销号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三、完善政策,强化就业扶持

(一)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各类用人单位要拿出适当比例的后勤服务岗位,用于安置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重点用于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集贸市场,都要拿出部分摊位用于城乡“双零”家庭人员就业。对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相应期限内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依托用工需求量大、用工门槛不高、就业潜力大的用人单位,通过政策扶持、共建协作等形式,创建一批适合城乡“双零”家庭就业的援助基地,符合有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将园林、绿化、交通协管、治安保卫等社会化服务岗位专项用于安置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开展好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特别是开发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病残人员看护、公益小饭桌、小学生接送等就业岗位,主要用于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就业。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且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已满3年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年限可相应延长。

(三)积极扶持城乡“双零”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各县(市)区要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制定项目创业计划书,编印成册,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双零”家庭成员。对有创业要求和创业能力的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小额贷款支持,解决其开业和资金周转问题。继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城乡“双零”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性的行业除外),按照有关规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其开业后的经营负担。

(四)加大灵活就业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通过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积极鼓励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从事计件工、小时工等非全日制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大力支持手工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发展,拓宽家庭手工业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家庭手工业规模。要进一步加大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按照省政府鲁政发〔20*〕45号文件规定,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3年期满,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个人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可按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8%—10%继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列支。

(五)组织零转移家庭转移就业。要通过就地转移、劳务输出、劳务协作等形式,积极开发适合零转移家庭成员需要的就业岗位。加强跨省劳务输出协作,积极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劳务输出组织和劳务输出基地。劳务输出机构要按照谁输出、谁管理的原则,认真搞好劳务输出后的管理与服务,协调用人单位与务工者签订劳动合同,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协助处理好劳资关系,切实解决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在输出人员较多的地区,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或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统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驻专兼职人员,为务工人员搞好服务,逐步建立起劳务输出项目考察、输出安置、合同鉴证到跟踪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四、多措并举,完善就业服务

(一)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各县(市)区要按照“六到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切实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机构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求职、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化”的服务工作,为建立“双零”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全市各行政村全面建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加强协理员队伍管理和培训,落实工作补贴,充分发挥其在就业援助工作中信息员、宣传员和调查员的作用。社区和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向援助对象大力宣传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的有关扶持政策,介绍享受政策的具体方法和办理程序;对符合城乡“双零”家庭条件的,及时帮助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和《*省劳动者失业证》,并帮助联系落实就业过程中的有关事项;要定期入户走访,加强对已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了解掌握援助对象就业、享受政策等情况,及时发现并上报新产生的城乡“双零”家庭。

(二)完善城乡“双零”家庭的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服务大厅为城乡“双零”家庭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以及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帮助城乡“双零”家庭人员树立市场就业、自谋职业的观念,学会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就业形式和路子。各县(市)、区要积极组织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上门服务,并通过开通热线电话、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援助对象提供岗位信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积极参与就业援助活动,建立服务与成效挂钩机制,向城乡“双零”家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且介绍成功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按规定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政策。

(三)加强城乡“双零”家庭的技能培训。针对城乡“双零”家庭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再就业培训项目,通过开展订单式、援助式、输出式等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双零”家庭,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帮扶他们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另外还要把城乡“双零”家庭子女作为技能培训的重点对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参加培训的城乡“双零”家庭成员按规定落实好就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的有关政策。

(四)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社会要广泛开展献爱心、奉真情、促就业活动,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发放帮扶联系卡,鼓励和提倡相关部门党员干部与援助对象建立“一帮一”、“手拉手”机制,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的方式,积极帮助援助对象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和服务协议落实情况评估制度,落实援助责任人。

五、明确责任,形成保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巩固和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纳入再就业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设立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公开电话,并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畅通城乡“双零”家庭就业的投诉求助渠道。

(二)落实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援助工作的相关部门是责任单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负责援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简化审批程序,及时为城乡“双零”家庭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民政部门要加强街道社区建设,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的衔接。建设部门要引导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先安置城乡“双零”家庭。农业部门要以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城乡“双零”家庭自谋职业、申办个体工商户提供及时快捷服务,促进城乡“双零”家庭就业再就业。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确保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针对城乡“双零”家庭的各类乱收费行为,保证收费减免和价格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工会组织应协助政府认真做好城乡“双零”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为城乡“双零”家庭提供就业援助。妇联组织应利用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发挥街道、社区妇联组织的作用,促进城乡“双零”家庭就业再就业。残联组织应积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安置、政策落实、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城乡“双零”家庭的残疾人积极就业。

(三)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全面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等有关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做好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到位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2

(二)提升城乡社会保险服务。一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险服务体系。7月23日,市政府审议通过《____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将原来按户籍划分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个制度进行合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了原来险种过多和城乡差别的问题,广大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待遇标准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实现了统一。启动____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市政府成立了____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确定了市本级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单位名录。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在市国土局下发的__个征地项目中,已进入被征地农民参保程序的项目有103个,已落实参保缴费补贴的有1305人,已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有279人。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和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人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全市已建成45个社保卡服务网点并覆盖城区和每个乡镇;启动社区网格员上门协助发放社保卡工作,全市各渠道共下发社保卡登记表50.7万张,完成采集40.2万张,已完成制发卡19.9万张。二是做好城乡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启动____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1—10月,全市新增城镇从业人员参保单位3020家,新增参保人员55286人次。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项社保参保人数(不含省本级)分别为52.5万人、40.5万人、26.5万人、26.0万人、44.7万人。启动“建筑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工伤保险政策”集中

宣传月活动,积极促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截至11月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23万人,参保率为97.6%,提前完成参保率95%的年度任务。城镇居民医保参保56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3%。于11月份启动2016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工作。三是逐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险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81.29元,达到1957.08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45元。职工医保的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原来的14种扩大到24种,并提高定额标准待遇。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开展社会保险登记专项稽核工作,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质量的考核,科学编制社保基金预算,确保基金当期收支基本平衡。1—10月,城镇从业人员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09451万元,总支出294326万元,累计结余17120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71万元,支出14613万元,累计结余35048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收入20867万元,支出12911万元,累计结余30776万元。(三)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和工资福利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管理。完成我市2015年度41个单位、61名公务员的公开招录工作;完成3家单位面向全省公开选调5名公务员工作方案的审查;向省人社厅申报市房屋征收局作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并获批。探索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招录工作。组建____市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开展对公务员申诉案件的调查和审理。组织我市行政机关143名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督促各有关单位做好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工作。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10月,共有19家事业单位单位、250个岗位的公开招聘方案获准实施。研究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规程。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度,全市共有2.19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新增认定海南民生管道燃气公司、____市120急救中心分别为____市建设工程、医疗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集中解决我市22家工业企业64名专业技术人才落户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问题。做好3名“2015年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的推荐工作。“四是扎实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完成我市企业工种(岗位)工资水平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形成823个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工种(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并向社会。完成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调整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启动____市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启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对全市998户样本企业、5.6万名在岗职工的薪酬数据调查工作。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五是做好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和解困维稳工作。报请市政府批复实施《____市2015年驻市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方案》,计划年底前安置78名随军家属就业;2015年度共为2128名未就业随军家属支付社会保险补贴280万元。

(四)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全市性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等专项执法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11月,全市共主动巡查用人单位2215家,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5%;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检查,为1.95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2.42亿元;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手续90笔共计5535.1万元;积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制度。预计全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5%。人事劳动争议案件结案973宗,期限内结案率为97.3%,调解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各类资金962万元。启动农民工劳动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结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

(五)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精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做好____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人力资源发展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对51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照“五砍”要求进行重新梳理;根据省政府关于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认真做好8项人社业务的对接,《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对我局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开展权力清单及责任清单编制和工作流程再造工作。

(一)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全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以上,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1万人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600人创业”的目标。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服务的突出位置,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配置作用,落实“一对一”就业援助措施,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随时发现、随时援助、及时“清零”,解决好棚改居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加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创业大赛、营销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及创业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3

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于7月19日在白城市召开,共有9个市、州的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吉林省两年多来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交流了各市的经验,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对下一步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行了部署。此次会议是吉林省贯彻落实沈阳会议的一个具体措施,会议开得很实,效果很好。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数量上达到规模,管理上规范有序。为了落实好省政府"三年开发十万个公益性岗位"项目,吉林省自2005年以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省统一开发与各市州自行开发相结合,已开发了7.17万个公益性岗位,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的制度、职责,建立了运作规范、监管到位、进出畅通的管理机制。目前,省劳动保障厅会同财政厅起草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拟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四是稳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有效地降低灵活就业比例。

二、调研情况

1、关于吉林省零就业家庭工作进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6年推进此项工作,通过努力,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4.6万多户零就业家庭均得到援助,安置就业近6.3万人,提前实现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他们的做法: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和有关政策。今年,吉林省将零就业家庭援助列入省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07年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程方案》,明确了"源头控制、全程服务、政策扶持、托底安置"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全年援助任务。2006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厅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为零就业家庭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公益性岗位安置、组织劳务派遣、扶持自主创业、实行责任包保、建立援助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今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增加了9条扶持政策,完善了申报认定制度、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公益性岗位中强调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开发了治安巡逻、交通协管、环卫保洁等大量适合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岗位,成为安置零就业家庭的主要渠道。三是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为抓手,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2006年全国在辽宁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会议后,吉林省启动了创建工作,他们首先把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指标。截止去年底,吉林省共有61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评估标准,占全省社区总数的39.9%。拟在年底前达到55%。四是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预案机制,探索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长效机制。各市州、县、街道、社区层层制定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申报认定后,层层启动援助预案。社区、街道(乡镇)启动预案6天内解决不了的,上报县,县里7天解决不了的上报市州,市州在7天内给予托底安置,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动态为零的目标。五是着手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双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使零就业家庭就业更加稳定。

吉林省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方面,给我们的体会有:一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稳定就业上,避免出现就业后短期内又重新失业的现象。吉林省把最好的公益性岗位用于零就业家庭就业中就是这个原因。二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不能以一个人实现就业为目标,而是以是否使这个家庭脱贫为目标。他们采取与低保联动的作法,效果很好。三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如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再就业的,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其子女就业上。吉林省在解决子女就业过程中重点放在技能就业上,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或进技工学校学习技能,很受零就业家庭欢迎。四是抓好平台队伍建设,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吉林省街道平均配备3-4人,社区平均配备4-5人,在全国属工作人员数量较多的省份。吉林省的平台工作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2003年配备的第一批专兼职人员,称为劳动保障协理员。这部分人员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用和当地事业单位带编调剂及由县级就业服务局派出来解决的。这一批人员文化素质高(大部分为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经过几年的工作,已成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的骨干,工作稳定。目前,全省没有一个离开岗位的平台工作人员,这与吉林省在稳定这支队伍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很大关系。目前,全国有不少地方出现了能力强的平台工作人员不稳定,离开岗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推广吉林省在这方面的做法。另一部分是公益性岗位补充人员,称为劳动保障服务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为解决平台工作人员不足问题,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3-7名专职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在第一批招聘来的协理员带领下,包楼包户,分片负责,协助完成平台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3年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呈现连年上升势头,取得了好的成效。截止今年6月底,累计发放7.8亿元,筹集担保基金2.94亿元,累计带动12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其工作特点有:一是发放率高。申请贷款人员中,实际得到贷款的占99%以上。二是带动创业成功率高,平均6429元小额贷款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比全国最好的省还低3000元。三是担保基金到位。1-6月,筹集担保基金6393万元,完成计划的159.8%。四是放宽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如放大贷款比例,从2万元放大到3-10万元;又如,省政府出台文件,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五是回收率高。目前,吉林省的回收率为97.5%,其中省本级的回收率为100%。六是组织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专项行动。劳动保障、财政、银行联合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百日攻坚战"活动、宣传周活动、宣传月活动,连续两年三个部门组织开展了"促就业、贷惠捷"小额担保贷款活动。为此,省政府在劳动保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中给予了创新奖。

对吉林省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我们的体会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贷前和贷款后的跟踪服务是回收率高的重要原因。首先,他们对本社区贷款人员的信用情况清楚,把住了第一关。第二,跟踪发现贷款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街道和区里组成的专家指导团报告,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第三,他们对经营者反映出来的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问题,能及时向上级汇报,得到尽快落实,使贷款人有宽松的经营环境。第四,他们对到期还款人员进行跟踪,提供服务,使贷款能及时收回。座谈会上,各部门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3、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进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4年开展此项活动以来,不断完善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的较好成效。目前,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广泛参与、创业项目依托、政策资金扶持、典型带动引导"的创业促就业机制。几年来,全省共完成创业成功项目1.73万个,带动9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南昌会后,吉林省的该项活动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有:一是参与部门和项目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8个部门牵头开展11项活动发展到今年的24个部门35个项目。二是以"五个一批"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即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宣传一批创业典型。省政府还将每年5月确定为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月,其中一周为宣传周。三是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下发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考核评估试行办法》,对各地和牵头部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四是影响逐步扩大。2006年与辽宁、黑龙江在长春市共同举办了"中国东北创业促就业项目推介暨劳务交流大会",展示了近年来东北三省创业促就业成果,集中推介创业项目,将影响从省内扩大到东北三省,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4、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及发挥作用情况

吉林省自2003年启动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以来,目前,62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1810人,还建立了农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已有60%的自然村聘请了劳动保障服务员。省政府对乡镇平台的机构、人员、场地、职能、经费来源都有明确的要求,吉林省乡镇平台基本上做到了有机构、有标识、有牌子、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电脑、有台帐,并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他们开展的工作有:一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基础管理做到底数清,分门别类建立台帐,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库。今年,吉林省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抽调2.3万人进村入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在行政村建立了基础台帐。省里还统一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微机管理。二是组织和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配合市、区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乡镇、村社区培训信息,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三是促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务经济发展以及劳务输出的规范有序。调研中发现,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充分发挥贴近农民、了解情况的优势,组织劳务输出,形成了输前、输中、输后的一套服务体系。吉林省在第一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基础上,今年又以"三个体系、两个制度"(覆盖城乡的管理组织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内容,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全省每个行政村每年补助1000元的工作经费,调动行政村开展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5、对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工作建议

自去年以来,我们主要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分别对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安徽、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9个省的24个城市的县以下45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59个村劳动保障站(信息站)进行了调研。这些省、城市的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与吉林省大体相同。我们总的感觉:一是县以下乡镇劳动保障站在硬件建设方面,自2003年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二是平台的工作人员素质好,文化程度比较高,主要是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乡镇青年干部中选或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来的,并经过了业务培训。其中,相当一部分平台工作人员参加了部里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取得了证书,实现了持证上岗。三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台帐和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到位,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四是乡镇平台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所到的县、乡镇的党政领导对平台的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办公室和设备,对平台发挥的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一再表示,平台已经成了他们工作不可或缺的部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支队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是工作较好的乡镇平台已将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纳入管理,及时与县和输入单位联合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实现技能输出,技能就业,很受欢迎。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各地对县以下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力度加大,抓得快,抓得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乡镇平台发展到了城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第二阶段,部分发展快的乡镇平台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我们认为,落实小建副部长在今年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援助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借鉴城市工作经验,运用乡镇平台带动重点乡创建活动的"指示,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抽出一部分精力来抓乡镇平台的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抓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和发挥作用上,县以下重点乡镇平台建设及发挥作用主要靠地方自己来抓。几年来,地方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很好,为下一步部里推动全国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在调研期间,省、市、县尤其是乡镇的党政领导希望部里对乡镇平台工作给予指导。我们认为,应把这项工作列入2008年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4

市地处省东南部,与豫、鄂两省接壤。全市6县1区、163个乡镇,总面积19298平方公里,人口242万。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34亿元,增长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9.7%;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44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7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增长20.5%;总体经济呈稳步快速增长态势。

(二)成品油消费规模。

2010年全市成品油总销量为145335吨,较2005年成品油总销量89619吨,增长62%。其中汽油销量41166吨,增长18%,柴油销量104169吨,增长96%。近年来,随着我市交通条件改善,汽车特别是私人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汽油消费量逐年稳步递增;同时,由于中省重大建设项目增多,柴油消费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万多吨,柴油与汽油的销量比例达到了2.5:1。

(三)现有加油站(点)基本情况

止目前共有加油站(点)127个(加油站120个,加油点7个),较2005年89个,增加38个。按行政区域划分:商州19个,洛南20个,丹凤22个,商南23个,山阳17个,镇安14个,柞水12个。按所有制分:中石油55个,中石化3个,交通延长4个,社会(民营)加油站65座。按经营规模分:年销量5千-1万吨1个,3千-5千吨16个,3千吨以下110个。按路域划分:高速公路加油站(沪陕6个、西武4个、西渝3个)13个,国省道路加油站48个,县乡(镇)道路加油站66个。

(四)机动车(船)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数量。

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机动车184728辆,其中,载客汽车16314辆,载货汽车5122辆,三轮汽车及低速货车25801辆,拖拉机4446辆,摩托车133045辆。全市高速路、国省道等主要道路过境机动车日平均过往车1.5万多辆。

(五)现有公路交通情况

市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8万公里,其中:高速路392公里,国道170公里,省道690公里,县道1650公里,乡道5308公里。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我市机构改革尚未实施到位,各县区从事内贸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每县区平均不到3人,而直接从事成品油管理工作人员只是1人,且多数属兼职,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有一定影响。

2、加油站建设难度相对较大。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土地利用的监管,耕地变更为商用地时,时间长,手续复杂,难度较大,大部分加油站用地手续一般都在一年左右时间才能办好,特别是城区加油站用地难度更大,即影响了加油站建设进度,又给车俩用油带来不便,消费者意见较大。

3、加油站布局不尽合理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加油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虽经多年来调整和运营,但是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在较偏僻道路和车辆较少地方建加油站,使得个别地方加油出现盲区,对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三、面临的形势

,我市成品油行业既面临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一是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国仍处在重要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战略目标,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就为成品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省上制定了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工作重点由“打基础”转向“兴产业”,为加快优势资源深度转化带来了机遇,对成品油行业发展十分有利。三是纳入关天经济区,在发展布局上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经济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将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这不仅会增加成品油消费需求,而且为加油站点布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市发展形势看,一是境内三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商高速二线、洛(南)商(州)高速全面开工,山柞高速即将开工,竹林关经镇安至宁陕高速已列入省规划,支线机场正在策划,我市将成为全省交通路网密集区,成为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和西北联通东南的动脉大通道,区位、资源、市场等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加快成品油行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日益趋好;二是商丹循环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赋予市级管理职能,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比亚迪、中金、延长、华电、国电、有色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必将拉动投资和消费,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成品油需求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未来五年,成品油行业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减。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低迷,尽管目前已出现企稳回升趋势,但复苏基础依旧脆弱,经济活动远远低于经济危机前的水平,成品油需求增长放缓。二是成品市场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将全面升级。随着成品油批发和零售逐步放开,市场主体各方对终端网络和客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降价促销手段将会频繁使用,成品油价格竞争已经走向前台,终端竞争成为焦点,竞争态势将全面升级。

第二章发展规划概述

一、规划依据

1、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市公路交通建设计划》

4、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高效、规范、安全、竞争有序的成品油流通秩序为目标,以规范完善现有加油站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有利流通,确保安全”的建设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控制总量,优化布局,集约发展,立足现有规范提高,从严控制新建加油站,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的连锁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分销服务体系。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范围:市境内高速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沿线;

2、期限:2011年—2015年

四、主要结论

通过规划和指导,逐步将我市加油站(点)建设发展成为连锁化、现代化、网络化为一体的分销服务体系。

第三章成品油零售企业需求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加之我市四县区纳入关中—天水部级经济开发区,我市国民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商业贸易市场活跃,交通、通讯设施条件大大改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均递增14%左右,人均24069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26倍和1.22倍;财政总收入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62倍和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累计达到2500亿元,比增长1.78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较2011年增长1.3倍。

二、道路发展规划

按照《市公路交通建设计划》,,我市规划建设公路18923公里,其中高速路593公路,产业路、旅游路、过境路2372公里,主干二级公路930公里,改造县乡路3149公里,通村(组)水泥路7443公里,通达工程1320公里,改造农村路1473公里,农村公路网络化1643公里。到2015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路,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6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100%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通班车。到末,全市通车里程将达到218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5公里,国道314公里,省道437公里。公路主干线有沪陕高速公路段248公里,西商高速二线商州段44.5公里;榆商高速段90公里;山柞高速88公里;丹凤竹林关至宁陕界高速180公里;西康高速公路段144公里;312国道段170公里,210省道镇柞段144公里,202省道黄洛路46公里,202省道商山路163公里,207省道洛柞路228公里。

三、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将呈快速增长趋势,按照历年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26万辆,其中:民用汽车4万辆,拖拉机5000辆,摩托车18万辆,其他机动车3.5万辆。随着西合、西武、西渝、西商2线、榆商、山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市将成为沟通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预计到2015年高速路和国道平均日过往车辆将达8万辆,对成品油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四、成品油零售企业销量及需求预测分析

根据上述情况,预计到2015年全市成品油零售企业销量将达到25万吨,年均增长12.4%。需扩建、新建成品油零售企业89个(县乡道路、乡镇网点占70%左右)。今后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减。

第四章成品油零售体系布局规划

一、规划总体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5年共规划成品油零售企业89个,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年平均建设成品油零售企业10—15个。成品油零售企业总量控制在220个以内。

二、布局原则

加油站的布局原则是:积极推进高速路沿线新建加油站建设,严格控制国、省道沿线新建加油站,较快发展县乡(镇)道沿线新建加油站。

三、加油站(点)设置基本指标标准

(一)城区内加油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辅射(服务)半径不低于0.9公里。

(二)高速路加油站数量原则上每百公里不超过2对。

(三)国、省道加油站数量原则上每百公里不超过6对。

(四)县(乡)镇道上站与站之间相隔15公里以上。即具体设置标准是:原则上规定每个乡镇只规划设立1个加油站(点);凡是现已规划设立的加油站(点)能辐射到的乡镇原则上不再规划成品油加油站(点);凡是规划的成品油加油站(点)必须距离高速路、国省道沿线3公里以上;成品油加油站(点)参照三级加油站建设标准建设,审批程序按加油站现行规定办理。

(五)建设规模。城区内加油站单站必须达到三级以上加油站建设标准,新建总量控制在9个以内;高速路、国、省道加油站单站建设必须达到一级或二级加油站建设标准,新建总量控制在19个(高速路及出入口11个,国道省道8个)以内;县(乡)道加油站(点)单站(点)建设必须达到三级加油站建设标准,新建总量控制在61个(县乡道33个,乡镇28个)以内。

四、布局方案

按照上述原则,结合现有加油站布局情况,经过实地考察,认真研究,计划在规划期内规划设立原有加油站127个,新增成品油加油站(点)规划89个,具体规划是:

(一)原规划设立加油站127个。其中:商州19个,洛南20个,丹凤22个,商南23个,山阳17个,镇安14个,柞水12个。

(二)新增(调整)成品油加油站(点)规划89个,其中:商州19个,洛南16个,丹凤5个,商南16个,山阳16个,镇安9个,柞水8个(具体新增加油站(点)名称及地址见附表)。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成品油是一项特殊商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石油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转变观念,调整工作布署,树立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加油站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要把加油站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由商务、安监、消防、质监、城建、国土、环保、气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具体由商务部门统一规划,各部门分工负责,企业组织实施。加油站(点)要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要求进行建设,并严格申报审批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加油站(点)建设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三、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要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全力做好加油站(点)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城建部门负责加油站(点)的定点放线等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加油站(点)的用地等审批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加油站(点)的建筑消防设计及消防验收等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打击取缔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加油站(点)等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加油机防爆监督检查和计量鉴定等工作;市安监部门负责加油站(点)安全环评等工作;市环保部门负责加油站环评、监测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加油站(点)布局规划、经营资格认定、申报等工作。

四、加强改造,提高档次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5

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废止,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退出舞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农业零税费时代的到来。乡镇政府应顺应社会和农民需求的变化,进行机构改革,从催种催收、纳粮收款、抓计划生育等向政策引导、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转变。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从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现状看,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能越位

乡镇政府职能越位表现为:承担了社会救济、农村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优抚等上级政府的职责,加重了财政负担;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中抹杀了农民的自,直接组织经济或对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干预;为了追求政绩和“达标升级”要求,向农民提供超出其有效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职能错位

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是上工业项目、抓计划生育、搞乡区或镇区建设,投入农业生产的精力和资金很少,对农业的管理只停留在规定农民种植品种和面积上;有的职能部门只收钱不服务,强化创收,弱化服务,以罚代管,存在职能错位现象。

(三)职能缺位

当前,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表现为:乡镇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自来水供应、文化活动中心、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建设、管理、监管等职能的履行很不到位。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有关营销、技术推广、培训与咨询、病虫害预测预报、抗灾救灾、风险管理、检测检验等服务,乡镇政府提供有限。

二、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措施

2005年7月11日,《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按照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行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表明了中央决策层要从整个农村基层组织架构和行政管理体制上寻求解决乡镇问题的突破口,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建立健全乡镇政府职能法律制度

零税费时代要明确规定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使乡镇政府职能真正的转变到为农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必要农村公共产品上,实现乡镇政府行为有法可依。其次,以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根本,明确划分乡镇和村的利益边界及管理权限,制定出调整规范公共权力配置与运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市场主体、协调市场秩序等的法律。

(二)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零税费时代要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就必须摆脱乡镇机构改革的恶性循环,坚决而又审慎的推进机构改革。第一,根据权力、责任、监督相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财权、人权,理顺县和乡镇的职权关系。第二,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要求,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市场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生产发展引导、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第三,改革党政机关、乡镇事业单位,精简人员,节约开支,妥善安排分流人员解决乡镇机构臃肿问题。第四,乡镇干部彻底改掉“发号施令型”的工作方式,做到主动服务代替行政控制、示范引导代替行政命令、法治行政代替人为行政,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

(三)完善乡镇干部绩效考核方式

为了真正对乡镇区域内的群众负责,对乡镇干部的绩效考核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考评,坚持将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自我评议与群众评议有机结合,以群众满意度作为乡镇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优秀人员与评模评先、经济待遇、提拔重用挂钩,劣者实行淘汰,增强每位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四)健全乡镇政府财政体制

乡镇债务严重的阻碍了乡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因此,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联动,分别解决不同类型的债务问题。首先,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基本原则、资金来源、法定形式、核算标准、分配方法及转移支付的监督及法律责任等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规范转移支付的审批监督程序,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对违法行为制定专门的处罚措施。其次,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乡镇政府的财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保障方面。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公共支出;精简机构,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总量以减少工资支出;严格控制乡镇政府的高消费,大力压缩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非必要支出;确立“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大乡镇财政管理力度,严格执行《预算法》,做到按预算拨款、按进度拨款、按程序拨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最后,大力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培植新的财源,靠自身经济的发展来逐年消化部分乡镇债务。乡镇债务的底数与形成的根源要摸清,分类处理,明确责任。其次,按照国务院明确规定的“八个不准”,制止新的债务发生。同时,建立具体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举债、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违反规章制度发生债务当事人的责任。最后,建立健全严格的乡镇债务管理制度,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经验和做法,调动和保护乡镇狠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乡镇再生新的债务和推进历史债务的逐年化解。

参考文献:

[1] 李晓敏、张晓文.“零税赋”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研究――基于乡镇财政视角下的观察与思考[J].财经界,2008(2).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6

具体工作中,从建立完善五大体系入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一是制订配套的就业政策体系。在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工作、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开发、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就业相结合的同时,实行城乡一体的失业登记和动态管理制度,同时,每半年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此作为依据,逐步建立有效的全市失业与就业管理服务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另外,结合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的出台,研究制定适合农民的就业扶持政策,出台农民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办法,使城乡就业政策逐步走向统一。

二是创新就业培训体系。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素质就业"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多形式、多元化就业。首先,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并结合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复退军人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其次,充分发挥培训补贴政策的作用,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和《失业证》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三,注重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3年50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和金蓝领培训项目。注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加快培训大批高技能劳动者,到2010年全市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重占技术工人比重的10%。另外,注重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并切实将此项工作与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工作联系起来,以鼓励有条件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7

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五批省级开发区,也是全国百家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综合排名不断位居全省同类开发区前列。园区规划面积为800公顷,实践开发面积已远远打破,构成了辨别以陆城十里铺、东阳光、枝城沿江、红花与高坝洲地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板块和化工、建筑资料、电子医药资料、纺织、机械、热电等六大主导产业。到2012年,园区共有123家规划工业企业,估计2012年,可完成规划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经济开发区是省人民县政府同意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4.08平方公里,已建成11.6平方公里,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仙女工业园、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西服备工业园、七星台船舶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持的“一核六极”的园区格式和以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园区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45个,估计2012年,可完成规划工业总产值330亿元。

经济开发区是省人民县政府同意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建成19.5平方公里,辖“一区四园”,即坝陵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和食品加工产业;木店工业园,重点发展建筑陶瓷产业;金桥工业园,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轻工物流产业;岩屋庙工业园,重点发展磷化工产业;马店工业园,重点发展动力化工产业。还还在坝陵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兴修了市全民创业园。近三年来,新签约落户开发区的项目近200个,估计2012年,可完成规划工业总产值210亿元。

二、三地工业园区发展的经历

(一)多措并举,打造一体化的招商格式

市在调动各级参加招商引资的是首要做法是:

1、重用重奖。采取目的导向、力量倾斜、政策鼓励等办法,重奖、重用招商引资才能强、项目建设成效突出的干部。近年来,该市先后有20余名在招商引资中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被选拔重用,然后在全市构成了以招商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浓厚气氛。

2、财力下移。围绕“保证、扶持、鼓励”做文章,不断加强乡镇“造血”功能。一是全额装备保运转。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费参照市直部分标准全额纳入预算,差额局部由市财务补足。市财务每年给乡镇的体制津贴2300万元以上。二是政策倾斜促发展。从加强乡镇本身“造血”功能动身,打破区域界线,各镇项目均可进园区发展。对各镇引进园区的项目赐与政策扶持:市级税收分红局部悉数留存乡镇、基本设备建设由市统一配套、市财务对实力衰的乡镇垫支项目配套资金。三是增强鼓励抢先进。市财务每年安排500万元,坚持鼓励性转移付出准则,鼓舞各镇加速发展。

3、园区共建。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积极推进园区共建、资源共享,采取市县政府出钱筑巢,各乡镇专心引凤的办法,依照“1+9”的形式(1个主城区,9个镇、街办),执行“1”向“9”倾斜、“9”增“1”实力,推进平衡发展,构成了特征光鲜、充溢生机的镇域经济系统。积极指导各镇依据本身资源禀赋情况、区位优势等,科学确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

4、建设载体。加大城镇规划的编制(修编)力度,构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小城镇”一体化的城镇系统,加速道路、绿化、管网、房屋小区等建设措施,积极指导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乡镇对项目标承接才能。

(二)苦练内功,打造一流的发展情况。

作为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第17位的会,他们在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优势首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度统一的人文情况。关于招商引资,全市从市委、市县政府首要指导到村组干部思想统一、目的统一、认识到位。“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家喻户晓,反映在工作中就是统一个步伐、统一种声响。这一切得益于该市多年来坚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情况的不懈努力。

2、有诺必践的信誉情况。首要显示在县政府领先示范、部分严格践诺,采取多种方法扼守信作为城市精神的精华之一,大力倡议,积极指导,经过领先坚持县政府诚信,推进全民诚信认识的提高。还为避免县政府行为形成金融风险,降低企业金融维权成本,还出台了一系列硬性办法进行标准、制约和监督。

3、优质标准的服务情况。近年来,会不断深化、外延大服务理念的内在,履行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着力营建“关怀投资者、尊敬企业家、鼓舞大创业”的浓厚气氛。的投资服务中心,执行“一门受理,结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处理”。履行“六个零”服务,即服务形态零间隔、服务质量零过失、正惯例费外零收费、正常运营外零搅扰、服务立场零投诉、服务顺序零妨碍。这些办法因为落实到位、监督有用,深受客商好评。

4、简练高效的保证机制。会县政府对企业的治理执行“两管两不论”:尽管产业方向,不论详细项目;尽管外部情况,不论内部运营;执行简政放权、行政提速、减免收费“三还”,增强部分服务本能机能,精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促进行政服务提速提效,大大缩短了项目签约到落地的时间,加速了项目施行进度。

(三)清除妨碍,有用装备行政资源。

1、增强指导力量。市履行的“支柱产业工作法”,打破市“四大家”班子成员的原有分工形式和工作方法,成立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指导小组,辨别由一名市指导任组长,小构成员从相关部分及乡镇负责人抽调,每个战略小组对应响应的专业园区。如姚家港化工园建设专班的“批示长”由化工产业战略小组组长兼任。其特点是把战略研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2、优化机构装备。和依据各自实践将土地、规划、财务、融资等项目建设所需的主要平台悉数装备到园区来,使园区建设运转更为高效。

3、优化人员分工。会偏重横向优化,让项目建设相关的部分负责人,兼任园区管委会副职,变横向协调为内部协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则偏重于纵向调整,如该市经济开发区一副主任既负责姚家港化工园主任,又负责园区地点地董市镇党委副书记,变多方协调为一方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夯实基本,打造一流的园区平台。

1、加速项目配套,完善基本设备。

一是舍得起“票子”。2012年,会园区基本设备配套累计完成投入2.25亿元;市化工园自年以来已累计投入3.27亿元用于土地平坦、路网和电力设备配套建设;市仅用于木店(建筑陶瓷)工业园的基本设备建设的资金就达4亿元。

二是舍得起“窝子”。、、三地工业园区都分布在沿江、沿骨干道,交通便当的“好窝子”。用本地的说法是:必需舍得用最好的地,交通最优的地来建设,这样的开发区才有吸引力,才才有生命力。

三是甩得开“膀子”。基本设备建设必需要有甩得开“膀子”敢干和苦干的决计。市仙女工业园、市金桥工业园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了骨干道和变电站等设备,完成了路网格式及配套建设,为工业发展供应建设了优越的硬件平台,迅速成为八方客商看好的投资热土。

2、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融资才能。

一是完善办法,保证土地收储继续增值。会工业园区经过政策支持调控,整合城市资源,创新土地处置形式,坚持存量土地动态监测准则等办法,依照市县政府资产集中统一收买处置的规则,采取公开处置、打包收买、全体收买、完善租赁资产治理等方法,保证了土地及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为园区建设供应了的主要的资金起原。

二是完善机制,努力建设共赢助贷平台。会工业园区部属的丰源担保公司采取治理准则化、操作顺序化、决定计划民主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系列化的“五化”治理机制和担保项目县政府预审、部分初审、公司会审、专家评审、董事终审的“五级“审批制,将担保项目重点向资源型、效益型、产业型“三型”企业倾斜,充分发扬助贷平台效果和信誉协会的结合代偿优势,积极打造银行、担保、企业三方共赢的场面。到2012岁尾,累计为160家中小企业借款担保4.66亿元,担保营业完成零贷偿,全年还完成总收入260万元,利润20万元。

三是表里兼修,不断提高融资筹资才能。会工业园区一方面是经过充分其部属国通公司的注册成本,做大公司资金规划、做实资产质量,提高公司在金融机构的信誉评价品级,扩展信誉借款额度,努力扩展其对外融资才能。2012年估计可完成融资4.52亿元,已实践提款3.62亿元,银行正在对其进行“AA授信”,估计岁尾可再度融资9000万元。另一方面高注重与各银行的协作,努力对接金融部分融资理念,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协调,经过银行借款、项目融资等方法向上向外争夺资金。

(五)腾笼换鸟,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会和市的园区发展已由“筑巢引凤”向“腾笼换鸟”改变。会早在几年前开端用县政府之手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封闭小水泥、小化工等“五小企业”,进行重组。市近两年除了大型项目仍享用原有的优惠政策和一企一策的待遇外,关于其他的项目或企业,都逐渐提高了“门槛”,用本地的话叫“引进大项目,裂变好项目,裁减差项目,培养新项目”。关于达不到商定结果的项目,由县政府评价后依据企业的分歧状况,采取响应的办法让其退出,促使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升级措施加速。

三、对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一)发掘潜力,构成合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增强招商引资力量。在认真总结以往鼓励办法的基本上,最大化有利地势用行政、财务等手段,制订新的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乡镇、部分在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中的积极性,不断强大招商引资队伍,加速构成我县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的合力。

二是要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重点对准国表里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突出主导产业高端领域、新兴产业关键项目招商;重点对准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大型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力争引进一批投资总量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才能强的工业项目。

(二)统一思想,固本强基,切实优化发展情况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实坚持“情况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要围绕如何优化发展情况发展思想大评论,以思想的大评论促进思想的高度统一、步伐的高度统一,然后在工作上构成强有力的全体合力。

2、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部分服务本能机能,精减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建议对投资规划以上的工业项目,执行项目审批、建设环节零收费,所触及费用悉数由财务补助。

3、要增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处理单位受权不力、服务效率低下、部分注重不够的问题,还关于因服务不到位形成企业经济损掉、影响我县经济发展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置。

4、要坚持优化情况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完善优化发展情况的相关准则和保证办法,另一方面组建强有力的发展情况督察队伍,加大督办查实力度,做到实时发现问题,实时督办整改。

(三)科学规划,筑巢引凤,加速园区平台建设

1、要积极争夺用地目标。要充分应用国家施行土地开发应用的相关政策时机,积极争夺工业用地目标,并完成响应地段的节制性详规和环评工作。

2、要加速扩容提质措施。依照“一次规划、分步施行、有序推进”的准则,完善园区结构,不断扩展园区规划。一是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启动新平台的规划建设,要尽快在洋坪双路或许花林老集镇规划5000亩的区域,尽快施行征地拆迁和基本设备建设。二是在鸣凤、花林规划1000亩地,筹建民营创业园或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

3、要加速基本设备建设。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的准则,以场地平坦、道路、给排水、供电设备建设为重点具体推进园区基本设备建设。

4、要加大筹资融资力度。充分发扬国土、国资、城投等部分筹资融资主渠道效果,加大对外融资的力度,为园区建设供应不变的资金起原。积极建设县政府担保平台,逐渐构成县政府资源社会化和资源整合市场化的融资态势。要逐渐坚持起融资、投资、运用、治理与监督互为压力、互相支持、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融资、投资系统。

(四)培优扶强,提质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8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明确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北部控制片区等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格局,努力提高国土开发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来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加快“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编制。通过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了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了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现了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强化了规划约束力。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塑造乡村特色,突出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

(三)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和样板村。官亭焦婆等25个示范点纳入市五个一批项目库。目前,山南镇“三庄联动”、上派镇“三岗慢生活”、铭传乡“聚星片区”等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围绕“农村改革发祥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定位,将小井庄、兴庄、长庄和板墙四个村,82个村民组,24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合肥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岗慢生活”围绕“五彩三岗、慢享生活”的定位,以花木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休闲、旅游服务业,提升现代慢生活体验区内涵,打造长三角新型旅游目的地。“聚星片区”坚持“淮军圩堡探源地、蚕桑文化寻踪区、皖中民宿特色街、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功能定位,围绕淮军文化和自然环境,打造合肥乡村振兴样板。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快柿树岗乡防虎村、高店乡程店村等示范点和样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下一步打算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9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明确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北部控制片区等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格局,努力提高国土开发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来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加快“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编制。通过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了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了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现了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强化了规划约束力。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塑造乡村特色,突出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

(三)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和样板村。官亭焦婆等25个示范点纳入市五个一批项目库。目前,山南镇“三庄联动”、上派镇“三岗慢生活”、铭传乡“聚星片区”等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围绕“农村改革发祥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定位,将小井庄、兴庄、长庄和板墙四个村,82个村民组,24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合肥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岗慢生活”围绕“五彩三岗、慢享生活”的定位,以花木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休闲、旅游服务业,提升现代慢生活体验区内涵,打造长三角新型旅游目的地。“聚星片区”坚持“淮军圩堡探源地、蚕桑文化寻踪区、皖中民宿特色街、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功能定位,围绕淮军文化和自然环境,打造合肥乡村振兴样板。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快柿树岗乡防虎村、高店乡程店村等示范点和样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下一步打算

乡镇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例10

1、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构建乡镇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

首先,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全部资源转变为以市场为主体的配置方式,对“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则由政府向广大公众提供,这种采购活动就是政府采购;其次,政府采购制度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采购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争机制,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通过政府采购,使得采购机关、供应商和资金管理部门三者的内在目标一致起来。第三,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方式,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使财政管理职能从资金分配环节延伸到使用环节;从货币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加强监督管理,既能实现政府预期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源头治腐。

2、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整体性的重要一环。

乡镇财政是最基础一级财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县(市)级财政的运行质量。从个体上看乡镇采购规模不大,但从整体上看乡镇采购支出数量可观。当前,在县域范围内乡镇财政支出规模与县(市)级支出规模呈并驾齐驱之势。按西方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采购支出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根据这一口径计算,推动乡镇政府采购活动势在必行。从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角度看,构建县(市)政府采购体系必然要推动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换言之,没有乡镇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加强县域经济宏观调控就缺少整体性。

3、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有审计资料显示:近几年,一些乡镇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盲目地上项目、上工程,并且所上项目往往脱离财政的管理监督,结果耗费了资金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财政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一些消费性支出,如小车费、购置费等,暗箱操作、鱼目混珠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推进乡镇政府采购,也是加强乡镇支农资金管理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靠传统行政研究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存在很多弊端,如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将具备同等条件的村组放在同一标准线上考虑,会不同程序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支农资金管理过程中往往重拨付、轻管理,缺乏好的监督机制和实现形式,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很难保障等。因此,必须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切入公开、公正、公平、效益机制,确保国家资源的完整注入和效益发挥。这就使得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之间搭建起必然的内在联系。

4、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是应对入世新挑战的正确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或多边谈判中,我国就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分别与美国和欧盟以及其他成员作出了承诺。一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时起,就成为《政府采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观察员;二是我国将尽快启动加入《协议》的谈判工作;三是在签署《协议》之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以外的公共机构,将以透明方式开展采购活动,并按最惠国待遇原则开展对外采购。这些承诺对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将带来挑战。由于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与国际规则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在支持国内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平衡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宏观调控的作用还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及早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工作,将会更多地赢得整体采购工作的主动。

二、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可行性

1、县(市)级政府采购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

从湖北省政府采购的情况看,全省政府采购于1998年4月开始启动。四年多来,湖北省将这项制度的推行作为效益财政建设和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在省市县三级共组建了100多个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制度先行、规范管理的思路,全面开展了采购业务,呈现了后来居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6月组建省政府采购办公室以后,全省先后出台《湖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11个配套管理制度,公开选聘专业人才组建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建成了基于“三权”(预算安排权、采购货物分配权和采购资金及项目管理权)不变的“湖北省政府采购大市场”,并对采购额小、批量少、供应渠道单一的货物实行了集中采购;开通了政府采购信息网和投诉电话,认定了进入省级政府采购市场的业务机构和供应商资格。从各市县看,政府采购配套制度如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正由货物类向服务类、工程类全面拓展。省、市、县级政府采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乡镇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和采购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乡镇财政改革日趋深化,为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

从预算管理制度上看,目前乡镇综合财政预算正日趋规范,为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推进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准备了财力上的条件;从财政收支管理上看,乡镇普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和“零户统管”工作制度,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确保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减少资金的流通环节创造了条件;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上看,乡镇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把财政职能定位在保证政府机关运转、为乡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这也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推进乡镇政府采购的构想

推进乡镇政府采购,必须按照循序渐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借梯上楼”的原则逐步进行。尤其要借鉴县(市)政府采购的经验,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采购软硬件设施,确保乡镇政府采购在低成本运作条件下的高起点推进。

1、乡镇政府采购的运作机制。

成立由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府采购办公室和政府采购督察室。办公室隶属于乡镇财政部门,在业务上受县(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指导,负责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及具体业务的执行工作。督察室则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在当前单个乡镇采购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乡镇政府采购的模式应先立足于构建乡镇政府采购联合体系,借助于省、市、县级政府采购的需求优势、地理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采用“搭班车”、“委托代购”的方法,将各乡镇采购项目和县(市)级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合并,使联合采购成为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采购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利益。

2、加强乡镇财政配套制度建设。

以乡镇财政改革为契机,大力深化三项配套制度的改革,为推进乡镇政府采购营造制度环境。

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在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部门预算,从预算编制的细化、采购支出的标准化、预算科目的调整和细化以及预算监督从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二是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乡镇各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填报采购计划附表,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交由乡镇财政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定采购项目及采购金额;人大通过预算后,由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汇总编制采购预算,该预算汇总表是以反映每一品目下各部门的采购情况即以采购品目为主体的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各部门通用的采购物品单列出来,形成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将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由政府采购办公室上报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县(市)级政府采购中心在汇总各乡镇政府采购项目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采购活动。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则由各部门自行采购,乡镇政府采购办公室对其采购行为进行监督。

三是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在实施采购活动时由各乡镇“零户统管”办公室直接将采购资金拨付给供应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部门预算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在此基础上,由“零户统管”办公室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支出通过“零户统管”统一财政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最终形成政府采购制下的资金直接拨付制度。

3、加强乡镇政府采购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