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媒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03

媒体

媒体例1

自媒体的产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传播媒介、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等各方面与传统媒体迥异。自媒体带来的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流程和媒体价值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传播正面临着跨平台的变化。原先的平台都是以纸媒、电视媒体、电子媒体为中心,而现在媒体议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新媒体互联网决定。因此像互联网引起议题,然后纸媒和电子媒体跟着跑的状况,如今已经越来越稳定化了。

在过去,有《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这样的权威媒体为人们指引方向,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李方表示:“我们面对的是碎片化的,像盲人摸象一样的,甚至多棱镜一样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的集成。你看到的这个微博和所有人看到的微博其实都不一样,我们就像看一个多棱镜,因为你关注的对象不同,所以你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这是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新媒体从“玩事”到“玩人”

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上的优势突出,首先它在新闻“音视文一体”、“保鲜集纳”和获取便利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次,新媒体降低了受众参与言论的门槛,大众可随意浏览海量信息,即时表达自己对时事热点、各种事件的言论。因此,在SNS、微博阶段,虽然信息整合能力依然是王冠上的明珠,但是它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从前以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为主导的媒体形态,在今天或者未来会变成一个以聚合人,特别是聚合意见领袖、高端人群的媒体形态。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SNS形态的出现,经历着从‘玩事’到‘玩人’的转变。”李方认为,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门户网站阶段,另一个是SNS或者微博阶段。门户网站阶段以信息为核心,它要求快速、海量、准确、便捷,尽量多地去占领用户的信息分发渠道,这是“玩事”。而在SNS、微博阶段,更多的是整合信息之外的整合读者、整合用户,这可以看做是“玩人”。

报网融合 平面媒体玩转新媒体

相较于新媒体的优点,其缺点同样明显。早在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他就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新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价,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兴风作浪,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的消失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专业和道德的屏障。

正因如此,传统媒体目前不会被新媒体掠走江山,并且依靠新闻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为自身所用,扩大影响力。那么对于传统纸质媒体而言,有效的途径就是“报网融合”。《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丁士介绍说,《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就一直积极探索做到报网互动、报网互补、报网一体,在机制建设、资源共享、渠道保障、平台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媒体例2

在日常状态,用户需要在海量信息流中辨别、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此背景下,一个叫《蛮子文摘》的微博自媒体产品诞生了,它将每日碎片化的微博信息重新分类整合,形成新型交互式产品,广受好评。

我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是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的年度人物,你是不是很吃惊?其实你也可以这么说,所有人都可以这么说,因为6年前的《时代》杂志就将全世界的网民群体选做了年度人物。

有人认为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将最终导致传统媒体的消亡。但是,真会如此吗?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而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目前仍处于增长趋势。这也意味着已有半数的网民在用自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不仅是微博,今年上半年,国内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各类媒体应用均呈现规模爆发态势。

自媒体的缺点

尽管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媒体拉近了新闻和受众的距离,但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真实性、公信力等都是其短板,而且很难改变。

其实,大多数自媒体人都是普通大众,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方面的培训,甚至连新闻常识都不见得有。他们大多是出于兴趣和道德上的责任感,有时也可能是心血来潮写上一段,以至于我们常常发现,自媒体稿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语句不连贯、不通顺甚至表达不合逻辑,还会有看似客观实则偏颇的观点。

事实上,自媒体人可以使用和依赖的资源相比专业的传统媒体人,实在不在一个级别。即使是挪威枪杀案,也只有极少数在场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与此案相关信息的自媒体人。

最近,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一手抓传统媒体发展、一手抓新兴媒体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媒体,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新兴媒体发展之路,当好传统主流媒体进军新兴媒体的排头兵,为全国创造新鲜经验。

随着传统媒体对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途径越来越重视,自媒体人的优势恐怕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

另外,谁来对自媒体进行相应的监督,又如何保证这种监督不会影响到自媒体的灵活性?

传统媒体依旧存活着,即使在这个数字化无孔不入的时代,它们依旧有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过渡阶段,从传统媒体时代到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用户改变阅读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自媒体由于与生俱来的缺陷,至少在目前阶段,无法对传统媒体形成根本性的影响。

传统媒体转型之路不容有失

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默在《自媒体》一书中说:“如果今天的主流媒体是恐龙,它不会悄无声息地灭亡。”

传统媒体亦如此。

新老媒体的融合已成共识,传统媒体必须马上开启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与依靠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新媒体不一样,传统媒体的融合和自媒体征战之路,不容有失,因为一失可能差千里。

在近期以“南航空姐被打”为代表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信息的传播能力、舆论监督的潜力,而在以前并没有感受得这么明显。

媒体例3

[4] 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2005:192.

[5]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ge Mass:Mit Press,2001:2747.

[6] 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

[7]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05).

[8]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05).

[9]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26329.

[10]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11] 马凌燕.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介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

[13] 张朝晖,徐翎.新媒体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4] 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专栏[EB]..

媒体例4

在英文中,媒体偏见是指记者、编辑及其他新闻出品人的偏见,主要体现在新闻事件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上。媒体偏见无处不在,即便媒体人自己无法察觉或不愿承认。

当偏见成为习惯就变成了直觉,成为一种不加思辨的反射习性。严格地说,所有的信息都是程度不同的偏见,所以,“拒绝偏见”就是拒绝所有信息。那些高喊“拒绝偏见”的人自以为能够绝缘于偏见,其实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社会上既存的意识和偏见已经成为国际博弈的武器。某些西方媒体或明或暗地鼓吹“中国”,迎合并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不断升级的偏见又反过来影响公众认知乃至政府决策,“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便愈演愈烈。这便是“冲突的螺旋”。

媒体偏见的分类

媒体偏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维基百科(英文版)列举了五种主要的媒体偏见:

其一,支持或反对。当媒体(人)支持或攻击某政党、候选人、意识形态、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性取向时,偏见就不可避免了。

其二,广告偏见,指媒体(人)为取悦广告主而选择性或偏向性报道新闻。

其三,业主偏见,指媒体(人)为取悦媒体老板而选择性或倾向性报道新闻。

其四,主流偏见,指媒体(人)报道其他媒体(人)都在报道的事件,或为避免伤害大家而拒绝某项报道。

其五,耸人听闻,指媒体(人)偏爱个别、离奇而舍弃一般、常态,结果给人一种错觉:个别比一般还常见。 媒体偏见还可分为政治偏见、性别偏见、负面偏见、外国偏见、少数偏见,等等。媒体人自身的特性,如种族、信仰、利益、国籍等,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媒体人的观察、思考、选择与报道。c.c.Voorhees等人研究了新闻媒体对卡特琳娜飓风的报道,发现媒体对少数族裔存有偏见,譬如,媒体过多地关注少数族裔的不幸状况。美国学者S.Aday教授说。记者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偏见。再如西方一些媒体以西方的标准要求中国,可他们自己还毫无察觉。这样的例子在西方涉华报道中比比皆是。

媒体偏见和“媒体敌意效应”(也称为“媒体敌意现象”)如影随形。“媒体敌意效应”是指,对某议题持有明显偏见的人总以为媒体报道对他们持有偏见。J.s.Morris指出:“不同的新闻观众对于媒体、政治领袖,和现今的状态有不同的认知。”当认为媒体持有偏见时,人们就会自己发声、支持甚或创办自己的媒体来对抗媒体偏见。

加拿大学者M.Barber在研究2006年加拿大联邦选举时期的电视报道时发现了媒体的“领跑”效应。尽管电视新闻覆盖基本做到了公平和平衡。但电视观众对处于领先地位的政党更感兴趣,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电视对相关政党的报道顺序和报道时间。

危险的外国偏见

相对于国内偏见,外国偏见更顽固、更普遍,也更危险,这主要是由媒体人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当今世界,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被视为国家实力的四大要素。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将战略传播列为国家实力之一。

随着各国对国际传播操控意愿的加强和操控力度的提升,新闻媒体正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被赋予拓展国家利益的使命,另一方面为完成国家使命必须提升公信力。这两者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媒体在国内基本恪守新闻准则,形成了稳固的受众群体,但在国家利益上,新闻媒体(及其受众群体)之间的对抗正在加剧,有时甚至处于敌对状态。

大致说来,新闻媒体的外国偏见主要表现为“报道不足”、“报道过量”和“曲解”。“过度解读”属于“曲解”的范畴。外国偏见的另一表现是“微观正确,宏观错误”。媒体对特定事件的报道并无明显偏见,但由于外国媒体只关注他国的阴暗面,所以外国媒体对一国的整体报道会严重扭曲。

当信息能力成为重要的国家实力时,重建“国际信息秩序”就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并没有促进文化间的互相了解,反而导致了“无法传播”(mcommunication)――误解、怀疑和冲突随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新课题。

更不幸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博弈将更多地在信息领域展开。弱国无外交。同样,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信息实力提升到相当高的水准,国际间的平等对话才有可能。面对强国的信息入侵和信息压制,弱国除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别无良策。

媒体偏见的测量与评估

内容分析法是测量媒体偏见的有效工具。常用的考察指标有“信息源”(s。ums)、“把关”(gatekeeping)、“语言使用”(Ianguageuse)、“记者态度”,等等。

理查德・阿兰・尼尔森曾列举了测量媒体偏见的12种工具:

1 调查记者(尤其是媒介精英)和新闻专业学生的政治/文化态度;

2 追溯记者以前的专业联系,

3 搜集重要记者的重要言论,以分析其政治信仰和/或职业角色;

4 根据词语使用和主题分析来确定内容及标签;

5 研究新闻报道中的政策倡导;

6 比较新闻议程与政治候选人的议程。

7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分析;

8 评估媒介决策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9 比较影响信息内容与娱乐内容的广告来源;

10 分析政府宣传及公关行业对媒体的影响程度;

11 媒体使用了哪些专家和发言人?拒绝了哪些专家和代言人?通过比较就可了解媒体代表了哪些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

12 探讨企业和行业组织给记者的“红包”如何影响记者的报道。

如何应对媒体偏见

美国学者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指出,由组织或个人建立的信息网事实上不过是信息过滤网,它们常常有意地传递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而不是与局势有关的所有信息。一般认为,组织成员对某一形势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完全取决于局势如何影响(也许威胁)他们的组织。

媒体例5

内容不同、概念不同、意义不同。

1、内容不同:自媒体平台包括:百度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2、概念不同: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3、意义不同:自媒体通过“六度理论”和病毒式的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规模无限的放大,如果网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让用户使用后心理价值感受超过其预期值,则通过用户自媒体的影响,自动会形成产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业价值。融媒体:理念的创新,除了扩展对媒介既有的狭义理解之外,还意味着对传统媒介产业链的新认识。媒介的产业链不再仅局限于新闻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中,产业链的线条也会因新媒体的加入而有新的变化。

(来源:文章屋网 )

媒体例6

更广泛的外宣传播平台

新媒体是目前传播业界最流行的传播手段。不过,对新媒体来说,无论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没有一个大家广泛认同的学术定义。在国内,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曾概括说: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以互联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出现的传播平台,相比较于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就是新媒体。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一定时间段内,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形态。200年前的报纸、100年前的广播、50年前的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信网络,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新媒体形态。然后,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不会也不可能终止在某一固定的媒体形态上,新媒体将一直并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例如在互联网基础上又延伸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在门户网站之后又发展出来博客、微博等新信息传播媒介等。这些跟计算机(或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关的传播载体,都可以说是现在的新媒体。

在国外,美国《连线》杂志(WIRED magazine)对新媒体的描述最为形象。他们认为,新媒体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就是新媒体最具有颠覆性和最有价值的所在。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更新之中,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视频、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电子杂志、网络广播、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等。通过互联网,各种不同种类的新媒体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

由于新媒体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机会是平等的。如果中国的外宣媒体能够抓住机会,利用好它,那么这将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正确的传播手段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利用台式机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如果再加上可利用3G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络上网的平板电脑、利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很可能会超过利用台式机上网的网民(用这两种上网方式的网民群体可能有大部分的重合)。

在中国利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尚且有如此的增长速度,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条件更加优越和移动设备普及率更高的韩国,这种状况就更加明显。调查发现,得益于韩国高普及率的宽带网络和发达的移动通信网络,韩国的年轻人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查一下;即便是对于一部分老人,也可以娴熟地利用电脑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看电影、学习知识等。

对于外宣纸媒来说,除了“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是对外宣传工作一以贯之的准则,了解对象国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是很必要的。这一点常常没有被我们重视起来。

传统纸质媒体的抉择

媒体例7

媒体的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类。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中国,其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传播、广泛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也成为传统媒体。与此相联系,还衍生出电子杂志、手机短信。手机报,网络媒体等新媒体也悄然升起。媒体的报道渠道多样化,媒体的报道形式多样化,信息化是当今媒体报道的主流,网络媒体信息已经成为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媒体发展的并排的一极。

媒体的覆盖广泛化。尽管出现了媒体多样化发展和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的势头,传统媒体受到了许多冲击,发行量明显减少,但是整个媒体的覆盖面却大大扩大,各种各样的媒体已经覆盖了广大国土,覆盖了10多亿人口。事实上,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媒体报道的覆盖面。

媒体功能的全面化。在中国。媒体最初的功能主要是报道政府的政令和政治活动情况,后来扩充到报道社会新闻。在改革开放之前,媒体主要是宣传党的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识到党的主张尽管与人民群众的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只宣传党的主张,应该发挥“”与“人民的喉舌”双重功能;后来又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人民的喉舌”,媒体不仅要承担宣传报道的职能,而且应该承担舆论监督的任务,这又是双重功能。媒体功能日趋全面化,已经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中央电视台媒体报道的完善

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以内容为重点。无论电视业今后的出路何在,观众永远喜欢高质量的节目。当前电视媒体最大的问题是内容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加强了对电视媒体内容的创新工作,首先是近年来逐步加强新闻节目的创新,进一步增强新闻节目的时效性、针对性。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在国际国内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方面取得突破,“5・12”汶川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作为新闻节目创新方面的一个探索,一些“零距离”类型的节目栏目(民生新闻等),尽管其中有些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种创新值得肯定。其次是正在积极创新的大众娱乐类节目,着力在克服这类节目不同程度存在的同质、雷同和品位不高、格调低俗等现象上下工夫,如央视的青年歌手大赛等。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目前,中央电视台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经走在全国电视媒体前列,引入了扁平化管理方式,尝试输出管理,员工以岗定薪等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是推动产业体制的改革创新,塑造市场主体。央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电视台可经营性事业部分转制和企业的改制重组,培育塑造了一批真正围绕传媒主业的,真正进入市场规范运作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节目生产企业。第二是正在推动流通体制的改革创新,完善市场体系。正在积极开发电视播放系统。通过多主体开办、多方式运营、多家网络公司提供服务,建立竞争有序的数字付费电视市场体系。促进电视业务健康发展。第三是推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放宽市场准入。第四是推动集团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内部活力。根据电视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在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实行频道化管理;在实行栏目、节目(电视剧)制片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频道总监制。第五是中央电视台开始了电视节目制播的全面高清化。200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这一标志性的大事已经证明,中央电视台已经吹响了国际化的号角,这是央视不断创新体制改革之花结下的果实。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媒体应该是智慧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智慧。人才资源是一种能动性的资源,伴随能力的增长和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一系列自我补偿、自我丰富、自我强化和自我发展的独特过程,会促进其所处团队竞争能力、优势与效率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中央电视台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所做的工作为央视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了步伐。首先是加大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人的事,是一个机构最重要的事,中央电视台强调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让最重要的事由最合适的人去完成,科学地运用机制。科学地设置岗位,科学地选拔人才,科学地制定操作规范,科学地考核。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电视台就对全台16个副局级中心(室),包括办公室、总编室、人事办公室、财经办公室、机关党委、新闻节目中心、海外节目中心、社教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体育节目中心、青少年节目中心、网络传播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技术制作中心、播出传送中心;有3个直属处级单位。包括监察室、审计处、中国电视报社:以及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临时机构)等实行竞聘上岗,这些举措使得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前台。其次是加强主持人队伍建设。电视台的发展需要有一批高素质、不同风格的受大家喜爱的主持人队伍,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主持人队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和个人魅力,使其与栏目的整体定位、风格相吻合;另一方面,要注重主持人队伍的扩大,通过比赛、直接外聘等方法保持主持人队伍的新鲜感。最后,强化节目制作人才队伍的培训。

着力打造品牌栏目。电视媒体品牌指的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潜在的商业价值。媒体要想在市场中得以更好的发展。必须强调品牌意识。创建和培养品牌。频道栏目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频道栏目分营的背景下,成功频道的组合就是成功的媒体,在频道品牌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媒体品牌,才能保证有较高的经营收入。中央电视台率先意识到这一点,上世纪90年代就果断在全国电视媒体中率先进行频道的品牌化经营,通过品牌企划,整合内部资源,给频道重新定位,统筹规划,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打造频道的竞争优势。1978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了《新闻联播》策略,并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也迅速积累起品牌优势和经营优势。1996年《实话实说》采用了一种新型节目形式,在国外被称为“脱口秀”(Talk

Show),是一种演播室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推动和引领了我国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兴盛和繁荣,完善了这种样式,并使它走向了成熟。另外,一年一度的春晚是一件大事,央视网在春晚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传播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使春晚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之一。同时,央视网的视频特色尤为突出,当其他三网视频报道因流量大而黑屏的时候,只有央视网还有流畅的视频。2008年“两会”期间,央视网再次进入人民大会堂对“两会”进行现场直播。能对“十七大”和“两会”进行直播。使央视网进人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第一阵营,并因此形成了央视网作为重大活动报道直播机构的惯例。此后,央视网在“嫦娥奔月”、“登顶珠峰”以及“抗震救灾”等重大直播报道活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央电视台的国际化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媒体合作报道。中央电视台始终重视对国际性大事件进行深度报道。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中央电视台以事实为依据,对灾难的发生、救灾的过程、国际国内捐赠的物资进行充分报道等,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充分肯定,境外媒体惊呼:中国舆论空前开放、信息空间透明!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的报道中我国的媒体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事件的深度、广泛报道。显示了我国媒体人用心策划、全面报道的特点,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以及中国传媒的风采。

与国际国内媒体的充分联姻。在当今世界,媒介市场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媒介产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强调组成战略联盟形成双赢。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与国外广播公司合作联盟,联合制作、发行、播出,优势互补、共同扩大市场份额。伴随着国内电视市场的渐次开放和整合步伐的加快,中央电视台如果能够真正地与国内和国际媒体联合起来,形成世界性电视节目网,将真正发挥出中央电视台巨大的潜力。给中国电视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震荡,将会极大地缩短中央电视台国际化进程。

适应国际要求实施媒体发展战略。全球化、高科技的发展使境外媒体渗透进来日益容易,与国际性强势媒体机构相比,中央电视台的资源、经验、实力都很有限,毕竟我们成长的道路还不是很长。然而毕竟我们已有一定的实力基础。现在还有了更多的机会利用国际资源,包括通过各种融资与合作途径,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经验和渠道。所以,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要加强对境外市场的研究。提高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业运作的能力,包括利用境外的资金、人才、合作伙伴等资源、采用国际营销方法等。

提升中国媒体在世界传媒中的地位。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本国语言的振兴运动,以期打破英语的垄断地位。例如:法国现在正努力协调由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日本、韩国也在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

相比之下,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没有断层过的文明,而作为其传承载体的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并不能算强势语言。究其原因有多种,其中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一致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汉语或中文标准。包括所谓的法律语言本地化等,都是以粤语为主;而在国外华人社区,则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的某种方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并作为通用的标准。因此,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在促进汉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方面,中国政府有必要进行长远规划,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断提升汉语以及华文媒体在世界的影响与地位。

结语

媒体例8

新型的媒体集团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而决不能再走行政合并、“归大堆儿”、“一平二调”的老路。对此,相关人士早就有过清醒的认识,比如,徐光春在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时就指出:“集团不是虚的,虚的就叫翻牌公司。只有‘化学反应’才能进行跨越式的发展,‘物理反应’不可能有太大的能量。‘化学反应’的能量是‘物理反应’的几十倍,成百倍,成千倍,甚至是成万倍。”(徐光春,《电视研究》2002年第3期,第5页)清华大学陆地教授更是一针见血地写道:“集团的行政化不是改革,而是倒退甚至是一个悲剧。它不会把企业做大,只会把企业做虚;不会把企业做强,只会把企业做僵。”(陆地,《南方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第8页)

所以,世界上只有企业集团,没有行政集团,这是常识。在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必须警惕穿新鞋,走老路。好在大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媒体融合的化学变化提供了可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千规律,万规律,市场规律是第一规律。今后在成熟的时候出现的几家拥有强大实力的新兴媒体集团,市场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市场的威力、潜力、活力会更加清晰,在计划经济特征曾经体现最为明显的媒体领域出现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会对全社会的改革深化产生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这是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中的崭新提法,堪称一大亮点。仔细研读这个指导意见,人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量出现的与时俱进的热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对新技术、新业态的重视和推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而飞速发展的实践则是:影视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年前人们津津乐道的制播分离等理想状态,早就成了生机勃勃的现实;曾被人们不屑一顾的视频网站发力上游产业,烧钱买版权的时代彻底终结;网站强化内容的整体竞争力,网络视频用户表现为多元的内容需求,为网络视频内容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最直接的例证是今年的资本市场,当开餐馆的、造汽车的都纷纷投向影视上市公司时,除去泡沫和炒作的因素,它至少表明以影视产销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有着很高的市场认同和发展认同。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

媒体例9

这次并购,有风投资本运作的成分,也有传统媒体自救的因素,还有传统网络游戏运营公司陷入瓶颈状态后的积极探索。总之,这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新探索。

毫不讳言,纸质媒体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下坡路”。在网络的冲击下,发行量下降、阅读人群下降、广告收入下降。并且,在内容新度、力度、时间效果上还屡遭网络媒体的打击,尤其是在微博、微信的冲击下,在网民眼里,纸媒几乎成了信息滞后的代名词。

就在纸媒在运营上逐渐日薄西山的同时,曾经风头一时无人能比的网游慢慢的从高速路上转向,开始缓慢前行甚至踱步了。如今的网游市场,尤其是传统网游运营商(不包括网易、腾讯等门户大鳄),不管是大型单机游戏、网页游戏还是手机游戏,或者由于游戏进入“衰退期”,或者题材开发进入匮乏期,或者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创新性太差,很难长期粘合玩家,以前的网游盛况已经不再,甚至出现了九城连续十个季度亏损这样的“悲剧”。单靠美女、暴力来吸引玩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倒是门户网站经营的游戏凭借他们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还能维持得不错。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会长刘金华在《2012中国游戏行业工作总结》中指出,“不包括纯动漫、卡通的收入在内, 2012年中国整个游戏行业的生产经营总收入约为1089.47 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度的1158亿元稍有下降,减少68.53亿元。”对于网游市场来说,没有增长已经是退步,更何况是负增长呢?

媒体例10

回顾走过的26年发展历程,《中国工业报》有过辉煌,也曾经跌入过低谷。由辉煌跌入低谷,这其中既有外部客观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没有顺应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办报经营理念,转换运营机制,作出相应调整等原因。80年代时,作为机关报,虽然没有行政拨款,但当时广告很好做,打个招呼,简单出个策划,就可以了,发行上有红头文件支持,且行业管理部门的网络可以借助,因此基本没有生存的压力,报社的中心工作是宣传报道。从20世纪90年代起,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真正走入了市场,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报社踏上了由机关报向市场化转变的征途,在办报理念上提出由办好报纸转向经营好报纸,报纸形态上也开始探索由机关报向市场化媒体的转变。2000年以后,外部市场环境进一步变化,我们对媒体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这时我们提出了树立经营媒体的理念,同时着手调整内部组织结构,重新分配内部资源以及运行机制的改革等等。

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带来操作运营模式的不断变化,报社的发展步伐随之加快。随着报纸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报社的经营收入也得到快速提升,由2003年的1500万元左右快速提升到2006年的3000多万元,一举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作为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单位,在风云变幻的媒体市场上,能否顺应趋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办报理念和经营思路,至关重要。

树立经营媒体理念

由办好报纸转变到经营报纸、经营媒体,已成为产业类媒体的共识。我们理解,所谓经营报纸,就是要把报纸当成一个特殊的商品来经营,把报纸的生产过程当成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来运作,要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等。在报纸产品设计上,要从目标盈利点(行业和目标读者)向内容“倒推”设计,再从内容向广告“正向”拉动。

《中国机电日报》多年来一直是服务于中国的机电行业,从机关报到行业报,一直是就行业服务行业,行业特性非常明显。随着读者、客户对媒体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他们阅读需求的变化,很多弊端就逐步显现出来。机电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其产品用户大部分在其他行业,用户很难看到我们的报纸,机电行业企业也很难通过我们的媒体向他们的用户传递相关信息。我们也试图通过向相关行业用户赠报等手段扩大影响,但囿于报名和内容的限制,效果十分有限。这些,大大地研制了报社的发展空间。

改名《中国工业报》后,理论上我们信息来源空间打开了,资源渠道增加了,报纸潜在的发行和经营空间扩大了,报社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了。但如何将这些可能变成现实,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一般来讲,平面媒体的发展趋势一种是高举高打,走权威、全面,横向发展之路,一种是走更专业,更专注,以求在某一特定目标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走纵向发展之路。

对我们而言,简单从报名上看,似乎应该走权威、全覆盖之路,但我们更名之时,没有外部资金投入,完全要靠自身的积累,马上过渡到全面服务整4-Z业领域,无论是资金、人才储备乃至渠道资源等条件都不充分;而继续延续原来服务机电行业之路,我们的人力资源,社会渠道资源等虽然基本具备,但似乎又与报名不符。如何选择,如何取舍,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很棘手,很急迫但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思考和实践,在向市场付出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后,经过反复调研,充分论证,逐渐形成了我们新的工作思路,进而重新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等。

为此,我们将“工业领域管理者”确立为我们的目标读者,将“工业领域管理者的工作报”确立为报纸的目标定位;将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服务领域;将“打造工业经济领域强势媒体,成为中国产业信息第一品牌”确立为报社的战略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根据客观环境情况和自身的条件,对战略目的标实现确立了分阶段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原有的一切条件,稳住阵脚,继续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加大服务力度,重新确立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导品牌地位,同时通过编采、发行、经营协同运作等手段,利用报名的易接近性,有目的进入机电行业上下游3-4个重点行业。第二阶段,在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引进人才,同时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引入战略合作者,继续扩大报纸在工业领域的影响范围,壮大经济实力。第三阶段,待资金积累、资源占有、人才储备、运营模式等具备一定条件,再向整个工业领域进军。同时,通过收购期刊、杂志、报纸等形成跨媒体、立体化经营的专业媒介集团,初步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在盈利模式考虑上,短期内以装备制造业客户为重点,通过不断发现、创造、分析客户需求,及时开发相适应的经营产品,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在经营收入来源和结构上,要以广告、发行收入为主,综合信息服务收入、会议展览收入等为辅。

在报纸产品设计上,由读者导向转变为读者导向和客户导向共存,最终变为客户导向。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现实目标读者以及潜在的目标读者(指向性发行的读者)的需求而设计。

在内部运行机制上,根据现实与可能,逐步引入企业的运行机制。报社早在1985年,就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报业中率先实行了干部聘任制,打破了干部终身制。2003年,我们再一次对人事、用工制度、考核分配制度、职称聘任制度等进行前所未有的,力度较大的改革,实现了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全员竞聘上岗,废除了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加大考核力度,拉开差距,真正实现了想干者,给机会,能干者,给票子等设计想法。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全体员工重新明确了发展方向,统―了思想,员工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焕发出了勃勃 的生机。

由行业新闻提供者向竞争性信息供应商转变

作为专业经济类媒体,一般性的新闻和宣传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已退居到第二位。对我们的目标读者而言,通过报纸他们最想获得什么?新闻?信息?还是感悟?我们认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各媒体定位的日趋准确,对我们的目标读者而言,他们通过我们的报纸最想得到的是信息,特别是经过加工过的信息。我们有种观点,原来意义上的新闻会越来越便宜地获得,但信息会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重要。当然这里的信息不是简单的供求信息,而是关乎企业发展的竞争性信息。我们提出《中国工业报》要成为工业管理者的工作报,以工作报的特色、独家提供专门的竞争性信息,使报纸真正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么什么是企业经营者亟需而我们最有条件提供的呢?我们认为是竞争性信息。竞争性信息是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非常需要,又没有形成专业和普遍的市场,是使我们最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上一环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能够真正解决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竞争性信息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收集和研究,就是全程全方位监视竞争。竞争性信息包括战略性信息和策略性信息,一般来讲,企业高层更关注战略性信息,企业中的参谋或执行层面更关注策略性信息。

随着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做为专业性较强的产经类报纸,内容也从做新闻一信息一情报这样一步一步完成转型,是合乎规律适应发展遵从市场的。这里所讲的情报是指经过加工的有客户认可并愿意购买的信息。而我们做竞争性信息,从渠道优势、专业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都有我们独到的优势,具备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在报道方式上,我们提出要打造采编业务新的操作模式,要改变过去机关报的办报思维与方式,积极探索产经报道新的话语方式。为此,我们借鉴工业化工业生产依靠工艺文件等方式,重新研究制定了编辑手册,对各类稿件的写法刊发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以此规范编采人员的行为。其中,将稿件一般分为两类形式,一是重头稿,一是动态稿。重头稿一般为战略信息,动态稿一般为策略信息;重头稿是定性分析,动态稿是定量分析;重头稿关注趋势,研判大局,动态稿强调时效,精确到点;重头稿解决在哪里做什么,哪能赚钱,动态稿解决怎么做,怎么赚钱。

经过几年的实践,报纸无论从版块构成,报道内容的选择,以及报道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得到了目标读者的普遍认可。

由单一广告交易向多点对接、多层次合作转变

前些年,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和发行,收入结构上显得很单一,许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报社的许多资源也白白浪费了。为此,我们提出,要丰富经营产品,要由单一的广告交易向多层次对接的立体经营模式迈进。

报社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分工,是社会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收集加工机构。客户与报社的合作,不能仅仅限于订几份报纸或者刊登个广告那么几个环节,媒企之间的合作要追求多点对接,多层次合作。报社具备的许多资源,如渠道、品牌、影响力、网络、人脉、专家智囊库等等,是很有价值的,只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法的有效的整合、加工,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报社要改变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要努力成为客户的一个业务伙伴,一个外脑,一个决策支撑点。在此指导下,我们除进一步拓展传统的广告、发行业务外,还通过内部挖潜,外部联合的手段,不断壮大经营队伍,积极开发相应的经营业务。

在产业数据增值业务上,我们围绕相关的工业数据,成立了中国工业产业形势研究室、产业数据中心等机构,充分利用报社的组织优势,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了600余个工业行业的月报、季报、年报、专项调研报告等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好评。到目前其购买客户已遍及国内各领域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在会议论坛组织方面,每年根据行业和社会热点,及时组织不同内容的论坛、研讨等。其中,每年定期举办“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动”、“中国机械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和活动”、“中国工业经济论坛”等,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在图书出版培训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本报组织编辑的(《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已连续出版两年,2007年刊正在紧张组织中,此外,近几年还单独或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出版了十多种产品企业的《名录》、《手册》等,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由本报编辑组织、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套《振兴装备制造业系列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家们的广泛赞誉。该系列丛书收录了本报2005年历时半年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合资变局”系列报道,探索了对报纸内容再利用的新途径。图书出版后通过举办向清华大学等首都高校赠书、以及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们赠书等活动,又进一步提高了报社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百家重点服务企业”向“战略合作伙伴”迈进

作为专业经济类媒体,在媒体质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为客户服务内容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经营收入的多少。在原有的经营模式下,报社为客户服务的规范性较差,服务水平的好坏基本由为其提供的服务人员来决定。针对此现象,我们在2002年推出了“百家重点服务企业”业务模式,对报社的重点客户,由报社与其签订框架制式协议,明确报社为其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各种宣传,专供信息,公关联络,迎来送往,市场拓展等。通过协议形式,将报社为其提供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员化,使原来一个人或几个人为这个客户服务,变成集全社资源,系统地为其服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近两年,市场环境进一步变化,媒体与企业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对传媒的需求也更加成熟,媒体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也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一些大的客户已不再简单满足于发几篇稿子、刊登个广告,而是需求更加专业的获取竞争性信息服务、社会舆论和友好环境设计服务、公共关系及危机公关顾问等服务。为此,2006年初我们又提出对重点大客户,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模式,充分利用媒体的资源,为其提供更加深入的个性化高端服务。

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方式上,报社针对每一客户,都组成了有社领导以及各方面人士参加的服务小组,除一般性的服务外,还要尽一切可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个性化、系统性、持续性的高端服务。

个性化就是利用报社的广泛收集储备信息功能,以及专业媒体的检索分析能力,为单个企业提供针对性极强的竞争性信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层,成为客户的决策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