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8:24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1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三、河流和湖泊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2/3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1/3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江黄河

长度6300千米5500千米

发源地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特点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电站:三峡、葛洲坝。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

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

⑸历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

北京北京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成都四川宝成、成昆

徐州江苏京沪、陇海

株洲湖南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甘肃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杭州浙江沪杭、浙赣

郑州河南陇海、京广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x疆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旱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水田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⑸我国三大产棉区: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⑴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⑵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⑶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⑷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

1、工业与我们

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⑵分类:

重工业以生产生产数据为主的工业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

轻工业以生产生活数据为主的工业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大连、沈阳、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2

2、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课文对话旨在构建生生交际的形式,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1课,Part1要求学生看图介绍各个单位的方位,Part2是一则针对询问方向内容的简单对话,课文仅仅提供了介绍方位和询问方向的组织模式,并没有具体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这样设置,不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交互式的学习,而且可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有的放矢的开展异步教学。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Mid-autumn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Thanksgiving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the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4、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旧教材第一册(下)介绍了一种玩具frisby,新教材换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乐),porridge(粥,稀饭),dumpling(水饺),tofu(豆腐)等新词。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册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10单元,则通过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aSwedishRockBand)“YESTERDAY”,介绍了音乐、旅行等内容,这适合现在崇尚现代音乐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单元,利用有关动物园的话题,操练有关提建议的话题,像“Don’tfeedtheanimals”(请勿投喂动物)、Let’smakeithalfpastnine(让我们定在九点半)等。第12单元,谈论世界和中国各大城市的气温状况。第二册(下)第28单元,把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剧目搬上了教材,实在是别出心裁。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memory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weheardSamaranchsaid“Beijing”,wejumpedupandshouted“Wehave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youuseplasticbags,youmustn’tthrowthem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atthe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2Askand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句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中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句子改为“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91页,第79课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飞盘”拼成了frisbee,而笔者历来教授学生的书写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morning,Susannotagree,inmeetingall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教师费番口舌。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至5??6个,而且对话长度都有所增加;练习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6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量由原来的3??4个增至7??8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我就分成两课来上。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两极分化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现在分词looking,到底是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时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beento(去过……),而过去完成时要到初三才学习。

4、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教学则需用上二至三节的课时。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5课几乎就是简单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地简易操练,几分钟就完成了的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类似的还有这册书的第45课,此课就是接触简单的天气变化内容的预报,很短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也把学习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然而学习本书的第46课,把温度变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练熟悉,一节课就显得讲解不足、仓促有余,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堪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Ireturnthehistorybooktoyouafewdays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Igivethehistorybookbacktoyouafewdays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real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picturesor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muststopherfromwatching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badforher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aboutthetopicofthepassageforbuildingupinterest/make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answersin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answerswithstudentsofdifferent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communicative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wasteoftime),就不如把句型“So+谓语+主语”与“So+主语+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3

2、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课文对话旨在构建生生交际的形式,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1课,Part1要求学生看图介绍各个单位的方位,Part2是一则针对询问方向内容的简单对话,课文仅仅提供了介绍方位和询问方向的组织模式,并没有具体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这样设置,不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交互式的学习,而且可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有的放矢的开展异步教学。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 Mid-autumn 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4、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旧教材第一册(下)介绍了一种玩具frisby,新教材换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乐),porridge(粥,稀饭),dumpling(水饺),tofu(豆腐)等新词。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册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10单元,则通过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a Swedish Rock Band)“YESTERDAY”,介绍了音乐、旅行等内容,这适合现在崇尚现代音乐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单元,利用有关动物园的话题,操练有关提建议的话题,像“Don’t feed the animals”(请勿投喂动物)、Let’s make it half past nine(让我们定在九点半)等。第12单元,谈论世界和中国各大城市的气温状况。第二册(下)第28单元,把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剧目搬上了教材,实在是别出心裁。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 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 2 Ask and 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句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中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 little, hardly, 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句子改为“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 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91页,第79课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飞盘”拼成了frisbee,而笔者历来教授学生的书写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 morning,Susan not agree,in meeting all 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教师费番口舌。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至5??6个,而且对话长度都有所增加;练习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6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量由原来的3??4个增至7??8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我就分成两课来上。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两极分化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现在分词looking,到底是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时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 been to(去过……),而过去完成时要到初三才学习。

4、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教学则需用上二至三节的课时。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5课几乎就是简单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地简易操练,几分钟就完成了的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类似的还有这册书的第45课,此课就是接触简单的天气变化内容的预报,很短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也把学习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然而学习本书的第46课,把温度变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练熟悉,一节课就显得讲解不足、仓促有余,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堪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 … 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 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 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 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谓语+主语”与“So +主语 +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4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六)、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 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及分工

周 次

起 讫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2.9-2.10

期初复习(2课时)

2月9日上课

2.13-2.17

圆柱(5课时)

2.20-2.24

圆柱的复习(2课时);圆锥(3课时)

2.27-3.3

实践活动——

观察与测量(1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3.6-3.10

简单的统计(3课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3.13-3.17-

比例的应用(3课时);正比例的意义(2课时)

3.20-3.24

反比例的意义(3课时);成正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

3.27-3.31

成反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4.3-4.7

整数与小数的复习(10课时)

4.10-4.14

十一

4.17-4.21

简易方程(5课时)

十二

4.24-4.28

分数与百分数(10课时)

期中考查

十三

5.1-5.5

十四

5.8-5.12

十五

5.15-5.19

量的计量(4课时)

十六

5.22-5.26

几何初步知识(10课时)

十七

5.29-6.2

十八

6.5-6.9

比和比例(5课时)

十九

6.12-6.16

简单的统计(3课时);综合练习1-2

二十

6.19-6.23

期终复习

期终考查

二十一

6.26-6.30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5

初中学生一进入初三阶段,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要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了look up (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了look at, look for, look out of, look inside, look around等词组。出现了not... but... (不是……而是……)这个句型,我就复习了not only... but also... (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二、运用教学规律,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读不正确,有的不会读,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扫除障碍,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初中学生对记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许多名词,如sun, wind, rain, cloud等词加后缀y就变成形容词,许多动词加后缀er 就变成名词。又如通过学习friendly这个单词,请学生体会motherly, brotherly, com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 interesting, 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量,提高记忆率,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三、重视并科学地安排复现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不能经常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学习后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分散难点,最大限度在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做到经常出现,时时复习。

如果我们认真钻研一下教材,就会发现第三册课本在不断地复现着第一、二册中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及功能项目等。

语法知识方面:第三册第一单元复习了在第一、二册中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第三单元复习了第二册中学过的现在进行时;第十单元复习了第一册中的一般现在时;第十八单元又复习了动词的四种时态。其中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都是一、二册所学的内容。同时还复习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第一册中的数字读法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不断地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他们把旧的语言知识放在新的语言环境里复习,使学生总是有新鲜感,即使是复习,也不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在初三年级开始,就要根据教材复现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教学。例如,在进行第十七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将课文中的路线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做问路方面的问答练习。由于学生在第二册中学习过怎样问路或给别人指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说出“where is the...?”“which is the way to...?”“go along the street;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it’s next to...”等句子。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第二册中学过的有关问路方面的所有用语都复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内容,这样,“问路”这一语言功能在这一单元里既进行了复习又得到了扩展。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安排第三册的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就能够使学生将初中阶段学过的主要语言功能项目和语法项目复习一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稳步的教学,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继续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及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取得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过程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6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7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受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不少学生把地理课当成放松课、休息课,要么不听讲,要么做其它科的作业,看其它书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态度,学校、老师、家长都必修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高度重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不要光在纸上谈兵,要学以致用,要联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谈地理,解释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与我们无时无刻不同在,以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我校现状,在高二地理教学中重点补上初中地理,由于初中地理教材是针对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难免比较浅显粗略,无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熟悉高初中教材,吃透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把高初中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忌简单的走一遍初中教材。

高初中知识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把知识进行罗列与堆砌,以及生硬的安插。要有机的结合就必须找出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高初中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初中地理侧重于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学习。然而,初高中地理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实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炼提出,合理搭配,有机融合在一起。

怎样才能把高中地理的内容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去呢?不管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在教学上都有一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名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要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

例如:在复习中国地理的时候,可以把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知识融入到相关内容中。初中“北方地区”中“脆弱的生态”部分讲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国土整治”中出现时被细化。在“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借助南方地区治土治水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内容,可以把选修第二册中“山区资源的开发”“长江三峡”“浦东新区的开发”融进去;“西北地区”中加入“西北荒漠化”“西气东输”;在“青藏地区”中融入“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在讲完“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之后,再讲海岛资源的开发——海南岛。至此,在中国地理知识基本学完的同时,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也随之讲完。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时,初中地理重点学习气候的特点与分布,最好把高中地理中相应的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融合进来。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所涉及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时,要有意识的融入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的区位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思路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8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 Mid-autumn 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 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 。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 … 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 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 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 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谓语+主语”与“So +主语 +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9

应该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

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

二、实验方案

1、理论依据。

2、实验目录。

(1)通过分层次教学,快班在原有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音、词汇、 语法进行听、说、读、写为交 际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中考优秀率。

(2)慢班学生在原有基础差的情况下,不断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 "的消极被动心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在中考中获得 较好的成绩,大面积提高及格率。

3、分层次教学特点。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分别进行教学。

(1)我们从初三年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班果断刹车,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从语音入手,提前进入总复习。系统复习第一、二 册,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句型,为进一步教学扫清 学习上的障碍。此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之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 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能力。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实物教具、表格归纳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然后,稳妥 地加快第三册内容的教学进度。最后在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后辅之以专项练习和强化模拟训练,完成初三总复 习任务。

(2)好生班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传统教学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少 量的精读材料上,对为数有限 的课文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学 生难以保证语言输入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要 从量中求质。大纲指出:"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英语材料,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 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好生班的教学中除了按常规教学外,还增加了部分内容,如《New Concept English》《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 等,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以实现大纲中提出的目的。

三、实验过程(下着,着重讲慢班的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慢班及时掉头,合理安排,系统地复习初一、二年的教材,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进而掌握词 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部分差生英语学习差就是因为语音没过关所致。为此,我们要先帮助学生重新学 好26个字母、48个音素,打下良好的语音基 础知识,紧紧围绕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中的读 音及字母组合的 读音,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加ed和名词词尾及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 s或es的读音规则等进行教学。此外,还要把语音教学有机地纳入到单词、句型和课文教学中去,做到音、词、句三者相结合。

对于差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大纲》要求三年制学生要掌握600 个左右常用词和20 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由于慢班学生刚刚过语音关,就得降低要求。对词汇表中 要求掌握四会的词语,为方便学生记忆,可采取适当集中,分散巩固的方法进行。适当集中复习时,采取逐单 元竞赛过关方式。每次竞赛宣布考得好的学生名单和有进步的学生名单;对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要保密,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不足,鼓励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竞赛后教师对学生成绩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做纵向 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以唤起他们的信心。在分散巩固复习时,采用归类法。 如同音词归类:see-sea, weak-week,to-two……;不规则动词归类:AAA型 cut-cut-cut,hurt-hurt-h urt……,ABB型 dig-dug-dug,get-got-got……,ABC型begin-began-begun,sing-sang-sung…… ;此外,还有反义词、近义词、合成 词、词性变化等的归类。

语法复习时应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初中语法的重点在于动词的五个基本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为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这五种时态,应采取精讲多练原 则,针对学生普遍的错误,自编提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予以集体解答;有时也将一些问题写在学习园地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第二阶段:在系统复习第一、二册教材,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 之后,稳妥地开始教授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针对循环式组织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材这一特点,把初 中三册教材内容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如第三册Unit 10 Mr Green's Problem 重新出现 第一、二册所包含的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的主题,但其内容并非一、二册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其基础上深化和扩充。教师可通过幻灯把 单元重点、难点罗列出来,结合一、二册内容,穿针引线,纵横联系,使学生 对所学的同类知识一目了然。这样,通过第三册教学,顺便复习了一、二册内容。第三阶段:针对中考题型专门设置与之相应的课题即专项练习,如:听力练习、语音单项专项练习、时态专项练习、完型填空练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等。第四阶段:强化综合模拟练习。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场适应能力最后可"精心组装"一些综合题进行模拟训练。此阶段应多练少讲,重在查漏补缺。讲评重点亦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同时采取个别讲评的方法,使缺漏的知识获得纠正。

四、实验效果与分析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慢班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提高。快班除了完成常规教学外,还完成了《New Concept English》BookⅡ和《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等内容的教学。

2、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校是生源较差的普通中学,通过分层次教学,笔者所授两个教学班在96年英语中考中,及格率、优秀 率、平均分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创下了我校历届中考英语的最好成绩。

五、实验的启示

初二地理册知识点例10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DD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

数一数………………………………………………约1课时

2、

比一比………………………………………………约2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

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

分类…………………………………………………约2课时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

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

认识钟表……………………………………………约2课时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