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5:41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1

不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形成性格孤僻;还有些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长此下去,教育产生的所谓“人才”不过是唯命是从的工具而已。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高校承载着对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双重重任。为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大学教育中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全面性人才。

(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十以来,国家的大学教育方针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非专业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知识更新、专业更新加快,知识老化、专业老化的周期缩短,大学生只重视专业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现在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的扩大,要求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目前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所有的职业都面临快速高效的压力等等,这些社会需求都需大学生具备大量的非专业知识。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才”,既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健全的非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面向社会需求和个人成功,非专业素质教育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体系

1.观念体系的内容观念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体现,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观念体系的实施深化思想政治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把影视作品及当前实事引入课堂,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以解析与正确引导,真正的把思想政治理论引入学生的头脑及内心。

(二)品格体系

1.品格体系的内容品格体系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进取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思想观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己的未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

2.品格体系的实施

(1)名著阅读进课堂。学校每学期推荐6—10本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名著进课堂,每周安排学时由班主任引领学生阅读,阅读后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写读后感,期末纳入学分考核。

(2)名人讲座进入校园。学校每学期安排国内成功人士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分享事业成功历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学生与名人零距离接触,来感染和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坚定信念,培养坚强意志。每学期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身边的先进个人针对自己的先进事迹以报告形式给学生汇报并与学生分享,这样,即激励了先进个人又激发的整个学生群体。

(3)教师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的言行对学生品格的影响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真实而积极的经历为例子来影响学生,这样对学生培养优良的品格是非常有帮助的。

(4)开展爱心活动。在校园开展多种爱心奉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节假日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以奉献爱心的社会公益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知识体系

1.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体系是指专业知识以外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

2.知识体系的实施

(1)把非专业的知识学科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把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学科列入选修课中,并计算学分,形成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2)建立分层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学校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利用假期对大一——大四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社会锻炼,以增强和提高他们的非专业知识。

(四)能力体系

1.能力体系内容能力体系是指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适应社会、谋求生存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是大学生能力体系的基本因素。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及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等。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谋求发展、规划人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业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等。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力体系的实施:

(1)“写作与口才训练”进课堂。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大学可以将应用文写作内容纳入大学语文和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中,并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适当侧重讲授内容,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如优秀简历评比、外出调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能力、活跃学习氛围。大学可以将演讲与口才训练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采取课前演讲、个人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模拟等多种形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内容分为学院指定和班级自选两种,依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此项口才训练活动作为必修课考核,其中,课前演讲主要在一年级实施,个人演讲主要在二年级实施,主题辩论和角色模拟主要在三、四年级实施。各班辅导员负责日常训练,并做好记录,班主任负责期末效果考核,各任课教师也要在课堂中有意识训练学生口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演练平台。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为了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首先,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结构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有职理论课程,还要有实践活动课程和模拟实战课程等,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行多层面教育,既要有态度层面还要有知识层面更要有技能层面。最后,加强全员育人的队伍建设。在专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基础上,可以定期邀请职业生涯规划知名专家或高级职业指导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3)建立社会实践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学应建立与知识体系实施中相同的社会实践体系学校。以上四种能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分不开的,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功。

(五)方法体系

1.方法体系内容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2.方法体系实施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出好成绩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是高分低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为此,大学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

(2)改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换。其次,改变教学方法,由过去传统的“讲授法、分析法”向“案例法、启发法和研讨法等”转换。综上所述,以上五种体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2

1.适应国家和交通土建行业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中的安全问题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发生在交通土建行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提高,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要求,有利于通过人才培养助推交通土建行业的安全建设。

2.交通土建专业人才的安全使命和责任。交通土建专业学生将成为未来行业内各个工程项目技术主导力量,肩负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营运和管理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土建生产建设,对安全的要求也已上升到新的高度,为此,交通土建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障现代交通土建行业顺利运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安全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3.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交通土建项目庞大、复杂,事故多发。将安全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交通土建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交通土建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有助于将来他们把“安全第一”的观念融入所参与的工程建设中,把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统一起来,把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对安全施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做到本质安全,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4.交通土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国家、行业及企业层面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随着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用人单位除了在安全工程专业方面有特殊需求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专业技术扎实,而且要具有相关安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安全科学基本知识与交通土建专业知识的联系点,将安全技能和安全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交通土建具体专业知识点讲授中,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研究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以具体、典型的交通土建工程项目(如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为载体,研究在具体学习情景中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教学方法。

3.建立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科学基本知识点进行权重分析,建立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三、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创新点

1.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面向“大工科”背景的,而不同专业有其自身差异和服务需求,安全素质培养需要区分化、特色化,需要构建以交通土建工程学科为背景,服务于交通土建安全生产需求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系统融合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往的工科安全素质教育,仅仅是通过开设一、两门安全技术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系统融合、渗透到交通土建专业学习之中,使安全素质教育常态化、系统化。

3“.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双驱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培养只注重安全技能的培养,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素质,需要通过安全文化、安全伦理等方面的培养,才能真正地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构建基于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的双驱动安全素质培养模式。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3

关键词:专业教师;内涵;意义;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那么,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便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发挥作用,配合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在这一界定下,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准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必要的。现阶段,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教育。

二、当今时代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尤其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跨世纪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如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成为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的提高,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由此可见,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和造就新时期优秀的大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三、在高等院校中应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高等院校中的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或者说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而应该是高等教育是更加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专业教育,因此,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多方面开展。比如: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促进智育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审美观和文化素养;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等等。总之,高校的素质教育应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参加的一项工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确保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专业教师如何具体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在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指向是广大学生,实践的主体是广大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对如何配合学校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高质量的素质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了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要使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思想,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那么,一位高校教师的素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高校教师的素质,一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水之源、无光之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承担起分清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审慎地进行思考,敏锐地辨明是非,以便把真善美的东西传授给学生,防止假恶丑的东西毒害学生。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认识和认真地探索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2.渊博的专业知识。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视野,有渊博宽厚的学识素养,这样才有可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内容,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师对本专业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利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次,高校教师应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划分越来越细,以便向更深层次、更尖端的方向发展;同时,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日益明显,以利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知识的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3.人格的示范作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与专业教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这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当是学校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风要正,观点正确,言之有物,讲课仪态要端正。对学生起到人格的示范作用。

4.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对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老师,老师的言行对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专业老师的师德就显得更为重要。师德内容包括热爱事业、尊重学生、为人师表、不断进取,这些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基础,是师德的生命。

5.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要学会自觉地调节心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健康向上的心理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乐观豁达,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努力进取,永葆青春活力;其次要心态平稳,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耐挫能力,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善于克制自己,尽可能减少情绪波动,并积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再次要宽容大度,全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念学生之旧错、不揭学生之隐私、不抓学生之小过”,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要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学生也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知识面宽,身心发展很快。这些都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知识,文理兼通、博闻强记。我们的教育要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走向社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专业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

(二)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投身教学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进行素质教育,还要在教师中进行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觉悟,把进行素质教育变为教师自觉行动。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教学科研,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发挥教师的才智,发挥他们在教学第一线所起的独特作用,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三)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利用实践环节实施素质教育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师在讲授课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将社会实践能力和部分社会知识融入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对社会有所认识,有助于其今后顺利进入社会。比如,对有毕业实习环节的专业,专业教师就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在实习期间深入实践厂区第一线,在安排好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随时发现师徒间交流和沟通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参考意见及有效的解决办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即深刻理解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又有了一些参加社会工作的体会。

另外,专业教师还应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前单一的“课堂说教”方式,采取实践教学、高校交流、理论学习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五、结论

专业教师对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还要教学生“做事”“做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专业教师要很好地理解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要把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总之,专业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身教研能力、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2]李岚清.李岚清谈素质教育[J],谈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4,5).

[3]孟淑青.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发展[J].安徽教育,2004,(8).

[4]金福尧顾海川.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9,(5).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4

2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指导相关人才培养及实践工作。

2.1学品德与学知识相结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品德包括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学生通过在学习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遵守道德、信任、责任感、坚持原则、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的个人品德。培养好的品德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言行,爱国守法,恪尽职守,服务社会,事实求实,严谨治学,关爱学生,诚实守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课程设置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依据通信专业英语课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体系,目的是实现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能力培养,提升素质。

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句子翻译的准确理解以及相关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语法掌握是所有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法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语法教学包括语法结构分析、语义的理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法、理解语意,培养学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与教学内容的设置相辅相成。课堂时间的安排如下:每学时100分钟,包括50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学习检验”和30分钟“学习小结”。“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学生在通过学习培养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学习检验”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学习小结”将所学真正落到实处。

2.4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学习的方法和侧重内容因人而异,应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中,通过自己体验知识的获取与探究过程,不断反思与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专业能力、交际能力,提升素质。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学习检验-学习小结”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传统的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自主学习由“任务式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组成。任务式学习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涉及三部分内容: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回答课后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首先,学生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自主学习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并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其次,通过迅速浏览的方式找出文章涉及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再通过对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根据课后的问题返回到文章中经过分析、综合、应用,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任务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生活案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习获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培养了专业知识与能力,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具备信息的习获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个人技能与态度、独立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学习检验”。

“学习检验”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习获的经验反馈给老师和同学,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巩固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学习小结”。

课堂时间最后30分钟由句子翻译和学习小结两部分组成。学生翻译的句子是从各种相关专业资料中精心挑选的和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句子,它是所学内容的巩固或补充。此外,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包括生僻的词汇、含糊的语法、阅读技巧、想法,及习获的相关专业知识等。学生只有主动学、主动思考、主动做,并认真地进行学习小结,将知识内化。

2.5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任务式、提问法式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仅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个人品德、专业能力与素质以及交际能力与素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6改革考试制度

专业英语课程实行开卷考试与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制度,是检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过程性考核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将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过程性考核评价中采取的形式涉及课堂表现、课堂互动、阶段性学习测验。课堂表现指考勤、课堂纪律、听课表现等;课堂互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阶段性学习测验指自主学习、作业等。根据课程进度及所讲内容,出思考题、布置作业题,在课堂或课后完成,给出成绩,记录在案。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20分+课堂互动20分+阶段性学习测验50分)(40%)+(终结性考核开卷成绩100分)(60%)。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5

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文史教育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但在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如何完善课程建设,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培养适合将来从事国际问题领域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才,尚有艰巨的道路要走。党的十报告指出,我们要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我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长期在高校进行文史教学和科研工作,深感随着当今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文史知识正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诸领域中受到广泛重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深深感到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文史教育的必要。文史专业之外的许多专业的学生虽然以后不要求进行具体的文史领域学术考据工作,但在毕业以后的深造和工作中,以及在人生境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知识等诸多层面上,都离不开文史知识的坚实基础。而目前高校在文史知识教育方面的现状却喜忧参半,我们做得还不够。

据有关调研显示,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正在下降,学生们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英语、电脑以及相关专业课上,文史功底正在下滑。新加坡《海峡时报》曾刊登题为《中国汉语水平下滑》一文,写道:“中国人热衷使用社交网站常用语、英语地位上升以及电脑普及导致的书写水平下降,让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感到非常焦虑。中国教育部近期一份报告称,30%的北京大学生未能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一次中文水平考试。在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70%的学生考分低于70分。中国媒体进行的调查表明,大部分人都认为中文水平下降是一个严峻问题。80%的受访者表示,一场中文危机正在逼近。”[1]

这篇文章所展现的问题非常严峻。正如有学者指出: “一旦一个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丧失,那么这个民族国家的国民后代将无法欣赏其祖先留下的文化典籍,从而导致这个民族在文化上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这将是文化最大的安全隐患”。[ 2]

前文化部长高占祥曾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大学生一同探讨高校道德教育新途径和方法时对记者说:“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三浮’现象――浮浅、浮躁、浮肿。”就此问题,有记者对“三浮”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70%的学生国学底子薄。对于“你是否读过《三字经》《论语》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问题,70%的学生选择“读过,但很少”;15% 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读过这类书,不感兴趣”;10%的学生选择“了解很多,基本全读过”;5%的学生选择“听说过,没读过”。[3]有学者统计,“在对文科生的阅读调查中,读过中国四大名著原文的比例并不乐观”。以致有人大代表感叹:“有的学生只读缩编本,或者是通过电视剧来了解情节,而学生们对近些年涌现的一些畅销书却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这实在是悲哀!”[4]也有大学教授感叹:“我们对西方的了解,比西方对我们的了解多得多。”[5]

据笔者了解,高校有的学生读古书见到“女”字,就只想到女子,以致有的毕业论文竟断言古书上提到的商代历史人物“女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大有吸引读者眼球之嫌,殊不知古代男子名字时有带“女”字的情况,不可妄断。前几年,我们的新闻专业年轻记者撰稿,曾出现“搞,危言危行”(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国庆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阑珊”(灯火阑珊原意为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凄凉的地方)“北京城七月流火,空调售罄”(七月流火原指星火西行,天气转凉)“市场平稳,涨价谣言实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春节晚会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一类的词语误用作新闻标题,或者将“人生三昧”写成“人生三味”;只知道“逃之夭夭”这个说法,而不知何谓“桃之夭夭”。误用成语,硬伤不断,引起学界人士的笑话。台湾大学和中学课本中的古代诗词文赋的比例高于大陆,而在大陆大学和中学的语文课本中,英、美、俄文学的翻译作品占去了不少篇幅。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完善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的文史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在新世纪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活跃频繁;我国媒体遍布世界,电视频道覆盖全球。这都需要高校培养出大量适应工作实践的合格人才。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文史课程教育的要求显得非常突出。有学者指出:“通观历史和现实,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事实: 语言兴衰与国家兴亡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变化关系,即国家的兴盛必然带来本国语言文字的兴盛,国家的衰落必然带来本国语言文字的衰落,国家灭亡时常伴随着本国特有语言文字的灭亡。”[6]党的十报告指出,高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当代学者汤一介指出:“有长达五千年没有间断的中华民族所积累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合理发展的历史文化经验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其中定会具有对当今人类社会和今后人类社会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资源。”[7]文史知识在当今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主席号召大家要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他说:“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8]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号召领导干部和公民学好、继承好文史知识,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而言,更应该掌握扎实的文史知识。大学生打好文史素质基础,不仅只是学习具体的诗词名句,来点缀说话与写作的文采,而且更重要的是研习传统文史的名篇佳作,丰富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健全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视阈。诚如学者成中英所言:“中国很多的古典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等,其中蕴藏的活泼思想随时唤起思考。”[9]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白钢认为,理想的大学教育理应提供一种更为整全的世界理解,能够提供一种面对现实情境进行判断抉择的洞见。“要培养这种整全的视野,主要方式在于读经与读史”。[10]说得极为精辟。

当前,高校学生文史素质下降的状况,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这几年有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加强汉语能力培养考核”的议案,指出社会上“英语过度强势、网络语言泛滥、汉语受到冷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母语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在2008年启动了“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发工作。教育部也曾召开“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部署会”,有关人指出目前汉语使用环境和国民的应用能力并不乐观。[11]被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我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于2011年已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五地一校正式开考。地方教育部门的有关官员认为,外语对汉语冲击比较厉害,国家推出针对国民的汉语能力考试,就是希望能够普遍提升全体国民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关人员指出,目前虽然是自愿考试,但将来可能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时的重要参考指标。[12]可见,如何遏止语文水平下降的问题,已经列入我们国家的重要议事议程。

旅美教育学者薛涌多年来关注中国教育问题,他有一段有关比较中外高等教育状况的论述:“美国的大学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高水平,文史这类非实用的系(如历史系、英文系)所占的分量越大。例如,耶鲁大学,历史是最热门的专业;历史系竟有90位左右的教师,其中50位左右是终身教授。相比之下,计算机系教师仅有30人左右……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大学本科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即美国教育界所津津乐道的‘完整(well-rounded)的人’。因此,本科教育也就无法用专业来衡量,而必须看其通才(liberal arts)教育的品质。在这种通才教育中,文史类占核心地位。除了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几个异数之外,美国的一流大学,没有不在文史这类非实用性专业上大量投资的。”

我并不主张独尊文史。但在一流大学中,文史不尊不行。我更不是说现在中国大学的文史教育很好。实际上,当下中国的文史教育问题一大堆。大学的文史教育要振兴,不能走过去的专业路线,也不能追当今的实用风潮,而必须以通才教育为框架:“不管学生以后干什么,他们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表达能力,了解人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培养创造的冲动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这是下一代人立足于世的根本。”[13]

笔者极赞同这段论述。这对我们加强高校的文史教育极有参考价值。美国大学尚且重视他们的西方文史教育,不言而喻,我国高校理应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文史教育。据报道,为强化“重点语言”(Critical Language)学习,被列为“美国国家安全语言法案”执行计划之一的“星谈计划”(Startalk Program),已陆续于全美各地展开。“星谈计划”是美国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理由,由各层行政、教育以及国家安全部门共同主导的语言计划,主旨在于对高中生或在中小学任职的外语教师提供免费资助,重点语言为中文和阿拉伯语。可见,美国为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尚且重视汉语的教育,作为母语国,我们理应更加重视文史教育。

文史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藏,理应扎实学好。据报道,目前不少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满足于中学的文史阅读范围和层次,持有自己文史素质“差不多”的思想。其实不然。据报道,沈阳师范大学有位教授曾经把前国务院总理多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代诗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95%是教科书所没有的,认为这应引起教育部门在教学结构上的深思。可见,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吃中学的“老本”,还需要在高校课程设置的指导和安排下,进一步开拓文史阅读面。

笔者建议,在我国高校里除了目前所设“大学语文”的通识课程之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对学生开设“汉字概论”“国学经典选读”“诗经选读”“文学名篇选读”“唐诗宋词艺术”“历史典籍选读”一类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加强学生的文史阅读,亦可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的形式在校园进行文史知识教育,按照十报告所号召:“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学生对先人前贤遗留给我们的丰赡文史遗产,认真加以研习,准确解读,为今后从事研究以及实际工作,夯实文史知识的基础,为全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方面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Jason Ou: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 slip in China,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11.6.30.

[2]严兴文.试论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特点和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7,(2):139.

[3]杨月.70%学生国学底子薄 大学生普遍"浮浅浮躁浮肿"[N].北京日报,2009-1-21.

[4]迟子建.要多读经典书[N].光明日报,2013-3-11.

[5]钱乘旦.中国学术不能再唯“外”是从了[N].北京日报,2013-3-11.

[6]刘跃进.国家安全体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42.

[7]王杰.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

[8].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

[9]成中英.对现象学发展过程的新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0-8-17.

[10]白钢.中国“大学”要防止培养“小人”[N].环球时报,2011-8-15.

[11]蔡蕴琦.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在江苏试点[N].扬子晚报,2011-12-15.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6

艺术实践通常有一个或多个艺术指导老师,所以教师可采取以某个专业、某个班级或系的形式,开展师生汇报演出、四项全能比赛、班级汇演等活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自觉计划和安排节目。通过艺术实践,学生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自主计划安排的能力。

2.在艺术实践组织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协作的艺术,它不仅要求人的动作和节拍协调一致,而且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动作协调一致。通常一个节目布置下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中某一个班干部或者专业优秀者负责排练,安排好排练的时间和场地,制订排练规则,设置对不认真参与排练学生的惩罚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出好作品,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在艺术实践活动演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把思想政治精神融入艺术实践创作,在艺术实践中把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串联在一首首红歌和一个个激扬奋进的舞蹈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导了一个个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优秀作品。如有一个叫“十年之后再相聚”的节目,就是某高校2007级音乐教育普本班学生自编自导的,它假想了毕业十年之后再相聚的情景,每位同学都成了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班长成了一名村长,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4.在艺术实践的综合展示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个人能力

艺术实践课不仅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其他才能。如完成一场晚会,不仅有演员演出,而且有主持、灯光、音箱、剧务等相互配合。某高校2004普本班某学生肯于钻研,吃苦耐劳,对晚会中的灯光音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自己的努力,在2006年获得了音响师的资格认证。又如某高校普高本科班某学生在系里组织的多次艺术实践活动中担当主持人,个人主持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还有某学生本来是一个胆子较小的学生,在班级会议上发言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教师和学生发现她这种情况后,都鼓励她,经常为她争取上台的机会。经过几次锻炼后,该学生不仅不害怕舞台了,而且对舞台充满了渴望。

二、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

1.艺术实践活动要有力度,避免变成娱乐活动

艺术实践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且感染性强,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极易使其变成娱乐活动。娱乐活动和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同,娱乐活动纯粹是为了消遣,使人放松、愉悦;艺术实践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目的,它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虽然两者形式相似,但是出发点不同,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只有体现出艺术实践的专业性,它才能区别于一般的娱乐活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2.学生素质教育应体现在艺术实践的全过程

素质教育不应该只体现在台上,还应该体现在台下、台后的具体分工上,艺术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所以在艺术实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策划、灯光音响、剧务等。只有这样,艺术实践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

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艺术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艺术实践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1.肯定学生的首创精神,严把质量关

学生年轻,有激情,且思想活跃,虽然有时候不免偏激。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正确疏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对学生能够创作表现主旋律、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好作品,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不能够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甚至是起负面作用的作品,教师要耐心地做好学生的说服教育工作,相信学生能有所转变。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7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8

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人才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里素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以及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提倡加强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1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就要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当代需要的有为之人。目前高校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素质教育,即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但无论是专业素质教育还是文化素质教育都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上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始终。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世界性的课题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速度总不及科技迅猛发展的速度,随着人才素质提高的相对速度的减慢,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与繁重。从适应时代要求来看,专业教育强调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掌握高科技的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以正确的途径为社会做出贡献。高素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知识越多,对社会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单纯具有知识储量而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或者文化素质低下,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高科技与低素质、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滞后的社会文化之间矛盾,使许多国家陷入了一个新的危机。我国也不例外,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为了促进人类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存,世界各国越来越关心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否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世界瞩目的课题。

2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来徐州师范大学做了学术报告,教师们在对他在电力系统方面的成就赞叹不已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他的研究切入点,人们关注切入点,是因为如果凡事没有切入点,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人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恰恰是专业教育的切入点。

2.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为专业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强调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模式中许多高校没有彻底的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仍然以专业教育为重,而专业教育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得专业教育没有了根基。为弥补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高校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2.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而在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场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正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展开,这就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意义。高校要培养人才,必须从文化素质教育入手,因为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它,人才培养模式就好比高楼大厦失去了地基而在风浪中岌岌可危。

3 提高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全员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常言道,育人先育己,作为高校的一名员工,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这样才能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对学生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使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像涓涓细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沁人心脾。而作为员工中的教师,更应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后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讲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文实例、人文精神和人文科学精神,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专业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在专业教育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的提高,使得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真正落实的实处,真正发挥“三育人”在高校中应有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保证。

4 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教育计划,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4.1 目前高校中专业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中,教学计划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所增设的课程尤其是新建专业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往往采用参考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照葫芦画瓢”来开设本校的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也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参考过来的,甚至是办学多年了,还没有定位好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得不在迎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检查评估前夕开展全校性的人才培养大讨论……因此应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教育计划,并在新的专业计划中体现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注意有本校的特色,教学大纲要注意课与课的衔接,有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好几门都讲,在课时严重不足的今天,应该将重复的内容固定在先修课中,而后续课的这部分内容可在教学大纲中将其删去,这样即避免了学生听重复课的逆反心理,又避免了课时的不必要的浪费,为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1999年1月31日,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对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就专业素质而言,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专业教育。专业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都能够孜孜不倦、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所以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4.3 具备专业知识不等于具备专业素质

传统的专业教育只强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显然是不够的。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高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使知识和能力得以更好地发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素质处在核心位置。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

4.4 在专业教育计划中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

目前许多高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还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宣传或者呼吁,但实际上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但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浓厚的“返古”色彩,对时代性注意不够。如所推荐的必读书目多为古代著作,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能反映现代先进文化的篇目。相反有些学校则显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4.5 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育人,促进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相关制度皆处于一种重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先进的文化转型与之相适应。在我国高校内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有削弱的倾向,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生成的文化理念正在自发地形成并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方方面面,西方文化对我国高校的渗透也在逐渐加强。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高等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同时把建设先进的、进步的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除第四点所述调整专业教育计划,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文化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来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来建设校园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9

(一)优化课程体系

增加人文科学板块,特别是有利于跨学科和人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在通识教育中适当增加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人文学科特别是大学语文、体育美学和艺术欣赏类的人文科学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以面向基础教育改革、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体育师资为目标,构建了融学科性、专业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术科之外的人文教育,构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并进,师范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体,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并举”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强化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关联的选修课,聘请一线优秀教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专项培训;加大实习改革力度,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使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实行无缝对接。

(三)全面推进体育专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外,也体现出特殊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如不太重视文化课学习,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较差,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过于狭窄等。由于课时的限制,指令性的教学课程过多,通过增设课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的余地不大。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关注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好的路径和方法就是在专业课(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文学科教育,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1.推进体育专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上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淡化“专业”意识,避免对“专”的误解,我们培养目的不是专项运动员,而是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实际上,对基础教育而言,学校并不需要单一的“专项”体育师资,而需要相对“博”,学科知识和专项上的“博”和“通”。其实,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而言,需要篮球专项的老师上其他球类或田径课程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要加大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在专业课(基础理论和术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和素质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与社会特别是科技、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教育专业应注意通过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学科教育和当今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体育专业学科基础理论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本身就是最好的人文教育课,体育学科基础理论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属自然科学,有大量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既有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又有人体结构、运动生理所包含的美学原理;体育实践教学如术科技能和体育竞赛,更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多方面展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以及审美教育的价值理念,成为体育教育中科学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教育中推进科学和人文精神并举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宗旨通识教育的目的。

2.强化体育专业教育中精神意志、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最多,不能简单地把专业技能理解为术科教育,应把术科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强身健体、健美心灵、提高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专项教育中动作的要领固然重要,但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体育术科除了动作的要领,还有潜能的挖掘、个体极限的发挥、战术战略的运用,这既体现了综合智力的运用,也是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的比拼,也包含了如何管理和协作关系、使团队力量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管理科学的学问。术科教学和体育竞技的规则和规范,又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意志最好的教材。术科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应注意挖掘和渗透这样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让公平公正、尊重规则、尊重对手、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渗透于专业教育中,培养和丰富未来体育师资的综合素质,提高师德水平。现代教育认为,心理健康和意志力的培养不亚于智力的开发,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有健全人格。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健康,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心态,体现为意志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是培养意志力和增强心理修复能力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体育专业教育应渗透这样的健康教育理念,使之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

3.增强体育专业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和美有着不解之缘,多方面展示了人体的形式美和人的精神美,成为人们审美体验的对象。体育的强身健体、健美身心、提高人的精神气魄和审美教育对人的精神陶冶、美化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处。体育,既是具像化的人体美,又有抽象化的精神美,是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形象化的教材。体育专业教育中,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理学,术科教育中的艺术体操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体育专业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就是在这些专业理论和术科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和体育科学所包含的美,以及体育美的丰富表现形态如形式美、运动美、精神美、社会美,“使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美,感受美,体验美,化抽象的理论为审美鉴赏,培养学生对人体美、运动美和体育美的鉴赏力,达到基础理论学习和审美情趣培养相统一的目的”。影响和提高大学生心灵境界,达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例10

走进武昌理工学院,首先映入笔者眼帘是其风光如画的校园,一幢幢别致典雅的欧式建筑点缀在湖光山色之间。早听说该校与拥有未名湖与博雅塔的北大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果然名不虚传。沿成功广场拾级而上,“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及“成功素质教育”的镀金标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昭示着该校的办学特色,使笔者进门就受到强烈感染。

什么是成功素质教育?该校校长赵作斌教授首先用学者式的语言给笔者做了概括性介绍: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修补素质缺陷,确保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搞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让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真正做到让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创立者,赵校长开宗明义指出了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中国高等教育的落后,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软件的落后,是教育理念的落后,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怀着教育报国的理想,1999年在筹创中南分校伊始,赵作斌校长就提出要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的发展,并先后赴美、英、日等国考察,注重中外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在经过深入理论思考基础上,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2009年1月,经过近10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专著《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形成。

成功素质教育是否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有什么特点?它与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有什么关系?赵作斌校长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了笔者的提问:成功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高等教育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等弊端而提出的。它不是仅仅在专业教育课外,以某种形式的人文知识教育、心理教育等代替素质教育,而是一种高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两个同步推进’,即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同步推进。”

“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就是以成功素质教育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知识本位”教育向“素质本位”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灌输传承知识”向“开发内化素质”的理念转变;从专业知识教育向专业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片面专业教育向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理念转变。二是建立高素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两个同步推进”。四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提高培养质量。五是创新育人机制,实行素质导师制。六是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实行素质学分制。

该校教务处长李继宗教授,通过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向笔者解读了“两个同步推进”:

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传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层楼”模式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双子座”模式。其基本模式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两大系统”,即专业素质教育系统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系统;“三大要求”,即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或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四组课程”,即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修课和辅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五大体系”,即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

为实现“两个同步推进”,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强化核心课,突出实践课,通过一系列要求,强化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专业素质培养,实现从专业教育向专业素质教育转变;在非专业素质教育方面,将素质理论课和素质实训拓展课纳入课程体系,进课堂、记学分,从而赋予非专业素质教育“法定地位”,避免空泛化、课外活动化或仅仅只是人文知识讲座等弊端;在培养目标上,结合指导学生生涯设计,每个专业乃至每个学生确定了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定向培养。

为激励和促进学生自觉培养成功素质,该校每年举办一次“成功素质展示节”,作为全校学生展示成功素质的重要平台。正在展示节现场的该校党委书记郑鹏飞教授,向笔者简要介绍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

素质导师制是指该校改革传统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建设一支集品德教师、素质拓展培训师、素质测评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五位一体”的素质导师队伍。这支队伍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以非专业素质教育为内容,通过“五导一管”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克服“失败因子”,修补素质缺陷,从而实现学生工作由“管”到“导”、由“教化”到“内化”的根本转变。

素质学分制是指扬弃传统的只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评价的学分制,改用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的测评指标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指数,包括显性素质学分和隐性素质学分,或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各表现为理论课程学分、实践课程学分、行为表现学分三个方面,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是素质学分构成的基本内容。正如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教授所言:“素质学分制将是对传统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实施必将推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

谈到如何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该校十佳教师、湖北青年教学能手张毅如数家珍:教学内容贴近时代要求,贴近社会需求,贴近学科前沿;教学手段特别是实验、实训、实习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将励志激励法(成功引导法)和失败因子消除法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育人方法;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战式教学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将自主式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学习方法等等,无不让笔者耳目一新。

二、过硬的教育质量初步显现出新模式的人才培养优势

中央领导最近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成功素质教育是否具有人才培养优势?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笔者走访了该校9个二级学院,走访了老师和学生,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典型,犹如一首首赞歌,谱写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华丽乐章。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学校成功素质展示节上展示的创新成果1600余项,其中,有9项国家新型专利证书;16项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是湖北省连续两年获一等奖的独立学院;13项成果荣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领先于全省独立学院;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655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校共有30名学生在湖北赛区获奖,其中6名学生获一等奖;2009年和2010年,在全国高校算量大赛中,该校学生共获得2项一等奖;在“首届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中,该校学生获得五个奖项;在2010年湖北独立学院测量大赛中,该校学生包揽了两个一等奖;学生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李小波同学一人就发表12篇;百余名学生在校外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摄影、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涌现了“学生作家群”。学生方舒创作出版6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崩溃》,受到著名作家的赞誉。……

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曾被媒体称为三本“最牛本科生”的该校商学院05级孙志同学创下了多个“奇迹”:大学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与专家一道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在校本科生受邀参加“孙冶方诞辰一百周年经济理论研讨会”;多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并先后获得1.4万元校长特别奖学金。在给母校的留言中他深情地写道:“应该说我进校时不算是一个优秀学生,是素质导师和班级导师的点拨引导,学校的独特教育方式,使我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个性优势得以发展。成功素质教育成就了我。”

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吴开胜教授告诉笔者,学校较过硬的教学质量是与成功素质教育形成的良好学风和校风分不开的。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英语四、六级考试达到零作弊,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优秀考点。笔者走访中看到教学楼窗明几净,校园秩序井然,所见学生彬彬有礼。随行的校团委书记徐拥华介绍,文明礼貌是成功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几年来,该校基本消除了高校顽疾――课桌、厕所垃圾文化,形成了无烟校园。在该校拥有4000多个座位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座无虚席。面对笔者的随机走访,正在查阅资料的法学0902班副班长张新平同学说:“在这里,提高成功素质、追求成功目标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正是这种“自觉行动”,使优秀团队和优秀学生不断涌现。

该校商学院2005级工商管理实验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007年以来,该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4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全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学生先后获得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宫晓芳同学自强奋进的先进事迹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称号;学校也连续4次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和“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这在一所民办高校是不多见的。

让我们还是聚焦该校的“出口”毕业生的情况吧:

笔者注意到,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关资料显示,武昌理工学院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当年全省普通高校平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超过半数毕业生成功进入大、中型企业及国家事业单位就业和考取公务员。他们中不乏像聂本勇和刘超同学分别考取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的公务员的实例。如英语专业的徐海平同学,是2007年世界植物园大会志愿者翻译中唯一的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是在世界女排总决赛在宁波所招的4名翻译之一,还是环球雅思的教师;会计专业09届毕业生黄平面对国家电网的招聘官时自信十足,最终从众多名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被录取的一名三本高校学生。该校学工处处长王海涛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价值观、使命感、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在就业竞争中对成功恰能起到关键作用,学校的成功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正是凭着优秀的成功素质,该校的酒店管理和高护等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是100%高质量就业。

明确把促进学生创业成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该校的特色,也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笔者从该校校友会了解到,该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已涌现出一批资产过百万的校友,其中仅商学院2007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班中就有5人,形成了一个校友“创业群”。如杨争国同学自2006年10月创办武汉星时空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来,到2009年年底,已累计在武汉、长沙和南昌创办了6家公司;被同学称为“最牛内衣王”的解砾同学创办的纯派生活(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被武汉某知名集团以1200万元并购,26岁的他就跻身于千万富翁行列。面对笔者的走访,该校商学院08级学生谌哲对未来充满信心:“学长的成功经历使我感到,面对社会的挑战,拼搏精神、诚信品格等非专业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我现正在创业实验班选修,相信我扎实的专业素质加之过硬的非专业素质,毕业后一定能够驾驭环境,发现和把握机遇,取得创业成功。”

该校成功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整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没有把学生考研作为教学质量来刻意追求。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该校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仅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09届两个班89名学生中,考取研究生就有30名,占总人数的33.7%。

张孜仪,该校文法学院法学0404班学生,从本科生到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再到考取博士研究生,仅用了5年的时间。庄晶璇――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顺利考取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硕士研究生。该校商科在全世界排名一直居于前列,在中国招考的对象仅限于“211工程”的高校学生,庄晶璇同学的入选打破了这一先例。

在从这里告别母校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中,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当中,有世界著名高校的博士生,有国家机关已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有大型企业的高管,有创业成功的企业老板,有已经拥有文学著作、学术论文、创造发明成果等各行各业的骨干。在素质拓展基地,该校非专业学院副院长黎育松教授向笔者解读了学子们成功的原因:“在成功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潜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因而更显得自信,毕业后就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三、专家评价和社会赞誉折射出新模式的创新价值

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几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多次进行了有关报道,在百度等网站中输入“成功素质教育”,网页达数千万条,10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领导、专家到该校考察交流,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考察后纷纷题词或发表文章。这里,笔者列举搜索到的部分专家意见以飨读者:

2008年12月10日,湖北省教育厅主持了由该校完成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以著名学者、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运用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经验,结合本校办学实践,提出并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及其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于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对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对我国独立学院乃至一般高校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经查新检索证明,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5月30日,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梅生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了署名文章《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文章认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根本任务,从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两大系列,全面培养学生“五大体系”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大学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对于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对高等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带来新鲜的血液和营养。

2009年6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成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成功素质”为切入点,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明确化具体化,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和方法,实行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的有益尝试”,“其经验值得借鉴。”

2009年6月15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刊发了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教授的文章《一种引发高等教育革命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认为在工业经济背景下专业化特征的高等教育,是对农业经济背景下综合性特征高等教育的一次革命。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必然孕育新的革命:从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成功素质教育从专业素质教育到非专业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到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综合性素质教育,“必将对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带来全方位的冲击,从而引发对传统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2009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在《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对成功素质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他认为,成功素质教育从素质的内涵挖掘入手,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探讨成功的本质及其规律,赋予素质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创立全新的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既是“具有突破意义的理论创新”也是“具有样本意义的实践创新”。2009年11月,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教授率20余名博士生来到中南分校,专程就成功素质教育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理论有创新,实践也做得很好。”他希望该校成为一所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的大学,在成功素质教育的培养下,使得更多学生将来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并欣然题词:“祝贺成功素质教育实验成功。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