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信用研究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2:11

信用研究报告

信用研究报告例1

我在信息调研部负责协助本部门主任处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具体的讲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负责编辑《中华新能源周刊》的初稿及定稿的打印发送。

在商会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华新能源周刊》版式日臻完善,内容日渐丰富,赢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周刊争取到更多的读者。

二、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新闻媒体信息库等。

新能源商会刚成立不久,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基本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也常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研究国内外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等。

信息研究是我们部门的主要职责,研究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是我们的核心工作,研究的方式主要是研究网页信息及书面资料,辅助以外出调研。此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新能源周刊》及《2006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上部分信息已经为我们原创知识。

四、参与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负责协会联络后勤服务工作。

信用研究报告例2

可行性研究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由国外引进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1]。《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自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内容、《报告》编制规范、各类项目投资的流程及参数类别予以规定,可行性研究工作日趋规范化。尽管如此,可行性研究的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良莠不齐[2-3],不能达标的《报告》不仅影响投资主体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存在因调研及论证不足导致的项目风险。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前期信息资料的充足性、可靠性、时效性调研工作未能夯实。因此,如何高效获取充足、可靠、完整的信息资料,是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值得思考、讨论的关键部分,也是亟待形成规范的重要环节。故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中的可研报告编制经验,结合工程实例,就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资料调研方法的一些心得进行讨论和总结。

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流程和不同阶段的需求,本文将信息资料调研分为三个阶段(图1):(1):前期与甲方单位的座谈,确定可行性研究整体工作的合理性;(2):在座谈基础上,按照可研构架需求以文本形式确定资料清单,保证有效沟通;(3):通过针对性实地调研,修正前期资料认知并予以完善,同时为其他可研的座谈进行补充、规范。具体方法运用及讨论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如下阐述。

1 头脑风暴式座谈法

顾名思义,头脑风暴式座谈即在项目洽谈初期,项目负责执行人员根据项目的基本信息,组织甲方单位负责人员以座谈方式进行发散式、质疑式询问、摸底。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洽谈前期的座谈机会往往被工程咨询人员视为可研委托任务的意向性沟通,尚未形成借此思考讨论项目初步可行性的主动性。笔者在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实例中,适时有意创造与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建设缘由(现状、背景)、建设条件、立项依据等的前期座谈机会,并注重座谈的方式方法,发现该阶段不仅准确掌握到甲方的建设意图、设想构思,且可提早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难点、需建设单位尽快落实的问题,并可形成可行性研究的框架思路,与建设单位达成协作共识,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整体把控和效率提升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已积累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下面根据研究项目的不同特征,将常采用的两种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如下:

(1)发散式问题列项询问法。对于一些调研目标暂不明确、建设思路尚未清晰的建设项目,在对既有问题询问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延伸出涉及影响及边缘内容的信息点,积极引导甲方,“逐步深入、环环相扣”,以问题列项逐个询问记录、重点标记,最终将项目可能涉及的因素均予以交流,并及时将项目开展需尽快落实的问题和需办理的手续反馈于甲方。以异址迁建项目为例,既有问题即为何迁建,原因是原址对项目生存存在某些弊端,可能发现的新问题是原址存在弊端可通过修治恢复而避免,进而延伸出实施修复和异址迁建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对比论证问题。同时,项目原址弊端若涉及环境污染、旧城改造拆迁、危房等问题,需考虑核实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城市规划资料、危房鉴定报告、当地政府意见等是否对项目具有支撑性意见或不支持矛盾。另外一些涉及影响性问题,诸如迁址后原址资产如何处置,是否已有意向性处置意见,处置资产对迁建项目资源共享、资金筹措、组织结构重组等存在的影响等。通过“步步为营”式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晰项目论证研究的重点、分析依据,及时反馈信息于甲方,使项目过程问题落实与可行性研究同步进行,不仅明显节省了前期工作时间,且使技术人员及早介入有利于项目多方案比选论证。

(2)自由填表式。对于某一类,或者常规项目,可以通过以往工作素材的积累,制定一些表格类内容,提供于甲方进行初步信息填写。这样可以快速直观的了解项目情况,并在初步信息填写后,针对项目的特殊性,进一步修正表格设置项目,在原基础上自由增减调研内容,以期形成一套适用、规整的图表化素材。笔者已在大量的工程实例中采用该方法,不仅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参考性的指导作用,且为《报告》实现数字化、图表化表述提供了最为直接、便捷的素材。本文以政府投资类公共建筑、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表格式信息资料调研实例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运用做以简要阐述:

1)政府投资类公共建筑。该类项目的一个普遍特征是为改善现有现状为基本立项依据。因此,对其原有相关建筑的现状调研为该类项目的调研重点。根据笔者对大量现状现场的调研经验总结,支撑项目新建的原有建筑现状不足主要表现在建设年代久远,安全性能低下,面积紧张导致的空间狭窄、功能缺失,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采光通风及安全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对上述问题了解的信息需求,设置如下一种现状调研通用表格(表1),并以某医院门诊楼的调研内容为例填写。同时,在该表格的使用中咨询人员可积极引导甲方进行内容扩大阐述,并根据项目的特殊性,自由增减项目内容。譬如灾后重建项目可增设受灾状况一项,租借场地的情形可增设租金承担一项,功能缺失为主要新建理由可增设房屋功能布局一项。

2)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政府投资类住宅大多为社会保障性住房,该类项目的普遍特征是政策性强、以申请人员情况为主要调研内容。根据某一类住房申请人员的特点可设置该类住房通用情况调研表(表2为政府机关单位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情况调研通用表),该类表格可直接提供于甲方填写。若涉及单位较多,更方便于甲方随后分发于不同单位快速上报、汇总。该类表格可用于多个项目,不仅以图表式、数字化的表述提高可研报告的精准度和编写质量,且同时提高了资料调研效率。

2 资料清单法

资料清单是将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需要甲方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内容逐一明细列项以书面形式提供于甲方的文字材料。资料清单的设计有益甲乙双方的沟通及存底,不仅是咨询人员(乙方)信息资料条理、规整采集的有效途径,也是甲方单位信息资料准确、快速提供的指南。资料清单依据可行性研究的构架和座谈中涉及的问题,由政策及批复文件(1,12,13,14,15)、基础(2,3,4,16,19)及技术资料(5,6,10,17,18)、建设条件(7,8,9,11)三大类构成,详情见表3(按可研报告章节设置顺序编号)。资料清单通用表格特别适宜于不熟悉建设流程的甲方单位。笔者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的节约了沟通时间,同时保障了资料收集的完备性和准确性,使得可研编制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本表格为通用的资料收集清单,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考虑不同项目的特殊性进行内容增减。

3 针对性实地调研

在前述座谈、资料清单反馈和信息资料掌握的基础之上,基于以下三个目的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实地调研:

⑴拓宽资料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深入现场,以专业的角度重新审视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及时发现现场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搜集论证支撑资料,通过多点、多面、多渠道的走访了解,实现项目多方案、多场址比选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⑵对原已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辨识和认识偏差修正。尤其对于需要深入现状调研的项目,现状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的依据,也是报告准确可靠的保障。同时,因甲方单位急于立项和咨询人员需客观公正之间的认识偏差,或咨询人员对项目区域经济文化的认知偏差,会导致一些诸如场地地质灾害问题、民族元素设计等的认识不一致问题,因此,深入现场走访调研是消除偏差,使技术上更趋于合理可靠,各相关方面统一协调的有效方法。

⑶调研建设单位对项目拟建规模、组织形式、功能设置、建设标准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各要素的配置需求及标准给予建设单位合理性建议,使可行性研究在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建设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之上,实现建设单位价值利益的最大化。

针对性实地调研较一般的调研有更为明确的对象和重点,一方面对已收集资料进行辨识、修正、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该方法有利于结合实际,及早发现问题,降低项目建设风险,且为建设单位及时给予合理、经济、适用的咨询建议。

4 结语

本文基于笔者的实践工作积累和思考,对可行性研究的前期信息资料调研步骤及方法进行了讨论及总结,并创建了一些信息资料的通用调研表格及清单模式,充实了可研报告前期工作的研究方法。笔者总结的方法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讨论为进一步大范围内的应用及修正提供了思路,为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信用研究报告例3

开通半年多的时间,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关注度比较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到88.3%;其中,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42.5%,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分析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关注度较高,但是实际活跃用户数量并非特别理想。

实际活跃用户数量不理想,艾媒咨询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不满之处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不佳,有用信息较少和缺少想要关注的内容等方面,占比分别达到34.5%,28.6%,和23.9%。总体而言,本调查发现建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市场需求比较大,目前国内已有云来网络等一些企业提供类似服务。

那么用户关心些什么内容,什么才是最吸引用户的呢?调查发现,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关注最多的是资讯类公众平台,占比达65.7%,其次是搞笑/玩乐类公众平台和科技类公众平台,占比分别为37.1%和31.4%。

用户关注公众平台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是无可厚非的。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关注目的方面,持“获取优惠/独家信息”目的的用户最多,达到34.3%;随后,26.0%的用户以“关注热点问题”为目的,还有22.9%用户选择“娱乐,打发时间”。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查分析认为,尽管微信在短期内赢得了市场和用户,微信公众平台也急速发展,但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微信公众平台热度很高,但是实际营销效果和用户黏性比预期低;

2、微信公众平台产生的信息量不足且实用性不佳,基于HTML5的二次开发很有必要;

3、现今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而微信公众平台并非唯一或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

4、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营销并非最理想的方式,需谨慎对待其潜在的风险;

信用研究报告例4

信用卡具有支付和融资功能,作为方便、快捷的结算支付工具,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信用卡又是一个方便的短期融资工具,客户在申领信用卡时,发卡银行按照客户申领信用卡时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核定一定的透支额度供客户使用。在该额度内,客户先消费再还款,从消费之日到还款之日这一期间,持卡人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实际上就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了无息贷款,同时,客户是否按时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水平,所以使用信用卡支付也是个人的信用活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是国内唯一能全面反映消费者个人信用情况的征信产品,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维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避免刷卡刷出负面信息,就成为时下“卡时代”的一个新课题。

一、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相关信息解读

个人信用报告分个人版信用报告和银行版信用报告。两种版本的信用报告都全面反映了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关于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区别在于银行版信用报告主要供商业银行查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该报告不展示除查询机构外的其他贷款银行或授信机构的名称,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个人版信用报告供本人使用,并全部展示贷款银行等收信机构的名称,是相关信息展示最全面的版本,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个人版的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贷记录反映了信息主体在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授信机构办理的贷款或信用卡账户的汇总和明细信息,包括账户的基本信息、当前的还款信息和逾期信息,信用卡信息即在本部分展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信息描述了信息主体拥有的信用卡账户明细,共分为3层:“发生过逾期的贷记卡账户明细”、“透支超过60天的准贷记卡账户明细”和“从未逾期过的贷记卡及透支未超过60天的准贷记卡账户明细”(样例如下图所示)。

二、信用卡使用中可能产生负面记录的情形

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及其在一定期限内的“免息”性质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如果信用卡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费用还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一)年费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使用频率较高的信用卡产生的年费一般因达到银行规定的免受年费政策的刷卡笔数而抵消,而“休眠卡”产生的年费则往往会被忽视。“休眠卡”,顾名思义,就是指持卡人长期闲置不用,处于休眠状态的银行卡。每一张银行卡都有制作成本,申请成功之时,银行卡账户即产生,银行就要为此付出数据处理、信息维护等成本,因此对常年不用但又未及时销户的银行卡,一些银行会收取年费。如果持卡人没有按时交纳年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二)分期付款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单笔消费达到一定数额的持卡人提供分期付款免息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免息不免费”,大多数银行按照分期付款的期数来确定收取的手续费标准,一般期限越长,手续费越高。也有部分银行按金额规定费率,分期付款购物的单笔金额越大,手续费越低。有的银行是以月为单位每期收取,有的银行则是在交付首期款时一次性收取,如果持卡人没有按时交纳相关手续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三)最低还款额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最低还款额是指在使用循环信用时,最低需要偿还的金额。信用卡使用期间,只要按期归还最低还款额,就不算逾期,不会产生负面记录。但需要注意的是,全额还款才能免除利息,如果只偿还最低还款额,所有使用的额度都将从使用日起开始计收利息。假设账单日为每月7日,到期日为每月27日。2013年3月20日个人消费10000元,4月27日为到期还款日,最低还款额1000元,如果个人于4月27日缴清最低还款额1000元,则5月7日的账单除将包括未还部分9000元外,还需另外支付利息。如果持卡人仅仅将偿还未还部分的9000元,而足额存入相关利息时,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四)超额刷卡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持卡人在办理信用卡后,银行都会为其设置一定的透支额度,只要在规定额度内消费并按时还款,就可以免息。部分银行在持卡人使用完透支额度后,还允许持卡人超过限额刷卡消费,但对超额透支的这笔款项要收取一定的利息,即所谓的“超限费”。如果持卡人超过信用额度刷卡后,未足额偿还“超限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五)“领回溢缴款”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有些持卡人觉得每月还款太麻烦,或者怕自己忘记到期还款,索性提前打入一笔款项,让银行慢慢扣款,或者干脆在信用卡里存入大笔现金,把信用卡当作借记卡使用,但这些提前存入信用卡账户内的资金属于溢缴款,这笔存在信用卡里的钱不仅没有任何利息,而且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因为虽然这笔钱是自己的,但再从信用卡中“领回”时可能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如果持卡人将信用卡当作借记卡用,并将存入的钱又“足额”取出而未留足手续费时,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三、如何避免刷出来的负面信息

信用卡的使用其实就是借钱消费,能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提高个人福利,如果持卡人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信用卡,则更能通过积累自己的信用财富,不断扩展自己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仔细阅读信用卡相关资料,避免不必要支出

使用信用卡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涉及费用,除上面列举的“超限费”、“手续费”等之外,还有复利计息、纸质密码函重制费、加急制卡费、账单补制手续费、短信费等等,银行一般会在客户申办信用卡成功后,将卡片及其相关的收费标准一同发给或邮寄给办卡人。所以持卡人在用卡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卡片的相关材料,熟悉信用卡的收费标准,尽量避免支出不必要的费用,以免破坏自己的信用记录。

(二)科学管理自身信用活动,建立守信记录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合理刷卡,避免不必要的还款负担;二是要谨记信用卡的最后还款日期和还款数额,做到按时、足额还款;三是建立科学的还款习惯,通过设置手机短信或E-mail提醒等方式,选择自动划账、转账等合适、便捷的还款方式,确保按时足额还款;四是如果使用信用卡提现,还款时不仅要存足取现金额,还要多存入相关利息;五是要充分了解信用卡的免息期、最低还款额等事项,并在核对账单后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

(三)巧用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实现信用卡使用的正面影响

透支额度不同于授信方给予的信用额度。据统计,大多数个人的透支额度在总体信用额度的30%以内,大约15%的消费者透支额度超过其信用额度的80%。根据信用行业的经验,透支额度接近其信用额度的消费者相比较而言违约的可能性更大;而透支额度在30%以内的消费者被认为可以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财务,能够避免破产或入不敷出。因此,授信方更愿意借钱给很好地控制其透支额度的消费者。如果一个消费者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将透支额度均匀地分配在每个信用卡上远比将一张信用卡刷爆、其余信用卡不动带来的正面影响好得多。

(四)随时关注自身信用记录,按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信用研究报告例5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2.法治化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要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进行,同时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赋予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根据实际制订符合地区实况的与信用建设相关法规条例,推动企业信用状况在法治化轨道上逐步改善。

3.系统性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二,需要从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消费以及信用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4.“三公”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尤其是信用评价环节一定要贯彻公正原则,防止由于某种经济利益而扭曲评价结果;在信用市场监管和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方面要坚定贯彻公平、公开原则,以推动企业信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1.诚信文化建设。企业信用建设的根本环节是对诚信文化的传承发扬。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办企业的基本准则,不断培育信用文化,让诚实守信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

2.法律法规建设。法治的完善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是现阶段企业信用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信用机制建设的必然选择。

3.信用评价标准的建立。评判一个企业是否诚信,诚信度又如何,这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实践来看,一个企业未来是否诚信,我们很难准确判断。但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其过去的历史信用记录,量化其诚信度。因此,建立信用评价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考察企业的历史信用记录来对企业将来的信用行为进行预判。

4.信息平台建设。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的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畅通的信息系统来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并作出是否能够履约、履约的能力如何的判断。因此,只有把企业信用状况统一集中到同一能够方便查阅的信息平台上,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建设。监管和服务,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企业信用标准需要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主持并会同行业协会来制订;信用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市场中介机构去完成;企业信用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政府、中介机构、自律组织、企业员工、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公众的监督。

信用研究报告例6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正面临一场变革,信用卡的出现无疑加速了这一变革,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信用卡市场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85亿张,这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持有一张信用卡。

一.苏州信用卡市场概况

在这个大背景下,苏州作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消费能力也在增强,吸引了很多外资银行的进驻,信用卡市场的前景为各银行所关注,其竞争也异常激烈,而该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也加速布局中国信用卡市场,如浦发、渣打、华夏、汇丰等外资银行都已经在苏州安家落户,不可否认,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个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而这些恰恰是中资银行所欠缺的,面对眼前这些强有力的对手,苏州各银行都采取措施来应对挑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苏州各银行为了发展信用卡客户量,采取了多种手段,比如丰富信用卡的形式功能,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等来吸引客户。

首先,信用卡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工具,更是时尚的标签,就招商银行而言,该行先后推出了MINI信用卡、Hello kitty信用卡、哆啦A梦信用卡、MTV耍酷信用卡、QQVIP联名卡,都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实行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度经营策略。此类信用卡除了丰富的卡片种类和活泼多样的卡面设计,同时也在信用卡产品功能和服务体系上不断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其次,随着苏州的国际化,各种外来人才的流入,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现在的信用卡也朝着客户、产品专业化的方向在发展。银行充分了解各类人群的生活状态,汇聚生活观念和爱好相似的各类族群,以金融产品为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从而有效提高了信用卡的使用率。例如,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航空卡、商务卡、白金卡、无限卡等特色产品,每一位顾客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

二.苏州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苏州信用卡市场这块大蛋糕上,我们可以看到诱人的利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就是这些利润造成市场积烈的竞争,从而导致了信用卡市场目前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目前信用卡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信用卡风险问题

信用卡带来的风险是双方面的,对于客户他们得面临刷卡的安全问题,而对于银行也得承担坏账的风险,苏州目前外来人口占到了一半,流动性较大,给银行管理带来难度,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小视,因此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信用卡的安全管理关系到银行和客户的利益,因此,双方都要注重这一方面的工作。客户也要加强安全意识,保管好个人信息,经常与银行方面沟通,对可疑现象及时反映,以防止自己的财产受到侵害;而银行要完善征信体系,加强密码和账号的计算机源程序的管理,对客户身份的识别要谨慎,对客户的信息保管要严密,审核要严格。

(二)大学生与信用卡问题

据调查,苏州大学生市场曾经是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虽然这个群体拥有巨大消费潜力,但因为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度成为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从一开始的滥发卡,到现在的禁止银行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据我们在苏州地区的高校调查发现,学生使用信用卡也存在极端现象,有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或生活方式的影响根本不使用信用卡,或只当是存取生活费的工具,而又有一部分同学透支厉害,似乎总在透支和还款中周旋,很少有学生能恰当使用。我想这和学生的信贷消费观有关,在这方面,学校和媒体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提倡正确合理的消费方式。

(三)民众对信用卡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苏州市地区市民的调查,我们发现市民对信用卡的了解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各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得丰富的客户资源,竞相发行大量各式各样的信用卡,只注重宣传信用卡带给消费者的好处,对信用卡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谈及较少,造成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认识比较片面,从而使很多人盲目地办理多张信用卡,频繁使用的却只有一两张,有的甚至一张都不用,据统计,现在1/3的信用卡处于睡眠期,这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也使得信用卡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因此,银行要把信用卡的知识全面地灌输给消费者,消费者要主动学习研究信用卡的各种事项,各媒体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真正把信用卡的知识普及到大部分民众中去。

参考文献:

[1] 崔艳红,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精细化营销之道[J].中国信用卡,2010,12

[2] 张淑,中国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问题的伦理分析[J].福建党史月刊,2010,06

[3] 林健祥,外资银行加速布局中国信用卡市场 [J].中国信用卡,2010,11

信用研究报告例7

一、XBRL的简介和意义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简称XBRL)是一种根据信息需求的不同,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然后根据信息技术规则赋予数据元一个唯一的计算机数据标识,以形成的数据标准化规范为前提来进行财务数据报告的计算机语言,是目前财务信息处理和交流方面的最新技术。XBRL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尤其是后者)带来商业沟通上的历史性革命。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和企业提供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应用XBRL正是这个矛盾的解决之法。对信息提供者而言,XBRL可以更为全面地采集、交换其业务数据,促进管理者管理效能的提高。对信息使用者来说,XBRL能够大幅度降低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分析能力。

二、XBRL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构想

(一)社会责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企业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社会责任报告日益流行。而从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不仅具有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而且形式各异、内容缺少规范,不能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特定所需。因此,若将XBRL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那么及时、规范、个性化的社会责任信息将会极大提升使用者的决策质量。

(二)XBRL的组成及运用

XBRL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架构层的技术规范(XBRL Specification);第二部分是应用架构层的分类标准(XBRL Taxonomy);第三部分是实例应用层的实例文档(XBRL Instance Document)。在三个组成部分中,第二部分最为重要,这些信息元素是组成电子文档的数据元,它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了将来生成的电子文档的质量。

当前一些企业、软件公司通过积极开发XBRL报告软件或在现有ERP软件中添加XBRL报告功能模块,来实现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报送。财政部于2010年确立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标志着适应于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XBRL数据“字典”编撰完成,此后企业使用该语言就有了依据和标准。

(三)应用XBRL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

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XBRL报告模式,本文认为关键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已制定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扩展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标准;二是开发适用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报告软件。

因XBRL社会责任信息分类标准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所以该工作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完成才能予以保证。我国当前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中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数据元较匮乏,由此生成的XBRL报告必然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信息需求的意见,并结合我国社会责任活动的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适用的社会责任信息XBRL分类标准。

此外,由于目前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使用者较少,所以用于XBRL财务报告的专门软件不多,在这些软件中能够实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自然就更少。软件开发商需要认识到XBRL这种计算机语言将要形成的未来巨大市场,积极自行或联合研发符合国家XBRL通用分类标准和社会责任信息分类标准要求的XBRL软件。

三、应用XBRL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

(一)XBRL分类标准的合理性

XBRL要求存在一套普遍接受的信息标准体系,但各国经济文化、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标准的制定仍然处在不断的调整当中,XBRL应用于财务报告的标准尚且有不少不明朗的地方。因此,将XBRL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如何建立XBRL系统中适用于具体国家或者组织的第二层次的分类标准。

(二)XBRL组织与协调的复杂性

虽然XBRL技术产生于会计领域,但其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到经济社会中的多个方面,已成为涉及到社会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工作。XBRL的实际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共同努力完成,协调。但现实中,由于组织和协调工作的开展牵连众多机构和群体,这必然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的工作。

(三)企业对应用XBRL的接受程度

信用研究报告例8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的披露,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二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忽视了企业现行价值等信息的披露,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三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以财务报告附注为补充,形成企业财务三表报告体系,形成供给主导型信息披露体制;四是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忽视了其他计量手段的运用,使许多重要信息拒于信息披露门外;五是以定期信息披露为方式,忽视了企业适时信息披露,致使财务信息披露模式单一。

自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年发表《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以来,企业财务报告改进就成为国内外财务会计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学界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传统财务报表现在比过去更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资产,财务报告正陷入加速失去其有用性的困境。还认为有相当大数量的资产被历史成本会计低估了,不仅如此,我们的整个资产分类并没有被完全确认,并且问题还在变得越来越糟,且对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步伐而深感担忧,因而财务报告势在必改。西方国家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上,并认为不相关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无用。葛家澍教授也早在年就认为:财务会计核算本来是经济核算,但多年来被成本所取代,从成本回归价值,以促进财务报告能够真正披露企业的价值,可能是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设想

我国对全面损益报告、现值会计计量等与企业价值报告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与国际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价值报告作为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目标,它涉及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企业现值会计系统、企业财富变动计量、资产价值评估等理论与实际的重大问题,其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研究。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目的是改变现行通过报告企业盈余,间接报告企业价值的状况,而直接报告企业的公允价值与财富变动。但企业价值在外界环境(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变的前提下,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盈利成长率,也就是取决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可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是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前提。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企业价值链、企业组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客户关系、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的才能等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计量这些影响是未来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内外会计学界将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会计一直作为研究重点,我国又将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列为十五规划重点研究内容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现在广泛使用的会计收益显然与经济收益的概念背道而驰。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发展,会计学家们和会计职业组织正在试图扩展会计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严格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即收入费用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真正全面的收益是经济收益,也许经济收益在现行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但人们不应放弃对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探索。因此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仍将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现值报告基础与现值会计技术研究。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企业财务报告局限性分析表明,企业财务报告改变历史成本基础,关注价值计量,并研究引入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可能性是企业财务报告改革的方向。企业现行价值和财富变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基础,如果取代现行的成本基础,将极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企业现值会计是企业现行价值的计量技术,并非完整的企业会计系统,也非企业价值报告本身,而是企业价值报告的基础。企业价值报告涉及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包括确认和计量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只有通过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才能找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而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以企业现值会计为基础,应用企业现值会计技术。所以,企业现值报告基础与现值会计技术研究将是未来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未来报告体系研究。传统会计报告有三个基本方程: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入。这三个基本方程与历史成本计量密切联系,也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从而构成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三表结构。为了建立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财务报告的理论与方法框架,有必要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进。首先将这三个基本方程改为:资产价值负债价值股东价值;期末企业价值期初企业价值企业经济收益;期末股东价值期初股东价值价值变动财富变动股东经济收益。相应地提出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框架体系。现金流量表的地位将下降,不再是企业未来的主要报表,而是企业价值报告体系的基础性报表。由于新的三表报告结构体系是全新的信息披露体系,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可以预见,它将成为企业未来报告体系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价值报告的披露方式研究。提出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结构与披露框架,只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一个方面。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还必须对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富变动信息及其披露的形式、载体、时间、方式、信息量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个性化报告、会计数据库报告、核心能力报告、适时信息报告和事项报告将越来越受重视。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企业相关利益集团寻求更直接、更相关、更简化、更有用的企业信息披露方法,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未来相当时期内仍然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三、企业价值报告革命的意义与困难

构建企业价值报告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均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已经加入,随着现值技术的完善,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国际会计学界对企业价值报告的研究风起云涌,并将其称之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第二次革命”,我国研究企业价值报告,有助于我国会计最终采用现值计量,为企业价值报告和财富变动信息披露创造条件,拉近与国际的差距。其次,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涵盖了企业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估计、无形资产评估、企业核心能力报告、企业财富变动确认等,可以为企业价值和财富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在企业定价和投资决策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三,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认为,企业财务报告有用,其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不仅体现在历史信息方面,更体现在企业未来价值和财富变动信息方面。因而,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决策,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第四,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提出的企业价值报告与财富变动信息披露方法框架,涉及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对象、基本假设、内容、形式、载体、时间、信息量等各方面,提出的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框架体系,可以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为企业财务报告改进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为我国修订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提供参考。第五,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认为,知识与能力是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知识与能力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没有得到相应体现。但企业价值报告将知识与能力作为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报告系统中予以披露,因而可以真正实现将知识融入报表的设想。但是,构建企业价值报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巨大难点:

信用研究报告例9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的披露,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二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忽视了企业现行价值等信息的披露,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三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以财务报告附注为补充,形成企业财务三表报告体系,形成供给主导型信息披露体制;四是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忽视了其他计量手段的运用,使许多重要信息拒于信息披露门外;五是以定期信息披露为方式,忽视了企业适时信息披露,致使财务信息披露模式单一。

自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年发表《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以来,企业财务报告改进就成为国内外财务会计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学界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传统财务报表现在比过去更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资产,财务报告正陷入加速失去其有用性的困境。还认为有相当大数量的资产被历史成本会计低估了,不仅如此,我们的整个资产分类并没有被完全确认,并且问题还在变得越来越糟,且对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步伐而深感担忧,因而财务报告势在必改。西方国家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上,并认为不相关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无用。葛家澍教授也早在1996年就认为:财务会计核算本来是经济核算,但多年来被成本所取代,从成本回归价值,以促进财务报告能够真正披露企业的价值,可能是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设想

我国对全面损益报告、现值会计计量等与企业价值报告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与国际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价值报告作为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目标,它涉及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企业现值会计系统、企业财富变动计量、资产价值评估等理论与实际的重大问题,其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研究。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目的是改变现行通过报告企业盈余,间接报告企业价值的状况,而直接报告企业的公允价值与财富变动。但企业价值在外界环境(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变的前提下,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盈利成长率,也就是取决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可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是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前提。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企业价值链、企业组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客户关系、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的才能等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计量这些影响是未来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内外会计学界将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会计一直作为研究重点,我国又将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列为十五规划重点研究内容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2.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现在广泛使用的会计收益显然与经济收益的概念背道而驰。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发展,会计学家们和会计职业组织正在试图扩展会计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严格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即收入-费用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真正全面的收益是经济收益,也许经济收益在现行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但人们不应放弃对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探索。因此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仍将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信用研究报告例10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046-03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研究与实践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企业建立环境报告机制可提升其公众形象,调解其与相关利益者间的关系(Davis,1999);增强组织透明性,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便于环境绩效交流(Nola,2002);投资者可通过企业环境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Douglas和Christopher,1999)。

环保部2008年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10年颁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于2011年实施《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该类政策的实施加大了业界对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的关注,加速出现了一批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拟对现阶段企业环境报告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给予回顾和评价。

二、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综述

企业环境报告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企业环境报告发展历程研究、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现状与评价研究、企业环境报告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三方面。

(一)企业环境报告发展历程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发展阶段与趋势研究

李海英等(2010)认为环境报告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健康安全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国外多数大企业已经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但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发展到第三阶段。岳全化(2000)指出环境报告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企业的环境信息通过年度财务报告的附注形式来展现;(2)一次性环境报告书的出现;(3)描述性环境报告书的出现;(4)出现含有技术性的环境报告书;(5)可持续环境报告书。关于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趋势,Kolk(1999)指出虽然企业环境报告在现有的披露经验中还存在大量问题,但未来的报告将具有可比性、可量化性和可验证性。孙振清(2004)认为企业可持续报告是环境报告的终结也是环境报告的新生。

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已经看到了企业环境报告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向独立环境报告发展;二是向融合“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绩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展。

2.企业环境报告推动力量研究

岳全化(2000)认为企业环境报告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加,对企业环境信息和环保行为的关注,要求企业公开披露环境信息的意愿增强;二是政府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鼓励企业将环境信息公开。王立彦等(2001)指出,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除了依靠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以及各国政府的推动外,企业自身的觉悟也起了一定作用,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表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学界从政府规制、公众意识、公众参与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环境报告的推动力量,但对于市场机制及其与政府规制的配合等推动因素研究较少。

(二)企业环境报告现状与评价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现状研究

李建发等(2002)研究发现当前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处于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局面,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从披露企业环境影响信息扩展为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取得了明显进步。王立彦(2009)研究发现国内大多数环境报告是重信息数量轻信息质量。胡立新等(2011)指出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存在内容上的较大差异,他们更偏好选择对于自己企业形象有利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即披露存在选择性。常宁等(2008)认为环境报告的披露存在着信息透明度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其中在数量上只有少数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报告;在内容上披露有限,缺乏对例如环境支出等因素的披露;在披露质量上有待加强,普遍以披露定性信息为主,缺乏对定量信息的披露;在披露形式上各异,不易于收集处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也指出大多数环境报告没有充分给出对于特定公司来说关系最重大的环境问题的一般性说明,与产品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等重大问题往往被忽略,而且对所有要素都以同等详细程度介绍。

可见,企业现有环境报告披露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升,学者倾向于要求企业强制披露环境报告,但究竟应披露何种层次数量和质量的环境报告,学界并未给出完美答案。

2.企业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研究

国内外评价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内容分析法、原则分析法、标杆研究法和评分法。Morhardt(2001)在评价美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报告中,将评价环境报告综合性的测量清单中加入微观注解、文字分析、主题百分比分配以及数值评分的因素。Douglas等(1999)指出,美国企业环境报告虽有第三方鉴证,但因缺乏审核服务标准,并未将鉴证结果在环境报告中一并披露,建议建立企业环境报告内部评价体系。钟朝宏等(2007)采用德勤会计公司制定的计分卡对宝钢公司的环境报告进行全面评价,并指出环境报告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在于可以使各行业不同的环境报告具有可比性、可参考性,加强信息沟通的质量。尽管多数文献对环境报告评价体系持肯定意见,但有一点值得注意,Matthias(2012)曾在研究中指出,如果环境报告编制者已经适应了评分体系,那么这些评分体系将丧失其原来的评价功能。

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企业环境报告鉴证和审计在提升其信息含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环境报告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环境报告审计研究需要跟进。

(三)企业环境报告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行业属性、企业相关利益者。Barros等(2012)发现,公司环境报告披露是企业业务合法化的一种方式,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增加,与同期环保法规数量增加和企业相关利益者的驱动有关。Salamaetal等(2012)以英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其所处的行业对环境越敏感,其越可能披露环境报告。内部因素则集中在企业特征和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Sumiani等(2007)以马来西亚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SO认证对马来西亚公司环境报告披露的自愿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减排”环境信息的披露。舒岳(2010)发现,独立董事人数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有显著影响。

2.企业环境报告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企业环境报告经济后果的研究集中于企业环境报告与环境绩效、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Staden(2007)发现,企业的环境报告与企业的环境绩效排名正相关。Roberts(2010)指出,企业的环境报告和企业的环境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环境绩效越差的企业更容易提供内容丰富的环境报告。Wagner(2005)研究发现,较好的环境报告质量不一定导致较好的环境绩效,两者没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是环境报告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环境管理工具。吕峻、焦淑艳(2011)以2007―2009年造纸业和建材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环境报告的披露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吕峻(2012)在研究公司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关系中也得到环境报告披露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相似结论。

三、评价与展望

现有文献对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学界已跟踪到企业环境报告的实践发展轨迹,注意到“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绩效与环境报告的耦合问题,并及时将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由单纯环境信息转变到环境绩效、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信息披露。(2)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内容及范围比较全面。在环境报告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既涉及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又涉及企业环境报告在不同国家的制度建设和理论依据,以及对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的披露问题和措施的研究,此外,还探讨了其评价体系和经济后果。(3)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缺乏综合性。从研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都只针对环境报告的某一部分内容,少有研究从整体的角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研究方法而言,实证性研究较少。(4)企业环境报告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研究成果虽然涉及评价体系和经济后果方面,但大多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结果,其借鉴意义缩水。

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企业环境报告第三方审核研究。环境报告信息内容多且杂,这要求第三方机构审核报告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环境报告的特性不仅提高了审核工作的要求,还加大了审核的风险。审核工作的完备有利于提高环境报告的信息质量。(2)企业环境报告的可比性研究。不同行业乃至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企业出具的环境报告都可能在形式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状的长久存在不易于环境报告披露的本质目的,也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比对。(3)企业环境报告的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从多方面找寻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站在实践的角度发现研究成果对企业披露环境报告具有一定推动意义,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觉披露性,完善环境报告的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常宁,刘建勇.关于我国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15):175-176.

[2] 何丽梅.基于独立环境报告的中日石油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97-102.

[3] 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29):42-47.

[4] 吕峻.公司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856-1863.

[5] 舒岳.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0(1):81-84.

[6] 孙振清.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4(8):46-50.

[7] 王立彦.环境会计与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吗?[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5):20-26.

[8] 钟朝宏,干胜道,邱英.钢铁企业首份环境报告评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8-121.

[9] 周竹梅.会计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编制[J].财会月刊,2011(12):51-52.

[10] Aly Salama, Robert Dixon, Murya Habbash. An Exa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UK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12, 19(1):19-42.

[11] Ans Kolk. Evaluat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1999(8):225-237.

[12] Charles H. Cho, Robin W. Roberts.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 by America’s Toxic: Legitimacy and Self Present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11):1-16.

[13] Chris J. van Staden, Jill Hooks.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and Responsiveness[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09(39):197-210.

[14] Giovanni Azzone, Michael Brophy, Giufiano Noci, et al. A Stakeholders’ View of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J].Long Range Planning, 1997,30(5):699-709.

[15] Jemil Morhardt. Scor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s for Comprehensiveness: A Comparison of Three System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7(6):88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