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9 01:01:01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1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2

Abstract: the subway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he particularity, the periodic and long-term, make its information is very lar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the subway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work,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way efficiency is very low. In order to efficient and accurate managemen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imely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metro tunnel structure stability condi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metro operation period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xamples, developed a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storage, pretreatment,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forecast and limit the function such as the early warning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e accurate and timely fast data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has a goo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spects.

Key words: the subway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工程。地铁隧道建造在地质复杂、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中心,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都要对其结构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

地铁隧道是一狭长的线状地下建构筑物,监测点数量比较大,其周期性和长期性,使数据量非常庞大。面对这些繁杂而又庞大的数据能否管理利用好,关系到监测隧道结构变形和预测预报结构变形工作能否实现和实现的质量。为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原始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监测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存在不直观、不及时、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点,根据地铁隧道结构自身特点研制一套高效率的、使用方便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必要的,它与变形监测一样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

1 系统设计思想

以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为管理对象,根据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信息的存储、预处理、管理分析、可视化分析监测信息、预测预报及限值预警,为结构分析提供数据资源,以及时反馈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状况,使安全监测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的管理监测信息,为确保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应满足如下要求:

1.1 提高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满足辅助决策需求。

1.2 构建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1.3 为后期自动化监测的开展及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

2 系统功能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文档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库管理、监测数据分析、信息预警预报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内容不仅涵盖了相关技术规范的所有要求,而且具有地铁隧道自身的特点,全面、标准、专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1 文档管理模块

2.1.1 变形监测资料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根据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国家相关规范和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以及当前地铁所处阶段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垂直位移监测(区间隧道沉降监测和隧道与地下车站沉降差异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区间隧道水平位移监测和隧道相对地下车站水平位移监测);隧道断面收敛变形监测等。

对于不同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项目内容,所用监测方法和仪器也不相同。通常,对于隧道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可通过大地测量或者自动化测量的方法利用精密水准仪、精密全站仪或智能全站仪进行;而对于隧道断面收敛变形监测,则要通过物理量测的方法利用收敛仪(计)进行。 变形监测资料包括历次变形监测的原始数据,监测报告及鉴定报告等。

2.1.2 工程概况资料

工程概况资料主要有工程概况、工程特性参数、重要技术资料和安全监测系统档案等。

(1)工程概况:包括地铁地理位置,车站布置,沿线主要建筑物概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构特性、施工情况等。

(2)重要技术资料:主要结构设计文件、图纸,运行设计报告,竣工验收报告,隧道加固改建或观测更新改造专题报告,重要工程图形和图像。

(3)变形监测系统档案: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运行、维护和历次检查、鉴定记录及报告。

(4)其他资料:主要包括水文、气象和地震资料等。

2.1.3 巡检资料

包括对隧道结构的各个部位和断面的渗漏、变形和裂缝等的日常巡查记录表,隧道安全情况和隧道重大事故报告等。

2.2 数据预处理模块

通过不同的方式导入原始监测资料,并对其进行粗差检验,若有粗差则提示警告,以便查找原因返工重测,然后再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不同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决定平差方法的选取。最后对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存储至相关数据库。

2.2.1 数据导入

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特别迅速,根据监测手段和方式不同,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接口程序实现系统和观测电子手簿直接相连,自动导入或手工导入。

2.2.2 粗差检验

依据相关规范规程应用相应检验粗差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若有粗差则给出提示警告和可能原因,以便查找原因返工重测;若没有粗差则提示检验通过,可进行下一步处理计算。

2.2.3 稳定性检验

通过对监测资料的计算分析,应用统计方法(F检验和t检验)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状况进行分析,为平差计算采用何种平差方法提供依据。2.2.4 平差计算

根据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稳定性检验结果,对变形监测网相应的选用经典平差、拟稳平差或自由网平差;如果监测资料(如隧道收敛变形监测资料等) 无需平差计算的则直接进行相关成果计算。

2.2.5 资料整理入库

根据前述各部分处理计算所得结果,对所得监测成果以及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存储入库。此外,可根据需要对相关监测属性信息进行相关编辑、修改,然后再整理入库。

2.3 数据库管理模块

对数据库相关数据进行查询、添加录入、修改和删除,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报表生成输出。

2.3.1 数据查询

根据不同监测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查询方式对测点的属性信息和监测成果进行条件查询和遍历查询,并可根据需要将查询结果以不同的方式输出。

2.3.2 数据录入添加

根据实际需要对测点属性数据和监测单位所提供的直接成果数据进行录入添加,同时可对属性数据信息进行编辑、修改添加。

2.3.3 数据修改

考虑到操作的规范性,系统只允许对监测点属性进行修改。通过查询所要修改的监测点,对其属性信息进行修改,同时可以动态显示数据库中的监测点属性信息,方便用户及时看到修改结果。

2.3.4 数据删除

与数据修改功能相似,通过对数据信息查询后再进行删除,删除前须经确认,然后才能操作,确保准确无误。

2.3.5 报表生成

可根据用户需要,查询相关监测信息,然后以相关的报表形式输出监测信息。

2.4 监测数据分析模块

通过应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方式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析过程和方式采用表格和曲线图形方式进行。

2.4.1 监测点稳定性分析

应用相关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指标,结合监测现场实际,对不同类型监测点稳定性进行分析评判。

2.4.2 可视化分析

针对监测信息反馈分析的需要,提供可视化的变形监测图形报表,辅助测点稳定性分析评判,以便使用者更直观具体地了解隧道结构整体变形趋势。

2.5 信息预警预报模块

仅仅将监测的信息录入系统中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稳定性分析以及前的监测成果模拟监测点的变形曲线,并结合相关资料预报今后的变化趋势。由于影响变形体的因素错综复杂,考虑到系统的通用性,模块提供了回归分析、灰色系统等传统的模型供选择。

根据系统给出的限值进行预警,提供相关区间段的工程图纸及地质、水文气象资料,便于隧道结构变形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2.6 系统管理模块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系统运行和数据操作过程中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必须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主要是指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及日常使用日志的管理。

2.6.1 系统用户管理

为保证监测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对系统的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用户登录系统的过程必须在系统日志中进行登记,包括用户名、登录时间、对系统的操作过程以及在系统中滞留的时间等。系统管理员定期将系统的用户使用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在征得主管领导的同意后,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用户或提升、降低某些用户的用户使用级别,必要时可以禁止某些用户的使用权力。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登录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两个部分。

2.6.2 系统日志及安全管理

本系统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日志的检查和备份功能,使系统管理员通过对系统日志的查看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地处理系统存在的隐患,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2.6.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为了保证管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经灾难性毁坏后,能正常恢复运行,必须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系统采用自动备份与人工备份结合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结语: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设计,各功能模块间具有相对地独立性,便于进行功能扩充,为后期自动化监测的开展及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的建立提供支持和铺垫。该系统不仅准确及时快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提高了地铁运营的管理水平,而且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证,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3

现阶段我国针对Near-miss管理系统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力度并不大,还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地铁施工工期长、任务多、施工环境差,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险兆事件管理系统的概述

由于地铁施工工程项目众多、距离较长,发生事故在所难免,这些事故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不同的类型具有与其对应的Near-miss。类型不同的Near-miss虽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各自具有独特之处。所以关于Near-miss的知识内容卷轶浩繁,形式不一。现阶段针对Near-miss的建立途径包括:直接立足于知识,进行通用、统一知识库模型的建立,并对与其对应的推理机制进行选择,逐步完善知识库系统,最终实现统一。数据库在低层数据结构以及存储组织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借鉴;在数据库系统中引入已经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知识数据库的建立,提高数据库的功能,使其在发挥传统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人工智能,提高数据库的演绎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智能化。在对地铁安全管理中Near-miss知识库进行实现的过程中,使用框架表示单体Near-miss的知识,将知识库和关系数据库进行耦合。

2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险兆事件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地铁施工不同时间段的特点

施工界面的顺序包括:泄压孔施工,能够在出现灾害的地段与邻近的道床上进行打孔,该种方式能够减小或消除水对道床产生的压力;拆除施工。拆除遭受灾害的区段中已经发生损坏的接触网、钢轨、隧道衬砌等;对衬砌进行修复。即为排水、混凝土的浇筑、钢筋的施工。该施工阶段具有多个界面,现场施工人员众多,为了加快排险速度,在最短时间之内恢复通车,将对城市交通的压力降到最低,留给施工的时间是很少的。在施工计划中有可能对其中一些程序进行了搭接,导致对施工风险进行控制的可能性降低。该种时间段的施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大部分属于检修施工。

2.2 发现和报告制度

Near-miss的发现与报告大部分情况下由地铁施工中的直接参与人员进行,其中包括地铁行车中负责调度的人员与地铁施工的现场人员。由于地铁施工的周期具有紧迫性,如果将其转达给第三人,再由第三人去辨识、优选步骤,再做出对应的指令,这在实际情况中是不容易实现的。这是由于第三人并不一定了解施工现场,并且留给第三人进行辨识等步骤的时间十分有限,会大大增加风险隐患。所以在该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由参与人员进行报告的方式,缩短辨识事件、优选步骤、分析原因、实际解决所耗费的时间。在施工中使用该种方式,实行地铁施工的现场参与人员与形成调度人员双向直接联系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施工现场的人员将实际情况报告给班长与跟班的工程师,然后这两组人员共同M行情况的分析与商讨。若不能在规定时间中将事件解决,应该对区间出清情况进行确定,并且保证随后的安全行车。

2.3 建立优选子系统

该种系统的建立对优选标准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由于地铁施工的每个时间段中存在内容与等级上的差异,因此优选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进行优选系统的建立时需要对此给予充分重视。通常情况下,能够使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知识,但是最终能够取得不同的效果。这是由于知识点所在的领域不同,特点也不相同,并且每一种表示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缺点。运用合适的知识收集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具体包括:对地铁工程中事故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Near-miss的有关知识;对地铁施工中对施工行为制定的安全规范制度与管理条例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得出Near-miss的相关知识;从地铁工程中现场工作人员的情况报告从获得Near-miss相关知识;指派专人对地铁施工现场中危险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观察,从中获取Near-miss的有关知识;通过对地铁工程进行实践,得出Near-miss相关知识。

2.4 构建可行性

通过对该地铁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得知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危险源信息登录系统。其中的危险源即为存在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事件,与Near-miss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系统中有关危险源的内容将运营期间全部的地铁区域作为基础,包括土木建设结构与设备发生的损坏,即为物理性危险隐患,并且牵涉到国内现阶段地铁工程中Near-miss系统中重视的施工人员身份、机械运行状态、材料质量、施工环境等,并且将前者作为关键部分,包括的内容较多,可以将后者从中分离出来,将地铁轨行区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细化、扩充前后两者,将其转变成Near-miss系统中互相平行的两个子系统。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地铁危险源信息登录系统的知识库,并且补充机制逐渐完善,在补充知识库时进行申报作业即可。该系统能够对子系统进行初步辨识与评估,从而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但是关于发现与报告制度的建立、子系统的优选、分析原因等方面的功能仍然存在缺陷。由此可见,危险源信息登录系统虽然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具有完全的可行性。

3 结语

文章从地铁施工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发现和报告制度、建立优选子系统、构建可行性几方面对Near-miss的应用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还需要对其余四个知识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实现对相似Near-miss的检索。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4

铁路经济分析是运用各种经济指标和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数据资料,利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铁路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投资等经济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挖掘潜力,使企业管理在可控、有序中运行,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一种重要管理活动。

1.2铁路经济分析的意义

经济分析是促使铁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正确、有效地开展经济分析工作,对促进铁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管理、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运行机制;三是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内容和指标

企业经济分析的内容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来决定。铁路企业经营包含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经营范围按资产分为国有铁路、控股合资铁路,按业务范围分为运营、建设、其它业务、多元经营以及控股合资铁路经营,经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分析的内容和分析的指标。

2.1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内容

1对铁路企业生产经营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运输效率情况、财务预算和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多元经营企业经营情况、控股合资铁路公司经营情况、铁路建设及投资进度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2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对经营形势、经济活动中存在困难、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3)提出整改措施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2.2铁路企业经济分析指标

铁路企业经济指标涵盖运输生产任务、运输效率、财务预算、能源和材料消耗、多元经营以及资金使用等经济指标达到100多项。为此,经济分析指标首先应突出重点、围绕上级经营业绩考核要求来确定;其次应按照经济指标类别和作用,建立完善的指标分析框架(见图1);其三指标统计项目除了应包括预算、当期、累期之外,还应包括同比、环比及预算进度比,通过对指标的全面分析,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规划和全过程控制。

3铁路企业经济分析的方法

正确应用各类分析报告、熟练地运用统计科学和科学使用分析方法,是开展铁路企业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经济分析质量的重要保障。

3.1正确应用各类分析报告

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建立在各种经济指标和各类分析报告等数据信息基础之上,各类分析报告包括财务分析报告、收入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各业务部门分析报告等等。正确应用各类分析报告,保证统计数据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统计数据所计算的有关指标和指标框架的真实有效,是保证经济分析质量的前提。如财务分析报告,是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铁路企业日常经济的信息是通过财务账簿进行记录、跟踪和反馈的。财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经济中信息量最大、涉及面最广、记录最完整、最能揭示经济业务事项内在关联的信息。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同时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选择设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定量分析,真实反映出企业年度内或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资产现状以及企业未来经营走势。因此,正确使用各类分析报告,是做好铁路企业经济分析的前提。

3.2熟练运用统计科学

做好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必须要熟练运用好统计科学。统计科学在铁路企业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进行铁路企业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比如旅客货物发送量、旅客货物周转量、旅客货物收入等主要指标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获取的统计信息;第二,对统计资料、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如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指数法等,都是统计科学所提供的;第三,对铁路企业经营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所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主要源于统计科学提供的统计预测方法。因此,统计科学是铁路企业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熟练运用统计科学,是做好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工作的基础。

3.3科学使用分析方法

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量和质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一是分析应注重数据及各项指标之间的量化关系,确保分析结论准确;二是在总结先进经验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时必须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出于单位利益歪曲、误导分析结论,掩饰问题本质和关键;三是要注重结构变化和趋势分析,重点加强对工作量、收入、支出、盈亏、资金、人员等结构变化,以及影响未来经营形势和经营目标完成的预期进行分析。通过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意见,及时对分析发现的新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因此,科学使用分析方法,是做好铁路企业经济分析的保障。

4铁路企业经济分析的重点

4.1围绕铁路经济的重点进行分析

铁路企业管理目的就在于对运输生产或经营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用较少的成本支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其“重点”主要表现在运输收入增长这个基本点上。运输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运输效率。围绕铁路经济的“重点”,一是对提高客货运输、增运增收、做大市场份额进行分析;二是对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进行分析;三是对预算管理、节支降耗、资金统筹等进行分析。通过对铁路经济“重点”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制定提供依据,为铁路企业一切经济都要以提高运输经营的“重点”为中心提供依据。在激烈的竞争中,铁路企业只有围绕旅客、货主需求,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质量,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提高铁路企业竞争力。

4.2围绕铁路经济变化点进行分析

铁路经济是市场经济,经济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所以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应围绕着经济的“变化点”进行分析。一是对运输生产组织的变动调整进行分析,如新线、新站和新装备投入使用;二是对运输产品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如客货线路和车次调整、特殊和重点运输品类变化、运输手段和方式的变动等;三是对明显变化的效益、效率指标,与预算相比有较大偏差的收支主要项目,投资概算超欠幅度以及市场因素变化等,应逐级逐项深入分析;四是上级政策和规定调整或本单位经济过程中经营形势和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存在较突出问题时,均应及时进行分析。通过对铁路经济“变化点”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变化点”的主客观方面的关键因素、影响程度和责任部门,为措施制定提供决策依据,适时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进一步增强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围绕铁路经济差距点进行分析

铁路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是围绕自身发展目标来开展的,所以铁路企业经济分析应围绕经营活动“差距点”进行分析。一是围绕目标计划差距点分析,如生产经营任务完成与年度目标计划的差距,财务收支完成预算进度与盈亏动态目标差距等;二是围绕同行业或其他先进单位的差距作对比分析,如对运输收入、周转量、旅客货物发送量等差距进行对比分析;三是围绕上级部门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以及工作要求上的差距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本单位经营状况所处的位置,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作为下一阶段企业奋斗目标并通过努力予以解决,不断缩小“差距点”,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使企业更具活力。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5

2007年8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免费地铁报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具有产业属性的免费新闻纸——有正式的刊号,以刊登新闻信息和时事评论为主,并通过免费赠阅的方式向大众公开发行。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版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免费地铁报。在了解免费地铁报的发展现状和带来的启示后,笔者拟探讨在西安地铁开通后,如果发行免费地铁报纸,价值空间如何?

一、免费地铁报发展现状

自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地铁报METRO,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创办了相当强势的地铁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4个国家创办了免费报,数量达240多家。在欧洲有免费报纸的国家,发行数量已经占到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欧洲部分国家,免费报纸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免费日报市场份额在西班牙占到了51%、在葡萄牙占到了33%、在丹麦占到了32%、瑞士为31%、在意大利为29%。2007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在南非开普敦发表报告称,2006年的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增长2.3%;如果算上免费报纸,这一数字达4.61%,免费报纸占据总发行量的将近8%。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全球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翻了一番多,从1200万份增加到2800万份,上涨了137%。这说明免费报纸作为报纸营销的一种策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报界的重视。

我国免费地铁报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香港,如《都市日报》、《头条日报》、《am730》等。在我国内地仅有四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上海《I时代报》、广州《羊城地铁报》和南京《东方卫报》。虽然地铁报在中国内地还处于初级阶段,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羊城地铁报》于2006年lO月创刊,于2007年12月实现当月盈亏平衡,创造了国内报纸的营销奇迹。2008年7月3日,我国内地这四家地铁报为聚集新型业态实力、共筹合作平台,联合在北京举行“全国地铁媒体联盟高峰论坛”,宣布正式成立“全国地铁报联盟”,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新兴力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二、免费地铁报带来什么

1.带来潜在的受众群体,扩大了消费市场

与传统付费报纸相比,免费报纸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获得,读者在地铁口随手即得并快速阅读,易于接触到偶尔读者,并被偶尔读者所接受,也可以把非读者改变成读者,从而开辟新的读者市场。而且地铁报变传统报纸以内容定位读者为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精准定位了目标受众群体,缩短了发行量的培植时间,快速形成广告经营的规模。英国的《地铁报》锁定的目标读者是家中不订报、每日乘地铁上班、年轻而爱时髦的25到35岁的白领上班族。这批年龄在25到35岁的城市人的“眼球”,对于广告商来讲可谓价值连城,也是传统大报想方设法都无法吸引的读者。

2.带来新型而有效的报业运营模式

媒体产品本质不同于其他消费商品在单一市场运作,而是在“双向产品市场”中操作的。第一个市场是指将媒体内容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提供时间和金钱交换该产品。而免费地铁报有其独特性:读者只付出时间,而不付出金钱。但是发行量的大小决定广告来源的多少,读者量的增加为广告市场份额的扩大增加着筹码,所以吸引读者阅读是地铁报担负的重责。第二市场指媒介向广告商出售受众的时间与注意力。免费报纸在第一市场所缺失的物质收入,需依靠第二市场来获得补偿,只能依靠广告和降低成本来赢利。所以地铁报对广告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普通收费印刷媒体,它向广告主出售的是较完整的地铁族传播通路与读者注意办。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巨大的客流会形成高度密集型的人群区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媒体需求;另外,地下空间的封闭状态和连接地面重要区域等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广告环境;而且免费报纸是定向性投放,可以创造有价值的广告客户资源。

总之,免费报纸实施“先舍后得”的免费营销战略,快速占位,受众目标佳,造势影响大,能够达到扩大发行量、改善受众结构、培植优质广告客户资源的目的,会获得更大的广告收益。

3.受多方博弈的编辑策略

免费地铁报开辟迅速阅读的机制,刊登的新闻短小精悍,源于地铁本身的时间限制;而对于年轻的受众,又必须提供符合青年人口味的编辑内容;我国地铁报是报业集团与地铁公司合作下的产物,编辑政策也会受到二者的影响;而其盈利又源于广告商的惠顾,所以内容的编辑上也会有所倾向。综述之,地铁报是一种外部依赖度较高、运营模式较为脆弱的媒介形态,所依赖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媒介生态系统内部制约因素较多,地铁报编辑策略要受到多方博弈的影响和作用。

4.给传统报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传统报业要充分认识到免费地铁报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报纸发行量不断下滑,而地铁报的发行量不断上涨。近年来,传统报纸的管理者们认为,印刷型的报纸市场空间已经饱和,所以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网络版上。然而地铁报的实践证明,报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向新的读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借鉴其新的运营模式,创办向成熟社区赠阅的免费社区报、面向特定场所的直投报刊以及免费向手机用户发送的手机报,都可成为传统报业变革中的新思路。

三、通过PESTl模型对西安发展免费地铁报的空间分析

1.政策环境

2002年3月,中国免费报纸的先行者——北京《地铁报》试刊发行,引起业界巨大震动,却最终渐无声息的退出。究其原因,首先是违背了我国新闻出版法规,未拿到刊号就试发行,已属违规操作;其次,就是担心免费报纸进入市场,对现有付费报纸产生冲击。

其次,政策和法律环境因素规范着免费报纸的发展路径,规避无序竞争。2005年12月1日,新《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经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后正式施行。《规定》中指出,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此规定所称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规定》设定并净化了免费报纸必须遵循的外部法规环境,必须是一份合法出版物。

所以,在当前的报刊出版管理制度下,通过依托报业集团走从属发展道路,是内地免费报纸发展的一条路径。《北京娱乐信报》原来是一张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娱乐休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报纸,但其广告效果不好、经营不理想。在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京报集团的肯定和支持下,

2007年信报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向地铁报转型,以摆脱困境,进行差异化经营。而《羊城地铁报》2006年10月创刊发行,由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地铁总公司联合组建的报业有限公司管理。《I时代》和《东方卫报》分别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当地地铁公司合作办报。

2.西安的经济环境

报纸的繁荣发展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意味着当地读者有较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而且意味着当地产业经济发达,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总量,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西安的经济状况,以求得西安有能力办免费地铁报的经济依据。

据陕西省统计局和西安市统计局统计:2008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西安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64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从数据中可看出西安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把西安与内地已经办有免费地铁报的四个城市进行经济实力对比(见表1)。西安经济实力虽不如上海、北京、广州和南京,但就经济增长速度来说,西安市位于这几个城市的首位,可见西安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而地铁作为凝聚人类尖端科技的城市交通体系,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西安市地铁的修建,将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奠定了免费报纸广告经营规模的增量空间。

从西安的经济环境分析看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越来越发达,将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量.这为发展西安免费报纸奠定了经济基础。

3.社会环境:居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

据研究,在中小城市发展免费报纸具有一定风险,人口密集度不够高、交通枢纽不集中,广告市场潜力有限等因素限制了免费报纸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因此,在拥有地铁等交通枢纽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创办免费报纸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下面我们将分析西安市居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

2008年全年西安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5978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272.25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91.7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7.8%。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为50717万人,占65.67%;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0932人,位居西部重点城市乃至全国前列。

从上面数据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西安人口较多,居民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有潜在的阅读人口数量。

4、科技交通环境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报业的采编、印刷等技术在近年也得到很力提升,越来越成熟。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公里,由三条骨干线和三条辅助线组成。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东西主客流走廊,向西延伸12.5公里至咸阳市人民广场,向东延伸17.4公里至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线建成后,预计客运量为40.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68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4.2万人次/小时。二号线(铁路北客站一韦曲)是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建设二号线客运量为47.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83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3.78万人次/小时。从西安市修建地铁规划可以预见未来顾客群体的潜力不可忽视,而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的上班族和学生。来自香港《都市日报》的一项数据表明,64%的都市日报读者年龄介于15-44岁,32%的都市日报读者拥有大学学历,76%的都市日报读者为上班族。《am730》报纸的名字更是取意“清早7点半”,目标读者也是年轻人。

总之,免费地铁报在我国报业市场的出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举动,也是未来报刊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增长点。通过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价值空间分析,可以预见,若致力于维护和稳固此类型报纸的唯一性和不可或缺性,发展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从读者、内容、品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挖掘地铁报的价值,地铁报必将在西安报业这块肥沃的市场上成为一支竞争力强、占据重要地位的生力军。以下是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几点建议:

1.目标受众相对年轻,30岁左右的中青年,有较高收入。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6

2007年8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免费地铁报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具有产业属性的免费新闻纸——有正式的刊号,以刊登新闻信息和时事评论为主,并通过免费赠阅的方式向大众公开发行。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版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免费地铁报。在了解免费地铁报的发展现状和带来的启示后,笔者拟探讨在西安地铁开通后,如果发行免费地铁报纸,价值空间如何?

一、免费地铁报发展现状

自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地铁报metro,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创办了相当强势的地铁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4个国家创办了免费报,数量达240多家。在欧洲有免费报纸的国家,发行数量已经占到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欧洲部分国家,免费报纸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免费日报市场份额在西班牙占到了51%、在葡萄牙占到了33%、在丹麦占到了32%、瑞士为31%、在意大利为29%。2007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在南非开普敦发表报告称,2006年的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增长2.3%;如果算上免费报纸,这一数字达4.61%,免费报纸占据总发行量的将近8%。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全球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翻了一番多,从1200万份增加到2800万份,上涨了137%。这说明免费报纸作为报纸营销的一种策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报界的重视。

我国免费地铁报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香港,如《都市日报》、《头条日报》、《am730》等。在我国内地仅有四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上海《i时代报》、广州《羊城地铁报》和南京《东方卫报》。虽然地铁报在中国内地还处于初级阶段,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羊城地铁报》于2006年lo月创刊,于2007年12月实现当月盈亏平衡,创造了国内报纸的营销奇迹。2008年7月3日,我国内地这四家地铁报为聚集新型业态实力、共筹合作平台,联合在北京举行“全国地铁媒体联盟高峰论坛”,宣布正式成立“全国地铁报联盟”,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新兴力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二、免费地铁报带来什么

1.带来潜在的受众群体,扩大了消费市场

与传统付费报纸相比,免费报纸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获得,读者在地铁口随手即得并快速阅读,易于接触到偶尔读者,并被偶尔读者所接受,也可以把非读者改变成读者,从而开辟新的读者市场。而且地铁报变传统报纸以内容定位读者为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精准定位了目标受众群体,缩短了发行量的培植时间,快速形成广告经营的规模。英国的《地铁报》锁定的目标读者是家中不订报、每日乘地铁上班、年轻而爱时髦的25到35岁的白领上班族。这批年龄在25到35岁的城市人的“眼球”,对于广告商来讲可谓价值连城,也是传统大报想方设法都无法吸引的读者。

2.带来新型而有效的报业运营模式

媒体产品本质不同于其他消费商品在单一市场运作,而是在“双向产品市场”中操作的。第一个市场是指将媒体内容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提供时间和金钱交换该产品。而免费地铁报有其独特性:读者只付出时间,而不付出金钱。但是发行量的大小决定广告来源的多少,读者量的增加为广告市场份额的扩大增加着筹码,所以吸引读者阅读是地铁报担负的重责。第二市场指媒介向广告商出售受众的时间与注意力。免费报纸在第一市场所缺失的物质收入,需依靠第二市场来获得补偿,只能依靠广告和降低成本来赢利。所以地铁报对广告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普通收费印刷媒体,它向广告主出售的是较完整的地铁族传播通路与读者注意办。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巨大的客流会形成高度密集型的人群区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媒体需求;另外,地下空间的封闭状态和连接地面重要区域等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广告环境;而且免费报纸是定向性投放,可以创造有价值的广告客户资源。

总之,免费报纸实施“先舍后得”的免费营销战略,快速占位,受众目标佳,造势影响大,能够达到扩大发行量、改善受众结构、培植优质广告客户资源的目的,会获得更大的广告收益。

3.受多方博弈的编辑策略

免费地铁报开辟迅速阅读的机制,刊登的新闻短小精悍,源于地铁本身的时间限制;而对于年轻的受众,又必须提供符合青年人口味的编辑内容;我国地铁报是报业集团与地铁公司合作下的产物,编辑政策也会受到二者的影响;而其盈利又源于广告商的惠顾,所以内容的编辑上也会有所倾向。综述之,地铁报是一种外部依赖度较高、运营模式较为脆弱的媒介形态,所依赖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媒介生态系统内部制约因素较多,地铁报编辑策略要受到多方博弈的影响和作用。

4.给传统报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传统报业要充分认识到免费地铁报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报纸发行量不断下滑,而地铁报的发行量不断上涨。近年来,传统报纸的管理者们认为,印刷型的报纸市场空间已经饱和,所以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网络版上。然而地铁报的实践证明,报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向新的读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借鉴其新的运营模式,创办向成熟社区赠阅的免费社区报、面向特定场所的直投报刊以及免费向手机用户发送的手机报,都可成为传统报业变革中的新思路。

三、通过pestl模型对西安发展免费地铁报的空间分析

1.政策环境

2002年3月,中国免费报纸的先行者——北京《地铁报》试刊发行,引起业界巨大震动,却最终渐无声息的退出。究其原因,首先是违背了我国新闻出版法规,未拿到刊号就试发行,已属违规操作;其次,就是担心免费报纸进入市场,对现有付费报纸产生冲击。

其次,政策和法律环境因素规范着免费报纸的发展路径,规避无序竞争。2005年12月1日,新《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经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后正式施行。《规定》中指出,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此规定所称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规定》设定并净化了免费报纸必须遵循的外部法规环境,必须是一份合法出版物。

所以,在当前的报刊出版管理制度下,通过依托报业集团走从属发展道路,是内地免费报纸发展的一条路径。《北京娱乐信报》原来是一张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娱乐休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报纸,但其广告效果不好、经营不理想。在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京报集团的肯定和支持下,

2007年信报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向地铁报转型,以摆脱困境,进行差异化经营。而《羊城地铁报》2006年10月创刊发行,由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地铁总公司联合组建的报业有限公司管理。《i时代》和《东方卫报》分别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当地地铁公司合作办报。

2.西安的经济环境

报纸的繁荣发展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意味着当地读者有较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而且意味着当地产业经济发达,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总量,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西安的经济状况,以求得西安有能力办免费地铁报的经济依据。

据陕西省统计局和西安市统计局统计:2008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西安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64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从数据中可看出西安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把西安与内地已经办有免费地铁报的四个城市进行经济实力对比(见表1)。西安经济实力虽不如上海、北京、广州和南京,但就经济增长速度来说,西安市位于这几个城市的首位,可见西安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而地铁作为凝聚人类尖端科技的城市交通体系,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西安市地铁的修建,将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奠定了免费报纸广告经营规模的增量空间。

从西安的经济环境分析看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越来越发达,将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量.这为发展西安免费报纸奠定了经济基础。

3.社会环境:居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

据研究,在中小城市发展免费报纸具有一定风险,人口密集度不够高、交通枢纽不集中,广告市场潜力有限等因素限制了免费报纸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因此,在拥有地铁等交通枢纽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创办免费报纸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下面我们将分析西安市居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

2008年全年西安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5978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272.25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91.7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7.8%。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为50717万人,占65.67%;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0932人,位居西部重点城市乃至全国前列。

从上面数据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西安人口较多,居民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有潜在的阅读人口数量。

4、科技交通环境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报业的采编、印刷等技术在近年也得到很力提升,越来越成熟。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公里,由三条骨干线和三条辅助线组成。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东西主客流走廊,向西延伸12.5公里至咸阳市人民广场,向东延伸17.4公里至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线建成后,预计客运量为40.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68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4.2万人次/小时。二号线(铁路北客站一韦曲)是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建设二号线客运量为47.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83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3.78万人次/小时。从西安市修建地铁规划可以预见未来顾客群体的潜力不可忽视,而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的上班族和学生。来自香港《都市日报》的一项数据表明,64%的都市日报读者年龄介于15-44岁,32%的都市日报读者拥有大学学历,76%的都市日报读者为上班族。《am730》报纸的名字更是取意“清早7点半”,目标读者也是年轻人。

总之,免费地铁报在我国报业市场的出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举动,也是未来报刊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增长点。通过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价值空间分析,可以预见,若致力于维护和稳固此类型报纸的唯一性和不可或缺性,发展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从读者、内容、品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挖掘地铁报的价值,地铁报必将在西安报业这块肥沃的市场上成为一支竞争力强、占据重要地位的生力军。以下是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几点建议:

1.目标受众相对年轻,30岁左右的中青年,有较高收入。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7

做好城市地铁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地铁(包括轻轨)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灾难,致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地铁的正常运营受到严重威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

(3)超出省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

(5)国务院认为需要国务院或建设部响应。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放在首位。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建设部牵头负责,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武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负责有关地铁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3)属地为主、分工协作

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实行属地负责制,城市人民政府是处置事故灾难的主体,要承担处置的首要责任。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队、武警、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保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快速有效处置。

(4)应急处置与日常建设相结合、有效应对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队、武警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尤其是地铁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对事故灾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调动全社会力量,建立应对事故灾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应急机制建设和资源准备要坚持应急处置与日常建设相结合,降低运行成本。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国家应急机构

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建设部设立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联络组和专家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建设部质量安全司,具体负责全国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联络组由各成员单位指派的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专家组由地铁、公安、消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防化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2.2省级、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

省级、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比照国家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2.3城市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

城市地铁企业应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参加的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

3预警预防机制

3.1监测机构

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地铁的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城市地铁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对检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城市地铁运行状况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并做出报告,每半年向国家和省级地铁应急机构做出书面报告。

3.2监测网络

由省级、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地铁企业组成监测网络,省级、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城市地铁监察员对城市地铁进行检查监督。

3.3监测内容

城市地铁的规章制度、强制性标准、设施设备及安全运营管理。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Ⅰ级响应行动(响应标准见l.3)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当领导小组进入Ⅰ级响应行动时,事发地各级政府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Ⅱ级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城市人民政府可根据事故灾难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4.1.1领导小组的响应

建设部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灾难报告2小时内,决定是否启动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时,领导小组启动并实施本预案。及时将事故灾难的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并抄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武警等有关方面的通信联系;开通与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级应急机构、事发地城市政府应急机构、现场应急机构、相关专业应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进展情况;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应急工作;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向国务院提出请求。

Ⅱ级以下响应时,及时开通与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级应急机构、事发地城市政府应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进展情况;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为地方应急指挥救援工作提供协调和技术支持;必要时,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应急工作。

4.1.2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武警的响应

Ⅰ级响应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武警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参与应急工作,启动并实施本部门相关的应急预案。

4.2不同事故灾难的应急响应措施

4.2.1火灾应急响应措施

(1)城市地铁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消防预案,针对不同车站、列车运行的不同状态以及消防重点部位制定具体的火灾应急响应预案;

(2)贯彻“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积极施救;

(3)处置火灾事件应坚持快速反应的原则,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把握起火初期的关键时间,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4)火灾发生后,工作人员应立即向“119”、“110”报告。同时组织做好乘客的疏散、救护工作,积极开展灭火自救工作;

(5)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2.2地震应急响应措施

(1)地震灾害紧急处理的原则:

a.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各单位、各部门要听从事发地省、直辖市人民政府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b.抓住主要矛盾,先救人、后救物,先抢救通信、供电等要害部位,后抢救一般设施。

(2)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地铁企业负责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及管理工作。

(3)破坏性地震预报后,即进入临震应急状态。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a.根据震情发展和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停止运营和施工,组织避震疏散;

b.对有关工程和设备采取紧急抗震加固等保护措施;

c.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d.及时准确通报地震信息,保护正常工作秩序。

(4)地震发生时,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及时将灾情报有关部门,同时做好乘客疏散和地铁设备、设施保护工作。

(5)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接到地震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2.3地铁爆炸应急响应措施

(1)迅速反应,及时报告,密切配合,全力以赴疏散乘客、排除险情,尽快恢复运营;

(2)地铁企业应针对地铁列车、地铁车站、地铁主变电站、地铁控制中心,以及地铁车辆段等重点防范部位制订防爆措施;

(3)地铁内发现的爆炸物品、可疑物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排除,任何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触动;

(4)地铁爆炸案件一旦发生,市级建设主管部门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和应急工作;

(5)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接到爆炸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2.4地铁大面积停电应急响应措施

(1)地铁企业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日常安全供电保障工作,准备备用电源,防止停电事件的发生;

(2)停电事件发生后,地铁企业要做好信息工作,做好乘客紧急疏散、安抚工作,协助做好地铁的治安防护工作;

(3)供电部门在事故灾难发生后,应根据事故灾难性质、特点,立即实施事故灾难抢修、抢险有关预案,尽快恢复供电;

(4)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接到停电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3应急情况报告

应急情况报告的基本原则是:快捷、准确、直报、续报。

4.3.1快捷

最先接到事故灾难信息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最迟不能超过1小时。

4.3.2准确

报告内容要真实,不得瞒报、虚报、漏报。

4.3.3直报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灾难,要直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省、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国务院,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4.3.4续报

在事故灾难发生一段时间内,要连续上报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进展情况及有关内容。

4.3.5报告内容

特别重大事故灾难快报及续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单位的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2)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4)事件的简要经过;

(5)其他需上报的有关事项。

4.4报告程序

4.4.1地铁事故灾难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警,并报告地铁企业应急机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确认事故灾难性质和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的预案,并向上级地铁应急机构报告。

4.4.2特别重大事故灾难发生单位、属地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必须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灾难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灾难现场;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灾难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作;

(4)服从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故灾难情况,协调组织事件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4.4.3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灾难扩大、恢复生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灾难现场的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4.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的单位及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在事故灾难发生后4小时内写出事故灾难快报,分别报送国家、省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

4.5情况接报

4.5.1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发生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后,迅速通知领导小组,并根据事故灾难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4.5.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务院,同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4.6紧急处置

紧急处置应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依靠本行政区域的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地铁企业和当地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使事故灾难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7医疗卫生救助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组织做好应急准备,在应急响应时,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4.8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需要佩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灾难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应急机构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城市人民政府应事先为城市地铁企业配备响应的专业防护装备。

4.9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机构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事故灾难的特点,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2)决定紧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和程序,指定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疏散、转移和安置;

(3)启用应急避难场所;

(4)维护事发现场的治安秩序。

4.10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现场应急机构组织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的处置能力时,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本行政区域外的社会力量支援。

4.11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机构成立事故灾难现场检测与评估小组,负责检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查找事故灾难的原因和评估事态的发展趋势,预测事故灾难的后果,为现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4.12信息

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信息的公开由各级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决定。对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和应急响应的信息实行统一、快速、有序、规范管理。

信息应明确事件的地点、事件的性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救援进展情况、事件区域交通管制情况以及临时交通措施等。

4.13应急结束

Ⅰ级响应行动由领导小组决定终止。

Ⅱ级以下响应行动的终止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事发地的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地铁事故灾难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治安管理、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物资供应和及时补充、恢复生产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灾难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地铁正常运营秩序。

5.2保险理赔

地铁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3调查报告

属于Ⅰ级响应行动的地铁事故灾难由领导小组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国务院可以直接组成调查组。属于Ⅱ级以下响应行动的地铁事故灾难调查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必要时,领导小组可以牵头组成调查组。

应急状态解除后,现场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整理和审查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灾难原因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必要时,修订城市地铁应急预案,并及时作出书面报告。

(1)应急状态终止后的两个月内,现场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向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2)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灾难的地铁基本情况,事故灾难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主要经验教训和事故灾难责任人及其处理结果等。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应指定专门场所并建设相应的设施满足进行决策、指挥和对外应急联络的需要。

逐步建立并完善全国地铁安全信息库、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报送格式和程序,保证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市级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保证应急响应期间领导小组同国务院,省级、市级和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急支援单位通信联络的需要;明确联系人、联系方式。

能够接受、显示和传达地铁事故灾难信息,为应急决策和专家咨询提供依据;能够接受、传递省级、市级地铁应急机构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能够为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指挥、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传输提供条件;对省级、市级和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预案及地铁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备案。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救援装备保障

有地铁运营的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地铁应急装备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地铁应急装备保障工作。

6.2.2应急队伍保障

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武警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应急支援力量准备。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并完善以消防部队为骨干的应急队伍。

6.2.3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事故灾难后,事发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对事发现场和相关区域进行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特别通道,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6.2.4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落实医疗卫生应急的各项保障措施。

6.2.5治安秩序保障

应急响应时,事发地公安机关负责事故灾难现场的治安秩序保障工作。

6.2.6物资保障

省级人民政府和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建立应急设备、救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

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协调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跨地区的物资调用。

6.2.7资金保障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事故灾难应急资金准备。领导小组应急处置资金按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规定解决。

6.2.8社会动员保障

事发地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地铁事故灾难的应急。领导小组协调事发地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救援。

6.2.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规划与建设能够基本满足事故灾难发生时人员避难需要的场所。

6.2.10应急保障的衔接

省级、市级的应急保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及各自批准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保障应为各自所需的应急响应能力提供保证,并保证各级响应的相互衔接与协调。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领导小组专家组对应急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省级人民政府应比照领导小组专家组的设置,建立相应的机构,对应急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市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地铁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开发应急技术和装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6.4.1公众信息交流

公众信息交流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和地铁企业负责,主要内容是城市地铁安全运营及应急的基本常识和救助知识等。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宣传内容、方式等,并组织地铁企业实施。

6.4.2培训

对所有参与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与响应的人员进行培训。

6.4.3演习

省级人民政府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应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习。城市(含直辖市)人民政府应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习。

6.5监督检查

领导小组对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7附则

7.1名词解释

7.1.1地铁

本预案所称地铁是指承担城市公共客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上形式和地下形式。

7.1.2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

本预案所称的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是指需要启动本预案中规定的Ⅲ级以上应急响应的灾难事故。

特别重大、重大事故灾难类型主要包括:

(1)地铁遭受火灾、爆炸等事故灾难;

(2)地铁发生大面积停电;

(3)地铁发生一条线路全线停运或两条以上线路同时停运;

(4)地铁车站内发生聚众闹事等突发事件;

(5)地铁遭受台风、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7.1.3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建设部根据国家应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7.3.1奖励

在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挽救事故灾难有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集体财产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准备或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3.2责任追究

在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7.4国际交流与合作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8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概况

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进口里程DK1+440,出口里程DK14+300。

树木岭隧道进口工作井-树木岭站盾构区间为左右双线,采用两台Ф9.33m的土压平衡盾构从进口工作井始发后平行掘进。盾构管环外径9.0m,内径8.1m,管环厚度45cm,平均宽度1.8m,双边楔形量32mm,C50砼,抗渗等级P12,管片壁后空隙采用同步注浆进行充填。管环为通用管环,每环管片包含5块标准块,2块邻接块,1块封顶块。F块位置对应不同22组盾构推进油缸位置,管环类型分为22个点位。

2 盾构施工对邻近及下穿京广铁路的沉降影响分析

2.1盾构施工对邻近京广铁路段的沉降影响分析

2.1.1树木岭隧道与近邻京广铁路线位置关系

树木岭隧道进口至树木岭车站区间隧道于里程YDK1+440~ YDK2+226邻近京广铁路线,其中在里程YDK1+810.42~ YDK2+226设计采用Φ600@400双排高压旋喷隔离桩,位于现状铁路护栏外侧并躲避既有地下管线设置

2.1.2计算模型

根据隧道与京广铁路平面位置关系,取邻近京广铁路线最近横断面里程段YDK2+226分析,采用midas/gts软件计算,该段隧道埋深17.06m,两隧道中心间距为18m。模拟计算不考虑隧道纵向影响,取每延米隧道近似按平面应力应变问题处理。建立宽度100m,深度50m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左右边界水平约束,底部边界竖直向约束,地层材料及铁路路基采用四节点平面单元模拟,管片采用二节点弹性梁单元。岩土材料屈服条件采用Moth―Coulomb准则。

本计算考虑两种工况:有隔离桩和无隔离桩,分别计算两种工况下隧道施工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降。列车荷载参照规范,取为60kPa。

2.1.3计算假定

(1)土体为各向同性、均值的理想弹塑性体,简化地表和各层土体,使其均呈匀质的水平层状分布;

(2)初始地应力在模型计算只考虑土体自重应力,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忽略岩土体构造应力,使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土体达到平衡,而后再进行盾构施工的开挖;

(3)模型中所选用的地层参数,参照工程地勘报告中所给出的土体参数;

(4)假定既有铁路的路基及轨道结构变形一致;

(5)假定既有铁路在施工前路基及轨道结构处于良好状态;

(6)计算中不考虑衬砌管片分块之间的横向连接及各管片环之间纵向连接,而代之于考虑刚度折减系数,刚度折减系数计算中取为0.8;

(7)根据日本对工程实测数据统计,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应力释放率为10%~20%,本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最不利情况,设定地层应力释放率为20%;

(8)模型中处自重外,考虑地面列车活载,为安全起见,地面施加60kPa的面压力。此处地面上是满布的列车轨道,所以将60kPa施加到整个模型的顶面。

2.2盾构施工对下穿京广铁路注浆加固区沉降影响分析

2.2.1隧道下穿京广铁路注浆加固区域说明

树木岭隧道进口至树木岭车站区间隧道于里程YDK2+260~ YDK2+400斜穿京广铁路客外上行线,正穿车辆段房屋2层1栋,3层1栋,1层3栋。

根据勘察报告,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更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为人工填土;地层有更新统冲洪积层及白垩系至下第三系东湖群,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细圆砾土及泥质粉砂岩。

盾构下穿既有铁路线前,在YDK2+226~ YDK2+295.86采取注浆加固,在既有铁路南北两侧施做注浆施工导洞作为注浆工作面,注浆加固区的范围沿铁路方向长度70m,总宽度40m。注浆加固区的深度方向为隧道顶部以上5m及顶部以下3(共8m)范围内。

2.2.2计算模型

树木岭隧道在YDK2+226--YDK2+295.86采取注浆加固,取隧道埋深为18.8m的里程段YDK2+246分析,采用midas/gts软件计算,两隧道中心间距为18m。模拟计算不考虑隧道纵向影响,取每延米隧道近似按平面应力应变问题处理。建立宽度80m,深度50m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左右边界水平约束,底部边界竖直向约束,地层材料及铁路路基采用四节点平面单元模拟,管片采用二节点弹性梁单元。岩土材料屈服条件采用Moth-Coulomb准则。考虑注浆加固对围岩岩性的改善,在模拟时适当提高加固区围岩参数,各材料参数取值见表1。

表1 围岩及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

2.2.3计算假定

(1)土体为各向同性、均值的理想弹塑性体,简化地表和各层土体,使其均呈匀质的水平层状分布;

(2)初始地应力在模型计算只考虑土体自重应力,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忽略岩土体构造应力,使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土体达到平衡,而后再进行盾构施工的开挖;

(3)模型中所选用的地层参数,参照工程地勘报告中所给出的土体参数;

(4)假定既有铁路的路基及轨道结构变形一致;

(5)假定既有铁路在施工前路基及轨道结构处于良好状态;

(6)计算中不考虑衬砌管片分块之间的横向连接及各管片环之间纵向连接,而代之于考虑刚度折减系数,刚度折减系数计算中取为0.8;

(7)根据日本对工程实测数据统计,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应力释放率为10%~20%,本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最不利情况,设定地层应力释放率为20%;

(8)模型中处自重外,考虑地面列车活载,为安全起见,地面施加60kPa的面压力。此处地面上是多条列车轨道,所以将60kPa施加到整个模型的顶面。

2.2.4施工采取的应对措施

(1)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未处理任何措施条件下,盾构下穿铁路路基时,施工产生的沉降不能满足铁路正常运营要求;

(2)采用地层注浆加固措施后,可以明显降低沉降量及沉降槽的宽度,注浆加固措施可以比较好的控制由于盾构穿越工程对京广铁路所带来沉降,降低工程风险;

(3)在实际施工时时刻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盾构穿过时铁路安全;

(4)采用地层注浆加固措施后,由于无法完全保证隧道顶部地层加固范围及加固效果,若地面变形值达到警戒值,需采取地面跟踪注浆来保护路基;

(5)盾构施工会加剧地面铁路轨道的不平顺,从而加大地面列车的冲击荷载,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是否在盾构推进过程中采取列车限速措施。

3.结束语

目前,我部第一台盾构机已全部组装调试完成,通过上述针对各种不同区段一系列盾构施工对京广既有线铁路沉降影响分析研究,使我们对穿越京广既有线铁路这一本工程最高的风险点和最大技术难点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沉降影响分析研究成果,编制完成了盾构临近及穿越京广既有线铁路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下部盾构的实际施工。

参考文献:

(1)树木岭隧道进口至树木岭车站区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树木岭隧道进口至树木岭车站区间超前地质预报设计;

(3)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①《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 10302-96;

②《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J284-2004;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18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总体设计方法

(1)调查法。采用调研、整理、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实现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及实用性等方面的一致性。

(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对象,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针对合作银行提供的电子数据接口,基于本系统数据平台,形成资金风险提示预警。

(3)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集中于合作银行与本系统数据的差异构建;定量分析主要对车站差错进行梳理,分析问题原因。

(4)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其他铁路局运输进款资金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适合自身的运输进款资金监控系统。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近几年高铁、动车的开行,货运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运输收入初见成效,同时铁路运输的收入也大幅增加,2016年,全国铁路运输收入完成6 609.89亿元,哈尔滨局运输收入完成307.85亿元,现金支票68.45亿元,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如何管理,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避免发生现金丢失、被盗、被非法挪用,如何确保铁路运输收入的进款完整和缴拨及时,为此,哈尔滨局收入处自主开发设计了“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此系统在全国首家实现了银行电子数据与铁路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对资金风险进行分析,对存在风险的资金信息实时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各有关人员并及时查找资金风险提示的原因。

哈尔滨铁路局收入稽查处与车站运输收入进款专户的开户银行的黑龙江省总行积极沟通协调,通过专线的方式由银行提供有关电子数据信息,对铁路运输收入资金的监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实现了铁路局资金的闭环管理及实时监控,特别是对于支出费用在1 000元以上的,支出对方账户不是哈尔滨铁路局运输收入进款专户的资金实时发送短信提醒,要求有关人员及时跟踪汇报。

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其运输收入伴随生产过程一并实现。哈尔滨铁路局现有客运营业窗口3 315个、货运营业窗口462个、列车乘务班组1 612个,这些客货营业窗口是运输收入的实现场所。

2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1)用制度管理人员和行为,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结果。修订并完善《铁路运输进款资金管理细则》,目的在于规范站段从各收入窗口开始,直至汇缴到铁路局收入稽查处运输进款专户位置的资金核收、保管、交接、送存、汇缴等全过程工作,包括在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报表、怎么交接、如何护送、凭证怎么管理等作业过程,确保全局5 389个收费窗口的作业时间、标准的一致性,确保全局运输收入工作的质量,确保运输收入工作标准化。

(2)严格履行票据进款日审核制度。按照铁路运输收入和审核规则,铁路局收入稽查处对各营业站日耗用票据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加算连号,确认当日收入是否当日报缴、所用票据是否连续使用、是否存在票据断号使用等问题,完成车站窗口应收款、应缴款的审核。

(3)加强外勤稽查现场监督职能,配合内勤审核工作,形成内外结合,实现对运输收入全过程的管理,从而提升整体收入的工作质量。

3 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实现的过程

3.1 数据的采集

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实际业务生成的全过程,开发了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此系统采取唯一的数据源,即车站营业窗口当天结账后的信息(票据进款交接单 财收-22),采集到此系统中,车站所有营业窗口的“票据进款交接单 财收-22”采集完成后,形成本站的“运输进款收支报告 财收-8”。哈尔滨铁路局收入审核人员下载“运输进款收支报告 财收-8”并进行审核。

3.2 运输进款银行日记账 财收-8-1

运输进款银行日记账是站段按照办理运输进款业务事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按日结出银行存款余额的账簿。此账簿涉及3个日期,分别是进款日期、送存日期、入账日期。

车站进款员根据窗口提报的“票据进款交接单 财收-22”,以及收到的现金进行核对,按照实际送存银行发生的业务实际,填写送存银行日期、银行入账日期。进款日期被系统自动卡控,为了保证原始数据的唯一性,不允许进款员进行修改。进款员对车站提报的多笔数据进行填记,可以按快捷键复制日期的方法进行填记。

3.3 运输进款动态报告 财收-8-3

运输进款动态报告是站段登记和反映每日运输进款送、存和运输收入专户资金动态业务事项的一种特殊账簿。此报告由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按照运输收入有关规定的要求,按照表内、表间的校验关系,自动形成运输进款动态报告,哈尔滨铁路局审核人员下载此报告并进行审核。

3.4 银行电子数据与本系统数据的自动核对、预警

利用网络专线通道的方式对全局车站的银行存款动态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利用资金监控系统对车站银行存款收、支、余进行自动核对分析。这对铁路运输收入资金的监控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了铁路局资金的闭环管理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单笔支出金额在1 000元以上的业务,其支出的对方账户不是铁路局运输收入进款专户的资金,对相关管理人员实时发送短信提醒,要求有关人员要及时跟踪汇报,类似上海局昆山站运输收入进款被人携款潜逃事件,能够在问题发生的次日就会发现。

3.5 系统实行三级卡控

(1)车站窗口录入“票据进款交接单”后,由第三方进行核对后上报,上报后的数据信息车站窗口将无权进行修改。当有特殊情况需要修改时,找进款员进行解封方可修改。

(2)M款员根据资金动态,填记送存日期和入账日期,即完成当日的运输进款银行日记账,形成“运输进款动态报告 财收-8-3”,系统自动判断形成运输进款动态报告情况,是否有异常,只有完全符合定义的校验关系后才能形成,哈尔滨铁路局收入审核人员下载运输进款动态报告表并进行审核,此时进款员对运输进款银行日记账、运输进款动态报告等信息无权进行修改,当有特殊情况需要修改时,可找哈尔滨铁路局审核人员进行解封方可修改。

(3)哈尔滨铁路局会计科对上缴款的核对

哈尔滨铁路局运输收入进款专户收到各站上缴款回单后,与资金监控系统中各进款室上缴运输进款资金信息,并进行核对、勾选,确认该笔缴款是哪些车站哪天产生的,是否存在应缴未缴的问题,确保运输进款资金在总体上的流动安全。当此工作完成后,进款员对资金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修改时,需要哈尔滨铁路局审核人员、会计科人员共同解封后方可修改。

3.6 系统设计环境

运输资金监控管理系统采用B/S方式,数据采用Oracle 11 G数据库,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JavaScript,Ajax技术,实现了运输收入资金进款的全方位管理,其特点是界面简洁友好、操作方便快捷,利用Cell模板实现打印功能;哈尔滨铁路局、车站可及时准确地了解运输收入的各种信息,对运输进款资金安全提供短信预警。

4 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带来的成效

运输收入资金监控系统运行1年多以来,各项性能运行良好,不仅实现了资金监控的信息化、自动化,还给站段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大的工作量,特别是减少了由手工填报带来的错误,每天的工作量由原来的4个小时,减少到15分钟。

以信息化提高管理手段,避免重复管理、浪费人力资源。当资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时,其手机短信直接通知到具体工作人员、车务站段收入管理人员、收入稽查处有关人员等,提高了工作时效,降低了重复工作的过程,节约了人工核对成本。

地铁工程分析报告例10

中图分类号:TD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55-01

铁路沿线的电力机车受电弓,接触网专用电源线建通过滑动摩擦接触,获得能量流。受电弓的动态作用下,整个接触网具有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振动,和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受电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由接触线高度来确定,接触网的灵活性,滴管长度和接触网的结构和缩放结构约束。耦合与外部环境,使得振动变得非常复杂的[1]。实现牵引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和电气设备绝缘综合在线监测,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有效措施,在操作设备和技术基础,基于条件的维护。在线监测技术的监控设备的参数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故障,以预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恢复力,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1.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

铁路专用线直接供电l10 kV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接地C(回流阶段)应与铁路牵引变电所和地面网络。回流具有两个分别由两侧的铁轨,铁路分支线在绝缘信号轨缝,每个接收与两个扁钢所有轨缝焊接扁钢两个导轨连接到信号的铜条的牵引变压器扼流变压器中性点(连接到正极线);相端子盒从牵引变压器接地使用铜条和主接地网络连接。牵引变电所铁路支线的开销回线连接到外部接触网回流塔,同时设置止损线正线信号扼流变压器的中性点连接。在分区AT供电牵引变电所,浮动的N线和N线之间的放电间隙和安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属路径短路故障,以降低接地电阻和保护行动。TA电源,能适应高功率的负载功率,同时减少电力机车牵引网络速度和流量。高速铁路,因为火车浓密的头发,动力臂牵引负荷电流,牵引供电系统直接连接220 kV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都超过800 A,外引的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电流,三相短路电流比一般的l10 kV系统增加了一倍以上。因此,高速铁路建设,电力机车类型的变化(功率增加),220 kV电压等级的电源,近端短路电流的增加,从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的地面通信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置综合接地,防雷系统,变电站的电气接地要求的强度,钢轨电位,接触电势,加强潜在需求和回流焊的要求构成电气共享,无论是闪电的力量和回流接地系统以保证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2]。

2.实现配电自动化

2.1 分布式控制

牵引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和电力系统,经历了电磁保护继电器晶体管,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保护,正向电脑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高速发展。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专注于完成牵引供电设施的局部控制层,数据采集,保护和数据完整的牵引供电到远程系统通过专用的数据信道调度中心的设备联网。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设备和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终端,配备有使用层次结构的分布式架构,纵向分为站级层,网络层和隔离层。

2.2 集中控制

监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并连接到计算机网络的网络适配器。本地监控单元与控制,测量和信号监控能力,为客户提供数据管理的报告和打印功能。

(1)控制对象的操作。包括单独的控制的一个对象,多个对象的程序的控制。安全的控制,控制点的选择,通过这两个步骤来执行系统施,防止误操作,防止多种选择,并辅助功能,如锁定,判断远程控制。

(2)实现实时监控的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3)的电源系统中,数据采集功能的主要的工作参数的测量和统计[3] 。

(4)完成的屏幕显示,操作信息和事件 (故障,拖车)信息存储,打印。

(5)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归档和报表统计,制表打印。

(6)设置超时监视各种重要的命令和操作。

(7)系统诊断功能。通过故障报警监控装置来进行保护,并保护测量单元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在模块级的故障标志。

(8)可以查看失败的一个保护装置,实时的报告,自检报告,事故报告,及故障录波信息。

(9)可以实现密码管理功能,网络的时间和人工时间功能,模拟训练功能。

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所有的数据建立,修改,建立的图片,无需编程,直观的人机对话,而不是使用特殊的工具来编辑。控制中心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与各控制终端主监控单元进行信息交换,各控制终端的监控单元提供标准的、流行的工业现场总线、串行接口与各监控单元、微机型保护设备和各种自动装置进行信息交换,将各单元的实时信息和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