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休闲消费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08:25

休闲消费论文

休闲消费论文例1

【关键词】休闲经济;休闲消费;经济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消费文化逐渐从一种低层次活动(如打牌消遣),提升到客观上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消费活动。

1休闲经济的内涵

所谓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成分”之间充当媒介,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曾说过:“闲暇时间即为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1]由此可见,休闲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从宏观上讲,休闲消费可以视为休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经济生活中被赋予重要意义。首先,休闲消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活消费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虽基于传统的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休闲消费,当属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状态,它的出现正是建筑在普遍的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基础上”[2]。其次,休闲消费既包括对商品的消费,也注重对新的观念、知识、体验、价值观等的消费。最后,休闲消费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1休闲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间,已有多位专家指出,如果能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放宽对服务业管制等方面推出一些更长久、惠及面更广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而包括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饮食业和商业在内的休闲消费产业群,即是可以发挥积极而持久作用的经济领域。

2.2休闲经济可以提供给人们物质生活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的精神文化需求。

2.3休闲经济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态度,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消费,为休闲经济增添新的发展动力。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的现状经常导致人们心理负荷过大,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增强。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极容易产生交流减少,感情淡化,沟通贫乏,进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因此,休闲活动就逐渐成为人们缓冲压力、调节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具有的使人轻松、愉悦、自由、互动等特性,必然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引导现代人健康、科学、文明生活的必然选择。

2.4休闲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就业,从而减少城乡剩余劳动力数量。休闲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属于劳动密集型领域,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它们所需要的人员文化层次也有较大差别,从高到低都有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员,这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障碍,而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则可以进一步的缓解这一现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2.5休闲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45%,2020年将达到59%,21世纪末达到90%。罗歇•苏认为“娱乐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基地,大城市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5]人类发展的历史已表明,人的休闲生活与城市的发展成正比,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与丰富内容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同时也促使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城市管理与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推动城市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路向选择

3.1加强休闲教育与引导,实施休闲经济策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休闲经济策略指的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缩短劳动人口的工作时间及增加法定假日,其目的是让工人有更多时间去享受休闲活动。普及性地开展休闲教育,尤其是加强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休闲与产业、休闲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迅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休闲观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广泛地接受并体验休闲活动,营造起一种全社会发展休闲经济的良好氛围。

3.2拓宽休闲产业的瓶颈,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所谓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休闲产业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繁荣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在于发展休闲业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促进消费、启动消费市场,而且在于休闲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休闲产业又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此外,休闲产业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意义,健康文明的休闲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产品、设施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在工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对其它情绪的释放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排解作用。

3.3加速休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改善与进一步繁荣休闲消费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在休闲消费过程中一般会感到休闲产品的更新速度较低,有时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相关公共管理组织机构就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些政策来组织与引导休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着力开发一些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食品,体现艺术品味的服务产品、文化装饰、艺术修饰、日常用品、建筑产品、公共设施用品、生态环境保护用品、文化专用品、文化修饰消费产品等带有地方特色与社会文化的休闲产品。这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多元化、精细化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观念和繁荣休闲消费市场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休闲消费论文例2

一、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现状

1.休闲消费市场需求大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三个50%”现象 ,即:114天的节假日消费占全年销售额的50%;周末消费占每星期销售额的50%;每天晚上6点以后的消费占全天消费的50%。由此可见近年我国休闲消费需求之大。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2008年新节假日制度的实行,人们对休闲消费的需求将继续将有增无减。

2.休闲消费的弹性大

我国居民的闲消费弹性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休闲消费的品种和质量的追求无止境,不断有“食不厌精”,“此山望见那山高”的诱惑在引导消费者刷新记录;二是表现在货币支出的数额差距巨大,同样是一场舞会、一桌宴席,档次不同其消费价格相差几倍甚至数十倍,打一场高尔夫球加上相关消费,其货币支出可能是一个低工资家庭的一两个月的总收入;三是人们在进行休闲消费时具有选择性,消费者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可以多消费也可以少消费。因此,休闲消费突出显示了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显示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3.休闲消费的个性化明显

我国居民在休闲消费上追求个性发展,表现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不同休闲消费有很大的差异性。如年轻人在体育活动、旅游活动方面的休闲花费远远超出老年人;女性在日用商品、食物、衣物等方面的支出高于男性;文化层次相对高者在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方面的休闲消费投入更多;白领阶层在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赠送礼品等情感领域的消费更大。此外,人们在注重营养保健、娱乐、享受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有很大差异,所选择的产品与服务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相适应,人们越来越向往那些自然的、能体现主观意志和个性风采的东西。

4.休闲消费观念整体上依然陈旧

虽然休闲消费在我国需求大,但仍有不少人休闲消费观念依然陈旧,把休闲视为一种好逸恶劳行为,认为休闲消费既没有产出又需要消耗时间,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与必要的节约和资本积累相对立。如对于一部分中老年人来说,休息日往往考虑如何做一些家务,或者在单位加班获得额外收入,休闲观念淡漠。即使是年轻人,双休日的休闲方式也倾向于单一化,看电视、看书、玩电脑、打牌等是年轻人常见的模式。据有关资料表明,看电视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没有提供与休闲时间增加相适应的更多休闲设施,休闲活动的方法和技术没有开发出来,只能靠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消除孤独、寻求精神寄托等;二是看电视相对货币支出较低。

二、国内企业在开发休闲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营销问题

1.休闲品种单一

由于企业提供的休闲品种单一,每逢节假日,消费者集聚于一些消费热点,势必造成拥挤和供给不足。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如何让一部分存款用于休闲消费,主要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休闲品是否能适应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者的多样化需求。但是休闲品种、休闲设施的供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从近几年的长假看,我国现有的休闲品种与休闲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企业只有提供新奇多样的休闲品和休闲服务,才能满足居民休闲的需要。

2.休闲类企业服务质量较低

目前,休闲类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忙于开拓旅游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却忽视了产品质量。例如,有些旅行社任意改变行程、住宿条件及饭菜质量与所承诺不一致、司机困乏或酗酒酿成事故等等。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由于供给不足,需求旺盛,有些企业服务质量更是大打折扣。从总体上看,休闲类服务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休闲产品质量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对消费者的心理、情绪、生命安全的影响和保障。休闲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消费使用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其价值多是由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组成。所以,一个好的休闲产品,不仅取决于有形产品本身,而且取决于一系列环节的配套服务。因此,对于提供休闲产品的企业来说,必须把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起来。

3.品牌竞争能力弱

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但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企业品牌却不多。目前,休闲消费产市场尚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事实上,消费者在在购买自己所熟识的品牌产品时往往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深圳的锦绣中华等公园之所以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正是因为它们走的是品牌路线。通过联合扩张或兼并所形成的品牌冲击对消费者的接受速度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品牌将成为决定分时度假产品市场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一些大的休闲消费企业已经准备快速地树立自己的品牌。

4.缺乏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在营销过程中,注重社会(整体利益)、企业(利润)、顾客(欲望的满足)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我国不少休闲消费企业缺乏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么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要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比如,有些娱乐休闲企业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提供不良表演节目来吸引观众,未考虑对顾客的身心影响,更未考虑到社会影响;有些休闲企业专门为好的人提供场所甚至进行欺骗等等。所有这些,最终的结果是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国内企业开发休闲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探讨

1.改变休闲消费观念,唤起休闲消费意识

由于有些人存在休闲消费就是丧志,休闲消费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等一些被动、庸俗、抑制的消费观念,所以休闲消费企业在宣传企业自身、企业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宣传一种思想观念,唤起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电视广告,书面宣传资料,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宣传活动等来实现。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休闲消费时尚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让人们感觉不进行某项休闲消费那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是落伍了。毕竟,休闲消费不是一种人们生活必须的物质消费,而主要是一种精神消费,那么企业要想让消费者实现休闲消费,就必须设法创造出一种时尚,赋予一些商品、活动与服务以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让人们在休闲消费时能够获得“与时俱进”的心理感觉。

2.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引导健康的休闲消费

我国休闲产业起步较晚,很容易因消费行为示范效应和文化势差的作用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良文化影响。休闲活动中吸毒、色情等低级趣味的广泛兴起也是发展中的必然和人性复杂化的体现。在我国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休闲消费活动,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人的素质能力提高,尤其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对这种情形,休闲消费企业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应该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担当起现代企业的责任,要以营造健康文明、创造力强、适于大众参与的休闲产业架构为己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模式。很显然,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将有利于休闲消费企业的长远发展。

3.发展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的发展要面向大众,服务于人民。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广泛开展具有民俗民风、健康文明的民间休闲活动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 在休闲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 以满足不同层次休闲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可针对老年人在休闲消费中具有的养老、防病、保健等性质来开发相应的休闲产品。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是休闲消费发展的重要特征。根据产业组织原理,拥有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对竞争压力有更强的抵抗力,因此集团化就成为休闲消费经营的最有效方式。同时,以品牌化经营为导向,注重休闲消费的整体形象塑造,形成鲜明的产业特征,是休闲产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

4.提高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的质量

目前我国休闲市场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合适的产品去带动消费。细致分析目前国民休闲消费的现状和特征,结合休闲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现状,及时预测产品的发展趋势,以此开发和引进产品。全球目前正处于由理性消费时代向体验消费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人们花钱购买的将是感觉、环境和心情。因而,只有能给人带来美好的精神层面享受的休闲产品才能占据市场,刺激消费。体验经济要求提供者并非仅仅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更要引导消费时尚,创造独特的休闲体验,以个性化取胜。

在提高有形休闲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提供高质量的配套休闲服务。如果是纯服务性的休闲产品,则对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众所周知,有形的产品容易复制,但无形的服务是很难模仿的。所以,服务对休闲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关系到企业的声誉。

要提高休闲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按照需求加强休闲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尽量减少休闲场所或设施的盲点地区、增加休闲用品专卖(租赁)店、发展汽车租赁业务等;(2)完善服务功能,如建立服务咨询中心网络,针对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适时推出休闲活动安排等咨询服务;(3)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4)引入社区休闲活动中心的形式,为低收入者提供休闲服务。

5.提高休闲消费品牌的竞争能力

我国涉足休闲消费的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但除了传统的一些旅游企业外,我国真正为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却很少。因此,休闲消费企业要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从国外市场看,实力强大的公司注重品牌经营,不但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从整体上也带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实力的休闲消费企业应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休闲消费品牌的竞争力,以品牌效应促进休闲理念的推广,从而带动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

提高休闲消费品牌的竞争能力,首先需要有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保证,其次还需要从营销策略上下功夫。例如,可以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来展示品牌的独特魅力。休闲消费品与服务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休闲服务本身的与众不同,休闲服务人员的与众不同,休闲产品与理念宣传的与众不同等等。此外,还可增加休闲商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消费的不仅是商品与服务, 而且消费本身能够展示个人的身份、地位与生活品味, 从而获得一种从物质到心理的满足。

参考文献: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J].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王琪延叶婷:迎接休闲消费时代的到来[J].经济观察,2005,(10).67~70

[3]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J].改革与战略,2000,(5):1~7

休闲消费论文例3

生产与消费是一对相依相随的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离开谁都不可能完成经济发展的任务。在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生产占主体,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消费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卖方市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只要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科学化管理,利润就会滚滚而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强,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在消费—生产的新模式中,产品非常丰富,消费选择表现很充分,人们想消费什么,社会就会生产什么。因此,消费处于经济发展的中心,生产活动必须依据消费需求来进行安排。买方处于支配地位,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变量关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的经济行为都将紧紧围绕着客户消费需求为中心进行新的企业设计,以满足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消费中心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迁,人们从偏重物质消费慢慢向偏重精神消费转变。有人常说传统的“吃饭”,后来变成了“吃健康”,再后来发展成“吃文化”。“吃饭”意味着“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温饱“;吃健康”则说明“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且要“吃”出健康;而“吃文化”则偏重于精神需求“,吃”的境界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这个关于“吃”的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这种变迁虽然不能说全部是现实,但却是一种大趋势,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体会到这种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居民最向往的生活已从“经济富裕”转变为“身心幸福”,将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作为首选。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通过消费—生产模式,直接转化成了经济质量的进步。消费结构的变迁,其实也意味着经济结构的变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就演变为经济的发展趋势。人们把这种发展趋势称为休闲经济。

休闲文化兴起的理论诉求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的哲学家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休闲问题,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普遍认识到休闲不仅事关个人的幸福和发展,而且事关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的解放问题,而且关系到生产力的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指出自由时间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拉法格《悠闲的权利》直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居于统治地位的劳动意识形态,为劳苦大众的悠闲权利辩护。罗素《悠闲颂》则指出“运用闲暇的能力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最后手段”。凡勃伦在《有闲阶段论》系统地提出了休闲对于经济的影响,被认为是休闲学诞生的标志。至20世纪中叶,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和伯格《闲暇社会学》将休闲引入到了社会学范畴。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的文化本质及对现代文明的意义,认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葛拉齐亚在《关于时间、工作与休闲》一书指出,休闲是一种难得的使人崇高与成功的理想状态,人应该在休闲中实现工作的目的。查理斯•布莱特比尔出版了《休闲的挑战》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两本书,书中对休闲之于人类价值、情感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现代教育应以休闲为中心的理念。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休闲研究进入世界范围,1970年联合国通过了著名的《休闲》,并且从1988年开始,世界休闲代表大会定期举行。

休闲消费论文例4

从休闲体育消费的现状来看,休闲体育消费人群及选择的运动项目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特点,休闲体育消费方式自然性与商品性并存,而休闲体育消费的功能也比以往更具象征意义。马克思提出的疏离理论中提出了疏离的概念。他认为自我对于主体的疏离,是指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由自身分离出的客体疏远,从而成为外在的异已的能量来反对主体本身。所谓“疏离性”的活动,是指人不能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体,活动的结果与人的初衷相违背、对立,人的行动被动地受到自身以外某些外在力量的驱动,完全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与自身需求相违背的炫耀性、强制性、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便是“疏离性”消费。当前休闲体育已呈现出一定的疏离化消费趋势,具有炫耀性、强制性、非理性的特点。休闲体育消费的炫耀性特点是指休闲体育消费越来越偏离娱乐健身载体、拓展人际交往、增进情感交流的桥梁的轨迹,更多成为较富有阶层之间在消费领域的相互攀比和竞赛的工具。休闲体育消费的非理性化特点是指当休闲体育运动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时,就开始由根据所需选择最优的理性消费向侧重于体育产品的外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的感性消费转变了。休闲体育消费的强制性特点是指消费者在其象征意义的迷惑下,过多的休闲体育消费产品、各种促销手段、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使得休闲体育的消费过程变成一种义务,消费者被动进行的选择,不具有自发性、独立性。如何正确引导休闲体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其消费过程疏离化,以确保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能健康、完善的发展,是休闲时代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休闲主要内容的休闲体育也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休闲体育消费现状

综合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对其广义的理解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和身心放松。其内容丰富多彩,从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蹦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远足、慢跑等都属于休闲体育的内容。休闲体育将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将在今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休闲体育消费市场得以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形成和发展。总体上看,休闲体育消费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

1、休闲体育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多层次化

体育运动已经日益成为个人休闲消费的一个组成,主要包括体育用品的消费、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观赏体育的消费这几个方面,并且都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消费人群随水平、年龄、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人群体育消费项目和内容选择呈现多样化态势,诸如游泳、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排球、高尔夫球、器械健身、气功、门球、围棋、类等,

2、休闲体育消费方式自然性与商品性并存

休闲体育消费的方式既存在着自然性体育消费,也存在着商品性体育消费,前者多以徒手或持小型器械为主的自娱、自练的方式,属“粗放型”的“一般性健康消费”;后者如光顾高档的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健身厅、俱乐部,一掷千金地去尝试不同文化风俗的健康与体育消费活动等这种“商品性”的“发展康消费”更多反映了休闲体育消费的个性化、时尚化的意义。近些年来,观赏和参与展示个性时尚化的休闲运动和极限运动,如街头篮球、足球类运动,街舞、空中滑板、攀岩、卡丁赛车、滑水冲蹦极跳、轮滑、小轮车跳跃和街区障碍等项目,更是人们尤其是城市青少年闲暇体育消费中的新宠。

3、休闲体育消费的功能更具象征意义

休闲体育消费的功能从最初的健身和康复,转而关注体育作为休闲、娱乐、教育、文化创造、商品交换认同等综合性的社会功能,这种关注已经突破了休闲体育消费形态的局限,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之中,某种休闲运动方式甚至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的象征,用以讨论社会阶层或群体组织的社会分野。人们休闲体育消费所指涉的对象已不是运动本身,而是其背后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它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指数,悄然改变和建构着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对西方社会而言,中国大众休闲体育消费历程是短暂的,但其推进却又是加速度的,呈现出多元杂糅的特点,现实生活中,休闲体育消费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些不和谐的元素,令人担忧。休闲体育消费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是一个可以尝试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加以研究的领域。

二、疏离理论及疏离性消费

1、疏离理论

马克思提出的疏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工作可以带给人们创造性的自我实现,而疏离的劳工会对工作及产品失去控制的权力,以及他们与工作及与其他员工之间产生脱节的现象。疏离理论中的提到的疏离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社会政治哲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通常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出现。在哲学上,它一般被译为异化,黑格尔认为异化是自我对于主体的疏离,是指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分离出对立面的客体,这一客体逐渐与主体疏远,从而成为外在的异已的能量来反对主体本身。对于人类的活动而言,要让它有趣味、有意义,就不能使其成为“疏离性”的活动。所谓“疏离性”的活动,是指人不能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体,活动的结果与人的初衷相违背、对立。在疏离性的活动中,人的行动是被动的,受到自身以外某些外在力量的驱动,完全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宛如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2、疏离性消费

在当前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中,为了搞活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讲求效率、降低产品、增进产量,更重要的是制造需求、刺激购买欲、鼓励消费。许多商品的“抽象”和“象征”价值又往往大于其“使用”或“实用”价值,消费过程中,价格本身便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高价格”“高包装”“高格调”成为最好的噱头,使消费者花费巨资,购买一些实际上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再加上商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令消费者目不暇接,无法选择。这种消费形态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完全失去了主体性、独立性和人的自主性。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购买的,并非是具体而实用的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象征值得炫耀的“符号”,其目的不是“满足需求”,而是为满足“欲求”而消费。这种炫耀性、强制性、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便是“疏离性”消费。

三、休闲体育的疏离性消费趋势

1、炫耀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与人交往的情感桥梁。但近年来休闲体育消费中,炫耀性的态势日甚。例如高尔夫运动在国内休闲体育消费中呈不断升温的态势。这种耗资不菲的运动消费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市场,除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项可以显示个人或群体身份、地位和象征财富、成就的运动休闲,准确地说,这便是所谓的炫耀性消费。这一消费群体往往自诩为精英阶层或有闲阶层,其消费的动因往往是较富有阶层之间在消费领域的相互攀比和竞赛,这种行为以财富为后盾,以获取荣誉、面子、声望和地位为目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就曾对炫耀性消费作为当时社会有闲阶层的生活方式进行过细致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这类消费群体以从事消遣性的浪费性消费为乐事,对非必需品的消费实质上是为了博取相当的社会位、名望、荣誉,因而,只要是对具有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商品消费,就格外热衷。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言,“消费作为一种实践,首先是一种形成‘区分’的手段,不同地位和阶级群体通过各不相同的消费模式得以相互区分开来。”

2、非理性化

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已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休闲体育运动己经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社会为创造狂热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提供了机会,当这一切成为全民共识时,理性消费的沉稳就处处让位于感性消费的浪漫了。所谓理性消费是指在已知消费的情况下,消费者根据其消费水平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大效用的商品及商品组合;而感性消费则是指消费者在商品的选择时以“是否喜欢”为首要考虑因素 。前者与生活水平较低的阶段相对应,而后者则与生活水平较高的阶段相对应。以体育用品篮球或运动服装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用5元钱买一个橡胶篮球, 或3元钱买一双运动鞋作用于健身娱乐,此时侧重的是篮球或运动鞋的功用,贯彻的是实用原则;而现在动辄几百上千元的篮球或运动鞋,所侧重的是体育产品的外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因此,如果说实用型消费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消费的话,感性消费则更多的是一种意义消费、心理消费和符号消费。休闲体育消费正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

3、强制性

当人们习惯于将各式的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消费选择的时候,休闲体育消费也就成为象征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至此,休闲产生了异化。本来是自己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所以很容易忘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乐感,达到最佳的心理体验,却因为休闲体育成为消费本身,其作用由此淡化。取而代之凸现在眼前的是体育运动作为休闲被消费所蕴涵的象征意义,休闲体育运动的时尚化、休闲化、象征化的消费带给人们的遐思和幻想正在超越它原有的生理学意义上的快乐。休闲体育消费不再是自发的、独立判断的,消费者自身往往不具备“自主选择权”。过多的休闲体育消费产品、各种促销手段、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使得“消费过程”变成人们的一种无法逃避的“义务”,因为大家如此。原本用以培养良好心境、增进生活情趣、发挥潜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休闲运动”,变为一种商业的工具、一颗消费过程中的棋子。

四、结论

在休闲体育消费领域,由于人们对商品或运动不仅是其产品本身的消费,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休闲体育的消费愈来愈带有炫耀性、炫耀性、非理智型。这种态势,难免会对休闲体育消费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正确引导休闲体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其消费过程疏离化,以确保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能健康、完善的发展,是休闲时代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生命因休闲而精彩――如何正确认识休闲及构建休闲道德体系[J].中州学刊,2002(2).

[2] 许宗祥: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构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 李文波:体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4(9).

休闲消费论文例5

    2002年,何兰萍以《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为题,论述了波德里亚的休闲观。“在消费社会里,休闲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休闲是不可抗拒的责任伦理。休闲和休闲中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从消费的角度来评价休闲,休闲无法不成为符号消费的对象。休闲就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这就是被消费的休闲。”②随着对休闲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波德里亚的休闲批判观进行反思。

    波德里亚对休闲的批判是以对物体系和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对休闲异化的批判。在他看来,休闲被全面异化了。被他否定的远远不止休闲,他否定的是全部的世界。“拟像”与意识形态相结合,无所不在,世界被“拟像”化了。在他后期的著作中,批判变得更为彻底。他以终极批判的姿态,试图探求世界的真相。

    一 休闲存在体系的批判

    (一) 休闲的环境:功能物的世界

    在波德里亚看来,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物的体系,记号就是物的终极功能。物,不仅作为“物”而存在,更是一个功能体系。这个体系中,物的自然性和文化性没有界限。物,失去了个殊的价值,记号是其最普遍的功能。波德里亚由生活世界最平常的物质入手:木材、玻璃、座位,等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功能化的,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由交换,但“主体性却被解除了角色”③;人成为某种摆设,物越来越具有操控性,在这样的气氛中,人成为“功能人”,人本的欲望被隐藏起来,人的文化性被遮蔽,剩下的只有物的世界。“休闲和它彻底参与的消费一样,都不是满足的实践”④:休闲被完全地消费化,休闲无可避免地沉浸于功能物的世界之中。

    对波德里亚来说,消费不是一般意义上“需要”的满足,而是具有独特内涵的范畴。他将之定义为“一个虚拟的全体,其中所有的物品和信息,由这时开始,构成了一个多少逻辑一致的论述。”其实质在于“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在这样的操控系统之中,人是功能化的人,人被消费异化了。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它被消费——但(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⑤消费,或者说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其实质和指向就是差异。休闲无非就是差异的再现。在他看来,消费关系中,文化消失了,甚至革命也在“自我消费”。消费无法克制,无法停止——所有的悲哀都来自于一个论断和出发点:人的主体性在对“物”的消费中丧失了;换句话说,人丧失了自我。休闲亦是如此。休闲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是充满个性的追求;恰相反“休闲是一项集体使命”,⑥休闲意味着压迫和强制,充满了规定性,与自由和个性背道而驰。

    在功能物的体系中,休闲被消费化,休闲未能赋予休闲者以主体性,休闲只不过是消费差异的又一表现而已。太多的东西被赋予了“个性化”的特性,人们已经无法购买到只有单纯使用意义的物品。太多的、细微的差异性附加在物品上,这种差异性以“风格”的面貌出现,不仅成为阶级的差异,也成为社会的基本意识形态。在个性化体验的假象中,无论是阳光沙滩,还是迪斯尼,在追求成为“模范”的过程中,广告用指引个性化、引导自我实现的假象,将社会推向惊人的一致性——所有消费者的功能化。物品都是地位的“符码”。在高科技数码技术支撑和“创造”下的“触觉交流文化”,“是表演的终结,是表演性的终结,戏剧走向了整体的、融合的、触觉的、知觉的(不再是美学的)环境性。”艺术泛化,或者说技术控制了艺术:“即便是平庸的日常现实,也都同时落入艺术符号的手中而成为美学”⑦:一切都是超真实,一切也都是仿象,而时尚则引领人们走向游戏的全面社会化。不论是“集体使命”,还是充满个性的“风格”,对于休闲者来说,其唯一的指向在于物化。

    (二) 休闲者的内心冲突:收藏、宠物与汽车

    波德里亚分析了古物和宠物对于现代人的双重意义。见证、回忆、怀旧、逃避都还只是表面的意愿,古物中凝结了文明人的神话,同追求科技产品的心理实质是同样的,即拜物教:古物的真确与否并不重要,它只是这个错乱时代的一个记号。它是一种终结性的存有,体现的是抽象化的过程。对于古物的收藏,“它是一面镜子,它所忠实反映的,不是人的真实形象,而是人对自己欲望的形象。”⑧宠物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只是物,关系简单,可以和平相处,它是人最适合的操控和计算的对象,人与人关系中失去的东西,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尽可以在人与宠物的关系中得到补偿。人们所豢养的、所收藏的就等于自己。这是一种投射,也是一种自我的整体化。而收藏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时间的取消。这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在潜意识中,人明白自己无法实现永恒的存在,甚至也无法实现真实的存在,在这样的物的世界中,人通过收藏,似乎可以超越这悲剧性的现实。收藏就是一个操控的记号,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这些记号仿佛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其心理隐喻在于缺乏——真实存在的缺乏,这也意味着收藏者本身仍然无法逃脱其悲剧的命运。

    如果说收藏是时间的记号,汽车就是空间的记号。人们 旅行,是因为有逃离的冲动。“相对于社会领域,家庭和汽车都参与同一个私人领域的抽象化过程——它们组成的二项式,连接于工作和休闲组成的二项式,组成了日常生活的全体。”⑨因为汽车是一个能够实现既在家中,又远离家庭的“超凡妥协”。汽车的绝妙之处,暗示着现代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形式空间的安全感与突破界限的自由感。汽车,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工具,在路上——就是目的,旅行意味着惯常生活的背叛,驾驶的乐趣既来自对速度的控制,也在于对不同空间的向往。“人在名利行走,心在荒村听雨”,可能是很多旅游者内心矛盾的写照。

    不论是收藏者、宠物的豢养者,或是旅游者,休闲消费者拥有自以为是的自由,其实陷入的是一场体制的游戏,陷入到一个已经被设计好的分级体制中去。在消费中,在市场营销的细分中,休闲者的心理被重构了。休闲的内心冲突在于,本以为可以追求自由,而实际上却陷入模式化。

    二 休闲不平等之批判

    首先,波德里亚肯定休闲活动的积极作用和普遍意义。在《物体系》中,他谈到:“身体被现代实践体系所遗忘,但也被解脱了它的外在限制,它在运动和休闲生活的身体活动中,找到了一个自我表达真正的可能,或者至少一个以消耗精力作为补偿的可能”⑩。至少,他肯定了休闲活动的积极作用,而且也看到了休闲的普遍意义:“当代人越来越少将自己的生命用于劳动中的生产,而是越来越多地用于对自身需求及福利进行生产和持续的革新”。(11)他进一步指出人们的这种需求不仅是主动,而且是持续的。

    其次,波德里亚指出休闲本身在消费社会中难逃全面物化的终极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最终屈服于这一价值体系的约束和控制。他的著名论断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人们永远无法消磨足够多的时间以战胜那种从度日生活到从中赚取利益的命定必然性的时代”(12),换句话说,我们貌似在追求休闲,进入的却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黑洞。休闲被“利益化”,而利益在消费社会中永远是遥不可及的,即:人们永远期待前面的利益,永不满足。

    空间权出现的条件是:只有当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空间的时候,而且只有当空间和宁静是一些人在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上获得的特权的时候。同样,只有当不是人人都拥有土地的时候,才会出现“地产权”;只有当工作在分工的范畴里不再是可交换的商品,也就是本质上不再属于个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工作权。那么人们会问“娱乐权”是否同样意味着娱乐像过去的劳动一样在向社会技术分工的阶段过渡呢?意味着娱乐的结束呢?(13)

    在消费社会中,娱乐不仅是稀缺的,而且意味着最大的不平等。“工人与高级干部在日常必需品上的差别为100:135,居住设施上的差别为100:245,交通工具上的差别为100:305,而娱乐上的差别竞达到100:390。”(14)当我们以交换的方式,用金钱去购买休闲的时候,意味着财富不平等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也体现在休闲上,休闲消费是就是不平等的社会再分配过程。在消费社会,毋庸置疑的是,休闲同其他消费品同样,具有结构性的等级。从根本上说,人,因为是消费者,才成为个体,才能够成为受到重视的、不可替代的个体而存在。

    波德里亚从摆设窥探物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真相。他批判摆设,批判由充斥于人们内心的游戏心理而导致的媚俗的摆设。游戏使激情蜕化为缺乏内涵的好奇心(介于冷漠和迷恋之间的东西)。

    正是游戏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人们与物品、人、文化、休闲的关系,有时还支配着人们与工作的关系,同样还支配着人们与政治的关系。正是游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主导性色调,以至于一切:物品、财物、关系、服务,在那里都变成了摆设。游戏对应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投入类型:非经济的(无用途的物品)、非象征的(摆设物品没有‘灵魂’),它包括了一种具有组合调制策略的游戏——即有关物品的技术变化和潜在可能的游戏、事物革新中有游戏规则的游戏、把生与死当作毁灭中最后组合的游戏。(15)

    “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16),席勒认为人的感性与理性通过审美生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达到和谐统一,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而波德里亚以后现代的笔触对游戏进行了全面否定。当然,两者对“游戏”评判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波德里亚从消费社会的逻辑出发,否认享受,因为享受也被异化了,早已偏离了其本身的目标。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费已经全面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消费使休闲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交换系统和交换秩序。源于消费,进而否定游戏和休闲。

    最后,波德里亚进一步指出休闲意味着欺骗和假象。波德里亚对休闲的批判基于对休闲所带来的平等和自由假象的无情揭露和批判。物质增长和消费不仅没有使社会得到平等,或者趋于平等,物质和购买反倒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导致了更为深刻的不平等。因此,休闲之中人人平等根本就是一个现代神话。我们似乎可以认同,休闲,多数意义上的休闲消费的确体现了物的不平等,受到社会结构不平等的制约和控制。相对于平等来说,休闲需求的指向更多情况下是自由。波德里亚更是完全否定了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的自由,“消费者的自由和主权只是个骗局”(17)。“休闲,就是对自由的支配”——这只不过是人们想当然的“玄奥的公设”。因此,“关于休闲人们可以说:每当我们‘有’时间,它便已不再自由。”“休闲的深刻要求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绝望的矛盾中。”“我们变成了时间的粪土”,他告诫人们“不要相信休闲中自由的假象”。既然是可以消费的对象,自由也就随之滑入物的深渊。他的结论是“休闲的异化更加深刻:它并不直接隶属于劳动时间,而是与消磨时间之不可能性本身相联系。”他说,“时间真正的使用价值,即休闲无望地试图恢复的那种价值,就是被消磨掉。”(18)时间被物化,自由被抽空,休闲也随之成为空洞、虚假的概念。

    除了对休闲的不公平性进行批判以外,波德里亚进一步批判休闲及其消费的基本规定性。休闲“是对非生产性时间的一种消费”,“没有 人需要休闲,但是大家都被要求证明他们不受生产性劳动的约束。”(19)休闲与劳动是异质同构的产物。他以旅游为例,揭示了休闲背后隐藏着的深刻窘迫,人自以为从劳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其实还是逃避不了束缚,面对的是“深刻的服从”。人,只能屈从于消费。消费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休闲远不是什么功能性的休闲,休闲不仅成为消费客体,更是名誉的索引、从众的符号。如果时间是“交换节奏”,休闲就只能成为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休闲只有从这样的对应中才能找到自身的所在。

    “必须用死亡来反对死亡”(20)——对波德里亚来说,死亡就是仿真社会的终极方法论。他用更激烈、更隐晦、更后现代式的语言来揭示死亡的终极批判意义和终极赎买(不是救赎,因为在消费社会,不存在救赎,只有买卖)意义。“死亡”就是凤凰涅槃。如果说消费社会遵循的是交换原则,那么仿真社会、拟像社会弥漫的则是不确定的、悬浮的符号游戏,而游戏并没有法则。符号只与符号交换,真实被抽空了。道德、美学等以往的文明标准和价值标准统统在仿象系统中消失了。在他看来,休闲的原动力丧失了其意义,或者说,休闲的动机根本不存在。

    三 休闲虚无观之反思

    波德里亚思想体系中关于休闲的思想可以递进地表述为:在消费社会中,休闲模式化-休闲者丧失其主体性-休闲只是可以交换的消费符号。波德里亚对休闲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物体系、对消费社会、对仿真社会的全面批判基础上的。其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就是揭露和批判:象征交换似乎绽放一丝曙光,死亡才具有终极价值,生产终结了,劳动是缓慢的死亡,休闲就是虚无。我们不禁思考几个问题:消费社会中,休闲是否能为真?休闲与工作是否同一?休闲是否等同于自由时间?

    (一) 消费社会中,休闲是否能为真

    虽然他一再宣判政治经济学的终结和过时,但他的立场仍然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他是从社会结构、政治控制的角度去批判休闲的。同时,他的批判立足点是后现代的思维方式(不是“后现代主义”)。虽然,他不承认学界给予他的“后现代大祭师”的称呼。在他看来,后现代只是一种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他只是身在其中。因为身在其中,一切都好比拟像,“模型比真实更为真实”。现代社会的商品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消费的对立、工作与休闲的区分都不复存在,一切都可有可无。在他看来,休闲就只是一种填塞空闲时间的现象,休闲并不存在独立的地位和价值;是大众传媒创造着并吞噬着信息,但意义却消失了。一言以蔽之,休闲只是假象。

    波德里亚曾经以迪斯尼乐园为例,“他认为,迪斯尼乐园是典型的拟像系统的真实表演”。按照他的划分,这样的拟像属于第三层次的“仿真拟像”,——“由于拟像的这种魔术式的运作,造成了虚假和真实的整个混乱,使虚假无法成为虚假,也使真实无法成为真实”。(21)真实与虚假的讨论在拟像系统中混杂起来,想象的美感也消失殆尽。

    真实性理论是旅游社会科学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话题,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客观性真实性-社会建构性真实性-自然生成的真实性-存在性真实性”(22)。真实性问题的提出,其实质是基于一种批判旅游商品化的价值观。如果说“商品化”导致了旅游产品的舞台化,导致了“非真实”,所有的人被诱惑进入,实际上却永远被真实世界所阻隔。这样的论断来自于这样的担忧,即:生存真实感日渐消失。

    但是,庆幸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尚能体验到它——存在的真实和存在的美感。世纪之交,王宁提出了“存在性真实”(23),意味着真实评判的主观主义转向,或者说主体性的凸显。休闲真实与否并非由是否商品化来决定,评判者就是休闲者本人。存在,人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存在和诠释存在的环境。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真实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面临消费社会对存在的不断吞噬,休闲也给予人们体验不同存在的多元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是朝着“真实的想象”而去,带着“想象的真实”而归。由想象去诠释真实,用真实构成下一个想象。休闲的审美体验在于“畅”:休闲者的独特体验,最大、最真切的“真实”就是休闲者自己的意愿。这种意愿,正体现了人,对于自身生存方式的选择。基于人对自身存在的认同和坚守,体验能够为真。休闲能够为真。

    (二) 消费社会中休闲与工作是否同一

    “休闲像劳动一样是‘生产性’的,工厂的劳动像休闲或第三产业一样是‘非生产性’的”。“这些‘生产性’体力劳动者比任何其他人都更生活在生产的幻觉中——这就像他们休闲时生活在自由的幻觉中一样。”(24)只有在一系列的符号交换中,人才能完成社会要求的社会化,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生产与消费的符号系统相连,劳动与休闲一样,都只是符号,休闲与劳动同一了。波德里亚是在“异化休闲”与“异化劳动”同一的基础上,否定休闲的。

    同一性并不等同于统一性。在工作与休闲的关系问题上,他的观点不同于他的导师列斐伏尔。列斐伏尔继承了马克思异化批判的辩证观与历史观,并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异化生产关系的批判发展为对异化日常生活的批判。在其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中,他曾详细论述了工作与休闲的辩证关系——既矛盾又统一。他极其强调休闲分析以及休闲与工作的辩证关系分析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分析构成了日常生活批判的完整部分。(25)

    消费社会中,休闲与工作的矛盾体现在休闲是异化劳动的叛离。“休闲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生活”,“我们工作为了赚取我们的休闲,而休闲只剩下一种意义:逃离工作。(陷入)一种恶性循环。”(26)休闲与工作的分离,不仅是外在的、异化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还体现了人性中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因此,休闲与工作的分离,也成为人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列斐伏尔深刻之处。很明显,休闲与工作的分离,在于要与异化的生活决裂。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休闲——不能与工作相分离 。”(27)“我们必须想象出一个‘工作-休闲’的联合体,正因为这种联合,人们才能够以自己的意愿,根据其工作的性质,来规划其时间。”(28)工作决定了人们的休闲方式,反过来,休闲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地位。休闲与工作的统一,意味着休闲要回归到每日生活中去,与生活相融合。工作与休闲的统一在于肯定工作中休闲,休闲中工作的美好状态。

    工作和休闲同一性的论断,对休闲有着致命的否定意义。不是休闲成为生活方式,而是工作成为生活方式。如果工作时空不存在,那么休闲时空也终将是虚无。

    (三) 休闲是否等同于自由时间

    “因为‘自由’时间的深刻要求就在于:为时间恢复其使用价值,将其解放成空闲范畴,并用个体的自由将其填满。”(29)由于时间本身已经被物化,时间同其他稀缺、受到价值规律支配,受到整个物化体制控制的“物”一样,时间成为一种“计时资本”;个体用自己的自由换取的仅仅是虚假的“自由”时间。

    休闲是单单地消磨时间吗?自由时间只是一个被填充物。休闲并不等于自由时间,而是基于自由时间的闲适状态,是人不断超越、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如果将休闲直接与自由时间等同起来,休闲的购买与交换就将同物的购买与交换混为一谈。即便购买的是时间,即便时间被物化,休闲仍然坚守其固有的精神实质。休闲也不仅仅是一个同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一个简单概念,也不能化为虚无——劳动与休闲的割裂或同一,都只能产生这样的结论。那么剩下的问题是,在死亡的前提和向死的冲动下,如何阐释休闲?生命是否还能有所期待?

    休闲活动古已有之,但大众休闲却是时代的产物。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衍生的社会文化以及各种文明的价值观一直在推动休闲。(30)休闲的动机不是出于衣食住行的需求,而是来源于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追求。现代社会,尤其是后现代社会,为大众休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没有理想的社会就不可能有普遍的休闲,没有普遍的休闲也就不是理想的社会与理想的生存状态”。(31)消费只是休闲的一种形式,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究其本质已然是一个消费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在感知和体验中,休闲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行为,并将成为生活的价值核心。

    四 结论:休闲与消费主义的强制和反叛

    “今天享受不再是权利或乐趣的约束机制,而是公民义务约束机制。”(32)“休闲物化”、“休闲者异化”的警示振聋发聩。休闲受到约束,并不意味着休闲的表达和追求受到全面的宰制。休闲者何为?被操纵还是反操纵?休闲为消除异化提供可能还是滑向更深层的异化?

    “只有休闲的王国可以逃离技术环境,逃离必须,换句话说,能够逃离对个性的剥夺。通过休闲活动,我能够远离技术。我们获得了从‘必须’通往‘自由’的跳跃,从‘对个性的奴役’通往‘自我发展的可能’。”(33)

    这里需要坚持两个前提:一是休闲消费者的主体性,二是休闲消费者的选择为真。最深层的悲哀和批判在于否定人之需要的真实性。如果需要沦为对商品的占有,那么这种需要就是物化的需要。休闲的需要是人的本真需要,是超越了商品功能的需要。需要的主体既是被决定的,同时还是能动的,而休闲消费行为本身就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实践。

    消费生产出了劳动者的能力素质,也包括休闲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消费社会加剧了休闲异化的可能,休闲确实存在于被消费的危险之中;反过来,正如波德里亚把消费看作一个社会体系,休闲正是消费社会的异己力量,是人们改变异化命运的有力武器,人们通过休闲活动来实现对消费社会的“异化”。

    “消费是个神话,也就是说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34)。是否可以说,休闲将是下一个时代的自我表达?

    注释:

    ①[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68页。

    ②何兰萍:《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8卷第9期,第68—71页。

    ③⑧[法]让·布西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5、101—103页。

    ④⑤⑥[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4、223、124页。

    ⑦[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第110页。

    ⑨⑩(13)(14)(15)[法]让·布西亚:《物体系》,第78页;第66页;第31页;第31页;第84页。

    (11)(12)[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第51页;第122页。

    (16)[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17)(18)(19)[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第44页;第120—122页;第125页。

    (20)[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前言第6页。

    (21)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8—229页。

    (22)邹统钎、高中、钟林生:《旅游学术思想流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2页。

    (23)WANG Ning:Tourism and Modernity: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Pergamon Press.

    (24)[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第38—41页。

    (25)Henri Lefebvre.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Volume I. trans. John Moore. Verso. London and New York. 2008,p.39.

    (26)(27)(28)Henri Lefebvre.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Volume I,p.40;p.40;p.30.

    (29)[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第120页。

    (30)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2001年1月,第48—52页。

休闲消费论文例6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 IntegratedMarketing 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 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 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 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 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 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 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 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休闲消费论文例7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休闲消费论文例8

【abstract】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ceaselessness are progressiv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nes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mproves year by year, have begun to the life entering people leak from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lying fallow, and have occupied important position in lif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economy connotation lying fallow from analysis start, effect and road in the process changing to the economy lying fallow in economy develops both good and quick to the economy choosing our country who carries out shallowly and putting forward a proposal, to promote.

【key words】economy lying fallow; consumption lying fallow; economy changes

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消费文化逐渐从一种低层次活动(如打牌消遣),提升到客观上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消费活动。

1 休闲经济的内涵

所谓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成分”之间充当媒介,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曾说过:“闲暇时间即为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1]由此可见,休闲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从宏观上讲,休闲消费可以视为休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经济生活中被赋予重要意义。首先,休闲消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活消费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虽基于传统的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休闲消费,当属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状态,它的出现正是建筑在普遍的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基础上”[2]。其次,休闲消费既包括对商品的消费,也注重对新的观念、知识、体验、价值观等的消费。最后,休闲消费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1 休闲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间,已有多位专家指出,如果能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放宽对服务业管制等方面推出一些更长久、惠及面更广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而包括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饮食业和商业在内的休闲消费产业群,即是可以发挥积极而持久作用的经济领域。

2.2 休闲经济可以提供给人们物质生活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休闲经济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态度,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消费,为休闲经济增添新的发展动力。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的现状经常导致人们心理负荷过大,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增强。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极容易产生交流减少,感情淡化,沟通贫乏,进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因此,休闲活动就逐渐成为人们缓冲压力、调节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具有的使人轻松、愉悦、自由、互动等特性,必然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引导现代人健康、科学、文明生活的必然选择。

2.4 休闲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就业,从而减少城乡剩余劳动力数量。休闲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属于劳动密集型领域,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它们所需要的人员文化层次也有较大差别,从高到低都有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员,这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障碍,而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则可以进一步的缓解这一现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2.5 休闲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45%,2020年将达到59%,21世纪末达到90%。罗歇•苏认为“娱乐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基地,大城市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5]人类发展的历史已表明,人的休闲生活与城市的发展成正比,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与丰富内容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同时也促使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城市管理与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推动城市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路向选择

3.1 加强休闲教育与引导,实施休闲经济策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休闲经济策略指的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缩短劳动人口的工作时间及增加法定假日,其目的是让工人有更多时间去享受休闲活动。普及性地开展休闲教育,尤其是加强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休闲与产业、休闲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迅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休闲观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广泛地接受并体验休闲活动,营造起一种全社会发展休闲经济的良好氛围。

3.2 拓宽休闲产业的瓶颈,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所谓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休闲产业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繁荣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在于发展休闲业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促进消费、启动消费市场,而且在于休闲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休闲产业又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此外,休闲产业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意义,健康文明的休闲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产品、设施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在工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对其它情绪的释放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排解作用。

3.3 加速休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改善与进一步繁荣休闲消费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在休闲消费过程中一般会感到休闲产品的更新速度较低,有时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相关公共管理组织机构就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些政策来组织与引导休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着力开发一些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食品,体现艺术品味的服务产品、文化装饰、艺术修饰、日常用品、建筑产品、公共设施用品、生态环境保护用品、文化专用品、文化修饰消费产品等带有地方特色与社会文化的休闲产品。这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多元化、精细化的全面发展, 而且对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观念和繁荣休闲消费市场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休闲消费论文例9

【Abstract】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ceaselessness are progressiv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nes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mproves year by year, have begun to the life entering people leak from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lying fallow, and have occupied important position in lif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economy connotation lying fallow from analysis start, effect and road in the process changing to the economy lying fallow in economy develops both good and quick to the economy choosing our country who carries out shallowly and putting forward a proposal, to promote.

【Key words】Economy lying fallow; Consumption lying fallow; Economy changes

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消费文化逐渐从一种低层次活动(如打牌消遣),提升到客观上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消费活动。

1 休闲经济的内涵

所谓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成分之间充当媒介,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曾说过:闲暇时间即为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1]由此可见,休闲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从宏观上讲,休闲消费可以视为休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经济生活中被赋予重要意义。首先,休闲消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活消费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虽基于传统的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休闲消费,当属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状态,它的出现正是建筑在普遍的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基础上[2]。其次,休闲消费既包括对商品的消费,也注重对新的观念、知识、体验、价值观等的消费。最后,休闲消费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1 休闲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间,已有多位专家指出,如果能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放宽对服务业管制等方面推出一些更长久、惠及面更广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而包括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饮食业和商业在内的休闲消费产业群,即是可以发挥积极而持久作用的经济领域。

2.2 休闲经济可以提供给人们物质生活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休闲经济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态度,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消费,为休闲经济增添新的发展动力。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的现状经常导致人们心理负荷过大,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增强。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极容易产生交流减少,感情淡化,沟通贫乏,进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因此,休闲活动就逐渐成为人们缓冲压力、调节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具有的使人轻松、愉悦、自由、互动等特性,必然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引导现代人健康、科学、文明生活的必然选择。

2.4 休闲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就业,从而减少城乡剩余劳动力数量。休闲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属于劳动密集型领域,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它们所需要的人员文化层次也有较大差别,从高到低都有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员,这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障碍,而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则可以进一步的缓解这一现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2.5 休闲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45%,2020年将达到59%,21世纪末达到90%。罗歇苏认为娱乐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基地,大城市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5]人类发展的历史已表明,人的休闲生活与城市的发展成正比,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与丰富内容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同时也促使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城市管理与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推动城市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路向选择

3.1 加强休闲教育与引导,实施休闲经济策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休闲经济策略指的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缩短劳动人口的工作时间及增加法定假日,其目的是让工人有更多时间去享受休闲活动。普及性地开展休闲教育,尤其是加强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休闲与产业、休闲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迅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休闲观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广泛地接受并体验休闲活动,营造起一种全社会发展休闲经济的良好氛围。

3.2 拓宽休闲产业的瓶颈,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所谓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休闲产业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性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繁荣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在于发展休闲业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促进消费、启动消费市场,而且在于休闲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休闲产业又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此外,休闲产业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意义,健康文明的休闲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产品、设施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在工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对其它情绪的释放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排解作用。

3.3 加速休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改善与进一步繁荣休闲消费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在休闲消费过程中一般会感到休闲产品的更新速度较低,有时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相关公共管理组织机构就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些政策来组织与引导休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着力开发一些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食品,体现艺术品味的服务产品、文化装饰、艺术修饰、日常用品、建筑产品、公共设施用品、生态环境保护用品、文化专用品、文化修饰消费产品等带有地方特色与社会文化的休闲产品。这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多元化、精细化的全面发展, 而且对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观念和繁荣休闲消费市场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休闲消费论文例10

一、休闲经济概念

休闲经济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产生的经济现象。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为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休闲经济是一种体现着以人为本内涵的人性化经济形态,又称之谓“休闲型经济”。

休闲经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可以说“休闲型经济”是“劳动型经济”的一种变异性转型;休闲经济不仅是消费活动,本身也包括生产活动。在多数情况之下,休闲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休闲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创意经济。

二、发展休闲经济的意义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促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升级换代,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休闲产业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性于一体的产业,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间的连带关系作用,休闲产业的带动几乎会涉及所有产业。以旅游业为例,旅游业带动了酒店、航空、铁路、出租车、餐饮、银行、保险、电信、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大发展。而且,休闲产业最终会辐射到产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辐射到其他产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因此,休闲经济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牵引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伴随着休闲时间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会更多地把收入和时间用于旅游、健身、娱乐、游戏、艺术、影视文化、教育等休闲活动,休闲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通过发展休闲经济,满足国民高层次需求,促进国民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休闲经济能够使劳动者恢复体力,精神上得到放松,使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发展休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缓解就业压力也具有积极意义。休闲产业是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选择。

此外,休闲能够缓解生活压力,减少不稳定情绪,因此,发展休闲经济对于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旅游业看休闲经济

从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国际、国内旅游的人次和收入,都实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而且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号旅游目的地国,我们也成为世界上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有28000多个景区,1万多个星级酒店,13000多个旅行社,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也有1000多所。旅游的总量也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发展休闲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休闲城市。要成为休闲城市,核心是提高城市的休闲功能。一般来说,休闲城市的功能表现在旺盛的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浓厚的城市休闲文化、优秀的休闲资源、公共的休闲设施环境和完善的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五大基本要素。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认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除了面向旅游者以外,更大的面对是市民,市民的消费量比旅游者的消费量更大。城市的休闲功能建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城市建筑设施等密切联系,要充分考虑公共休闲设施环境的建设,考虑当地市民的休闲消费及其休闲方式的兴起,为城市的旅游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当地市民提供服务。二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城市休闲不断地呈现出向城市扩散的趋势,城市工作郊区居住、郊区转化为城市,城乡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城乡功能进一步互补,休闲城市的建设将在更加广泛的地域空间上统筹规划。

四、挑战与机遇

综合来说,中国休闲经济产业面临着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总体上人们对休闲的理解、观念和意识都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导向、规划和意识都是非常短缺的;第二,整个旅游休闲的供给是处于一种战略性的短缺;第三,学术界的研究也是非常缺乏的;第四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对于休闲也还是有很多的认识上和理解上的误区。

为此,第一,要推行积极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要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重视休闲经济的发展。第二,制定并实施国家休闲发展战略规划;第三,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第四,制定国家休闲产业政策;第五,竖立全新的休闲观念;第六,重视休闲的研究与教育;第七,优化我们的假日经济;第八,完善支持系统的建设。

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带来了系列的新需求。我们这样一个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也要顺应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对休闲经济这一新的领域从多维角度进行研究,要树立全新的休闲观念,营造多元的休闲文化,发展多元的休闲经济,加强必要的休闲教育,制定合宜的休闲政策,全面提高休闲质量,迎接未来的休闲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琪延.关于我国休闲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中国信

息报,2008.

[2]姚昆遗.发展休闲经济建设休闲城市.第二届中国休闲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