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6:43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1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 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 2009 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最终使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4]。但目前我国对如何培养制药工程硕士均处于探索阶段。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交叉整合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将任重而道远。

3我校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方式 我校对制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年限为2年,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3.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是保证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我校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设置框架,分为学位和选修课。开设应用型课程,压缩理论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如与制药企业包括青岛华仁、国风、黄海制药等,各大医院、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上单位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制药行业所需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着重培养如何解决该领域关键问题的人才。成立崂山药用植物园,让学生从中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提取等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王春波教授的省级课题"牛蒡根的研究"所设计的综合实验[5],涉及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为牛蒡根制定山东省中药材部颁标准,填补国内中药材(牛蒡根)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空白。

3.3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综合体现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6]。我校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实用性、研究性、创造性。

3.3.2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确保更加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3.3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学位论文质量是制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制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确保培养质量。为加强论文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在论文开题6个月后进行中期筛选。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实行"双盲"评审制度,采取预答辩制度。在论文答辩阶段,聘请2名本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至少聘请1名来自企业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结论

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药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制药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培养制药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制药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创新型制药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学东,千荣富.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76-80.

[2]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01-802.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63-68.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2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

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1],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 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

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

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

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调研型毕业论文题目。

3.4 增加处方分析

类型的论文形式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4 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 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 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4]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 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3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R6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52-03

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0年批准设置了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CMM),并于2011年首次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1]。作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辅导员及导师,笔者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1 转变观念迎接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

近年来,从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形势来看,每年行业内单位接收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有限,仅少数毕业生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对中药学领域内的生产、流通甚至管理工作接触较少,需要用人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重新培养,造成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浪费。这表明原有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研究,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绰绰有余,而难以满足中药学领域内多元化的发展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增补了中药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其培养的目标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1]。这就要求承担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导师甚至报考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认清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新科技革命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是时代的产物;正确理解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是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没有优劣等级之分,具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点[2]。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设立,有利于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正确理解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让培养单位和导师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具有特色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才能让导师努力创新,扩宽知识领域,从原有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注重专业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的综合培养;才能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主动报考,保证生源,这些都是保证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

2 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的教育制度。导师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学术道德、论文质量、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对研究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来讲,实践环节是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地方,除了完成实践课程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应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行中药学领域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研究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中药学生产、经营、流通、管理等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一直在高校里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来说,他们大都是在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缺乏与中药学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短时期内让他们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当务之急是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

近年来,“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的引入,让少数高校导师和校外的中药学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研究课题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向理论和应用研究共存的状况,他们有能力指导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应用性研究。另外,由于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借助医院里的导师力量,指导研究生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典范,引进“校外导师”或建立“双导师”制[4-5],即根据培养专业的需要,经过推荐、申请、严格的审查程序,吸纳一些从事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工程师等作为相关中药学领域的导师,参与教学和指导论文工作,扩大导师队伍。这有利于高校导师接触本领域内有名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拓宽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转向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多地专家和工程师能有机会走进大学讲堂,传授知识和分享经验,促进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践课程的实施;更有利于研究生在学习和论文研究进程中,得到中药学领域内的学术专家和实践专家对其进行理论及实践指导,缩短解决一些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的周期,促进中药学事业的发展[4]。目前,我校除了鼓励校内导师保持和发展已有的校外单位合作关系,也积极的与相关的制药企业、医院,药事管理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培养协议及定制人才计划等,选聘一些校外导师,与校内相关专业导师建立联系,共同商议并制订了相关的研究计划、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和学生的认可。

3 建立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与平台,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研究等多个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5]。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在“以中药行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注重“知识或问题(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完成与中药产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学位论文中,他们需要掌握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比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和剂型转变涉及化学、物理、检测仪器等内容,药理研究涉及解剖、病生理及中医理论等内容,甚至研究过程中涉及多分支学科交叉合作,比如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论文中必须要有活性测定,新药研究过程中要重视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等实际应用问题,在从实验室到生产过程中,要解决产品的收率、成本等问题,新技术(纳米、分子荧光显像)等在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除了原有的中药学研究生课程外,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和比例及注重知识的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是必要环节。在组织本领域内的专家讨论编写新的课程的同时,培养单位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即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本校内课程,也可以选择去相关领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听课,甚至有些课程直接聘请校外相关领域内的专家来讲。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立的局限性,也可以让研究生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养成跨学科视野与开放性思维品质。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和在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药厂、医院等单位中实习时间。我校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学校与审核通过的有资质的实习单位共同制订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实习计划,包括科室轮转、仪器使用培训、法规培训等,让学生有机会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及技能,提高行业的适应能力。另外,导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如参加会议交流、科研项目申请、企业例会等,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逐步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6]。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在这期间,研究生要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实践课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以往的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基本是第一年学习理论课,后两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工作,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三者可以同时进行,边学习边参加实践,同时接触研究课题,除了合理利用时间外,更容易激发研究生的灵感和创新性,有利于课题的顺利进行,缩短研究周期。

4 注重质量制订严格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考核标准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学位的设立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要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面临的是解决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培养质量上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同样重要,必须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导师和学生。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位导师的学术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此,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和考核标准,废除“导师终身制”,鼓励导师要不断的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充实,积极主动参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选择适合中药学各个相关领域内的具有开拓性、前沿性、创造性的课程和应用型研究课题,实现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有规范的毕业标准,比如采用课程考核学分制,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进行实习期间,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或撰写调研报告,内容必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位论文形式虽可多种多样,但要有严格的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中期考核,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综合量化评分,作为评定奖学金、博士生入学考试、推荐就业等制度的标准。

5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才兼备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每个培养单位都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方式。但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与传统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不同的思想问题。比如,在与本校首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触中,发现80%的同学因为未考取学术型研究生转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及未来就业比较迷茫,潜意识里认为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标准低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产生自卑感;少数同学因为家庭生活负担支付学费困难,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收学费有意见,认为是学校的创收手段或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看待等,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人格和素养教育的质量。研究生院领导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安排,收费的原因、标准和用途,并通过设立贷款、困难补助、提供助教工作的方式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稳定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另外,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外实习中,脱离高校严格的制度管理,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在接触复杂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情景中,可能受一些不良事件影响其不成熟的思维方式,产生不良动机。因此,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学生管理部门的实习单位或建立负责人(辅导员)监督管理制度[7],制订相应的思想道德规范,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制止不良的苗头。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及实践的机会,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和创新[7]。导师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在进行专业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杜绝学术上不严谨、不认真的态度、造假剽窃以及自私、破坏团结等行为。

综上所述,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应对中药学相关领域中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当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相关培养单位都在积极努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途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及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跟踪调查,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会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印发金融硕士19 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10] 15号,2010-03-22.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 马淑艳.导师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7):32-33.

[4] 吴仁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2): 52-55.

[5] 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 46-47.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5

1 台湾中药高等教育现状

1.1 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该所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3月经台湾“教育部”审查通过。该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若入学前具有药学学士学位者则授予药学硕士学位,其余则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中药教学理念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建立能结合中药方剂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估的研究团队,使中草药科技早日升级。为此,在课程设制中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上建立临床与基础整合的研究发展模式。为了配合台湾省发展中医药的重点计划,结合先进的农业及制药科技,该所以中医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其研究目标:中医药信息系统化、中草药种源标准化、药用植物育种及组织培养、药材有效成分最佳化、中草药最佳化。

1.1.2 师资队伍

该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1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专职2人、兼职3人),副教授3人(专职1人、兼职2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2人、兼职1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药理学、生化/分子生物;肿瘤药物化学、药物输送系统设计;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理;药用植物学、本草学等方面。

1.1.3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理学组和药学组的区分,其公共必修课设有:生物药学特论、天然药物学特论。公共主要选修课设有:分离技术、中医药基础理论、有机光谱学、科学研究方法、醣类分子免疫学等。理学组设“六选三”科目,即从仪器分析、药效学特论、基础药学研究方法、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物分析方法、药效筛选等6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药学组设“八选四”科目,即从药用植物学、药效筛选、讯号传递、中药药理学、药物设计及实务(必选)、药效学特论、中药信息研究(一)、中药信息研究(二)等8门课程中选择4门课程。

1.2 中国医药大学

1.2.1 中国药学研究所

该所创立于1974年5月1日,创立时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于1992年11月18日成立“中国药学研究所博士班”。

1.2.1.1 办学理念

该所的办学理念是:以固有中国传统药学为经,从历代的丰富文献资料中整理、探讨、研究药学。以现代药学为纬,即以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药学理论,从各个药材的原植物调查、采集、鉴定,确定真品来源,进而从化学、药理学分析,探讨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探讨其效价,改良剂型,扩展其应用范围,开创新有效方剂。

1.2.1.2 主要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35学分(硕士论文6学分另计)才能毕业。硕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专论、药用植物学专论、药用动物学专论、药理学专论、生物统计学、生药学专论、植物化学专论、药局学专论、专题讨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专论、中草药产业技术。药学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20学分(博士论文12学分另计)才能毕业。博士班必修的课程设有:本草学特论、药用植物学特论、药用动物学特论、中国药学特论、中国药学研究方法特论、生药学特论、植物化学特论、药理学特论、药局学特论、中药学专题讨论、生物科技特论。

1.2.1.3 师资队伍

中国药学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包括教授9人(专职6人、兼职3人),副教授4人(专职3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6人(专职4人、兼职2人)。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生药学、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学、酵素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1.2.2 中药资源学系

该系于2002年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主要培育中药专业的本科人才。

1.2.2.1 办学理念

该系以融贯中药系统、建立最新中药学术体系、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宗旨,培育中草药资源研发人才、中草药生物技术研发人才、中草药资源管理与行销人才等有特色的中药人才。

1.2.2.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生理学实验、本草学、生物技术概论、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实验、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药理学、仪器分析、中药药理学、生药学、药用物理化学、生物统计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炮制学、天然物化学、中药质量管理学、中药质量管理学实验、中药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成药商品学、中草药产品开发研究、中药调剂学、中药栽培学等。

1.3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

1.3.1 办学理念

该系以配合医药及发展生物科技的政策,参酌国际药物发展趋向,旨在培育制药科技人才,为台湾制药工业培养各种制药事务,包括生技药物的研发制造等适用人才为目标。

1.3.2 专业课程设置

该系核心课程涵盖制药技术与药剂学、生物技术、生药学及药物化学等4个专业。学生除共同课“生物技术”外,分别依主修专业设专业课程,其中中草药技术专业课程必修课设有:天然物化学特论、高等有机化学、光谱学、中药药理学特论、科学论文写作;选修课设有:仪器分析、分离技术、中药鉴定学特论、中药炮制学特论、毒理学特论、组织培养学特论、生技药品工业制造技术、药用植物学特论、中药方剂学特论。

1.3.3 师资队伍

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暨制药科技研究所现有专兼职教师30人,包括6位教授,18位副教授,6位助理教授,其中有25位具博士学位。

1.4 台北医学大学生物资源技术学系

该系为2年制在职进修专班,于1999年起招生。

1.4.1 办学理念

将“传统中国医药融合现代制造技术,使中药科学得以传承发扬”作为该系办学理念。

1.4.2 师资队伍

该系现有教师1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

1.4.3 专业课程设置

必修60学分,公共选修10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毕业共计需88学分。必修课设有:生物科技讲座、传统医药概论、普通化学、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学、天然物化妆品学、仪器分析、物种鉴别、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学、药膳食疗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生理学、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炮制学、方剂学、基因工程概论、天然物分析。选修课设有:生物技术信息、生物技术专利法规、酵素学、蛋白化学、海洋生物资源、微生物免疫学、企业管理、组织培养技术、药物食品法规、生物活性分析、细胞生物学、酦酵学、标准研究室规划、优良制造规范、医药法律与实务、醣生物学。

2 台湾中药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据上述,台湾中药高等教育已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中药人才的培养。但台湾在中草药相关教学方面,普遍缺乏深入的中药教学。如长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明确指出其中药教学理念就是培育有能力“以西药方法论进行中药研究的药学科技人才”。可见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2.1 向“西化”趋势发展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7

[摘要]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及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为例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课堂组织方式。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8SZ037);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重点项目(SZ191014)

[作者简介]周改莲(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赵立春(198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及活性筛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330-02[收稿日期]2020-03-15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之一,但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未注重传承保护,很多传统操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中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从教师自身素养、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第二课堂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中药炮制课程的核心章节:总论部分的绪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的基础理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和各论的炒法、蒸煮法6个章节为代表,基于临床用药需求及药物自身性质讲解炮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师积极跟踪教学动态,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学上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彰显中医药的思维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普遍喜欢上网的特点,将对分易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于教学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在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对应知识点的实验及实训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整个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不断回顾之前所学的思想政治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学、中药化学基础知识,反复强化中医药思维在“中药炮制学”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拓展第二课堂,组织科室老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的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个性化地凸显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

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药炮制学”教师首先应积极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等相关项目,提高教师自身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同时积极关注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的使用,使自己成为理论功底更扎实、实践经验更丰富、技能更精湛的中药教育工作者。

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一)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

在“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如以蒸法炮制地黄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上课前播放涼茶店生活场景的图片,以凉茶店为何只有生地茶没有熟地茶为切入口,导入所学内容(学生一般都能根据所学内容加以分析),在讲解完炮制方法的同时,发放生地与熟地饮片给同学们进行实物观察。

教师提问:地黄炮制前后发生了哪些感官变化?

(学生最好能回答出颜色、质地、味道)

教师明确:颜色、质地、性味、归经、功效均发生了变化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详细阐述。

鲜地黄:黄色,功效类似生地比生地强,含80%的水分,表皮非常薄,特别容易变黑腐烂,不宜贮藏保管,所以临床用生熟地较多。

生地黄:黄棕色,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等。

熟地黄: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可以大补肾之元气,中医经常提及的“引火归元”即用到熟地。

教师引导学生加以总结:简单概括生地变成熟地所发生的变化。

教師总结:生地变成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清蒸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蒸后补而不腻,上行药势。

设计意图:通过蒸前后性味、归经、功效的变化,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知识融入中医炮制课程的讲解当中,进而阐述炮制的奥妙,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热情。

三、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思维的运用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通过药学院四楼的中药饮片标本馆,让“药”入目;请中药饮片企业负责炮制车间生产的兼职导师进行名师论药,结合炮制实训中心的平台设备,让“药”入耳;举办炮制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品尝自己炮制出来的生熟饮片来对比炮制前后的性味变化,让“药”入口,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运用炮制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至关重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研究,力争站在专业课程角度用现代科学语言来阐述中医药治病机理。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素质教育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优点,以及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邢妍(1981—),辽宁阜新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163-02[收稿日期]2019-12-25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如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传达素质教育是药理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2]。通过科研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探讨不同知识点中对素质教育的运用[3]。

一、科研素质教育

科学研究对于药学生必不可少,科学研究需具备创新性强的科研思路,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科阶段培养科研素质,能够确立初步的科研思维。药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开篇讲述的绪论,由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药理学发展史、新药研发程序和药理学学习方法等部分组成。在讲述药理学学科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意义时可以引入链脲左菌素,该药破坏胰岛B细胞,大鼠连续注射4周时,胰岛分泌减少,大鼠血糖升高,因此,此药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工具药,也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用的药物。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对这一药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通过深入讲解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素质教育。讲述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的二重感染,是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失衡,应对不良反应产生的真菌性腹泻之最好方法为粪便移植,美国研制的粪便胶囊可以替代粪便移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讲述粪便胶囊的研发,进行科研思维的拓展。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到目前为止只能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法是现在药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进行研究前沿的拓展。

二、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包括传出概述、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等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毛果芸香碱为眼科用药,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通过肠黏膜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滴眼时压迫眼内眦关闭鼻泪管可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全身不良反应。阿托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众多,当阿托品大剂量时会产生幻觉,甚至出现昏迷,如果实际工作中遇到阿托品中毒怎么办?应该用什么解救药物,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急救药品,该药的临床应用是重点内容,导课以过敏性休克病例导课,通过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推理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发病机制一步一步推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萘洛尔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长期应用突然停药会导致原有高血压加重,通过讲述普萘洛尔停药反应产生机制,让学生记住逐渐减量,缓慢停药的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讲述有机磷酸酯类时以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导课,通过经历毒气事件当事人出现的症状:眼球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根据所学知识阐明该临床表现的发作机制,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针对中毒机制采取哪些解救措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麻药的讲解过程中以丁卡因采用浸润麻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导课,通过病例吸引學生眼球,以《为什么丁卡因不能用于浸润麻醉》为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是药学专业各类各级考试的重点。镇静催眠药用于失眠的治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使用造成神经衰弱或记忆力减退。随着社会发展,失眠人群越来越多,不得不用镇静催眠药,而安神补脑类中药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完全能够替代合成镇静催眠药,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吗啡为镇痛药代表,吗啡即是毒品,属于阿片生物碱类,阿片即鸦片,通过引入鸦片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啡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这一理论由中国科学家邹刚所发现,通过讲述吗啡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低温麻醉和严重创伤的急救治疗,科学家正在研制新的毒副作用小的人工冬眠合剂用于航天事业,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祖国传统医药是研究新的人工冬眠合剂的重要来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是祖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授课的重要环节。在药理学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经验积累。新斯的明为重症肌无力首选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医学生面对此类严重疾病患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类似严重疾病还包括肿瘤、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使病程缩短,这也是医学誓言中的内容。

五、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才能研发新药。药理学课程共有50章,每章涉及上百种药物,但药物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疾病此起彼伏的现象,决定了疾病发生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加大了药物治疗的难度,需要不断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药理学书中每一个药物的发现者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一点也能激励学生创新。阿司匹林是重要的血小板抑制剂,从最初发现的解热镇痛作用到发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了一百年,以此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药物剂型的变换、药物新的作用机制的开发、药物复方制剂的制备及新剂型的发现都是创新,每一个药物的讲解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能力培养。例如佛莱明从一项失败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天然青霉素的结构改变得到了众多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类。青霉素提纯工艺的改良均为创新。

六、辯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51-03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是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药品生产、使用、临床服务等内容,药学高等教育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等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使之更加适应我国药学发展和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就高等药学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一分析,讨论其培养目标与岗位的选择。

一 高等药学本科生的培养及适用目标

我国药学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走向正规。据《中国药学年鉴》2007年记载,我国设置药学类专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475所,其中本科院校269所,高等专科学校3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65所,总后勤部及武装总队3所,在学制培养上,本科教育多采用4年制,也有少数学校的临床药学为5年制,专科教育一般为3年制。据文献报道,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生物制药企业400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1万多家,化学制药企业4000多家,医药销售企业1万多家。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培养大批药学人才是药学教育领域的重任。

1.培养药学本科生,是一个重要的层次

由高中转入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经过4~5年的学习,在专业上已掌握较为广泛的知识,其理论应高于高职生,经过实习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已经具备了从事药学各岗位的基本能力,属于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药学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增加。在现行的高教体制中,科研论文数量、重点学科建设、SCI论文、硕博士培养规模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硕博士大量培养的结果,势必形成“本科无用、硕士将就、博士有用”的局面,每年各高校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追求考研,而药学本科教育有些方向不明,不知道哪里需要本科毕业生。在每年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显示出很多企业非博士不要,硕士生就业也会受到威胁。在社会实践中,药学领域各岗位的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非要硕博士才能担当。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当前药学领域需要多少学术型人才、多少应用型人才和多少复合型人才,按比例和规模协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企业和单位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招聘人才时定位过高,一个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一定要用一个硕士或博士,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药学本科教育还承载着培养潜在学术型人才的重任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作为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新型药学本科生是当今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3.在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院校中,设立的专业较细化

如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海洋药学、药学管理、中草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营销、临床药学,另外还有很多研究方向。这些专业和方向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都需要打好基础,如抓好公共课(外语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几个部分,另外也开设和生命科学有关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在学完基础课程进入实际环节后则要加强甚至进行个体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计划。培养和发现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从中发现有科研苗头的学生再进行进一步引导,最终确定有科研潜质的可建议走硕士、博士之路,这样更利于做到投资明确、人尽其才。

4.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合格的本科生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本科课程的教师要相对稳定,其次要求教授也必须走向讲台,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学,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和个性特色,学习与就业方向的选择亦如此。如果一个班级50人,毕业时其中45人都选择考研,那么其中一半是出于无奈是为了以后好就业,而非科研苗子或愿意终身搞科研。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0-03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基本培训,明确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意义,能够承担临床药学服务、药物评价(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药物信息咨询、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等药学技术工作。[1]临床药学专业实习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药学实践中的必经过程,是临床药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结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该过程中,各环节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制定规范可行的考评措施、有效的管理途径,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学实习效率和收获,培养高素质临床药师人才。药学院根据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就临床实习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适合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特点的临床实习模式。[2]

一、临床药学实习教育内容

我校临床药学实习培训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法律法规培训、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在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与技能,又要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达到合理合法的执业要求。

1.法律法规培训。临床药学服务直面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复杂,影响因素极多。临床药学实习中的法律法规教育可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明确国家规定,熟悉相关疾病药物应用指南,掌握临床用药具体原则,如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原则、毒麻药及管理、癌痛三阶梯治疗等。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临床药师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研究和申报注册违规处理办法(试行)》、《药品临床研究的若干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临床药学学生对法规政策的了解有助于树立合法执业的观念,有效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推动临床药学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预防和避免医疗纠纷。

2.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各模块间的分割较明显,是课程的简单堆砌,尚未形成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临床实习培训工作主要是在医院专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以典型疾病为主题,要求实习生掌握相应疾病治疗的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要点,了解临床症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3.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临床药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中临床科室轮转与医学生的临床见习一致,目的性不强。我校通过临床药师重点科室、重点疾病带教工作,进行小组培训、专题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临床用药问题进行专业设计与训练,促进临床用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带教临床药师及医师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应用、分析、综合掌握相应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与最佳鉴别选择用药;具备常用药物的中毒指标与临床结果分析能力;掌握撰写药历的能力;临床药学学生与带教医师讨论并实施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修正个体化用药方案。

4.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①通过沟通技巧专题培训和模拟训练,临床药学学生掌握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与交流技能。②通过专题培训和定期文献抄读工作,使实习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国内外药学文献,阅读和分析中外文文献的能力。在实习考核的每一阶段,加入对沟通、交流、表达的要求,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带教临床药师指导下,定期进行药学查房,向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和出院带药教育;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临床药学人才,使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临床药学实习形式

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以专题报告、小组配合、专项强化、定点考核为主要形式,建立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药师参与专业培养计划,承担药学实践教学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指南。培养具有宽广而深厚的医、药学知识,毕业后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专门人才。第一阶段:以短期参观、专题报告为主要形式。①参观制剂室、药库,了解药品生产工艺与流程及药品质量控制要求。②参观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参与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培养临床试验设计思路,熟悉临床试验的筹备、实施等具体过程。③参观治疗药物监测,了解TDM临床应用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④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⑤通过专题报告,掌握药物信息检索能力。⑥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初步掌握沟通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与患者、临床医护人员交流。第二阶段:以小组学习为主,参与药房、药学专业、临床业务学习。①通过药房实习,熟悉临床用药,了解临床药物配伍、输液和营养液配置、特殊给药装置、急救药品、常见剂型及注意事项。②通过小组培训,掌握常规医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体温计、听诊器、无创呼吸机、便携式血糖仪等。③通过小组培训,掌握药历书写、实验诊断结果分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知识。④通过临床科室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关注重点病种,学习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以专项训练为主要方式,参与临床医学、药学查房,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发现临床用药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一种重点疾病,以一名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为培训小组,带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参与医生查房、药学查房、病例讨论、药疗方案评价监护、用药信息咨询、危重病患抢救、ADR上报、TDM结果分析。带教临床药师和医师定期进行病例考核。

三、临床药学实习管理

药学院临床药学实习医院分散,为保障临床药学实习质量,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可行性好、详细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我院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加强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管理。

1.制定实习制度,规范实习管理。制定《临床药学实习任教师职责》,明确临床药学实习带教老师的职责与义务,各级教师责任清楚;制定《临床药学实习管理制度》、《临床药学实习生守则》、《临床药学学生请销假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实习过程有序,管理规范;制定《临床药学实习培训实施方案》,为临床药学实习提供明确的实习程序和工作路径。临床药学实习生严格遵循毕业实习手册相关规定,管理规范,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保证了良好的实习教育成果。

2.建立过程考核制度。建立实习生培养过程考核标准,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实践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对文献阅读报告、专业学术讲座、专业知识理论课、病例讨论会、病例分析报告提出完成数量要求(见表1、表2)。在实习每一阶段组织理论考试,着重考查临床医学常识、重点药物知识以及综合治疗能力。

3.重视病例考核。病例考核是考核实习学生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考察实习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对病例的诊断要点、药物治疗、用药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药学监护建议。专家就本病例临床用药及相关问题提问,实习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答辩(见表3)。

4.扎根实践,因地制宜。临床药学实习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压力。为保障实习工作质量,学科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实习期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辅导,按照实习学生就业方向、个人兴趣安排指导方向。对有志于考研的实习生,在实习期开始时即加大临床实习力度,加快临床实习进程,按照临床实习完成进度情况给予考研复习假期。对准备就业的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要点讲座,指导网上投递简历,鼓励其参加药企、医院宣讲和现场招聘会。上述活动受到实习生的欢迎,也保障了临床药学学生的实习质量。在实习每一阶段与临床药学学生、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意见。近三年来,对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内容、进程及考核标准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能力与水平。

我校临床药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历经探索和不断修正,获得学生与教师的称赞,也获得医院与药企的认可,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成为多所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今后,将进一步细化各项规范和考核标准,更科学地选择经典病种,提高临床药学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涯与工作衔接更为流畅,满足社会、医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蜀蓉,任渝江,戴萍,韩宪忠.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体会[J].中国药房,2011,(20).

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14-02

在探讨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之前,先回顾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发展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一、国内外GMP简介

制药工业起源于18世纪末,随着化学合成药和抗生素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制药工业发展迅速,同时药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1935年发现磺胺类药物后,一家公司将二甘醇用于口服的磺胺醑剂中,导致107人死亡,其中多数为儿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沙利度胺事件引起全世界对用药安全的高度关注。此后有关药品安全问题的事件仍大量出现。正是基于保护消费者,严格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保证药品质量,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GMP,并于1963年由美国国会第一次颁布实施。1977年第28届世界卫生大会,WHO向其成员国推荐GMP,并确定其为WHO的法规之一。此后世界各国陆续出台GMP,一些国家也制定了兽药的GMP规范。

我国在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稿)》,1985年编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92年卫生部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并以法令形式颁布实施,要求国内企业必须遵守。2001年出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2011年3月1日,经过大幅修订的新版GMP颁布实施。

二、早期国内外制药工程专业的设立

按照GMP规范设计并建造制药车间、厂房,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工程设计人员要求非常高。原有的化工设计者由于缺乏药品生产的专业知识,如洁净车间的设计,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控制等,而难以胜任。[1]因此,1995年在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设立第一个制药工程专业,为研究生教育。此后美国、英国等其他大学也相继设立制药工程专业。早期的制药工程以研究生教育为主。1998年,加州大学Fullerton分校工程与计算机学院设立第一个本科制药工程专业。[2]

改革开放后我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但行业标准参差不齐,产品质量良莠不一,为配合我国制药工业的调整,适应制药行业在GMP下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招生目录中增设制药工程专业,同时取消了一批与制药相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微生物制药等。

三、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设立到现在已经过了14个年头,各学校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制药工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课程授课内容需要跟上时代步伐,近年来围绕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专业英语》等十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的课程改革发表了大量文章。除了授课内容进行优化之外,也有对一些课程进行优化和组合,比如有些学校开设《微生物与发酵》《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与分析》等。此外也有一些新课出现,如《制药工程导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本科生培养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困难比较大

随着GMP的实施,尤其是GMP(2010版)近乎于苛刻的要求,以往制药及相关企业为制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提供各种参观和实习的机会,现在逐渐成为一种奢求。许多有能力有条件的学校都大力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有些院校按照GMP要求建造中试车间,甚至是生产车间。

(三)课程体系构建上问题多,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制药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既涉及化工与制药的工程设计、制药过程中的工程技术,也包含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分离、工艺、制剂、设备、分析、质检等,按照我国药品分类,又包括生物制品、化学药和中药。除专业课程外,公共课程的门数和深度要求也很高,如数学、化学、经济学、计算机、CAD辅助设计等,学分普遍达到80分以上。所以,纵观全国各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本科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一般在190分以上,学生毕业实际所修学分普遍在200学分左右,低于180学分的寥寥无几。早年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除了一些老牌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下只设置一个方向,近年来许多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下设置2~3方向,如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等,通过分流缓解课程设置难、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3-5]

(四)各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各有侧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到底应当怎么做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从能力教育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从专才教育到通才教育,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公共课方面,哲学、心理学等课程早已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课程,是国内许多专业的素质拓展课;我校许多一线教师反映应当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语文课,相对的,像英语、政治等一些课程的学时应当相对调整。近日走访了修正集团通化产业基地和东宝药业,反馈出来的信息是,企业招聘时需要学生在某一方面突出,然后选择性地针对一些员工进行培养。换句话说,毕业生到企业要经过一个从专才到通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本科生接受的通识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展现出来。

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界定不明,作为工科专业,它的专业基础课程到底是工程课程,还是药学课程?如果是药学课程,那与药学专业有何区别?进一步,是化学药、中药,还是生物药?当下确实是到了创新教育时期,理应深思如何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

1998年教育部一刀切,取消十多个老专业名称,统一名称改为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制药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从研发到工程设计,到生产,到管理,到销售,面面俱到,这让许多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无所适从。既不能违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又要满足制药行业对本科生的要求,矛盾重重。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不再一味追求高大全,结合自身特点,从不同层面确立自己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四、浅析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设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初制药相关专业调整时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日益展现出来。随着GMP(2010版)的颁布实施,和2015年12月31日全部制药企业均需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一大限的临近,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2008年全国制药工程教育委员会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目标和业务要求分别为,培养目标: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培养目标看,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管理,这都需经四年制本科才能达到一定水平的,让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四年时间里达到上述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业务要求: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面面俱到的培养模式,能否让本科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实在是值得商榷。

目前全国近两百所高校设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各有侧重。在1998年专业调整,以及此后大批高校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时,多数学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应该去做什么,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许多制药工程专业在设置之初,就是换个名。一些制药工程专业是仿照其他兄弟院校的情况,进行培养方案制订。从1998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上以“制药工程”为关键词,在篇名检索中,检索到与制药工程相关的论文,30%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有关。除了少数学校确立明确的目标外,多数情况还是中药、化药、生物药大杂烩,工程设计与工程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质检等一锅端。正是这些少数明确其本科生培养方向,放弃高大全培养模式的学校,在众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在其学校网站上介绍:全国第一,其特点就是培养方案围绕制药工程设计和制药工程中关键技术进行设定。再如中国药科大学近年特别设置生物制药专业,围绕生物药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开展课程,凸显其生物制药的特点。还有江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其核心是围绕发酵工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制订培养方案,突出学校老牌专业的特色。上述三个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高厅函(2011)40号,(2012)7号)。此外还有天津中医药大学特别设置的中药制药专业,结合自身中医院校的特点,突出中药制药环节。再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就是围绕农药展开。2012年4月,东北农业大学召开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研讨会,确立其生物制药方向。此外,许多地方院校采用订单式培养。这些兄弟院校的举措正是对这十多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到底应当怎么做的一个深度反思。

综上,制药工程应当是与一些相关专业互补的,而不是笼统放在一起。制药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设置应当相互配合,各有特点,并且特色突出。有选择性地适当恢复几个专业应当是现在比较合适的做法。

【参考文献】

[1]赵光荣,元英进,蒋建兰,李霞.美国制药工程教育一瞥[J].药学教育,2005,2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