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题工作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3 14:50:06

课题工作方案

课题工作方案例1

二、内涵界定

1、中国少年先锋队: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2、少先队组织: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少先队健康成长、放飞心灵的大舞台。人类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深化。少先队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性是少先队的传统特点,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

3、少先队活动阵地: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依托,是少先队教育经常化的杠杆,是少先队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课堂。为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少先队发展的需要,学校重视校内外阵地的开发,并注意加强对校外阵地领域的拓宽。

4、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层次、多结构的教育网络,作为少先队工作的载体----学校,开展了极其广泛的实践。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少先队工作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它反映了我们广大少先队工作者以主动积极的主人翁精神,在寻找探索少先队工作的方法路子,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这样一个大潮下,难免会优劣并存,精粗相杂。因此,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的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尤其是如何做到科学、高度地开展工作,必须要有深层的思考。

三、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2、瓯海成立少先队工作学会

瓯海区少先队工作学会正式成立,首批会员共71名。该学会是由瓯海区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教育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该学会将从少先队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少先队教育规律,研究新时期少年儿童思想状况,提出可行性报告,通过群众性的少先队科研活动,为少先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教育“三个面向”理论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三个人面向”的基础是面向现代化,因此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才就成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现代化的人必须具备:开放的世界观念;强烈的文化意识和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学会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应具备个人特长;应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这五个基本特征,其中“应具备某些个人特长”就是一项重要特征。因此现代化的社会是丰富彩的世界,社会的生产将由标准化、同步化向多校化发展,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在广博的知识结构中表现出个人的特长。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小学教育在打好文化基础的同时,要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造就适应未来的现代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处理好少先队工作中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重点是“雏鹰行动”。目前“雏鹰行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无可否定它确实是少先队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它毕竟不是少先队工作的全部。这就要求我们少先队工作者在实施中如何处理好这一重点与其它一般工作的关系,并且要充分发挥重点的牵动作用,以重点来带动一般。

2、处理好工作中的计划与放活的关系

任何一个少先队组织机构,不管是以校为单位的大队或是以班为单位的中队,它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年度、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都要有具体计划。这个计划既要遵照上一级部门规定的要求,又要根据本大队、本中队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制订。它应是相应时期少先队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少先队工作的依据。因此,每个少先队的组织都要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要放活。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做到计划与放活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3、处理好少先队工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随着“雏鹰行动”的广泛实施和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少先队工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体现在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之中也是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因而,新时期对我们少先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两者关系。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若两者处理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五、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与思考的研究报告。

2、教育叙事。

3、教育案例。

4、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5、建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制度。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7、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使他们能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4月——准备阶段

设计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学习教育理论

第二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实验阶段

调查摸底、运行操作、积累资料、阶段评估、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2010年11月——总结阶段

汇总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八、组织管理

课题工作方案例2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重大科技项目。水专项旨在研究重要流域水生态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突破和开发安全饮用水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体监测、控制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是水专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科技资源和宝贵资产,必须加强水专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水专项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综合材料。重要文件、领导的重要讲话记录(录音)、会议纪要(记录)、工作简报、工作动态、通知报告、大事记、出版刊物、影像资料等。

(二)实施方案编制阶段。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组名单、编制说明等。

(三)实施方案论证阶段。论证申请报告、论证委员会名单、论证材料、工作方案、工作手册、审核报告、专家承诺书、论证意见等。

(四)组织实施阶段。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专项项目(课题)指南,招投标文,评审、评估报告及专家意见,任务合同书及各类协议。实验、测试、观测、调查、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综合材料,数据整理材料,样品、样机、标本等实物。研究工作阶段总结,专项及项目(课题)执行情况、年度报告,专项及项目(课题)调整申请及批复,专项工作报告等。

(五)评估验收阶段。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记述报告,论文专著报告,专利文件,检测鉴定报告,评估报告,专家意见,审计报告,验收全套材料(专家名单、会议记录、验收意见),成果推广应用报告,成果登记表,专项总结报告等。

(六)其他需要归档的重要材料。如报刊材料、获奖证书、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等。

二、建立水专项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项目、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明确水专项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的重视和管理力度。为加强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调动专职档案员积极性,专职档案员应成为水专项课题组成员,负责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监管力度

水专项课题在立项及实施过程中,水专项主管部门应对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宣传、培训、交流工作。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增强水专项课题相关人员档案意识,调动各承担单位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专(兼)档案员通过培训、交流,开拓视野,增长业务知识,汲取先进经验,为保证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水专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进行不定期巡检,开展监督、检查、指导档案工作。通过上下互动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水专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档案工作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档案质量

前期指导。水专项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课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档案工作与课题实施工作应同步进行管理。专职档案管理员必须提前介入前期档案管理,制定归档制度、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和归档计划,要求课题及子课题承担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归档,确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专项课题组应指派兼职档案负责课题的收集、整理工作。

中期检查。在水专项课题实施过程中,专职档案员应积极参与水专项工作中去,了解和掌握水专项课题进展情况,跟踪检查课题实施过程中文件材料形成、收集情况,将“事后收集”变为“事前知晓”和“事中监控”。注重检查和鉴定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通知课题负责人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确保水专项档案的案卷质量。

参与验收。水专项验收工作包括财务验收、档案验收和课题验收。其中档案验收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关键。水专项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先期进行档案的验收,没有完整、真实、准确、系统的科研档案材料,不予验收。专(兼)职档案员应参加水专项的各项验收工作。通过验收工作,查找档案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审核鉴定。课题结题后,课题负责人要将课题和子课题全部文件材料原件送交档案室。专职档案员根据科技档案的归档要求对课题的文件材料原件进行审核鉴定后,专职档案员协助兼职档案员将文件材料进行认真分类、整理、立卷后,移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室在接收实体档案的同时,应同步接收电子档案。

文件材料在整理、立卷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归档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若为复印件需加盖公章。二是子课题提供的文件材料需认真收集、整理归档。文件材料需加盖公章归档,如实施方案、技术报告、财务审计等材料。三是在财务验收工作未通过时,课题承担单位会对课题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如:课题实施方案、经费预算、财务审计等材料,兼职档案员在归档时应将课题形成的所有修改前、修改后的文件材料归档。四是课题验收时,提供给专家审阅的课题汇编材料可作为资料归档。五是重要文件材料需多套归档,如技术报告、调查报告、提供给专家审核的课题汇编材料等。六是开展数字化扫描工作,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七是加强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八是所有归档的文件材料与上报水专项管理部门的文件材料内容要求一致。

五、加强档案保管,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为了保管好水专项档案,根据《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保密规定》,水专项相关部门要制定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保证水专项档案在借阅过程中的保密与安全。凡借阅水专项档案,需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并做好签字登记工作。凡重要的档案资料一般不得提供原件。借阅档案一般只借阅课题汇编材料。

水专项工作是民生工作,水专项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社会价值。项目、课题与子课题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要从管理机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过程管理等细节方面进行全方面控制、管理,切实有效地保证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政府决策、为国家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林芳美.关于做好云南省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15(1).

课题工作方案例3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课题工作方案例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23-02

一、引言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化工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涉及的概念定义多,公式多,相应的计算也多,这些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这门课程难学的主要原因[1-3]。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能积极地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案例的实际操作和实践中,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但案例教学法以工程案例为主线,现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案例较少,因此较难找到适合的案例运用与课堂教学中[5-6]。基于此,本文对《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主要围绕《化工原理》课程中案例库建设的构想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二、《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构想

《化工原理》课程主要围绕化工单元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化工工艺设备,对化工工艺过程进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分析、设备操作分析,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侧重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需要通过案例作为桥梁将基础理论转入到工程实际中,而《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案例存在较少、案例散乱、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教学课程中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库;融入化工领域中最新的案例内容和案例技术,拓宽本课程教学内容,并丰富本课程的案例。

基于此,本文案例库建设以案例所属教学内容的不同,探讨《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1.《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目的。《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目的一方面主要集中在为了及时搜集、整理、总结课程中相关的案例,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案例库体系,拓展教师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强化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库建设可实现案例分享,将形成的案例库放在教学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自由学习、交流和讨论。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集中在可推近高等学校化工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案例库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法。对《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初步探索将改变高等学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2.《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意义。《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意义包含三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案例库建设方便学生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真实体验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体验,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中的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设计方法和所需的工艺操作方面的技能。同时,采用《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中的案例开展教学工作,是案例式教学的具体体现。案例库也给学术提供了一个灵活学习的自学平台。

第二,案例库建设使得《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案例规范化,案例库中的案例拥有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建设程序,对案例库建设者和编写者进行规范化要求,能够满足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需求。

第三,《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原则。《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具体案例的要求。案例库的建设初步探索主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案例库建设的案例须遵循典型性原则,选择的案例必须是和《化工原理》课程相关的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启发性的例子,可以从化工企业中成功的工程案例或工艺案例中选择。案例的选择的时效性体现在能反映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尤其是现代社会新出现的有关化工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的案例更有利于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因此,对于比较古老或已淘汰的工艺等方面的案例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案例库建设的案例内容须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案例库的系统性,在案例的写作必须紧密围绕《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要求系统考虑整个课程内容,统一案例格式,统一案例要求,体现案例库的规范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比如:必须具体描述清楚案例的各个部分,主要包括标题、首页注释、内容提要及关键词、引言、相关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脚注等。案例还要必须附上案例在教学中的使用说明,主要结合案例发展阶段、相关场景,依次简要列举相关思考题、讨论题;给出教学方式与时间安排的建议,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

第三,案例库建设的案例须征求多方人员的意见,案例库建设须将案例与教材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紧紧围绕课程重点、难点,使得案例重点实际问题和内容能和课程基础理论紧密联系。因此,案例完成后需请相关专家进行案例的评审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检验所撰写的案例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展现形式是否做到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相结合。案例库建设的成果经过检查评审后,将会进一步地提高案例库建设的水平。

三、结语

《化工原理》课程以“三传一反”为原理框架,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化工企业生产实践操作经验知识,缺少对化工工艺流程、化工单元过程和化工设备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中体会到这门课程较难理解和掌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的许多基础理论知识点是由化工企业中的工程实践经验转化而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案例库建设可作为桥梁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案例库建设使得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案例库建设初步探索是有必要的。而案例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积累大量的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并需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撰写,将案例进行分类汇编,形成案例库,在化工相关专业推广共享。在今后的工作中,需逐步推进《化工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方案,最终实现案例库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琴,张海洋,张建树,郭瑞丽.浅析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原则[J].广东化工,2016,43(10):231.

[2]廖鹰,贺筱媛,吴善明,等.系统工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5):235-237.

[3]王传娥.基于案例教学的化学教学案例库建设[J].化学教育,2014,(19):33-35.

课题工作方案例5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课题工作方案例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38-02

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在前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讲述产品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品模型数据交换的方法以及产品建模与仿真分析平台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产品零件及整机设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典型的产品建模与仿真平台或数字化设计系统来建立完整的产品虚拟模型,能够利用虚拟模型代替实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一、目前课程授课现状

课程的授课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产品设计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典型的数字化设计系统为工具将相关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用于产品开发。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目前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在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技术运用层面对学生进行强化,如美国PTC公司开发的Cero软件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讲授这类课程时多是遵循单项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教给学生具体命令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和讲解,而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还没有做好。在现行的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内容的编排以软件说明为主线,系统的解决工程问题思想较弱;以命令操作为核心,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普遍表现还是为了建模而建模,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在面临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时,仍然不知所措。

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

1.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组织运用和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案例的出处、案例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案例的专业结构组成以及案例覆盖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评价和决策,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2-4]。对本课程来说引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培养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解决具体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什么样的案例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本课程。对本课程的教学来说,案例的出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合理应用都是需要进行归纳和研究的内容。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开展着具体科研工作,而机械工程的大部分科研课题都有着非常好的工程背景,如果将老师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炼为教学案例引入本课程,并将案例分解为工程问题及需求、工程中的通常解决办法、课堂内容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联系、学生上课后应掌握的程度和目标、相似问题的进一步归纳和举例,五个部分依次有层次有目的性地将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兴趣,知道学为所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3.改革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组织精选案例实施。在教学手段方面,在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作为课后知识加强和讨论应用的主要途径,教师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经过加工组织后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注重案例的工程性内涵,课堂具体知识点与工程问题的点面有机结合,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系统性地开展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解决目前课堂内容过于具体、学生被动接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如此在消化案例服务课程的内涵以及案例本身包括的具体内容同时,进一步在课外进行延伸实践。学生可以基于收获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参与开放实验、大学生科技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并从项目全局出发,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工程技能训练。

三、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作为服务课程的教学案例必须非常丰富,而且一定要精选案例使其具备工程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限于篇幅,下文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例对其服务课程的作用及实施过程做一简要说明。

1.案例的来源。作者所在学院有一个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其中有一个典型机电产品管道检测机器人。作者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做了部分工作,在完成整机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制造装配等环节中都运用到课程相关理论及具体内容,后将相关体会整理后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的具体组成内容。案例的具体组成包括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及描述、零件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机械运动与结构强度等仿真分析、整机虚拟建模与装配、零件制造工艺分析、零件图与装配图纸绘制、技术文档的整理汇编等。所述内容全部以研制的管道检测机器人为载体,反映到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当中。

3.案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随堂实施。讲绪论课的时候,就将案例引入,从案例的来源、包括的具体内容、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发,向学生解释说明常见的工程问题及需求、通常的解决办法等。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学习自信并增强学习兴趣。在后续授课环节中,进一步以案例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作为例子引出具体知识点。增强课堂内容与工程问题的实际联系、让学生认识上课应掌握的程度和达到的目标。比如机械零件的建模会用到哪些操作命令,如何组织各命令的顺序才能使模型更加简洁、结构更便于加工制造、更方便输出工程图以及数控加工程序等。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课堂授课将其解决突破,让学生真实感觉到点滴知识的实际用途,待课程结束时,整个案例也基本完成,学生同样完成了一整的产品数字样机,体会到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

4.案例在课外使用时的资源共享。课程所学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还会被经常用到,为了更好服务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必须建立从始至终的学习方案、学习指导,并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实践环节中逐步实施。当然这仅靠一个案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精选转化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建立优良、完善的典型案例资源库供学生课后学习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脑、手机等接收终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网络上共享的数字资源。在正常课堂教学引用案例的同时,同步建立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作为课后知识加强的主要途径。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将精选案例通过微课、MOOC的形式保存在云端实现网络化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进行学习。目前已有部分案例资源经过整理后,以文本文档、PPT、教学视频、互动APP等形式分别存储到校园网、百度云端、360云端等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进行访问和下载。

5.课程开出效果及评价。通过将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并延伸到后续学期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反馈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现代设计方法。在每学期结束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给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连续几年都是优秀;(2)在后续专业实践环节特别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当中,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很多地方用到课程所讲内容及方法,使得后续学习的目的性更强;(3)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在后续学期的课外实践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每年都有比较多的同学积极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获得北京市级、部级奖励,通过案例的运用、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四、结论

通过将教师科研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具体机械结构等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课堂讲授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加上学生在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计划项目、课外科技竞赛等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深入体会和应用,从项目训练入手,从工程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实践并完成项目后,参与学生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将工程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对提升产品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型产品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敬尧.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98-99.

课题工作方案例7

前言

高级中学科研课题的档案管理是学校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对档案工作重视与否的一个重要考查指标。它如实详细地记载了学校内科研课题开展的全部过程,包括从课题的构思策划、立项申报、过程研究到最后的结题工作。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和课题验收时的重要依据,并且更是能否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是实践升华为理论的中介。课题材料的客观、真实、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的质量,是课题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和保证。因此,课题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就突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与课题组的沟通联系、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1.1专人协助、专题负责

高级中学的学科较多,各课题组所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如何加强与各课题组的沟通联系,及时有效地将课题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课题开始的策化、立项到实际研究和结题都有专人进行跟踪和协助,每一个课题都指定到专题专人负责,课题组的研究日程安排都要做到“心中要有数,文字、音像有记录”,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地把各种材料和信息收录在档,这样就避免了课题材料的遗漏、缺失和空洞。

1.2注重材料收集的真实性是全面性。

在学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最终质量。所以全面收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

课题的研究资料一般包括事实资料、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

课题的大量事实资料是通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也是课题档案的主题部分。如:教案、个案调查、观察记录、研究课实录、学生心理测评资料、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考察资料,各种统计数据等都属于事实资料。另外,如果对学生或被调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需要对问卷进行认真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形成文字材料留档保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影像和图片、声音资料,我们统称为“多媒体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与保管也要做到及时和妥善。无论是什么资料,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收集事实资料必须做到原始、全面、完整和真实。而文献资料则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它重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比如: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报刊文章和会议资料等。文献资料可以是原件,摘录,节选,网络下载、裁剪或文献索引等。历史资料则是指曾经在国内外教育史上发生过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如对同类问题的观点、认识、经验、做法、教训等。

我们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在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筛选出真实、典型、有用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得出科学结论打下良好基础。

2.要细化课题档案建立的范围与类型

2.1细化课题研究的建档范围

对课题研究建档的细化可以提高课题档案管理的质量,加强和促进课题组对课题的研究工作。细化后的课题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立项选题阶段(表1)、②实践研究阶段(表2)、③反思提高阶段(表3)、④总结鉴定阶段(表4)、⑤成果推广阶段(表5)⑥成果获奖材料(表6)。

2.2细化课题的建档类型

高中课题研究是属于教育科研的一部分,课题档案的建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形成独立的档案体系,我校的基本做法是:

①独立建档,实施“一题一档”制。学科的不同决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和特点不同,而学校课题的建档应与学校其它教育教学工作档案区分开,实行独立建档,这是构建完整的教育课题档案体系的基础。

②分期建档,体现课题研究轨迹。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采用分期建档的形式,分别建立前期、中期、后期档案,便于通过课题档案能更好地呈现出课题研究的整个轨迹。

前期档案就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所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立项材料、开题论证材料、课题实施方案等。中期档案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真实材料,也是课题档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资料、教案、教学计划、撰写的论文、课堂实录、中期报告等阶段性成果等。后期档案是课题研究结题验收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总结、结题验收材料、成果鉴定及推广等。

③分卷建档,形成档案系列。在课题档案的管理上,为了使档案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查阅和研究,我们将课题档案应分主卷和副卷进行存档保管。主卷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文件和阶段性反思及总结材料,是永久保存的课题档案。其中包括前期资料、中期资料和后期资料。副卷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形成的全部实验资料,是形成主卷中结论、文件的原始依据,是主卷的佐证材料。如:作业、会议记录、调查问卷、访谈纪实、备课笔记、实验课录像、学生试卷、考查记录、文献论文等等。

3.加强课题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对课题研究的促进作用

3.1课题档案由课题负责人建立,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

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凡归档的文字材料,要求格式统一,工整清晰、规范,便于保存和查阅,所有材料必须有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归档工作要及时,一般一个阶段结束后就要进行归档,待课题研究全部结束时,再一并综合调整,把全部课题资料完整无缺地归档保管好。

课题工作方案例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62-02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一次完整的机械工程设计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的有效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对机械设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需要对毕业设计在选题方向、课题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

一、常规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没有本专业特色,并且不符合专业培养需求,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设计内容不真实、内容单一,设计方法太片面,设计过程不完整,学生工程意识得不到培养,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全方位能力达不到训练目标;三是设计内容复杂程度及难度不能达到训练要求,学生的创造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和体现,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效果。

二、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特征及选题原则

所谓专业特色毕业设计是指课题方向及内容选择要具有本专业特色并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其最显著特征是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的生产实际,提出典型行业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行训练。例如本专业设计类课题,在选题环节上遵循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突出专业特色原则,课题实施过程可以确保课题训练的系统性、真实性、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的完整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能力的训练。另外,毕业设计采用工程实际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训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现实的工程场景,让学生直面一些具体、活生生、错综复杂的工程问题,以工程师的身份分析、思考,从中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专业特色毕业设计课题应具有海洋行业特色、工程实际性、典型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三、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的实施

1.专业特色毕业设计实施步骤。①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及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实训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课题的选择。课题内容的选择对设计过程是否可行及设计成果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选题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的选题工作包括课题筛选和编写选题报告。教师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学生本身知识的掌握和就业状况,面向海洋工程领域对具有专业特色生产行业进行调研、筛选。例如调查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作为选题依据,制定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工程课题供学生选择。比如可以选择水产加工行业、海洋渔业等行业,课题内容可以选择水产制品的加工设备、捕捞作业机械与设备、渔货物保鲜机械与设备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情况选择课题,做到一人一题。课题选定后,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提出设计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准备工作。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前熟悉课题的设计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需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到生产企业实地调研,搞清课题的目的意义、课题的工程背景、功能原理以及设计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设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②课题的实施过程。在选题及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阶段设计工作。设计实施阶段的过程一般为:开题方案设计设计计算装配草图设计绘制工作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开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准备情况,论证课题是否可行。开题工作是按照课题类型分组进行,首先由学生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最后小组评定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是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分为机械原理方案和机械结构方案设计,这部分内容是设计的关键。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成果,因此,方案设计是在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机械功能原理多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论证,确定最佳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方案设计确定以后,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装配草图的设计工作,装配草图设计过程是系统结构设计的重要阶段,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结构型式、尺寸以及零部件之间装配和位置关系均在这一过程确定。随后进行机械总装配工作图、零件工作图的绘制,编制设计说明书,修改和完善毕业设计,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2.专业特色课题实施注意事项。①好课题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课题时一定注意课题的内容最好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实际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②课题设计内容及复杂程度要符合本专业培养计划和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这样能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到达综合训练目标。③课题实施关键阶段的指导。由于初次进行机械系统的整机设计,学生选择课题后还不清楚设计思路及设计路线,为了各阶段的顺利进行,老师应给予及时和有效的专业指导,并且把控每个关键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和设计结果,指出修改建议与意见,顺利高效完成设计任务。④要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机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设计阶段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最佳时机,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例如原理方案确定,只要论证充分、合理、有据、可行即可。采用多种途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点很重要,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多年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表明,突出海洋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其内容更具有工程实际性、真实性和针对性,学生对课题充满了兴趣,切实感到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学以致用。通过突出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又能造就一批未来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训练,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会有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起贺,刘静香,程鹏飞.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课题工作方案例9

中图分类号:G642;TU7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904

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工程项目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招投标已成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合同管理也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1]。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各类标准合同文本的应用普及,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已成为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对于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一直是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并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子课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将经过处理、提炼后的实践案例展示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教学模式[2]。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既是课程内容特点的客观要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需要,又可弥补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体验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经验的积累,内化为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把握[3]。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准备、教学实施、考核测评工作进行探讨。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概述

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通常的概念描述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二是重视情景建设、环境模拟;三是借助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式;四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般而言,教师首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实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背景和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结合理论知识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一方面活跃了以往略显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气氛、增加授课吸引力;另一方面,可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它专业学生辅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40个学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数一般为50~65人。通过学习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学生应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系统掌握,同时获得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把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的各方责任、各项工作流程、风险分析,清楚如何研读、分析合同,如何以合同指导实际工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等的系统学习,具备分析其它如委托设计、物资采购合同的能力。学生还应熟练阅读并理解英文工程建设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范本。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本专业学生将大学前三年所学主要专业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维度的知识架构,达到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融会贯通。

二、案例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思辨能力。案例的编写和案例库的构建是顺利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此项工作也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学基础材料的丰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教师通常需要针对所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际事例和事件的搜集,编写案例教案,形成实用性和质量性并重的案例库。

近年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调研相关企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精选加工公开发表的典型案例,编制了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库。案例库注重体现四个特点:(1)专题性,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专题,选取的案例涵盖合同管理各个理论模块和方法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2)实用性,案例选取来自工程实际,多选取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并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3)简洁性,在充分、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案情描述文字精炼、简明扼要,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花尽少的时间了解案例内容。(4)趣味性,案例力求内容生动、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对该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涉及的案例大致可分为操作型案例、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判断型案例三种类型。

操作型案例是指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案例基本背景内容、文本或图表信息和相关材料,并且提出具体的分析操作要求,包括案例分析的内容、结果呈现形式等。例如,在工程招投标管理教学模块中,根据招标和投标流程知识点所使用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实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研读和交流,根据招标文件分组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投标书制作和投标模拟,掌握如何响应招标文件,如何进行投标书的文件准备、内容组织、文本编写和签署封装等。

描述型案例通常是将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关于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部分的典型做法(如要约和承诺的期限、项目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平衡报价等案例)抽取出来,编制成文字论述的PPT课件,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运行和合同管理的要领。

分析判断型案例是在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具体问题描述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案例(如招投标违规操作、合同条款争议、国际工程索赔等案例)明确提出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判断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编制案例库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形式上的完善,即形成案例教案,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案例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案例教案需要围绕一个预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明确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案例教案通常可包括:教学目标、相关理论知识点、案例标题(便于案例分类和识别)、案例正文(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具体内容和争端问题等背景,帮助学生对案例内容及案情有概括性了解)、对案例思维角度的提示(鼓励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开放式思考和不同视角的分析)、教学实施计划、附加的阅读材料、参考分析及评述等。对于较为简单的案例,教师只需向学生展示基本案情和主要数据资料,将大量的问题探索、综合分析工作留给学生;而对较为综合复杂的案例,教师则应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重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4]。

三、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一项考验。考虑到本科生大都缺乏工程实务和管理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中,明确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基于案例库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模块整合,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教学计划和组织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时计划和目标,选取案例库中相关案例,熟悉案例教案。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受班级学生数量的限制,结合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一般可采用小组演示法,这样既有利于个人观点的表达又方便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规定6~10人为一组,学生自由分组、搭配并选出联系人,课程中小组成员不允许变动。

(2)课堂案例展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阐释案例深层内涵,补充可能用到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需要提出案例分析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包含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分析的形式、内容、准备时间等,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通常学生会在课后进行有关案例参考资料的查询和分析讨论。

(3)案例分析展示。学生经过课后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对不同的案例类型,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对于操作型案例,学生课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按教师要求形成文本或实物,再在课堂上呈现,宜采用小组演示法。小组演示法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以消减他们实践经验缺乏的影响,但缺点是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而对于描述型和分析判断型的案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则可以采用单独回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把控好课堂讨论的进度、深度和范围,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并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案例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问题及结论的归纳和总结,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教师可采用分类图、流程图、归纳图等形式理清知识脉络,将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既见树木亦见森林[5]。

(5)案例教学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或可进一步深化的案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上交书面总结。教师还应注意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以及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课程考核测评

根据案例教学课程特点,笔者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考核和评价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案例分析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表1。

例如,在招投标管理案例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水电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编制

投标文件。首先考察各小组学生对招投标范围、文件、程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具体考察案例讨论分析的成果,如编制的投标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文件袋封条和签章是否合格等;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开标过程,教师担当主持人,学生担当投标人和评标委员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模拟投标和评标时的表现。又如,在FIDIC合同国际工程索赔的案例中,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发现、分析、解决和对知识点的反向捕捉能力,以及清晰表达自我想法的能力。

状况考察学生对于案例涉及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到位,如能否运用正确适合的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应用,能否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40

分析

质量考察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效果,如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结论或对策建议,能否就案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40

课堂

展示考察学生的现场表现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如能否将问题和分析论述清晰并重点突出,能否借助多种表现形式(PPT,视频,现场模拟等)进行充分展示并吸引听众。20

五、结语

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测评是做好案例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重在适用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教案为教师提供辅助支持。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过程,充分挖掘授课技巧,使教师更好掌控课堂,保证案例教学启发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将学生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情况计入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李启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315-318.

课题工作方案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39-02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热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换关系、转换规律及应用。它不仅是相关专业课的基础,而且是在涉及能源、化工和冶金等领域,特别是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各领域中深入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基础。该课程的概念性比较强,涉及的理论也较为抽象,同时与生产实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老师和学生都有“难教难学”的感受。如何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相关专业教师长期探索的目标。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法学院院长朗代尔于1870年最先采用的,在法学教育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被推广至医学、管理学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中普遍应用。科研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从分析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在教学内容上尝试选用专业任课教师及课题组已完成的应用到该课程基础知识的科研项目,将其设计、组织并呈现于课堂,使学生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通过对具体科研案例的讨论、分析、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科研案例中牢固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灵活应用到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中。

一、“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目前,“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化,主要以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更新点作为重点改革内容。[1]第二,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主要对实验课的比重、实验教学的方式、实验考核方式以及实验课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2]第三,新方法新技术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也被引入“工程热力学”教学中,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方向之一。[3-5]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已有应用,[6,7]但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却鲜有报道。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授课老师往往采用最多的是“举例”,“举例”虽然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形象化,但其局限性是仅仅解决了某个独立的知识点,而对知识的整合性较差。而科研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举例”的最大区别在于侧重了知识面的涵盖,在具体应用时设定了比“举例”更为复杂的科研案例情境,应用专业术语将不同章节知识点加以整合,形成系统且相对完整的案例,贴近实际,应用性更强。科研案例教学法利用任课老师的科研课题,将已成熟的科研案例设计组织后呈现给学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工程热力学”课程培养目标服务。

二、科研案例教学法意义及应用价值

将科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一是通过具体的科研案例,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此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二是通过科研案例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实验教学,解决经费及设备不足造成的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三是通过针对性强且典型的的科研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四是通过科研案例教学,使得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五是通过科研案例教学,引导和促进教学老师积累科研案例,从事科研工作,起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双重作用。六是通过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包括实际气体),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分析各种热力循环过程、计算与应用热力循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热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动力装置循环一章中,通过对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过程及效率的学习,研究提高循环效率的方法。那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方法呢?科研案例教学法应是一个较好的尝试。授课老师通过讲解课题组承担的电厂锅炉改造及其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科研项目,将其问题提出,结合本章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完整过程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加以点评,使之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充分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2.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工程热力学”课程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如此广泛的知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对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感觉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设想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通过典型且含有问题的科研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又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知识点容易被理解。在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介绍了状态参数――熵。同学们对这个参数觉得很难理解,为此引入了课题组承担的住宅中节能技术应用的问题研究。介绍利用熵权理论来确定住宅节能技术评价中各个影响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更直观准确地判断和选择住宅节能方案。因而科研案例不仅有助于实践教学,又有助于理论教学的实施。

3.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其他方面的应用

此外,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育中还存在实验难以开展等问题。而科研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科研案例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存在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案设计。该教学法突出了工科生“工程热力学”的专业特点,突破了教材的局限,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选择针对性强且典型的科研案例,突出工科生“工程热力学”的专业特点,还可解决因经费及设备不足等造成的工科生“工程热力学”实验难以开展等问题。

四、科研案例教学法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实施

1.开课前问卷调查

设计课前问卷,问卷涉及项目可行性、案例选择的依据、案例选择侧重的专业方向、案例呈现的方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等。

2.收集科研案例

教师收集教研室历年来承接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文献资料中可用于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科研案例(收集的科研案例其内容是公开的,或经课题负责人同意,可用于教学)。

3.科研案例的选择和组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对案例进行精心的概括、组织。案例的设计一是要紧扣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的呈现过程中;二是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讨论性。授课章节需选择代表本章重点的科研案例,并针对专业特点做重点选择;三是要具有综合性,是指案例的设计可以在实例基础上进行加工或整合,较全面地向学生展现知识点。同时,案例的选择还需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锻炼科研思维能力。

4.案例呈现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将文字描述、多媒体手段、图表等多种手段呈现案例,或者将几种手段相结合,引入教学案例。教师呈现案例后,要根据教学目标来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充分的沟通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对案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碰撞思维的火花,发现和探索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体验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实践中如何提炼出理论。

5.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科研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将讨论中碰撞出的各种观点和看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将案例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在对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科研案例的总结中,不仅巩固了案例讨论的成果,也扩充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体系,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对案例的有效性反思,对教学的过程反思,对教学的效果反思,不断完善对于科研案例教学法的掌握和运用。

6.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与以往教学方式后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同时,采用课前、课后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工科生“工程热力学”课程一般由各工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承担,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每年承接或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大多是部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参考价值。科研案例教学在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当前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科研工作的积累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学好这门课的同时,为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研相长。

教学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创新意识,将是工科生“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代乾,王泽生,杨俊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工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74-75.

[2]于兵川,吴红特.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76-78.

[3]高蓬辉,张东海,冯伟,等.将基础数学物理知识融入“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87-88.

[4]蒋亚龙.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