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畜牧职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5 16:34:12

畜牧职称论文

畜牧职称论文例1

校内讲师队伍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三、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畜牧职称论文例2

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培养机制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加强技术交流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职工提供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强技能培训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作者:张凤茹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职称论文例3

范性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79-0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农业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畜牧业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产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畜牧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行业发展等,已严重制约着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因此除加大力度对在职的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创新培训提高外,还要对现在校就读的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初步统计,中职在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生70%。因此,加强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研究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正确定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部在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如何定位?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6年多来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畜牧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立“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逐渐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形成了如下人才培养模式: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积极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然后1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学生第三年通过到企业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直接体验到职业岗位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的熏陶,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作用,密切了校企关系,强化了就业基地的培育,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校中厂”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几年来,学校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筹、企业参股”等形式筹集资金,在校内建设了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等生产性“校中厂”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习专业岗位技能,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选择了一些区内外优秀企业,如扬翔集团、春茂集团等,校企共同育人,订单企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数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这种订单式的学生占专业学生15%左右,“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试行,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多证毕业,在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应聘时增加了竞争筹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与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促进课证融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毕业时取得双证,成为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本着“突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原则,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改革上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进,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上遵循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实用为原则,专业技术课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目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调查畜牧兽医专业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对行业工作过程化探究,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根据职业成长与认知规律将整合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将原来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构建,按岗位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等方面作为衡量新课程体系建立的标准,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动物疾病防治岗位设计出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猪、牛、羊、禽)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四个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相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学生素质与职业素养相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能同时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二)重视德育课教学,创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交、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团结协作与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三门德育课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德育这一主线,将德育贯穿在各课程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设计。对语文、化学、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程度、行业需要进行改革、调整,并与时俱进确定教学内容和标准,促进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使文化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如语文应加重应用文写作的比例等,以调动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积极性。

(三)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除进行教学内容精选组装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的教学新法,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特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组织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猪生产》、《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部国家和农业部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部,在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理论适度,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编写的教材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定和推广,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导向编写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书、习题集,开发和制作了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软件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组合成一体,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营造了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初步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突出了专业特色。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业教师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多年来,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开展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计划,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其中参加部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训4人;第二,强化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1个月以上的生产实践,使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第三,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编写教材著作和,仅2008年以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就承担了教育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教改、科研项目7项,发表教育教学和专业论文20余篇;第四,聘请相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5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第五,学校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师普遍树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枝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广西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求上都远远超过了示范专业要求,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对校内实验实习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由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校内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其一,新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设置了16个实训室,基本满足了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其二,按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能力,提高技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在满足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能积极对外开展畜禽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还结合教学带领学生为附近养殖场、专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为畜牧业生产、农民增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其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工学结合”的一系列政策等有关规定,制订一套完善的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方案,做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互利共赢。积极选好了一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规范、育人环境好的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先后与广东温氏集团等20个著名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保证了常年可容纳500名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学校教师则担负起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全区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

六、学生素质的现状及素质教育的方法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就业技能素质等6个方面。据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素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热爱本专业,诚实守信,学习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就业等。但部分学生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薄弱,厌学、自卑、失落等现象令人忧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与社会所期望的素质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致使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此,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应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一,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人文课程,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引导和感染作用。第三,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广泛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第四,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改革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达到教、学、做合一,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通过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专业教育等途径加强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学生科学和人文品位的专业精神,逐步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畜牧职称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89-0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水产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12年我县水产畜牧业总产值38.33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5%,农民人均水产畜牧业收入达3500元。水产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我县水产畜牧兽医队伍,主管全县渔业、畜牧业、饲料工业和兽医工作,肩负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及行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繁重的工作任务。随着水产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水产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我县水产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必须拥有一支队伍稳定、素质良好、技术过硬的水产畜牧兽医队伍。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

我县水产畜牧系统机构设置为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种畜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渔政管理站、县水产养殖场和21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2.管理体制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是县人民政府的直属单位,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下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种畜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渔政管理站、县水产养殖场和21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其中县局为行政单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渔政管理站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种畜场、县水产养殖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乡镇水产畜牧站实行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和乡镇双重领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由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为纳入财政预算的单位。

3.人员编制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行政编制2名、机关事业编制12名、后勤服务编制1名共15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事业编制38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42名;21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共161名编制;县种畜场编制5名;县渔政站编制15名;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8名;县水产养殖场编制5名。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年轻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1.1 从人员编制统计来看,全系统核定编制289人,实有人数262人,缺编27人,占核定编制9%。从2007年兽医体制改革到现在近7年里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未进新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整个队伍已出现新老断层、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有些山区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岗,使不少工作只能应付了事,难以应对高标准,高要求的畜牧兽医技术工作。

1.2从人员知识结构来看,学历方面,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4人,具有大专学历 104 人,中专及以下171人;职称方面,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 22人,初级职称及以下266人。

1.3 从人员年龄结构分析,18-30岁4人,31-45岁136人,46-60岁149人。

2.工资待遇低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是行政单位,县渔政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种畜场、县水产养殖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属于事业单位,在工资待遇上,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参公人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公务员月工资是2135元 ,事业单位是1857元,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低下、懒散、不负责任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人员中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3.知识更新滞后

多年来,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基本没有外出交流和在职进修的机会,专业技术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陈旧老化。对现代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掌握较少,难以适应现代水产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动物防疫高标准、严要求的需要,专业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在现代办公设备相当普及、办公电脑配套的情况下,很多只需传个邮件就可以解决的工作,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有些乡镇就要来回赶几十公里的路程亲自送达,浪费人力财力,使本来就紧张的人力资源更加雪上加霜。

三、建议

1.加强对全县水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确保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2.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

畜牧职称论文例5

3、切实搞好养老保险。全县应参保的在职职工295人,保险费总额为6824549元,其中财政负担1660069元,单位负担3148400元,个人负担2016085元,保险费统筹部分的17由财政和单位负担,个人帐户部分2879886元,其中财政负担340191元,单位负担(2)523615元,个人负担2016085元。目前,我们已向社会保险局缴纳个人帐户部分个人和单位负担的保险费10万元,其余部分正在办理之中。组织两个专班对原兽医站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锁定,经过清理,全县16个乡镇站债权868315元,债务2748050元,封存了帐目,公布了债权债务。

4、落实全员置换身份。下岗分流人员统一解除了原有的劳动人事关系,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与县编办、县人事局、县财政局核销了编制、人事关系,原干部身份人员的档案移交到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代管,工人身份人员的档案移交到劳动保障机构代管。

畜牧职称论文例6

畜牧兽医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的满足网络技术条件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概念界定

就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动物解剖生理以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等,以培养多元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形式,实现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推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深化到学科实践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理论的不断深化,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对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结构,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分工协作和有效思考,促进了建构主义的顺利实现,深化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建构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畜牧兽医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由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是对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整合进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仿真演示模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展示视频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手术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进行视频点播与内容回放等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简单步骤,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对比,类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某中专学校养殖科畜牧兽医专业授课情况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能将知识点反复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资料。并且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重点的练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头脑灵活、贪玩、好战等心理特点,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智能训练环节还应强调学生知识的巩固,在脚本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动心思。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培养在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与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的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人员。为缩短学生就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应正确看待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显微镜结构的实践技能考核。

3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建议

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在讲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将教师工作重点从学生管理方面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当前畜牧兽医仿真实训系统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明显增强,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实现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库建,明确硬件软件是保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整合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设计,教育者也要变成被教育的人,时时刻刻参加继续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构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对教学资源仅限于优化利用,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畜牧职称论文例7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在全县建立适应畜牧业持续发展,执法监督有力,动物防疫检疫规范,诊疗市场活跃的管理体制。

基本原则:稳定队伍,理顺管理,精简效能,创新体制,强化职能,促进发展。,

二、改革内容与要求

(一)、明确职能职责

按照执法主体在县,服务工作在乡镇的原则,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由县畜牧局派员监督组织实施,派驻到乡镇从事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主要职能职责:一是组织实施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做好动物免疫人员与非专职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二是在县主管机构的组织下,做好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和疫情测报工作;三是负责做好当地动物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监督工作,维护当地畜牧生产和畜禽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

(二)、依规定编定岗

根据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遵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黄梅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和梅编〔〕号文件规定,依规设置工作岗位,核定人员编制。全县确定派驻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人员总数为名,服务中心岗位控制数名。

(三)、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⒈调查准备阶段(月底至月日)

()、成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成员:————————。

()、制定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实施方案。

()、调查摸底。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年龄、工作年限、在岗情况、身份、编制、供给状况、学历、奖惩等)造册登记,张榜公布。

()、测算改革成本。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债权债务,置换身份人员一次性安置费用,参与养老保险费用,进行资产审计、评估和测算,为改革作好准备。

⒉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日)

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单位,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政策,搞好宣传发动,进行思想动员、安排部署工作。月日以前召开兽医站站长会议,安排改革的有关事项,重点做好封存公章、核对债权债务、填写财产登记表、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并限期交县局封存,通知改革对象按时参加改革等工作。

⒊全面实施阶段(月日至月日)

()、清退。做好全面清退临时工、非在编人员,办理解除工作手续。

()、竞编竞岗。

①、确认竞编竞岗资格。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号文件和县委梅发〔〕号文件的规定,下列三种人员均有竞编竞岗资格:一是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了正式手续,且有事业编制的在编在岗人员(含年录干人员);二是原已安置的干部和复退军人;三是××年经全省考试录取的正式检疫员。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必须在月日前到县局政工股报名,逾期视为弃权,报名结束后其名单统一公示。

②、竞编竞岗办法。竞编竞岗采取百分制,基础条件、理论考试、考核、奖励分别按照“四、三、二、一”的比例计分。

基础条件分:其中工龄分(每年计分,满年以上的得满分);职级分(在岗站长分,副站长主持全面工作和书记分,在岗副站长分,干部职级比照上述计分);编制分(财供分,补贴分,事业编制分,检疫员分,不重复计分);职称分(高级分,中级分,初级分);学历分(本专业大专以上分,非本专业大专以上分,本专业中专分,非本专业中专分,中专以下分)。

理论考试分:内容为行政法律法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畜牧兽医基础理论、动物防疫检疫基础知识。本文转载自网

考核分:由县局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人参加测评,每票优秀分,称职分,基本称职分,不称职分。

奖励分分封顶:年元月日以后,受到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或个人(凭文件或证书认定),科级每次奖分,处级每次奖分,司级每次奖分,部级每次奖分,获得一等功每次奖分,二等功每次奖分,三等功每次奖分。

扣分:年元月日以后,受到通报批评的人员每次扣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每次扣分,受到司法机关刑事处理的人员每次扣分。

③聘用。竞编竞岗结束后将结果进行公布,未有异议的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名防疫检疫员,如第名有并列的则进行面试,然后确定入选人员。录取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聘期为两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可以连续聘用。聘用人员实行滚动编制管理,即在岗享受派驻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待遇,离岗或退休则予以解聘,聘用人员的编制、工资、工作关系、工作经费在县,由县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统一管理。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必须按县局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竞聘服务中心岗位

①、职数确定。全县个乡镇,每乡镇名。

②、竞聘办法。从竞聘派驻到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员落选人员中择优聘用,原则上优先聘用落选的财政供给人员,在岗的站长、副站长。

()、分流安置

①、内退。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年的正式职工,在个人自愿的前提下,本人申请,经局研究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退。内退期间发给基本生活费,其中财政供给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按每人每年元的标准发放,录干人员按县改革办确定的标准发放,非财政供给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按每人每年元的标准发放。符合内退条件,但本人不愿内退的,可参加竞编竞岗。

②、参加养老保险。按《黄梅县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发放手册。对落选者和未参加竞编竞岗者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置换身份,解除原有的劳动人事关系;统一退出编制管理序列,退出财政供给序列;统一重新聘用。凡落岗和未参加竞编竞岗者实行一次性安置,均以实际工作年限为依据,财政供给人员以本人××年底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为计算,基数,非财政供给人员以××年度本单位在岗职工月实发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如本单位在岗职工月实发平均工资低于元的,按元计算),按每工作一年发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发给一次性安置费。自行离岗外出期间或虽与单位有协议但未履行协议,其时间不计算工龄。干部、退伍军人在转业、退伍后待安置(以安置通知书时间为准)的时间视为实际工作时间。

③、病退。长期患病不能工作的人员,由个人申请,依法鉴证,单位研究,统一报批。对病情鉴证后因年龄达不到病退规定者,由单位发给生活费(其标准按县统一规定执行);对病情鉴定不符合病休者,参加竞编竞岗,按竞编竞岗的规定执行,不参加竞编竞岗,按分流安置对象落实。

⒋完善总结阶段(月日至月日)本文转载自网

改革任务完成后,及时向县改革办上报材料和验收申请报告。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既关系到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又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马虎从事。

一是要严明责任,兽医站改革要在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局班子成员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

畜牧职称论文例8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创新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47-02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条件建设、组织实施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现结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改革,阐述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创新。

1 以产教融合、项目导向为要领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1 对接产业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紧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畜牧产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畜牧、兽医、饲料、兽药等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兽禽无公害饲养管理、育种及疫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时关注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产业的新要求,实时跟踪前沿、关键技术,明确和调整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2 对接岗位需求和培养规格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R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考虑课内实践、集中实践、顶岗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获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特征,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机衔接,构建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体验性实践(识岗)教学模块、适应性实践(协岗)教学模块、生产性顶岗实践(顶岗)教学模块等3个教学模块。各个实践教学模块均分为若干实习实训项目,识岗教学模块包含饲料检测技术、动物解剖技术、畜禽繁殖技术等7个实训项目;协岗教学模块包含畜禽临床检查、畜禽舍卫生消毒、预防接种等10个实训项目;顶岗教学模块包含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畜产品检疫、兽医诊疗技术3个实习项目。各项目明确实训目标、地点、学时和开设时间。实训学时满足占总学时的60%,开设时间按三年三循环、学习季和工作季交替、兼顾企业生产的原则来确定。识岗教学模块和协岗教学模块中的各个项目均为必修项目,顶岗教学模块中的3个项目,学生可选择一个项目实习,也可选择多个项目轮岗实习。

2 以功能互补、共建共享为要求系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

2.1 构建“校中场”与“场中校”为重点的实习实训条件

2.1.1 创新校内实习实训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及实训目标的需求,校企合作建设了职业氛围浓厚、设备配置先进、实训工位充足的动物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标本室、显微镜实训室、畜禽生产实训室、动物繁育实训室、饲料检测分析实训室、动物微生物实训室、动物疫病监控与诊断实验室、动物医院、体验性生产实训场院等校内实习实训室。校内实习实训室主要承担识岗和协岗实践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校中场”模式,动物医院通过引企入校的合作方式建设成为融生产性和教学性于一体的“校中场”,分为诊疗部、美容护理部和养殖技术服务部三个部门,采用目标管理方式进行经营业,接纳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学徒)作为助手和实习生,每天12小时不断岗对外营业。

2.1.2 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场中校”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与湘村高科、鑫广安农牧、新农泰、伟嘉农牧、龙华农牧等10多家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建立了“场中校”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协岗和顶岗实践教学任务。“场中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原则:一是要选择有共识、能开展学徒制培养的企业,二是必须贯彻互惠互利原则,三是能共同调整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重视学徒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与管理。

2.2 建立专兼结合、互聘共享的实践教学团队

2.2.1 创新专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优化实践师资团队的结构;制订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取证和职称;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承担科研开发任务、参与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2.2 创新兼职实践教学(师傅)队伍建设 从合作企业中遴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畜牧师、兽医师或具有高级工资格的饲养工、繁殖工、兽医防治员作为兼职实践教学(师傅)教师,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总数达50人以上。兼职教师实行动态聘用,一年一聘,定岗不定人,每年根据参加学生(学徒)实习人数和岗位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和聘用,未聘人员作为兼职师资进行贮备。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达50%。

3 以工学交替、循环递进为要义系统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3.1 创新时间安排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和校企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实施“1.5+0.5+1”学习季与工作季交替、“识岗、协岗、顶岗”三年三循环教学组织模式[1]。前面3个学期是学习季(识岗环节),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校进行理论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加假期进行体验性实践教学;第4个学期是协岗工作季(协岗环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三分之二的时间加假期进行适应性实践教学;最后1年是顶岗工作季(顶岗环节),在合作企业完成生产性顶岗实践教学。

3.2 创新教学组织 ①师徒互选:适应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前开展徒双向选择,按照1师带2-3徒比例确定师傅,按照1徒选2-3岗的要求确定实习岗位;②师傅带教:师傅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通过示范操作、练习指导、点评纠错、顶岗生产等方式传授学徒岗位技术技能,让学徒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技术要领;③岗位轮训:学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习,积累岗位工作经验[2],掌握岗位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学徒轮换岗位时间根据他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确定;④考核评价:学徒实习成绩由企业、师傅、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根据实习表现、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实习资料完成情况等共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畜牧职称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53-04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院校仅仅靠自身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是无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突破的,必须实行校企合作。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各自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不相同。因此,需要破解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工学紧密结合。2010年11月30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确立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牧院”)为2010年启动建设单位。学院党政领导通过组织学习文件政策、专家“问诊”、参观交流、赴企业调研、反复研讨等方式,从根本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角度把握、分析、构建国家骨干校建设的核心理念,运用顶层设计原理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以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概念界定

(一)顶层设计的内涵

顶层设计是指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它为将复杂程序设计破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规范方法。具体地讲,顶层设计是用系统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制定实施路径和策略。“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语境”中,表达了以下三个关键要义:一是要明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是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重点是破解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协同运行。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核心理念的构建路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问题构建。针对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抓住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核心理念。二是经验构建。根据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升,并加以全方位运用,从中提炼出核心理念。三是理想构建。根据校企合作各方对教育价值认同的理想追求,既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又能通过奋斗实现,切忌不切实际的、不可实现的、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合作理念。四是借鉴构建。从国外成功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他院校成功的合作经验中借鉴有价值的因素,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予以内化,进而创新自己的理念。五是特色构建。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特色,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内核,构建校企合作的核心理念。

(二)体制机制的内涵

1 体制是指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按其范畴,可以分为根本制度、体制制度和具体制度,在本文中取“具体制度”的语意。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孙绵涛教授认为体制“包含体系和制度两部分,体系指的是组织机构,制度是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规范”。据此,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可以认为是围绕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章程这一核心制度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以及为保障其正常运行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制度体系。

2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制是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它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因此,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和保障机制。这三大机制是运行机制的一般外在形态。

体制机制可以制约一项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并对其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并规范运行,才能保证校企的长效、深度合作。

(三)校企合作联盟及其理事会的内涵

1 校企合作联盟的内涵。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从理论角度,同质组织问的竞争会大于合作,资源的使用效益会降低。由一所高职院校牵头,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将资源依赖与互补结合起来运用,在合作过程中动态优化选择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是政府主导(包括江苏省人民政府、泰州市人民政府)、行业指导(包括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农业委员会、13个地市级畜牧行业主管部门)、江苏牧院发起、营利性组织(畜牧产业链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研究机构,畜牧产业协会、学会,中职院校等)深度合作,围绕企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学院教育价值的双向认同,为了育人这一共同行动,运用市场机制,通过订立盟约而形成的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价值认同的公益性、混合型的社会团体,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校企合作服务机构,是企业和学校合作服务、合作发展的有效形式,是校企合作示范区运行的主体和推动者。2011年6月15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批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同意成立“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苏农复[2011]16号)。联盟理事会根据行业引领、自愿参加、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行会议制度。2011年6月18日,召开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大会。

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从设计的角度看具有管理理念先进、管理体制先进、成员结构稳定、合作方式灵活、资源共享高效、就业渠道通畅等特征。

2 联盟理事会的内涵。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是校企合作联盟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有自己的章程,按照“行业引领,自愿参加,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其主要职责主要有:(1)联络社会各界,指导和支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2)协调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创业农民之问的联系,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商江苏牧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合作企业的发展规划等;(3)指导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4)促进理事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并监督理事成员之间依法合作;(5)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理事会工作计划及重要事项,听取和审议理事成员承担的相关工作情况报告;(6)通报理事会的工作进展和财务收支情况。

二、创新联盟管理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策略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反复强调:“办学思想、宏观战略、从来都是决定性的,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要以超常规的谋划赢得超常规的发展。”江苏牧院在对畜牧产业人才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抓手,做足“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的办学特色,突破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设计了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一,基于企业和学校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差异,撬动政府出政策、行业出标准、企业出资源,政行校企联动系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第二,基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江苏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选择能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并认同学院的教育价值,具备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合作伙伴。

第三,基于教育规律和畜牧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设计“三业互融、行校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体验、职业认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三、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校企合作联盟管理体制创新的顶层设计

1 校企合作联盟管理体制创新设计的核心理念。根据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要求,凝练出如下合作理念:(1)围绕教育教学的基础能力建设,系统设计政行校企联动制度。(2)围绕江苏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畜牧产业链条的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设置专业。(3)围绕企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学院教育价值认同的理念,动态选择合作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4)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实训资源,推进校企共建实训中心、研发中心的建设。(5)围绕教育价值认同,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到学校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6)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认证,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将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进行综合培养。

2 校企合作联盟管理体制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无法主动从法律、国家政策层面破解体制障碍,但可以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创新系统设计:一是从相对宏观的联盟理事会层面设计管理体制;二是从相对中观的学院层面设计“院园共建”和“院区共建”管理体制;三是从相对微观的二级院(系)层面设计校企多种合作形式的管理体制。校企合作联盟管理体制的具体设计程序和工作内容如下:(1)组建顶层设计团队。成立院长为组长,由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实干家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设计团队。(2)充分调查研究。深入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发展部门、龙头企业、国家示范建设院校、科研机构、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代表调查访问,参照国外成功合作模式,分析需求,认清现状与差距。(3)确立设计依据。确立国家和省对骨干校建设的文件政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行业产业的发展规划等为设计依据。(4)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成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有效发挥江苏畜牧产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增强畜牧兽医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调动企业参与畜牧产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学院与企业互惠互助,与行业、企业间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5)提炼核心理念。主动适应江苏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基于“生态健康养殖”和“教育价值认同”的合作理念构建校企合作示范区,在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推动下,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院教师工作站”、“企业技师工作站”等育人平台,实施“三业互融、行校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形成示范辐射与带动推广效应。(6)系统设计路径。将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管理体制与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科技服务“三农”工程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项实施。(7)充分论证方案。建设方案经过校内20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又聘请校外专家论证,最终形成建设方案。(8)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校企合作示范区联盟理事会章程、议事制度、“校中厂”运行管理办法、“厂中校”运行管理办法、“双师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建设考评办法合作成效评价办法等。

3 校企合作联盟管理体制创新的实现路径。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1)设计开放合作非营利组织——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对接江苏畜牧产业集群,将华东地区的主要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吸引到示范区,发展为紧密型合作企业,实施合作办学。(2)设计学院的教育价值与企业的生态健康养殖理念认同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机制、企业资源与学院资源共同投入与利益共享的协议机制。如校企双方在三个机制的基础上,学院投入150亩土地,拉动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畜牧兽医专业群的实训实习基地——江苏常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3)设计校企之间围绕“生态健康养殖”和“教育价值认同”的多种合作方式,如部级水禽基因库+畜牧兽医专业+高邮鸭集团=“校中厂”高邮鸭育种分公司;部级姜曲海种猪场+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校中厂”泰康农牧有限公司;省级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江苏长青兽药有限公司=教师工作站等多种合作形式。(4)设计院园、院区共建共管机制。利用各类研发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畜牧科技示范园。根据江苏省泰州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需求,学院与省级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区共建共管“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实现区院一体、校企融合,实现“三业互融”联动发展。(5)设计职称评聘办法,规定教师职称的晋升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建设设在学院的“企业技师工作站”和设在企业的“学院教师工作站”,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带领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创造条件,为企业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共同研发创造条件。(6)设计招生制度,探索注册招生、“高中学业水平+职业能力测试”的自主招生、高考录取、农业系统单独招生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制度改革,为实现公平教育、贯通中职与高职教育、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积累经验。

(二)校企双向互动协同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策略

江苏牧院按照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要求,结合产业、专业特点,充分发挥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动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推动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的创新。

1 校企双向互动协同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理念。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取决于良性的运行机制。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工作中需要的人,实行企业管理层与二级院(系)管理层双向兼职的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二级院(系)层面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校企合作双向互动协同的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和保障机制。

2 校企双向互动协同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需要校企双方双向互动协同运行。“三业互融、行校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设计程序及工作内容如下:(1)组建顶层设计团队。成立二级院(系)主任为组长,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设计团队。(2)充分调查研究。设计团队深入行业产业企业调查人才需求规格、目标定位、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流程。(3)确立设计依据。国家、省级对骨干校建设的文件政策,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教学管理规范等。(4)明确发展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善教学环境,健全保障措施,实施“五个对接”和“十个衔接”,系统培养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提炼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根据“三业互融、行校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双向互动协同培养。(6)系统设计路径。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与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实训基地、教学组织、合作评价、学生就业等教育要素进行系统设计。(7)充分论证方案。建设方案经过校内10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又聘请校外专家论证,最终形成建设方案。(8)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课程标准的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保障等运行制度。

3 校企双向互动协同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的实现路径。(1)系统设计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根据江苏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紧扣畜牧产业链,动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2)设计“三业互融、行校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4)整体设计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将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按学期分阶段系统设计学生的入党、社团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素质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5)根据企业生产任务、产品生产周期等特点,灵活设计多学期、分段式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6)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几点思考

(一)群众路线是基础

制度包括体制和机制。体制讲的是结构,机制讲的是程序,制度创新是改革核心。虽然顶层设计是“从高端出发”,有“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之妙,但校企合作的诸事最终要靠广大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落实。因此,体制机制创新的顶层设计,需要从广大教师、企业技师和学生中汲取智慧,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狠抓落实是关键

顶层设计方案审定后,要健全组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狠抓落实。江苏牧院将项目建设任务按四级分解,责任到人,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进程有监控。

(三)统筹协调是保障

由于骨干校建设任务重,为避免各自为政,就需要将涉及的人力资源、财物资源等统筹协调。特别是资金问题,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按项目进度协调好收支,又要处理好行业企业的资金到账,实属不易。

畜牧职称论文例10

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虽然经过多次的修订,但仍难以满足畜牧业现代化、市场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专业本身也存在着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进展缓慢,专业知识面设置过窄,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本专业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1.问题的提出

1.1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2006年教育部了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国家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特别是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予以空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了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1.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应在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条件下,办学模式与教学质量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故应加大专业改革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并以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为标志,促进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研究,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多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4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理论依据

2.1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认为,必须优化共生媒介,一是高职教育要为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服务,实质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二是高职教育在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共生状态,即高职教育与产业化、市场化甚至商业化的互动距离或接轨的程度。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景,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3有意义学习理论。

作为一般的教学常规,备课有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实际。而且前三备都要落脚在备学生实际上,教师备课只有坚持这一点,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3.建设思路与措施

3.1教育培养目标科学定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1.1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以一线工作为主,一方面负责对生产线上的生产技术进行直接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还可协助专业研究人员从事新技术的研究,能按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工作。

3.1.2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劳动型人才。培养学生对自己在新工艺不断涌现的生产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范畴能随时进行调整,提高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

3.2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师应具备以职业性为标准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以职业特色为标准的职业技术专业能力、“双师”有机融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2.1加大教师学历培养的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和通过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取得结业证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

3.2.2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补充到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和调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课堂试讲,并通过国家教师岗前培训必须取得单科合格证书,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申请开课。

3.2.3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求状况,在寒、暑假选派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结束后,教师将培训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向相关部门汇报。

3.2.4完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度。组建以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名师”为核心的传、帮、带导师队伍,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3.3加强课程及教学体系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面对学生职业生涯,突出岗位工作技能,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相融合的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

3.3.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采用逆向反推法,即在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创设为不同的学习情境。

3.3.2课程内涵的建设。在学习领域课程将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经过系统研究完成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案、试题及技能库、多媒体课件、岗位实习技术指导手册、课程。

3.4整合实践资源,强化实验实训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与当地主流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整合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经验资源,利用企业的真实教学情境使实践、实训教学接近“实战”效果。

3.5提升教学支持服务能力。

3.5.1依托实训基地动物教学医院和畜牧教学工场,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动物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真正成为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

3.5.2依托培训涉农中职学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5.3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