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在校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0 17:49:08

在校实训总结

在校实训总结例1

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规范,社会上书法展览、交流、培训、市场交易等书法文化现象异彩纷呈。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书法圣地,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由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承担,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校外实训,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或随意性参观展览的实训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体系,提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一、制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

书法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书法史以及不同书体技法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通过参观书法文化遗存、书法展览以及与兄弟院校书法专业师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品味中国书法发展面貌及现状,开阔学生视野,寻求艺术灵感,为学生书法实践和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艺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一)拓宽校外实训方式“书法文化考察”校外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知识及书写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书法文化古都、书法圣地,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与文化遗址的魅力,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体验、感受和品味,促进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书法文化考察课程要求,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分为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两种方式。集中实训即选择恰当学期中恰当时间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较远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实训目的性强,实训效果比较理想,不足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财力。分散实训即选择参观书法展览和博物馆等短时间较近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时间短,距离近,节省精力、财力,不足是实训效果较弱。两种形式结合进行,以集中实训为主,分散实训为辅,实训效果会更好。(二)实训地点选择及内容安排力求恰当丰富集中实训教学地点选择在书法圣地、文化古都、摩崖碑林是最恰当的。或陕西西安、或绍兴兰亭、或北京琉璃厂、或山东孔庙泰山等等,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遗存丰富。在实训中,内容安排要力求丰富。通过参观博物馆、碑林、摩崖实训活动等,师生共同欣赏和品味书法文化遗存的第一手材料,感受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地院校书法专业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书法文化学习视野。游览相关文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分散实训的地点根据当地书法活动、书法展览情况灵活选择,在参观书法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当今书法流行趋势,提高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时代感。

三、确保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安全顺利

安全顺利是完成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集中校外实训,时间长、内容多,不但涉及丰富的书法专业内容设计,还包括用车、用餐、住宿等生活内容安排。只有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校外实训任务,达到预期实训效果。做到校外实训行程有计划、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一)实训行程计划清晰合理。根据选定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的校外实训行程计划表,力求每项内容清晰、准确、详实。在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行程计划展开教学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灵活调整。(二)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根据学生校外实训管理规定要求,依照工作流程规范,通过学院申请、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批等程序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申请、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完成,确保校外实训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三)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依托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落实到位。参加校外实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班级辅导员以及参加校外实训的全体同学。通过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解读“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的根本目标和本次校外实训行程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外实训安全教育;讲解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四)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校外实训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实训学生分成实训小组,专任指导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指导学生实训。集中实训需由学院领导带队,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专任老师任指导教师,参加集中实训的同学要严格按照校外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安排展开实训活动,不能随意更改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遇到特殊情况,由带队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代表共同研究,相应调整,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确保实训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训任务圆满完成。

在校实训总结例2

作者简介 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任何一所学校,历时既久,总不免会形成某种传统,这就是该校的校风。优良的校风一旦形成,它所具有的无形的教育力量,便成为学校特有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而事实上不同学校的校风,往往相去甚远。任何一所学校,是否形成某种特有的办学精神,其成效更大相径庭。所谓校训,即学校着意建树的特有精神的表征,某种校训,若真正成为学校群体的精神,久而久之,可望自然而然地化为校风的组成部分。然而,流于空谈的校训也不在少数。

惟其如此,校训、校风一向为学校领导所关注,问题在于现今相当多的学校,不明校训与校风之别,往往把校训误认为实然的校风,且不说对实际形成的校风关注的程度如何,就连关于校训的表述,往往也缺乏斟酌,以致在关于校训的各种表述中,显示出见识殊异,成效差异甚大。

别树一帜,把握本校特有契机

姚德义主编的《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集录了我国高等学校校训101则, 中等学校校训207则,提供了对校训问题比较研究的材料基础。关于校训的句式,中等学校最普遍的陈述形式为“四言八字”,共12次,占总数的59%;其次为“二言八字”,为17次;再次为“四言四字”(12次)、“四言16字”(11次),此四项合计为162次,占总数78.6%,同高等学校校训陈述的情况相近。关于校训中的常用词语,10个较通用的词语(求实、勤奋、团结、创新、严谨、进取、奋进、文明、爱国、守纪)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前五个。

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表征,从总体上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编者说得好:“校训如同一所学校的魂。”校训有别于学校规范(校规),校训作为价值原则的组合,集中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故校训宜采用精炼的口号式陈述。列入统计的诸多校训中,高等学校校训在8字以下的,共有93例,占总数的94%;中等学校校训中,8字以下的有179例,占总数的87%。这表明绝大多数校训具有精炼的口号式陈述的特点,相比之下,个别中等学校的校训多达36字,遂有把校训混同于规范之嫌,另有一所学校的校训长达128字,似不明校训为何物,故作为特例,未列入统计。

在所列校训中,最为流行的表述形式为“四言八字”句式(在高等学校中占68.6%,在中等学校中占59.2% ),仿佛成为校训的套路。此种表述形式之所以如此流行,其近因,或由于曾把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风提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早开“四言八字”之先例;其远因,也许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全”相关。

在“四言八字”句式中,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模式最为突出。实际上若把奋进、进取、刻苦、向上、上进等词语作为同勤奋相近的词语,再把开拓、创造、拓新作为同创新相近的词语列入统计,此种陈述框架的总数至少比现有统计数字翻一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以及严谨5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同所用的其他几十个、上百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相比,在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都异常突出,显示出这5个价值原则确实反映了办学的时代精神。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词语组合的意思是:全校团结一致,以勤奋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求实与创新的统一。不过,这些处在不同地域,级别与办学条件如此悬殊的学校,采用同一校训,不也是一个问题么?

以上陈述,大致揭示校训表述中若干趋同现象。趋同,或证明其中不乏“英雄所见”,如果其中的多数学校,出于从本校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经独立思考作出抉择,而非迎合潮流、盲目抄袭、草率地拼凑,那便可以认定校训表述中的趋同现象,或多或少反应了现代办学思想的潮流。其实,校训作为一校之训,按理该从本校特殊情况出发,把握本校特有的契机,亮出本校独特的取向,在现代中国学校之林别树一帜。若无独特追求,校训不提也罢,无此一举,倒也没有追求表面形式之弊。

尽管在表述校训的诸多句式中,以“四言八字”句式最为通行,然而,有的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为训,不表示该校无创新之意;有的学校标榜“求实、进取、创新”,不可谓其无团结之心;有的学校只以“勤奋、求实”为训;还有几所学校的校训,一言以蔽之:“实事求是”“求真”,一语以尽之,有何不可?在校训中,价值原则的择定固然重要,但价值原则的结合能否集中体现出一种总的精神(价值取向),不可忽视,故虽不必认定校训用语越简越好,而用语精炼,确有意向集中、旨趣鲜明之妙,至少,“四言八字”不是不可突破的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往往是老学校)标榜“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诚毅”“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颇有个性;有的学校以“智、仁、勇”为训,不知现在还用否?此外,还有所谓“一切为了祖国”“为四十岁做准备”堪称别树一帜,在一定时间里,或可起到激励作用,问题是,这类表述是否略显空泛?

校训,训谁,谁之训

我国老学校原有立校训的先例,或受古代家训的启发。现今常把校训称为校风,因训字不合民主潮流。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就采用校风提法。其实,校风与校训不是一码事,前者为自然之风,后者为应然之风,即着意建树之风。树新风,其此之谓也。任何一所学校,总不免存在某种风尚,有长期劲吹之风,也有一时兴起之风,它或为和煦的春风,也可能是不正之风,“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观“风”,可以知过,也可以知功。

研究校风,不太困难,可以从学校群体的感受和外人观感中,捕学校实有之风。重要的是明校训与校风之别,正视学校中客观存在之风,“想实然”而不“想当然”;“想当然”,把有待落实的校训,当成业已形成的风尚,非自欺欺人而何?明立学校之训,无非是为了自觉地发扬学校优良风尚,并建树学校新风。问题在于如何化训为风?在校园中最醒目的墙壁上,大书特书校训,使其成为学校一劳永逸的教育版面。若再加上林林总总的标语(名人语录),“让校园中每一面墙都说话”,那就叫做校园文化,算得上是最经济、最省力的教育法,可惜,校园文化多一分,校园自然总不免减少些许。不过,这似乎总比一套又一套规章制度束之办公室抽屉好一些。然而,若无相应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之举,大书特书的校训,不过是空言。它本身不过是每日每时给全校师生开设的“非求实”的隐性课程。只有把校训从壁上移入学校群体心中,方见得校训之功。这时先得考虑: 校训,训谁,谁之训。

在校实训总结例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广大基层学校针对新课程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活动,其中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在新课程中学校和教师从以往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主人,教研体制从以往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转向上下合作中的自主研究,教研层次从过去的教材教法研究提升到教育文化建设,教研重点从关注教师活动的形式转向教师过程的体验。这些转变对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江苏省宿迁市开展的新课程教师培训活动,对参加培训的42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419份。现将调查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校本研训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欢迎与肯定

校本研训是以学校为研训基地,以本校的教师为研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研训资源,为了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实质是把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对学校理论界提出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升。尽管校本研训是近年才被人们重视,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校本研训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你喜欢校本研训活动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59%的教师选择“比较喜欢”,“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比例高达89%。教师最喜欢的校本研训类型依次为:实践探究类占31%、观摩体验类占28%、研讨辩论类占21%、反思总结类占i4%,可见教师喜欢的研训活动类型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为什么校本研训活动能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56%的教师认为校本研训活动更能体现他们的主体性;62%的教师认为校本研训能快速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校本研训优势体现在:校本研训以校为本,由学校组织实施,形式活泼多样,易于接受;校本研训的内容开放性强,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挖掘潜力,张扬个性;校奉研训的过程突出探究,让教师大胆进行研究性学习;校本研训重视学校的实际,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及时地成为研究的主题。

二、校本研训开展的情况不窖乐观

1.校本研训缺乏规划,随意性强

从调查问卷统计,认为所在的教研组教研活动“无目标”和“目标不明确”教师的占66.1%,对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认为“一般”和“需要提高”的教师占68,5%,对自己所在学校的校本研训管理制度选择“有制度、但落实不完全到位”的教师占45.8%。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是流于形式,多数学校的校本研训缺乏有效的长期发展规划,即使有发犀规划,也没有结合学校的规划进行设计,特别是管理制度不0S落实,说明校本研训的随意性强。

2.校本研训实效性不强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有37.9%的教师认为目前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无关;43.2%教师认为缺乏连续性;64.3%的老师认为本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有办学目标,但不完全清楚”。校本研训的内容广泛,但实施过程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续性和主题性。校本研训的目标确定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将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并保持校本研训围绕一个个主题可持续向前发展,是保证开展校本研训的实效性的关键。

3.校本研训形式相对单一

调查问卷统计,59.5%教师认为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是全校讲座式、听课、说课、评课。校本研训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内容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种校本研训的内容要得以实现,并取得实效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适宜的形式。从目前校本研训形式与手段来看,缺少个体培训、校际研训;缺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实践、反思的共同参与活动形式。

三、影响校本研训开展的主要因素

1.观念落后

一部分领导和教师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理解不够,甚至不能接受,仍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教育科研意识淡薄,习惯了拼体力、耗时间的教与学,而认为开展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仅仅是花拳绣腿,搞搞形式而已,对校本研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腐,不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思想畏难

由于校本研训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探索、实践,通过活动强化知识、获得经验、锻炼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参与到活动中,更需要学校的领导和组织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并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有一部分教师和领导知难而退,不愿操心费神。

3、行动犹豫

组织一次专题校本研训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场地器材的保障,活动时间如何保证,活动必要经费如何落实,活动场所怎样选择,如何争取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支持,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组织者缜密思考,科学安排。这往往也使部分组织者顾虑重重,行动上瞻前顾后。

4.知识陈旧

整个新课程改革本身就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试卷,就是对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一次严峻考验。教师因为在长期的指令性课程与教学中生存。已经虚为课程消极的执行者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者,这种角色使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无从事事,其知识结构也势必不能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校本研训。

四、提高校本研训实效性对策

目前,学校教育界对校本研训既有理论上的多种阐述,操作层面也有成功的经验介绍。从校本研训的多维视角出发,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校本研训实效性一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认识,争取教师主动参与

校本研训以学校为基地,由校长直接策划、指导的,学校拥有充分自主的一类培训。校本研训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一支能适应本校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师资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快速发展。作为校长必须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实现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总框架中予以考虑,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全面规划本校教师研训工作。

同时,要提高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在教师中树立依法参训既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应享有权利的意识,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教师获得自尊、获取更多的认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的源动力。校本研训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回避“强制性”的研训活动的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展,要尽可能触动教师“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而不是“要我学”。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参与动机,校本研训,中的自主学习活动就更容易进行和得到保证。

2.向教师渗透学校办学的基本思想

目前在许多学校校本研训主要内容有:教育数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理念等,而向教师渗透学校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往往在许多学校校本研训中被忽视,这主要是对校本研训基本理念认识不清造成的。其实,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需求,由学校自行发起、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内培训研究活动。大家都知道校本研训的含义包括: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三是为了学校,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却丢掉校奉研训的重要基础――“学校”,也势必造成学校校本研训内容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校本研训的框架下,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应该是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开展的,而不仅仅只是个体自我的学习行为。所以,校本研训的展开,必须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由此促进学校的发展。要建立基于学校发展目标的校本研训,必须在开展培训之前就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

3.倡导共同学习与研讨

新课程实施后,校本研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几乎在所有关于校本培训的理论阐述和成功经验介绍中,大家都特别重视教师个体自我学习(反思、总结、教育叙事),认为教师只要认真做好自我学习(反思、总结、教育叙事),就一定能达到预设的所有目标,把教师的自我学习(反思、总结、教育叙事)看成是万能的,人为夸大了自我学习这种方法的功能。

实事上,学校中的所有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因此,尽管教师个体间存在差异,但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伺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学习与研讨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学习所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个人的自我学习(反思、总结、教育叙事)的同时,更应重视与他人的共同学习与研讨,这里共同学习的人主要有本校的同事,采用的形式有:一帮一、一带一的师徒结对、共同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牵动式、课例研讨交流式、专题报告等等。同时,共同学习的人也应该有校外,采用的形式有:由学校组织的和外校的校际之间教师研训交流、学校派出参加学习、外请专家讲座等等。

4.重视师德研训与业务研训并重

勿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包括其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还应当包括其职业信仰、师德修养等多方面的内涵。重视教师专业业务素质培训,轻视教师道德修养、思想素质的培训,是目前学校校本研训中最普遍现象。因此,在校本研训中要注重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师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倡导团结、改革、创新、实干、奉献、进取精神,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学习型组、室建设为重点,来推进本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保证校本研训工作在一个较高的思想认识平台上开展。

5.建立校本研训的管理制度后要重落实情况

在校实训总结例4

二、引领思想,让榜样有个说话的地方。

1、学校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我校有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等组成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校级干部是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主持专题论坛,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通过“讲座”、“论坛”、“汇报”等形式引领着全体教师的课改思想,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思想。

思想和行为并驾齐驱,“教学与教研同步,教研促进教学”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思想。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教师的面子,是学生给挣的;学校的面子,是家长给挣的。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我校骨干教师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我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用他们的课堂实践相全校教师传达新的课该理念,引领教师走进新的课堂,感受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现场。

3、优秀教师用自身的成长引领思想。

常年开展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全员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身的发展无声地扞卫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思想,是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无声号角,“学习靠自己,不学就落后”的思想根植在我校教师队伍中,体现在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效果。

4、其余教师迎头赶上,用教育随笔引领思想。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老师们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与同事交流;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传播思想、论证方案,我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师会上交流教育随笔。近年来老师们撰写了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以叙述身边事身边人的形式,短小精干、浅显易懂、亲切自然,为阐述办学思想,介绍课改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校园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三、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

1、通过工作总结来反思。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一切进步在于总结反思”是我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从撰写到交流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学校的管理思想:工作总结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工作总结是经验汇编;工作总结不是为了存档,而是向学校、向同行、向社会汇报的最好形式;本学期的总结是下学期计划的起点;珍惜自己的进步,从珍惜自己的总结开始。

我校教师,不管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资格高低,兼职多少,人人都撰写工作总结,人人都重视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类别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文体”、“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教导工作”、“总务工作”“学生辅导”、“课题实验”、等,有的教师每学期写一、两份,有的则写三、四份;不管篇幅长短,总是个人工作的经验结晶。

我校不单重视总结的撰写,更重视总结的交流和挖掘,通过几种层面的交流促进了总结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各类总结分类装订成册,存放资料室,对于典型材料在校内会议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2、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每学年我校语、数教师每人听课、听报告的节数均30节以上,其他教师在20节以上;我校教师参加市音乐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参加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当一名成功的教师?这些问题经过课堂的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和讨论,已经从模糊中清晰起来,已经从传统的认识中得到升华。

四、创造条件,让培训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培训的时间。

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语文教师基本实行单人单班单科制度,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实行专业化,数学教师任课教师的周课时量不超过14节。这样,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时间的保障,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各一次,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我校与市教科院、县教研室、县职教中心、县直小学等保持着良好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培训网络,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以下多层次的培训平台。有学校学科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困惑的培训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是我校教师成长成熟的主要阵地,周周有活动,年年有重点,人人有提高;有学校教导办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校外同行交流和展示培训成果的平台,如校级交流,县组织我校承办的有关活动,这些活动是调动我校教师培训积极性的催化剂,老师们在这一平台的展示,得到认可,获取自信;有教研室或职教中心策划组织,如校本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为构建我校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年度我校派出学习的教师有50多人次,这对于我们这所经济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3、经费的保证。

我校在教师培训的费用上从不吝啬,除了正常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之外,还确保我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计划的实施,添置必要的研训设备,开辟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1)订阅多种业务报刊。

(2)通过外出学习机会和邮购方式每年增加新的图书音像资料,都是全国教育经典之作。

(3)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教后感及自学笔记等文字资料收集成袋,教师个人保管,定期检查,必要时在校内公开交流。

(4)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5)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6)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和学习。

五、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校凭借“教研活动”这一富有实效的学习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我们“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固定,除开听课内容还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各类教学杂志后自己的综合思考。“教研活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督促学习方式。在这里,“教研活动”成了一片水草丰腴的原野,老师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氧气,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花朵。我们的老师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新提供飞翔的翅膀,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我们还鼓励老师讲课后把自己的内容和老师的意见整理思考,把有价值的东西提升理论。

(二)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们每学期都安排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每次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示范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两堂观摩课,供全体教师学习。近年来,数学骨干老师刘艳执教的《生活中的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这一理念;英语教师朱芬执教的《Ilovetheanimals》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刘立琼老师执教的活动课《过年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邹先菊、卢艳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乡土人家》让诗意在课堂上无限延伸……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教研课”:组内指定一教师上课,先进行集体备课,执教者按集体备课意见上课,然后教者再说课,教师集体评议后,如果不满意就再上,直至满意。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上学期我们共展示不同类型的教研课18节。

“随堂课”:校委会领导与教研组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并形成书面性评价,全学期我们共收集《新课程课堂评价表》50多份。我们鼓励老师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或失败之处,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和叙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学校主持研究的了课题《农村小学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协助市教科院研究省级课题《成功课例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老师们撰写的教育叙事、课例、案例、论文获得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校实训总结例5

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长。业务校长主抓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构建以教导处为中心的培训网络。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等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制订和实施、档案、管理,下设教研组组长负责具体操作实施。

二、抓常规培训,促进教师整体发展

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茄子河小学注重常规的培训工作,每周三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学期初制订“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提倡教师间要相互学习、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班主任工作则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等等,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基本功培训则要求教师除每学期自学自练外,还统一要求每周三周四出粉笔字、简笔画。针对在听课期间发现教师板书的笔顺总出现错误,学校则组织进行了汉字笔顺的书写测试,并进行了正确书写方法的培训,解决了教师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常规培训,高××老师被评为市级十佳辅导员、市级优秀班主任,她的事迹在市区进行了大会交流,曲××老师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高××、李××等正在发挥着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青年教师徐××、钟××、刘××已成长为我区教育战线上的新生力量,

三、抓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出发点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针对校本教研这一具体阐述的意义,茄子河小学将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炼出来的教学实际问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从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困惑。如:在进行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时,教师们发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课前预习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有效的预习呢?针对这一问题,学校组织了“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的培训,教师则结合自已的教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自己将“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学校及时召开了全校性的以“有效预习潜入文本形成能力”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四、抓教育科研是校本教研的落脚点

教育科研是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过程。科研能力强说明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深入的研究、认真地实验、缜密地论证、准确地总结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此,在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时,教育科研是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成果,在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平时的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效果、今后还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坚持长久,逐渐总结形成经验,也就形成了个人的科研能力。在2003年12月,学校承担了部级语文科研课题“小学生掌握拼音、字词能力评价研究”和省级数学科研课题“小学生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的研究”。在市、区业务领导的指导下,学校组织教师制订方案,进行业务讲座,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使得科研工作得到有效实施。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由省、市、区、校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科研老师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的《角》《比较数的大小》获得省级教学设计一、二等奖,李××的《小小的船》获省级二等奖,汤××撰写的案例《让评价成为小学生掌握拼音、字词能力的有效手段》获部级三等奖、论文《实施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评价成为小学生掌握拼音、字词能力的有效手段》均获省级一等奖,汤××和××老师还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先进个人,高×的《让有效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和《学生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的研究》《改革作业与考试,让学生主动学习》均获省级一等奖,其他方面取得的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在校实训总结例6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wWw.133229.cOM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在校实训总结例7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在校实训总结例8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一再证明,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训必须以技能改变训练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新技能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在于研训一体,有效地将培训与教研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研究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们对传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培训、教学、教研,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主题教研校本培训模式。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开学初,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研训的几个基本“主题”。“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研训规定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主题化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校本研训的基础,保证了校本研训的方向和深度。

第三步,明确任务,达成共识。

确立了研训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研时进行交流。接下来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第四步,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训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如典型案例、教学实录等,为总结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研训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辨。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现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第五步,深化研讨,总结反思。

在校实训总结例9

1、制订有序和有效的计划。

为了便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在学期初就制订了详细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和教研组计划。在计划基本上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和学习内容。

2、培训内容针对性强了,可实施性也强了。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有主题学习活动,活动围绕教师的平时工作,或者是教师急须提高的能力。如说课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个是帮助老师提高资源共享的能力的培训。两个培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主要针对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好,对年轻的老师的成长会有不少的帮助。

本学期学校校本培训学习主要目标为尝试学习翻转课堂的学习,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本学期的学习主题。

在学校特色方面,因为本校在人才方面的确缺乏,所以不能搞得特别有声有色,也只能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勉强搞个两笔字培训,老师兴趣很浓,每次的作业都能积极上交,作品也很好。

2、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健全并完善了学校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着重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使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做到学年、学期、校本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有计划、有总结,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对全体参训教师完成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并在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同时进行表彰奖励;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在校实训总结例10

(二)干部先行,全体参与。在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又把培训引向管理层面。于2010年上半年开展了主题为“探索有效途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干部培训先行,教师培训跟进”的培训活动。精心策划每一次活动,带给思考,引领行动。如第二次干部培训活动的方案专题为:“尊重理解,和谐发展。”内容包括目的、时间、形式、用具、过程等。首先,首师大专家郭友让干部每人填一张多元智能自测表,通过展示和活动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使干部们不仅在活动中增长了智慧,并且对活动策划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结合实际,不断跟进。加入优质校工程后,从2009年7月的第一次活动到现在,每次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的实施都是根据向教师代表进行征集,在进行充分的研讨后进行的。例如:2009―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校本培训,我们采取了“干部先行,教师跟进”的方式,是因为我们在对2009―2010第一学期进行总结反思时,发现干部培训落后对教师培训起到制约作用,不利于教师培训的开展。2010―2011学年集团总体进行课改,所以这一年校本培训紧紧围绕课改进行,课改进行中的问题,通过校本培训有效的解决。因而,在首师大专家的指导下,两年多来,我们的校本培训活动始终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始终对上一学期活动进行反思,不断跟进。

(四)广开资源,立足校本。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包括校级培训形式,教研组培训形式,个人自学培训形式,全力利用优质校工程广开资源,立足学校实际,因而实施主题参与式校本培训只是我校校级培训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除去这一方式,学校还有外出学习汇报式校本培训。几年来,我校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让教师与名师、名班主任和优秀学校管理干部零距离接触,达到了解最前沿课改信息、学习先进教学和管理方法、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同时为实现学习成果共享,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制定了“学习汇报式”校本培训制度。规定: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要及时将学习情况进行汇报。通过汇报课、讲座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内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谈出新感受,使全体教师都受益。例如:学校向项目组请求多派一名教师学习,回来后进行学习汇报交流、上课,对教师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精心策划,关注生活。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在专家郭友教授的帮助指导下,研讨制定了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活动方案,这个方案是对以前校本培训的改进和完善。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每次活动的精心策划,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

本次校本培训我们实现了:1.培训内容整合。培训内容首次将班主任培训与任课教师培训有机整合在一起,既关注了教师的培训,更关注到班主任的培训,把教育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班主任的培训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体现一种理念: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办学质量。2.策划主体转移。策划主体由学校向年级、教研组转移。每个教师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策划到实施,改变了“我让你动,你被动应付”的状态,教师参与更加深层次。3.活动主题跟进。每次活动有小主题。学校有学期活动方案,年级组或教研组有具体方案。主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形式多样创新。不拘泥于形式,不断创新,校本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情景剧、三句半、学习唱歌、新闻播报)5.培训过程完整。有启动,有总结,有表彰。(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总结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