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1 19:50:11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1

一、营造书香氛围。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走入“书香”。首先,我们班建立了班级小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很多学生学生都能把好书带到学校与其他学生共享了。学生也可从学校班级借阅书籍,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浓厚起来了。

二、开展多彩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思考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首先在班级氛围中,督促学生读书外,还要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如我们每周必须要进行的就是阅读之星评比。这项活动由班委会统一组织。通过学生的自我推荐、小组内的推荐、然后结合一周来的阅读数量来评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这项活动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其次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如:美文诵读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的开展,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从心底里爱上阅读。

三、经常灌输学生读书的好处和推荐好书。

正如高尔基所言“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能像朋友一样帮助你们在那使人眼花缭乱的思想感情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它能教会你们去尊重

别人也尊重自己,它将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的感情,来鼓舞你们的智慧和心灵。”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在这个学期中,每人都读了一部名著。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2

为了提高我校“双读”教育活动效果,切实加强对“双读”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杨玉梅为组长、各年级组为副组长的“双读”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双读”教育活动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同时将“双读”教育活动及相关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确保“双读”教育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二.多样开展活动。

(一)发挥校园文化阵地作用,推进读书活动开展。

1、在各年级开展“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全民阅读活动。以《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七年知青岁月》、《讲故事》为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我听《讲故事》和《用典》;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我讲总书记读书的故事”;在初中学生中开展“我看总书记的书”和“我谈总书记读的书”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谈阅读感受、交流读书体会、推荐阅读书目、撰写读书心得等,体会著作的博大精深和价值追求。

2.以“我读总书记的书和我读总书记读的书”为内容,开展黑板报评比和手抄报评比。通过校园广播站,发挥小小播音员的优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

(二)充分利用“每课三分钟”活动,深化读书活动效果,以“每课三分钟”为契机,通过“每课三分钟”开展“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阅读活动,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以《讲故事》和“诵读经典”为主;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以《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用典》为主;在初中学生中以《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和总书记读过的马列经典为主,有效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育引导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三)开展以“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依托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为载体,开展读书交流、演讲、朗诵、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

(四)开展“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结亲周”活动相结合。通过走访住户,给结亲学生和家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通过共读共学,提升亲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师生同读活动。我们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老师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带领学生同读,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同读。从而,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健康书籍,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引领学生在读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1、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老师讲《讲故事》《用典》,引领学生以经典诵读的形式,引导小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听总书记读书的故事,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用典》、《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阅读,增长如识,培养文化底蕴,习惯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3、初中学生,通过精读总书记读的书,从《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等书籍中,不断拓宽视野,完善自我,提商素养、通过开展“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4、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班子带头读带头学,充分利用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肃反”、“主题党日5+X” 活动等组织干部集中学经常学《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七年知青岁月》、《讲故事》等的书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把“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纪要》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一体领会、融会贯通。把“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作为筑牢党员干部反分裂反渗透思想防线的重要抓手,让党的旗帜在教育战线高高飘扬。

(六)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在图书室、阅览室中设立著作专柜、马列图书专柜等,便于师生在校期间能随时阅读、借阅。寒暑假和双休日,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收听观看本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栏目。家长发挥监督作用,督促学生阅读。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深入理解。

三、特色亮点

1.为了提高我校“双读”教育活动效果,切实加强对“双读”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设计了”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阅读学习记录本,做到每月有安排,每月有心得,每周有摘要和感悟。党政办每月按时检查批阅。

2.将“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结亲周”活动相结合。通过走访住户,给结亲学生和家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通过共读共学,提升亲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组织各年级组开展“我讲总书记读书的故事”讲故事、谈感想活动。

4.焉耆县第三中学与马莲滩村村委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

5.编排大型情景剧《我从梁家河走来》,在县教科局“9·10日教师节表彰大会”、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永宁镇马莲滩村“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上巡演。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3

近年来,“全民阅读”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相当多的学者专家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拥牡鞑楹脱芯俊U庖还伞霸亩林风”也吹到了中小学,影响了一线的语文教育。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近六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以下简称“阅读考级”)为出发点,进行调查采访,结合具体数据和采访材料,考察常熟市教育局所采取的“阅读考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影响,并由此“以小见大”,考察当前社会推行“全民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寻求更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在常熟市,“阅读考级”已经进行了近六年时间,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阅读考级”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对常熟市现行的“阅读考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对在校学生以及考级书目的制定者分别进行调查和采访。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采访内容相结合,从而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考察“阅读考级”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以“阅读考级”为视角,考察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为典型具体事例的“全民阅读”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在强制阅读、自由阅读、半自由阅读等阅读方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学宣传方式。同时,也探讨对于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使其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杜绝形式化和僵化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

对于常熟市的初中学生,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常熟市实验中学(崇文校区)随机选择初一两个、初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2.4%。

学生问卷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查常熟市初中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看法、对“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看法及其实际的阅读情况。旨在发掘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在学生课外经典阅读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做出评估,得到有关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措施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的制定者,笔者联系常熟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周浩,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阅读考级”创立之初的目的到六年来宏观上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的阅读情况的影响,较为全面具体地对常熟市“阅读考级”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得出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将在后文中阐述。

二、调查研究的结论

“阅读考级”的测试书目共47部[2],其中12部为必读、必考的课外书目,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指定测试的必读书目每学期为固定的两部,根据学期的不同,常熟市教育局所指定的必读书目[1]也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指定的“选读书目”当中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测试。换言之,每学期学生所进行“阅读考级”测试的书目共3部,由必读的2部书目和选读的1部书目组成。

在上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内容,针对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具体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阅读考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

调查问卷第四题:“( )4、您认为阅读这一些经典的书目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A.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B.有一些会有帮助,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C.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D.很反感阅读浪费时间”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四题中,超过94%(A项106个,B项77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阅读考级”相关测试对于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其中约54.6%(106个)的学生选择A项,即“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

第五题:“( )5、您对当前的阅读考级(1―6级)考试形式的态度和想法是?A.认为很科学很有意义B.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C.存在很大问题亟需改革D.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五题中,约94.3%(A项104个,B项79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测试是可取的,同时又有约53.6%(104个)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很科学很有意义”(选择A项)。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阅读考级”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再结合“阅读考级”最初的设立目标――“通过考级这一具体抓手,来全面深入地推进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3],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考级”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这个方面是成功的。“阅读考级”的强制性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考级”所要求的必读书目的价值,“考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以考促读,才是我们所期望的”[4],而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树立,是“以考促读”过程中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B项79个,C项7个,D项4个)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需要改革,其中选择B项(“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的学生占了所有人的40.7%(73个),可见,“阅读考级”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被进一步地完善。

(二)教师的陈旧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忽视,集中体现在对于“阅读考级”书目的不了解

调查问卷第一题:“您在初中的阅读考级必读书目(12部)当中最喜欢哪一部(或几部)书?为什么?”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考级”所要求的12部必读书目当中,能够得到学生喜爱的书目数量不多,大约86.1%(167个)的学生是喜欢一部,一部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4.0%(27个),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写出三部以上的书目。

在学生所书写的具体书目当中,《西游记》占到约42.8%(83个),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常熟市初中生对于“阅读考级”所要测试的书目并不熟悉,对于经典作品的了解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类似《西游记》等极为普遍和为大众所熟知的书目上。

被随机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的初中生所处学期为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下学期,也就是说,所调查学生至少应该已进行过一次“阅读考级”测试。初一的学生在12部必读书目当中至少应该已经深入阅读过3-4本,初二的学生应该达到7-8本,但是就上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书目了解程度不深。在问卷统计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学生在第一题的答案中写出并非“阅读考级”测试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了解并不深入,集中体现在对所测试的“必读书目”的不了解。

在对周浩教研员进行的采访中他也指出:“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是死抓课本知识,没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5]。而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能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而缺乏该有的阅读动力,那么对“阅读考级”书目的了解自然也就会少。

(三)受社会风气影响,“阅读考级”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成果不明显

学生问卷第九题:“( )9、您会在阅读过常熟初中生阅读考级考试(1―6级)必读书目之后再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会有重合 D.不会”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中可直接看出,在阅读完“阅读考级”的书目,主要是本文中提到的12部必读书目之后,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并阅读时,只有约20.1%(39个)的学生选择了A项“会”,超过半数约52.1%(101个)的学生选择的是B项――“有时会,有时不会”,体现出一些“不确定性”,而也有约20.6%(40个)的学生选择C项――“偶尔有重合”,这部分学生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而结合第十题的答案数据统计,这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第十题:“( )10、您会在通过阅读考级考试之后再次阅读这些必考书目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 D.不会再读”的答案汇总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A项表示一般都会重复阅读的学生大约占到22.2%(43个),有时会重复阅读的学生约69.6%(B项90个,C项45个)。可以看出,m然这些必读书目的可读性和人文教育性都很强,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其在学生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

综合看第九题和第十题的问卷答案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行的“阅读考级”所存在的一些缺失。而除了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周浩教研员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关“社会风气”的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滋生了人们追求功利、浮躁的心理。放眼社会,人们只喜欢看手机、玩平板,却没有多少人在安静地捧书阅读。大人如此,生何以堪?[6]”因此,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来间接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促进学生阅读,刻不容缓。

三、关于促进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几个建议

针对本文上述的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所以,在目的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常熟市的“阅读考级”)。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该采取怎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观念,给学生直接参与进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来进行阅读和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这和前些年教育界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比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与学校课堂教育不同的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部分更少,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只是通过各式的阅读活动,当然也可以是类似于“测试”“考察”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反思。让学生凌驾于这些阅读活动的设计之外,不给学生反馈机会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往往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教师要完成在学生阅读及阅读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4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wwW.133229.COm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6-01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1."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2."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

3."创设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4.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例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如学生的持久性不强,没有毅力,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6

一、活动时间

6月1日——12月31日。

二、参加对象

全体干部职工。

三、主要内容

(一)读。采取自学和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的封闭式集体学习的方式。静下心、坐下来、钻进去,精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扶贫论述摘编》《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摘编》(一、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等书籍。围绕我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12种农业特色产业和五大服务业产业及产业链、产品招商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书籍进行读书学习。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交流研讨,谈体会、说心得、查问题、挖根源、明方向,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1.成立读书兴趣小组(6月)。以专班、处(室)为单位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激发全体干部职工读书热情,努力实现学习常态化、学习生活化、学习工作化、学习专业化。

2.开展读书交流活动(6月—8月)。在保证干部职工潜心研读的同时,采用相互荐读、领导领读、专家讲读、交流共读、网上在线阅读(学习强国)等多种方式,推动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确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3.举办读书评比活动(8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学“10+5+12”重点产业链招商实施方案、学招商引资等相关知识来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通过学习,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切实增强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提升的工作本领。

(二)写。通过前期的自学和集中学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各联系产业拟写心得体会、读书心得或产业研究报告。

1.分享交流(6月—8月)。各专班、处(室)通过召开处务座谈(小课桌)会议分享交流读书心得或产业研究报告,推选出1-2篇优秀文章呈报局领导审阅并在我局网站、微信、微博进行。

2.总结提炼(8月)。各专班、处(室)总结读书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好的经验,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比学赶超在全局上下形成投身招商、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扩大招商的浓厚氛围,确保2019年重点产业链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提升工作再创佳绩。

(三)讲。结合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实际和履职需求,围绕2019年全省投资促进工作的主要目标,瞄准重点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强化大数据招商,强化推进产业基金招商,强化境外招商,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城市招商,开展全员上讲堂,达到共同学习,同步提高、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1.结合“新时资促进大讲堂”安排部署,分别进行招商领域产业研究的主题讲课(6月—12月)。各专班、处(室)重点围绕“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和“营商环境”等各自研究的产业领域方面进行授课,按照科学化、产业化、集约化原则和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建链补链强链的思路,结合全省实际,指导参学人员策划编制具有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带动作用的产业链招商推介项目,提高招商对接成功率。

2.结合培育“五好投促干部”开展大讨论(7月中下旬)。以提高招商引资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服务意识为方向,以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链招商、营商环境大提升为落脚点,开展2019年上半年“两大行动”推进情况调研暨产业链布局帮扶工作,深入各地、各部门听取情况汇报、实地查看项目、查阅项目资料、企业个别交流等。坚持问题导向,分析招商工作得失,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重点产业链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提升工作开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找准差距,自我革命,增强个人本领,进一步提高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不断提高自身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主题教育学有成效,抓有方法,干有方向。

四、活动要求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7

一、活动主题:

“史镜正冠·阅读悦美”读书交流活动

二、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读书平台,培养青年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三、活动主办、承办及协办部门:

主办:XXX市XX局团委

承办:XXXXX团支部

协办:XXXXX局团委

四、活动流程:

1.读书阶段:初定3月-6月

每位报名参与者均可以获得一本自己想看的书(书本价格不超过100元),需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所选读本,并提倡“书籍漂流”和“笔记共享”等形式流转书籍。

要求参与者所选读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报名结束后,我们将统计每位参与活动的组员想要看的书目,根据汇总书记目购买书本并发放至每位参与者手中。

2.分享阶段:初定7月或8月 

本次读书交流会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地点初定XXXZ,设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为分享背景。每位参与者可以就主题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心得等,并以“朗读者”身份,读一段名篇,颂一首古诗。本次交流活动鼓励扩展多样化的分享形式,如参与者可以分享书本的心得体会、推荐理由,也可以赏析相关影视作品、演讲专辑、甚至伟人语录等。

3.成果阶段:初定八月

交流会结束后每位参与者准时提交读书心得(不少于600字),汇编成“留音壁”;或者提交书籍推荐的理由(200字左右),汇集成“荐书堂”;或者提交相关影视作品视频(15分钟时长以内)附加200字赏析文字,汇集成“影评屋”。本活动将在参与者中择优进行奖励。

本次活动总人数为20人,报完为止。报名截止时间为:XXXX年3月31日。报名方式如下: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XXXXX 手机:

XXXXX 手机: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8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维互动的过程。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还是阅读文本的缺失三方面都存在着困境

困境一:教师阅读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学生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文章结构人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人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这种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以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就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而且还导致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中“有人督促才去阅读”的学生占50%,“偶尔翻一翻课外书”的学生占50%,而“经常主动阅读”,“有计划阅读”的学生只占20%、10%而已;阅读时“浮光掠影”,“硬着头皮阅读”的学生高达48%,50%。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缺失与教师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落后不无关系。

困境二:学生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初一的学生至少要有150万字的阅读总量才能达标。而从实际的统计来看:课外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的仅有8%。Ⅲ这从客观上来讲,固然有农村中学大多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即使建立了也藏书很少有关;但同时也跟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教师的主观偏见有关。他们中有些人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学生在课堂上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后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故有些学生虽然非常喜欢看有价值的课外书,但权衡利弊,还是忍痛割爱。坚决不看。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无视课外阅读的存在,每天早自读只搂着课本翻来覆去地读。很难想象,仅凭几册《语文》教材,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多强,有多好。有些学生则特别钟情于武侠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大多数同学看书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看书时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意在追寻故事情节,对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不作摘记,对其精华不咀嚼,阅读方法单调,效果低下。

困境三:阅读文本缺失。阅读环境令人堪忧

首先是无书可读。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图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陈旧。有的学校图书馆根本就不向学生开放。农村家庭的藏书也非常有限,一些学生仅有字典而已。拥有四大名著的是少之又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纵然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却无阅读的对象。

其次是无好书可读。一方面,由于市场功利观念的冲击,一些作者和书商粗制滥造,致使书的质量低劣,充满暴力、格斗、凶杀、恋情的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各种训练题集锦充斥书市:《中考必读》、《中考捷径》、《中考冲刺》等随处可见。加之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缺乏选择良莠的眼光,往往找不到适合阅读的书籍。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对策一: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实现阅读教学理念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一个过程。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仍过份强调教师的讲授,习惯于津津乐道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

其次,要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情感体验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皂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且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感彩。

再次,要实现阅读课程评价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巾要特别注重几点:第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反对重讲轻读,重视自读自悟。第二,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或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

对策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和兴趣的保证,也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阅读主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给学生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步,介绍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第二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物,确定阅读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9

在上学期末(201x年1月)就制定了读书教育活动计划,成立了专门的读书领导小组,排出了读书活动的行事历。在教师会和学生集会上做了宣传,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中来。

二、组织学习交流,并开展各项活动。

1、学习交流。

在寒假,每班布置了读书任务,还要求孩子和父母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和父母交流感受。开学初,各班组织了交流读书心得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同步阅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同学们阅读《我们的节日》,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了古代的故事,了解了传统的美德,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启迪,意志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建设祖国而奋发读书的责任感。

2、实践体验。

我们还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在三八妇女节就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与妈妈说说心里话;植树节动动手,为自己的家园添一份绿;清明节学校统一组织扫墓活动……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由认知走向实践,又通过班队课(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语文课、黑板报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手抄报比赛。

3月初,根据读书心得和实践体验,学校组织了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各班积极投入,每位学生一幅作品,先班级作好初评,学校共评出了一、二、三等奖60幅作品。这些作品都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有创意,充分体现了节日带给学生的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些主题。

4、撰写征文。

在3月下旬,各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阅读了《我们的节日》这一读本的基础上,围绕“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并在班里进行了评选,对优秀的文章又进一步指导修改。各班都推荐了3——5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本次读书征文,学校共收到50篇征文。征文都紧紧围绕“共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叙述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的认识与感受。所推选的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富有特色。通过读书领导组成员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8篇、优秀奖14篇。

5、诗歌朗诵比赛。

在4月中旬,我校举行了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各班选出了一名优秀的选手参加年段选拔赛。这次选拔赛非常精彩:诗歌内容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很有号召力,参赛选手朗诵声情并茂。这次比赛决出了6名精英,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

初中读书活动总结例10

二是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其作用,藏书少,开放时间短,学生想读书却没书读。

三学校没有安排阅读指导课,学生读书没方向,没目标,更没有人去肯定、鼓励。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贫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我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生就是幸福的一辈子”的理念,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坚持阅读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它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人获得新知,能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大力度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指明方向,定下目标,多读好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

1.向学生推荐好书,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师课内阅读指导只要得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就会受益。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养成默读、速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

3.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摘抄好词好段,反复阅读,能提高语感,增强才智。我指导学生坚持写读后读,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如果能加大阅读量,那学生阅读面肯定得到拓宽,阅读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时,会不断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优秀的选文多是节选名人名篇,不完整的故事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上老师的鼓励引导,学生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完整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