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7 07:19:00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1

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为对象,着眼于当时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实问题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亦即“适切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其精髓是半工半读,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同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基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并存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1949-1957)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制定新的文化教育方针,对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开始了大胆的探索。

(一)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解放之初,中央就重视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①同年12月又召开了第——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要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普通中学与职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技术学校数量偏少的状况。根据当时统计,东北地区中等教育中普通中学占全部中等教育的81.3%,师范学校占11.5%,技术学校只占7.2%;华北地区普通中学占73%,师范 21.2%,技术学校5.6%。②因此,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为了培养大批中级建设干部,中等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应着重向中等技术学校发展。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切合国家建设需要

建国初期,我国就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课程等进行了改革。1950年,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政务院的报告中提出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整顿和积极发展中等技术学校,大量培养中级技术干部;协同业务部门整顿和充实现有的五百余所中等技术学校,并有计划地创办各种中等技术学校或技术训练班;尽量设法使全国高小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除升人一般初中及高中或职业就业者外,能进入各类艺徒学校、技术学校或训练班,培养他们成为初级、中级技术人员,为国家建设服务。”③1951年10月1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对中等技术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了指示:“各类各级中等技术学校的课程应包括普通课、技术课及实验实习,纠正与防止单纯学习技术而忽视政治、文化学习的偏向。普通课的科目以及普通课与技术课所占的比重,应根据学校的性质、学生程度和修业年限分别规定。学校必须与有关的工厂、矿山、农场等建立密切联系,重视校内和校外的实验与实习。实验实习的时间应与技术课的讲授时数大体相等。各地现有的中等技术学校,均应按照上述原则,适当进行科别的调整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使之切合国家建设的需要。”④

(三)改造职业教育办学形式,适合平民子弟学习的需要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职业教育有效的办学形式,又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1952年6月14日,毛泽东在致周恩来的一封信中说:“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学校合一。”⑤这不仅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而且强调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可称为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切农业学校除了在自己的农场里进行生产,还可以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参加生产的合同,并且派老师住到那里的合作社里去,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农业学校应当由合作社保送一部分合乎条件的人人学。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业、副业生产劳动,农村学生还应当利用假期、假日或者课余时间回到本村参加生产。”⑥

概言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适切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由1949年的 1171所发展到1952年的1710所,在校学生数由1949年的228845人增加到1952年的635609人。⑦与此同时,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工人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业务部门也新办了技工学校,至1952年,全国已有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 15000人。经过这一阶段调整和发展,到1956年中等专业学校达到1353所,其中技术学校755校;师范学校598校;普通中学6715校,中等专业学校约占中等教育的1/6;业余中等专业学校至1957年共209校,学生29600人。⑧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1958-1966)

到195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阶段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为中心。

(一)毛泽东“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建国后一段时间,毛泽东关于“勤工俭学”、“两条腿走路”的讲话和批示,形成了毛泽东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1958年1月31日毛泽东在《工作方法 (草案)》中提出:“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一切高等工业学校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厂,除了保证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生产”。⑨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指出:“高等教育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后学校要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学生要勤工俭学,教师也要搞”,“一搞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这样有了学问,也就是劳动者了”。⑩1958年9月毛泽东签署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关于办学的形式问题提出:“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全国将有三类主要的学校:第一类是全日制的学校;第二类是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学校;第三类是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学校。”⑾

(二)刘少奇“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1957年至1965年间,刘少奇关于“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的设想、言论及践行形成了他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1957年,刘少奇看了11月8日《参考消息》刊载的《美国大学生有三分之二半工半读》一文后提出:“中国是否可以个别试办。”⑿1958年5月,刘少奇到天津市视察工作时指示:要试办半工半读学校,试行新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⒀5月 3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8小时的劳动制度,一种是4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两种制度相辅而行。”⒁6月21日,刘少奇在给时任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同志的信中又谈到:“学校教育同工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是会有许多的,但是我想,其中会有一种最高的方式,这就是学校同工厂合二为一的方式”,“比如新建的纺织厂以及其他操作技术不很复杂的工厂,这些新建工厂要招收大量的新工人,可以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半年训练,进工厂做工,实行四小时工作、四小时上课,分为六班轮换工作和学校的制度,发一半工资。”⒂1964年8月22日,刘少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干部会议的讲话曾以《实行固定工和合同工并存的劳动制度》为题,提出:“我所说的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学校制度,是结合的。还有一种是工业劳动制度与农业劳动制度的结合。两种劳动制度相互结合,两种劳动制度又与两种学校制度相互结合”,“这种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学校,既是一种劳动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制度,同时又是一种学校制度,都是正规的。”⒃196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城市半工半读教育的问题,刘少奇在讲话时说:“我们的国民教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全日制;一种是业余教育;一种是半工半读、半农半读。”⒄

(三)周恩来“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周恩来总理在实践中对职业教育的一些讲话、看法及批示形成了其职业教育思想。1963年10月18日,周恩来总理对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的讲话时提出:“大中城市要逐年发展一批职业学校,将来小城镇也要办一些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不可能过多地依靠初中改办,要发动工交财贸系统的厂矿、企业单位和大农场、林场办,国家也要直接办一些,还可以要求军队办一点。现有中学也可以增设一些职业班。职业学校绝大多数要面向农村。有些工厂企业可以一面生产机器支援农村,一面办职业学校培养一批技工随机器下乡”,还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规格、多种生源同时并举的办法去发展职业教育。”⒅

概言之,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倡导下,半工半读的教育事业蓬勃兴起。1958年5月 27日,全国第一所厂办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市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51名四级工以上、条件较好的老工人实行“六二制”半工半读(每日6小时生产,2小时学习)。7月,天津市又办起33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四制”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每日 4小时生产,4小时学习),共招生4000多人。9月,在一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试办了厂校合一,实行半工半读。与此前后,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全国大多数省市区都试办了半工半读学校。截至1965年底,全国半工(农)半读学校共有7294所,在校生达126.6万人。其中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学校学生,比1964年增长了87%左右。

三、第一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的特殊阶段 (1966~1978)

1966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文革”的特殊发展历程。总的来说,这一特殊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职业教育思想的迷茫时期(1966~1970)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在一封信中写到:“……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⒆之后,毛泽东又号召:“彻底批判教育界和其他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还提出:“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⒇中央错误地认为刘少奇等领导已经变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半工半读学校被错误地作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受到批判。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打倒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文章错误地批判半工半读是资产阶级职业学校、两种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双轨制教育的翻版。这篇文章为批判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定了基调,促使了这些学校停办。(21)

正是由于错误的批判职业教育、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造成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混乱和职业学校大破坏。半工半读学校和职业中学全部停办,职业技术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元气大伤。据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中等专业学校中的中等技术学校, 1965年为871所,1969年为685所,减少186所,占该类学校总数的21%。

(二)职业教育思想的调整时期(1970-1976)

在“文革”初期,虽然半工半读学校和职业学校几乎全部停办,但是“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22)的思想仍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和广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反对左倾错误,整顿了教育工作。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强烈要求恢复和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周恩来总理1971年 7月6日,接见会议领导小组时指出:“中专可以委托厂矿来办,或联合办,或地方办,多种多样。”(23)从而肯定了要恢复职业学校。从此,中专、技工学校开始恢复,结束了大量被撤销、改办工厂、等待观望的局面。1971—1976年,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有了恢复,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很快恢复并超过了“文革”前的水平。

(三)职业教育思想的复苏时期(1976-1978)

第三阶段是从粉碎“四人帮”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确立了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战略方针。坚决扫除长期存留于“文革”期间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重新恢复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相当大的发展。首先是恢复和发展专科学校,并在各地创办了一批二、三年制的职业大学。其次,1976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恢复建设一批半工半读职业学校,开办技工师范学院,专门培养和职业教育师资问题。

概言之,这一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相当曲折的道路,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和传统小生产的落后意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受到毁灭性破坏,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脱离建设需要,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败坏,教育教学质量严重降低。但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随着大工业近代生产兴起的,经济发展也必然带来职业教育繁荣。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及时调整思路,挽救并恢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注 释]

①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83.

②③⑾纪秩尚,郭齐家,余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21,21,23.

④周恩来文选[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6-67.

⑤毛泽东书信选集[A].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37.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A].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2-63.

⑦⑧⑨(13、18、20、21、22、23)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41,241,296,296,296,331,331,336,341

⑩人民日报[N].1958-08-16.

⑿刘少奇.关于试办半工半读的批语(1957年11月)[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11.

⒁刘少奇.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14-216.

⒂刘少奇.关于半工半读问题致马瑞文信[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刘少奇论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27-228.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2

[作者简介]周晶(1970- ),女,山东莱芜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心理学。(山东 莱芜 271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52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94-02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学生以实训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有关半工半读的实训方式对学生职业心理的影响的研究一直乏善可陈。对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习者。康廷虎(2005)对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比较显示,两种类型群体虽然在职业价值观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大学生显著倾向于个人取向价值观,企业员工则显著倾向于社会取向价值观。 本研究试图考察半工半读是否也会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发生同等趋势的变化,以便在教学和实训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一、调查方法

采用康廷虎所编制的个人取向―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问卷,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活作必要的修订。其中社会取向价值观包括工资福利、社会需要、工作稳定和背景变量4个分量表,共24道题目;个人取向价值观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工作生活环境、个人专业兴趣和社会地位4个分量表,共24道题目。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3~0.8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采用Betz与Taylor所修订的简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包括自我评价、职业信息、选择目标、未来规划和问题解决五部分,共25道题。经修订,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7~0.9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两份问卷均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

随机抽取职业学院294名二年级学生,主要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参加半工半读专业实训两个月的学生144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97人;在校学生15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110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

二、调查结果

分别对不同类型学生在两种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的均数检验,其结果显示如下:

1.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首先我们对全部样本高职学生的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和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进行同体自身比较,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在两种取向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17.743,P0.001,N=294),他们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上的分数极其显著地高于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单独将半工半读学生的两种取向职业价值观进行均数比较,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分数仍然极其显著高于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t=10.414,P0.001,N=144)。

第一,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各项进行独立样本均数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半工半读对学生个人取向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t=-0.937,P0.05),但是在工作环境与社会地位两项价值观上存在显著作用力。与在校学生相比,半工半读学生比较忽视工作环境的优劣(t=2.220,P0.05),但对职业所具备的社会地位比较重视(t=1.991,P0.05)。在自我实现和专业兴趣上,两类学生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差异(t1=-1.821,P0.05;t2=-0.937,P0.05)。

第二,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均数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没有造成显著影响(t=1.604,P0.05),但是在对工作稳定性、社会需要和背景因素的重要性的评价上两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半工半读高职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在校学生(t=2.039,P=0.0420.05), 对背景因素维度上的评价也是极其显著的高(t=2.941,P0.01),但是对社会需要的评价则显著低于在校学生(t=-2.107,P0.05)。两类学生在对工资福利的重视程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311,P0.05)。

2.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上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显示,总体上两类高职学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显著差异(t=-0.261,P0.05),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和问题解决上(t1=-1.193,P0.05;t2=0.386,P0.05;t3=0.759,P0.05),但是在职业信息和未来规划上,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出现显著差别。半工半读学生在职业信息的自我效能感上极其显著低于在校生(t=-3.519,P0.01),但是在未来规划上其自我效能感又显著高于后者(t=2.029,P0.05)。

三、讨论

1.关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个人取向为主,即使在半工半读学生的评价中,个人取向的价值观仍占明显优势。这或许与学生长期的自我意识凸显有很大关系。当然随着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逐步参与和感悟,他们在职业价值观的倾向性和自我效能感还会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现实职业环境。正如金盛华等人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所言“很多大学生将选择职业的最终目的定位于金钱的获得,而原始的目的已经被‘遗忘’或‘消解’”。①

2.关于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无论是个人取向还是社会取向都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但是逐项分析,可以发现半工半读还是产生了部分影响,表现出由个人价值取向向社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

与在校学生相比,半工半读学生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上更加重视职业的社会地位,忽略工作环境。这或许是学生初步进入职业实践活动后,感受到社会赞许的文化影响,开始重视职业在价值感和社会地位上所产生的差别。实习实训的环境具有临时性,由于高职学生角色所限,对工作环境可能不会十分在意。

在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的工作稳定性、背景因素和社会需要的感觉造成了显著影响。与在校生相比,经过半工半读的学生更加重视工作稳定性和背景因素,但是显示出轻视社会需要的倾向。经过半工半读实践后,学生并没有强调依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我们认为这与高职学生比较强烈的职业分化有关。按照自己拥有的技术专长和适当的条件来选择职业是必然的。相反,在校生往往会产生按照社会需要选择职业的考量,还处于一种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心态。以上分析表明,半工半读的实训经历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渐进的性质。

3.关于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总体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分项比较中可以发现,在校学生对搜集职业信息更有信心,而半工半读学生对未来规划更有把握感。这与康廷虎的调查结论部分一致。本研究后期访谈发现,经过半工半读实践的学生对规则更加认同,在行为上更加自制,对求职申请更有信心,表现出积极的职业规划心理。而在校生在职业目标设计上往往比较茫然,还需要更加丰富的职场体验来增加强化职业设计意识。

四、高职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建议

综上所述,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带有局部性的、渐进性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和职场规则上可能会有更加积极的变化,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实习前的职业心理指导。在学生进入实训学习之前,通过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等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态,激励学生在半工半读学习中保持职业观念和心态的开放性,体会并记录自身的变化,将职业心理导向成熟。

2.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心理辅导。指导教师定期召开实训座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决策上的疑惑给予充分地解答和指导,培养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促进学生不断整合自身资源,提高职业适应力,为未来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3.在实习后的职业心理指导。针对研究中学生职业心理特点,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半工半读学生纠正自身过分自我关注的价值倾向,促进其职业心理主动向社会价值取向转化。同时,系统指导学生的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信息搜索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未来职业规划,制订行动计划,提升其求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人格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包括半工半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第二,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

第三,在个人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在社会地位与工作环境的评价构成显著影响。在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在工作稳定性、背景因素和社会需要上构成显著影响。

第四,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职业信息与未来规划的效能感构成显著影响。

[注释]

①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655.

[参考文献]

[1]程飞.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2).

[2]丁蕾,王晓红.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J].教育与职业,2011(12).

[3]何阿敏,谭佳.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偏差及其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2(6).

[4]韩丽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初次就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recid=&filename=2010246547.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

14b2tBTVBXczN4b0lOblNwb2pIWQ==&v=MzI3NTdyck5WMTI2SHJHOEdOVElx

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bWZZT2RxRmlyaFU=,2010-04-01.

[5]康廷虎.大学生职业决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recid=&filename=200508002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14b2tBTVBXczN4b0lOblNwb2pIWQ==&v=MTMyOTBoMVQzcVRyV00xRnJDVVJMbW

ZZT2RxRmlyaFVMelBWMTI3RzdPd0h0SE9xSkViUElSOGVYMUx1eFlTN0Q=,2005-05-01.

[6]王祖康.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1&recid=&filename=2010044829.nh&

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

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14b2tBTVBXczN4b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3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迅速升级,就业市场的强烈需求引发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而各职业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模式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2006年,梧州一学校900多学生在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实习,实习期满后只有100多学生还留在该公司,学生流失高达800多人,学生流失率超过80%;2006年,柳州一学校200多学生到开平帛汉实习,2007年回到学校读书的学生只有50多人,流失学生150多人,学生流失率超过70%。如此高的学生流失率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推广。我校于2001年开始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先后与广东肇庆风华高科集团、东莞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江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开平威技电器厂等多家企业合作。2005年度,在广东肇庆风华高科集团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17%,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4%左右;2006年度,在开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17%,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3%;2007年度,在东莞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为21%;2008年度,在江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失率不到1%。以上数据表明,同一所学校的同一批学生在不同企业顶岗实习的流失率相差很大。这说明要成功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关键在于选择优秀的合作企业。

妥善选择“半工半读”的学生实习企业

中等职业学校为“半工半读”学生寻找实习企业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大类专业必须对口。由于职业学校本身的办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就业市场上最热门的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如电子类、电工类、机械类等。所以,寻找大类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并不是很难。例如,我校电工与制冷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将学生安排在东莞群光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广州恒路杰精密制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其次,选择合作企业必须考虑地域分布。当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市场的依托。所以,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作企业是必要的。如果职业学校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有合作企业,都安排有实习学生的话,就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为毕业生就业及学校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里,苏州、杭州、温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更有代表性。当然有人会提出地理距离的问题。其实,距离远早已不是一个问题。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很多“半工半读”职业学校都是千里迢迢跑到广东来寻找合作企业,尽管管理成本高一点,管理难度大一点。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一般应以独资、私人企业为主,尽量避免与一些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因为与这些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在操作细节上难度很大,如学生岗位安排、工资结算、学生问题处理等。总之,选择合作企业要把握三个方向:大类专业对口、企业分布地域及企业性质。

全面考核合作企业

2006年,《关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妥善选择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我们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从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综合实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几个方面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我校的做法是:由校外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出一套选择考核合作企业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企业再由校长亲自考察后签订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然后安排学生到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再次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者与之长期合作。具体考核内容有:(1)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企业文化氛围好,相关的文体活动设施齐全;(3)企业管理严格,经营规范;(4)食宿条件较好;(5)生活环境较好,一般为工业园区,远离环境复杂的市区;(6)企业口碑较好,有一定的校企合作经验;(7)学生顶岗实习工资按月结算,不能拖欠;(8)学生顶岗实习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要适当,工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0小时,每周必须安排实习学生休息1天,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9)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能重视学生问题的处理;(10)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企业总体评价满意,学生在工厂工作时流失率不能超过10%。2005年,我校第一次与深圳开达微电机有限公司合作,考核该企业时基本达标。2006年,我校安排了3个班学生共136人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05人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学生流失率高达23%,学生普遍反映该公司工资相对以往过低,社会环境复杂,工作时间长,有时加班到很晚。2006年底,我校果断中止与该企业合作。2004年底,我校安排3个制冷班学生共145人到开平威技电器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40人回到学校上课;2005年底,我校又安排了5个制冷班共257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249人回到学校上课;2006年底,我校又安排了6个制冷班共289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回校人数为282人。合作三年,学生流失率都在5%以下。经再次考核得出结论:(1)学生实习工资普遍较高,学生平均工资稳定在1300元/月左右;(2)劳动强度不大,学生觉得工作比较轻松;(3)工厂地处开平市水口工业园,远离市区,生活环境好;(4)饮食和住宿条件较好,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5)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该厂的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学生。如今我校与该企业的合作达到了“三赢”的效果。以上事实说明,学校选择合作企业要有具体的评估考核机制,严格筛选合作企业,不合格者坚决淘汰。这样才能促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发展。

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校企合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相互淘汰以追求合作效益最大化的过程。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扩展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共同追求全面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应是中等职业学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2004年,我校与开平威技电器厂开始合作,如今该企业已经成为我校合作企业的典范,校企合作双方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良好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工厂招工难的问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我校实习学生在该企业实习时流失率较低,为我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树立了榜样。第三,与该企业的合作,促进了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飞速发展,该专业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50多人,三年内该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多。第四,深化了多方面的合作:(1)该公司已将我校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培养,提前为学生安排了就业之路。2007~2009的三年间,共有238名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进入该企业工作。(2)支持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2006年为我校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室提供了6台移动空调、8台冷气机和12个涡旋式压缩机作为教学设备,大大丰富了该实训室器材,满足了校内实训需求。(3)接收我校选派的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学习工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接收我校两位电工制冷专业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4)正在研究探讨安排我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在岗人员(包括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全部利用工厂资源)。总之,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可以扩大学校办学影响,促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途径,使学校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转贴于

谨慎、妥善地选择合作企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健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各项管理制度,是职业学校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亚平.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中职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广,李鸿雁.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职教论坛,2007,(11).

[3]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9).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4

[作者简介]陆清华(1979- ),女,吉林蛟河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连锁企业信息管理和品类管理。(天津 3004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管理创新研究――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32525)和2013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及对策的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VE4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3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

一、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实践教学这两种相互交替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为重点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参与、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通俗地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完成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一段时间在企业工作,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这是一种教育与企业工作紧密结合的教育形式。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一个“学习工作再学习”的循环:“学习工作”,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能够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工作再学习”,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知识缺陷通过再学习来进行补充,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之更能切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

二、“依托行业、服务区域、工学结合”的多样化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组织在校学生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回校继续完成学业。这种工学交替模式的推行,让学生培养了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又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1.构建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科学界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域零售行业的调查,将若干个相关岗位归结为一个岗位群来设置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与相关企业人员一起分析探讨岗位能力,明确专业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大中型连锁超市的大卖场、门店、配送中心、连锁电器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以及烘焙行业的门店和总部等连锁经营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毕业后能较快胜任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物流配送、信息管理、门店管理、收银管理、理货管理、商品促销等业务岗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

2.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依据能力进阶规律,分四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培养技术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培养核心能力,第三阶段培养扩展能力,第四阶段培养综合能力。课程设置做到双证融通,以岗定课,模块教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将来的任职岗位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大一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教研室开展专业专题讲座,以及参加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技能竞赛,初步了解连锁行业和订单培养的企业。到大二第三学期的时候进行企业综合实习,为期8周。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企业会配有指导教师和培训计划,在实践中再学习,积累零售业的基础工作经验。大三在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这样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使得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在学期间就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毕业后就可以胜任连锁企业基础管理岗位。

三、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教学改革的创新机制

1.创新管理机制,推行弹性学期制。在与企业交流中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每年1、2、9、10、12月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时间学校几乎都是在上课中。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学校实施弹性学期制,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的教学时间,按照企业经营实际用工的时间周期进行改革,改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学期具体怎么确定可由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同决定。学年也可以适当延长至6年或缩短成2年,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延长毕业或提前就业、创业。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简称为弹性学期制。针对弹性学期制要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工学交替。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施之前,学校和企业会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实习管理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和实习方案,对教学和实习任务、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实习待遇、安全责任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细化和明确。制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习制度,强调学生实习期间的过程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返校来,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同时,根据企业的用工人事管理制度为参加工学结合学生提供合理报酬,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度,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工余的日常管理,企业指导教师负责生产过程管理。搞好总结考核,实习过程中,每天写日记,每周一总结,联合企业每月一考核。实习学生回校后,以召开实习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反馈实习情况,交流实习经验。

3.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依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合理调配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根据岗位能力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科学进行课程改革,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推进以就业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流程。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流程,积极倡导工学交替型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选派教师、建立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 双方相互制约。

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学生和家长有一些抵触情绪,部分学生不想进入订单班学习,学生一时接受不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其次是在企业实习,学习的地点、时间和形式的变化,对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的冲击。最后,如何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变成一个难题,如何在实习过程将专业技能传给学生,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而不是让学生去做廉价劳动力。

1.将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企业综合实习”课程对应订单班的学习、实习工作。编制“连锁企业岗位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即通用能力目标、专业基本能力目标、专业综合能力目标。其中通用能力包括掌握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语言沟通等基本技巧,专业基本能力包括销售、收银、理货、企划、采购、信息处理、仓储等岗位的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则包括参与社会竞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管理与服务创新能力等。

课程标准中还明确了连锁企业岗位综合实训内容与岗位要求,专业学生可选择连锁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如下表)。

2.加强企业调研,完善“订单培养”实现路径。在学生进入实习企业之前,对有意向建立订单培养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工作时间、能够接纳的实习人数、工作地点、能否提供住宿、是否给学生上保险等内容。汇总实习企业调研表,并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实施方案》,做好教学时间和指导教师的配备。

3.加强“订单班”过程管理,从实习前动员到实习后总结,提升教学效果。在学生进入企业订单班学习、实习之前,专业教研室召集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全体实习生召开相关动员会,动员会应包括以下内容:实习整体安排和管理办法、实习期的安全教育、校―企―师―生沟通机制的建立、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更多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不要被眼前的薪水所左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习企业,每个学生最多选择两个岗位,首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如果学生人数超出企业需要的人数,则按成绩高低决定学生实习名单。实习名单确定后,学生签订“实习承诺书”,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4.落实双导师制度,加强专业技能指导。指导教师采用双导师制,一位是各专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另一位是由实习单位指定的富有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主要工作职责主要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进度;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定期指导、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指导学生撰写实结;与学生常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关心他们的业务锻炼、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解工作和思想动态;负责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考勤、工作情况的考核与督促。第二,指导方式分为指导教师定时、定点到工厂现场指导、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方式。第三,指导内容包括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岗位,制订实习计划。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讲明实习期间需要注意的事情,宣布实习纪律。实习过程中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辅导实习岗位操作要领,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给予辅导。同时指导学生撰写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第四,对学生进行考核,实习期间检查实习质量,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查,依据考核标准,给出考核成绩。第五,掌握实习学生的信息,通过电话、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每周至少与学生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

课程标准中还细化了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学生在企业综合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习考核方式采用三元评价体系,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第一,企业评价。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操作规范、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给出总体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40%。第二,学院评价。学院评价包含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指校外实习周记、实结等。占考核成绩的40%。第三,学生自我评价。实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自我进行评价。占考核成绩的20%。校内指导教师每人一本《物流管理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手册》,对实习企业、实习生进行跟踪、沟通、考核,将实习企业基本情况、实习生实习情况、企业及学生的各种问卷调查等内容记录在指导手册里。

5.实习后的交流总结。“工学交替”实习结束后,专业教研室会同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班主任、实习生共同召开实习交流会,交流在不同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心得、教训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5

学校自从第一批半工半读至今已有两年。在这两年里,半工半读已使我校多个外地(宁夏、甘肃等)班级学生受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今年五月学校又安排两个宁夏班级的学生到裕鸿印刷厂进行半工半读,为了使半工半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派我进驻企业,同企业负责人及半工半读学生交流,对半工半读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及时归纳、总结,我得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也看到了许多的不足,具体如下:

一、半工半读的目的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而半工半读正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给学生提供半工半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做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认清金融危机下当前的就业形式,提前进行就业锻炼;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端正思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报酬,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等等。

目前,学生在企业的半工半读虽然没能做到专业对口,但是他们大多数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分析,我主要从学生方面和企业方面作一陈述:

1.学生方面

(1)学生分布及上班情况。两个班级共六十名学生,分在以下几个部门:彩盒机台1人,彩盒全检3人,彩盒除废12人,(索尼)制本机台4人,(索尼)制本全检8人,纸箱(内箱)8人,NB专案(外箱)7人,(任天堂)制本机台8人,(任天堂)制本全检4人,仓库备货员5人。有的部门不一定,哪里需要就去哪里。60名学生中有46人上夜班,14人上白班,两个周倒一次班。有的时候有的部门不倒班,这种情况比较少。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到目前只剩下25人。

刚去时,分配的部门不一样,有的部门活很多,有的不们活很少,学生回校反映没活干,想回家,我及时联系分配办田主任,再跟企业人资部联系,问清情况,然后给学生做工作,坚持下去,现在他们干的都很好。

(2)学生的变化。半工半读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六月十六号两名学生搬到企业外面租房子住,他们因企业的宿舍条件差,后及时联系搬回了企业。

奇异发型、染发、戴耳钉项链、抽烟、喝酒、上网这些坏习惯都有了。一些在学校表现较好的同学也开始了抽烟等等。学生自制力差,花钱大手大脚,六月底发工资后大部分学生很快消费完了。这对回校后的管理很不利。

2.企业方面。企业的各方面都很不完善,特别是宿舍,条件非常差。企业很现实,他们想得都是利润,学生去了就是干活的,不能干就走人,达不到产量也走人,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累不累,有没有超过工作时间等等。每天都有来的,每天都有走的,包括一些组长。人资部招人,而下面的组长和课长就裁人。活多时他们加班考核,出了问题首先找学生顶,组长犯了错误,考核学生的钱。活少时就裁员,不管干的好还是不好,首先裁学生。

我每天都去企业,一般一个周到车间跟学生的组长和课长了解一次情况,他们反应学生们干的都非常地好,干活认真,听话、老实,能吃苦。如果不是学生,他们中有很多都会得到提拔。有的课长想提拔学生,一问是学生、什么时间走,就放弃了。

三、对半工半读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通过两个多月以来对半工半读的调研,我发现这次半工半读是失败的,原因很多,经验也很多。整个半工半读的难点是学生思想和情绪不稳定,难适应企业生产要求。由学生变为员工,由单纯的学校管理转变成校企双重管理。学生刚到企业的前几天,由于一切都是新鲜的,思想和情绪相对稳定,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岗位需要,课长和组长施加的压力,生活上的不适应,想家等多种原因,思想和情绪极为不稳定。下面我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下:

1.学生素质低,导致半工半读失败,学校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学生打架、奇异发型、染发、戴耳钉项链、抽烟、喝酒、上网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他们的素质低下。学生都来自宁夏贫困地区,由于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不能够坚持。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考虑家里的情况。王顺顺来自宁夏西吉,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是长子。六口之家的经济来源全靠父母亲种的几亩地。今年一起参加半工半读。他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花完了,没有往家里寄一分钱,没有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没有做到像人们总结的那样:带出一张嘴,学成一门艺,就业一个人,脱贫一家人。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学期上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等等课程只能导致学生更加的厌学。建议少开这样的课程,比如英语可以开设专业英语,数学一个周上一到两节,抽出大量的时间上一些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帮助的课程等等。

2.半工半读之前,应当拿出大量时间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学习往年的一些半工半读经验,学习安全生产操作方面、职业道德、国家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准备心理去完成半工半读。

3.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学生家长也清楚半工半读的运作,通过《半工半读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家长了解半工半读,就可以在将来学生参加半工半读碰到实际困难时,家长有心理准备,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学校每学期几乎都有半工半读,应当总结经验,成立半工半读领导小组,加强对半工半读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半工半读领导小组全面强化对半工半读学生在思想动态、突发事件、计划安排等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拿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等待请示,这样半工半读的管理会越来越科学化。

5.学校应正确选择半工半读学生的实习企业。学校应当与企业订立合同,选择企业时应当进厂考察,而不是企业需要就马上派学生进厂,应当在进行半工半读前多加了解。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6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一些高师院校为解决当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问题,部分教师教育专业采用了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在提高培养数量的同时,重视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成为教育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所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的性质、目的、过程、特点,通过系统的手段和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并提出改进方向,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活动[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可从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状况等方面进行观测。国内外学者在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方面,例如云南省通过调查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及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在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研究方面,梁九妹等研究者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力的有关指标体系,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体状况、就业期望、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3];在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方面,董玉刚从培育非智力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和研究[4]。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不多。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聚焦于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情况从几个指标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通过内部自我评价,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的目的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学制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学制的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有利于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对高师院校招生专业的规模与定位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考虑,某高师院校对其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 参数检验是在假设总体分布已知的情况下,针对总体分布的某些参数进行推断检验,因此参数检验对相关变量的分布有严格的要求。在现实中有许多变量的分布是否满足某种特定的分布可能人们事先并不知道,或者虽然知道其分布类型,但其分布并不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这时候就需要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5]。非参数检验是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本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分析时,选择了六个指标作为变量,由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指标并不一定满足区间[0,1]的分布,无法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对相关假定进行推断,因此,本文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把五年制和三年制毕业生作为两个独立样本,通过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数据,推断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的指标选择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6]。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7]。部分专家认为,短期内分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从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去向、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和离职率等方面评价。因此,在选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确定以下6个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 1.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可直接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统计截止时间在8月31日。 2.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3.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5.职业吻合度: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6.半年内离职率:从当年毕业时到当年12月31日,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多大百分比发生过离职。 四、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某高师院校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独立完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本研究利用该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选择了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和半年内离职率两项指标值进行规格化处理。该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总体水平为2674元/月,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五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1.0116:1,三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三年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总体月收入之比为0.9207:1;该校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3.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76.3%,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1.7%,相对而言,则该校毕业生的职业稳定率为68.3%,通过数据的规格化处理后,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p#分页标题#e# 五、数据分析结果 将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标值两组数据利用Mann-Whitney检验,五年制指标和三年制指标的秩和分别记为W5、W3,检验基本步骤如下:1.先假设H0:就业竞争力无显著差异H1: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差异2.计算检验统计量3.Mann-Whitney检验结果根据i=j=6,Mann-WhitneyU为15.000,查表可得: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Mann-Whitney检验,渐进显著性水平为0.631,大于0.05,说明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无显著性差异。再通过单一指标来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五年制专科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72.6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67.33%,五年制专科生高于三年制专科生的就业满意度;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23.7%,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是31.7%,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要低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这两项指标说明,五年制专科生比三年制专科生的专业定位更明确。 (二)五年制专科生的专业技能比较扎实 数据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705元,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2462元,明显高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9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可见,五年制专科毕业生更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通过对某高师院校2011届教师教育五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发现五年制专科生和三年制专科生并无显著性差别。若从师资培养质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考虑,建议高师院校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四)对不同学制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通过半年内的离职率分析,三年制专业毕业生要高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离职率,说明我们的三年制专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同学还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攻克就业难关,实现自身理想的关键[8]。针对目前大学生择业时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从众性,以及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当务之急是组织专家、学者、教师等从事生涯教育理论的研究,科学地对高师院校学生进行生涯教育[9]。另外,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工作经验,成为就业中的“短板”,高校应构建“规划—指导—实战”三位一体的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模式,即从分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见习,职业社会导师的配置,分层次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施实战实习的控制指导机制四方面出发,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有效路径,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10]。 七、结语 本研究以就业竞争力评价六个指标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某高师院校2011届不同学制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实证分析的对象是针对同一专业不同学制的毕业生,本研究为高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当然,在短期内的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观测,结论才更准确。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不仅是智力因素的竞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各高校应当重视和提升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及时跟踪与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抓好课堂内外,利用好显性和隐性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7

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师范教育专家乔伊斯和韦尔对教学模式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并给教学模式下定义:它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此后,人们开始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但目前还未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构成”;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还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基于以上学者的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依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一般包括六个要素:教育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程序、师生组合、教学评价等。

由于影响教学模式的因素很多,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从多个维度构建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如普通教育中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论的教学模式、基于哲学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活动的性质和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角色地位的教学模式,等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办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其教学模式更加复杂多样。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目标的认知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时期,以训练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训练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时期,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视学习者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时期。

具体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大发展,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受普通教育的影响较大。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形成了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目标的认知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北美cbe教学模式和国际劳动组织mes教学模式的引入,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或职业技能,学生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实践中加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办企业的建设,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训练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训练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入新世纪,人们对职业能力的认识逐步深入,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培养可迁移的关键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逐步学习和探索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视学习者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当然,第三种教学模式要求条件相对较高,在我国还不具有完全普遍推广的意义。当前,我国应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学工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因此,有必要探讨学工结合条件下的教学模式。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学工前后衔接教学模式

学工前后衔接制是先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完理论课程的最后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这种形式是多年来我国大中专学生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其宗旨是加快毕业生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职业角色。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加强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在实践中,尽管许多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多种实现形式,但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采取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形成了典型的学前工后衔接的教学模式。

学工前后衔接教学模式还广泛应用于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的实践岗培训、创业岗培训或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成教师等。如2006年以来,日本实行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企业或用人单位根据其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可以上报并获得厚生劳动大臣的批准认定。招收15~35岁的年轻人,主要是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毕业新生,以试用工的形式对其进行为期半年到两年的培训。培训包括在用人单位的实习和在职业教育专门机构(包括专修学校、公共职业能力开发设施、由政府认定的职业训练学校等)的脱产学习,培训时间一年不少于850课时,其中在用人单位的实习时间必须至少占总课时的20%以上,但最多不超过80%。在培训期满时结合技能鉴定、资格认定等制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与学员签订的合同规定及考核结果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也属于这种类型,其基本做法是:职业学校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开展基础技能训练,在三年级学生自选专业方向后,开始进入有关“工业项目组”进行生产操作。所谓的“工业项目组”就是由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举办的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工业项目是学校向生产厂家承揽的工业项目,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职业学校装备一个与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通过实施工业项目,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生产学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项目的科技含量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以不蚀本而微利为原则,这本身对学生也是一种经营生存的训练。

前后衔接式的优点是:把学生的就业与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用人的需要与学生就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在管理上也相对简单一些。其不足是:人为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割裂,在学习理论时由于不知道现实工作的需要,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不利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深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回学校进行补充学习。

(二)学工并行衔接教学模式

学工并行制就是在同一学期(学年)内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行实践教学,也称同步模式。最为典型的是现代学徒制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少年每周有3—4天的时间在企业里接受培训,学习技能操作,1—2天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知识,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国传统的课程实习也属于这种类型,目前推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大部分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

美国的合作制教育也具有这一性质。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一半时间在企业内边劳动边学习职业技能,具体形式有四种:1.学工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成两半,一半学习,一半到企业劳动或接受培训,按学期或季度轮换;2.半工半读制。同班学生每天部分时间上课,部分时间劳动;3.劳动实习制。参加工学计划的学生每学年最少一次到校外劳动实习一段时间;4.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被企业雇用,顶班上岗,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习,通过授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前三种形式是目前美国合作教育中采用最多的。

在我国,学工并行衔接的教学模式最有基础的、最为典型的是半工半读教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精神,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半工半读教育制度。1958年1月同志在《工作方法(草案)》中提出:“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者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1958年3月薄一波同志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时,把半工半读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列入其中。此后,在刘少奇等同志的积极倡导下,我国积极探索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农村办起了半工半读的农业中学,发展农耕小学;在城市工厂办学校、学校办工厂,实行半工半读;技工学校落实国家勤俭办学、勤工俭学方针。为了实现经费自给自足,许多技工学校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学校既培养学生,也生产产品;学生既学习理论,也参加劳动,实现了工学一体。关于“半工半读”的具体实现形式,1957年刘少奇在《办好半工半读学校》一文中提到半工半读是“一半时间劳动一半时间上学的制度,使工作和教育相互成为休息和鼓励”。在实践中有“六二制”和“五五制”。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为此,许多职业院校积极进行引厂入校、前校后厂,开展半工半读。

并行式的优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行式的缺点是:一方面教学安排比较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边学习边工作,很难找到提供工作实习岗位的雇主,实习机会被限制在一定的交通范围内,要求产业与教育双方的通力合作,往往需要相关的法律作保障。

(三)学工交替衔接教学模式

学工交替衔接制就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即学习—实践—学习的方式。最典型的是英国“三明治”模式,学生“一年学院全日制,一年农场、工厂实践,一年学院全日制”的“夹心面包”式的分段教学。工学交替在教学时间上的安排有以学年为单位进行交替,也有按月进行交替。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学生由企业负责安排,在工厂、企业、农牧场等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上工作和劳动,顶岗完成工作任务。在顶岗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掌握生产技能,熟悉将要从事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校效率和效能。这种教学模式由于第三学年针对具体岗位或企业需求进行学习,事实上相当于把职业院校的一般培训和用人单位的特殊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三明治”教学体系深受企业、农牧场的欢迎。

随着弹性学习制度的广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终生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工交替衔接模式在现实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学生根据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经常进行转化,实现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目的。各国的社区学院为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实行灵活的学制,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提供有阶段性的、可连续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使学员可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需求决定所修课程,学员可以通过课程学分认证灵活地在证书、文凭或者只是提高个人品味等方面自由选择。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8

作者简介:李华伦(1962-),男,云南省玉溪市工业财贸学校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周爱华(1964-),女,云南省玉溪市工业财贸学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9-0011-03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是我国西部一所地市级中等职业学校,从2003年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理念,探索半工半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107所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之一。2007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研究》之子课题《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任务。学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探索出了一条半工半读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一、半工半读的实践意义

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企业,把教室搬进车间,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校和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确保学校培养出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确保企业招聘到能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由于职业教育是培养掌握相应理论知识,懂得职业道德规范,能运用职业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半工半读制度自然就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今天赋予了更广、更深的重要意义,抓职业教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抓扶贫工作,抓社会治安工作,是实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办好大教育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养、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及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尽管中央政府十分重视,投资力度空前,但由于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现状所决定,困难和问题仍旧很多。更为突出的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没有能力缴费上职业学校学技能,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中职助学政策以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又显现出职业学校资源严重不足的新问题。这都说明,职业教育必须要从传统的办学模式走出来,寻求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走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路子。

我校是西部落后地区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探索半工半读教育教学模式,2006年全面推开,近五年的探索和总结,充分说明了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架起了学校与市场、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多赢”。一是对企业来说,不但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而且学生顶岗进行生产实习,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二是对于学校来说,较好地解决了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三是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四是通过半工半读,有利于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费用问题。实践证明了这条路子是正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半工半读的主要形式

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及我国已有的半工半读模式基础上,我校在实践中探索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半工半读的模式。

(一)“三段式”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第一年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年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第三年进行校外实践性教学,在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2006年我校先后组织750多名学生前往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省内昆钢集团、大红山铁矿等多家企业顶岗实习。2007年又组织了1000多名学生赴长三角、珠三角、青岛与环渤海经济区及当地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在生存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快速地得到成长和提高,“三段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整合了教学资源,加快了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速度,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二)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由用人单位制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由企业提供岗前实训,并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最后由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成绩做出评价。订单培养模式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引导招生,以“订单”主导教学,以“订单”指导就业。自2003年至今,学校为20多个企业完成了400多人的培养订单,使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实习后,企业即招即用。“订单培养”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使企业参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校的培养目标、企业的用工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发挥了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产教一体化模式

“产”与“教”的关系是以教为主,以“产”促“教”,从而实现产与教的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产教一体化模式使学校既实现了既定的培养目标,又可用生产收入来冲抵已提高的教学成本。学校在依托校办工厂、校办实习超市进行生产教学一体化实习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把学校的实习基地建在企业,充分整合与优化办学资源,与对口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平等、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分别与玉溪机床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元江电力有限公司、玉溪水力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昆钢集团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由企业委派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指导学生实习。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使实习基地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变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三、半工半读的保障制度

为确保教学计划完成,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提供了一个灵活而又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半工半读制度的推广,各种半工半读模式的选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做到不因模式的不同而脱离半工半读制度的要求;不因模式的不同而降低学生培养质量;不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分而失去统一的要求;不因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之分而失去统一的标准。具体做法是:

(一)基于半工半读下的学分制

学生取得毕业学分的要素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及学业完成情况决定。

德育学分:学生学习(含实习)期间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文明礼貌、职业素养、军训等方面综合评价,德育学分由班主任考核评定。

智育学分:学生在完成专业体系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岗前综合模块培训、顶岗实习取得必修学分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兴趣,自主选修专业拓展类课程、兴趣类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比赛获奖等方式可取得选修学分,智育学分由课任教师考核评定。

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学生毕业必须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部门鉴定中心考核鉴定合格后发证。

学生毕业学分的构成图示如下:

(二)基于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

固定学制下的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在半工半读模式下受到了冲击,它已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制的弹性化要求,因此,在构建了学分制的前提下,自然地外延了学制的弹性化管理功能,以适应半工半读学习管理的需要。

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图示如下图。

(三)基于弹性学制的管理制度

面对选派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建立专职班主任制度,就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一个企业,学校按学生数量派驻班主任,对学生的实习、学习和生活进行全程服务和管理,以保证实习教学和顺利进行。

首先,严把质量关。选派条件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师风良好,思想觉悟高尚,在校工作时间三年以上,且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一年以上的教职工,具有较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当班主任。

其次,明确专职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熟悉并遵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配合企业做好学生岗前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要求学生服从工作岗位安排,每天须与实习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实习生产状况,及时沟通交流,并做好工作记录(备查),确保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第三,落实专职班主任的考核。专职班主任管理考核以实习单位为主,学校为辅,须服从实习单位的生产时间,一旦学生有需要,第一时间到场处理。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9

一、树立与中等职业学校相适应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员工。中职学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思路就是:先成人,再成才。

具体做法:通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手段,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本文由收集整理首位,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学校在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程之外,把学生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等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德育内容,纳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中来。没有教材,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根据需要,自编校本教材。三年来,学校已经为学生开设“生活、健康、礼仪、安全、理财”等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零距离接触培养形式,让学生一边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一边在车间实训、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以“企业的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评价办学质量的方针。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以考分为依据,应该以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程度、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程度、职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等综合评价,为此,学校改革中职教学考试制度,实行学校、企业、社会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不以分数论高低。

二、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学生成长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为了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企业的需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通过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1.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

学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来开展进行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

(1)学分制。学校采取“复合型学分制”模式,即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及学分;第二学期由学校安排必修课、限选课教学科目,学生按学分制选择选修课的学习科目;第三、第四学期采用学分制形式,完全由学生自行选择(必修、限选、选修)学习科目;第五、第六学期进行校外生产实习,学生到各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学校采取复合管理模式,即学校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班级、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复合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

①管理组织形式。以年级组长牵头,班主任负责,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复合管理方式来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的每位学生。

②管理目标。按学期给予每学期的管理目标,使学校的管理易于实现,便于规范、检查。

③管理过程。注重过程的检查与考核。教学即管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生档案,清晰记载学生在校成长轨迹。

④学校与学生家长构成一张没有漏洞的网,一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家长参与学生的管理,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全面、更彻底。

(3)弹性学习制度。学校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开展半工半读活动。

2.开展半工半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是练出来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必需在从抓“练”字上着手。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

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我们始终把与本地企业合作,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半工半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工作有:

(1)为开展半工半读定身打造相应的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①学校自2010年起,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学校的教学计划做了重大调整,制定相应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一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各个专业的“半工半读教学进程计划”,具体明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下企业工学结合的时间,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二是加强对促进半工半读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起积极作用的宣传工作。通过

转贴于

政策解释、开办半工半读学生经验交流会、公布学校半工半读的实施方案、签订协议等形式,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清晰地了解学校半工半读工作意义与措施,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特色;三是以半工半读进程计划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日程表。学校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都以此计划为指导,所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程开展工作。

②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基本要求,以及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进程计划,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以文化基础课为辅,以加大半工半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同时,突出以“强化技能操、培训学生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做”为中心,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操作技能。

(2)加大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为半工半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半工半读工作的成败,管理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半工半读工作开展好,就必须首先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会管理”的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为了做好这篇文章,学校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并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到半工半读管理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和企业密切合作,在企业中招聘既有一手“绝活”又具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生产经验的“师傅”作为半工半读实训管理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开展半工半读工作。

(3)密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使半工半读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学生在企业开展半工半读时,更需要精神生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在学校半工半读管理教师的参与下,学校在半工半读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比如导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民族节日晚会、宣传板报等,这些不仅缓解学生紧张工作的压力,延伸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且也娱乐了合作企业的员工、丰富企业文化,让企业更充满朝气与活力。

三、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学校实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校学生采取多元化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即从学生成人和成为合格员工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成人的评价,以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开展,即以校内评价为主,校外评价为辅。主要评价内容有日常行为表现,生活与适应能力,同学、教师、家长、社会、企业的总体评价。合格员工的评价,主要内容有资格证书、半工半读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企业的评价等。

四、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以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

转贴于

教学水平,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2008年初,学校制订了“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五年规划”,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010年,学校选派教师15人,占学校教师的25.9%,2011年学校选派教师28人,占学校教师的48.3%。通过几年来的各类培训,学校双师型教师由2010年初的6人,增加到目前的34人,双师教师人数增加28人,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8.6%。

2.通过与企业合作、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来培训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培训。学校自2010年起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工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从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开始,将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接受企业培训工作逐渐常态化、制度化。经过近3年的培训,学校已有33名教师接受企业培训,占学校教师人数的56.9%。

经过企业生产实际培训后,这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他们的教学也更贴近生产实际了。

职业学校半期总结例10

上半年工作总结1我们财务部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人员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基本上都是新人、新岗位,带队的任务落在我的肩上。我们都感到担子重了、压力大了,但是我们没有畏缩,在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凭着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我们逐步成熟起来。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我觉得有必要对这半年多的工作做一简单的回顾。

一、作为非盈利部门,合理控制成本(费用)

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职能是我们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完善公司的管理机制,财务部制定了新的《管理细则》。细则中对借款、费用报销、审核等工作程序作了详实的解释。我们通过对细则的学习、讨论,把各项条款逐一与实际业务联系在一起,找问题找漏洞,并反复消化、严格把关。在出纳环节中,我们强调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讲人情,把一些不合理的借款和费用报销拒之门外。在凭证审核环节中,我们依据细则中的规定,认真审核每一张凭证,不把问题带到下个环节。通过这半年的实践,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在销售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8%.通过实际工作,我们都深刻的意识到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尽快推出相应制度的必要性。

二、财务部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数据和枯燥的报表

大家以苦为乐,从来没有怨言,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为了提高员工的荣誉意识,针对公司出台的工资考核制度,我们相应地制定了内部员工工资考核方案,由部门经理依据员工的岗位描述对其平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并作为参考递交会计主管。考核制度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企业的奖励机制,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

三、为了更好的与部门沟通

我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扬协作精神,积极配合总经办顺利完成了__年工商年检的工作,为随后通过企业贷款证年审做好了铺垫。为了配合物流中心录入费用,我们及时、准确地编制会计凭证并做好凭证传递、汇总工作。为了更好地核算营销部门的盈亏,为公司完成销售计划提供依据,我们及时记录每一笔到款,准确记录货款的清欠并周期性地与营销人员的往来帐进行核对,并做到营销、财务、物流中心数据口径一致。

四、为了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大家互相交流心得,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把问题摆在桌面上。由员工转达给部门经理,再由部门经理转达给主管,主管根据汇总上来的意见与建议做出相应的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合理地安排每位员工的外勤工作,让每个人都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做到工作有里有外、有张有弛。

五、在上半年的税务工作中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

通过积极参加国、地税局举办的办税人员岗位培训以及查阅大量的财务资料,顺利完成并通过了企业所得税纳税清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工作。通过对税务筹划的学习,提高了每月纳税申报工作的质量,并且熟练掌握了统计局、财政局、税务局各项报表的填制工作。

通过总结,我有几点感触:

其一是要发扬团队精神。因为公司经营不是个人行为,一个人的能力必竟有限,如果大家拧成一股绳,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但这一定要建立在每名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的责任感、良好的品德这一基础上,否则团队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主动的发扬团队精神呢?具体到各个部门,如果你努力的工作,业绩被领导认可,势必会影响到你周围的同事,大家以你为榜样,你的进步无形的带动了大家共同进步。反之,别人取得的成绩也会成为你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此产生连锁反应的良性循环。

其二是要学会与部门、领导之间的沟通。公司的机构分布就象是一张网,每个部门看似独立,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就拿财务部来说,日常业务和每个部门都要打交道。与部门保持联系,听听它们的意见与建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做一来有效的发挥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二来能及时的把信息反馈到领导层,把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其三是要有一颗永攀高峰的进取之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概念越来越抽象,它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在金融、税务、计算机应用、公司法、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这就给我们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就必需武装自己的头脑,来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人生能有几回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化思想为行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描绘未来的蓝图。

上半年工作总结2半年的工作时间转瞬即逝,在__项目的半年工作中,对工地财务工作我又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精进了工作技能,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现将我这半年的工作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是关于项目开户银行变更的有关工作,作为一个合法的企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正常开立企业财务账户。有了__项目的工作经验,__项目的一切工作就显得如鱼得水。我积极与有关领导及银行工作人员沟通,第一时间完成了企业银行账户的开立任务,确保了企业资金运转的载体。在解决好银行开立账户的有关事宜后,第二个任务就是申请办理企业网上银行,以求得高效率的办公速度。有了前面开立银行账户的铺垫,开通企业网银就体现出了水到渠成的感觉。企业网银的开通,不仅使财务办公的手段简化了,同时也更能及时,准确,清晰的反映企业的银行剩余存款。

在解决好有关银行方面的工作后,接下来我面临的就是对__项目账务方面的实质性的工作。首先是财务账套的建立。在与项目财务科长冯璐璐的多次探讨与交流后,配合总公司的各项要求,及时的将__项目财务账套确立成功。为确保能够按月反映企业经营报表提供了前提。

财务部门必须对项目的经营成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提供出相应的数据。一些相关的档案管理同样也是必须做到有档可查。在确立账套后,我便开始了各种合同的整理工作。各科室,各部门分别分类登记保存,做到各种合同有档可查,并了解各份合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外委结算方面,在及时登记各种结算台账的同时,利用私人时间,独立建立了各施工作业队工程款项支付明细台账,保证工作中能够第一时间向项目领导提供外委款项支付情况。

由于__、__两个项目尚存在尾留事宜,在这段期间,还负责按月上报这两个项目的财务报表,及日常零星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为自己拟定了如下工作目标:

首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款项支付与费用报销方面,严格遵循总公司有关财务规定,为领导把好财务关。

其次,做好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数据的编报及整理工作,协助各科室完成好总公司规定的各种报表。

再次,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勤与各个职能科室沟通、学习,积累管理经验,率本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最后,竭尽全力完成好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

对于上半年没有做好的工作,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予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积累管理经验,总结,实践,理论学习,开拓创新意识,使个人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得到全面发展,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半年工作总结3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坚持“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服务于师生”的原则是不能改变的。上半年以来,后勤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总体要求,团结广大师生员工,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现将这个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后勤人员思想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我们奉行“师生就是上帝、质量就是学校生存的保证”的人本理念,在第一次后勤组工作会议上,组长就宣布了本期的工作计划,让组员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强化思想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确保服务形象,努力提高后勤人员思想道德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后勤工作中,极大限度地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根据学校和本组工作的需要,积极组织本组员工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听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成功地出了一期黑板报。

二、遵守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费行为为教职工谋利益

1、认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费行为。

财务人员做到帐目清楚,程序合法。为加强收费的透明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价格服务进校园”收费公示制,按章收费,禁止乱收费,实行财务公开,使学校的收费工作置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

2、根据教职工的需求,及时为教职工查询住房公积金,解答工资信息。

3、开源节流,为学校当家理财,做学校的主人。

本着花钱办实事办好事之目的,一方面为学校算经济帐、真正做到当家理财;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所需。

三、做好后勤服务常规工作有条不紊

1、开学初,确保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用品及时发放到位,并安排教师运书、分书、发书,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召开班主任会议,做好报名缴费的周密工作。

2、严格购物制度,教学办公物资的的采购工作,本着“既满足需要又注重节俭”的原则,“基本实行专人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制度,保证教学正常需求。

3、关爱师生,后勤服务有保障。

学校及时对教室内的玻璃、门窗,水电等进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凡是与教学、生活有关的用品,学校投入必要的资金,积极采购,保证师生正常工作和学习。

4、警钟长鸣,狠抓安全不放松。

寝室管理员对学生外出常抓不懈,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使有些安全隐患被消灭在萌牙状态中

5、加强水电管理。

各位师傅工作认真负责,对学校的水、电管理井井有条,随喊随到。保障了师生用水、用电和需要。

6、积极开展“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卫生运动。

抓住我县创省级卫生城市运动的契机,展开校园卫生整治,卫生检查管理员对卫生检查情况天天公布,为美化校园尽职尽责。

7、强化班级财产管理,使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严格班级财产考核制度,做到奖优罚劣,损坏赔偿。

培养学生的公共财产爱护意识。

8、门卫工作认真负责,实行来人来访登记制度,寄宿生外出必须出有班主任和值周领导签字的请假本方可离校,学校及时掌握了离校学生的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如水、电的节约问题,有个别学生打开水龙头后,让水自由流淌,大白天教室不息灯、教师办公室饮水机不关电源,教师家属不自觉地到学校公用水龙头处洗菜、洗衣服、被子、拖把等、校园环境绿化地的花草杂草较多,花钵里的花草品种单一,桌椅损坏严重,也有个别后勤岗人员劳动纪律性不强等等,有待进一步强化管理。

总之,上半年的后勤工作由于全校师生的重视和大力配合以及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后勤人员的齐心协力,各项措施落实有序,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后勤工作。

让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勤奋工作,为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打造全县一流初级中学名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半年工作总结420__年上半年繁忙的后勤工作很快结束了。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后勤积极努力,不断提高办事效益。学校后勤真正做到了为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师生服好务的宗旨。现把上半年我校后勤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了开学前一切准备工作

1、维修好了学校的水路,保证了开学做大扫除和平时水的供应。

2、维修好了学校的电路,保证了开学每班的照明。

3、安排好了各班的桌、凳和教师办公室,保证开学能正常上课。

4、按时运回教师用书及学生教材,分发到各班及教师手中,保证了开学能正常行课。

5、安排好了时间到街上采购办公用品及学生用品,分发到各班及各办公室,保证了开学能正常行课。

6、认真做好了开学收费工作:严格了收费公示,禁止了一切乱收费的现象发生,本学期学校按规定只收取了学生作业本费15元。

二、认真做好了学校的校产管理

1、管理好、清理好学校的设备及教学仪器,丢失了的要添置,坏了的要进行了修理,让教学仪器更好地提高使用率,发挥教仪的功能,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量。

2、管理好、清理好了固定资产:开学初对各班、各室进行一次校产登记,责任落实到人头,期末进行复查,并让学生、班主任、室长签字,建立各种借还制度、赔偿制度,要求师生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切公共财物,特别是课桌、凳、门窗、教室墙壁等,对有意损坏学校财产的要照价赔偿,不能让学校的财产造成流失以及不应有的损坏。

三、认真做好了资金管理

1、学校经费的开支做到了合理、合法,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量入为出,并且要把钱用到刀刃上,不该用的坚决不用。

2、购物发票做到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核人三人签定后方有效,购物不符实者,一律不予报销。

3、做到每月办公费、代收费、服务性收费开支的情况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期末按时结算代收费,做好了清退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值班护校制度

值班护校人员在护校期间做到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维护好了学校的校产。

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对教室的文化宣传建设,布置好了名言警句以及宣传画,创办了校刊和班刊。营造了活泼、和谐具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的育人氛围。

六、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及校舍维修

1、把黑板油漆翻新,同时完成教室的学习园地。

2、添置一些教学设备,电脑1台、档案柜1个,打印机1台、教学用体育器材若干。

3、完成了校园的绿化,同时完成了乒乓台地面的硬化工作。

七、抓好了综合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大局和各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因此我校后勤工作人员都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听取每条合理化建议,主动配合其他领导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好坏,反映在学校财务工作,校产管理、食堂、校车安全管理等褚多方面。这些工作细致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经费管理方面,严把经费关,从学校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增收节资,避免浪费。在资金问题上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采购物品做到了货比三家,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在校产管理上,做到工作细心,兢兢业业。

总之,后勤工作头绪多,还有很多是估计不到的,根据学校的需要,应及时处理,争取把此项工作做好,为学校教育教学,为全体师生服好务。

上半年工作总结5__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调控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这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半年的收入情况。

__年全年计划为万元,上半年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其中:固话万元,数据万元,小灵通万元。这半年以来,由于移动和联通公司的相互竞争降低资费,对我公司的固话和小灵通收入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我公司的全体职工努力下,积极开拓市场,发展新的收入增长点,来弥补由此造成的影响。

二、积极控制成本费用。

今年是网通公司上市第一年,增加利润是全公司从上到下的第一要务。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大幅度增加收入已几乎不可能,所以要想增加利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控制、压缩成本。今年市公司下达的可控成本计划是万元,这比去年计划减少了%。我公司上半年完成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结合市公司的要求和我公司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成本费用管理方案、发票管理核销办法。上市之后,省市公司对内控制度进行了完善,加强了凭证传票管理。我公司对此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省市财务制度、财务纪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财务报帐。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格的原始发票坚绝退回,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充分发挥了财务核销和监督作用。从而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确保了成本费用在计划内使用。

三、营业款的管理。

上半年,市公司帐务中心对我公司营业款管理进行了两次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缴款不及时等。对此我们认真对待,逐个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解决。县合乡并镇后,有七个乡镇当地没有银行机构,最远的支局有50多公里,但为了确保营业款的安全,我们克服困难,当营缴款达到5000以上时,派人对这几个支局进行上门取款。对其他的支局也要求把当日的存款单传真到我公司帐务中心,然后由专职营业款稽核人员进行每日清算,做到当日缴款送存银行并核对。从而确保了营业款的及时、准确地上缴到市公司。

四、业务发展及日常工作。

今年全公司上下都感觉到业务发展的紧迫,除了日常工作外,业务发展也同等的重要。虽然财务工作杂乱繁重,但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抓紧一切时间,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发展业务。联系一切可以联系的亲戚朋友,向他们介绍我公司的主打产品和新业务,把他们发展为我公司的客户,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统计工作和固定资产管理在相关人员的积极努力下,按时完成了上级部门的报表工作,每月都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地上报到统计科和资产科。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集团上市后,为了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对财务实行ERP管理模式。ERP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能给决策者、最新的企业信息,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上半年是试运行阶段,也是熟悉和熟练的过程。在这期间财务帐套新逸和ERP并行,也就是说,以前做一遍的工作现在需要做两次,而且两套帐还要相符核对无误。从下半年开始,ERP就要正式上线独立运行,经过多次的培训和对帐工作,我们有能力保证ERP在我公司的应用能够做到准确无误,不出现任何差错。

五、下步工作思路。

1、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使我们的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规范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和库存材料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3、加强营业款的稽核,确保分毫不差地及时上缴到市公司。

4、对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如:统计、固定资产、日常报帐。

确保不出现任何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