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2 22:23:15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1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2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多而杂,对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比较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好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上要紧紧围绕着物理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性探究来展开教学。

一、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探究方法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尽快学好物理,就必须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方面的培养,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上要不断加强和引导在物理实验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气压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硬纸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倒置过来,学生们就会发现这个充满水的烧杯中竟然没有一点水漏出来,这硬纸竟然没有因重力而冲走。通过这样一个有趣活泼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气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亲身融入真切的物理感官世界中,勾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索欲望,进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物理学习兴趣的转变。

2.利用现实生活惯例,逐渐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物理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观念,改变物理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主动转让到学生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角,从而改变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角色,将教师与学生逐渐融为统一。为此,教师要不断创造师生共处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并不断增加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参与互动环节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常识的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这些物理现象。在其他方面上,物理实验要及时引导对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视,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切实感受物理学习的奥秘。由物理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经验总结上的,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广大的生活惯例中提取的精华,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物理的真谛。

3.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要还原物理学科的本质,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解释初中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实现两者的相互关联。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有物理属性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关于物理知识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物理的探索,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学习物理,发挥问题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对于物理模具的选择上要切实做到真实可信,尽量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运动时,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带到室外或者是让学生在车上观察沿路汽车的运动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情景,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相对运动和参照物上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理解的趣味性,这样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领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运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激励中让学生多思考实际中的物理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对物理知识结构整体把握

物理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座刚刚建立的高楼,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如果想要真正认识和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就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学科整个结构体系的特点,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能够知晓物理中的概念、物理规律所揭示的含义,让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在教学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不仅能够对物理概念以及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要了解物理属性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教师要处理如何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它们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于一些物理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对摩擦力的讲解时,我们就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流星划破天际时,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闪亮的光芒?这类生活中新奇的事例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结构体系的认识,通过创新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注重物理知识及时总结和分类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分支众多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连成紧密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了初学物理者应接不暇,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物理知识面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学生不对现学的物理知识及时加以归纳和总结,难免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进行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物理概念进行分类和总结,突出学习重点,并将物理概念进行系统化概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初中生尽快学好物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的事例中逐渐引导学生喜欢上物理,要注重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控,注重对物理知识及时分类和总结,这样才能尽快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完善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3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技校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技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教学在整个技校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技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技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技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技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技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技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一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技校物理便不成立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技校物理较初中物理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技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及时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技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技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技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技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4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当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能够更加深入地进入学生的学习思维中,这种深层次的研究其实是对物理教学方式的一种总结思考.从生活之中的实际案例出发,进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总结研究,启发学生物理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完备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作为将实际物理案例和抽象的物理知识结合的桥梁,这就要求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还要从实践教学层面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保证建立好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有始有终地进行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提供教学启发,让初中生始终秉持着高度的兴趣度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过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1如何连贯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只有保证连贯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初中生可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案例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生活化教学方式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提高效率.截至目前为止,通过相关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选择过程中,并没有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和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相融合,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未能够真正投入到物理教学生活化中,从而往往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教学特点,进而导致学生只是在某一个知识点能够发掘出其和真实案例的联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作用也就难以真实的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又再次陷入传统僵化的理论灌输学习怪圈之中去,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发挥出生活化教学中形神兼备的教学作用.面对以上问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后续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连贯性,并系统地将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化教学过程融合为有机的整合,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的初始阶段到结束阶段,都要寻找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和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保证所优化设计出来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满足初中生思维结构形成的实际需要,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有的价值.

2.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的全面性问题

根据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研究,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初中物理的理论考核作用仍然放置在了重心地位,对于生活化教学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置之不顾.这就导致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充分重视到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全面性进行总结研究,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从初中物理教学体系的整体归纳层面,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有效性”的考核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综合起来看,在后续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过程中,不仅要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还要从应用案例的角度进行重点的分析解读,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突破口,突出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重点,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策略探析

3.1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实际内涵

在运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从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所涉及到的内容为突破点,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物理学习特点来进行后续的优化设计,要求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过程要满足动态性设计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在《浮力》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自己叠纸船,也会吹气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将叠好的纸船放在水面上,在浮力的作用下,纸船可以漂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纸船上添加物品,不多久,纸船就会落入水中,这就产生了和水的“浮力大小数值”之间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研究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进行更新优化,促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价值的有效提升.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5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在传统教师说教模式转变为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分析和想象。采用实验教学,利用教学模拟道具实现书本知识立体化。回顾本次新课改中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为转变课堂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物理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对于如何学习、从哪里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学习中的疑问均无法得到解决,所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为重要。本次研究就初中物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常见事物发生反应,展开想象和思索,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对其发生反应、原理、结果展开想象和探讨,并就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其总结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使学习知识多方面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之后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起着主导性作用,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说教,学生并未对知识点立体想象、逻辑思维以及连锁反应,以及初学者从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甚至厌烦学习物理而放弃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远期目标,并根据其目标制订相应学习计划和方法。

三、初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1.树立学习目标

教师为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进行总结的同时应提出较为深层的问题,使学生更为深层次地学习物理,同时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准备相应的视频、音频和学习教材,吸引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

2.自学探究式学习

对于自学探究式学习模式主要作用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充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自学探究式主要为自学前预习指导以及自主学习探究。自学前预习指导教师应指引学生学习时间、内容、要求以及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内容为学生可了解的知识点,并明确知识点的运用,主要构成部分为学、疑、思、问等,使学生学习连贯和自主。经过阶段性学习学生可养成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习与其目标和效果,教师和家长可放心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联合解疑和思维拓展探究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问,有部分疑问学生可自我解决,另一部分需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解决,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进步以及详情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针对其目前学习进度进行重新制定或更改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和指点迷津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突破和进步。

4.课堂实验和课后实践探究

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实物实验和模拟实验方式演变物理原理,使物理知识点简便易懂,将书本上的单调、乏味的知识点通过立体模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逻辑和立体思维,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将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解答和延伸,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讲解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5.灵活运用与知识反馈

通过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融书本知识于物理现象中,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知识。每节课程开课前10分钟应进行学习目标总结以及重新制订学习计划。重点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完成能力,并且教师应及时查看和巡视学生学习作业以及课堂听讲情况,尽量不要存疑问,影响今后学习进程。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拓展思考、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自我制订学习计划等。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当代教学,有助于培养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萍.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55.

[2]孙海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生活教育,2016(7):85,103-104.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6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多数学生感觉自己初中时物理成绩还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物理却成了最难学的,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在本文中我就这一想象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区别 学习方法

对于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后做题时不会。”这是很多学生的同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

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知道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之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

(一)课程内容上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2.初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3.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知识的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中矢量合成要比简单的代数合成抽象复杂得多,对三角函数知识要求比较高;还有很多需要计算的题目,方程组多,未知数多,也造成了物理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高中物理课程特点的差异,就决定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初中物理的学习,同学们习惯于教师对知识传授。对知识点只停留在“简单问题”和记忆之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自己分析问题,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再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会灵活的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二、探索高中物理学习的新方法

首先解决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的问题。我觉得首相要对典型的题型深刻理解,紧接着就做这种题型的对应训练,在练习中加深理解,进而融汇贯通,才能灵活的变通。

其次,解决数学工具欠缺的问题。好多同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碰见的数学拦路虎比物理拦路虎少不了多少。

第三: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方法

应该了解到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41-02

一、低坡度教学的定义

低坡度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的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人上,多由实例和学生的已知经验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精简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低坡度教学在中职校的应用,并对此作出对策分析。但目前的学术成果中针对“大教学”比较多,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特此对中职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进行探索。

二、中职物理课程的特征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职业学校新生来讲,中考落榜,必然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另外,学生对新环境、新教材、新教师必然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有学生对物理存在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物理很难学,而职业学校物理毕竟是高中物理的缩编,也的确存在许多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因而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憷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对职业学校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会产一定的影响。

(二)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职业学校物理课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表面上看职业学校物理课教材内容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物理课还是比较抽象,而且涉及面还比较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职业学校物理课教材内容还是没有降低难度,反而更抽象了。

(三)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职业学校,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职业学校注重实践课等,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职业学校学生不适应职业学校物理课的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职业学校,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职业学校物理课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职业学校的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等待老师讲解和辅导,致使学习困难教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习惯。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中职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的措施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职教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职业学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职业学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职业学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职业学校物理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职业学校物理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职业学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

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职业学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职业学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四)加强学法的指导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8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

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9

一、物理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1.总结型教学结束技能

总结型教学结束技能是一种最常见的物理课堂结束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简明的评议或文字、专业用语、图示、列表等形式归纳总结所学新知识的规律、结构或主线,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一定程度的物理框架结构水平。

2.悬念型教学结束技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前后联系密切的课程,教师在课堂尾声处紧扣主题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主体心理状态。这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3.比较型教学结束技能

初三物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大量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定律和基本原理。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混淆不清或因抽象而难以理解,以致在回答或解决问题时“模棱两可”“丢三落四”。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比较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找出其异同,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具体做法

1.归纳要点,构建体系

在一堂物理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公式或定律,中学阶段学生大多没能对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教师可以用高度精练的框架概括当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各知识点的联系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比较异同,突出重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课时运用比较法分析相关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核心,同时比较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展现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另外,教师在宏观把握物理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教学的最后时间,运用各种手段,如精辟的结语、公式串联和具有吸引力的板书,强调重点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易于较好掌握知识。

3.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物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通过精选或设计少量的典型题目,通过分析思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结课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把握知识拓展技巧,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拓展式的结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结束技能对物理课堂的作用

1.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初三物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并不能对知识形成明确的认识,例如,“质量与密度”“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等概念,相关却略显抽象,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在阶段性学习过程进行之后,通过恰当的结课手段,帮助学生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

2.巩固强化,使学生把握关键

掌握知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而课堂结束就是一种“及时巩固和回忆”。一堂初三物理课中,往往涉及多个物理现象、公式或基本原理。课堂结束时,又正是学生思维疲倦的时候,也正是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率的最佳时间。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样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删繁就简,把握关键,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

3.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初三物理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可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采用有效手段和恰当方法,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例如,物体不同状态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和物体运动过程的“能量转化”等知识点,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难,学生却极易在具体题目中因分析不全面而出现错误。

4.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堂初三物理课所能涵盖的内容是有限的。在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利用设疑启发、讨论探索或布置资料查阅、实践活动等,留下悬念、埋下伏笔,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向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

参考文献:

初一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例10

一、微课的作用及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网络的接受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微课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微课以其课程讲解时间较短,内容简洁精炼,使用方便,资源多样,情景真实,主题突出,具有趣味性等优点进入当代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虽然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基础性教学,但是初中物理仍然包含大量的重点和难点,很多知识点不能完全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纯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就需要微课帮忙.微课主要是由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组成的,包括上课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课外的视频资料.这些微课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主题明确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具体方法

1.利用微课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经常通过一些实验来解释和验证课本中的理论和知识点.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与规律.但是由于教室的环境以及其他的实验安全性问题等,导致有很多实验不能演示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并引出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课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本中出现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和瓶吞小球等实验在实验室中提前拍摄.因为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不能做到现场展示的,所以学生对此实验并不感兴

趣.但是经过观看真实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得到强烈直观的感受,“为什么马德里半球实验”中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提前在实验室中将空箱变物和在水中点小蜡烛等有趣的小实验进行微课拍摄,在上课时直接播放.这样,既节约了课堂实验的时间,又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不能过分依赖微课视频,要做到讲解与微课视频播放相结合,有效把握课堂节奏.

2.利用网络微课资源,突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仅凭教师一个人做不到将课本知识讲全面、讲透彻,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寻找相关的微课资源,引入微课教学作为相关课程的补充资源,并且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章有关运动快慢以及运动平均速度的测算等教学方面的重难点上网寻找相关的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讲解本章的基础知识,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后,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有关运动快慢以及运动平均速度的测算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机械运动”的实质性内容,并且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即通过其他教师的教学观点对物理知识进行再次理解.在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后,学生就能掌握运动速度测算的方法,并且在此基A上不断补充速度测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播放微课视频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利用微课视频,可以重现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初中物理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要演示各种实验,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非常耗时,有的则需要很多器材,有些实验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好.但是教师有自身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一一演示,然而缺乏实验的物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的物理知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实验现象作为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不能省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事先将上课所需要的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演示、进行拍摄,并在视频中做一些讲解和解释,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体过程和现象.此外,视频还能够被反复利用,制作成长期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保存,也有节约资源的效果.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比较复杂而且费时,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可以提前在实验室中录制好过程,并且在关键处标好文字说明,利用微课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最终达到与上课做实验一样的效果,鼓励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提出问题,利用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氛围.

4.结合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充实备课的实际内容.虽然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基础性,但是由于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能够做到有效讲解,但是难点教学的最佳方式就是借助微课教学进行展示,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光现象”时,对于成像规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逐步推导和讲解其基本原理,再进行细致总结,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光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通过实验方式简单直观地展现成像规律,并将课堂总结的内容以高效的讲解方式进行微课录制,既给学生直观学习的印象,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等具体操作,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仅使学生有效了解基础知识,而且保证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5.利用微课,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做好梳理总结工作.微课不仅仅适用于教师录制有关物理实验的视频,还具有巩固课堂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充满兴趣,可能导致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现象,但记不准实验原理的现象发生.另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物理实验更加重要,所以对物理实验讲解的比较详细,而忽视了对物理原理的详细解释.因此,在每节课堂结束时,教师应该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展示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摩擦力”时,由于摩擦力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难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有序归纳,再通过微课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重现一些物理实验,充实备课的实际内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