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云计算技术对传统广播研究

时间:2023-03-14 11:25:29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技术的发展,传统广播从素材采集到制作和播出分发正在全面向网络化、融合化发展,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多种算法技术正逐步被应用于传统广播领域。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广播媒体云,然后探讨当前广播制作、播出、传输的变化及媒体云在其中的应用,最后探讨未来云计算技术可能在广播领域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 云计算技术 传统广播

云计算技术对传统广播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形式发生重大变革,从传统单向覆盖传播转变为移动式的双向互动传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传统行业纷纷向新的媒体传播形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系统的变革是根本所在。如何更新自身技术体系,适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是各个传统媒体行业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在广播电视领域,各广播电视中心积极打造融媒体,节目制作形式更加丰富,节目传播更加多向化,这就需要灵活多变的技术体系来适应业务的变化,于是广播媒体云应运而生。媒体云不是一项新的技术,只是云计算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应用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合理地利用资源,统筹考虑安全问题,搭建并利用媒体云,是广播电视中心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浅析云计算技术对传统广播行业的赋能。

1广播媒体云

云计算技术是在分布式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大量专用模块化、低成本服务器通过网络互联形成大规模高算力、大容量的存储资源池,在此物理资源基础上构建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弹性、灵活、可扩展的各种服务。根据使用层次的不同,可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即只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即提供平台型服务和开发环境;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此外,由第三方大型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被称为公有云,企业内部自己搭建的云计算构架被称为私有云。云计算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各种服务类型中进行取舍,而广播电视中心往往是对多种服务类型进行综合应用[1]。随着媒体业务的发展,广播电视中心从使用第三广播媒体云业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广播电视中心将自身传统业务流程迁移到云中;另一方面是围绕传统业务开展新业务形态。涉及短视频和网上广播、点播及外网节目制作、网络、节目素材传输的新媒体业务通常部署在外网公有云中,一般基于PaaS和SaaS模式。涉及台内的制播领域,通常搭建台内私有云,一般基于IaaS或PaaS模式,台内技术部门主导开发的各类软件部署在私有云上。公有云涉及业务主要为融媒体模式的各类节目制作、、推送;私有云涉及业务主要为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上传以及周边监控、数据统计等技术支撑业务;直接涉及安全播出业务目前除部分播出端采用云架构外,节目交换、传输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服务器模式。

2媒体云在广播领域的应用

2.1媒体云在制作领域的应用云架构在广播电视中心制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采集、制作领域。在采集领域,媒体云通过部署新闻热点监控和抓取工具,实时监控热点信息,能够根据关注度对热点信息进行排序,为编播人员提供报道参考方向;可自动根据预设策略对海量素材数据进行检索,抓取热点新闻相关音视频素材,为编码人员使用。同时,部署于云端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辅助工具可以辅助过滤假新闻和敏感信息,提高编码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制作领域,媒体云可以为编播人员提供云化的编辑工具和一体化的素材检索工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云化编辑工具主要为移动视频剪辑软件和基于Web的编辑工具,便于编播人员在台内制作节目。台内基于媒体云的虚拟非编系统和音频剪辑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台内计算资源使用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同时,部署于云端靠云算力支撑的AI辅助工具可以将编播人员从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如AI自动剪辑工具、AI文稿系统、语音识别系统、AI主播等。在素材检索方面,台内的媒体素材和成品节目全部编目存储于云存储的媒体资源池,统一检索,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台内素材使用效率,在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台外也可以访问台内媒体素材,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2.2媒体云在播出领域的应用为保障播出安全,广播电视中心的播出节目交换技术体系一般为独立网络,以传统的基带信号为主。但是,随着4K超高清视频的快速发展,用传统的基带信号搭建超高清播出节目交换技术体系将大幅提升建设成本,而且随着播出前端节目制作和后端节目系统的IP化,以IP信号为基础的节目播出交换系统是未来大势所趋。如图2所示,在IP信号网络中,利用私有云进行音视频节目信号的转换、压缩可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传统节目播出交换系统中的节目变换、监控、信号调度和应急系统均可虚拟化为各类服务部署于私有云中,云化和IP化的节目播出交换技术体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快速适应各类应用场景[2]。

2.3媒体云在传输覆盖领域的应用网络已成为广播电视中心主要的节目渠道之一,目前媒体云在广播传输覆盖领域应用主要为编码传输、和内容推送。编码应用虚拟化技术较为成熟稳定,部分广播电视中心已经开始利用私有云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编码传输;同时,广播电视中心的各类软件均部署于云端,支持大量用户访问。国内部分媒体云建立了自身的数据分析引擎,通过对用户进行画像,可实现对各类数据和节目内容的挖掘,完成内容推送,增强用户黏性和节目覆盖效果。

2.4媒体云在内容审核和管理领域的引用在内容审核领域,针对目前快速增加的网络节目,基于云计算的AI自动审核工具可以根据规则对节目内容进行审核,及时发现违规内容和敏感信息,提高审核人员工作效率。在管理领域,台内各类节目生产相关业务上云,便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生成各类数据统计报告,直观反映各类业务运营情况,提升管理效率[3]。

3媒体云在广播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媒体云在广播电视中心媒体融合过程中不断发展演进,大部分广播电视中心都在积极建设自身混合云架构模式。未来,媒体云的发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在保障网络安全和提升混合云使用效率方面达到有效平衡广播电视中心业务自由度大幅提升的同时,面临的网络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增加。为了适应新的媒体传播形式,各类节目制作和播出形态涌现,使得台内与台外的节目、素材互通需求大幅增加,并且大部分应用层的软件需要同时访问台内和台外数据资源,这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中心采取台外制作利用公有云、台内制作利用私有云的方式,而台内和台外资源互通时便需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广播电视中心要有效划分网络安全区域和保护等级,使核心的安全领域得到有效保护,并使大部分日常使用的数据资源实现台内和台外随时随地上传与下载;各编播人员可以使用类似一账通的账号快速访问自己权限内的节目素材。随着未来业务的发展,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因此需要构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

3.2实现播出技术体系云化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中心的生命线,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中心的节目播出、交换系统开始向IP化方向转变,而周边信号处理设备云化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随着前级节目制作和后级节目的云化,作为中级节目播出、交换环节,最终必然也将采用云计算架构,实现节目制作和过程的更好融合,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同时提高需要快速响应的业务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目前,播出业务上云的技术手段已经成熟,所有的广播设备硬件信号处理功能均能通过虚拟方式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信号接口问题。目前IP化媒体信号采用统一标准(如ST2110),但台内有些特殊应用需要采用传统模拟基带信号,因此需要预留充分的信号转换接口(如IPG网关)。二是网络安全问题。播出系统和总控信号调度系统需要符合网络安全三级等保要求,需要构建充分的网络防护以保证网络安全。三是安全播出问题。虽然所有信号处理和调度均能通过虚拟方式实现,但是涉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信号流程,需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快速响应,这就需要在算法和芯片设计层面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广播和电视节目信号的高等级和高效处理。

3.3有效整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目前,广播电视中心存在数据无法有效利用的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数据量不够大,难以有效利用;二是一些原始节目数据在生成之初并没有互联网基因为后期编目。大数据是提升用户量和实现广告精准投放的有效手段,广播电视中心在业务上云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并有效利用数据中心,只有实现良性循环才能拓展自身生存空间。面对数据量不够大的问题,广播电视中心可以通过建立联盟及统一的数据标准,将广电数据互通并形成合力;针对数据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问题,广播电视中心需要建立自身的广电数据分析引擎,在此基础上产生、收集新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引擎将已有数据进行编目分析,优化数据分析算法,形成数据良性循环[4]。

3.4将新技术工具快速嫁接至媒体云中由于广播电视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网络和计算机应用人才,其媒体云建设一般为外包方式。公有云业务一般部署于阿里或腾讯云,直接利用PaaS或者SaaS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业务形态进行开发,并将业务迁移至云端[5]。台内私有云一般由第三方公司承建,台内人员负责使用和运维。因此,在新的技术形态出现时,广播电视中心往往难以快速将业务组合上云抢占市场。例如,互联网公司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领域迭代迅速,广播电视中心由于缺乏相关人才和相关数据,只能等技术成熟后由互联网公司辅助开展该项业务。因此,广播电视中心需要培养基于云业务的技术开发和维护团队,以实现将新技术工具快速嫁接至媒体云,助推广播电视中心发展。

4结语

云计算技术已经广泛赋能广播电视中心各技术系统。未来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云计算与广播电视中心各项业务深度融合。在新的传播形式出现之前,广播电视中心大有可为,拥抱新技术,结合自身定位和业务特点不断积累用户和数据,强化技术优势,是每一位广播电视中心技术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媒体云在北京冬奥会转播中的应用与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22(4):31-34.

[2]曹传海,阚飞.融媒体播控系统初探[J].现代电视技术,2022(3):136-139.

[3]李钊.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云计算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5(12):57-59.

[4]戴冬云.广播电视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讨[J].视听,2018(7):247-248.

[5]洪蔓.余竹敏.广电融合媒体技术云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2018(10):142-146.

作者:张颖 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