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茶文化发展初探3篇

时间:2023-01-06 09:46:55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教育质量,我国教育部门也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以此达到优化教育心理学内容、革新教育心理学结构的目的。但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还存在教育心理学缺乏独立自主研究、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

茶文化发展初探3篇

茶文化发展初探1

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我国高校应根据时展需求,优化并完善教育心理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茶文化中教育内容和思想内涵与我国教育心理学有很大关联性,因此,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1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1.1茶文化发展概况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蕴涵丰富教育内容,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我国教育心理学提供优质教育内容,还为我国茶文化赋予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随时展而发展,茶文化中的思想不断更新,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重要的教育理念。茶文化中蕴涵着规范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被应用到教育心理学当中,发挥出了重要育人作用。同时,茶文化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也被应用到高校教育活动中,且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融合发展,为我国教育活动高效发展提供保障,不断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发展历史,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当中,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特色理念和教育思想,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不仅为茶文化弘扬和传承提供具体路径,还为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提供强大生命力。

1.2教育心理学发展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各个领域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教育体系随之进行改革创新,教育心理学也逐渐受到高度关注与重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学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教与学的交叉学科,为此,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因教育心理学具有其特殊性。能够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教与学现状,如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充分发挥出教育心理学教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将茶文化融入到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体系中,不仅能为教育心理学丰富思想内涵,还能将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优化,设置具体实践方案,合理融入茶文化元素,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良好教育效果。此外,将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再根据二者融合现状,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使我国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

2教育心理学应用发展需求教育心理学应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根据我国现代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师生心理现状,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认知,根据教育心理学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合理开展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高校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心理教育问题和心理发展特征规律展开全面分析和研究,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以及教育活动的全面渗透。教育心理学与其他专业学科不同,如在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是根据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展开,根据学生医学发展迅速状态、医患关系紧张等情况,展开针对性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是根据教育和理念的融合,在教学基础上展开心理学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陶冶学生情操。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未深入分析和了解教育心理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缺乏对教育心理学的正确认知,导致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应用效果不佳。高校应根据教育心理学应用发展要求,结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开展现状,将传统教育心理学中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为教育心理学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3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独立自主研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对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借鉴的多,其自主研究较少,西方教育心理学中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内容,但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在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以国外研究理论进行我国人们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展开独立自主研究少的原因有,教育心理学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开展时间较短,我国开展教育心理学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其最初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研究理论对我国教与学展开研究和分析,因研究者自身缺乏符合我国教与学的研究理论基础,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过多借鉴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理论来补充我国研究理论的不足。现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与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而造成与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忽视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且缺乏独立自主研究和分析。过多借鉴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导致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3.2教育心理学内容凌乱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在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教”与”学”等这两方面,而“教”与”学”就属于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和分析范畴,例如高校师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由于教育心理学内容庞大,且未根据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系统性规整,导致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我国研究者在教与学两方面展开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内容收集不够,也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模式,部分研究者在展开研究过程中,只专注于自身所研究领域,未积极展开其他领域的心理学研究,导致相关研究者在教与学这两方面的研究与其他心理学领域研究缺少联系。此外,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较复杂,且研究内容凌乱,其中不仅有对小学教育学的研究,还有对我国科技教育的研究,虽然能广泛研究到各个领域问题,但未将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规整,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3.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传统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的学问,需要具备较强实践经验,才能为人们提供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科学依据。因每个人心理结构不同,且具有不同属性,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表现出复杂和多样特点。教育心理学在研究过程中,因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这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特性和特殊性。当前,因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是规律的、系统的。因人的心理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具备情感、情绪、品格以及心理等多要素,为此,人的心理活动和表现具有较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中,只参照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照搬的研究方法经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且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一定影响。

4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策略

4.1找到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契合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中,我国研究者应积极展开独立自主研究,推进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融合,第一,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对茶文化思想和内涵的有效认知,深入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唯有建立起对茶文化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的有效认知,才能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应用到教育心理学的价值,才能将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有效融合。通过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能更好的感知茶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第二,加强研究者对教育心理学内涵特征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炼出内涵特征,使研究者意识到展开教育心理学对教育事业的教与学展开深入研究的时代意义,特别是当推进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结合点进行融合,在医学教育中PBL、CBL教学逐渐在代替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证实研究和分析教育事业方向的心理特征,促进教育心理学实践应用成效的提升。相较于其他研究事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过程相对复杂,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教育心理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为此,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应对教育心理学的内涵特征深入了解和分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案,为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发展提供有力依据。第三,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要想有效将茶文化之融合,促进二者全面发展,则应根据教育心理学实际内涵和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展开深入分析,应用科学手段将二者相互融合与改造,运用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促进教育心理学实现理想的发展效果。从本质上来看,茶文化和教育心理学都属于建立在价值思维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所以,我国教育事业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如果缺乏对价值思维的融入和渗透,会导致教师所开展教学活动与教育学生初衷相脱离,无法充分发挥出教育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会对教师最终教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4.2构建教育心理学与茶文化的融合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将茶文化融入到教育心理学活动中,则应根据教育心理学内涵特征和茶文化思想特征,构建完善的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相融合体系。首先,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应根据时展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机制,为我国学生今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也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但庞大数量的学生在毕业时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大多数毕业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时,因部分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心理诉求,尤其在医学院校,学生的课程多,学业任务重,在校期间重心在学业学习,导致部分学生虽能尽快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岗位,但难以在工作岗位中及时适应周围环境,如医患关系等,最后会导致学生自身发展诉求与岗位环境不相融。因此,高校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现象和思想状况,在密切关注过程中,可在教育心理学中融入茶文化,发挥茶文化中育人功能,将茶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融入到教育心理学中,科学合理的对学生展开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较强心理素质,树立良好发展心态,比如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拥有包容和体谅的人文心态等等。其次,高校在开展教育心理学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以及对心理教育提出的需求,建立针对性教育心理学机制。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使教育心理学中体现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思想内涵,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教育需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健康发展。

4.3挖掘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内涵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极具传播价值,能针对教育心理学活动的具体要求,针对性的融入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对提升整个教育心理学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深度挖掘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将现代化茶文化思想内容和形式融入到教育心理学活动中,添加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茶文化元素,根据教育心理学活动开展具体要求,实现茶文化思想和内涵的高效应用效果。此外,茶文化中包含复杂多样的思想理念和内涵,要想在教育心理学中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价值,须将茶文化思想和价值进行改造融入,确保在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中发挥出茶文化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结语综上所述,从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现状和全新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事业将教育心理学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此达到理想教学活动开展效果。我国茶文化思想内涵和价值十分丰富,将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有机融合,充分挖掘茶文化与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在教育心理学中发挥茶文化育人功能,不断优化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运用教育心理学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各专业教育心理活动的创新发展。

作者:匡文娥 单位:井冈山大学

茶文化发展初探2

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人们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了解一些感兴趣的事物,为茶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使其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而将茶文化与学前教育相融合,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引导其个性化发展。因此,幼师应为幼儿未来发展考虑,发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培养幼儿独特的兴趣爱好。

1茶文化和学前教育

自古以来,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习惯,并且人们会举办相应的活动晚会,制作茶叶成为人们经济来源之一。茶文化兴盛于唐朝时代,人们喜欢在闲暇时间与朋友饮茶、聊天,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其中《茶经》仔细记录古人生产茶叶和饮用方式,并提炼出一些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茶道精神,为茶文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茶的种类逐渐增多,让世界各地人们喜欢茶,加快茶文化发展速度。茶不仅仅可以用来饮用,还能入药和食用,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茶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与小学、中学等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学前教育具有较高的基础性,其能够改变幼儿的性格特点,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教育体制改革下一步工作计划。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需要聘请一些专业能力较高,以及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显著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宽视野,让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1.2融入茶文化的意义

1.2.1为语文教学打下基础。在所有科目中,语文是一项基础性较强的科目,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将茶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中,可以让幼儿了解更多汉字,使其储备更多的语文知识,为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由于茶文化包含内容较多,并且历史发展悠久,需要教师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1.2.2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要求在开展各个阶段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学前教育逐渐重视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力。而在融入茶文化过程中,由于独特的特点,使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加入到课堂学习中。

1.3提高幼师的知识水平进行学前教育过程中,科学合理融入茶文化,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还能督促幼师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当前,很多幼师教学过程中,只掌握所教学科的一些内容,未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而通过引入茶文化,幼师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及时了解自身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确保可以高质量高效率进行教学工作,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有效措施

2.1端正幼儿学习态度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幼儿好玩好动阶段,对任何事物保持较高兴趣,但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种事物,缺少良好的学习态度,导致教学工作存在较高的难度,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一般情况,幼儿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决定幼师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关系到幼儿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基于此,若想更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应采取各种方法,不断端正幼儿学习态度,强化其责任心,改变幼儿对待事物、伙伴、父母等态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教学过程中,幼师应利用当前先进技术,在网络上查找有关内容,之后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幼儿当前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播放一些关于茶文化视频、动画等,促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爱上茶文化,并能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若想让幼儿正确理解茶文化,就要求幼师应起到带头作用,为幼儿做个良好榜样,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达到端正幼儿学习态度的目的。譬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幼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参加一些茶文化展览,或者茶文化集会,学习更多关于茶文化的内容,了解饮茶方式和制作茶叶的流程。之后幼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幼儿积极主动阐述自己对茶文化的看法,以及自身学习中不足之处,有利于及时改变幼儿学习态度。

2.2创造茶文化氛围学前教育是幼儿在上小学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能够让幼儿提前适应学校氛围,掌握一些基础性知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若想将茶文化科学合理融入到学前教育,并让幼儿可以很好地吸收,应通过创造茶文化氛围达到这一目的,潜移默化让幼儿主动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基于此,幼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具体工作过程中,幼师可以在教室或走廊贴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内容,之后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向幼儿讲解茶文化发展历史,以及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种植茶叶的情况,为幼儿打造茶文化学习氛围。另外,创造茶文化氛围过程中,幼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达到工作效果,具体为:第一,在公共区域融入一些种类多样的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师可以邀请幼儿共同参与,让其完成轻松简单的工作,提高幼儿课堂参与感,有助于幼儿吸收教师所讲解内容,并能有效优化教学环境。第二,举办关于茶文化的活动。由于幼儿理解能力较差,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使得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幼师会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幼师的专业能力。当融入茶文化过程中,幼师也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活动的方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活动结束之后,幼师可以鼓励幼儿及时讲解活动心得,阐述自己对茶文化的了解。

2.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显著强化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加快教学进度。基于此,若想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应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能够配合幼师开展教学工作,发现学习的乐趣。具体教学过程中,当幼儿掌握一些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时,幼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让幼儿心中形成学习茶文化的意识,并将其最为一种习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幼师强制性要求,能够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当幼师一味地要求幼儿快速完成任务,极易让其产生抵触心理,出现抗拒上学的心理。在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习茶文化会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能够拉近幼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后期工作顺利开展,并能加强幼儿的理解能力。

2.4开设采摘制作课程在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幼师不仅应向幼儿讲解大量茶文化知识,还应重视实践课程,才能保证幼儿真正理解相关内容,提高其对茶文化的理解能力。学前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幼儿,要求幼师应该避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让幼儿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幼儿提供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而不是每天进行简单的教学和娱乐,导致学前教育缺少实际意义,影响教学质量。紧跟时代的发展,在茶文化融入过程中,幼师开设采摘制作课程,带领幼儿到茶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学习,让幼儿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另外,开设茶叶采摘制作课程时,若想提升教学效果,应对幼师展开针对性培训,才能实现高效率教学。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幼师进行系统化培训,不断强化幼师专业能力,使其在了解制作茶叶和采摘茶叶流程的基础上,增强关于茶文化教学能力。不仅如此,幼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茶园进行参观和采摘,进行现场教学,让每个幼儿都具有采摘茶叶的机会。或者带领幼儿学习一些茶文化礼仪,提高幼儿道德素质,学会礼貌待人,使其可以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教育意义,感受到茶文化具有的教育价值。

2.5激发幼儿学习欲望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较差,若向其讲解一些抽象内容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不仅教学质量较差,还会降低学习积极性,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基于此,在融入茶文化过程中,幼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满足幼儿当前兴趣爱好。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师要充分认识到中这一点,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积极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其当前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之后展开针对性工作,降低教学压力。只有幼儿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加快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师会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吸引幼儿的目光,并会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定期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教学方式落后,其二为教学能力较差,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师缺少自主学习意识,一味地要求幼儿进行学习而忽略自身知识能力,还不能认识到融入茶文化的意义,导致教学进度落后,整体教学效果一般。针对这一现象,应在融入茶文化过程中,幼师应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学习其他地区学前教育方式,以及幼师的说话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合理改变自身说话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烹茶内容时,幼师应购买相应的教学工具,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在课堂上仔细为幼儿操作,并保持充足的耐心,向幼儿讲解每个工具用途和作用,促使幼儿对烹茶过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2.6强化幼师专业能力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若想更好地融入茶文化,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还应强化幼师的专业能力。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但在学前教育中,幼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情况。基于此,应定期对幼师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其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可以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端正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同时,还应实行考核制度。定期对幼师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促使幼师可以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增强知识储备。考核过程中,对于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应给予批评和罚款,而对于多次不合格的人员,应给予辞退的惩罚。还要适当提高招聘标准,录用一些专业能力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为后期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保证幼师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让茶文化真正融入学前教育。不仅如此,幼师还应改变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学会利用一些先进教学软件展开教学,优化教学流程,降低自身教学压力。新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较大改变,潜移默化下幼儿看待事物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幼儿也喜欢利用一些现代化软件观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视频。针对这一现象,在融入茶文化过程中,幼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各项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茶文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与其他教学内容的不同是,茶文化教学工作主要是增加幼儿对茶知识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制茶和饮茶的步骤。而若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幼师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次数,重视幼儿的课堂实践,使其能够加深对茶文化的印象。备课过程中,幼师应考虑到幼儿当前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避免选择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应重点选择一些满足幼儿当前兴趣爱好的内容,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总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是幼儿接触社会和世界的主要方式,通过与幼师、伙伴的日常相处,能够不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并能掌握与其他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而若想更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工作中,需要管理者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对事物的吸收能力,强化幼师专业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欲望,开设采摘制作课程,端正幼儿学习态度,让茶文化渗透到学前教育内容中,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欧阳 慧霖 岳梦雅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茶文化发展初探3

宋代皇帝都爱好饮茶,徽宗曾经有一部《大观茶论》。宫廷里也常有大规模的茶宴,上行下效,社会各个阶层,都盛行点茶、斗茶,可以说是把茶文化,彻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也使得茶文化的发展格外繁荣。由于当时非常普及的斗茶方式,对茶盏就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建盏的造型、胎质、釉色,都符合斗茶的需求。“茶色白宜黑盏”,这样就黑白对比分明,也利于茶汤的保温。因此建盏也随着点茶的方式成为流行,大家都争相使用并珍藏。《大观茶论》是宋代点茶的集大成之作。在整个宋代,社会以点茶、斗茶为时尚,并且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留下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现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梳理和研究,仿制出宋代的团饼茶,并复制出点茶的茶器和茶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建窑建盏与仿宋点茶文化的融合

建盏是黑瓷代表,是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在中国茶文化中,是惟一因茶而生的器具,被视为“茶之圣器”,因产自古代建州建窑(今属福建建阳水吉镇),故此称为建窑建盏。滥觞于福建闽北(今福建南平)一带的斗茶,“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五代时期,福建闽北一带的团饼茶制作独领风骚,宋徽宗赵佶被对于当时茶叶盛世是比较自负自得的,才能有这般夸耀。江西诗派领军人物黄庭坚笔下的“不亦快哉”茶事之余是“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畅达!建盏基本器形是大口、斜壁、小底的小茶碗,俗称之为“盏”。建盏的整个造型自然、优雅、宁静,演绎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最华美的乐章。黑色的底釉上变幻出无限莫测的绚彩:或黝黑似漆,深厚凝重;或辉光曜变,绚丽多姿;或如鹧鸪斑,如油滴,如百花;或异毫纷呈,如兔毛、如霜、如玉毫……皇帝赵佶也堂而皇之地鼓吹:“盏色贵而青,玉毫条达者为上。“而大臣蔡襄在肯定建盏的同时,还特别告诚:“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他的见解,不用建盏者不入流。上行下效,况且赵佶、蔡襄等才情、造诣又是何等的精绝,品茶之风为之而振,建窑茶盏因茶而生,遂为天下之尊。窑工们创造性地巧夺天工,以最质朴的工艺,直抵艺术的根本,以自然率真的纹饰,开拓出全新的境界,令所有的能工巧匠都相形见绌。盏成为宋代茶文化、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代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自古即为日本等国茶人之至爱,大量器物为日本朝野及茶人所珍藏,成为日本茶道的圣物。迄今举世仅见的三只建窑曜变盏均保存在日本,并被视为日本国宝。

2从中国茶文化看建盏的发展

中国的饮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和饮茶的文化。自汉唐时代以来就已十分盛行。宋代以后,饮茶文化更是到达了巅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明层次2个方面。在宋代的文人雅士中,最为流行的游戏便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古代宋人的斗茶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是古代高层次人的一种玩乐方式,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更优质的茶盏与之匹配。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中国人饮茶叫“品”茶,通过“品茶”可以鉴别茶的优劣。闲时泡上一壶浓茶,择静而居、自斟自饮,可以神清气爽、振奋精神,也可慢饮,美的享受无处不在,使品茶从精神境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斗茶在宋代时期最为盛行(见图1),黑瓷茶具得到广泛的应用,黑瓷多产于福建、四川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福建的建窑黑盏,即著名的“建盏”。烧制建盏所需配方非常独特,窑变后会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而”茗战“,战的不仅是茶,更是盏。俗话说,斗茶必斗色,黑瓷建盏对衬托茶色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斗茶之前,必然隐藏一个“斗盏”的过程。而建盏的兴盛,是在茶文化的深厚基础上产生的。建盏除兔毫盏外,还有鹧鸪盏和油滴盏。大家最喜欢用他们来斗茶。图1宋代斗茶图宋代的关于饮茶的文献较多,比如诗歌和词曲里都非常多。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点试茶家珍之”的词句。福建建阳就是现代的闽中,盛产茶盏。鹧鸪为一种鸟类,其羽毛上有很多斑点,非常漂亮,这种仿生的建盏就叫鹧鸪盏。仿生的茶盏是在建盏中非常常见,如兔毫盏,像兔毛一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意思是说最好的盏就是青黑色的盏,有“兔毫”条纹的盏为上品。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用这样的盏点茶,黑白交相辉映,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明显易见,故此盏因此名扬天下。

3宋人“斗茶”的茶品

惊蛰前后采摘回来的茶叶被宋人用来斗茶。宋朝茶人对茶叶进行了仔细分类,有叶无芽的茶芽被称为小芽;蒸熟之后,在盆中采摘的上等芽为水芽。一芽一叶被称为中芽,有两片鱼叶和一芽的被称为百合,紫色为紫芽,那些在芽茎基部有棕黑色乳状液的被称为乌蒂。宋代茶人制茶非常讲究,一般将新鲜茶叶中的紫芽、白合、乌蒂等分选去除后,茶艺师开始蒸茶,待蒸好后用冷水迅速冷却,榨汁液去掉水分,防止浓重的茶味和浓烈的茶色影响茶艺的效果。随后,将压好的茶叶加水磨得非常精细,然后制成茶饼。除了圆形和方形茶饼外,压好的茶饼还有花形、菱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最后,将这些刻有龙、凤、花、草的茶饼经过3次烘烤、焙火和10多天的干燥后,才可以被封为贡品,如图2所示,贡茶龙团凤饼才可进入皇家。斗茶时建盏不挑茶叶,各种品种的茶叶都适合用建盏品鉴。茶汤颜色搭配不同的建盏,一般茶汤颜色较深时使用颜色较浅的建盏进行搭配,建盏对茶叶的适应性很强,各种茶都适合建盏。通过不同角度的光照,折射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影像,给饮茶者带来除茶汤滋味之外的视觉新体验。若与白茶等茶汤相配时,更有情趣和滋味。建盏自身具有的耀眼的的色泽和纹路,用茶汤浸渍可以养盏,这为赏茶和把玩增添了无穷乐趣。

4结语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融相生的,盏因茶而生,茶也因茶盏而有了形。艺术匠人们要传承好建盏的文化,既要传承宋代的遗风,又要有所创新,这些都是需要艺术匠人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蔡忠庭.建窑建盏传播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策略[J].陶瓷研究,2022,37(2):1-5.

[2]廖珍琴.宋代建盏与茶文化之关系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陶瓷,2021(8):147-148.

[3]吴周福.建窑建盏造型中的传统文化之美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陶瓷,2021(9):153-154.

[4]应业超.建窑建盏审美浅析[J].东方收藏,2021,16:44-45.

[5]蔡志强.建窑建盏造型中的传统文化之美探讨[J].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陶瓷,2022(3):137-138.

作者:黄咪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长发建盏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