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1-13 09:08:56

摘要:“和谐校园”的提出,让我国各高校学科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在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当下,传统文化在校园建设中的融入,能够促进多方平台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和谐校园视角下,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茶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启示

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1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教育观

1.1“教育适应性”转型

“教育适应性转型”指现阶段的教育重心,由学生适应教育转换到教育适应学生,即以学生为中心。这类转型是茶道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在教育事业中的高度应用。一方面,在和谐校园的理念指导下,教育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要保持和谐融洽。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书本内容理解程度不一致的学生给予单独辅导。在课业传授上也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观为主。另一方面,在和谐教育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天性和自然规律下的心智发展度为衡量点,以茶道柔性管理教育为主,避免刚性教育打压下,学生丧失主动创造性和思维想象力。以茶道的自然主义为理论指导,不同于以往教师统一塑造学生的上课模式,教育适应性更注重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释放出来,以达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2“核心育人观”效应

“核心育人观”指的是高校思政教育要以具体的目标为核心基点,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人文教育。以往的“核心育人观”将学分绩点作为核心,围绕高校学分制课堂,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水平。在和谐校园理念提出后,高校育人观的核心由学分绩点转为“学生素养”,包括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多种综合思政素质。茶文化作为道德、文化、人文等素养标杆的综合体,与高校思政教育育人观目前的核心契合度更高,因此应用度也更高。在茶文化渗透到学生综合思政素养的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效应有所提高,教学指标和质量开始转型。但我国现阶段的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还没有围绕其“核心育人观”有一个完善的结合体系和模板。在和谐校园建设的当下,核心体系的设定能够更加可持续性的促进高校思政的全面发展。

1.3“文化复兴式”课堂

“文化复兴式”课堂是随着我党以来对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以及和谐校园需要优秀文化融入后而提出的创新式课堂。文化复兴以传统茶文化为基点,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书本内容讲解、课堂讨论、课业布置、课外实践以及课程考核这五大板块之中。其中,融入到课堂书本内容的茶文化主要是茶学、茶道、茶德、茶故事等理论类茶知识;课堂讨论、课业布置则会添加茶案例分析、茶思维引导来展开;思政教育的课外实践以茶思维为启发开展。并与茶企、茶社合作,在践行思政课堂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学的实践度;课程考核则主要围绕茶德下学生的素质和茶学观下学生对思政的内涵理解程度来展开。通过文化复兴式课堂的开展,学生对思政的覆盖面和理解度加深,对传统文化重拾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提高,学生的素养随之提高,和谐校园的建设越发完善。

2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2.1茶学尊人理论场所教育

在我国的茶道文化中,尊人思想表现在人们对茶具的命名和对茶的认识上。人们在饮茶时,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即天大、地大、人更大。尊人理论是人们在饮茶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在饮茶时,人们注重美的观感享受。首先,茶社的选址位置或饮茶的茶桌位置要好,必须在清新、宁静之地,才能激发文人思想;其次,茶具的使用至关重要,尊人思想也是在人们使用茶具中而迸发出的比喻性思维。由此可见,在茶文化场所环境的机制下,人们的思维在逐渐扩展,学术交流也逐渐深入,茶学才得以慢慢浮现出来。在茶学以人为本的尊人理论下,高校必须贯彻茶场所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课堂环境和上课氛围。

2.2茶道贵生思维评价机制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以“茶之功”为重点,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由此可见,茶道的“功利主义”思想,主要是指饮茶时对茶实用性的追求。在贵生思维下,茶文化能够作为理论性、实践性都包含的文化,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将茶道的功利机制和实用性渗透到除了饮茶以外的地方。在茶道贵生思维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课程的评价机制开始有所转变。以往的笔试类考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政课程的广泛性和多元化。现今许多高校实行“课堂+期末”的学分制评价机制。学生期末的总分评比仅仅只占60%,其余的40%作为平时课堂表现分,包含了课堂参与度、课业完成度、期中评测情况等等。在此评价机制下,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对课堂的重视度提高。对于思政的考核态度不仅仅只是期末背书笔试,而参与到了思政课堂甚至和谐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之中。

2.3茶艺坐忘教育课堂方法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办法,通过人与自然的沟通,洗涤心灵、平静心神。“坐忘”从茶道渗透到茶艺中后,演变出了实用性的茶艺训练方法,即专注力。现代高校学生被互联网大数据、各类欧美文化席卷,对文化的辨别度降低;在碎片化的手机智能时代,由于接收的信息过于杂乱,学生的专注力也有所下降。为提高思政的教学质量,将思政教育脚踏实地的落实到位,必须首先从学生上找原因,将学生自身的思维素养和专注力提高。“坐忘”旨在让学生通过茶文化下道家思想、自然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提高自我格局境界,提高课堂专注力,降低内心浮躁程度。在“坐忘”的思维中,学生是需要改变的主体,而教师则是重要的辅助性人物。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并通过集体朗诵、课堂短片欣赏、思政舞台剧等形式,潜移默化的为学生渗透茶学观和坐忘思维,培养学生忘我、静心的格局。学生通过对茶道坐忘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习专注度,还能够平心静神,提高校园内的和谐度。

3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策略

3.1“物的和谐”下思政基建

物的和谐是和谐校园下思政教育的保障,因此,完善思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和谐校园下茶学太极“和谐思维”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发展策略。这里的物不仅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还包括隐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一方面,加强教室的空调、PPT等基础高配置设施,增加学生学习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加强教师与校园的和谐度,也是加强学生与校园的和谐度。在高福利待遇和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下,教师对思政教育管理更加上心,教师的责任感增强。除此之外,高校可与茶企合作,茶企为高校提供物质保障,高校为茶企提供技术人才。综上,物的和谐能够促进和谐校园下教师、学生与学校的三方和谐。

3.2“事的和谐”下师资机制

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教职工岗位的设置、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必须增强事物和谐下的师资机制。以茶文化考核为重点,不仅要对思政教师的思政基础理论进行考核,还要对教师传统茶文化的理解度以及茶德的践行度进行考核。只有将师资力量巩固,和谐校园下的思政建设才能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3.3“人的和谐”下民主课堂

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也同样是茶道思维的核心。在茶学人本主义论和和谐校园人的和谐理念双重指导下,高校思政的民主课堂正式开启。民主课堂摆脱了以往教师单一理论指导型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思政课堂的学委干部由学生选出,思政的问题也由学生逐一提出。对于课堂的设置和课堂内容的践行,也由学生投票,经过教师的认可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来上课。高校领导也要以学生需求为主,遵从学生的民主意愿,培养和谐的校园风气。

4结论

通过茶文化的融入渗透,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思政建设由单一学科建设转型为多元人文建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校园教育建设来说,不仅是一种创新性、有重要价值的举措;对教育变革史而言,茶文化的融入,是开启整体学科教育革新的基石和范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